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74|回复: 0

短剑亦能屠龙--常规潜艇作战简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6-2009 06: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要评价常规AIP潜艇作战效能的基点,首先就要知道常规潜艇的主要性能及主要作战方式

    常规潜艇的主要作战性能:

    常规潜艇的推进方式最主要就是柴油机-蓄电池驱动方式,而蓄电池的电力用完后就由柴油机发电充电。而柴油机发电时,柴油机需要大量的氧气(即空气),充电时潜艇为了保持供给柴油机大量的空气,就只能选择通气管状态下航行或直接水面航行,别无选择,艇内空气完全不能支持柴油机的工作状态。

    常规动力潜艇有2一4个蓄电池组。蓄电池 组可单独供电;也可根据推进电机调速的 需要进行串联或并联供电。在串联供电时,艇上获得的最高电压,一般不超过1 000 伏。蓄电池的主要性能标志是电池容量和电池寿命。电池容量是充足电后的电池放 电至最终电压时所能提供的电能,以安培小时计量;电池容量同放电制有关,如两小时放电制,放电电流为3 750安培,最终电 压为1 .67伏,电池的容量即为7 500安培小时。电池寿命是电池容量减至原容量80% 时所用的周期数(充、放电一次为一个周期),铅酸电池的寿命为300一750个周期。

    非作战状态下,常规潜艇可以在码头或是保障船只的支持下进行充电,而在战时,则只能依靠自身的柴油机进行充电,充电方法有恒流充电、恒压充电和混合充电三种,充电时间约为11-15小时。在现代技术改良的情况下,充电时间依然需要数小时至10小时。由此就带来了常规潜艇生存最大的隐患。无论是在通气管状态下还是在水面航行状态下,常规潜艇都极易被敌人的雷达及光电搜索系统发现,从而带来灭顶之灾。现带的雷达基本能保正在30公里左右发现露出水面的通气管,及在45公里左右发现水面航行状态下的潜艇。现代的光电搜索仪也基本能在10~~20公里的距离上发现水面航行的潜艇及通气管状态下的潜艇。而潜艇最大的优点就在于隐蔽性,一但这个优势取消,潜艇,在任何水面舰艇面前都是非常脆弱的。

    现在最先进的常规潜艇上的蓄电池,能够为常规潜艇带来水下约1~2小时最高航速,8~20小时经济航速的动力来源。除此之外,就必需上浮动充电。

    AIP(“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的英文缩写)潜艇与常规潜艇的最大区别,就是除了正常的柴油机-蓄电池驱动外,多了一个AIP仓段,内装AIP系统,为常规潜艇带来持续的动力来源。但由于现阶段AIP科技所能带来的AIP能量的不足,AIP所产生的电能量,只能支持常规潜艇以极低速潜航!一般情况下AIP所带来的航速多为4到8节。虽然在此航速下,AIP常规潜艇能够实现约7~~15日左右的水下潜航。

    潜艇由于水的特殊性,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水下的通信及数据传输,都是此星球上的技术瓶颈。水下声呐通信声呐及微波数据传输,都仍然是短距离内的事,而且不成熟。到了2007年左右,美国才搞了个核潜艇卫星通信连接器。虽然在70年代开始核潜艇就有了卫星通信能力,但是在进行时,核潜艇必需上浮至水面或是近水面。而美国新搞的卫星通信器,则通过光纤连接母艇,自身则浮在水面进行卫星联络,由于自身的体积小,其被搜索发现的几率肯定比整艘核潜艇在水面或近水面被发现的几率要低的多,即使被发现了,深藏在水下的母艇也可高速脱离。阐述以上,本文也就是想说明,常规潜艇在水下,跟本就没有任何大范围,又安全的通信方式,来实现网络中心战及狼群战术(引用大F语:狼群战述是潜艇水面航行的战术)。事实上,在70/80年代冷战的最高峰,所有核大国的核潜艇,战略核潜艇,都是单独行动的,而且任何一艘核潜艇,都要逼免被本国核潜艇发现,以免产生误击,而弹道导弹核潜艇更要如此。所以美苏中都建立的规模宏大的地面长波电台,以进行远距离单向战略通信。核潜艇在远洋,上浮至通信许可深度,进行单向,记住,仅仅是单向接收的行为,接收来自国内的最新情报及命令。在不保正绝对安全德才情况下,核潜艇是不许可主动外联的!因为现在对大国而言,对方任何的无线电交流,都可以被侦获,并定位(即便破解不了内容,也可以知道大概的位置并推测大概的战略企图)。在卫星数据链出来以后,此情况有所好转,这是题外话了。

