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7392|回复: 68

認識大乘經典系列5:誰説PALI三藏都是世尊親說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7-2020 03: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iaoguo 于 2-11-2020 02:49 PM 编辑

法句经双品第一偈
Manopubbaṅgamā dhammāmanosetthā manomayā
manasā ce padutthena
bhāsati vā karoti vā
tato naṁ dukkhamanveti
cakkaṁ va vahato padaṁ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
若以污染意,或语或行业,
是则苦随彼,如轮随兽足。


對應元亨版漢譯【意主意造作】的pali原文是 manosetthā manomayā。pali權威 Norman (1997: 1, 61):的英譯為 “Mental phenomena are preceded by mind, have mind as their leader,are made of mind. ”譯為漢文就是:【諸法是心所前導的,心所主宰的、心所造的】。


WAIT! 諸法是心所造的?意造作的??上座難道也和大乘一樣說【一切唯心造】??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覺得净空老和尚很cute很慈祥?很想有一個這樣的爺爺哦。。。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素还真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7-2020 10: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大大 善根也不错,请跟俺同到极乐世界时时听老法师讲经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7-2020 12:09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土境界很高,以信为本,必须百分百相信。对佛法僧没有信心就不能再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7-2020 07: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Manopubbaṅgamā dhammāmanosetthā manomayā
manasā ce padutthena
bhāsati vā karoti vā
tato naṁ dukkhamanveti
cakkaṁ va vahato padaṁ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
若以污染意,或语或行业,
是则苦随彼,如轮随兽足。


这是说心是业的导向,业的制作,并非心造做了一切法。
“诸法因缘生”,从来都不是“诸法因心生”。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蓝色长今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7-2020 08: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一切唯心造成立,那你能用“心”去灭心冠肺炎吗?

为何不能?没神通?心没能力?

心造一切法?还是一切法随因缘来,随因缘而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7-2020 10: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观角度(≈上座部思维)
和客观角度(≈大乘思维) ~

新冠肺炎
是 诸法因缘生~
还是 诸法心先导~~

新冠肺炎
是在 被“心”灭中~~
还是 在随因缘而灭~

1f014e98-b718-47d3-86d6-eca3b45dc55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0-7-2020 02:2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4楼和5楼说的没错。
心也是无常无我的。
要是能做到“心能转境则同如来”
要有法的力量和功德力,并不是说心能造作一切东西,心只是先导,英文的翻译也是注释为 forerunn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7-2020 02:4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智囊 于 30-7-2020 06:32 PM 编辑

净土法门境界之高在于信,然后行。
接下来我开示一下如何修净土法门!
第一先要伏住自己烦恼,要用阿弥陀佛佛号来伏,
首先要认识自己的烦恼,比如行人看见讨厌的人事物起嗔恚心,看见美女起贪恋心,耐不起寂寞找人获得关注或到处吃东西,闲起来打电玩,闲起来辩论佛法高谈阔论佛法等等烦恼,要明白会起烦恼的原理,要知道自己的头脑怎么运作的,总结起来这些烦恼只有三个字就是贪嗔痴,还有自己的自我心,自我很强的人总是一直想要实现自我,刷存在感,这种人我看多了,这些烦恼通通要认识。
第二相信弥陀佛号,烦恼起来就念弥陀佛号,一直念,念到感觉很清净就成功了,以后烦恼一来就念,有些厉害的人念几十句就清净了。
第三当你已经能伏住自己烦恼的时候就要修净业三福,随缘行善,孝顺父母,修十善业。
最后临终的时候念佛,之后就能往生净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7-2020 1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_-) 发表于 30-7-2020 07:48 AM
这是说心是业的导向,业的制作,并非心造做了一切法。
“诸法因缘生”,从来都不是“诸法因心生”。

我也是倾向这个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7-2020 0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guo 于 10-6-2023 03:53 AM 编辑
(-_-) 发表于 30-7-2020 07:48 AM
这是说心是业的导向,业的制作,并非心造做了一切法。
“诸法因缘生”,从来都不是“诸法因心生”。

「manomayā」,「mano」是「意」,「mayā」有幾個意思,這裡是過去分詞當形容詞,所以是【所造的】,因為是複數,所以寫成複數形容詞「manomayā」,【被心所造】。因此元亨版的翻譯吳老師翻譯為意造作。英譯為【are made of mind.】 這我在上面已經寫過了,請讀清楚。

梵語版的對應偈頌為:
manaḥpūrvaṅgamā dharmā manaḥśreṣṭhā manojavāḥ | manasā hi praduṣṭena bhāṣate vā karoti vā |tatas taṁ duḥkham anveti cakraṁ vā vahataḥ padam

注意此中巴利monamaya對應的梵文的字根是monajava。

這裏就出現兩個分別句子:monamaya 【被心所造】和monajava【被心所驅使】。

那麽是pali錯誤還是別的版本錯誤?

