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812|回复: 20

過五關,檢驗音響系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9-2007 08: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部份音響迷都會有這樣的經驗:怎麼自己在家裡覺得很好的錄音,拿到別人家裡表現卻並不怎麼樣?相同的,在別人家裡聽,覺得不錯的錄音,拿到自己家裡也不怎麼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問題顯然出在「偏頗」(Bias)這二個字上。

每一個人的音響系統多少都會偏頗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偏頗」呢?事實是,大部份人家裡,都會因為器材搭配以及空間因素,使得自己的音響系統產生一種特別傾向某一方的特性。這種特性其實就可以叫做「偏頗」。「偏頗」會產生什麼結果?有的CD錄音剛好適合您的這種「偏頗」,有的則不適合。適合者,您就會認為它是比較好的錄音,不適合者當然就會覺得錄音效果不好。通常,音響系統「偏頗」得越厲害者,在聽音樂時,越是只有少數CD您覺得錄音好,大部份的CD您會覺得錄音不好而無法接受。而音響系統越不「偏頗」者,能夠被接受的錄音效果就會越寬廣。
    或許您會反問,這樣說來,是不是因為沒有「偏頗」,就會覺得所有的錄音都是很好的呢?不!錄音效果的好壞有一個通識的標準,它並不會因為沒有「偏頗」而通通變成好錄音。我要說的是,越是沒有「偏頗」的音響系統,它越是對於各種CD的錄音效果普遍都能夠接受,不會覺得不能聽。但如果要認真評判錄音好壞,還是存在高下之分。當然,錄音效果好的永遠都是比較少數的一方。

偏頗會讓人以為只有我對,其餘皆錯。
    音響系統一旦「偏頗」得厲害,會有什麼害處呢?第一、因為自身音響系統的「偏頗」,我們往往會被蒙蔽而不自知,很容易就陷入朝向牛角尖調整音響的陷阱中。第二;也因為「偏頗」,使得我們往往會有傾向某種錄音的癖好,而與別人格格不入。我時常強調,調整音響最重要的就是「整體的平衡性」。如果音響失去平衡性,就等於嚴重扭曲音樂家苦心演奏出來的音樂。當音樂被扭曲之後,第一流的音樂家所演奏出來的音樂也會變成與不入流的音樂家所演奏者相同。同樣的,如果您的音響系統「偏頗」得越厲害,就注定了您的音響效果平衡性被扭曲得越厲害。在這樣的情況下,您真正能夠享受音樂之美的機會鮮矣。
    到底要如何才能避免音響系統的「偏頗」呢?在此我要再次強調,每一個人的音響系統難免都會有「偏頗」,不會有例外。問題的重點是,您必須要知道「偏頗」到底出在那裡?然後盡量朝正確的方向去調整,以便使得「偏頗」的程度降低。這樣,您才能夠享受到平衡的音樂性。如果您無法對自己的「偏頗」反思,往往就會陷入「別人都錯只有我對」的迷霧中。因此,到底要如何才能避免音響系統的「偏頗」呢?首先您必須敞開心胸,承認會有「偏頗」的事實。接著,以更寬廣的包容性,去檢討自己的音響系統與別人之間的不同。

五張CD作為檢測偏頗工具
    問題又來了,對於一個音響經驗不多的人,即使有心要檢驗自己到底有多少「偏頗」,也可能無從下手。在此,我提供五張CD,來做為檢驗自己音響系統「偏頗」程度的工具。運用這五張容易買得到的CD,您可以為自己做交叉測試。或許,您會說:這五張CD不就是你自己「偏頗」之下所選出來的嗎?用你的偏頗治我的偏頗,行得通嗎?您說得有道理,不過,我已經盡量降低這種偏頗的可能性。因為,這五張CD都是我在許多不同場合之下所測試過的,並不是只有在我自己的系統上測試。還有,這五張CD我也在我的靜電耳機系統上測試過。還記得我說調整音響可以「以耳機為師」嗎?因為耳機所遭受的污染最少,它只是經過訊源而已,沒有經過前、後級、喇叭以及空間的污染,它的可信度應該是最高的。所以,我所選的這五張CD應該可以作為偏頗的測試工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9-2007 08: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關,高頻不能尖銳刺耳,要有甜味

    第一關所用的CD是「四季」。這張「四季」是由Giuliano Carmignola領銜演奏的(Divox CDX 79404)。他致力於研究18世紀初期的音樂,以當時的樂器、當時的手稿揣摩當時的音樂詮釋。因此,雖然四季的版本滿天下,不過他的詮釋卻非常有創意(或者說回歸原點),到處充滿生命力,絕無一點陳腐,是非常值得欣賞的演奏。由於這個樂團所用的樂器是仿古樂器,與現代弦樂群相比,它的聲音線條比較清晰細瘦,調子也比較硬些。不過,它所發出來的明朗音質以及亮麗的音色,還有甜甜的味道卻也非常迷人。再者,這個樂團的編制很小,只有八、九的人,所以每種樂器的表現都非常清楚。

