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
不丹冰雪幻异东部之旅 ~ 廷布市中心 - 白雪下的 Dochu La 多楚拉隘口 - Day 2 早餐後我们要准备出发了, 我们把行装运到车上, 把车尾箱塞得满满的! 我这趟旅程有九天, 目的地是不丹东部, 但因为往返不丹东部的车程很长, 由帕罗去到东部城镇蒙加 Mongar 要三天车程, 回程又要三天, 其实可以留在不丹东部的时间也只有三天.我们第一天的旅程就是由帕罗出发, 经廷布 Thimphu, 去到不丹西部最近中部的大城镇普那卡 Punakha. 这天天色很好, 路面状况亦佳, 一小时车程我们已经来到廷布外围. 这是我第五次来到廷布, 每次都观察到廷布市一直向外扩张, 在廷布市的外围不断有新的房舍建成. 廷布市越来越多落地玻璃揉合不丹传统建筑规格的新商用大楼落成, 实在是举世无双的新旧融合建筑风格, 是否有品味就见人见智, 不过就的确看到不丹国保存自己文化传统的决心和坚持, 另一方面也见到西方文化丶价值丶技术的渗入. ![]() 廷布的出租车站等满了等客的出租车, 在不丹出租车主要是载客到国内不同城镇, 通常司机会找够四个客人去同一个城镇才会开车, 而车资就当然是逐位计算. 我们来到廷布市中心, Dechen 要去银行处理公司的汇款事宜, 我和Nima就去菜市场, 今晚我们会去到Nima在普那卡的娘家投宿, 所以我们在廷布的菜市场买多些蔬菜, 今晚做饭用. 以前廷布的菜市场叫 "Weekend Market" (周末市场), 是一个大露天市场, 星期六丶日才有市场, 我六年前第一次不丹 (2010年), 廷布的菜市场已经革新成为这个两层有盖的 "百周年农贸菜市场" (Centenary Farmers Market), 现在每星期三至星期日营业, 大家有机会要去逛逛, 可能你会觉得还不是菜市场一个罢, 但看菜市场是一个了解当地民生的好方法, 大家要去试试. ![]() 廷布市最中心的地带其实地小路窄, 兴建的当年没想过人口密度会长到这麽高, 也没想过会有这麽多车辆嘛, 所以廷布近年有交通挤塞的问题, 而且市中心缺乏泊车位. 就像这天, Dechen 驾着车, 左转右转, 在市中心找来找去也找不到车位, 最後也要在较远的位置才可以把车子停下. 在市中心泊车是要付泊车费的, 不过廷布街头当然没有泊车咪表, 廷布市政府有派员在廷布街头负责收费, 还有单据, 我们泊不过半小时, 收费 Nu 10, 约等於15美仙. 我们还来到杂货店补给饼乾和茶包, 带一点去给Nima妈妈, 也留一点给我们路上食用。办好货, 我们便上车出发了. 车子走离开了廷布向东行, 路越行越斜, 越行越高, 不一会, 我们见到有沿路有雪了. "雪呀! 雪呀!" 有一个少雪的南方傻人兴奋地叫着. ![]() 不一会, 我们的车子便来到 Dochu La 多楚拉隘口了, 隘口在不丹宗喀语中是 "La", 英语是 "Pass", 是狭窄而险要的两山交会之处. 隘口都位置山上高点, 气温较地面低得多, 所以就算不是下雪山, 只要之前下过雪, 隘口上的积雪也不会太快融掉. "雪呀! 雪呀!" 来自亚热带的南蛮妹已急不及待的跑上积雪的山坡上, 好不兴奋. ![]() "下雪呀! 下雪呀!" 有一两颗小雪花飘下来落到我掌心. "你看, 雪来的啊!" Dechen 看看我, 开口嘲道: "是在树上晾着的雪, 刚刚给风吹下来而已." 其实我也知道雪花只是从树上给吹下, 不过我实在很想见到下雪啊: "我说是下雪就是下雪!" 我嘟着嘴, 坚持地说. Dechen 微微的笑着哄我: "好了, 好了, 下雪的, 好吧?" ![]() 等待在不丹赏雪已经等了六年, 今次终於有机会, 实在好美~ 年纪比我小得多的 Dechen 夫妇只得像放着女儿跑出去玩耍跟着我後面, 准备在我滑到的时候随时救援. ![]() Spirit Bhutan Tour 老板今次充当我的御用摄影师了. ![]() 老板娘 Nima 就陪着我走, 怕我不惯在冰雪表面走路, 容易滑到. 