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267|回复: 12

中国象棋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5-2006 0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象棋炮卒专集》序言

贾题韬

 

“炮卒是否可以胜士相全”这一难关,终于为已故的三十年代的青年棋手陈廉庸,经过长期的刻苦钻研而突破。

在例胜例和的残局领域里,突破前人认为已成定式的虽不限于这一点--车、马对车双相,从前认为可以胜,现在认为可以和;车、卒对并排双兵、全士象,从前认为可以和,现在认为可以胜--但限于题材,着法的深度的牵涉面,尚少有能与《炮卒专集》所取得的成果相比拟的。

《炮卒专集》计分四编,内容涉及到炮、卒有关问题的各个方面,共148局。得出了“炮、卒必胜士象全的结论”,解决了残局从未解决的问题

(同时,该书)也是学习在残局中如何发挥将、兵、士、相的微妙作用的绝好资料。

[ 本帖最后由 omegakenny 于 29-5-2006 03:1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5-2006 0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象棋马兵专集》序言


贾题韬

 

已故的象棋残局名专家陈廉庸同志是以“炮卒可以破士象全”的发明者而名世的。他的遗著《炮卒专集》,被公认现代象棋残局谱中优秀作品之一。

很早以前,就曾听说陈廉庸同志的遗著除了《炮卒专集》以外,另有《马兵专集》同样有不少个人的创发。每一未得一见为憾。今幸得抽暇,就《成都棋苑》的校本略读一过。精思深至,令人向往。

全书共分六编。第一至第四编,先从马、兵必胜双士及单士象的胜和关系入手。心此为基础,分析了马、底兵可以胜单士象的各种变化,打破了一般认为在这种形式下“老兵无用”的庸俗观点,为马兵配合的战术上,增添了新的向未有的解数。

由此,马兵对“单缺象”和“单缺士”,不但高兵必胜,并且低兵也产生了种种胜法。进而马兵对士象全的关系,明确了如果“士”为马所控制,失掉了进退的自由,就难免于负;而最足以震撼象棋界的是向来认为全士象可以谋和马兵的典型局面--“雁蹩子”(第四编第63局),由于出现了马底兵可以胜单士象的新手,反而成了必负的坏形。

这又改变了一般认为全士象很容易谋和马兵的看法,临局应用上绝不可以掉以轻心。第五编和第六编,属于另一课题,同样推翻了前人认为“卒双士”可以和马兵的成例,得出高兵必胜,低兵也有种种胜法的结论。诸多创获,新人耳目。它和《炮卒专集》,可以说交相辉映,前后并美。

还应当指出的是,将(帅)、士、象(相)、兵(卒)这几种子力,可以说是残局的灵魂,不善于运用这几种子力,是绝对走不好残局的。《马兵专集》对马、兵的刚柔相济,尤其是将(帅)的一动一停,及时配合,士、相有无的差异,甚至有士和有相同一遮将,而效果有所不同,无不辨析入微,曲尽其妙。如能悉心体会,最有助于领略残局所特有的风神韵味。

(下与原作无关,略 --竹剑飘香)

[ 本帖最后由 omegakenny 于 29-5-2006 03:0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06 03: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象棋求精之道


象棋一艺,易学难工。略知弈法者固比比皆是,而深悟玄机胸藏韬略者却寥若晨星,此系不谙象棋精通方法所致,否则人类各怀其能,智庸相差不远,何以有人纵车数载即成国手?有人跃马一生艺尚平庸乎?余谓欲使棋艺到达上乘,须注意下列数端,孜孜矻矻钻研不缀,则驭骀下乘,亦可一变为骅骝焉!兹将精通之道胪列如次:

一、频仍寻弈――弈棋频仍,既免瞎滞之着,又可步法纯熟,熟能生巧,迭有了出奇制胜之谋,此与练习书法者同。古人云“字无千日工”,吾人则谓:“棋无千日工”,盖逐日如能抽暇作一战三局,千日之内,可得弈局三千,如此攻守各法已遍习无遗矣。

二、请教高贤――常人之秉性,均不愿与棋艺高于自身者对弈,恐迭遭败北,有关颜面,此固有所牵挂,唯吾人欲求棋艺精湛,须有“君子不耻下问”精神,请教于诸名手高贤,则其艺自能日有进境,所谓取法乎上是也。倘与一般初学者周旋不已,或乐与低级者角逐,恐永无飞黄腾达之日矣!

三、检讨对局得失――每弈一局,如胜须牢记对方弱点及自身取胜步骤;倘系亏败,须自检讨瑕疵,以免下次再蹈覆辙,并拾取对方夺先得子之良法或巧妙杀着,作为提高棋艺的法门。

四、摈除骄莽心理――弈事最忌者为骄矜与鲁莽。前者是蔑视对方或得势时大意,后者为不经深思,即深入阵地或孤注一掷,均为招蹙至败之主因,宜力戒之。盖不少显赫英雄,曾突挫于无名小辈,亦基于此骄莽之心理耳。

五、研究古今棋谱――弈者至相当程度,亟应参阅古今棋谱。古谱以《桔中秘》与《梅花谱》为最适合初学之圭臬;今谱则繁多,可加以选择,并须精心细研开局法、中局变化及实用残局等项,由浅入深,自简至繁。然弈者须明瞭棋谱各种着法是供人参考,藉以伺机突击,对方若不省悟,致误入彀中,当有伤亡之祸。唯亦发现甲方引用棋谱,诱乙方中局,而乙方棋艺稍高,善于变化,遂被兔脱或反胜,故甲方得势之后,仍不可过分乐观。