現在大多學界都主張巴利《法句經》第一頌第二句應該原本是:「manojavā」,原因有二

1. 《法句經》除了巴利版本之外,還有犍陀羅語、梵語版的《法句經》,還有一部在西藏找到的(Prakrit 俗語)「波特那《法句經》」,但除了pali作monamaya外,現在找到的很多的版本都是monajava!現存各語言版本《法句經》都作「manojavā」,即使巴利文獻中的 Peṭakopadesapāḷi 《藏釋》,也是作「manojavā」,

2. 很明顯的monamaya 【被心所造】并不符合上座部的教義。而漢譯法句經翻譯的【被心所驅使】更合乎原始佛教的教義。


這説明pali三藏并非完全都是世尊說的,因爲世尊當時應該是說monajava【被心所驅使】!應該是諸法被心所驅使,而不是諸法被心所造!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意義差別極大,後果可以很嚴重!!當年我讀到這部經時我就以爲大乘的一切唯心造說是有原始根據的! 這樣的例子還有一些,慢點有時間我還有來跟大家討論。


下列我們可以發現對應漢譯偈頌都是翻譯為【心使】【心導】【意所使】----被心所驅使。

《出曜經》卷28〈心意品 32〉:

「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惡,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車轢于轍。」



元225年支謙、維祇難、竺將焰翻譯的《法句經》為:
【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惡,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車轢于轍】




西元985年天息災翻譯的《法集要頌經》為:
「心為諸法本,心尊是心使,心若念惡行,即言即惡行,罪苦自追隨,車轢終于轍。」


《增壹阿含經》卷51〈大愛道般涅槃品 52〉:
「心為法本,心尊心使,心之念惡,即行即施,於彼受苦,輪轢于轍。」


鳩摩羅什翻譯:
「心為法本,心尊心導,心念善惡,即言即行。」



玄奘翻譯《本事經》:
「意為前導法,意尊意所使,由意有染污,故有說有行,苦隨此而生,如輪因手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20 08: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guo 发表于 31-7-2020 01:32 AM
「manomayā」,「mano」是「意」,「mayā」有幾個意思,這裡是過去分詞當形容詞,所以是【所造的】,因為是複數,所以寫成複數形容詞「manomayā」,【被心所造】。因此元亨版的翻譯吳老師翻譯為意造作。英譯為 ...

全部翻译都没错,只是你要知道那些说的心法,里面的法,不是“一切法”,属于个人有为和无为法。


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惡,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車轢于轍。」



元225年支謙、維祇難、竺將焰翻譯的《法句經》為:
【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惡,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車轢于轍】




西元985年天息災翻譯的《法集要頌經》為:
「心為諸法本,心尊是心使,心若念惡行,即言即惡行,罪苦自追隨,車轢終于轍。」


《增壹阿含經》卷51〈大愛道般涅槃品 52〉:
「心為法本,心尊心使,心之念惡,即行即施,於彼受苦,輪轢于轍。」


鳩摩羅什翻譯:
「心為法本,心尊心導,心念善惡,即言即行。」



玄奘翻譯《本事經》:
「意為前導法,意尊意所使,由意有染污,故有說有行,苦隨此而生,如輪因手轉。」
很明显那些法,是在说明人的心所为,而不是一切法。


地心引力,物理法则,等等很多的有变动的都属于一切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20 1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而言之
法句经双品第一偈
只是诉说  
“执”
之 前因后果。

无论是
以 色受想行識 “执”之 一切因缘果报,
“执”则有取,
以取為缘而有有。
以行為緣而有識;以識為緣而有名色;以名色為緣而有六處;以六處為緣而有觸;以觸為緣而有受;以受為緣而有渴愛;以渴愛為緣而有取;以取為緣而有有;以有為緣而有生;以生為緣而有老死、愁、悲、苦、憂、絕望生起,
這樣是這整個蘊的集。《中部115經/多界經 》

智者 為何“無執取”?
一般人  

不曾見過聖者的,不熟練聖者法的,未受聖者法訓練的;
不曾見過善人的,不熟練善人法的,未受善人法訓練的
  
未證知 一切為一切,还未證知 一切為一切时,
思量一切、在一切中思量、從一切思量
还会 思量『一切是我的』而歡喜一切,
更尽心尽力 诱导其他“无明”的人一同去 执取 他所歡喜的一切

