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佳礼资讯网 返回首页

weiergang12的个人空间 https://cn.cari.com.my/?25081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老人夜尿多,吃什麽好?

已有 5 次阅读25-5-2022 02:20 PM |个人分类:SDFG

●對于沒有醫學知識的普通人而言,他們其實也弄不懂到底哪種情況算是夜尿增多,在這我告訴大家,根據國際尿控協會的定義,夜尿增多是指因夜間排尿而使睡眠一次或多次中斷的一種現象(不包括入睡前最後一次和晨起後第一次排尿),這種現象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但尤以中老年群體多見。

●在性別方面,男女之間發病率沒有顯著區別。就有相關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65歲的人群中,有70%的人存在夜尿增多的現象,在≥90歲的人群中,存在夜尿增多者可達到90%。注意了,很多的中老年人會誤認爲,夜尿增多僅爲一種老齡的自然現象,所以也很少有人爲此前往醫院就診治療。
●那麽夜尿增多的病理生理基礎又是怎麽個情況呢?在這我簡單的介紹一下,也就是說我們正常成人每日的尿量約在1500ml上下,白天的話尿量約占到總尿量的2/3,夜間的尿量約占到總尿量的1/3,注意了,當夜間排尿增多超過500ml,甚至夜間尿量與白天尿量相近或超過了白天的尿量,我們就要當心啦。其實夜尿增多我們可視爲腎髒遠端腎小管濃縮功能受損的臨床表現,如果是這種原因引起,往往同時會伴有低比重尿及低滲透壓尿。

夜尿增多都有哪些原因?
●這裏我覺得可以把原因總的劃分爲兩大類,一方面是夜尿生成過多所致,另一方面是膀胱的功能異常所致。那麽夜尿生成過多可見于哪些疾病呢?像充血性心力衰竭、阻塞性呼吸暫停、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老年癡呆、糖尿病、慢性腎髒病、夜尿增多綜合征、尿崩症或者是相關藥物引起的(如呋塞米、托拉塞米、螺內酯、氫氯噻嗪等利尿劑)。大約有70%的老人尿頻是與夜尿生成過多所致。

●那麽另一個原因“膀胱功能異常”有包括哪些疾病呢?如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功能異常、長期殘余尿、膀胱逼尿肌亢進、尿路感染、膀胱功能性容量降低等。在這裏我提示一點,上面我講到的夜尿增多綜合征其實多由膀胱的高負荷所導致,這種現象考慮與夜間血清中精氨酸血管加壓素濃度較低相關聯。
老人夜尿增多該怎麽應對,吃什麽好?
●工作這些年下來,發現一有身體不適,咱中國的老百姓關注最多的其實就是飲食了,所以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問的最多的其實就是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哪些,吃什麽會好的更快一點。在這我告訴大家,針對于夜尿增多,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引起的,你吃什麽其實無異于隔靴搔癢,也就起個安慰作用,最爲關鍵的還是針對引起你夜尿增多的原發性因素處置才是正解。

●具體如你是因爲長期有服用利尿劑(注:有些高血壓藥物是複合制劑,裏面含有利尿劑成分)引起,那及時停藥即可緩解,如果你是前列腺增生引起,那就針對前列腺增生來治療,如服用非那雄胺片、鹽酸坦索羅辛膠囊等藥物;如果你是尿路感染引起,那就針對性的殺菌抗感染處置,如果你是因慢性腎功能不全(常見的如高血壓性腎病、糖尿病性腎病等)引起了腎小管的損傷,那就按照腎髒病的治療原則應對,如控制蛋白尿、控制血壓等等,其余的我就不一一例舉下去了,也就是說夜尿增多已經影響到了你正常的生活,那及早就醫,查明原因,對症處置才是正解。

●看到這我知道有些朋友可能還在糾結,你咋還沒說吃什麽好呢?我在這裏再重申一遍,飲食對于病理性夜尿增多的處置沒有顯著的相關性,並不存在你吃了哪些東西就會緩解或者好的快一些。這點我們對于疾病一定要有科學、理性的認識。避免盲從其實也是治病,像老年人嘛,如果有高血壓,那就低鹽低脂,保持清淡飲食即可,如果有尿酸高等,那就低嘌呤飲食,防止尿酸水平的波動。其實每個人基礎情況都不一樣,很難說出一個統一的飲食方案,從哲學的角度講,咱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可。
作者寄語:回答不構成醫學治療建議,也不具備醫療指導意見,僅爲健康科普所用。這是本人個人臨床經驗、以及行醫過程中的一些感悟花費數小時時間綜合總結而成。不加入專欄,無償、免費的讓大家閱讀。願對那些受到謠言誤導、沒有醫學知識、健康保健觀念群體有所幫助。如果學到了,不要吝啬,獻個愛心,點個贊,轉發一下幫助更多人,感謝支持。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4-2024 03:04 AM , Processed in 0.03102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