总之,棋艺之高低与品性之柔暴关系至见密切,余鲜见霹雳之棋,粗率之弈,能晋于大雅之堂者。反之,目下各地名手着法均沉毅柔韧,脱尽烟火之气,而蕴锋锐之风,令人不寒而栗,是欲臻名手、国手之流,固不宜存鲁莽之心,愿各地棋友勉之勉之。

            --郑德丰著《象棋残排局诗文选》

[ 本帖最后由 omegakenny 于 29-5-2006 03:0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06 03: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残局的战略


决定战略的时刻

关于残局的战略决定和应有的准备工作,绝不能等待残局已经开始――那已经太迟了――而应当在中局及时部署;特别在中残局交界由中局快要进入残局的时刻,必须预为之计,对即将到来的残局局面要有个大体的估计和规划。

胎息于中局为残局作准备的工夫,可以说是残局中的布局,战术中的战略,是对一个棋手关于棋艺火候深浅的考验之一,不懂这一点,不但走不好残局,也绝走不好中局。

总的战略方针

总的战略方针为:(1)优则图胜;(2);(3)均势则应立足于不败之地,创造战机。

战略方针是依据实际形势而决定的。

形势变,方针也要变,这叫做战略转换。

方针上决定了“优则图胜”需要攻不忘守,戒骄戒躁,稳步巩固优势;决定“劣则谋和”,又应不屈不怯,奋力争取上游;均势中创造战机,切记要立足于不败之地,因势利用、谨慎从事。这是在掌握战略上必须有警觉和修养。

关于局面优劣的衡量

中局进入残局的开始,一时所呈现的优劣是相对的,乘除抵销的结果,差距绝不很大,甚至是不明显的。如果一方以利于绝对优势,而另一方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那应当属于中局的结束,不属于残局了。而如何掌握残局具有的特征,从不明显的微细差距处辨别强弱优劣,确定“图胜”或“谋和”的方针,运用相应的手法扩大优势,脱卸劣势,正是残局的任务,也是想下好残局所必须具备的本领。绝非仅仅熟悉一些例胜例和的定式――如“一马擒孤士”、“单炮破双士”之类――虽说是必须知道的东西――就说得上会走残局。

“例胜例和定式”与战略决定

例胜例和的定式是临局应有起码的知识。

必须熟悉这些定式的正着、变着以及定式的相互关系,对结局的胜负或成和的估计才不至茫然无所依据。

进攻是主要的

残局具有不同于中局的特征。它的进攻,不是紧锣密鼓烟硝弥漫如中局中的猛冲猛打,而是迂回曲折,柔劲潜运,寸积铢累,涓滴不遗地争取胜利。过分用强,冒失进攻,同样会使优劣逆转的。

  

贾题韬 先生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06 03: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残局的含义及其特征

以微弱不全的子力,进行将近结束的尾盘决战,这是“残局”命名的所由来。

其特征是:

――双方形式,依然攻守交错互有短长,取胜守和彼此都有可能。(压倒优势的局面,其实质属于中局,不能算作残局。)

――子力减少,枰场相对加宽,子力的性能更多充分发挥的机会。

――子力位置和配合,必须或多或少地加以调整。

――残局的进程是比较舒缓曲折的。

――各种子力起了不同的变化:“马”少了绊脚,进攻性增强了;“炮”少了架子,进攻性削弱了;不宜轻动的“帅(将)、士、相(象)”逐渐在战场上活跃起来了,“兵(卒)”的比重升级,几乎成为一时的“天之骄子”,“车”的勇猛迅速,为了和较弱的子力取得协调,有时不得不表现为柔劲潜运,“刚健含婀娜”的姿态,一般的例胜例和的定式频繁出现。

以上这些特征是残局的战略战术所依据的客观基础。


贾题韬 先生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06 03: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阵形研究--局势


金戈铁马,布置枰间,因地理之便,审敌我之情,为联合的行动而以决胜负者:曰局势。局势者,阵形也。至此,个别之战员化而为全体,分段之点线化而为全面,各泯香色,同入洪炉,一经熔裁,莫不呈化学新奇之态而异其性质。车之至重,可轻如鸿毛;兵之至微,可重如泰山;一相之飞,可撑半壁;一将之闲,可定全局。点线交错,远近推移,轻重取舍,因势而异。举各部门之装置配备,悉奔凑于整个机括之下,而决定其退焉、进焉、攻焉、守焉,此实象棋中心之所在,而不可不明其大凡者也。

局势之研究应分三部:一、布局--为战争之预备阶段,重在阴阳向背。二、中局--为战争之接触阶段,重在进退移换。三、残局--为战争之结束阶段,重在调度杀和。阴阳向背者,分强弱于机先;进退移换者,决攻守于已形;调度杀和者,定胜负于最后。不知布局,不足语战略;不知中局,不足语战术;不知残局,不足语战斗;三者缺一焉,不能善其事也。今先言布局,其基本方式如下:

(一)、当头炮局、屏风马局。   

着法:炮二平五 马8进7 马二进三 卒3进1 马八进七 马2进3 (先手为当头炮局,后手为屏风马局,以下仿此。)

优点:当头炮局,集全体战员于主力线上,以雷霆万钧之力,为中央突破之计,先发制人,莫过于此。屏风马局,配备允当,全局各子均在可攻可守之间,无或轻或重之弊。前卫线为其火网,诱敌深入最富磁性,每使深陷泥淖而不能自拔。

