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天
第八天 半坡遗址博物院
今天的行程主要要休闲为主,早上去参观了半坡遗址博物院,地铁半坡站下车,入门票是65元 

半坡遗址是6000前多年前母系氏族的村落遗址,世袭血统和财产继承,都是以母系计算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他的父亲是谁,孩子将跟随母姓,继承母亲的遗产等 

半坡人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这里非常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半坡人的居住环境与生活场景,让我们了解当时的人类是如何生存的


博物馆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在重要场景有电脑荧幕以双语讲解,比如这个居住区遗址,电脑虚拟画面展现了房子是如何建造和半坡人的生活情况 

庄子所说的民知其母,不知其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母系社会,也可能是我们的远古的老祖先,是华夏文明的起源之一 

半坡人多数居住在这种简陋的半地穴式房屋,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粮食,饲养家畜,纺织陶器等工艺制作
半坡人以氏族部落为单位建立自己的村落,而且已经进化到重视个人打扮,并且拥有了初步的文字图腾,可以说已经有了文明生活的雏形 
当时的妇女是半坡人中主要的生产力人群,农务,纺织,饲养家畜都由她们承担,男人走出村子从事打渔狩猎等危险性高的工作,或者制陶、建筑房屋这些高体力劳动 

最外围的村落有保护居住点的壕沟,这主要是防止野兽来袭击村落的防御工事,也保护村落不受外来部队的侵犯 

遗址中可以看到储藏物品的地窖和公共仓库等,主要应该是储存粮食 

陶窑遗址中展示的一座横穴窑,当时已经有非常成熟的陶器制作流程,而且在陶器上也会绘制各种图案做为装饰 

半坡人的陶器中,多数绘制的都是鱼纹图腾的图案,对于邻水而居的石器时代古人,鱼类是他们重要的食物来源 

墓葬区,真的展示了骨骼标本与墓葬习俗,这个时期已经出现陪葬品的习俗了,成人与小孩的墓葬仪式都是不一样的,胆大的人可以一看 
祭祀文化,无论什么时代,人们对于神明都是非常敬畏的,相信当时已经产生原始的宗教观念了 

出土文物展收藏了半坡人使用的·各类工具,主要是木制和石器结构的农具和鱼猎工具,各种陶器,纺织品等 

可以说这个博物院,还原了半坡人从生到死各个阶段的进程,带领我们走一趟时空穿梭之旅 
青龙寺青龙寺地铁站下车,经过一条很热闹的商业区,有很多摊贩售卖各种物品
小鱼小龟,难道是买来放生??
青龙寺,又名石佛寺,是中国佛教密宗寺院,古时侯的青龙寺已经完全毁于战火中了,景区现在划分为几个区域,青龙寺遗址,休闲公园区与新建立的青龙寺寺庙
今天是周末,前来赏花的人特别多,个人目测有上百米长的人龙排队等着进入青龙寺遗址内的樱花园
很想进入一观,但是人龙很长,而且前进的速度不是很快,想想还是放弃吧,毕竟赏樱不是今天的主题
无法进入青龙寺,就在门口打卡吧
古原楼,景区内的仿唐建筑,据说是博物院,可惜当天没有开放
由于无法进去青龙寺遗址,于是就到隔壁的新青龙寺寺庙走走,这里香火鼎盛,前来祈福求平安的信徒络绎不绝
青龙寺是西安著名的赏樱地点,每年的3-4月是春暖花开季,正是踏青游原赏花的好季节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登乐游原,描绘的就是青龙寺里的景色
春色满园关不住,青龙寺遗址区里面的樱花更漂亮,品种更多更齐全,有些樱花品种是从日本移植过来的,所以赏樱不一定要去日本,西安青龙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樱花花期一般都是一个星期内,但是青龙寺内的樱花由于品种较多,开花期各不相同,因此这里的各种樱花能够陆陆续续盛开一个月左右
想要进入青龙寺遗址是免费的,但是需要在这里排队凭证件取票,想到在门口那条看不到尽头的队伍,果断放弃了,本人也不是樱花控,还是避开人潮,转移到曲江池遗址公园吧
曲江池遗址公园 路上所见的无人超市,但是里面还是有服务员的,只是付款自动化,使用微信付款 
好美的一条公路,两旁种满樱花 
曲江池遗址公园,一个集休闲娱乐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城市绿地 
公园里的惊喜,一小段探险路,一个不小心就掉下去啦 
可围着湖边散步,或者筏舟湖中,应该是西安市民饭后养生休闲的好去处 
寒窑遗址公园, 这是一个爱情主题公园,记录大唐名将薛平贵和王宝钗的爱情故事,我一个单身狗,就不进去领狗粮了 
只羡鸳鸯不羡仙,这里也是儿童的乐园,鱼池的鱼儿争先恐后的争夺洒下的鱼食,逗得孩童哈哈大笑 
湖边的走道杨柳依依,景色优美,如果时间允许,建议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过来,天黑了还可以看看夜景 
可以租用自行车游湖,环湖一周阵阵清风伴随花香,舒心惬意 
闹中取静的景区,这里仿佛人间仙境,让人心旷神怡 
曲江池遗址公园,是我这次西安行的最后一个景区,我会乘坐凌晨时分的Airasia班机飞回国。晚上8点30分,我已经出现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了,我喜欢早一点到机场,吃了晚餐后,买一杯咖啡,选一个角落,悠哉悠闲的观察行色匆匆的旅人们。 
这次西安行,到这里就结束了,西安,历经千年的文化古都,沿途有着看不完的历史遗址,是一个适合旅游的城市,等待着游人前来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