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交流

ADVERTISEMENT


jerryyaw 楼主 41#

金牌会员 | Credits 5111   
引用: 原帖由 无名汉 于 27-6-2007 06:07 PM 发表
不错~不错 可以家很多分了

支持你啦~

做么不直接正月到腊月咧?

做么文昌下面还有伯公的?

刘伯温也变伯公了

汉兄,太多了,慢慢来,我也想到十二月,但给点时间,还有给点支持!
那个文昌下面的伯公我弄错了!刚好那时论坛才维修完毕,所以有点乱!

ADVERTISEMENT


jerryyaw 楼主 42#

金牌会员 | Credits 5111   
六月十五日 王禪老祖



王禪祖師即鬼谷仙師,通稱鬼 谷 先生、鬼谷子。本姓王名詡。錄異記云:鬼 谷 先生者、古代高士,真仙也,自軒轅時代起,歷經商周朝,曾隨太上老君赴西域流沙國修道,後返周,居漢濱(漢水之濱)鬼谷山,弟子百餘人,蘇秦、張儀皆拜其門下,惟不慕神仙,勤學縱橫之術,餘如名將龐涓、孫臏等亦為鬼 谷子 先生弟子。

鬼 谷 先生又被說是戰國人,以鄉里為名,本姓王名利,又名?,號玄微子,在世數百年,不知所終。

拾遺記指 「 鬼谷 」 為今之湖北省遠安縣之東南,青溪(亦名清溪)之西有鬼谷洞,鬼 谷 先生在此地傳授仙術,鬼 谷 先生傳云: 「 楚有清溪,下深千仞,其水靈異 」 ,可證清溪實為鬼谷仙師最後之居處。

列仙全傳載:鬼谷仙師常入雲夢采藥,顏如少童,居青溪之鬼谷。在人間數百歲,著作有 「 陰符 」 、 「 鬼谷子 」 二書。後世人因其精通玄學,遂奉為算命卜卦業之祖師;又傳鬼谷先師雙目失明,以鏡掩之,故又為民間眼鏡業奉祀為祖師。臺北市設有 「 鬼谷先師紀念堂 」 ,為先師第七十二代傳人陳英略所設,民間咸以王禪祖師之名奉祀。



[ 本帖最后由 jerryyaw 于 12-7-2007 11:05 AM 编辑 ]

jerryyaw 楼主 43#

金牌会员 | Credits 5111   
六月十八日南鯤鯓池府王爺



南鯤鯓代天府主祀之五府千歲(李府、池府、吳府、朱府、范府五王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一七年)二月動工興建,佔地二十餘甲,廟貌頗宏偉,古蹟尤多。

萬善爺為此廟之 「 囝仔神 」 又稱 「 囝仔公 」 ,亦為最主要配祀神祇之一。

萬善爺奉祀於 「 萬善堂 」 ,在此廟 「 娘媽殿 」 (奉祀註生娘娘)後左行之 「 萬壽公園 」 內,園中林木青翠,奇石嶙峋,並有萬善爺池邊牧牛的塑像,栩栩如生。

萬善爺本是一位牧童,時常牧牛於?榔山上,後因病去世,即葬於此山。據傳:嘉慶年間,信眾決定奉祀五王千歲、遷建廟宇於?榔山時,竟引發了萬善爺一場土地之爭。五王千歲表示已用錢埋於此地,而萬善爺則稱早已插針於土中,兩相爭執,孰先孰後,孰是孰非,難以定論,雙方竟展開大戰,神兵鬼將鏖戰,激烈無比,引得日夜無光,陰風淒慘,雞犬不寧,附近北桄榔庄居民,在數月內全部走避,頓成廢墟。嗣經赤山觀世音菩薩出面調解,雙方訂下 「 大廟來進香,小廟必有敬,有福應同享,神界莫相爭。 」 之盟,一場鬼哭神嚎戰爭就此平息,而囝仔公萬善爺亦列為代天府配祀之一神。