我们遇上电影摄制队拍摄, 不少不丹电影像印度电影一般, 电影中途会有段歌舞~ ![]() Dechen 担心着赶路时间, 不断在催我要走了, 我就完全不理他, 自顾自在雪地上跑来跑去, Dechen 也拿我没办法. "你们不要笑我少见雪大惊小怪, 我生於亚热带南方地区, 很少有机会见雪的." "我明白啊, 你见到雪, 就像我们见到海一样, 一样是舍不得走啊." Nima 对上次泰国海滩之旅很难忘. 不丹是在高山的国度, 这里当然没有海, 连大一点的湖或者阔一点的河流也没有, 不丹人不似我们住在沿海地区的人, 常常有机会看海, 所以Nima很明白我在雪地恋恋不舍的感觉. 不丹冰雪幻异东部之旅 ~ 切米拉康 Chimi Lhakhang 求子庙 - 不丹农宿宿一宵 Farmhouse Homestay 我们的车子驶离多楚拉隘口, 沿路所见仍是美丽的雪景. ![]() 车子沿着山路渐渐向下走, 雪就渐渐的少了. 横贯不丹全国东西的 "公路" 就是这个样子, 窄窄的, 连着山路而建九曲十三弯. 我们本来想去距离多楚拉隘口半小时车程的 Lamperi 的皇家植物园 (Royal Botanical Garden) 野餐, 不过因为这天天气不好, 多楚拉隘口比我们想像中冷, 在附近好的Botanical Garden 不了多少, 所以我们决定继续前行找适合的野餐. 因为我在多楚拉隘口待久了, 而且我们又跳过了皇家植物园继续往前找适合野餐的地方, 时间已经下午二时, 相信阿爸肚子已经很饿了~~ 对不起啊阿爸~ 女儿太贪玩了~ 呜~ 车子驶了差不多一小时, 已远离多楚拉隘口的寒冷高山地带, 渐渐进入和暖的 Wangdue Phodrang 地区, 突然阿爸叫停了 Dechen, 原来阿爸找到个午餐好地方. 这里是在斜坡上一小片平台, 刚好可以挡着大风, 又不怕公路上的沙尘. Dechen 和 Nima 熟练的从车尾箱拿出多个盒子丶篮子丶瓶子, 我和阿爸帮忙着, 一起往小平台走下去. 这个竹篮是不丹很流行的家庭野餐篮, 是传统款式, 但古今皆宜, 很多家庭家中都备有一丶两个, 要外出野餐时, 会把保温瓶丶饭煲丶保温食物盒丶碗碟丶食具丶热水瓶丶纸巾等物放进去, 十分方便. 不丹人没有外出用膳的习惯, 长途旅程中, 沿途不一定有餐厅, 不丹人习惯如果要长途交通的话, 会尽可能准备食物. 所以之前一晚Deki 和 Nima在给我们做晚餐时, 特别加大了份量, 好等我们有足够的食物带上路, 到午餐时间就可以拿出来吃. 由於车里狭少, 不丹人不会挤在车里进餐, 所以就会在沿途找空地开餐. 我身住香港, 很少机会野餐, 每逢去到不丹有机会野餐就异常兴奋. 这餐不算正式的野餐, 如果是正式的不丹家庭郊游野餐, 不丹人还会很雅致地搬出家中的地毯, 带来铺着坐. ![]() 其实Dechen家本身不太吃蛋的, 但不知何解, 阿爸多年以来都认为我很喜欢吃蛋, 所以总会叫 Deki 和 Nima为我准备蛋做的主菜. 嗯, 不丹人做的蛋菜式, 仍免不了会下点辣..... 饭後我们继续前进, 大半小时後, 我们来到Punakha 地带, 这里会见到较多的民居的墙身上画有阳具图案, 因为这里非常接近不丹阳具崇拜的发源地 Chimi Lhakhang (切米拉康庙). 我们的车子驶到切米拉康庙下面停下来, 阿爸收拾好拜祭的用品, 然後用他的围巾将拜祭用品打包, 阿爸是传统老一辈不丹人, 他说今天要让我们认识一下这样才是携带供品的正式方法. 六年前我第一次来参观切米拉康, Dechen 的哥哥 Chencho 带我走过一大片稻田才到切米拉康, 今天上切米拉康的路已铺得整整齐齐. "嗯, 那些稻田都给移平了?" "唔, 政府收购了农地, 然後铺了上切米拉康的路." Dechen 说. 不一会, 我们来到切米拉康前的大转经轮, 我们跟着阿爸的脚步, 入内一面推着转经轮, 一面念着佛咒转三个圈, 才走上庙前. ![]() 切米拉康 Chimi Lhakhang 是为了纪念 "疯癫圣僧" 竹巴衮列降服在多楚拉隘口作恶的女妖而建的. "疯癫圣僧" 是不丹最尊敬的圣人之一, 他行事似是癫三倒四, 胡胡闹闹, 但法力高强, 以胡闹丶轻松丶世俗的方法去导化世人, 将佛祖的真理传开. 