缺点:当头炮局,相失联络,兵易伤亡,前局受挫,残局鲜有不败者。屏风马局,炮为马所间隔,主力线上之活动,有嫌迟滞。

(二)、先锋马局、单提马局

着法:兵三进一 卒3进1 马二进三 马2进3 马三进四 马8进9

优点:先锋马局,抢先跃马,临河观变,或静以碍其前哨线之布置,或动以为车、炮之先导。单提马局,全部机构重在保兵,前局蓄其全力,示以不胜,而图残局之可胜。

缺点:二局均属主力线脆弱,忌当头炮之中央突破。

(三)、偏锋炮局、担子炮局。

着法:炮二平六 象3进5 马二进三 卒9进1 车一平二 卒9进1 兵一进一 车9进5 马八进九 马8进9 相七进五 马2进1 士六进五 士4进5 (首着有炮二平七者、第九着有马八进七者,性质相同,无另为一类之必要。)

优点:偏锋炮局,以侧翼线为其主力线,深蓄炮力,密布火网,偏功之师,最称猛烈。担子炮局,以静制动,以炮为守,以马为攻,以迂回线为其主力线,侧击之用,别具逸致。

(四)、巡河炮局、缠角马局。

着法:炮二进二 象7进5 马二进三 马8进6 兵七进一 马2进4

优点:巡河炮局,借闪击以抢先布置,巩固前哨,遥应主力。缠角马局,以相口为马之据点,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妙用甚多。

缺点:巡河炮局,缺乏正面的攻击精神,布置线虚弱,相、马易受牵制。缠角马局,在未达到据点之前,最碍布置。

上列各局,惟当头炮局、屏风马、单提马三者得局势之正,其余均系一偏之用。然长短互见,彼此相济,皆须识其大意,庶可临机应变。总之,凡布局运子,能发挥其优点者,即为阳、为向;反之为阴、为背;为前者胜,为后者败,毫厘千里,知机其神。执笔至此,忽忆及乾嘉间,象棋国手周廷梅 ,因入蜀采木,游鱼腹浦,观武侯八阵图遗迹,顿悟弈理故事。今之所言,非出有意,而汇类基本方式之数,竟恰符八阵,且撰稿亦在蜀中,虽出偶然,亦云巧合,我思古人,能无永怀。虽然,即武侯之八阵而悟象棋之理,周子之独也,即象棋之八阵而追踪周子之艺,今人之所易也,读者其细玩之。继言中局:

中局为紧接布局而入于战争进行的阶段,其要略有三:

(一)、须审彼此局势之强弱优劣,决定进攻与退守。例如,占先当头炮局,对方应以单提马、担子炮局,则宜由主力线进攻,以其中路虚弱也。如应以屏风马、巡河炮局,则宜主力线现侧翼线同时进攻,以其中路之布置较强也。又如屏风马之火网在前卫线,偏锋炮之火网在侧翼线,此等地带,当敌人布置未峻之前,固不妨探杆小试,借草占风。若其行势已成,即应退守要点以观其变,不得轻撄其锋。

(二)、须视攻守之情势,随时转换阵形。例如当头炮局由主力线进攻而致胜者无论矣;如或遇阻,或移为偏锋炮由侧翼进攻,可移为担子炮易攻为守,可移为屏风马以图腾挪。又如先锋马局,敌方主力线虚弱者,可移作当头炮局;侧翼线虚弱者,可移作偏锋炮局。此局势错综之用也。

(三)、须参酌实力大小及局势关系而换子。兑换价值之合算与否,此固以实力大小为前提,例如以炮易马、以车易炮者失,以炮易炮、以车易车、推而凡以类易者可相抵。然不可不知局势之关系者,例如单提马局,以边马方面之炮为重要;屏风马局,以兵进于相口方面之炮为重要(输入者按:贾题韬写此书时,尚于黑先红后时期,相口为屏风马之相口也,必要说明。其余仿此。);缠角马局以进于相口之马及无马方之炮为重要;担子炮局,以车为重要;若轻与兑换必致影响全局,不得以个别单位之实力为比较也。以轻易重,斯为得之。

中局要略,皆自前论基本局势者引伸而来,使于前者会其要旨,举一反三,此不难迎刃而解。继言残局:

中局会战,胜负已判然者,战事即告结束。若杀伤相当,强弱甚微,三五凋零,平分战场,势须另行部署,再一决之,是谓残局,其要略有二:

(一)须知杀、和定法。残局为最后之决斗,故杀须定杀,和须定和。例如,单车破士相全,破双相、马,破双士马等;单炮制孤士,制孤象等,何者可杀,何者可和,皆有一定之例,虽有作者,莫能或易。必析其理而明其故。庶几成竹在胸,前乎残局之攻杀,有所准绳;终乎残局之决赛,不至功成垂败也。

(二)须得调度之宜。残局之易在子少,残局之难在路多。路多,则每子之活动范围加大,筹算不易准确,而强弱势微,稍纵即逝,倘有失着,每难挽回。故一点一线,必较尽辎铢,一先一后,必析入微茫;彼此相持也,以闲着待之,无懈可击也,以扰着乱之;攻不忘其所守,守不忘其所攻,动静以时,轻重勿失。凡此者,皆调度之宜,非仅残局为然,而以残局为尤要。

相传僧繇画龙,人有点其睛者,破壁飞去。自《战员的分析》至此画龙告终,鳞爪毕现矣,继此更一言点睛之术。   

 

            ----贾题韬 一九四一年著《象棋指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9-5-2006 03: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象棋之阶段及其进修方法


象棋阶段,尚无定论,习惯上大抵以胜负分高下,无客观之标准也。今就经验所及,参以前言通说,试为论之:

习象棋者,于枰中诸子之使用,有其自然程序,大抵先能用车、炮,得其粗相;次及于马,得其曲致;次及于兵,得其细境;次及于士、相、将,得其逸趣。至是于全体战员均可按其性质,依法运用,杀、和、攻、守大致不差者,为第一阶段。入此阶段,则合于象棋标准程度之单位,应分先者,让先必多负,推而让双先、马、炮等,亦必以所让程度之多寡,而为比例差。反之如本系分先,而彼此让先或让子,亦可互有胜负者,则棋力未定。漫无准绳,乃初学现象,尚不得谓为入段也。

既明各子之用法,而后可以言布局。布局者,以局势向、背、强、弱而定胜负,前仅局部运用,此则能为全局计划者也,为第二阶段。

既明布局之意,就个性所近,与工力所至而专精一种或二、三种局势者,如善使当头炮局或屏风马局等,为第三阶段。

进而于各种局势均可运用自如,为第四阶段。

虽明各种布局之用,然知其分不知其和,知其正不知其变,若能错综互用,尽其变化之妙者,例如,当头炮局可变为屏风马局、担子炮局、偏锋炮局(即过宫炮),为第五阶段。

向背之中有向背,例如屏风马局破当头炮局,起手马八进七者,应继以兵三进一,左右配备始称均衡,如兵七进一即背,然有时则为向。先后之中有先后,例如马八进七,应以卒3进1为先手,然有时为后手。若能以向为背、以背为向。以先为后,以后为先,不滞于形,斯为化境,为第六阶段。

妙持先手,不爽毫厘,神而明之,变化自在者,为最后阶段。

象坛惯例,分先对局者为一等;降至让先、双先、马、炮、双马、车,次为等级;此乃临局区分,不同前者所论。以分先者,未必即臻神化之境,而高下系于一时一地为比较也。唯七种阶段之程度,自得依此例定其等差耳。


已言象棋之阶段,次及其进修方法,分二:

甲、阅读

(一)首应读《象棋指归》(即本书),此书发凡起例,寻流探源,读之对象棋可得一系统之了解。非作者好自为介绍,实以历来诸谱,尚无此等著作也。

(二)次应阅《适情雅趣》,对局系由布局、而中局、而残局,学习则应自残局、而中局、而布局,盖先及其简单者,始可渐进于复杂,此谱布置简要,命意隽永,最适于残局练习。

(三)次应阅《桔中秘》,此谱为全局着法,以当头炮为主,虽称峻利,而过牵就胜方,宜识其意,勿泥其迹。

(四)次应阅《梅花谱》,此谱系全局,当头炮着法大体同于《桔中秘》而绵密过之。屏风马着法则别开生面,极尽变化之能事,唯无破当头炮兵五进一,余编有《梅花新法》,即为弥补此缺点,现下属稿中。

(五)次应阅《竹香斋》,阅前诸谱,布局、中局、残局,均已知其大要,然粗者可见,细者未及,此谱深长淡远,妙绪纷披,尤以第三集精金百炼,炉火纯青,细为咀嚼,可入“三昧”。

(六)次应阅《名手对局》,庶汇流归海,窥其全体。

上举各谱,均见于谢侠逊氏著《象棋谱大全》。至阅读次弟,乃就初学者而言,若已具相当程度,则宜视所短者而专习之;或个性所近,略更先后,亦无不可。

乙、对局

(一)须与程度相当或较高者,时常对局,不可怕输,或用或负,局终应作检讨。

(二)每次对局以二局、三局为限,多则心浮手滑,菲徒无益,而又害之。但布局运子必精密操算,不可苟且。

(三)须专用一种局势,迨谙其长短明其运用,始可另易别种布局。

(四)须谨守公约,棋品不好者,棋艺定难好,尤以不悔着为最重要,违者终身无望。

(五)须参观名手对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06 03: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象棋的灵感问题之研究

(原标题《象棋中运用的思维》)


众所周知,棋类运动是思维的艺术,作为棋手思维上的一些基本因素,应包括棋手对局面的感觉与估计;变着的精细计算;着法选择等等。而在复杂棋局的情况下,能够领略 到局面背后隐藏的微妙之处,这种高度灵敏的“局面感觉”(或者说创造性思维)正是 衡量一个棋手才能高低的标准。创造性思维下出来的对局往往叫人看后惊叹不已,这正是棋类艺术迷人的地方。

在观看大师间的对局时,我们常常为某一手自己没有料到的妙着拍案叫绝,这一着棋或许就由灵感所来,变得妙不可言。许多高水平职业棋手想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长时间思考一着棋或评价一个局面时,思维突然中断了,当再把紧张的思想集中起来回 到刚刚思考过的那个局面时,猛然间灵机一动,发现了一步在正常思维下难以想到的妙着。可惜的是,这样的灵感并非公平地降临到每个人身上,大家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呢?这样一着棋的灵感究竟来自何方呢?是否真的有神灵在保佑这些棋手呢?下面就让我们揭开灵感这神秘的面纱。

灵感对于我们人类来讲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精神现象,具有多层本质:既要用到抽象思维,又要用到形象思维;既是显意识的产物,又是潜意识的参与;既是突然出现的顿悟,又是长期的苦苦思索准备的结果。棋手的常规思维一般多属于渐进和量变,创造性思维多属于质变和飞跃,而灵感则是正常认识反映过程的中断,是思维突然发生的质变和飞跃。