池府王爺

  乃池文魁,是唐朝的進士也是忠臣,皇帝命池王爺保護人民,屢屢建功,得到民眾廣乏的信仰。

姓池名夢彪,陳留人氏,文質仁心,天資聰穎,性情剛直,治軍嚴正,用兵如神。唐高祖入關時,因助唐開國有功,授封中郎將、折衝都尉。貞觀十七年(六四三年),隨唐太宗親征高麗國(即後來的韓國),勢如破竹,又加封為宣威將軍。
  池府王爺是一位文質彬彬的神聖,為何金身造型是黑臉,眼大如豆,看起來威嚴無比呢?傳說池府王爺某夜夢見一位瘟神,奉玉帝旨令下凡降災、散佈瘟疫,池王知道這件事後,便請這位瘟神到府中飲酒暢談。瘟神暢飲之後,已有幾分酒意,就吐露下凡之意,池王心腸慈悲,害怕百姓受災,託言借看藥粉,趁瘟神不注意時將那包瘟疫粉全部吞下。
  藥粉進入池夢彪腹中,藥性發作,隨即滿臉變黑,兩眼突出而亡。瘟神帶著池夢彪的靈魂參見玉帝,玉帝感念祂愛民救民的精神,敕封祂為代天巡狩池府千歲,六月十八日為聖誕千秋。


王爷的随从
神龕前供奉一群王爺侍衛,塑像自然、神韻生動。其中最有趣的是一對仿真人大小的掌牌爺,據說是一日突奉王爺命令出門辦事,匆忙中一個衣著不整,一個穿錯鞋,後人遂依此塑像,十分特別。





後排
玉旨敕封代天巡狩總制總巡王池府千歲

前排
石先鋒、三公子、二夫人、黃元帥、大夫人、大公子、周將軍

[ 本帖最后由 jerryyaw 于 12-7-2007 01:40 PM 编辑 ]

jerryyaw 楼主 44#

金牌会员 | Credits 5111   
六月十九日觀音大士成道日

接"二月十九日"的故事



他們自湮遠的年代起,就隨侍大士,並襄助大士在娑婆世界及三千大千世界中度救眾生,也是功德無量的大菩薩。
有關善財菩薩的事蹟,經典上記載的並不多,世人只知道他是侍大士的一位童子,實則他的年紀雖小,卻智慧殊勝。他在小小年時,為了求無上道,就拜遍了世間的諸大菩薩,但他仍然感到所獲有限,因此,他決心要訪求名師,以俾指引他參修證果的方法。最後在瑟 羅居士的指示下,終於在古印度南方的海島上,一處名補怛洛迦山的地方,拜謁了觀音大士。他聽到了大士慧言,衷心感佩,就是金剛座前,拜大士為師,並日行五十三參(拜)大禮,以謝師恩。
善財與觀音大師徒相會,以及大士對善財說法講道的故于, [ 華嚴經 ] 六十餘卷有如下的記載: [ 告善財曰: [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汝詣彼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 即說頌曰: [ 海上有山多聖賢,眾寶所成極清淨,華果樹林皆遍滿,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汝應往問諸功德,彼當示汝大方便 ]] 。時善財童子漸次遊行,至於彼山,處處救覓此大菩薩,見西面岩穀之中,泉流榮映,林樹蓊鬱,香草柔軟,右旋布地,觀自在菩薩,于金剛古上(今金剛石俗稱說法台)結跏跌坐,無量菩薩皆