    常规潜艇的主要作战性能:

    常规潜艇已经说了,其最大航速在约20节的情况下,蓄电池只能带来1~2小时的动力提供时间,这是任何潜艇都不能接受的作战航行时间。所以20节的最大航速,基本是只在常规潜艇被发现时,用来逃命的紧急冲刺一搏!不成功就成仁。常规潜艇由于航速的先天原因,其作战使用原则基本上尊从阵地伏击及散兵游猎两大作战方式。这两种作战方式,无论哪种,在常规潜艇出击时,都是以潜航状态下底速航行,以期获得较长时间的水下航行,来达到隐蔽出击的目的。在去到战区的路上,常规潜艇会跟据情况来决定在何时何地上浮到通气管状态补充电力。如果战况紧急,也不排除常规潜艇在水下以高航速航行,一定距离后在水面舰艇的支援下,上浮充电,接近战区后下潜以低速进入战区。10节或以下的低航速,是常规潜艇的最主要航行速度。而在此速度支持下,常规潜艇基本只能采取阵地伏击及散兵游猎两大作战方式。航母在作战时,依然会以一定的航速行使,这个行使速度肯定比10节或以下的航速要高的多!所以常规潜艇理论上说不存在跟踪航母编队的能力!这一点是要明确的!别老拿埃美那次破演习说事。那次美国佬的编队只在一小范围内活动!你试试看在大西洋上美航母编队作战状态下的运动,老R级连编队的边都没碰到就被甩没影了!

    AIP常规潜艇对常规潜艇的变化:

    AIP常规潜艇也就是多了约1~2周的水下潜航时间,而这个时间段内的航速,基本控制在4~8节,AIP常规潜艇带来最革命性的提升,就是水下的隐蔽性长时间得到保正!而4~8节的航速,正是阵地伏击及散兵游猎所可以接受的!AIP并没有为常规潜艇带来长时间的高航速,所以在持续高航速方面,AIP常规潜艇并没有任何的革命性提高,AIP常规潜艇要实现高航速,就只能停掉AIP系统,转用柴油机-蓄电池动力来实现。

    常规潜艇在当代海战中仍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战作用及效能:

    常规潜艇由于没有核潜艇反应堆中一回路的巨大躁声,而且发动机垫、消声瓦及七叶大侧旋罗旋桨的运用,都大幅降低了常规潜艇的自躁声。早在20多年前前苏联的基洛级潜艇的躁声水平就达到了接近海洋自躁声的水平(约100分贝),基洛约能达到110分贝。从而使敌人不使用主动声呐系统,就极难用被动声呐去发现这些大洋黑洞。而使用主动声呐,也就等于暴露了自己。所以常规潜艇只要发挥自身的长处,使用得当,就依然能够在现代海战中对可能的任何海上敌人产生致命一击。不过仅限于使用得当,而对那些所谓的常规潜艇跟踪航母编队,狼群战术(都在水下,怎么狼群?可笑!),还是不要再提,以免成为笑谈......