  而 如來、阿羅漢、遍正覺者
是熟練聖者法的人,
他们 證知一切為一切,證知一切為一切後,
不思量一切、不在一切中思量、不從一切思量、不思量『一切是我的』而不歡喜一切,那是什麼原因呢?
像這樣,已知:『歡喜是苦的根。』後,(已知)『以有[為緣]而有生,對已生者來說有老死。』
因此,如來(常)說:『以一切渴愛的滅盡、離貪、滅、捨棄、斷念。』《中部1經/根本法門經 》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20 1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 佛陀
在 長部1經/梵網經(戒蘊品[第一])(莊春江譯)  
是这样的 教导
。。。。。。。。 。
。。。。。。。。。。。
常恆論   
     比丘們!有一些常恆論的沙門、婆羅門尊師
他們以四種根據 安立真我 與 世界是常恆的。
由於什麼、關於什麼 而那些常恆論的沙門、婆羅門尊師,他們以四種根據安立真我與世界是常恆的呢?(30)  
  比丘們!這裡,某位沙門或婆羅門 以熱心、勤奮、跟隨實踐、不放逸、跟隨正確作意達到像這樣的心定,當如是心定時,他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即: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萬生、好幾百生、好幾千生、好幾十萬生:『在那裡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裡死後生於那裡,而在那裡又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裡死後生於這裡。』像這樣,他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有這樣的行相與境遇。
  他這麼說:『真我與世界是常恆的、不孕的、如直立的山頂、如直立不動的石柱,那些眾生流轉、輪迴、死、再生,然而那等同常恆的存在。那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我以熱心、勤奮、跟隨實踐、不放逸、跟隨正確作意達到像這樣的心定,當如是心定時,我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即: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萬生、好幾百生、好幾千生、好幾十萬生:「在那裡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裡死後生於那裡,而在那裡又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裡死後生於這裡。」像這樣,我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有這樣的行相與境遇,依此,我了知這個:「真我與世界是常恆的、不孕的、如直立的山頂、如直立不動的石柱,那些眾生流轉、輪迴、死、再生,然而那等同常恆的存在。」』
比丘們!這是第一種情況
由於該情況、關於該情況而一些常恆論的沙門、婆羅門安立真我與世界是常恆的。(31)  
  由於什麼、關於什麼 而第二類常恆論的沙門、婆羅門尊師,他們 安立 真我與世界是常恆的呢? 比丘們!這裡,某位沙門或婆羅門 以熱心、勤奮、跟隨實踐、不放逸、跟隨正確作意達到像這樣的心定,當如是心定時,他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即:一個壞成[劫]、二個壞成、三個壞成、四個壞成、五個壞成、十個壞成:『在那裡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裡死後生於那裡,而在那裡又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裡死後生於這裡。』像這樣,他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有這樣的行相與境遇。
    他這麼說:『真我與世界是常恆的、不孕的、如直立的山頂、如直立不動的石柱,那些眾生流轉、輪迴、死、再生,然而那等同常恆的存在。那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我以熱心、勤奮、跟隨實踐、不放逸、跟隨正確作意達到像這樣的心定,當如是心定時,我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即:一個壞成、二個壞成、三個壞成、四個壞成、五個壞成、十個壞成:「在那裡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裡死後生於那裡,而在那裡又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裡死後生於這裡。」像這樣,我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有這樣的行相與境遇,依此,我了知這個:「真我與世界是常恆的、不孕的、如直立的山頂、如直立不動的石柱,那些眾生流轉、輪迴、死、再生,然而那等同常恆的存在。」』
比丘們!這是第二種情況
由於該情況、關於該情況而一些常恆論的沙門、婆羅門安立真我與世界是常恆的。(32)  
  由於什麼、關於什麼 而第三類常恆論的沙門、婆羅門尊師,他們安立真我與世界是常恆的呢? 比丘們!這裡,某位沙門或婆羅門 以熱心、勤奮、跟隨實踐、不放逸、跟隨正確作意達到像這樣的心定,當如是心定時,他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即:十個壞成、二十個壞成、三十個壞成、四十個壞成:『在那裡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裡死後生於那裡,而在那裡又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裡死後生於這裡。』像這樣,他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有這樣的行相與境遇。
  他這麼說:『真我與世界是常恆的、不孕的、如直立的山頂、如直立不動的石柱,那些眾生流轉、輪迴、死、再生,然而那等同常恆的存在。那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我以熱心、勤奮、跟隨實踐、不放逸、跟隨正確作意達到像這樣的心定,當如是心定時,我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即:十個壞成、二十個壞成、三十個壞成、四十個壞成:「在那裡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裡死後生於那裡,而在那裡又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裡死後生於這裡。」像這樣,我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有這樣的行相與境遇,依此,我了知這個:「真我與世界是常恆的、不孕的、如直立的山頂、如直立不動的石柱,那些眾生流轉、輪迴、死、再生,然而那等同常恆的存在。」』
比丘們!這是第三種情況
由於該情況、關於該情況而一些常恆論的沙門、婆羅門安立真我與世界是常恆的。(33)  
  由於什麼、關於什麼 而第四類常恆論的沙門、婆羅門尊師,他們安立真我與世界是常恆的呢? 比丘們!這裡,某位沙門或婆羅門 是推論者、考察者,他以推論敲定,從考察隨行,以自己的辯才而這麼說:『真我與世界是常恆的、不孕的、如直立的山頂、如直立不動的石柱,那些眾生流轉、輪迴、死、再生,然而那等同常恆的存在。』
比丘們!這是第四種情況
由於該情況、關於該情況而一些常恆說的沙門、婆羅門安立真我與世界是常恆的。(34)  
  比丘們!那些常恆論的沙門、婆羅門
他們這四個理由安立真我與世界是常恆的
比丘們!
凡任何 常恆論的沙門或婆羅門 安立 真我與世界  
常恆的者
他們全都依這四種情況或這些之一,沒有在此之外的。(35)  

  比丘們!
對此,如來了知:『這些這樣被握持、這樣被執取、這樣趣處的見處有這樣未來的運命。
如來了知那個(情況),並了知比那個更優勝的,
當了知那個時,他不執取,
當無執取時,
寂滅  
就被自己知道,
如實知受的集起、滅沒、樂味、過患、出離後,
比丘們!如來以不執取而成為解脫者
  比丘們!這些是甚深的、難見的、難覺的、寂靜的、勝妙的、超越推論的、微妙的、被賢智者所體驗的法,
如來以證智自作證後而宣說,
當以此如實、正確地稱讚如來時,他應該說。
  初誦品[終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20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人。 于 31-7-2020 12:43 PM 编辑

