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炒面】
【介绍/起源】 福建炒面是一种源于吉隆坡的华人传统面食,也是当地的代表性美食之一,在吉隆坡当地人一般都称之为福建面或称福建炒,在马来半岛地方,也有人将其称为福建炒大碌面。福建炒面是早期福建籍的移民所贩售的面食,所以该料理被冠上“福建”这名号。其所料理的方式是继承与福建沿海一带,但这种面食在福建一带无法寻获,是早期移民至吉隆坡的华侨为适应当地炎热气候所研发的面食。一般多使用粗大的碱水黄面配上猪油、虾子、黑酱油、猪肉片、花枝、高丽菜、猪骨高汤等材料焖炒,使用的时候搭配参巴辣椒酱,在吉隆坡一带的华人社群是非常流行的面食,在一些路边摊或炒粉店都可找到它的踪影,当地人认为最好的福建炒面是需要使用炭火来煮炒。福建炒面的起源是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的茨厂街。在文献记载中,来自中国福建安溪的王金莲是第一位贩售福建炒面的人物,她在1927年移民至马来亚后,在吉隆坡的茨厂街附近设摊摆卖家乡面食。最初贩卖汤面为主,后来为适应南洋人因天气闷热而嗜好口味重的料理,开始在面内加入比目鱼粉、黑酱油、巴拉盏、辣椒酱等,并且把汤汁焖炒成浓稠半湿状,呈现乌黑且味道浓郁的面食,这也是福建炒面的雏形。目前福建炒面已成为吉隆坡的代表性美食,营业者或厨师已不限于福建籍人士,因吉隆坡一带是广东人聚集地,贩卖福建炒面的店家通常也会贩售广府式的炒面。 【主要食材】 黄面、黑酱油、肉片、蔬菜 资料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