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1-2011 10: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1-2011 11:37 AM 编辑
新年如意
摩顶授记之义,是佛对发菩提心的修行者授与当来必当作佛之记别。
从大乘菩萨道的角度来看,佛法也有其方便。而且不是一种。
比如在一些大乘经(如楞严经等)教导自身发愿,建立道场,就能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顶授记。
比如在一些大乘经(如法华经,华严经》教导,修行者只要仪经修行,善根有圆满之志,菩萨行有究竟之心。一切如来都会为我们灌顶授记。
蒙佛摩顶授记之义也是说与师共业(与佛共其圣业),在生死道上不会断其菩提根,共享佛菩萨的福田,所以必定会成佛。
闻诸法华经一句一偈者,我皆为授无上菩提之记,是名无余记。
妙法莲华经~
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是人、佛赞善哉,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
「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为诸如来、手摩其头。
地藏菩萨本愿经
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但当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皆成就。复愿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永拥护我。是人于睡梦中,即得菩萨摩顶授记。
楞严经~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
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十方如来,持此咒心,能于十方摩顶授记。自果未成,亦于十方蒙佛授记。
四种授记 佛光大辞典 中的 解释:
授记,未来世证果及成佛名号之预记。据菩提资粮论卷三举出四种授记,即:
(一)未发菩提心授记,谓诸佛世尊观众生根机之利钝,于具有增上信之人,则令其发菩提心,而为授记当得作佛。
(二)共发菩提心授记,谓诸菩萨善根成熟,誓欲度脱一切众生,与众生共发菩提心,誓愿同成正觉,而蒙佛授记。
(三)隐覆授记,谓此人修行精进,固当授记,但恐其自闻授记,则志满而不复更发精进之心;如不授记,复恐众人生疑而谓此人修行精进,却不蒙授记,故佛以威神之力,密为授记当得作佛,使他人闻,不使其自闻。
(四)现前授记,谓诸菩萨成熟出世善根,得不动地,即时蒙佛授记。
又首楞严三昧经卷下,亦举出四种授记,即:
(一)未发心而与授记,谓有众生往来‘五道’,彼诸根猛利好乐大法。佛知此人过若干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当发菩提心,乃至得菩提,遂予授记。
(二)适发心而与授记,谓有人久植德本修习善行,好乐大法,有大悲心,普为众生求解脱道,此人发心即入菩萨位。此等人适发心时,诸佛即与授记。
(三)密授记,与前述菩提资粮论所举之隐覆授记义同。
(四)得无生法忍现前授记,谓有菩萨久集善根,于一切法得无生忍,佛知此人功德智慧悉已具足,则于众中为其现前授记。
[大乘庄严经论卷十二、法华义疏卷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2011 1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以来,许多附佛外道都回借用“小乘”名义来贬低解脱道的修行法门,
这是一种威胁。
如今,发现了南传拥有“菩萨道”的依据,而且,这种南传菩萨道拥有很周详的解释菩萨道的步骤,那就是:
如何从还没被授记以前必须要圆满八个条件,而这八个条件需要累计“特殊公德”才能圆满,佛陀更告诉我们在他还没被授记以前,是如何过“隐士”的生活来圆满这些公德。
接下来,本师佛被燃灯佛授记为菩萨的时候,南传菩萨道也描述本师佛是如何能即刻证阿罗汉的能力,然后也清楚交代被授记的本师佛是如何自己推论十波罗蜜的修行法,
南传菩萨道很清楚交代这十波罗蜜的目的,作用,和因缘,以便有心要走在菩萨道的佛弟子能够得到这种难得的佛法,也许在无数劫之后,这些知识就能够发芽成长而为发愿菩萨道的弟子们成就十波罗蜜。
从以上看去,南传菩萨道的步骤的确很明确,任何人如果要修行菩萨道,都有明确的指示让你们如愿修习。
所以,之前附佛外道为南传解脱道套上“小乘”名义的偏激说法,也就不攻自破。
我们拥有菩萨的愿望,并没有错,修习南传法门,也不应该放弃这些能带来“至上愿”的善因,我觉得,佛教里面不可能在找到“小乘”的弟子。
或许有人依然坚持说那些只顾学习解脱道而不愿意普渡众生的属于“小乘”,
但是,如果你们相信南传菩萨道,那么,所有要成就菩萨被授记的八个条件的,都必须要学习解脱道。
那么,努力修习解脱道的,才是未来成就菩萨道的根基,所以,何来“小乘”? |
|
|
|
|
|
|
|
发表于 1-1-2011 1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1-2011 12:04 PM 编辑
或许有人依然坚持说那些只顾学习解脱道而不愿意普渡众生的属于“小乘”,
但是,如果你们相信南传菩萨道,那么,所有要成就菩萨被授记的八个条件的,都必须要学习解脱道。
那么,努力修习解脱道的,才是未来成就菩萨道的根基,所以,何来“小乘”?