坐寶石,恭敬圍繞,觀自在菩薩正為彼等宣說——大慈悲法。彼言 [ 我以此菩薩大悲行門,平等教化一切眾生,相續不斷,………或以布旋、攝取眾生,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攝取眾生或現色身,攝取眾生,或現種種不可思議色淨光明網,攝取眾生。或以音聲,或以威儀,或為說法。或現神變,令其心司,而得成熟。……願諸眾生,若念於我,若稱我名,若見我身,皆得免離一切布畏,………離怖畏憶,複教令阿耨多羅三藐三菩薩提心。永不退轉。 ]
善財童子開聽大士法方,心生歡喜,便拜大士為師,日行五十三參(跪拜禮),一則以謝師恩,一則救大士超度其父母。由於善財的虔誠,其父母果升兜率天宮,大士引善財父母相見,善財為報大士恩,乃決定長侍大士左右。
觀音大士有三十二應身,善財菩薩亦有無數應身,而且耳根清淨,娑婆眾生有如急難,虔呼善財名號,必有靈驗。
依據佛經記載,龍女菩薩是八大龍王之一——娑竭羅龍王的公主,八歲時,由於文殊菩薩的開示下,持 [ 妙法蓮華經 ] ,深入禪定,了達諸法,得無上道,辯才無疑,慈念眾生。後來在文殊菩薩的引導下,再拜南海觀音大士為師,從此便留在大士座前,襄偉大士在娑婆世界救渡眾生。

接"九月十九日"的故事

[ 本帖最后由 jerryyaw 于 29-6-2007 08:28 AM 编辑 ]
Follow Us
@cariinternet

L.I.E Lv.9 45#

钻石会员 | Credits 14465   
你的贴子让潜水已久的我有回铁的冲动,加油,
继续贴。。。
整齐,值得鼓励。。。。

jerryyaw 楼主 46#

金牌会员 | Credits 5111   
引用: 原帖由 L.I.E 于 29-6-2007 01:28 AM 发表
你的贴子让潜水已久的我有回铁的冲动,加油,
继续贴。。。
整齐,值得鼓励。。。。

谢谢!我会努力的!

jerryyaw 楼主 47#

金牌会员 | Credits 5111   
六月二十四日關聖帝君











關聖帝 君姓關名羽、本字長生,又字雲長,俗稱關三郎,三國蜀漢河東解梁(今山西晉縣西南)人祇,為夏大夫龍逢之後,祖名審、字問之,號磐石;父名毅、字道遠。帝生於後漢桓帝延熹三年(公元一六 Ο 年) 六月廿四日 。誕生時,有烏龍現於村,旋繞其居宅,幼年英秀奇偉,讀父書不輟,尤深好左祇春秋,頗有膽力。年十七,娶胡祇、生三子,長曰平、字坦之;次子興、字安國;么子索、字維之。帝與張飛同從後漢主劉備,並與桃園結義,恩若兄弟。初守下邳為曹操所敗,拜偏將軍,待以殊禮,斬顏良報操,操封 「 漢壽亭侯 」 ,嗣悉劉備在袁紹軍中,即盡封操所賜,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直奔劉備、定西蜀。帝留督荊州,孫權使呂蒙襲荊,帝與長子退麥城,與長子平同於臨沮(今湖北當陽)遇害,時為漢獻帝建安廿四年(公元二一九年) 十二月七日 ,享壽六十,諡壯繆俟,加封壯繆義勇王。帝成仁後,神跡頻傳,鸞門尊關恩主,歷代君王皆有謚封,最長之封號為 「 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 。奉祀之廟宇遍及全國與海外,千餘年來香火仍鼎盛。



關聖帝君左右護法 關聖太子 平(手持印符)
    配祀於關聖帝君左側。關聖帝君的長子,誕生於漢靈帝光和元年(178年)農曆五月十三日,長年追隨關聖帝君征戰。當年關聖帝君中毒箭落馬時,即由關聖太子平殺出重圍護送回營。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聖帝君領軍圍攻樊城,荊州空虛遂為東吳呂蒙所奪。公安、南郡守將傅士仁、糜芳也無心戰鬥,即刻投降。關聖帝君 避走麥城,於是修書交付廖化,囑他趕赴上庸請劉封、孟達派兵救援。雖經廖化苦苦哀求,劉封、孟達依然堅持:「一盃之水,安能救一車薪之火乎?」關聖帝君眼見援兵遲遲未至,遂留王甫和周恩師倉同守麥城,自率關聖太子平等兩百餘人突圍而出。

結果,父子二人被呂蒙伏兵所摛,未久於臨沮遇難昇天。麥城守將王甫聞知惡耗,大叫一聲墮城而亡,周恩師倉亦自刎效死。宋朝敕封:
《中天至聖玄靈高上帝世系譜》載: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除解州鹽池蚩尤之患,關聖帝君敕封為「崇寧真君」,關聖太子平敕封為「武靈侯」 。定祭岳禮儀,每年按時致祭。