。。。。。。。。。。。。
某部分常恆論
  比丘們!有一些某部分常恆論、某部分非常恆論的沙門、婆羅門,
他們以四種根據 安立真我 與 世界是某部分常恆的、某部分非常恆的。
由於什麼、關於什麼 而那些某部分常恆論、某部分非常恆論的沙門、婆羅門尊師,他們以四種根據安立真我與世界是某部分常恆的、某部分非常恆的呢?(38)
  比丘們!有時,在某時或其他時候,經過長時間後,這個世界破滅,當世界破滅時,大部分眾生往生到光音天,在那裡,他們是意所生的、食喜的、自己發光的、於虛空中行走的、處在清淨狀態的,他們長時間住立。(39)
  比丘們!有時,在某時或其他時候,經過長時間後,這個世界轉回,當世界轉回時,空的梵天宮殿出現,某個眾生以壽盡或福盡,從光音天身死後往生到空的梵天宮殿,在那裡,他是意所生的、食喜的、自己發光的、於虛空中行走的、處在清淨狀態的,他長時間住立。(40)
  那位在那裡單獨長時間居住者生起不喜樂、戰慄[而想]:『啊!但願其他眾生來此處。』那時,其他眾生以壽盡或福盡,從光音天身死後往生到空的梵天宮殿,成為那個眾生的共住者,在那裡,他們也是意所生的、食喜的、自己發光的、於虛空中行走的、處在清淨狀態的,他們長時間住立。(41)
  比丘們!在那裡,第一個往生的眾生這麼想:『我是梵天、大梵天,征服、不被征服者、全見者、自在者、主宰者、製造者、化作者、最高創造者、操縱者、已生者與未來生者之父,這些眾生由我所化作,那是什麼原因呢?以前,我這麼想:「啊!但願其他眾生來此處。」像這樣,是我心的願求,這些眾生來到此處。』
  而後來往生的那些眾生也這麼想:『這位尊師是梵天、大梵天、征服者、不被征服者、全見者、自在者、主宰者、製造者、化作者、最高創造者、操縱者、已生者與未來生者之父,我們由這位梵天尊師所化作,那是什麼原因呢?我們看見這位第一個往生這裡,然後我們往生。』(42)
  比丘們!在那裡,第一個往生的眾生是比較長壽者,比較美貌者,比較有大力量者,而那些後來往生的眾生是比較短壽者,比較醜者,比較無能者。(43)
  比丘們!這是可能的:某位眾生從那個身死後來到此處,當來此處時,從在家出家,成為非家生活,當從在家出家,成為非家生活時,以熱心、勤奮、跟隨實踐、不放逸、跟隨正確作意達到像這樣的心定,
當如是心定時,他回憶起前世住處,但沒回憶起在那之前的。
  他這麼說:『那位尊師是梵天、大梵天、征服者、不被征服者、全見者、自在者、主宰者、製造者、化作者、最高創造者、操縱者、已生者與未來生者之父,我們由那位梵天尊師所化作,他是常的、堅固的、常恒的、不變易法,將正如等同常恆那樣存續,而我們是由梵天尊師所化作,我們是無常的、不堅固的、短壽的、死去法而來到此處。』
比丘們!這是第一種情況
由於該情況、關於該情況而一些某部分常恆論、某部分非常恆論的沙門、婆羅門安立真我與世界是某部分常恆的、某部分非常恆的。(44)
  由於什麼、關於什麼 而第二類某部分常恆論、某部分非常恆論的沙門、婆羅門尊師,他們 安立 真我與世界是某部分常恆的、某部分非常恆論的呢?
比丘們!有名叫戲樂過失的天神們,他們住於長時間進入嘻笑娛樂喜樂法,當他們住於長時間進入嘻笑娛樂喜樂法時,忘失[飲食]念,那些天神以念的失念,從那個身死去。(45)
  比丘們!這是可能的:某位眾生從那個身死後來到此處,當來此處時,從在家出家,成為非家生活,當從在家出家,成為非家生活時,以熱心、勤奮、跟隨實踐、不放逸、跟隨正確作意達到像這樣的心定,
當如是心定時,他回憶起前世住處,但沒回憶起在那之前的。
  他這麼說:『那些無戲樂過失的天神尊師們,他們不住於長時間進入嘻笑娛樂喜樂法,不從那個身死去,當他們不住於長時間進入嘻笑娛樂喜樂法時,不忘失[飲食]念,那些天神以念的不失念,他們是常的、堅固的、常恒的、不變易法,將正如等同常恆那樣存續,而我們是戲樂過失者,我們住於長時間進入嘻笑娛樂喜樂法,當我們住於長時間進入嘻笑娛樂喜樂法時,忘失[飲食]念,我們以念的失念,這樣,從那個身死去,我們是無常的、不堅固的、短壽的、死去法而來到此處。』
比丘們!這是第二種情況
由於該情況、關於該情況而一些某部分常恆論、某部分非常恆論的沙門、婆羅門安立真我與世界是某部分常恆的、某部分非常恆的。(46)
  由於什麼、關於什麼而第三類某部分常恆論、某部分非常恆論的沙門、婆羅門尊師,他們安立真我與世界是某部分常恆的、某部分非常恆論的呢?比丘們!有名叫心之過失的天神們,他們長時間互相嫉妒,當他們長時間互相嫉妒時,互相污染心,他們互相以心的污穢而有疲倦的身與疲倦的心,那些天神從那個身死去。(47)
  比丘們!這是可能的:某位眾生從那個身死後來到此處,當來此處時,從在家出家,成為非家生活,當從在家出家,成為非家生活時,以熱心、勤奮、跟隨實踐、不放逸、跟隨正確作意達到像這樣的心定,
當如是心定時,他回憶起前世住處,但沒回憶起在那之前的。
  他這麼說:『那些無心之過失的天神尊師們,他們不長時間互相嫉妒,當他們不長時間互相嫉妒時,不互相污染心,他們不互相以心的污穢而無疲倦的身與疲倦的心,那些天神不從那個身死去,他們是常的、堅固的、常恒的、不變易法,將正如等同常恆那樣存續,而我們是心之過失者,我們長時間互相嫉妒,當我們長時間互相嫉妒時,互相污染心,我們互相以心的污穢而有疲倦的身與疲倦的心,我們從那個身死去,我們是無常的、不堅固的、短壽的、死去法而來到此處。』
比丘們!這是第三種情況
由於該情況、關於該情況而一些某部分常恆論、某部分非常恆論的沙門、婆羅門安立真我與世界是某部分常恆的、某部分非常恆的。(48)
  由於什麼、關於什麼而第四類某部分常恆論、某部分非常恆論的沙門、婆羅門尊師,他們安立真我與世界是某部分常恆的、某部分非常恆論的呢?比丘們!這裡,某位沙門或婆羅門是推論者、考察者,他以推論敲定,從考察隨行,以自己的辯才而這麼說:『凡這被稱為「眼」、「耳」、「鼻」、「舌」、「身」者,這個我是無常的、不堅固的、非常恒的、變易法,但凡這被稱為「心」、「意」、「識」者,這個我是常的、堅固的、常恒的、不變易法,將正如等同常恆那樣存續。』
比丘們!這是第四種情況
由於該情況、關於該情況而一些常恆論的沙門、婆羅門安立真我與世界是常恆的。(49)
  比丘們!那些某部分常恆論、某部分非常恆論的沙門、婆羅門,
他們以這四個理由安立真我與世界是某部分常恆的、某部分非常恆的。
比丘們!
凡任何 某部分常恆論、某部分非常恆論的沙門或婆羅門 安立 真我與世界
是 某部分 常恆的、某部分 非常恆的者,
他們全都依這四種情況,或這些之一,沒有在此之外的。(50)
  比丘們!
對此,如來了知:『這些這樣被握持、這樣被執取、這樣趣處的見處有這樣未來的運命。
如來了知那個(情況),並了知比那個更優勝的,
當了知那個時,他不執取,
當無執取時,
寂滅  
就被自己知道,
如實知受的集起、滅沒、樂味、過患、出離後,
比丘們!如來以不執取而成為解脫者
  比丘們!這些是甚深的、難見的、難覺的、寂靜的、勝妙的、超越推論的、微妙的、被賢智者所體驗的法,
如來以證智自作證後而宣說,
當以此如實、正確地稱讚如來時,他應該說。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20 1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人。 于 31-7-2020 03:27 PM 编辑