wusen兄,我觉的此说是为了替南传定义的声闻道解围的想法,是有点属自圆其说了
因为这阶段只是是属新学生在纸上论说,
还没有一个实践圆满的一个南传长老出来亲自作证,说他已有在从声闻道进南传的菩萨道上得到了果证成就了。
北传的出家人就不同,从这二千年来,他们都是拿声闻道在先,拿菩萨道在后, 两种道都拿都实践,是属声闻菩萨。(声闻僧拿菩萨愿)
在这二千年来都有真正的实践,有度化各国土文化的先实成就,也有大德圣人倍出,因此他们的话就有分量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2011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当我听到你们拿着“大乘”的旗号,形容你们的法门是如何如何殊胜,如何圆满,然后把“小乘”的帽子往解脱道/阿罗汉头上套,这些说法,给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狮子虫在毁灭着佛法啊!”
当我不断努力扭转这些局面,我尝试了把解脱道的含义和经文拿出来研究,当中最重要的如“十二缘起”的研究,以便大家能够更清楚解脱道是如何不属于“小乘”,
最后,我得到的是你们的冷漠地说“这是小乘法,再圆满,依然是小乘,无法成就佛”。
就这样,争论了无数的日子,很多次,都感到气馁。
如今,当我看见了南传菩萨道,我发现,我之前推翻大乘的过程,依然出现偏差,那就是我推翻“菩萨道”,这是我的恶业。
无论如何,菩萨道的存在,不代表大乘就属于佛说,
反而,南传菩萨道的出现,更能有力地告诉别人,解脱道不是小乘人所为。
如果,成就菩萨道的授记菩萨可以轻易成就阿罗汉道,那么,佛陀不可能会批评某某弟子属于小乘心态只顾修习解脱道和成就阿罗汉果。 |
|
|
|
|
|
|
|
发表于 1-1-2011 1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1-2011 12:22 PM 编辑
之前,当我听到你们拿着“大乘”的旗号,形容你们的法门是如何如何殊胜,如何圆满,然后把“小乘”的帽子往解脱道/阿罗汉头上套,这些说法,给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狮子虫在毁灭着佛法啊!” wusen兄,我觉的你的思维跟不上当今的南传长老了
当今在佛教的各学派长老们都有建立了共识,
1。北传法藏所说的“小乘”是属于那古印度部派,以无余涅磐灰身灭识为目标,当今全都灭了。
2。南传不属于那“小乘”古印度部派的定义,南北传的涅磐的定义都是一样是指圆满的心境,(不以无余涅磐灰身灭识为目标),南传也有菩萨道入世的精神和菩萨道的教义。
3。声闻道和菩萨道都是佛教的解脱道,只是目标和修法不同罢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2011 1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子研究(1)
如果弟子A努力学习解脱道,成就了阿罗汉果,但是,他还没有发至上愿成佛,我们称呼他为“普通弟子”。
如果弟子B努力学习解脱道,成就了阿罗汉,但是,他继续发至上愿成就佛道,我们称呼他为努力修习佛道的佛弟子,
起初,他还不能被授记,他必须要圆满无数的公德,直到有一天圆满八个条件,才会被授记。
被授记之后,他可以凭着大善心来圆满“波罗蜜”,从这里算起,还需要无数劫的时间才能圆满波罗蜜,才能成就正等正觉的佛。
以上的情形,弟子A和B都是从解脱道开始,我们或许可以说A属于普通弟子,但是不能说他是小乘。因为A和B都是修习同样的解脱道开始。
但是,后来的附佛外道如何说呢?
