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wusen

南传菩萨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12-2010 10: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菩提乘,不是菩萨道。
真神弥赛亚 发表于 27-12-2010 07:29 PM


两者有何分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12-2010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usen
  
这只是各学派用的名次不一样而已, 在南传称阿罗汉或辟之佛,在北传承十地菩萨。
清池 发表于 27-12-2010 07:30 PM



好心你就别再胡乱作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10 10: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猜测,成就阿罗汉之后,即代表解脱轮回。但是菩萨拥有成佛大愿,所以他即使成就了阿罗汉果,他依然会继续轮回累积婆罗密。

wusen 发表于 27-12-2010 07:34 PM


成就了阿罗汉果还要继续轮回?那何必修解脱修到这么辛苦?

断章取义!仔细地把经书读多一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10 10: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有些佛弟子只需要听到半句佛法,就能成就阿罗汉果。也许他前世已经成就阿罗汉果无数次了。
wusen 发表于 27-12-2010 07:51 PM


请别再误导他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10 1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当今的佛教现实,就是在家人在报护出家人了。 在家人是律师,老师,医生,政教人员,各各专业人物等
都是在护法的大菩萨
清池 发表于 28-12-2010 12:43 AM


我现在才知道原来护持出家人也要分职业身份的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10 1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是佛陀的前世,并没有人说不能成为菩萨。上座部佛教是真正能融合僧侣与信众的宗派,君不见目前在一些东 ...
KhunKaew 发表于 28-12-2010 09:59 AM


赞同!

sadhu x 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8-12-2010 1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12-2010 12:08 PM 编辑

回复 82# peggy_str

当今南北传相互承认,这北传佛教词典可是正统佛教的正解,不可避而不视
在经藏以经清楚表明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所修的十地境界是有共性的(通教所共十地)
所以不用争什么,再说从我们当前世中观察,南北传的大德不论在德行,智慧,慈悲都不相上下


佛教思想大辭典:
[ 十地指菩薩者。心自在者即俱解脫阿羅漢。這種阿羅漢從一切禪定的障害中脫卻開來,在禪定中成就自在的境界。]

跟据大乘龙树的智度論所說,声闻,缘觉,菩萨 三乘共通之十地的佛果境界

大乘佛教所指的阿罗汉有二:
1.一指小乘四果阿罗汉,同上所述。此位阶已断除了六道所持的见思烦恼,脱离轮回,入了四圣法界,不再分段生死。小乘阿罗汉的果位次于菩萨,为协助佛和菩萨普救世人,各有其护持的主要对象。
2.阿罗汉的第二个意义可指大阿罗汉,实际位阶为大乘法云地菩萨,为十地菩萨中的第十地,修行位阶仅次于圆满佛果与等觉菩萨。除了入一真法界已见性,断除了六道持有的见思烦恼、四圣法界尚有的尘沙烦恼,四十二品无明也仅剩两品未破。依大乘见解,释迦牟尼佛常随十大弟子实际皆为大阿罗汉。





佛學大辭典
【三乘共十地】
(名數)是智度論七十八所說,聲緣菩三乘共通之十地也。台宗以為四教中通教之地位也。
一、乾慧地,此為外凡之位,與藏教(三藏教就是声闻教 )五停心別總念處總相念處三賢之位相當。乾者乾燥之義也。此位為未得法性理水之智慧,故云乾慧地。又有漏之智慧,不以法性理水潤之,故云乾慧。
二、性地,此為內凡之位,藏教(三藏教/声闻教 )之四善根也。此位伏見思之惑,朦朧望見法性之空理,故曰性地。
三、八人地。人者忍也,見道之苦法智忍等八忍謂之八忍地。即見道十五心之位也。見道十五雖為八忍七智,然今就決定因道之邊,但取八忍而名之也,
四、見地,為第十六心之道類智,藏教(三藏教/声闻教預流果之位也。於此位斷三界之見惑。得見上下八諦之理,故云見地。
五、薄地,為欲界修惑九品中斷前六品之位,藏教(三藏教/声闻教 )之一來果也。欲界九品惑中僅餘後三品,故云薄地。
六、離欲地,為斷盡欲界九品修惑之位,即藏教(三藏教/声闻教 )之不還果也。
七、已辨地,為斷盡三界見思惑之位,藏教(三藏教/声闻教阿羅漢果 。是於斷惑一道為所作已辨之位,故云已辨地。
八、支佛地,此為緣覺之位,斷三界見思二惑上,更侵害其二惑之習氣,入於空觀也。侵非斷,斷者如燒炭成灰,更吹其灰而散盡之也。此為第十佛地之事。今於緣覺之習氣,猶如燒炭,為灰而止,故曰侵。緣覺由初地至此而入證,緣覺之梵語為辟支佛,故云支佛地,
九、菩薩地,是菩薩三無數劫六度萬行之修行地也。
十、佛地,是為菩薩之最後身,斷餘殘習氣,於七寶樹下以天衣為座,成就乃至入寂之位也。但此就通教之佛而言,若藏教之佛,則於菩提樹下以吉祥草為座而成道也。


