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大导访大导

1-3-2015 11:55 PM| 发布者: 佳礼编辑 | 评论: 0|原作者: 庄若

摘要: 从这本访谈录可以得知当年的导演,不只追求创新(可知希治阁跨越默片时代,很多电影技巧无师自通。比如今日电影用得滚瓜烂熟的画外音/旁白,就是他发明的。)
文:庄若





我喜欢看电影,因缘际会写了差不多三十年影话/观影指南(不敢说是影评。)所以凡有导演的访问,都特别想找来看。尤其这本《杜鲁福访问希治阁》。廿年前曾在英文书局SKOOB看过英文本,一时迟疑未买,不无悔意。中文本我一直是听说而已(朋友公羽介曾有一本,借给人遗失了。)除了因为,无论杜鲁福还是希治阁,都是我喜欢的导演,而且节译者(是的,这本书并非全译。)何国道,也就是香港作家杜杜,也是我的偶像呐。此书我三十年来“闻名已久”,去年在脸书申诉我对杜杜的衷思,脸友香港藏书家马吉,才慷慨赠送了一本给我,真是厚礼呀。


当年杜鲁福,高达等人在法国影评杂志《电影笔记》推崇“作者论”。儘管多年后流行“作者已死”及后“解构已死”,一直是我看电影,读书,听音乐奉行的「游戏规则」,甚至连看足球,也唯领队马首是瞻。这种姿态虽然保守,可是我自有我的乐趣,看《杜鲁福访问希治阁》因此趣味盎然。




我读过另一本《希治阁传》,比较繁絮,整本书几乎都只是描叙希治阁怎样与不同的编剧开会,研究剧本。读完整本书我诧异的是:在当年的英美竟然有那麽多编剧供选择,而导演竟然那麽重视剧本。在这本书之内,我首次听闻一个说法:希治阁把演员当成“母牛”(如今看来十分“政治不正确”呵。)一旦剧本,分镜做好,他喊开麦拉,已经成功了一半。在《杜》书内希治阁稍为解答此说,他也不晓得这个说法如何而来,可能因为不满意演员当“演戏只是一份工作”,不加努力吧?




既然是大导杜鲁福对他偶像(另一大导)的访问,没有访者“没做功课”的疑虑,根本就是行内人对话。从这本访谈录可以得知当年的导演,不只追求创新(可知希治阁跨越默片时代,很多电影技巧无师自通。比如今日电影用得滚瓜烂熟的画外音/旁白,就是他发明的。)而且对“人性”观察透彻。他们讨论镜头,演员,更多的时候其实是分析「人性」。对从前的导演来说,“人性”是最重要的,而今人渐渐忘了。因此希治阁对想拍比圣女贞德“更伟大的电影”的英格丽褒曼说:“这不过是一部电影罢了。”令电影伟大的不是题材,而是“人性”呵。



1

生气
1

惊讶
1

难过
3

好笑
1

无聊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 难过

    匿名

  • 无聊

    匿名

  • 惊讶

    匿名

  • 好笑

    匿名

  • 好笑

    匿名

  • 好笑

    匿名

  • 生气

    匿名


ADVERTISEMENT


| 在论坛留言

最新评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0-5-2024 03:16 AM , Processed in 0.053151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