    在聽這張CD時,如果您聽起來覺得聲音硬得不舒服,弦樂只表現出單薄的尖銳刺耳線條,根本享受不到甜味。那就表示您的音響系統偏向過於明亮、尖銳的方向,中頻與低頻的量感可能都不足。還有,由於這個樂團並沒有低頻的「重兵器」,因此,整張CD隨時都保持在清澈透明、輕盈靈巧的氣氛中。而在這樣的氣氛之下,您又可以感受到低頻段輕微的彈性。

    再次提醒您,這張CD的特質是明晰亮麗,但是帶有甜味。如果沒有甜味、或是低頻多而濃都不對。更等而下之的就是聽起來尖銳刺耳。



第二關,中頻要飽滿要豐潤也要清楚

    第二關我要用這期我寫在「總編的私房CD」中那張「單身漢合唱團」(Philips 456 653-2)來試。這張CD是個男聲合唱團,由男高音、男中音與男低音組成,他們的音域完全包括在中頻段中。假若聽這張CD時覺得中頻太濃,濃得有一點化不開,那就代表中頻段的下端(接近中低頻處)量感太多了。這麼多的量感不僅會讓聲音染色,而且還會拖慢聲音的速度感與壓抑活生感。此時,您所聽到的音樂還會有呆滯沈悶的感覺。

    假若聽這張CD時覺得聲音不算飽滿豐潤,感受不到男聲合唱團渾厚的和聲美感,合唱也沒有充滿整個音場。很明顯,您的音響系統有中頻薄弱的問題。中頻只要一薄弱,您的音響就會從彩色變黑白的,大部份的音樂怎麼聽都不耐久聽。

    一個真正傑出的合唱指揮會讓合唱兼有和諧的和聲之美與清楚的各聲部表現,這張CD就具有這二項優點,其實這就是合唱的平衡之美。如果您聽這張CD時,覺得「平板呆滯」,無法被它的音樂感動,那就是中頻段有問題了。對了,雖然中頻段是最重要的部份,但是也不能無節制的「多」。中頻段如果過分的多,仍然會破壞音樂整體的平衡性,這點您不可不查。



第三關,低頻要Q要有彈性,不能渾濁。

    第三關所用的CD是Janis Ian的「Breaking Silence」(Morgan Creek 2959-20023-2)。從第一首開始,低頻的部份就要表現出有下潛能力的彈性與Q性,最好還要有低頻的影子。所謂「影子」就是低頻自然延伸消失的聽感,如果延伸不自然,低頻硬生生消失,就不會有影子,也不會有彈性。我強調在這張CD中的每一首歌中,您應該都可以找到這種感覺。

    如果您在聽第三、第四首時,仍然感受不到恰好的低頻彈性與影子,也覺得低頻量感不夠。這就代表著您的音響系統在中低頻與低頻這部份欠缺適當的量感。反之,如果在聽第三、地四首時,您覺得低頻量感太多,已經開始到達渾濁的地步,那就代表著中低頻與低頻量感太多,以及控制力太差。

    請注意,這張CD無論如何也不會刺耳,同時也不會渾濁。如果您只是達到不會刺耳也不會渾濁,但沒有享受到彈性與Q性,那只能說「偏頗」得不嚴重,但是還沒一矢中的。如果您除了彈性與Q度之外,同時還都能很清楚的聽出低頻樂器的質感,知道那些是什麼樂器在發聲,那就命中紅心了。



第四關,聲音的細節要像蜻蜓的翅膀在振動

    這關我要用的CD是孟德爾頌的「仲夏夜之夢」(普烈文指揮倫敦交響樂團。EMI 版)。在第一段「序曲」中,弦樂群有許多地方的弱奏表現既小聲又清晰,就好像水邊一大群蜻蜓振翅。如果您聽到的這群弦樂細微的演奏沒有小提琴的質感,沒有甜味,也沒有清晰的透明感,也不會讓您由衷感動的話,那就表示您的音響系統不夠靈敏。至於會是那裡不夠靈敏?可能會出在喇叭身上。

    此外,這張CD的強弱對比相當強烈,如果在強奏的時候您會覺得太吵太刺耳,整個弦樂群失去弦樂的美感時,那就表示您的音響系統強弱對比的幅度不大。在這樣的清況下,您聽大部份的管弦樂可能都得不到能細微又能壯闊的美感。

    除了弦樂的細微處之外,我們還要聽木管樂的細微處。假若木管沒有聽到各種細微的聲音(包括按鍵、吹氣等),木管的真正質感就出不來,木管的光澤與甜味也同樣出不來。此時,您所聽到的音樂美感已經大打折扣。

    人聲在這張CD中也可以用來測試。在第四段的人聲表現出,如果人聲不夠活,高高低低的抑揚頓挫反應不夠快,那都充分顯示出您的音響系統活生感有問題,暫態反應與速度感都不夠。

    最後,加給一個小費。這張CD中有許多地方有低頻轆聲,假若聽不到轆聲,表示您的音響系統低頻再生能力有問題。此時,我相信您聽這張CD也會感覺低頻段量感不夠,聲音都傾向中高部份。若是聽到很強很明顯的轆聲,則表示低頻段有過量之嫌。比較適當的情況是聽起來很清楚,但是卻又沒有壓迫感,好像管風琴的低頻襲來,不會干擾音樂的欣賞。如果您不知道要在那裡找轆聲,不妨試試看4分10秒左右。



第五關,整體的平衡性夠不夠圓融?