。。。。。。。。。。。。
詭辯論
  比丘們!有一些詭辯的沙門、婆羅門,當被問題處處盤問時,
他們以四種根據 來到言語混亂、詭辯。
由於什麼、關於什麼 而那些詭辯的沙門、婆羅門尊師當被問題處處盤問時,他們以四種根據來到言語混亂、詭辯呢?(61)
  比丘們!這裡,某位沙門或婆羅門
不如實了知:『這是善的。』不如實了知:『這是不善的。』
他這麼想:『我不如實了知:「這是善的。」不如實了知:「這是不善的。」
當不如實了知:「這是善的。」不如實了知:「這是不善的。」時,
如果我回答:「這是善的。」或回答:「這是不善的。」那是我的虛妄,我的虛妄則是我的惱害,我的惱害則是我的障礙。』
像這樣,他以害怕妄語、以厭忌妄語而既不回答:『這是善的。』也不回答:『這是不善的。』
當被問題處處盤問時,
他們來到言語混亂、詭辯:『我不說:「是這樣。」
我也不說:「是那樣。」
我也不說:「是其他的。」
我也不說:「不是。」
我也不說:「非不是。」』
比丘們!這是第一種情況
由於該情況、關於該情況而一些詭辯的沙門、婆羅門當被問題處處盤問時,他們來到言語混亂、詭辯。(62)