佛學大辭典
【四乘十地】
(术语)大乘同性经下于四乘各说十地:
(一)声闻乘十地:一、受三归地,初受三归戒之位也。二、信地,信根成就之位也。三、信法地,信四谛理之位也。四、内凡夫地,修五停心观等之位也。五、学信戒地,三学成就之位也。六、八人地,见道之位也。七、须陀洹地,预流果之位也。八、斯陀含地,一来果之位也。九、阿那含果,不还果也。十、阿罗汉地,无学果也。

(二)缘觉乘十地:一、苦行具足地,修戒行之位也。二、自觉深甚十二因缘地,修十二因缘观法之位也。三、觉了四圣谛地,修四谛观之位也。四、甚深利智地,生甚深无相智之位也。五、九圣道地,修八圣道之位也。六、觉了法界虚空界众生界地,觉了此三法界之位也。七、证寂灭地,见道之位也。八、六通地,得六神通之位也。九、彻和密地,证无学果之位也。十、习气渐薄地,侵害习气之位也。

(三)菩萨乘十地,一、歡喜地,為菩薩既滿初阿僧祇劫之行,初得聖性,破見惑,證二空理,生大歡喜,故名歡喜地。菩薩於此位,成就檀波羅蜜。二、離垢地,成就戒波羅蜜。斷修惑,除毀犯之垢,使身清淨,故云離垢地。三、發光地,成就忍辱波羅蜜,斷修惑,得諦察法忍,智慧顯發,故云發光地。四、燄慧地,成就精進波羅蜜,斷修惑,使慧性熾盛,故云燄慧地。五、極難勝地,成就禪定波羅蜜,斷修惑,真俗二智之行相互違者,使之合而相應,故云極難勝地。六、現前地,成就慧波羅蜜,斷修惑,發最勝智,使現前無染淨之差別,故云現前地。七、遠行地成就方便波羅蜜,發大悲心,亦斷修惑,遠離二乘之自度,故云遠行地。此位即終第二阿僧祇劫之行。八、不動地,成就願波羅蜜,斷修惑,作無相觀,任運無功用相續,故云不動地。九、善慧地,成就力波羅蜜,斷修惑,具足十力,於一切處知可度不可度,能說法,故云善慧地。十、法雲地,成就智波羅蜜,亦斷修惑,具足無邊功德,出生無邊功德水,如大雲覆虛空出清淨之眾水,故云法雲地。


(四)佛乘十地:一、甚深难知广明智慧地,除细习气,于诸法得自在也。二、清净自分成严不思议明德地,转正法轮显深义自在也。三、善明日幢实相海藏地,开说三乘差别之法自在也。四、精妙金光功诸神通智德地,说八万法降四魔自在也。五、大轮威藏明德地,摧异邪法,伏恶行自在也。六、虚空内清净无垢炎光开相地,现六神通,示无常事自在也。七、广胜法界藏明界地,为诸菩萨显菩提自在也。八、普觉智藏能净无垢边无碍智通地,为诸菩萨授记别自在也。九、无边德庄严回向能照明地,为诸菩萨现方便自在也。十、毗卢舍那智海藏地,为诸菩萨能说法自在也。

天台以此四地配于四教。
问佛地有十地,岂非于果佛不平等乎?
答:此经之意从佛德之别而论十地,非言初地为劣乃至第十地胜于前佛,是皆诸佛之境界,非诸菩萨二乘之所行,故经曰:佛有十地一切菩萨及声闻辟支佛等所不能行云云。出探要记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2-2010 1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把它看成是一个因缘,那么你的看法又是如何?
真神弥赛亚 发表于 27-12-2010 07:26 PM



    因缘,不错,一切缘起法都是此生故彼生,但是,南传菩萨道里面所引述的辟之佛,菩萨,上首佛弟子等等需要累积不同时间上的婆罗密才能达到个别的层次来看,我们不容易猜测当中的因缘是如何运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12-2010 1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eggy_str