    毫無疑問,我要選華爾特指揮的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華爾特指揮哥倫比亞管弦樂團,CBS版)。在此,我要先請您想想看,貝多芬會把田園寫成低頻很濃重的樂曲嗎?不會,因為那個時代的交響樂團編制還沒有上百人那種規模,那個時代講究的是理性的平衡。華爾特會把貝多芬的「田園」指揮得像馬勒的交響曲嗎?也不會。華爾特雖然是馬勒的學生,但是他指揮的「田園」充滿了平衡的和諧美感。所以,如果您聽到太粗暴的聲音;您聽到太濃重的低頻,那都已經偏了。

    在這張CD中,可說每一種音樂的要素都有了。您應該可以享受到弦樂群的質感,無論是小提琴或大提琴、低音提琴皆然。假若您聽不到弦樂群的質感與美感,那就不對了。還有,您聽到的弦樂群有光澤嗎?有甜味嗎?您聽到的木管有光澤、有甜味嗎?假若沒有,華爾特那精妙的平衡感也已經被您的音響系統破壞了。

    最後,我要問,您聽這張CD的演奏是出自內心真正的感動呢?還是人云亦云,不得不說感動?假若您聽這張CD時,一直覺得「甜」而有「光澤」、有「活力」、有「生命」、「豐潤」、「飽滿」、有「質感」(這七項都要有)的聲音一直包圍著您,整張音樂聽下來一點都不覺無聊、勞累,反而能夠深深的享受到音響效果與音樂的平衡美感,那就對了。此時,您的音響系統即使還有「偏頗」,也只是輕微的狀況而已。

    反之,假若您聽來聽去,都感受不到以上我所說的音樂美感,反而懷疑這張CD的詮釋那有什麼傑出之處、懷疑這張CD的錄音效果那有迷人之處時,那就表示您的音響系統有相當嚴重的「偏頗」。「偏頗」把整個音樂的平衡美感都毀掉了。

    雖然我列舉五張CD來做過五關的測試,但是請您不要誤解這五張CD只能測試它們那個部份而已。其實這五張CD都能夠充分的享受平衡的音樂之美,只要您的音響系統不具有太強的「偏頗」,應該都會覺得這五張CD的錄音都很美。如果有「偏頗」,這五張CD聽起來都會有問題。

    聽音響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享受到音樂之美,無論是流行音樂或古典音樂,只要是再生音樂的時候能夠得到平衡性,它們都會令人感動。假若您一直都在不好聽的泥沼中掙扎,或者一直只覺得只有少數幾張CD好聽時,請敞開心胸,開始校正自己的「偏頗」吧!|



source: http://audioart.audionet.com.tw/freshman/1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7 09: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有这些CD吗??借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9-2007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wen 于 14-9-2007 09:13 AM 发表
你有这些CD吗??借我...



我也没有。。。谁人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9-2007 09: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enchi 于 14-9-2007 01:48 PM 发表



我也没有。。。谁人有?

你有没有它的专辑全名
酱子会比较容易找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9-2007 06: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片:朱利亞諾 韋瓦第:四季 Vivaldi: The Four Seasons / Giuliano Carmignola

专辑介绍:

喜欢巴洛克小提琴和喜欢浪漫派小提琴的乐迷似乎总说不到一块,小提琴这件乐器虽然是在十八世纪巴洛克时代成熟的,但经过浪漫主义的塑造,它更多地属于帕格尼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这些浪漫主义音乐大师,他们让小提琴发出浓厚抒情、激越深沉的如歌之声,那似乎才是小提琴应该有的声音。然而,二十世纪初肇始的古乐复兴运动把巴洛克小提琴风格和演奏法带回了音乐舞台,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唱片工业让远离欧陆的国内乐迷也欣赏到了本真运动的成果,发音明亮、偏薄、直接、不带揉弦,甚至是用羊肠线演奏的巴洛克小提琴对习惯浪漫小提琴耳朵来说,是个新鲜体验。浪漫小提琴拥有一大批如雷贯耳的大师名录,相对而言,巴洛克小提琴演奏家就羞涩很多,他们的名气大多限于专家、学院、小圈子乐迷。

但也有一个例外,他就是意大利小提琴家——朱里亚诺.卡米诺拉(Giuliano Carmignola)。这位在浪漫小提琴和巴洛克领域都响当当的人物去年年底从索尼唱片转签环球,今年推出了他在环球的首张专辑,威尼斯协奏曲。