灵感不仅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实践操作思维的综合运用,而且,兴趣、情绪、感情、意识等心理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高度体现。任何棋手灵感的产生,如果没有棋手主体对棋的浓厚兴趣,没有强烈的喜爱,迫切的需要等感情,没有愉快,高昂的情绪,没有坚毅不拔的意志,都是不可能的。

棋手灵感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也存在一个思维的过程。最初思维活动在显意识中受阻中断,随后,在棋手主体强烈地思考某一着棋的思维场的作用下,调动潜意识的功能,潜意识经过孕育成熟之后,突然与显意识贯通,涌现于显意识之中,从而产生灵感――想出妙着。但棋手潜意识中储存的关于棋的信息,是未经整理和加工的,是无序的,就象一个棋手打过许多盘对局,但真正到自己下棋时,无法根据需要调动潜意识中的棋谱。潜意识中储存的棋谱棋着尽管是无序的,不易被调用的,但潜意识中储存的信息之间的联系却是自由的,不受思维定式的局限。这样,潜意识中的思维活动就可以在思维场的作用下,自由地进行碰撞,一旦碰撞到所需联系时,就可以同显意识接通,形成灵感。

棋手的灵感是棋手头脑信息加工过程中的突变,是大脑中各种与棋相关信息的突然重新组合,达到有序化。可见,灵感并不是神秘来客,而是一种思维现象。 创作性思维(灵感)究竟和哪些因素相关呢?换句话说,如何提高创造性思维呢?大概有九个可以注意的方面:

1、心理因素决定创造性思维。一些“心理障碍”会影响棋手的思维,诸如直觉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棋手所处的文化限制棋手的想象力;棋手情绪化的一些东西也会影响棋手思考的力度等等。

2、准确、清晰地发现问题。找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难,对一个棋局局面的不同理解可能导致不同的行棋决定;学会从不同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局面,将有利于你不断地完善想法。

3、要学会容忍“异端思想”。不要那麽快地否定那些看似不可能的着法,我们应学会蕴藏思想,而不是轻易地将他们杀死。这些思想往往是创作性思维的一个阶段。

4、整合已知因素。任何创造力的诞生与发展都基于现有的知识。一个优秀的选手在做出决定前,应穷尽他所有的知识。

5、注意开拓视野,避免太专一化。比如勇敢尝试多样化的开局,进入不熟悉的局面努力获得相关知识,并不断地获得自我肯定。

6、想象力的使用。在无限的可能性与现实的局限性中,作出有限的选择。这也是考验棋手洞察力的时候。

7、批评与怀疑。对一些继承的、权威的棋谱,不要轻易迷信,要通过深入的分析,理解问题的本质。

8、自律的训练。比如大强度的练习分析复杂的棋局。

9、创造力要有动机。对于“现存的”永不满足这一点永远是棋手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每一个棋手都应珍惜他(她)的这个精神,不要让平庸的棋局伴随你,尽管你也许能从中“获利”。

独具灵感的一手棋,往往能改变常规思维下棋局双方的胜负。因为这一手棋不是凭空制造出来的,是棋手凭借其深厚棋艺理论修养和其完善的情感意识的双重作用下完成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灵感也非天生,它的产生需要棋手对棋艺有深厚的积淀,所谓厚积而薄发,灵感同样只伴随在那些有深厚棋艺修养的棋手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5-2006 03: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棋经论》

夫弈棋者要专心绝虑,静算待敌,坦然无喜怒挂怀。

大抵一局之中,千变万化。

如车前马后;发炮逐卒;如电掣雷轰,炮铺卒行,逼近士象,如狼奔虎跃。

顺手炮先要活车;列手炮补士要牢;入角炮急使车冲;

当头炮横车将路;破象局中心进卒;解马局车炮先行;

巡河车赶子有功;归心炮破象得法;辘轳炮抵敌最妙;重叠车兑子偏宜。

马飞过角,车便巡河。

未得路莫离本位,已得势便可争先。

鸳鸯马内顾保塞;蟹眼炮两岸拦车,骑河车禁子有力;两肋车助卒过河。

正补士等他车路;背立将忌炮来攻。

我势弱勿轻进;彼势强拼便攻。

弃子须要得先;捉子莫教输手。

急赶将有后着可行;慢入悻无内(纳)子宜动。

士象全或可求和;士象亏兑他车卒。

算隐着要成杀局,使急着恐悻不完。

得先时切忌着忙;输棋时还叫心定。

子力猛局中寻胜;子力宽即便寻和。

学者详察于斯言,可为国手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06 03: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古 代 棋 书 棋 谱

 
    象棋定型后,由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以后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得到了发展,随着棋艺水平的不断提高,棋书棋谱也大量出现。
  据史书记载,最早专门论述象棋的书是北周武帝的《象经》,到了唐代有《象戏格》,以后各朝各代都有棋书问世,可惜这些棋书没有流传下来。真正记载象棋谱,并流传下来的书,是南宋陈元靓的《事林广记》。这是一部文化生活百科全书式巨著,其中有象棋谱一卷,书中不但收集了700年前的两则对局谱记录,而且还有不少残排局棋势以及象棋歌诀等。
  到了明代,象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大批棋书棋谱相继问世,一些著名的棋谱被保存了下来,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广为流传的明代著名象棋谱有:
  (一)残局谱:《梦入神机》、《金鹏十八变》(四卷本)、《适情雅趣》。
  (二)全局谱:《自出洞来无敌手》、《金鹏十八变》(二卷本)、《桔中秘》。
  到了清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业、手工业的繁荣,象棋艺术在民间愈发活跃。特别是乾隆至嘉庆年间,达到了象棋的全盛时期。据已故百岁棋王谢侠逊在他的《象棋谱大全》中记载:“当乾隆中叶,象戏盛行,人材辈出。其最著者共有九派。”从中可以看出当时象棋发展盛况。清代的象棋谱保存下来的最多,著名的有:
  (一)残局谱:《韬略元机》、《渊深海阔》、《心武残编》、《百变象棋谱》、《竹得斋象棋谱》、《棋谱秘录》、《烂柯神机》、《象戏谱》、《蕉竹斋》、《江湖秘谱》等近20种。
  (二)全局谱:《梅花谱》、《反梅花谱》、《梅花泉》、《吴著梅花谱》、《满盘象棋谱》等。
  被保存下来的这些古代象棋名谱,是各个历史时期象棋的发展情况和棋艺水平的记录,对于现代象棋的发展和传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06 03: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象棋歌诀



