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变有钱的迹象:大大方方的小气 对他人小气,就是对自己慷慨。 “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分享过一个自己的观察。 在算价钱的时候,富人往往毫厘必争,倒是一些经济状况不太好的人,会主动抹零,宁愿自己吃点亏。 他分析说:富人手底下可能有几百上千人为他工作,每处省一点,积少成多,就节省了不少成本。 普通人没那个条件,只能在细微处用为数不多的资源换一点体面,彰显自己过得不错。 富人行事考虑的是里子,穷人在乎的是面子。 结果前者越来越富,后者打肿脸充胖子深陷贫穷的泥沼。 所以,一个人变有钱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大大方方的小气。 1 不再为欲望消费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明明有了代步车,却总想换一辆更好的; 衣柜里的衣服多得塞不下,却总觉得没衣服穿,不停流连在购物平台中; 护肤品还没用完,又囤了各种瓶瓶罐罐。 人的欲望无穷无尽,你不断为欲望买单,就注定要掏空自己的钱包。 网友@杨桃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她每天浏览各种“种草文”,被“女人就是要对自己好一点”洗脑。 明明手头的化妆品够用好几年了,还是毫不犹豫入手,各种衣服鞋子能穿到天荒地老,却还是控制不住疯狂剁手。 前段时间,她看上了一款名牌包包。 尽管价格是她三个月的工资,犹豫之后,她还是下单了。 拿到手后,她拍照发朋友圈,看着如潮水般的点赞,她内心暗爽。 别人不知道的是,她买这个包时早已没了积蓄,她不得不使用分期。 每到还款日,高额的分期费用加上利息都要把她掏空,她只能东挪西借,拆东墙补西墙。 工作多年,她没存下一分钱,表面上光鲜靓丽,内里早已千疮百孔。 买买买只能带来短期的快感,紧跟着而来的是缺钱的紧迫感,无法自控的自责感。 真正的有钱人,在消费这件事上比谁都抠门。 《邻家的百万富翁》一书中有个数据: 扎克伯格一年到头只穿T恤牛仔裤;比尔·盖茨多年来始终开着二手车;台塑集团王永庆一条毛巾用了27年…… 不停消耗金钱,等于让渡了生活的掌控权。真正的富人思维,是控制自己的消费欲。 正如埃及作家尤素福·西巴伊说: 人能够遏制住自己的种种欲望,过着无求的生活,他才算主宰了自己的生活。 在物欲上断舍离,管好自己的钱包,才是一个人富有的开始。 2 不再为面子买单 “京城第一收藏家”马未都说过一个故事。 上个世界八十年代,北京的古玩市场堆积了大量旧家具,其中很多是有钱人家被抄家后流落到市场的。 为了尽快处理掉这批旧货,大部分主人仅要价几块、几十块,还有的半买半送。 当时马未都马上就要结婚了,需要购置全套家具。 他没有像很多年轻人一样,图个喜庆排场购买全新的家具,而是以十分优惠的价格,去旧货市场淘来了全套旧家具。 亲戚上他家贺喜时,很看不上他的旧家具,说他太抠门了,结婚这种大事还贪便宜。 马未都却笑称旧家具结实耐用。 经济学家凡勃伦,提出过一个“炫耀性消费”的概念。 很多人不顾自身条件大肆消费,仅仅是为了满足炫耀欲,想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嫉妒,让自己面子有光。
为了显阔绰,哪怕举债也要举办盛大婚姻;为了充面子,即使囊中羞涩也要四处旅游,只为立一个“有钱有闲”的人设。 一年到头,赚的不少,剩的不多。 为了别人几句轻飘飘的赞美,掏空自己的钱包,怎么看都不值。 经济物刊主编巍巍就说过:为了面子坚持错误,是最没有面子的事情。 面子不是花钱买来的,是靠自己挣来的。 与其受困于虚无缥缈的脸面,不如脚踏实地去生活,当你有足够的实力,自然也有了面子。 3 对人情吝啬 自媒体作家懿非宇说过一段经历。 她有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一直都很有话聊。 但朋友结婚后,一切都变了。 婚姻的琐碎让朋友成了“祥林嫂”,她常常在深夜打来电话,哭诉抱怨婚姻的不快乐。 或是发来大段大段的文字,控诉伴侣在婚姻中的种种不对。 她一开始碍于情面尽全力去安慰朋友,但朋友的情绪就像一个无底黑洞,怎么开解都不管用,甚至将她也拖入了负面情绪的深渊。 她终于意识到不能继续这样下去。 于是在朋友再一次的情绪倾泻时,她很坚定地说:“你这种行为是在内耗自己,也在消耗别人。” 此后,她果断拒绝朋友深夜的来电,也不再对她的负面情绪做出回应。 远离了这个“情绪黑洞”,她发现生活阳光多了,自己也回到了以往积极向上的状态。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的不幸,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这一类人,害怕冲突,害怕拒绝,所以只能消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护关系。 没有必要的人情往来,只要别人开口,即使不想去也硬着头皮参与,费钱又费力。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耗时三年的调查,结果发现: 如果一个人学会合理地拒绝,就能减少90%以上的不必要麻烦。 摒弃冗杂的社交,学会对消耗你的关系说“no”,大大方方拒绝,也是一种稀缺的能力。 4 对时间抠门 著名音乐家、书法家李叔同在日本求学时,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欧阳予倩。 一天,他们约好上午8点到李叔同家,商议成立社团的事。 时间到了欧阳予倩却还没到,李叔同按照每日的学习计划,关好门窗,准备练琴。 不一会儿,欧阳予倩到了。 他在楼下高呼:叔同,是我,快请我上去。 李叔同却对好友说: “对不起,我们约的是8点,你延误了10分钟,现在已经到了我练琴的时候,我不能因为你打乱我每天的学习节奏,我们改天再谈吧。” 说完他就稳坐桌前,心无旁骛地开始练习。 我发现凡是事业有成的人,都有点冷漠。这种冷漠不是不尊重别人,而是尊重自己的时间。 雷军曾经说过,如果没有预约,同学找到公司来他也不会见。因为自己的每天的日程都是满的,如果突然插进来一个见面,那么他整天的工作都被打乱了。 巴菲特一天花80%的时间用于阅读和思考,屏蔽掉一切浪费时间和精力的社交。 足球巨星C罗,2023年收入超过15亿人民币,记者问他赚那么多钱的秘诀,他说,“我给你看我的每日日程表,你如果能跟我一样自律,你也可以。” 这些在各个领域做到顶尖的人,都不爱去管别人的破事,而是专心做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正是因为数十年如一日的“极度抠门”和“极度专注”,他们才达到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音乐人小虫说过一句话我很赞同: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事,是投资自己。 大大方方拒绝别人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才有时间专注自我,提升自我。 正如作家刘同在《一个人就一个人》中写道:你把时间花在哪里,人生的花就会开在哪里。 ▽ 我很喜欢电影《一代宗师》里的一句话: 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而只有里子,才能赢得真正的面子。 很多时候,对他人小气,就是对自己慷慨。 别再为他人的目光而活,更别为他人的感受忽视自我的需求,做一个大大方方小气的人吧。 洞见 https://mp.weixin.qq.com/s/3UhxDuyqCDhFolsPJUkfkw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