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90|回复: 39
|
本人对于佛法,佛教和佛家的看待
[复制链接]
|
|
本人的看法是,
佛家:以解脱烦恼为目的哲学和思想
佛法:解脱烦恼的方法
佛教:宗教化后的佛家和佛法
个人认为,佛家和佛法之所以宗教化,是为了迎合古代人类的思维水平。
经历了启蒙时代,现代人类已经其实不需要宗教的那部分,要解脱烦恼的话,佛家和佛法已经够了。
|
|
|
|
|
|
|
|
发表于 7-6-2024 06: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是指“解脱烦恼的方法”?
如果那些弘法人员说的那些佛法,并不能让我们解脱烦恼,而且还会让我们越来越迷糊,越来越迷惑,甚至还会让我们生起更多烦恼,对于我们的破迷开悟并没有任何帮助,如果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那些弘法人员所开示的佛法,也不能算是一种“正法”,并不符合佛陀所教导的“原汁原味的佛法”,对吗?
我好像曾经听过这样的一句话:“邪人用正法,正法亦邪”,所以,我觉得,弘法人员的素质非常重要。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6-2024 02: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的猜测:
当时在世界各地,对于解脱烦恼的方法,研究的人群不多,基本主要都是佛学者。
于是大家都称呼解脱烦恼之道为:佛法
而且,本人再做一个猜测:
大家其实,不就是要让自己的烦恼消除吗?
回归本质,到底如何让自己各种烦恼消除?
而为何有人本来是以消除烦恼的目的而开始学佛,反而学佛之后,烦恼越来越多?
本人认为,是因为该行者,从佛家偏离到佛教去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6-2024 0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认为,解脱烦恼之道,是一个哲学思维。
刚好世上第一个研究解脱烦恼之道的人,称为“佛陀”,因此大家叫解脱烦恼的方法为“佛法”。
问题来了。
世界各地,如果有其他人不认识佛陀,比如希腊的哲学家等等,或者启蒙时代的欧洲哲学家,却也找到解脱烦恼的方法,我们可以不可以称这些方法,也是佛法?
如果佛=成功消除自身烦恼者 (从佛陀=觉者,悟者这个推断)
那么这些哲学家,成功通过领悟哲学而消除了日常的烦恼,我们可以不可以称他们为:“佛”?
甚至一些现代心理学家,本身不是佛教徒,但是成功通过心理学,让自己各种烦恼消除,这些心理学家,我们可以不可以称他们为:“佛”?
在佛家和佛法不被宗教化的之后,这些话题,都可以拿来讨论。
不过,当佛家和佛法被宗教化后,变成佛教,烦恼却越来越多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6-2024 03: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消除烦恼的哲理很简单,几个例子:
1)今天拥有的,明天随时就会失去,何必执着?
2)世上本来各种遭遇,如生老病死,本来就是很正常,你把它们看成是烦恼,它们就是烦恼
3)如果烦恼不是烦恼,那么就没有烦恼了!