中炮局势

起炮在中宫,观棋气象雄。
马常守中兵,仕上将防空。
相要车相附,兵宜左右攻。
居将炮车敌,马出渡河容。

士相局势

炮向士角安,车行两路前。
过河车炮上,炮在后为先。
集车拿士相,仍教炮向前。
敌人轻不守,捉将不为难。

飞炮局势

炮车边塞上,临阵势如飞。
觑隙并图象,冲前敌势危。
绝敌寻先子,无语自吟思。
车将车破敌,变化少人知。

象局势

象局势能行,安车出两边,
车先河上卒,马在后遮拦。
炮急常行动,上士必相圆,
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行。
势成方动炮,攻敌两河边。
劝君依此诀,捉将有何难。

破车势

一车在中营,鸳鸯马上攻。
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
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

当头炮诀

    --《桔中秘》

起炮在中宫,比诸局较雄。
马常守中卒,士上将防空。
象要车相护,卒宜左右攻。
若将炮临敌,马出渡河从。

士角炮诀

    --《桔中秘》

炮向士角安,车行二路前。
过河车炮上,炮又马相连。
车先图士象,马将炮向前。
敌人轻不守,捉将有何难。

飞炮诀

    --《桔中秘》

炮起边塞上,翻卒势如飞。

横并当头妙,冲前落角宜。

乘虚士可得,有隙象先图。

夹辅须车力,纵横马亦奇。

破象局诀

    --《桔中秘》

一炮在中宫,鸳鸯马去攻。

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

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

一马换二象,其势必英雄。

象棋局面全式之图歌诀

将帅不离九宫内,士只相随不出官。
象飞四方营四角,马行一步一尖冲。
炮须隔子打一子,车行直路任西东。
兵卒只能行一步,过河横进退无踪。

宜用心机

象棋易学最难精,妙着神机自巧生。
得势舍车方有益,失先弃子必无成。
他强己弱须兼守,彼弱吾强可横行。
更熟此书胸臆内,管教到处有芳名。

胜宜得先

得子得先能得胜,得子失先却是输。
车前马后须相应,进退应付须要车。

 

(未加注者原载自《百局象棋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06 03: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残局的基本环节和一些惯用手法


例胜例和的定形定式,乃残局最基本的环节,成为棋手们所要必须掌握的不可或缺的知识。

同样的子力,由于“形”的不同,定胜定和往往走向反面成为变形变式而变质。学习的程序上则是必须对这些“变形变式”有所了解,才能对“正形正式”有深刻的认识,至于临局使用正形正式更是各有用途,不利执一废一,这又怎样能简单了事呢?更进一步讲,各项“定形、定式”并不是孤立的,在实际运用上相互之间都具有内在关联,当选择某种“定形定式”促其实现时,把有关的各项“定形定式”都考虑在内,从而又快又准地作出决定,才不至于滞守一隅,发生方向性的错误。这是从全局观点出发,要求对“定形、定式”的认识水平,更不是一般常手所易于办到的了。

熟悉这些定形、定式,不仅是由于它们是判别胜负的定盘星,有助于在结束战斗时权衡得失,心中有数,而且在熟练作为残局核心的将(帅)、士、象(相)、卒(兵)等兵种的性能和配合上也是必须通过的重要步骤。

对于这些定形、定式,首先必须熟记自不待言,但不能仅以机械的熟记为己足,必须对子力相等“形”也类似而胜和则异的差距所在,明了其所以然,而这些差距往往关系到兵卒士相所占的位置和方向以及数量对比的几微强弱之间、 毫厘千里,看似平淡,实则是残局战术上最吃紧的地方,必须悉心体会,绝不可轻易放过。然后再结合名手对局,玩其在尾盘战斗中,对兵卒的推进是如何的持重,对士、相的调整是如何的周密,对将帅的进退转移是如何的当机运筹,不失机宜,而兵种的取舍,点线的争夺所呈现的的战术技巧,如果细加分析,不难看出几乎无不与“例胜例和的定形定式”有关,会之于心应之于手,方好进入残局三昧、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以断言,虽然不能说懂得“例胜例和定形定式”就算善于残局,但是不懂得例胜例和的“定形定式”则绝难以下好残局。

古人所谓“观海有术,必观其澜”,即澜而进窥全潮,举一反三,其在读者。

先从杀着说起

“杀着”是直接擒拿将(帅)的手法,杀着的策划成功就叫胜局,杀着的解除成功就叫和局。而所谓解除杀着的主要方法,唯在于以杀还杀,也就是说以杀着制伏杀着,使对方有所顾忌,才易于造成和局的条件,化干戈为玉帛。“弱国无外交”,一味地单纯防卫只有屈受城下之盟的。纵然和了也多是侥幸。