当今小提琴演奏界,在现代小提琴和巴洛克小提琴两个领域内都堪称大师级人物的,大概只有意大利人朱里亚诺·卡米诺拉了。卡米诺拉成名很早,七十年代初,他连续在好几个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奖,其中包括1973年的帕格尼尼比赛。曲目从巴洛克、古典、浪漫一直到现代二十作品。他是个现当代作品的专家,在意大利首演法国当代作曲家杜蒂里耶的小提琴协奏曲。保留曲目单从维瓦尔第、贝多芬、斯特拉文斯基,一直到施尼特凯。

卡米诺拉拓宽领域是在八十年代,涉足巴洛克曲目,用仿古小提琴演奏。时至今日,卡米诺拉花一半时间在巴洛克音乐上,另一半则属于古典、浪漫和现代音乐。以这种身份闯荡乐坛的小提琴家,寥寥无几。国内不少巴洛克音乐老饕早就开始追捧这位明星。

卡米诺拉生于意大利北部的特莱维索,离威尼斯很近,14世纪,特莱维索曾被并入威尼斯公国,从这个意义上,卡米诺拉也可以称得上是个威尼斯人,维瓦尔第、塔尔蒂尼的后代。卡米诺拉上过小提琴大师米尔斯坦的大师班,在日内瓦音乐学院曾跟随小提琴大师谢林学习过。不过这个光辉的履历,并不能明确地解答卡米诺拉的风格到底来自哪里?卡米诺拉的演奏如此出神入化,富于表现力,让我们几乎要重新定义巴洛克小提琴留给人们的保守印象。

卡米诺拉演奏古乐一般用两把琴,一把十八世纪无名氏所制的小提琴,得自他家乡的音乐前辈艾普里良(Angelo Ephrikian),Ephrikian曾在战后破译出一份维瓦尔第的手稿。另一把琴,由圭达图斯(Floreno Guidantus)在1793年制造。卡米诺拉非常喜欢这把圭达图斯琴,环球archiv首次录音使用的就是这把。他说:“用这把琴演奏巴洛克音乐真是绝妙极了,我想要的音色,它都能作出来。”录音中圭达图斯的音色非常华丽,变化多端,高音弦带有金属似的银亮色调。他演奏的巴洛克音乐一方面带有古乐器那种粗砺的质感,另一方面音色很亮,很优美,洛杉矶时报的一个评论很形象,说卡米诺拉的演奏兼有漫画家赫许菲尔德(Hirschfeld)那狂放随性的线条,以及雕塑家贾柯梅蒂(Giacometti)金属雕塑的枯瘦优雅。

卡米诺拉在意大利十八世纪巴洛克小提琴演奏领域如此成功,以至于演奏界将卡米诺拉视为一个分水岭,有“前卡米诺拉”和“后卡米诺拉”之说,意思就是自从有了卡米诺拉的样板,古乐小提琴再要想以前那样,一味追求发音古朴本真,而将演奏的技巧和说服力(rhetoric)放在第二位的思路,已经走不太通了。威尼斯音乐界的领袖人物马里奥.迈希尼斯(Mario Messinis)就持这样的观点,卡米诺拉打开了全新视野。

早在七十年代,卡米诺拉在罗马独奏家乐团(Virtuosi di Roma)演奏,后来他回忆说,当时演奏巴洛克曲目还是以甜美的发音、辉煌的技巧为主,浪漫式的演绎,压根没有什么历史观念。从那时开始,卡米诺拉走了很长一段路,他说:“你要不停去发现新知,努力去接近真理。”

很多人,包括许多古乐演奏家都以为古乐演奏清规戒律很多,演奏家个性不强,卡米诺拉打破了这种成见。他说:“巴洛克协奏曲宽广的力量幅度,强有力的方向感,留给演奏家无穷的幻想与创造空间。在这个广阔空间里,你大可以自由发挥,也不会超越古乐演奏风范。习惯了现代乐器,再以古乐方式演奏,是个很新奇的实验,你要掌握一套完全不同的字母表和语法。”很有趣,真正给古乐演奏带来革新的,却是一个先在现代小提琴领域上取得很高成就的艺术家,他杀入古乐领域,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振奋人心的古乐演奏。

最让我惊讶的是,卡米诺拉在演奏巴洛克小提琴音乐时的那种句法,丝毫没有老派小提琴大师演奏巴洛克音乐时习惯有的抒情大线条,那种饱满的抒情大分句好像可以无休止地延续下去,这完全来自浪漫主义音乐。卡米诺拉完全不同,即使在慢乐章中,他也把乐句很自然地断开来,气息做得比较短,有很强烈的呼吸感觉,很像一个演说者自然的话语间歇。不少巴洛克作曲家很在意将文法上的修辞手段化入音乐,卡米诺拉的演奏重新让我们体会到这一点。

