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佳礼资讯网 首页 佳礼网 潮游 查看内容

阿榜糕 Apom

19-10-2015 06:58 PM| 发布者: 佳礼活动管理员 | 评论: 0

摘要: 阿榜糕(马来文:Apom或Apong)是一道流行于马来西亚的街头小吃,在发酵后的米浆加入椰浆和砂糖,放入小铁镬将粉浆烙成圆形,再取出对折成半圆形。该糕点源自于南印度,与曼煎粿类似,也经常被误认,不过两者的口感与味道不相同,阿榜糕的口感较为软嫩,且充满椰浆的香气和米浆发酵的酸味。
阿榜糕 Apom】





【介绍/起源】
阿榜糕(马来文:Apom或Apong)是一道流行于马来西亚的街头小吃,在发酵后的米浆加入椰浆和砂糖,放入小铁镬将粉浆烙成圆形,再取出对折成半圆形。该糕点源自于南印度,与曼煎粿类似,也经常被误认,不过两者的口感与味道不相同,阿榜糕的口感较为软嫩,且充满椰浆的香气和米浆发酵的酸味。其口感香脆,而中间部分则软嫩成糕,并且会搭配不同的馅料。此糕点在2012年5月被马来西亚国家文物遗产局列为国家文化遗产(显著文化遗产及非显著文化遗产)之一。

阿榜糕的名称是由马来文——Apom或Apong音译而成,该名称来源自淡米尔文的ஆப்பம்(Appam),是随著早期南印度籍劳工的脚步而流传至马来半岛一带。原本的阿榜糕只是将米浆与椰浆混合,在粉浆发酵后,放入铁盘或陶锅内烙熟,再蘸点咖哩使用,偶尔会在烘制的过程中,打入一颗鸡蛋,为南印度民众的经典早餐。在流传至马来半岛后,符合当地民众的口味,开始在粉浆中加入砂糖,制成不用蘸酱的甜口味,也开始在烘制的过程中,加入甜玉米、香蕉片、椰丝或花生碎等,成为马来西亚人在下午茶或饭后享用的甜点。不过,原本无糖口味的Appam在马来西亚的南印度料理或嘛嘛档(Mamak)依旧盛行。

早期售卖这类甜点多为印度人,在传入马来西亚华人社区后,在街头或巴刹内售卖这糕点的人士改为华人为主,目前也出现不少马来人开始售卖此糕点。原本这糕点多使用陶锅和炭火来烘制,随著华人加入,加上陶锅的使用较为麻烦,而改用了小铁镬。受到曼煎粿的影响,目前马来西亚社区也流行其较为薄脆的阿榜糕,使用铁镬方便将阿榜糕烘制成薄如纸的形状,使其吃起来酥酥脆脆,容易碎满地。目前仅有少数摊贩是坚持使用陶锅制造此糕点,主要集中在槟城。

随著不同种族开始售卖这类糕点,使得这糕点开始在分成两个派别,即印度派及娘惹派,印度派的阿榜糕较薄较脆,在烘制的过程中会加入鸡蛋,使其充满蛋香味,同时会使用香蕉叶将它装起;娘惹派的亚榜糕是早期娘惹们在学制这糕点时,在粉浆内加入椰丝,使其椰香味更为浓郁,使用圆盘铜模进行烘烤,在烤制半熟时加入香蕉片或玉米粒,烤熟之后再对折成半圆形,其饼身较厚,一般华人和马来人所售卖的阿榜糕多为娘惹派。然而早期娘惹因不便只身出外叫卖,因此都是在家制好后,再交由印度小贩挑著扁担沿街叫卖。因为娘惹派的阿榜糕是对折成半圆形,而马来文中称对折为——Balik,因此不少人将娘惹的阿榜糕称为“Apom Balik”,与曼煎粿的“Apam Balik”类似,使得许多民众将这两种糕点的名字弄混淆了。


【主要食材】
粉浆、甜玉米、香蕉片、砂糖、椰丝或花生碎






图片/资料来源:网络


生气

惊讶

难过

好笑

无聊
上一篇:捞起鱼生—捞生下一篇:星洲炒米

最新评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4-2024 10:40 AM , Processed in 0.039560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