    以中国常规潜艇使用原则来做例子:战时,中国海军的常规潜艇,哪怕是没AIP的常规潜艇的作战,都必将规范在海军水面舰艇及空军作战半径之内,在这个作战半径之内,空军将成为夺取制空权最主要的力量,海军则在空军的配合下,协助夺取制空权,并且在空军的配合下夺取作战海区的水面控制权,这其中常规潜艇与海军水面舰艇是相辅相成的!常规潜艇保护水面舰艇不受来自水下其他潜航器的威吓,而水面舰艇则驱逐敌方的固定翼反潜飞机及反潜直升机,在固定翼反潜飞机及反潜直升机不能够专心反潜的状态下,对水下先进常规潜艇的防守与攻击,将成为一个梦想。则,常规潜艇的作战目的及技术支持达到了!此作战半径约1000KM(中国海航战斗机所能达到的作战半径)。

    在作战中,海军可把所有作战海区分为十数个或数十个小海区,每个海区可安排一艘常规潜艇进驻巡逻,海军航空兵及水面舰艇则为这些所有海区提供水面及空中的保护。

    “核常并举”是我国潜艇发展的正确之路

    中国的国家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即便在将来具有了全球性利益,并且需要全球性海军存在,也不能改变我们家门口列强并存的地理事实,而核潜艇用在只有数十米至百多米的近海作战,其最大的优点持续高速性能得不到发挥,实在是得不尝失,反而不如短小轻便的常规潜艇来的好用。再加上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无论国家科技水平还是国民经济富余度都不支持本国全核化。

    兴起之文,一笑观之,文中对常规潜艇的作战使用细节较粗略,仅在主线写了一下,没再细分开去,还望谅之。

    这里补充两点:

    1。没有了制空权,制海权及制海底权也还能存在的思想是极为愚蠢的!没有了制空权,就算是本星球最强者美国的海面舰艇,也不能保正其能够抵抗来自空中的打击。空舰导弹的射程远超过防空导弹的射程。而没有了制空权,敌人的攻击机能够集群的飞到射程处,以最大的密集度发射空舰导弹,任何消极的防空都将被摧毁!这是全球共识。如果连制海权也没了,在敌方海面反潜舰艇横行,及空中反潜机呼啸而过的情况下,水下的潜艇还有多大的生存能力,实在是不忍一说。

    2。所有的常规潜艇资料对每一级现代常规潜艇的最大航速表述都是20节。此为一误,事实上各级常规潜艇的最大航速跟据自身蓄电池功率不同,都有所不同。不过由于基础性能在新型电池出来以前大多相差不大,所以在无从得知对方军事机密的情况下,均表示最大航速均为20节(很多航海展上的宣传资料,打的也都是统一价:20节)。

    常规潜艇蓄电池老化及对策:

    潜艇蓄电池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并不是每一次充电都能将极板上的硫酸铅全部还原为活性物质。这样当上层蓄电池进行相同的充电之后,上层蓄电池极板上未被还原的硫酸铅成分就比层蓄电池的多。硫酸铅在剐刚形成时是松软的细小结晶,这些小结晶均匀地分布在多孔的极板上,在充电时很容易和电解渡接触起化学作用而恢复为原来的二氧化铅和绒状铅。这些硫酸铅小结晶若长时间得不到还原,就极易在其它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体积大且导电不良的粗的硫酸铅结晶,甚至结成面积较大,几乎不溶于电解液的硫酸铅结晶层而附在极板表面上。这种硫酸铅结晶层阻碍电解液的渗透,增加了蓄电池内阻,使极板上能够参加充放电反应的活性物质以及电解液中硫酸的含量减少,电解液的密度降低。


    此难题在中国海军装备技术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姚智刚为首的课题组,历经数千次试验,成功地研制出液体和粉末两种潜艇动力蓄电池复原专用活化剂。只要把它加入蓄电池液中,就可彻底消除和抑制蓄电池的硫化问题,大幅度恢复蓄电池的性能,并延长使用周期。经对某潜艇即将报废的蓄电池组进行试验,结合周期治疗方案,电池性能基本恢复,并符合潜艇使用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6-2024 08:51 AM , Processed in 0.05792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