在巴洛克协奏曲中,乐队和独奏的关系和浪漫主义时代协奏曲大不相同。如果把独奏比作雄辩的演说家,乐队比作演说家所面对的民众,那么在巴洛克时代的协奏曲中,独奏演说家完全控制住了民众,乐曲的基调、节奏全由独奏掌控,就如同一个阶级秩序井然的等级社会,独奏与乐队之间是和谐一体的。而在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浪漫主义协奏曲中,民众不再循规蹈矩,他们更像法国大革命中的暴民,演说者或许能暂时说服民众,但也有随时被颠覆的危险,独奏和乐队是冲突竞争的。根据这个比喻,横贯多个领域的卡米诺拉不愧为一个天才而雄辩的演说者。

卡米诺拉在DG唱片的首度亮相,选择了洛卡泰利、塔尔蒂尼和维瓦尔第,他说,这三位都是十八世纪早期的小提琴炫技大师,同时又兼具作曲家身份。独奏协奏曲正是在他们手上瓜熟蒂落。当然,同时代还有不少小提琴才俊,譬如杰米尼阿尼和维拉奇尼(Veracini),不过在那一个小提琴独奏家-作曲家群落里,洛卡泰利、塔尔蒂尼和维瓦尔第无疑是最伟大的圣三位一体。

说起维瓦尔第,可是卡米诺拉的最爱。相比同一张专辑上的塔尔蒂尼和洛卡泰利来,维瓦尔第更多地充满创意和灵感。斯特拉文斯基曾经嘲讽地说道,维瓦尔第一生写了三百多首大同小异的协奏曲。卡米诺拉对这个说法很不以为然,他说,要知道,在维瓦尔第的三百多首协奏曲中,只有少数经常演奏,起码有50首美妙的作品从来没有录音,有很多维瓦尔第音乐等待音乐家去发掘。早在卡米诺拉幼年学琴的时候,他的父亲,也是一位小提琴家,受半个世纪前维瓦尔第复兴运动的影响,鼓励儿子探索这位音乐大师的宝藏。卡米诺拉表示将继续录制更多的维瓦尔第专辑。对卡米诺拉来说,维瓦尔第始终是一个有着巨大吸引力的谜,他将无限地去接近这个谜团。

洛卡泰利的音乐带有大量的花饰,他是第一个努力穷尽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大师。技巧非常有光彩,小提琴在他手里,变成当之无愧的炫技乐器。洛卡泰利的音乐表面效果出色,但深度比不上塔尔蒂尼和维瓦尔第。卡米诺拉以前在索尼录制过几首洛卡泰利的小提琴协奏曲,这次环球新专辑也有一首G大调协奏曲入选。

如果说维瓦尔第充满灵感、洛卡泰利注重炫技,那么按照卡米诺拉的分类,塔尔蒂尼则偏向理论,他的作曲有精确的计算,深思熟虑,塔尔蒂尼似乎认为通过数字公式可以推导出完美的音乐,但这绝对不是说塔尔蒂尼的音乐枯燥无味,他照样有浓厚的抒情特质。塔尔蒂尼在三位作曲家中去世得最晚,音乐风格相对也比较接近古典时代。

据悉,卡米诺拉很快将在archiv推出巴赫全套独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组曲,非常值得期待。
转发


专辑曲目

cd1
1. Con 'Perla Solennita Della S. Lingua di S. Antonio in Padua' RV 212 in D: I. Allegro
2. Con 'Perla Solennita Della S. Lingua di S. Antonio in Padua' RV 212 in D: II. Grave
3. Con 'Perla Solennita Della S. Lingua di S. Antonio in Padua' RV 212 in D: III. Allegro
4. Con 'II Riposo - Per il Santo Natale' RV 270 in E: I. Allegro
5. Con 'II Riposo - Per il Santo Natale' RV 270 in E: II. Adagio
6. Con 'II Riposo - Per il Santo Natale' RV 270 in E: III. Allegro
7. Con 'Per la Solennita di S. Lorenzo' RV 286 in F. I. Largo Molto E Spiccato/Andante Molto
8. Con 'Per la Solennita di S. Lorenzo' RV 286 in F. II. Largo Molto E Spiccato/Andante Molto
9. Con 'Per la Solennita di S. Lorenzo' RV 286 in F. III. Largo Molto E Spiccato/Andante Molto
10. Con In Due Cori 'Per la Santissima Assunzione di Maria Vergine' RV 582 in D: I. Allegro
11. Con In Due Cori 'Per la Santissima Assunzione di Maria Vergine' RV 582 in D: Grave
12. Con In Due Cori 'Per la Santissima Assunzione di Maria Vergine' RV 582 in D: III. Allegro
13. Con In Due Cori 'Per la Santissima Assunzione di Maria Vergine' RV 581 in C: I. Adagio e staccato...
14. Con In Due Cori 'Per la Santissima Assunzione di Maria Vergine' RV 581 in C: II. Largo
15. Con In Due Cori 'Per la Santissima Assunzione di Maria Vergine' RV 581 in C: III. Allegro
16. Con 'LDBV' ('Grosso Mogul') RV 208 in D: I. Allegro
17. Con 'LDBV' ('Grosso Mogul') RV 208 in D: II. Grave. Recitativo
18. Con 'LDBV' ('Grosso Mogul') RV 208 in D: III. Allegro