  由於什麼、關於什麼 而第二類詭辯的沙門、婆羅門,當被問題處處盤問時,他們來到言語混亂、詭辯呢?
  比丘們!
這裡,某位沙門或婆羅門
不如實了知:『這是善的。』不如實了知:『這是不善的。』
他這麼想:『我不如實了知:「這是善的。」不如實了知:「這是不善的。」
當不如實了知:「這是善的。」不如實了知:「這是不善的。」時,
如果我回答:「這是善的。」或回答:「這是不善的。」
在那裡,會有我的欲或貪或瞋或嫌惡,凡會有我的欲或貪或瞋或嫌惡處,則有我的執取,有我的執取則有我的惱害,我的惱害則是我的障礙。』
像這樣,他以害怕執取、以厭忌執取而既不回答:『這是善的。』也不回答:『這是不善的。』
當被問題處處盤問時,他們來到言語混亂、詭辯:『我不說:「是這樣。」我也不說:「是那樣。」我也不說:「是其他的。」我也不說:「不是。」我也不說:「非不是。」』
比丘們!這是第二種情況
由於該情況、關於該情況而一些詭辯的沙門、婆羅門當被問題處處盤問時,他們來到言語混亂、詭辯。(63)
  由於什麼、關於什麼 而第三類詭辯的沙門、婆羅門,當被問題處處盤問時,他們來到言語混亂、詭辯呢?
比丘們!這裡,某位沙門或婆羅門
不如實了知:『這是善的。』不如實了知:『這是不善的。』
他這麼想:『我不如實了知:「這是善的。」不如實了知:「這是不善的。」
當不如實了知:「這是善的。」不如實了知:「這是不善的。」時,
如果我回答:「這是善的。」或回答:「這是不善的。」則有賢智、聰敏、知異論、犀利的沙門、婆羅門,他們的確以慧的狀態漫遊破壞著惡見,在那裡他們會審問、質問、追究我,
如果在那裡他們審問、質問、追究我,我會不能夠回答他們,如果我不能夠回答他們,那是我的惱害,我的惱害則是我的障礙。』
像這樣,他以害怕質問、以厭忌質問而既不回答:『這是善的。』也不回答:『這是不善的。』
當被問題處處盤問時,他們來到言語混亂、詭辯:『我不說:「是這樣。」我也不說:「是那樣。」我也不說:「是其他的。」我也不說:「不是。」我也不說:「非不是。」』
比丘們!這是第三種情況
由於該情況、關於該情況而一些詭辯的沙門、婆羅門當被問題處處盤問時,他們來到言語混亂、詭辯。(64)

  由於什麼、關於什麼 而第四類詭辯的沙門、婆羅門尊師,當被問題處處盤問時,他們來到言語混亂、詭辯呢?
比丘們!這裡,某位沙門或婆羅門
是遲鈍者、愚鈍者,當被問題處處盤問時,他以遲鈍的狀態、以愚鈍的狀態來到言語混亂、詭辯:
『如果像這樣問我:「有他世嗎?」
如果我像這樣想:「有他世。」
我應該像這樣回答你:「有他世。」
但我不說:「是這樣。」
我也不說:「是那樣。」
我也不說:「是其他的。」
我也不說:「不是。」
我也不說:「非不是。」
如果像這樣問我:沒有他世……(中略)
如果像這樣問我:有且沒有他世……(中略)
如果像這樣問我:既非有也非沒有他世……(中略)
如果像這樣問我:有化生眾生……(中略)
如果像這樣問我:沒有化生眾生……(中略)
如果像這樣問我:有且沒有化生眾生……(中略)
如果像這樣問我:既非有也非沒有化生眾生……(中略)
如果像這樣問我:有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中略)
如果像這樣問我:沒有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中略)
如果像這樣問我:有且沒有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中略)
如果像這樣問我:既非有也非沒有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中略)
如果像這樣問我:死後如來存在……(中略)
如果像這樣問我:死後如來不存在……(中略)
如果像這樣問我:死後如來存在且不存在……(中略)
如果像這樣問我:「死後如來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嗎?」
如果我像這樣想:「死後如來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我應該像這樣回答你:「死後如來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但我不說:「是這樣。」
我也不說:「是那樣。」
我也不說:「是其他的。」
我也不說:「不是。」
我也不說:「非不是。」』
比丘們!這是第四種情況
由於該情況、關於該情況而一些詭辯的沙門、婆羅門當被問題處處盤問時,他們來到言語混亂、詭辯。(65)

  比丘們!那些詭辯的沙門、婆羅門,當被問題處處盤問時,
他們以(上述的四種情況)這四種根據(而)來到言語混亂、詭辯。
比丘們!凡任何詭辯的沙門或婆羅門,當被問題處處盤問時,來到(~成为)言語混亂、詭辯者,
他們全都依這四種情況或這些之一,沒有在此之外的
。。。。。。。。
。。。。。。。。。。。。
  比丘們!
對此,如來了知:『這些這樣被握持、這樣被執取、這樣趣處的見處有這樣未來的運命。
如來了知那個(情況),並了知比那個更優勝的,
當了知那個時,他不執取,
當無執取時,
寂滅  
就被自己知道,
如實知受的集起、滅沒、樂味、過患、出離後,
比丘們!如來以不執取而成為解脫者
  比丘們!這些是甚深的、難見的、難覺的、寂靜的、勝妙的、超越推論的、微妙的、被賢智者所體驗的法,
如來以證智自作證後而宣說,
當以此如實、正確地稱讚如來時,他應該說。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20 1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比丘們!
那些屬於過去時間的、過去隨見的沙門、婆羅門
以 這十八種根據 宣稱關於過去種種言說句。
比丘們!凡任何 屬於過去時間的、過去隨見的 沙門或婆羅門 宣稱關於 過去種種言說句者,
他們全都依 這十八種情況,或這些之一,沒有在此之外的。(71)