關聖帝君左右護法 周恩師 倉(手持青龍偃月刀)
    配祀於關聖帝君右側。農曆十月二十三日誕生。據民間傳說,有位懷孕的惡婦,狠起心來追打婆婆,竟然追到某關帝廟內還不肯罷手,配祀神周恩師倉萬分痛心,於是跨出神龕顯靈教訓。此段懲治不孝的事例,世人當有所警惕。
《山西通志》曰:「周(倉),平陸人。初為張寶將;後遇 關公於臥牛山上,遂相從。樊城之役,生擒龐德,後守麥城死之。」周恩師原為黃巾賊張寶的部將,黃巾之亂被剿滅張寶陣亡後,周恩師據臥牛山為寇,一日其同伙裴元紹得報下山劫奪千里馬,喊話之後方知原為千里尋兄的 關聖帝君騎著赤兔馬路過此地,遂告以其同伙周恩師倉素仰 關聖帝君盛名,只恨無門路相見。適時周恩師下山,當場表示願為 關聖帝君步卒,早晚執鞭隨鐙,死亦甘心。從此, 周恩師即相從 關聖帝君左右,甚至追隨效死。宋朝敕封:《中天至聖玄靈高上帝世系譜》載: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除解州鹽池蚩尤之患, 周恩師倉敕封為「威寧將軍」。定祭岳禮儀,每年按時致祭。









[ 本帖最后由 jerryyaw 于 23-7-2007 10:10 AM 编辑 ]

ADVERTISEMENT


jerryyaw 楼主 48#

金牌会员 | Credits 5111   
六月二十四日西秦王爺



西秦王爺其傳說有二:

一說西秦王爺為唐太宗皇帝,高?次子,李世民,聰明英武,兼通文學。隋末,佐高?起兵,平定四方,代隋而有天下,高?既即位,封為秦王,旋封為天策上將,在諸王公上。及嗣位,房玄齡、杜如晦、魏等輔政,輕刑薄賦,海內昇平,世稱貞觀之治;又用李勣、秦叔寶等為將,徑服突厥、吐蕃,圖盛廣,在位二十三年崩,廟號太宗。

二說西秦王爺為唐玄宗皇帝,睿宗之三子,李隆基,初封臨淄王。后殺中宗,起兵誅韋氏,奉其父即位,嗣立為帝,先後用姚崇、宋璟為相,宇內昇平,世稱開元之治。開元二年甲寅(公元七一四)於內苑太宗(其曾?)舊西秦王莊別府開左右教坊,因該府園多值梨花又稱梨園。玄宗把天下各種音樂舞蹈集中整理,是我國音樂開創之舉,故唐樂名揚天下。玄宗皇帝主鼓樂、雷海清主曲舞、老郎(狼)官主唱板。

jerryyaw 楼主 49#

金牌会员 | Credits 5111   
六月二十四日雷祖大帝

辛天君雷神聖誕









辛天君、道教之雷神也。清嘉錄載:「陰曆六月廿五日為辛天君誕辰。天君為雷部中主簿,凡奉雷齋者,至日,皆茹素,以祈神佑。又月之辛日(即每逢辛日)及初六日,俗呼三辛一次,初六不御葷,謂之「辛齋」。
辛天君、又稱辛元帥。「三教搜神大全」云:辛元帥、名辛興,字震宇,傳係雍州人,居地的雷神山,每逢驚蟄就大發雷聲,摧折萬物,但至夏、秋即潛藏入地,變作雞形。某一日,辛興入山採藥,為母治病,忽見有雞行動於山中,遂抓回五隻,但不知其為雷神,摧回家宰殺與其母食之,以為進補;結果,其母遭雷殛歿。辛興痛苦不已,即拾木棍槌雷雞,卻仍不知雞為雷神之化身也。天神為之感動,姑念其一片孝心,變化一道士度化指點,囑其謝罪,並贈辛興十二粒火丹。殊料,辛興吞食火丹後,竟變化為雷公,腳踏五雷鼓,升天而去。玉帝敕封為「雷部元帥」,奉命行天,翦滅邪魔惡鬼。
辛天君立地成佛事遍傳鄉里,遂立廟奉祀,並以此日茹素,謂之辛齋、又日雷齋,流傳至今。