据说不丹国兽 "四不像" 羚牛 (Takin) 也是因为 "疯癫圣僧" 酒後胡闹, 而创造出来的动物. 所以切米拉康亦被称为 "Mad Man Temple". 进入庙前有个佛塔, 跟不丹所见的其他佛塔略有不同. 不丹一般佛塔的墙身是白和橙红两色, 但切米拉康庙前的这个是白丶橙红和灰黑色的. 据说当年这一带有女妖横行, 给疯癫圣僧竹巴衮列封印在这个佛塔之下, 所以这个佛塔就有灰黑色. ![]() 切米拉康是全不丹最出名的求子庙, 这也是源於"疯癫圣僧". 据说竹巴衮列降魔伏邪所使用的不是别的法宝, 而是用他的阳具, 於是在不丹地区发展出阳具崇拜的文化, 也从阳具崇拜衍生出阳具有助求生育的愿望灵验, 传说里不育夫妇来到切米拉康, 接受祝福, 并留宿一夜, 回去之後, 很快便会有好消息. 直至现代, 据说仍有很多不育夫妇来到求子, 十分灵验, 也有不少怀孕的妇女为腹中孩子祈福, 也有不少人带初出生的孩子来接受祝福. Dechen 曾带一对新加坡夫妇客人来切米拉康求子祈福, 果然回到家後不久便有好消息, 几年後还找Dechen带他们回切米拉康还神. ![]() 不信真的这般灵验? 看看这位美丽的台湾妈妈的不丹游记 - - > http://purplesummers.xx/blog/post/31826101 , 她是Dechen 的客人, 我是很偶然在论坛见到她的游记, 她说本来没打算生孩子, 怎知去切米拉康回来不久, 就怀了孩子, 我猜这个故事连 Dechen 自己也不知道. 切米拉康面积很小, 不过在不丹的声名和影响就很大, 不丹的阳具崇拜文化, 是有其佛教典故的, 大家别再误会不丹性开放了, 拜托~ 切米拉康内庭只有一进, 就是这个狭小的内庭, 大殿正门不大也不特别堂皇, 与早晚课用的僧舍只有几步之遥. 正门进殿, 殿内其实也只有左右两厅, 地方不大, 进门的右厅主要是看壁画, 在左面的厅是主神龛, 跟其他不丹寺庙一样, 是供着佛祖丶夏宗法王和莲花生大士. 在这里求子祈福, 大喇嘛会取出木阳具轻敲祈福善信的头, 为善信念经後, 再用象牙敲善信的头, 然後叫善信掷骰子, 有点像南方华人掷圣杯的概念, 掷出不同的点数, 会代表好运或者恶运. 不丹人到正式场合和进入Dzong (宗) 时, 除了要穿传统国服, 男士还要披上围巾, 女士要在右肩搭上红布条 Rachu. 今天我们只是普通宗庙拜祭, 就不用披围巾. 切米拉康在山丘之上, 从山下看下来, 就可以看到普那卡地带的地貌. 庙外一幅大草地, 切米拉康庙本身不大, 只有一个不大的大殿, 大殿连接着一个回形的僧房, 这边的僧房主要作早晚课之用. 大殿外的四个角落都由檐篷挂了一串这种东西下来, 是把雨水引到地面的装置. 离开切米拉康之後, 我们便开车前往 Nima 的娘家, 这天晚上我们会在她娘家借宿一宵. Nima 的娘家在 Punakha 附近一小时车程的农村 Dakawa. Nima 小时候, Dakawa没有车路连接, 要步行出村外, 再走到大路, 然後一路步行出 Punakha 镇中心, 而且那时候没有横跨 Punakha 河的桥, 他们要出 Punakha 镇中心就要绕道步行到很远的地方才有桥过河, 所以由家里要出 Punakha 镇中心往往要用上半天, 然後要再出首都廷布的话, 就要花上一天时间. 虽然现在 Dakawa 已经有车路, 不过路面也是凹凸不平的泥路, 我们入了黑之後才摸黑到达Nima的家. Nima的爸爸闻声下楼来接应我们, 不丹的农村里当然没有街灯, 路也不平滑, 我们靠车头灯看路泊车, Nima 爸爸帮忙指引我们到泊车的位置. 安顿好车子, 要搬卸行李, 反正阿爸和Dechen也不让我帮手搬行李, 我挽了两件轻便行李便上楼去看Nima 妈妈. Nima 的妈妈 Ama Dema 在我第四次不丹之旅时已经见过我, 这次我来她家里留宿, 她很开心, 阿妈的气息精神很好, 我也很开心又再见到她. Ama Dema 家是传统不丹农舍, 地面层是养牲口的, 爬一层楼梯, 来到睡房, 然後再上半层是洗手间和储物空间, 又再半层是大厅丶厨房和睡房. 