  比丘們!
對此,如來了知:『這些這樣被握持、這樣被執取、這樣趣處的見處有這樣未來的運命。
如來了知那個(情況),並了知比那個更優勝的,
當了知那個時,他不執取,
當無執取時,
寂滅  
就被自己知道,
如實知受的集起、滅沒、樂味、過患、出離後,
比丘們!如來以不執取而成為解脫者
  比丘們!這些是甚深的、難見的、難覺的、寂靜的、勝妙的、超越推論的、微妙的、被賢智者所體驗的法,
如來以證智自作證後而宣說,
當以此如實、正確地稱讚如來時,他應該說。


  第二誦品[終了]。
。。。。。。。。
。。。。。。。。。。。。
  比丘們!在那裡,
凡那些屬於過去時間的、屬於未來時間的、屬於過去與未來時間的、過去與未來隨見的沙門、婆羅門

六十二種根據宣稱關於過去與未來 種種言說句者
那只是那些 不知、不見沙門、婆羅門尊師們感受
只是進入渴愛的戰慄與動搖。(117)
。。。。。。。。
。。。。。。。。。。。。
  比丘們!在那裡,
凡那些屬於過去時間的、屬於未來時間的、屬於過去與未來時間的、過去與未來隨見的沙門、婆羅門
六十二種根據宣稱關於過去與未來 種種言說句者
那是以為緣。(130)
。。。。。。。。
。。。。。。。。。。。。
  比丘們!在那裡,
凡那些屬於過去時間的、屬於未來時間的、屬於過去與未來時間的、過去與未來隨見的沙門、婆羅門
六十二種根據宣稱關於過去與未來 種種言說句者
他們 將從 以外感受。這是不可能的。(143)
。。。。。。。。
。。。。。。。。。。。。
他們 全都
一再能 的六觸處 感受 他們的
以受為緣而有渴愛,
以渴愛為緣而有取,
以取為緣而有有,
以有為緣而有生,

為緣 而有老、死、愁、悲、苦、憂、絕望 生起(144)
。。。。。。。。
。。。。。。。。。。。。
  而當這個解說被說時,一萬個世間界震動。(149)
  梵網經第一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7-2020 04: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guo 于 31-7-2020 04:41 PM 编辑
路人。 发表于 31-7-2020 11:32 AM
简而言之
法句经双品第一偈 、
只是诉说  
“执”
之 前因后果。

无论是
以 色受想行識 “执”之 一切因缘果报,
“执”则有取,
以取為缘而有有。
以行為緣而有識;以識為緣而有名色;以名色 ...

南傳法句注可沒有那樣說,覺音尊者說的是【業】,這裏面沒有一句有提到十二因緣


cakkaṃ’vavahatopadaṃ如同車輪跟隨拉車的牛跡一樣。牛可能要拉著軛一日、五日、十日、半月或一月,但他不能將車輪往後退或捨離車輪。如果他試著從前面脫離,軛會套著頸子;如果他試著從後面脫離,輪子會碰到他後面。如此,車輪限制他的行動,步步地跟在他後面。同樣的,因染污心而犯十不善業的人,身心的苦受會跟隨著,不管此人在地獄(niraya)中或其他地方。


manasācepaduṭṭhena 中性的心是有分心(bhavaṅga-citta)。如清淨的水加入藍色顏料,變為
藍水。但其餘的清水就不會,或在加入顏料之前水也是清澈的。同樣的,心也會被染污,
但清淨的心與有分心則不是。因此,釋尊說:諸比丘!心是清淨的,它因被染污而成為
染污。


bhāsativākarotivā 具足染污心,當說話的時候,就會犯四種不善語業(vacīduccarita);做
事的時候,就會犯三種不善身業(kāyaduccarita);如果不說、不作的時候,會令三種不善
意業(manoduccarita)產生作用;如此,為他所牽動的十不善業道(akusalakamma)就具足了。


tatonaṃdukkhamanveti 由此三類不善業(duccarita),苦降臨到那人身上。由於不善業的力
量,必然的結果是身心苦受會跟著來。不管是生理上為基本的苦與其他為基本的苦,或
是在四惡趣(apāya)或人趣中,這些苦受會導致此人處在黑暗的狀態中。--寂靜禪林 佛學論文選集


