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把“情绪按钮”交给别人 白岩松说过一句话: “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很多生性敏感的人,常常会因为别人的一言一行,就在心中掀起一场惊涛骇浪。 心理学家吉姆·泰勒,曾提出一个名词:“情绪按钮”。 其实每个人的情绪,都有一个启动的开关。 如果你常常为别人的三言两语动怒,就是亲手把自己的开关交给了别人。 1 曾看过武志红的一篇漫画,女主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女生。 她汇报工作时,看到上司皱了一下眉,就惴惴不安地推测,是不是自己讲得太差了。 会议结束后,她仍旧心绪不宁,一整天都闷闷不乐。 没想到下班时,她在电梯碰到了上司。 对方却笑着说了一句:你这周数据很不错啊,继续加油。 女生顿时喜笑颜开,此前的焦虑烟消云散。 我想,很多人对此都有些感同身受,因为太想获得外界的认同,以至于把自己的情绪按钮交到了别人手上。 看到别人板着脸,你就惴惴不安;听到别人叹口气,你就闷闷不乐。 却不知,过分关注别人,只会扰乱自己的节奏,白白消耗自己。 作家柴桑柴刚开始在网上发表文章时,偶尔会收到读者留言,夸他写得真不错。 不管写稿有多累,他只要读到这些话,就心情大好。 可随着文章浏览量的增长,评论区开始热闹起来。 有一次,有篇文章底下有人评价:“你写的这是什么垃圾文章?” 他看到这条评论还获得了几十个点赞,感到十分沮丧,当晚就失了眠,翻来覆去睡不着: 为什么自己这么倒霉?为什么要无缘无故地攻击我?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要不要停止发布文章? 那段日子,他的心情低落到极点,甚至患上了轻度抑郁。 最后不得不停更一段时间,这才渐渐走出了内心的痛苦。 想起网上的一句话: 轻易被人点燃情绪的人,终会沦为提线木偶,任人操控。 很多时候,他人的言行与你并没有实质性的关系。 你若是太过在意,就是把喜怒哀乐的控制权拱手让人。 到头来,你就只能活在他人的嘴中,一步步丧失自我。 2 美国物理学家列纳德·蒙洛迪诺,分享过一次亲身体验。 有一回住酒店,深夜他突然想喝啤酒。 他拨通了酒店的夜间客房服务,可前台告知他需要等待30分钟。 列纳德听后,当即火冒三丈:只是几瓶啤酒,送上来根本就不费事。 他气得想跑下楼去,打算当面质询。 结果下楼时,他看见一位腿脚残疾的工作人员正给客房送东西,行动相当缓慢。 原来,这是酒店特意给这位残疾人士提供的岗位。 列纳德顿时怒气全消,掉头回到房间,耐心等待起来。 对于这前后情绪的变化,他分析道:事件结果没变,变的是我内心的感受。 文化博主意公子也说:你的情绪,与外界无关。 当你开始换个角度看待事情,放下对外界的不满,内心就会平和淡定。 作家久世浩司讲过一个故事。 他有个新加坡朋友到日本旅游,最后一天计划从京都搭乘新干线,到东京转飞机返程。 没想到,京都附近起了火灾,朋友晚了整整四个小时才赶到东京,下一趟飞机自然也没赶上。 无奈之下,只好改签第二天一早的机票。 可时值旺季,周边的所有旅馆都满客,朋友便在机场里将就了一晚。 可即便如此,他还不时要遭受保安的驱逐。 遇上这么倒霉的情况,其他人当场就炸了: “为什么偏偏遇上火灾?为什么又没地方休息?怎么倒霉的总是我?” 但是,朋友却不这么想。 他不仅没把这段经历当成灾难,反而觉得这样紧张刺激的冒险非常好玩。 那天在机场,他和一群陌生的小伙伴喝着饮料,高高兴兴地聊着琐事。 这一幕,反而成为了他这段旅程最珍惜的一部分。
就像久世浩司在故事结尾说的: 情绪只属于自己,不属于其他任何人、任何事。 人活着的每一天,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没有谁能控制这一切的发生,但我们却可以控制自己的反应。 面对老天的安排,事好事坏,全看你怎么想; 对于他人的言语,理不理会,全由自己来定。 当你能够把注意力向内收,就没有人能够左右你的情绪。 3 心理学家达蒙说: 人类绝大部分的坏情绪,诸如愤怒、悲伤、厌烦等都是被动产生的。 如果不加以干预,人的情绪按钮就会被频繁触发,让自己活得十分痛苦。 那么如何有效地控制情绪呢?三个建议送给你。 1. 情绪防火墙(心理层面) 《乌合之众》里说: 我们总有个错觉,认为一切情绪源自内心,可事实是,心情好坏取决于人群中的暗示。 因为如果有人在耳边抱怨、发怒,你下意识就会代入对方视角。 于是在无形之中,你也会跟着生气,变得怨气横生。 而不想中招的办法,就是在内心筑起一道情绪防火墙,阻挡这种负面情绪干扰。 比如说,不停地默念“与我无关”。 通过这种心理暗示,你就能将外界与自己区分开来。 多在意自己,少关注别人,才能做自己心情的主人。 2. 认知杀毒法(认知层面) 所谓认知杀毒,就是用更高的认知,去勘破他人有毒的话语。 因为生活中,总是有人不怀好意,用言语激怒你,影响你。 若是你认知不够,不进行辨别,你就轻易就会上钩,被人操控情绪。 正如网上的一句话所说: 真正的冷静不是压抑怒火,而是看透火焰背后的氧气来源。 一个人若是看透了问题的本质,情绪就不会轻易失控。 因为认知提升了,你就能站在全局的角度,多维度看待世界。 有人出言不逊,是为了挑衅你,逼你犯错;有人恶意攻击你,是因为见不得你好。 一旦洞悉了真相,杀死了言语之毒,你自会一笑而过。 所以说,面对外界的纷扰,与其一味压抑情绪,不如修炼认知。 当你能站在更高的维度看待他人,审视自己,再没什么人和事值得你动怒。 3. 行为隔离法(物理层面) 假如有人要用木棍攻击你,你会怎么办?相信大家都会远远的躲开。 同样,有人要触发你坏情绪时,你也应及时远离。 这就是行为隔离法。 生活中遇到冲突时,总有人认为退让、走开就是认怂。 但实际上,这不是逃避,而是止损。 要知道,在一个有毒的环境里,再怎么硬扛,你也会越来越虚弱。 与其纠缠不休,点燃自己情绪,不如隔离分开,平息内心躁动。 就像古话说的,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清。 不见眼前的烦心人,坏情绪自会跟着中止。 ▽ 作家卢熠翎在《是谁触碰了你的情绪按钮》中说: “层次越低的人,越会被自己不能掌控的事物、不能掌控的人控制情绪,只能被动地痛苦、被动地生气、被动地落寞。” 但现实是,你无法控制外界,却可以控制自己。 在面对别人的情绪攻击时,先理性分析对方的目的。 与自己无关的事,不必理会;让你不疼不痒的话,不必入心。 当你隔绝掉不必要的坏情绪,就会发现,生活中根本没有那么多让你冲动的事。 洞见 https://mp.weixin.qq.com/s/mmf1NiyY0DcCB0TbixdLtQ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