cd2
1. Spring: Con No.1 in E, Op.8 No.1: I. Allegro
2. Spring: Con No.1 in E, Op.8 No.1: II. Largo
3. Spring: Con No.1 in E, Op.8 No.1: III. Allegro
4. Summer: Con No.2 in g, Op.8 No.2: I. Allegro Non Molto
5. Summer: Con No.2 in g, Op.8 No.2: II. Adagio
6. Summer: Con No.2 in g, Op.8 No.2: III. Presto
7. Autumn: Con No.3 in F, Op.8 No.3: I. Allegro
8. Autumn: Con No.3 in F, Op.8 No.3: II. Adagio Molto
9. Autumn: Con No.3 in F, Op.8 No.3: III. Allegro
10. Winter: Con No.4 in f, Op.8 No.4: I. Allegro Non Molto
11. Winter: Con No.4 in f, Op.8 No.4: II. Largo
12. Winter: Con No.4 in f, Op.8 No.4: III. Allegro
13. Con in E flat, RV257: I. Andante Molto E Quasi Allegro
14. Con in E flat, RV257: II. Adagio
15. Con in E flat, RV257: III. Allegro
16. Con in B flat, RV376: I. Larghetto, Andante
17. Con in B flat, RV376: II. Andante
18. Con in B flat, RV376: III. Allegro
19. Con in D, RV211: I. Allegro Non Molto
20. Con in D, RV211: II. Larghetto
21. Con in D, RV211: III. Allegr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8-9-2007 06: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片:單身漢合唱團(Gli Scapoli )


是一個二十二人的瑞典男聲合唱團,第一男高音五人,第二男高音五人,男中音八人,男低音四人。這個男聲合唱團由Reza Aghamir領軍,在1992年創立,團名叫Gli Scapoli,也就是「單身漢」的意思。到底這些團員是否都是單身漢呢?我想這不是重點。倒是瑞典的合唱水準舉世皆知,具有非常高的水準。據說,瑞典人每八個人中就會有一人參加過合唱團。從許多瑞典唱片品牌都擁有許多聲樂唱片,似乎印證此言不虛。
    欣賞合唱團的音樂,等於就是在欣賞音樂「平衡」之美。事實上,指揮Reza Aghamir也刻意將這個合唱團當作一個管弦樂團來表演。如果,管弦樂的整體精妙平衡被破壞,我們對於它所演奏出來的音樂就不會感動。反之,如果指揮能夠將整個管弦樂團驅使到一個高超的精妙平衡地步,那時,音樂的美絕對是令人陶醉的。在此,單身漢合唱團所表現出來的美感正是後者。

天國城堡,感人至深
    從第一首「Everything must change」開始,豐厚而具有磁性性的男聲合唱就在堂音中迴盪,引人進入安詳寧靜的世界。第二首改編自披頭四「Come together」,它讓我們見識到合唱團人聲整齊畫一的上下起伏、收放自如之美。第四首「Mercy Street」與第五首「Did anyone see my wife」感人至深,令人不自覺的隨音樂跌入深深的哀傷中。第七首「In heaven there is this castle」,沈重緩敲的大鼓配合著不斷重複的主題下一層層的加入合唱。彷彿間,我好像看到一隊朝聖隊伍正踏著大鼓緩慢的節奏,一步步的走向天國的城堡。歌聲雖然神聖平和,但是其所誘發出來的心靈顫動卻久久無法平復。
    「Danny Boy」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通俗曲子,在單身漢合唱團的詮釋下,雖少了幾分愛爾蘭的孤獨,卻多了和聲變化之美。第十二首「Reel for the sick」連接著第十三首與第十四首,曲子雖然都非常短,但是他們運用拍打人體所產生的節奏感,配合著快速的運腔行聲,其所形成的動態之美更是合唱音樂所少有的。