洗手间是近年新建的, 以前的不丹农舍里, 没有洗手间, 像Dechen以前的家, 洗手间是建在农舍外, Dechen小时候甚至根本没有洗手间, 要解手时, 便自己走到田野里去解决. Dechen 他们提着行李, 陆续来到大厅. "你第一次到农舍吧." Dechen帮我翻译着阿妈的说话. "嗯, 不是啊, Dechen家以前也是农舍啊." 我想一想, 再说: "不过在农舍睡觉就是第一次." 说来原来, 我六度来到不丹, 常常在 Dechen 的农舍团团转, 却一次也没有在农舍渡宿. 我们在大厅坐下来休息, 这里是Nima的家, 她就跟她继父在大厅外为我们准备晚餐. 我丶阿爸和Dechen算是客人, Ama就在大厅跟我们聊天 (其实是跟Dechen 和阿爸聊天). 不丹人家每当有客人来访, 一定会为客人滚热的奶茶, 不丹奶茶跟港式奶茶差不多, 也是茶加奶加糖, 喝下去挺不错, 大家有机会要试试. 除了奶茶, 不丹人一定会为客人端上不丹式饼点, 例如像个汉堡包般大的米饼, 其实米饼中间完全中空, 只不过是虚有其表的一个很脆很油的大泡泡而已, 不过我仍是嫌太油太腻. "你怎麽不吃?" Dechen知道我很乐意尝试不丹的每样事物, 所以他看出端倪. "太大了, 我怎麽吃得下一个?" "你可以掰开米饼做几小片, 然後只吃几小片呀!" 我觉得Dechen只是把最後两只字 "傻人!" 吞回肚中. Ama还拿出炒米给我们吃, 炒米又是最经典常见的不丹款客小食, 看上去像我们早餐的卜卜米, 不过没甜米, 而且还挺黐牙的, 我就只吃几口以示感谢好了. ![]() 不丹农村人闲来没事, 串门子是日常消闲活动, 阿爸本身很健谈, 坐下来跟Ama俩姻亲谈过不停. 不丹农村的客饭厅中央通常都装有火炉 (Bukhari), 烧柴的, 可以保持室内和暖, 冬天大家就一定围着火炉取暖丶谈天丶吃饭, 同时可以在炉上烧水煮食或者让食物保温, 火炉上的烟囱把烟直接排到屋外. Ama 就一面跟我们谈天, 一面煲水, 一面加柴. 不一会, 晚餐已经准备好, 我们在客厅准备开饭. 不丹菜其实都主要是蔬菜和辣椒, 肉类较少. 这是Shamu Dazhi, Shamu 是不丹宗喀语中的菇类, Shamu Dazhi 即是芝士菇辣椒的意思. 我昨晚吃饭时我吃多了绿豆, 不想Dechen竟然有留意, 今早我们和他分头行事时, 他去完银行後, 走了去买绿豆, 凑巧我和Nima也买了, 於是这天晚上我们有很多很多绿豆做晚餐. 哈, 又没想到, 木纳的Dechen会这麽细心. ![]() 入乡随俗, 当然是用手吃饭才有不丹风味. 晚餐後, 住在隔邻的邻居过来串门子, 大家围坐在火炉前. 不丹农家传统在晚饭後, 特别有客人来的时候, 会为客人端来自家酿的 Ara 酒, 这晚Ama就以不丹习惯, 把酒入蛋煮热, 再以小碗分给我们. 我是一点酒都不能喝的, 拿了Dechen那一碗到鼻子前轻轻吸一下, 哗, 一股酒精气吸进来, 酒精度很高呢. 本来大家怕我住不惯, 一早预备好, 我和Nima 到一楼小房间里睡, 里面特别安排了床铺, 不过我想跟大家一起过农家生活, 於是就跟一般不丹农家一样, 把所有床褥被铺都铺在客厅地板上, 我跟大家一字排开的睡在地上. ![]() 准备好就钻进被窝里, 需要天气寒冷, 盖着厚厚的绵被, 倒也和暖. 大厅关上灯, 大厅黑起来. 我拉着绵被密密的裹着自己, 倒也不觉冷, 不过我就是转来转去睡不下. "冷吗? 够暖吗?" Nima 察觉我仍睡不着. "嗯...... 那是甚麽声音呀?" 我就是总听到屋外有点弱弱的叮叮声响, 是甚麽呢? "那是外面马棚马儿身上的铃所发出的声音, 系着铃, 如果马儿走失就较容易发觉." Nima 小声的答. 我就在漆黑中和那延绵不断的轻轻叮叮声响下蒙矓中睡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