4)剩下的,就是过好每一天了,吃饭的时候,专心吃饭,睡觉的时候,专心睡觉,看似简单,做到的人不多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6-2024 03: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呼吁:佛法和佛家,去宗教化,回归本质。
佛家,道家,儒家,是哲学。
佛教,道教,儒教,是宗教。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6-2024 05: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观点。
佛家从宣传的一开始,就被逼宗教化了,而且,越来越严重。
佛家变成佛教的那一刻开始,就走歪了。
在佛陀的年代,人们是无法分辩哲学和宗教的。
而且部分的教义的产生,是为了应付当时印度教的前身-婆罗门教
当时,婆罗门是种姓制度最高层,而其他种姓面对各种不平等的对待。
因此有各种学派的产生,和婆罗门教对抗,就是所谓的沙门思潮。
婆罗门教说人们分成四个等级,佛教反对,说众生平等。
婆罗门教说世界由梵天制造,佛教说是因缘生成。
婆罗门教杀大量畜生祭拜,佛教就要求五戒不杀生。
婆罗门宣说轮回转世,佛教接纳轮回转世,然后用佛法来逃离轮回转世。
婆罗门世俗化,佛教就提倡沙门的出家模式。
在佛家陷入婆罗门教和沙门的对抗后,佛家就慢慢的宗教化,变成佛教了。
在本人看来,在婆罗门教较少存在的世界其他各地,佛教的这些为了对抗婆罗门教而产生的教义,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6-2024 1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家在宗教化后,越变越莫名其妙。
婆罗门教加上沙门思潮,就给解脱烦恼之道加上了很多无关的东西。
后来大乘的兴起,加上金刚乘和密宗,吸纳了越来越多的神话。
哲学是拿各种例子来作为比喻。
宗教却把它们当成真的了。
创造出一个西方极乐世界,让大家死后往生极乐世界。
地球是南瞻部洲是一个大岛,太阳和月亮围着须弥山转,人类的祖先是光音天的天人等等。
都什么年代了,还相信这些神话故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6-2024 1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认为,佛家应该从婆罗门教和沙门教给解脱出来。
佛家和佛法,应该更名为,解脱烦恼的哲学和解脱烦恼之道
佛,应该指:成功解脱烦恼之人
学佛者,应该指:学习解脱烦恼之人,学佛者,不是佛教徒
而佛教,不再和佛家有关。
学佛者和佛教徒,在本质上,是冲突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6-2024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孔子被圣人化后,后来的人,发表的学说,不得高过孔子。
不然,就利用孔子,说孔子也是这样说,来为自己的学说取得人们的认可,子曰这个,子曰那个。
来到佛教也是一样。
释迦牟尼被圣人化后,他的话就是真理。
一个言论,是否有理,大家不是从逻辑的角度,理性的角度去分析。
而是,这个言论,是否释迦牟尼有说过?
有的话,叫做:佛说,大家通通信了。
没有的话,叫做:非佛说,大家就说,这是旁门左道。
所以,后来大量的佛教经典,通通都一定要写XXX佛这样说的。
佛说三世因果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出家功德经,佛说阿弥陀经,一大堆经书,全都借用佛菩萨的名字来为自己站台。
到底这些经典的学说能不能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挑战,没有人敢去质疑。
质疑的人,就被说是谤佛,要下地狱的。
|
|
|
|
|
|
|
|
发表于 24-12-2024 08: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大山里面住着一群山野村夫,一生没有出过大山,一直都是过着自供自助的生活,没有要求,没有攀比,也没有烦恼,有一天,大山里突然走进来一个智者,这个智者看见这一群人还过着野蛮的生活,有病不会医,有书不会字,有问题不会解决,也不明白什么大道理,于是这位智者绝对留在大山里面希望教会他们外面世界的知识,智者知道如果用外面世界的说法来教导,这群人大概也不会明白和接受了,于是他也学他们过着一些野蛮人的生活,学他们的语言,过了一段时间,一些性格比较开明的,慢慢的接受了这位智者的教导,也慢慢的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一些不是这么开明的,一开始都不能理解智者的教导,觉得增添他们的烦恼,后来看到前面那一群人生活慢慢改变了,也跟着改变,剩下一群一开始就不愿意接受智者的教导的,后来也搬到更远的大山里面继续过他们认为最快活的生活了。
一开始学佛,大概就这三种人,选择是个人的,我们无权为他人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路,到底那一条路是最好的,见仁见智。
|
|
|
|
|
|
|
|
发表于 10-1-2025 09: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邪人用正法,正法亦邪?
那么,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正?
对吗?
|
|
|
|
|
|
|
|
发表于 10-1-2025 10: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猜,佛陀时代除了西方哲学家,有记录的中国也很多,譬如老子,孔子,墨子等等。。
而且很多古书如易经,山海经,更加远古。
这个世界的知识从来不是凭空出现的,是一代人又一代人这样累积而来的。
佛教徒,初学者,一开始接触佛法,心中产生疑问,生出烦恼是正确的,佛法最厉害的地方是把人们无用的烦恼指引去想那些有用的烦恼,学佛不是逃避,是用到普通人利用佛法去解决真正需要烦恼的事情,只要这样做,才可以一点一点的去除心中的烦恼。
|
|
|
|
|
|
|
|
发表于 10-1-2025 10: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今天拥有的,明天随时就会失去,何必执着?