当今南北传相互承认,这北传佛教词典可是正统佛教的正解,不可避而不视
在经藏以经清 ...
清池 发表于 28-12-2010 11:32 AM


拷贝了这么多,你也还不是分不出差别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10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12-2010 12:15 PM 编辑

回复 89# peggy_str

这是正统佛理,拿来示你参阅的

学佛的阶位,又不是世俗的文凭作夸,不是用来压人的,是给自己的修行参知而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10 1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12-2010 12:40 PM 编辑

回复 85# peggy_str


   
我现在才知道原来护持出家人也要分职业身份的哦


你看那些在东南亚中南半岛因为战乱时和中国,缅甸在动乱时的出家人们,不是要得到在家人当中的各格专家(律师,教师,医生,政教人员,记者,社工,军人,商人)的自发的帮助才能逃出来,又要在新的地方安定他名下来给他们续修行和保住法脉吗?找新的信徒来续供养他们,他们的德行作用都是在护法的大菩萨, 在古时护法的是王族,在现代护法的是在家民众,所以古时护法的王族是菩萨,在现代护法的在家民众是菩萨。 这是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10 1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两者有何分别?
peggy_str 发表于 28-12-2010 10:48 AM

一个是接触佛法但是无法醒觉解脱而升起苦恼的众生,另外一个是未接触佛法,还在寻觅的众生。
而接触佛法,只要是出家,而且是男身等的特殊情况下,发起誓愿,那么佛陀祝福他们在未来就能成就解脱,而不致堕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10 1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两者有何分别?
peggy_str 发表于 28-12-2010 10:48 AM

两者共同处是他们都是未醒觉众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10 0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12-2010 01:13 PM 编辑

但声闻第子也是一样是正在学佛的未醒觉众生,

南传声闻有阿罗汉,北传大乘有十地菩萨,两者解经示道都不相上下

再说,北传大乘能把佛法带进西藏蒙古等蛮野之地,也化了东方的理性世俗民族,南传还没做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10 0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是接触佛法但是无法醒觉解脱而升起苦恼的众生,另外一个是未接触佛法,还在寻觅的众生。
而接触佛法 ...
真神弥赛亚 发表于 28-12-2010 12:54 PM

你是讲解脱,还是成佛。
解脱的话,在家出家,是男是女,都可以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10 0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12-2010 01:44 PM 编辑

回复 95# 山野草夫

他是说出真话,南传没有女出家道了,断了

没有出家女众,只有一些穿着白衣剃除了头发的八戒女
八戒女众是称为「戒尼」,不是「比丘尼」(梵语bhiksuni)。

所以说南传是比较保守以男出家人为中心的佛教学派
(而大众部是平等(在家-出家-男-女-人人可成佛)本性为中心的佛教学派)


比丘尼僧团的成立,开始在印度,再传到斯里兰卡等国家。这些东南亚的国家,本来也有的,但后来却失传了。失传之后,如今比较保守的国家,就没有女众出家。其实,出家有分沙弥尼戒、比丘尼戒(具足戒)。在南传国家里,连沙弥尼戒都没有。佛教传到中国,中国就有沙弥尼戒、比丘尼戒。开始的时候,传戒和受戒的要求并不严格。
斯里兰卡的一批比丘尼就被请到中国去传授比丘尼戒法。后来,在斯里兰卡失传了。所以,在南传的国家就没有比丘尼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12-2010 0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usen
  
这只是各学派用的名次不一样而已, 在南传称阿罗汉或辟之佛,在北传承十地菩萨。
清池 发表于 27-12-2010 07:30 PM



此贴只希望研究南传里面如何记载菩萨道。

迟些,我会继续研究北传菩萨道和南传菩萨道的同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10 0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7# wusen

好吧,我不干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10 0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声闻第子也是一样是正在学佛的未醒觉众生,

再说,北传大乘能把佛法带进西藏蒙古等蛮野之地,也化了东方的理性世俗民族,南传还没做到。。
清池 发表于 28-12-2010 01:11 PM





上座部佛教已经是一些国家的国教,也是很多民族全民信仰的宗教。单是这一点,就连大众部的密教也办不到。

Sadhu, sadh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10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eggy_str


   

你看那些在东南亚中南半岛因为战乱时和中国,缅甸在动乱时的出家人们,不是 ...
清池 发表于 28-12-2010 12:23 PM



护法是护法,菩萨归菩萨,两者是不同的。在上座部佛教里,在家信徒的责任是保护与供养佛,法,僧三宝,和行菩萨道没有一定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9-7-2025 04:39 AM , Processed in 0.18805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