法句經注的譬喻故事說的是【業】。




帝释天王把距离缩短,使得他们在傍晚就到达舍卫城。长老听到喇叭、锣鼓和其他乐器的声音,就问:「这些声音是在哪里?」「在舍卫城,尊者。」「以前我们来这里时走了很久才到。」「我懂得捷径,尊者。」这时候长老明白:「这不是人,一定是神。」
天王有千眼,拥有天王的辉煌。
他缩短路程,很快来到舍卫城。帝释天王带引长老到其弟建给长老用的茅屋,让他坐在一张床椅上。然后,他化身为其弟的亲爱朋友来找他,说:「朋友,小护。」「朋友,什么事?」「你知道吗?长老已经到了。」「我不知道。朋友,长老是真的到了吗?」「是的,朋友,我刚从寺院来,见到长老坐在你建给长老用的茅屋里。」说完他就离开了。该居士(小护)去寺院,见到长老时,他滚倒在长老的脚下哭泣。然后说:「我就知道这会发生的,尊者。这是为什么我劝您不要出家。」和长老谈了一些时候,他让两个男孩奴隶自由,请长老剃度他们出家,然后交代他们照顾长老,说道:「从村里带来粥和其他食物,照顾长老。」那些沙弥照顾长老,忠实地做一切大小义务。
有一天,有一群住在其他地方的比丘来只陀林见导师。礼敬了导师,礼敬了八十大长老后,他们四处参观寺院。来到护眼长老的住处,他们说:「我们也去拜见他。」就在那时候下起了大雨。所以他们就转回去,说:「现在已经傍晚了,而且又下着大雨。明天早上才去拜见他吧。」初夜时,雨继续下着,但到了中夜就停雨了。长老是个勇猛精进的人,习惯行禅。在后夜时,他来到经行道行禅。当时,许多昆虫从刚被雨弄湿的地下出来。当长老来​​回行禅时,许多昆虫被踩死了。长老的弟子没有及时打扫长老的经行道。当那些到访的比丘们来到,说:「我们去看长老的住处。」看到经行道上已死的生物时,他们问:「是谁在这里行走? 」「是我们的戒师,尊者。」他们感到不高兴,说:「贤友,你们看,这个沙门做了什么。有眼睛的时候,他躺着睡觉,什么都不做。现在眼睛瞎了,想到『我要行禅』,他杀死了这些生物。他说『我要做有益的事』,却做了无益的事。」所以他们就去告诉如来,说:「尊者,护眼长老想『我要行禅』,却杀死了许多生物。」「你们有见到他杀死它们吗?」「没有,尊者。」「正如你们没有见到他,他也没有见到那些生物。诸比丘,漏尽者没有想要杀生的意念。」「尊者,既然他拥有成就阿罗汉的亲依止缘,为什么会瞎掉?」「诸比丘,那是因为他自己在过去所造的业。」「尊者,他做了什么?」「那么,诸比丘,细心聆听。」
——过去世的故事
在以前, 当迦尸国(Kāsi ) 的国王在波罗奈城(Bārānasi)统治国家时,有个医生到各处的城镇与村子行医。见到有个女人视力弱,他问她:「你有什么不适?」「我的眼睛看不见东西了。」「我会配药给你。」「请配药吧,大夫。」「你会给我什么?」「如果你能够使我的眼睛复原,我和我的儿子与女儿都做你的奴隶。」他说:「好的。」他就给她配药,只涂一次药就使她的眼睛复原了。
这时候,她想:「我承诺要做他的奴隶,也把儿子和女儿给他做奴隶。但他是不会善待我的,因此我要骗他。」因此,当医生来问她感到怎么样时,她答道:「之前我的眼睛只有一点疼痛,现在却更加痛了。」医生想:「这个女人在骗我,因为她不愿意给我任何东西。我不要她的医药费,我要弄给她瞎。」所以他回家告诉妻子这件事。他的妻子默然不语。他准备了一种药,去找那个女人,叫她把药涂在眼睛上。她照着吩咐做,双眼就像灯火熄灭一样地瞎了。那位医生就是护眼。 (过去世的故事结束。)
「诸比丘,我儿子当时所造的业,此后就一直跟随着他,因为恶业会跟随造恶者,就像车轮跟随拉车之牛的脚。」说了这个故事后,法王指出其间的关系,就像国王在圣旨涂上泥漆后盖上印章一样,以及说出这个偈子:
诸法以意为前导,以意为主,由意所造。若人以污染之意说话或造作,从此痛苦跟随他,犹如车轮跟随拉车(之牛)的脚。
这个偈子说完后,有三万个比丘成就具备四无碍解智的阿罗汉。
(完)法句經注 寻法尊者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20 08: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7-2020 08:46 PM 编辑
智囊 发表于 30-7-2020 02:48 PM
净土法门境界之高在于信,然后行。
接下来我开示一下如何修净土法门!
第一先要伏住自己烦恼,要用阿弥陀佛佛号来伏,
首先要认识自己的烦恼,比如行人看见讨厌的人事物起嗔恚心,看见美女起贪恋心,耐不起寂寞找 ...

呢?呢?呢? 把阿弥陀佛的48 大誓愿当成了塑胶,嘛拉按呐,母汤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20 08:4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弥陀 发表于 31-7-2020 08:44 PM
愿呢?愿呢?愿呢? 把阿弥陀佛的48 大誓愿当成了塑胶,嘛拉按呐,母汤啊?!

做到信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20 09: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阿罗汉,权教菩萨都极难相信,有那么好康,何况凡夫的我们,能信,能愿,能信都是大智慧的人

信愿.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11-2024 10:58 PM , Processed in 0.153448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