非也,非也,有些东西是永恒的,昨天如此,今天如此,明天也如此。该执着时该执着,该放手时该放手。
2)世上本来各种遭遇,如生老病死,本来就是很正常,你把它们看成是烦恼,它们就是烦恼
非也,非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生老病死的,生老病死是福气,很多人没有老就死了,很多人没有病也死了,很多人生到一半就死了。面对烦恼,解决烦恼,才是法。
3)如果烦恼不是烦恼,那么就没有烦恼了!
非也,非也, 烦恼就是烦恼,没有这么多如果的,这世界只有因果。
4)剩下的,就是过好每一天了,吃饭的时候,专心吃饭,睡觉的时候,专心睡觉,看似简单,做到的人不多
非也,非也,简单的东西应该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很多人做不到,代表这事情不简单。
|
|
|
|
|
|
|
|
发表于 10-1-2025 10: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家」二字本是中國學者舉來與儒家道家相對的稱呼。尤其宋明的理學者,往往稱佛教為佛家或佛氏、釋氏,而他們所指的又是以禪宗為代表。其實,所謂「佛家」就是佛家的學說,是總稱不是別稱,換句話說﹕也就是佛教或佛學。稱佛家者又往往是一般儒學者,是含有一種門戶之見的。其次是別義,佛教的「家」就是學派的意思,佛陀的學派名為佛家。佛家的學派很多,大略說來,有小乘與大乘派。小乘在印度向傳有二十派﹔大乘在中國傳有八大宗派。這些學派在中國都有傳承,至今都有研究發揚,而且它有了近二千年的歷史了。
|
|
|
|
|
|
|
|
发表于 10-1-2025 03: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何首乌 于 10-1-2025 03:57 PM 编辑
这句话,有些时候是非常有道理。
就好像那些弘法人员,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可能比较心术不正,没有真正依教奉行,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从他们口中说出的佛法,可能就已经变调了,甚至还可能对某些听众有害。
举个例子,根据我的经验,有些弘法人员他们往往比较喜欢拿一些与道德教育有关的理论和思想来大肆宣扬,他们甚至还把这样的一些理论和思想,说到好像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要这样做一样,他们这样的态度是不对的。我觉得,他们有些人真正的目的可能类似于所谓的“借刀杀人”,他们善于借用这些传统文化的理论和思想来进行害人、杀人于无形的这种行为和手段,居心险恶,让人觉得不齿。
这,正好可以印证了以上那句话:“邪人用正法,正法亦邪”。
而至于所谓的“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正”这句话,我的理解是:比如有人犯了杀人罪,这个犯人是个非常邪恶的坏人,于是法官决定判他死刑。虽然人命是很宝贵的,从某个角度来说,法官判他死刑是非常残忍、不太人道的,但在某些时候,对于那些心术不正、喜欢害人杀人为乐的罪犯,法官对他们判以死刑,这也无可厚非,并没有任何过错。
乍看之下,法官判他死刑好像是非常残忍,根本就不太人道,但由于罪犯是个非常邪恶的坏人,判这个罪犯死刑也是逼不得已的,这就可以印证了以上那句话:“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正”这样的一种情况。
而且,我个人认为,有时候我们对于那些喜欢做一些坏事来伤害、欺负我们的那些卑鄙小人,如果我们对他们采取一些报复行动,虽然乍看之下我们好像是在做一些对对方有害的事情,但其实我们这样做有时候也应该并没有任何过错,因为我们对那个坏人采取一些报复行动,有3方面的一个目的,包括:一)为了能够替我们自己伸张正义,也为了能够替我们自己主持公道;二)为了能够给有关的坏人一点教训,以便能够教育他们不要这么邪恶,要懂得尊重及友爱别人,千万不可以做一些对别人有害的事情;三)如果我们对这些坏人采取一些报复行动,不但可以震慑那些坏人,让他们想要改恶向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维护整个社会的安宁、和平、和谐与祥和的氛围,这样做何乐而不为?