對於音響系統的要求
    要真正欣賞到這張CD的美處,對於音響系統上的幾個要求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是喇叭紙盆的反應要夠靈敏。假若喇叭單體反應不夠靈敏,細微的合唱細節將無法清楚的再生,整個合唱聲音會顯得過於渾濁,缺乏輕盈之美。第二個要求是整套系統的活生感要夠好。在這張CD中有許多曲子是以緩慢的行板或慢板速度來唱的,加上常常的聲音線條會讓速度感更慢。所以,如果該活躍的地方出不來,整個合唱就會顯得沈悶。第三是低頻的延伸要夠好。在第七首一開始就是大鼓清敲。所以,如果該活躍的地方出不來,整個合唱就會顯得沈悶。第三是低頻的延伸要夠好。在第七首一開始就是大鼓清敲,假若低頻延伸不夠自然,不夠低,大鼓就會變得沒有鼓皮的質感,或者變硬,或者變糊,這三者都將導致大鼓不像大鼓。第四,假若整套系統的表現不夠平衡,那麼,原本掌握得非常平衡的合唱表現將會被完全破壞,這張CD就會變成平淡無奇。例如,高頻段延伸不夠會令堂音無法再生,空間感減少。中低頻有嚴重駐波會導致整個合唱團的聲線不清楚,所有的聲音都糊在一起,渾濁難聽。低頻沈不下去時會使聲音的調子變硬,沒有彈性。要知道,從中頻以下到低頻如果缺乏彈性之美,男低音的傑出表現可說完全被抹煞了。
    您聽這張CD時會像我一樣沈浸、感動於合唱之美嗎?或者是有坐不住的感覺?能否之間就取決於上面我所說的幾個要點。請記住,如果您的音響系統表現不夠平衡,就等於是扼殺演奏者辛苦經營出來的音樂精妙處。如果是這樣,那麼您聽音響恐怕沒有真正被音樂感動過,而只是陶醉在某些音響效果的假象中。

专辑曲目

01.Everything must change
02.Come together
03.Tsintscharo
04.Mercy Street
05.Sag du nokke te kjerringa mi
06.You'll never walk alone
07.Eg veit I himmerik ei borg
08.Bachianas Brasileiras: Nr. 5
09.Badn Lat
10.Danny Boy
11.The first time ever I saw your face
12.Reel for the sick
13.Fionnghuala
14.Body Percussio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9-2007 06: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片:Janis Ian -《Breaking Silence》

专辑介绍:

这一张CD成名已久,在音乐界及音响界均得到非常高的推荐,游唱诗人 珍妮斯艾恩的嗓音乾净柔美,配合简单的乐器伴奏,虽然简单,但是词曲均是非常有深度的乡村摇滚专辑。

本片得到Stereophile R2D4拼死已求榜单,1999年时被HP选为TAS最新上榜榜单。

市面上西洋流行音乐的专辑,能获得全球音响界一致推崇的CD并不多,喜欢乡村摇滚的乐友,本片可不要错过哦,本片的货源在市面上并不稳 定(因代理的唱片公司常换之故) ,时有时无,所以有兴趣的乐友请不要错过拥有的机会。

只有一把简单的空心吉他伴奏与乾净柔美的嗓音清唱,但完美的吉他弹奏及曼妙歌声,让游吟诗人珍妮斯艾恩重回到90年代的今天,一样的完美而又真实。

在西洋流行音乐史上,在在词曲音乐旋律雋永程度,和录音优秀之间能二者兼俱的名盘,本片就可以列为其中一张。Janis Ian在她历经10年失踨、沈淀、学习之后,1993年以这一张 breaking silence重回乐坛并被音乐史列为经典级的作品,值得所有喜爱西洋人声演唱和发烧录音的乐友收藏。(转)



专辑曲目

01. All Roads To The River
02. Ride Me Like A Wave
03. Tattoo
04. Guess You Had To Be There
05. What About The Love
06. His Hands
07. Walking On Sacred Ground
08. This Train Still Runs
09. Through The Years
10. This House
11. Some People's Lives - (live)
12. Breaking Silenc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9-2007 06: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片: 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Midsummer Night’s Dream, Opus 61)



作曲家介绍:


雅克勃·路德维希·费里尔·门德尔松-巴托尔迪 (Jakob Ludwig Felir 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 德国作曲家,生于汉堡,12岁开始创作,17岁即完成《仲夏夜之梦序曲》,21岁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为这位音乐之父的作品得以复生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27岁在莱比锡任指挥,1843年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38岁时即病故。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作品风格温柔舒适、优美恬静、完整严谨、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他的交响曲《苏格兰》、《意大利》,序曲《芬格尔山洞》,《平静的海与幸福的航行》,《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都是著名作品。《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音乐作品中最早描写神仙境界的。他还独创了“无词歌”的钢琴曲体裁,共八册四十八首,形象生动多姿,是早期标题音乐的代表。以他为中心的莱比锡乐派对十九世纪德国音乐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作品介绍:

《a小调 第三交响曲"苏格兰"》,作于1842年,当年在柏林首演。这部作品是门德尔松1829年访问苏格兰时开始构想的,后赴意大利,开始写作,又搁置多年终于在1842年完成。门德尔松自己称它为"苏格兰交响曲",此曲奉献给当时。 该曲实际完成时间要比其第四和第五交响曲都晚,但编号相反。


乐章评析: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不间断地连续演奏:
  第一乐章:行板转不太快的快板,行板是一个冥思的引子,表现了作者的怀古之情。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灵巧而又伸展,音调具有苏格兰民间舞曲的风格,华丽流畅而略带悲哀。
  第二乐章:不太快的急板,谐谑曲,这个乐章的主题, 据说取自一首古老的五声音阶风笛曲,明朗轻快的苏格兰舞曲风格的主题,表现了高原湖泊地带的村镇农民们淳厚朴素的生活情趣。
  第三乐章:柔板,d小调,第一主题由弦乐声部奏出,忧郁而优美,似乎是在遥望远处孤寂的山村、深深的森林和荒凉的古城。 第四乐章:活泼的快板,a小调,第一主题狂热而激烈,充满了苏格兰风味。