他们推出全新的理论,
告诉人们,你们是弟子C,也就是不用通过解脱道,而直接成就佛。之前弟子A和B所学习的解脱道都是小乘法门,或者不适合末法时期学的。你们要成佛,就借用这些“特别方法”。
清池,你就是这些远离“解脱道”的助长者。 |
|
|
|
|
|
|
|
发表于 1-1-2011 1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1-2011 05:11 PM 编辑
声闻道和菩萨道都是佛教的解脱道,只是目标和修法不同罢了
阿罗汉/菩萨/佛教圣人,都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同是菩提
受记的问题,在问菩萨道的师们,都能用空性来完解,根本不是个问题,在菩萨道-心就重要 (发心)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2011 1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清池,
说话要有根据,你的问题就是凭空乱说,没有根据。
也许你的根据,都是那些模棱两可的论师著作吧!算了吧!不需要再拿这些人的文章来移花接木了,已经没有意义了。
南传菩萨道一定有它所根据的经文,这是未来的任务。
清池,你说话没有根据,希望你反省。
不要只为了发扬创价而做出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 |
|
|
|
|
|
|
|
发表于 1-1-2011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1-2011 05:08 PM 编辑
我讲当然有据,这都是近代佛教界和学术界的佛教和解总纲
你去大学或佛研都可看到各国际佛学界的材料 (我们有在里面)
或你去找一个有国际学识的南传长老问问看
(当今有多南传长老/僧人在修菩萨道,因为在学习当中,不便讲话)
不久以后,你就会看到南传长老出来亲说他们在修菩萨道心得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2011 1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不妨贴上来。
要不然,依然是没有根据说话。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2011 1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算了吧!
你的头脑的逻辑,就是能帮助创价的,就是对的。。。。 |
|
|
|
|
|
|
|
发表于 3-1-2011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分析真的令人 ---> 这样.
深入钻研经教才来分析吧.别看了一二部著作就想凭自己认为的"中道"想法来分析. |
|
|
|
|
|
|
|
发表于 4-1-2011 0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声闻道和菩萨道都是佛教的解脱道,只是目标和修法不同罢了
阿罗汉/菩萨/佛教圣人,都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
清池 发表于 1-1-2011 12:23 PM 
目标不同?阿罗汉也有度人利他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2011 1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关键性的句子,
明昆长老说:
须弥陀发愿成佛
此时做五体投地之礼的须弥陀心中生起了发愿成佛之念:「若我愿意,我可在今天即成为一位漏尽的阿罗汉。但是像我这样超凡之人,在燃灯佛的教法之中,证得阿罗汉果与涅盘而成为一个普通弟子,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我将付出至上的精进力以证得正等正觉。」
「既然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拥有超凡智慧、信与精进的非凡人,自私地独自脱离生死轮回又有什么好处呢?我将致力于成就佛果,再解救一切众生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
「我在泥坑上向燃灯佛顶礼,作为一座桥来为他奉献生命,当我因此无比善业证得佛果后,我将把无数的众生自生死轮回之苦海中解救出来。」
「舍弃三界、渡过生死苦海之后,我将踏上八正道之法筏,再去解救一切众生。」如此,他的心已倾向于成佛。
——————
相关的经文:
南傳小部 10.本生經 一
。。。
善慧之誓愿 彼俯伏卧于泥土上,再睁目时,拜观燃灯十力佛之尊严,彼如是
14 思惟:“若此,予望灭尽一切烦恼,为僧团中之后辈,入喜乐城。但予无须虚伪为灭
尽烦恼到达涅盘姿态之必要,应如燃灯佛达最上之觉者,载众人于法船,救脱轮回
之海,而后予始入大涅盘,如是实与予相应。”彼决心结八法 1当成佛,于是俯卧,
如是作偈:
。。。
http://ahanjing.co.cc/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011 04: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六] 第五 味(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昔做菩萨未现正等正觉时,作如是思惟:
四 ‘以何为色味?以何有过患?以何为出离耶?以何为受之……想之……行之……识之味,以何过患,以何为出离耶?’