所以,综上所述,以上这些事情,正好可以印证了什么叫做“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正”这样的一种道理。
|
|
|
|
|
|
|
|
发表于 10-1-2025 05: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0-1-2025 07:3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卷有益 发表于 10-1-2025 05:46 PM
错了。错了。
正人焉用邪法?
什么意思呢?错在哪里?有什么地方是错的?
|
|
|
|
|
|
|
|
发表于 10-1-2025 08: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人焉用邪法,一个正直的人是不会去用那些不正当的方法去达成目的的,如果这个正直的人用一些不正当的方法去达成目的,那么这个人就不是正直的人了。
邪人焉用正法,一个坏人之所以被认为是坏人,是因为他用了那些不正当的手法去达成目的,如果这个人用的是正当的方法,就不会被当作坏人了。
邪人用正法,正法亦邪,坏人是不会用正确的方法去达成目的的,如果不是用不正确的方法,那么这个坏人就不成立了,就没有后面那一句,正法亦邪了。
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正,一个正直的人同样也不会用不正确的方法,如果用不正确的方法,这就不是个正直的人了,也没有后面那一句,邪法亦正了。
有时候我们学佛法也是这样,一步错,步步错,如果时间久了,就很难重新来过了,你说那些讲法的人,喜欢自己加一点私货进去来达成自己的目的,那样的法已经不是佛法了,只不过很多人不会分别真伪,以为那也是佛法罢了。如果你听到这样的讲法的人,心中没有产生愉悦,应该马上离开,也尽快把听到的法忘记掉,如果你把这些事情收在自己脑海里,不但不会对你的学习之路有帮助,还好时不时跳出来影响你,这是得不偿失的。就好像一个人,怀疑面前的食物不新鲜,还要去吃上几口,知道是有问题了,不马上吐出来,要等到肚子痛到半死了,才埋怨说那食物有问题,其实有问题的永远不是你面前的食物,是你个人行为和面对问题的反应罢了。
至于你后面的例子更加一错再错,要知道现在的法律是现实法,越落后的国家才有死刑,无可否认,现在的社会制度还是以暴易暴的,怎么说呢?因为法律是维持社会次序的最底线,如果人人口中都是犯法和没有犯法做人生准则,那么这个社会大概没有救了,一个国家为什么有了法律,还要有信仰,有道德观念,这是因为道德观和信仰的标准建于法律之上,如果你今天不讲道德,时常插队,骂街,浪费食物,上了公共场所不冲水,那么你一样可以大摇大摆,法律没有约束你,也没有人奈何了你,你觉得这样的一种人是什么样的人?假如今天你生活的地方都是这样的人,这个地方到底适合你住下去吗?
以暴易暴从来是最后的手段,不是最好的选择,其实很多国家现在已经废除了死刑了,废除死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对那些宣布死刑的法官们不人道,还有我们的基本法从来都还是宁纵莫枉的,如果你是初犯,又有悔过之心,你的罪行会比较轻。那些比价富裕的国家大多数已经把死刑改去终身监禁了,虽然会花很多纳税人的钱,但是考虑到一个国家的人民素质,素质越高的人就越愿意给与那些犯错之人改过的机会。如果你生活在一个犯了错,全部人就疯狂喊着要给他死,给他死,这样的生活环境是你想要的吗?其实以上例子都确确实实存在在现在这个世界上,只不过我不想指出是什么地方罢了。
多精进你的佛法吧,我看你时不时会走歪,试着先看看那些简明易懂的经书,然后又缘再升级吧,由浅入深容易,有时候那些不起眼的经书也有大道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2025 12:22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卷有益 发表于 10-1-2025 10:14 AM
1)今天拥有的,明天随时就会失去,何必执着?
非也,非也,有些东西是永恒的,昨天如此,今天如此, ...
这些不过是同一件事,但以不同的角度来看而已。每个人的心境,遇到的烦恼不一样,因此就取决于该人怎样看待自己的人生,只要可以处理自己的烦恼就可以。
在城市不少富豪收入很高,但是他们依然认为自己钱不够花,一直烦恼。
一些乡下的农民,虽然靠劳力耕作很幸苦,钱也不多,但是逍遥自在,悠然自得。
所以对解决烦恼,每个人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对了,这就是佛法的法无定法。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