作品介绍:

《仲夏夜之梦》,门德尔松为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共写过两部音乐作品,一部是在1826年作者十七岁那年所作的钢琴四手联弹《仲夏夜之梦》序曲,次年改编成管弦乐曲,被称为是音乐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标题性音乐会序曲;另一部是1843年为《仲夏夜之梦》所写的戏剧配乐,其中的序曲就选用了当年所作的序曲。
  《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门德尔松的代表作,它曲调明快、欢乐,是作者幸福生活、开朗情绪的写照。曲中展现了神话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和诗情画意。全曲充满了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流露出的青春活力和清新气息,又体现了同龄人难以掌握的技巧和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充分表现出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及独特才华,是门德尔松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乐章评析:

在虚无缥缈的短引子之后,音乐进入小提琴顿音奏出的轻盈灵巧的第一主题,描绘了小精灵在朦胧的月光下嬉游的舞蹈。随后出现的第二主题欢乐而愉快,由管弦乐齐奏伴随着雄壮的号角,呈现出粗犷有力的舞蹈音乐,并立即转入热情激动而温顺的恋人主题,曲调朴素动人。经过多次音乐的发展变化,乐队又奏出了舞蹈性的新主题,具有幽默、谐谑的特征。
  在后来门德尔松所作的十二首《仲夏夜之梦》戏剧配乐中,也有一些非常著名的篇章,常被编为组曲演奏。这里选用了其中最为著名的两首:《夜曲(E大调)》和《婚礼进行曲》。


专辑曲目

01. Andante con moto / Allegro un poco agitato / Assai animato / Andante / come prima
02. Vivace con troppo
03. Adagio
04. Allegro vivacissimo / Allegro maestoso assai
05. Overture, op.21
06. Scherzo, op.61 no.1
07. "You spotted snakes"op.61 no.3
08. Intermezzo, op.61 no.5
09. Nocturne, op.61 no.7
10. Wedding march, op.61 no.9
11. Dance of the clowns, op.61 no.11
12. Finale, op.61 no.12

[ 本帖最后由 Tenchi 于 18-9-2007 06:2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9-2007 06: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片: 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 - 華爾特與哥倫比亞交響樂團



華爾特,長年漂泊異鄉的指揮大師,與哥倫比亞交響樂團合作的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是不少評論中的桂冠版本。在華爾特詮釋下,整首曲子飄逸順暢精準,豐美卻不過份濃郁,滿溢呼之欲出的詩意雅致。而SONY BMG此版整體錄音效果,似乎較舊郵報版更加乾淨清晰,也讓我想到華爾特新郵版舒伯特第九號交響曲,那錄音處理效果讓人不禁為大師叫屈。
前三樂章,猶如微風吹拂清爽午後,信步漫遊於鄉間小徑上,隨處盡是優美開闊,洋溢豐沛生命力,令人不禁自內心誠摯喜愛這一切。隨之,午後驟雨倏乎襲來,狂亂、迅速、緊繃,猛烈撲撃而來。待雨過天晴已近傍晚,昏黃夕照下,晚風清爽餘暉微熱,心中有種溫熱緩緩升起。
華爾特的貝多芬第六號「田園」交響曲,洋溢著飄逸隨興和天真爛漫,不是隨性妄為更非恣意濫情,那是種年輕的詩意,充滿對萬物的熱愛。只要是心中那年少心境仍存的人,或許,都會為華爾特這首貝多芬「田園」交響曲深深觸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7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了dynaudio 的spekaer 不就搞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2-2007 06: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msonic 于 28-12-2007 06:15 PM 发表
用了dynaudio 的spekaer 不就搞定了



你要搞定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7 09: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好download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2-2007 09: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ilson_ho86 于 28-12-2007 09:19 PM 发表
有没有好download的?



电驴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7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msonic 于 28-12-2007 06:15 PM 发表
用了dynaudio 的spekaer 不就搞定了
搞定什么?
为什么要用dynaudio才能搞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7 1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enchi 于 28-12-2007 09:50 PM 发表



电驴有。。。


你下完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12-2007 1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陈陈 于 28-12-2007 11:32 PM 发表


你下完了吗??


完了。。。但是format后也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07 0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enchi 于 28-12-2007 11:49 PM 发表


完了。。。但是format后也晚了。。。


不用紧,再接历再。等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07 07: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enchi 于 28-12-2007 09:50 PM 发表



电驴有。。。
什么来的?Emu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2-2007 07: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ilson_ho86 于 29-12-2007 07:40 AM 发表
什么来的?Emule?


对。。。

不是很好听罢了。。。可能我不会欣赏这种类型的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爱车专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7-4-2024 07:01 AM , Processed in 0.07477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