五 诸比丘!于此我如是思惟:
六 ‘缘于色而生喜乐,此为色之味。色是无常、苦而有变坏法,此为色之过患。调伏色之欲贪,以断欲爱,此为色之出离。
七 缘于受……
八 缘于想……
九 缘于行而生喜乐,此为行之味。行是无常、苦而有变坏法,此为行之过患。调伏行之欲爱,以断欲爱,此为行之出离。
一〇 缘于识而生喜乐,此为识之味。识是无常、苦而有变坏法。此为识之过患。调伏识之欲爱,以断欲爱,此为识之出离。
一一 诸比丘!我于此五取蕴,未知如是之味,过患为过患,出离为出离,未如实证知之时,诸比丘!我于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门、人、天之众生界,未称现等觉之无上正等觉。
一二 诸比丘!然则,我于此五取蕴,已知如是之味,过患为过患,出离为出离,如实证知故。诸比丘!我于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生界,称现等觉之无上正等觉。
一三 又于我生智、见,我心解脱不动,此乃我之最后生,不再受后有。’’
——————
以上来自犍度篇.蕴相应
大家可以看见,佛陀前世已经能够“不再受后有。”
大家似乎不大了解“不受后有”。。。 |
|
|
|
|
|
|
|
发表于 6-1-2011 08: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看了以下:
三、法施
法施是指以一颗无贪、无瞋、无痴与清净的心,毫不模棱两可地教导真实法 ...
wusen 发表于 31-12-2010 09:58 AM 
谢谢分享。 |
|
|
|
|
|
|
|
发表于 6-1-2011 08: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6-1-2011 09:05 AM 编辑
回复 273# Dharani
这是行大善道的量的问题, 从实史数据来对照,自古北传大德有不顾自身生命的到远方的国度去弘法而不畏自身生命,努力的去学他国语言以翻译佛经给其他国度和文化的人, 也会比较开明的施方便法来一步步的引导其他文化的民众如佛法,也肯努力的去为那些屠夫,妓人,士兵,等社会底呈的业重之人开方便法来度他们, 也敢与外道权力对抗而不畏自身生命。。。
你那边在这量就比不上了, 这也为何部派法门在古印度先灭 |
|
|
|
|
|
|
|
发表于 6-1-2011 10: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6-1-2011 10:25 AM 编辑
回复 273# Dharani
目标不同?阿罗汉也有度人利他的
- Dharani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六
云何菩萨亲近善友。菩萨摩诃萨常为众生说于善道不说恶道。说于恶道非善果报。善男子。我身即是一切众生真善知识。是故能断富伽罗婆罗门所有邪见。善男子。若 有众生亲近我者。虽有生于地狱因缘即得生天。如须那刹多等应堕地狱。以见我故即得断除地狱因缘生于色天。虽有舍利弗目犍连等不名众生真善知识。何以故。生 一阐提心因缘故。善男子。我昔住于波罗[木*柰]国 时。舍利弗教二弟子。一观白骨。一令数息。经历多年各不得定。以是因缘即生邪见。言无涅槃无漏之法。设其有者我应得之。何以故。我能善持所受戒故。我于尔 时见是比丘生此邪心。唤舍利弗而呵责之汝不善教。云何乃为是二弟子颠倒说法。汝二弟子其性各异。一主浣衣一是金师。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 以汝错教令是二人生于恶邪。我于尔时为是二人如应说法。二人闻已得阿罗汉果。是故我为一切众生真善知识。非舍利弗目犍连等。
若使众生有极重结得遇我者。我 以方便即为断之。如我弟难陀有极重欲。我以种种善巧方便而为除断。鸯掘魔罗有重嗔恚。以见我故嗔恚即息。阿阇世王有重愚痴。以见我故痴心即灭。如婆熙伽长 者于无量劫修习成就极重烦恼。以见我故即便断灭。设有弊恶厮下之人亲近于我作弟子者。以是因缘一切人天恭敬爱念。尸利毱多邪见炽盛因见我故邪见即灭。因见 我故断地狱因作生天缘如气嘘旃陀罗。命垂终时因见我故还得寿命。如憍尸迦。狂心错乱因见我故还得本心如瘦瞿昙弥。屠家之子常修恶业以见我故即便舍离。如阐 提比丘。因见我故宁舍身命不毁禁戒。如草系比丘。以是义故。阿难。比丘说半梵行名善知识。我言不尔具足梵行乃名善知识。是名菩萨修大涅槃具足第四亲善知识
在涅槃经就说了。
阿难说有善行菩萨道是佛法修行的一半部分,
佛陀那样的说法是不对的,因该说圆满的善行菩萨道就是佛法修行的全部。 |
|
|
|
|
|
|
|
发表于 6-1-2011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1-2011 03: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一人?
das 发表于 6-1-2011 01:00 PM 
不错。
想得到更多的意见。。。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