杀着而外,尚有其它各种手法,(但是)战术上必须首先对之(杀着、杀形)熟练掌握。

杀着上惯用的手法有以单照而奏效的,称为“照杀”,单照是最简单不过的,并且多系各种杀法的最后一击,不必作讨论,又有以禁控而奏效的称为“困杀”或“禁杀”,有以紧逼而奏效的,称为“催杀”,它们各有特点,而临局中大多是互为补充交替使用。而幽绝奇冷决定全局的关键之着,往往就产生在这些手法的转换处,学者更要深入体会,不可轻易放过。关于这几种杀法的交替使用,有手法的转换处须要注意的是必须先算清前一种手法已成强弩之末,势难奏效;又多要在冷处着眼,深入分析,及时改变手法,自能别开生面。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连杀困杀催杀等,是用连照禁控、催逼等手法而实现的,但是这些手法的用途并不仅限于擒王,只是对擒王有其特殊的作用而已。在其它方面有如或用作解杀还杀、或用作谋子、或用作转换局面等等,这些手法都是临局中惯用的技巧。

次谈和局

谋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屈服型的,一味委曲求全准备挨打,希图幸免于败的和法;另一种是力战型的,寓反击于防守,使敌对方有所顾忌,不敢放手发动进攻的和法。临局采取的方针当然是后一种。前一种实在是出于不得已的不得已,不仅是和的太吃力,而且是大多数难以达成和局的。

对各种杀法的灵活掌握,准确运用,是谋和所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在劣势条件下),要具有耐心韧性、谨慎从事,对于一些解救往往要引而不发蓄势待用,跃马牧兵不却不前,既不能无谓地消耗兵力,又要及时牵住对方,较之处于优势地位运用这些杀法其难度要大得多。

势优取胜易,势劣谋和难。

描绘苦心处,须当口诀看。

进入残局,不管是失子或失先,一至失子失先兼而有之的劣势出现,绝不如在中局中那样悬殊显眼。

残局难以快速决战的性质,(决定了)劣势方面多了以时间换取空间的机会,大有利于谋和。更重要的是,士、相在直接擒拿将帅上虽无能为力,但到最后决定胜负阶段――残局中对保卫将帅所表现的特殊作用,尚多有为车、马、炮、兵等所不及。

由于士、相在残局中具有特殊保卫将帅的效益,纵然一时处于失子失先的劣势,而尚有士、相作为后备力量,可起代偿子力和缓解攻势的作用,只要能适当地寓攻于守,以进为退,因势为用,见机而作,胜虽难必,败则未也,谋和的可能性仍然是很大的。象棋的易于保持不改纪录,其重要原因即在于此。

由于象棋的胜负是以能否擒王来决定的,基于以上的论点,在残局阶段中子力虽略有欠缺,或一时失掉不大的先手,临不应当在心理上过早地背上败局的包袱,而是要持之以镇定,具有坚韧性地战斗下去,只要子力人数量和子力彼此关系所表现的“形”能起到支持牵制对方的攻势作用,从而尽可能避免将帅被擒的危险,就有希望达成谋和目的的,因而也就产生了多种态样的和局方式。列举如次:

(一)正和――如单车士相全对单车士象全,单炮、相对单马、士等等;

(二)官和――守和。如士相全对单车,单相对单马等。

(三)正官和――排局中的和局大多属于这一类型。

(四)一将一闲和。(解释举例略,下同)

(五)互闲和。

(六)互打将和。

(七)长拦和。

(八)长兑和。

(九)长跟和。

(十)不变作和(特指各有顾忌的局势下――竹剑注)

(十一)控禁和――-用控禁的手法,削弱对方的进攻力量,以至于无力进攻达成和局。

定式选例贯解

一、车、炮、士胜车双象(请到《会珍阁棋谱库》处下载。)

二、马、兵对士象。(请参阅陈廉庸著《马兵专集》)

三、炮、兵与士象。(请参阅陈廉庸著《炮卒专集》,可到《会珍阁棋谱库》处下载。)

四、车兵对士象。

五、车、马、兵对车、士象。

六、马、炮对马士象。

七、车马对车双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06 03: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提高残局水平全局问题的提出

关于残局的战略决定和应有的在准备工作,绝不能等待残局已经开始――-那已经迟了――而应当在在中局及时部署(甚至有些布局如“单提马局”,开始即立足于到残局制胜的),这正是所谓的“全局观点”,那么,为了有利于提高残局水平的学习,于此,我们提出有关残局的局面(即布局)问题,想来不是无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象棋布局大体上可以分为二类,一是“当头炮局”,二是“士相局”。

“士相局”以相搭中宫为标志,“单提马”、“屏风马”、“反宫马”、 “缠角马”、“担子炮”、“过宫炮”、“金钩炮”等属之。为了适应提高残局水平的要求,我们认为“士相局”较之“炮局”更为重要。

还有,以上论述各点是着重于学习残局而言的,并不能据此认为“当头炮局”不如“士相局”,客观地说,二者应当是互有短长的。在实战中,尽可以针对现场,尤其是对手的不同灵活运用。

一、“仙人指路”示意

“仙人指路”(兵三进一)的起手所以受到重视为人们所乐于使用,因为它具有如下优点:

(一)为己方的马开道,便于前进,同时对方的马就要受到压制难以展足,畅己制人,一着两用。

(二)三兵[或七兵]向前挺进一步,恰当相口的位置受到保护。静则屹立无恙,屏障河防;动则伺隙抢渡,转换阵容。

(三)“过河炮”藉三兵的挺起加强封势,“巡河炮”藉三兵的挺起搭架子,支援双马的盘旋进退。

(四)有三兵作前卫,便于马、炮的藏锋敛锷,蓄力待发。

(五)针对不同情况可以选用各种布局。不像“当头炮”起手妨碍了“飞象局”,“起马局”起手妨碍了“担子炮”,边马起手防碍了“屏风马”等等。

(六)挺三兵后,继之以马二进三,虽只走了两步,而这个前兵后马的配合却是各式较重要的布局骨架。有此骨架,走马八进九即成“单提马局”,走马八进七即成为“屏风马局”,走炮八平五即成为快马“当头炮局”,走“炮八平四”即成为“过宫炮局”,走炮八进二或炮二进二即成为“巡河炮局”,而都只走一着便形成了各种布局的正格,这是其它起手所没有的。

由于三兵的起手具有这样多的优点,所以被赐以“仙人指路”的佳名,可以说名符其实,当之无愧。

著者(贾自称)认为,虽然“仙人指路”的起手可以适应于各种局面,但从挺起的三兵和三路马的前后连带关系,以及飞起中相对三兵的掩护关系来讲,本质上最适宜于布置的还是“士相局”。应当在充保全三兵的前提之下发挥“马”的作用才是“仙人指路”的正格。


二、“飞象局”示意

“飞象局”的战略特点在于以执先地位并不轻动干戈,而是把有关攻守极为重要的中线补厚,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种布置,大有通于道家所谓“退一步”的哲学思想,使得执后方在决定的方针上有茫然不知所从之感。

“飞象局”可以选用的局面很多,由于执先搭起中象的骨架,对于“屏风马”“单提马”“反宫马”“缠角马”“担子炮”“巡河炮”等,都可以适应攻守情况,举重若轻地作出接近理想的布置。大体上说来,对挺三、七兵可以配合“平炮射兵”布置“缠角马”;对“当头炮”可以配合“过河炮”、“巡河炮”布置“屏风马”;对“屏风马”可以布置“单提马”;对“过宫炮”和“金钩炮”可以布置“担子炮”及早出直车或横车等等。

还有应当提出的是,由于飞象避基本上排除了“当头炮”的布置,马所担任的攻守任务,比在其它局面里较为曲折繁重,而车、炮的活动有许多地方都在协助、调整、加强马的战斗力,这是喜欢用马学习用马的棋手应当在飞象局的细微处予以深切体会的。


三、“反宫马局”示意

用“反宫马”来抵制当头炮取得有效的成果是现代象棋布局新成就之一。第一,双马正出增加了中线上的防守力量;第二,“士角炮”的布置可以进窥对方的士角限制炮方左马的正出,从而冲淡了炮方的火力,并可以随时还置“当头炮”堵截急进中兵的攻势。

就对付“当头炮”来说,“反宫马”较之单提马中线具有厚势,较之“屏风马”多有还架“当头炮”的运用。较之以炮还炮的“顺手炮”、“列手炮”等则富有弹性,以执后的“士相局”来应付“当头炮”,于攻于守,“反宫马”可能是较为最全面的最理想的。

“反宫马”的缺点是没有受到炮的掩护的左马易于遭到压制(现场临局多飞左相,正是为了补充这一缺点);因平“士角炮”延缓了出车的度数,缺乏了车炮的配合;横车只能占据右肋,少了左肋的机会。因此,“反宫马”的长处,唯在于抵制“当头炮”有其特殊效用。如果用来对付其它局面,也缺乏针对性。而今后“反宫马”的发展,似乎应着眼于如何克服这些缺点,使之同样也适应于其它局面。就这一点而论,“反宫马”的水平尚远远没有成熟。


四、“单提马局”示意

“单提马局”是以一马正出一马屯边作为骨架而组成的布局。如系执先,当以“仙人指路”起手,先为正马敞开出路来;因为一马屯边处于静态,最好这匹马不要再受到压制,才利于攻守。着法过程大体是:兵三进一、卒3进1,马二进三、马2进3,马八进九至此“单提马局”已基本形成。接下去马8进7,相三进五、卒1进1(原书印为卒3进1,恐有误),炮八平六、车1平2,士四进五至此“单提马局”的布置完整出现,试从士相说起,它是连环结形了,以此为基点,可以看到,士守着左炮,左炮守着右马,右马守着中兵和边兵,边马守着七兵,中相又守着挺起的三兵,全部子力成一片,左右均衡,配合密切,实为其它布局所少有。关于中局的战斗,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之下,这种布置寄托于右炮和双车担任,好处是这三个子力的活动毫不影响它的基本阵形的稳定。而“单提马”的战略是并不希望出奇制胜,建立赫赫之功;只要求形势不要落后,最注意的是在兵卒上面保全自己,消灭对方,哪怕只偏个把兵,甚至于重要兵种占的位置好一点,都已满足。然后揽辔徐行,期待残局中争取胜利。

但是,“单提马局”这种从容不迫的风格,如果执后拿来对付当头炮,就得适应情况改变方针。因为“单提马局”的中线由于一马孤守,中线比较虚弱,而“当头炮”直冲中兵,夹马盘头,正击中“单提马”的要害。对此单提马方面自然也不得不拿出看家的本领来拼个你死我活一较高低。这一场惊涛骇浪的对峙中,双方着法的基本表现是1. 炮二平五 马2进3 2. 马二进三 马8进9 3. 车一平二 车9进1 4. 兵七进一 炮8平7这又称为“横车单提马”,拟制各局,即以此为中心,除了如上的补充外,关于这一方面一再顾赘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7-9-2024 05:46 AM , Processed in 0.12243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