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n_boy
16-7-2019 03:38 PM
191阅读
讀系詞傳時 有感而發
彖者,言乎象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也各指其所之。
釋文
彖是指文王所作的卦辭,整體的卦象;
說文:彖,豕走也!
未得其解!
玉篇:彖,才也!
齊 劉瓛
梁 褚仲都:彖,斷也!
彖是假借字,但未得其解!
據陳湛銓老師的考證:
繫辭下傳第三章: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象、像;
爻,放;
皆用同韻字為訓,豸、材為韻,疑彖字本豸字,因形近而誤為彖字!
說文豸部以後,分別是兕部、易部及象部,易、象與豸相連,故豸應是彖的本字矣!
爻是指周公所作的爻辭,某小節的變動應對;
吉者得而凶者失;
悔吝、有小過失,宜當小心改過;
无咎、若能適當改善,無傷大雅者也!
這是易經經文內之通例!
—--------------
悔吝,是有過錯,能及時改過即是無咎
一直不斷重複這些小過失,成為兇
咎(兇)由自取也。
並非坊間的後悔,一直讓心裡處於內疚中
悔真正要做到的是改變不再重覆犯錯。
评论
暂无评论,赶紧抢沙发吧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按钮
分享给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