閃電娘娘(金光聖母)





閃電娘娘,又名雷婆、金光聖母、電母等尊號。宋朝徐鋐著「稽神錄」中載有一村姑為雷神所娶的故事,指閃電娘娘即雷神之配偶。南宋洪邁記有「雷母」事,其形象為:「髡茁壯,赤色甚短,兩足但三指,大略皆如人形。良久,雲氣斗暗,震電閃爍,遂去不見。」

元代新劇「柳毅傳書」第二折,雷公、雷母與小火龍在涇河戰門,雷母兩手執鏡運光。」自此,元代軍中出現「雷母旗」,畫神為女人形,纁衣朱裳白褲,兩手運光。嗣後,塑成電神像,號曰「雷母秀天君」(見清黃斐默著集說詮真);「北遊記」中將電母命名為朱佩娘。

其實早在唐代即已出現雷母,崔致遠著「補安南錄異圖記」謂:雷母雷公鑿外域朝天之路;至宋朝蘇軾詩中,便有「麾駕雷公呵電母」之詩句。

相傳閃電娘娘的兩面鏡,是由雷神所贈與,俟雷神擊惡人時,由電母先放雷光,照得明白,以免誤傷。古今廟宇,均將雷公、風伯、雨師分列雷神左右奉祀;釋教東傳,大乘佛教之寺庵遂,有護法金剛之誕生。


雨師





雨師、自古以來為我國崇拜之雨神,殷商時代常有天旱求雨,和雨求晴的祭祀。西周及春秋列國皆將祭「雨師」為國家祀典,咸認各種天象均有神靈主宰也。秦朝時還專門修建一座國家級的「雨師廟」。漢書「郊祀志」上載:「(秦時)擁有二十八宿,風伯、雨師之屬,百有餘廟。」。蔡邕之獨斷篇也認為「雨師神,畢星也,其象在天,能興雨。」畢星即二十八宿之一,為西方白虎七宿之第五宿,共有星八類,在金牛座。

但是,雨師形象最鮮明的有兩種,一為神鳥商羊,一為仙人赤松子。而神鳥商羊為一足鳥,孔子說:「天將大雨,商羊鼓舞。」此鳥一現,果然有大雨,故主降雨之職。

列仙傳指赤松子為神農時代的雨師、又名赤通子,並描述為山野中人,形容古怪,言語顛狂,常化神首飛龍,主行霖雨;後為元始天尊封為雨師,道教並尊稱為「雨師陳天君」。雨師亦由自然神升為人格神,與雷公、電母、風伯合祀。其神像為「烏髯壯漢,左手執盂,內盛一龍,右手若灑水狀。」


火神祝融聖誕 (農曆六月廿三日)





火神祝融、亦名祝誦。祝融為古皇之一,漢武帝祠堂畫像,伏羲氏下為祝誦氏,題字云:「祝育氏無所造作,未有耆欲,刑罰未施。」路史禪通紀云:「祝誦氏一日祝龢。末注云:白虎群儒通義以伏羲、神農、祝融日三皇,宋衷論三皇,亦數祝融而出黃帝。」但是,漢書五行志云:「帝嚳則有祝融,堯時有關伯,民賴其德,以為火祖,配祭火星。」依上所示,祝融之出身有兩種說詞,唯一相同的是均認祝融為火神。

禮月令云:「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祝融,顓頊氏子之子曰黎,為火官。」所以,火神亦曰火官,又曰火正,又稱火祖,農曆六月二十三日為火神聖誕,以神司火、禱者眾。此日或有不御葷酒者,謂之「火神素」,即火神聖誕日、戒葷,齋食之謂也。

孫希旦集解說:「祝融,在地行火之神,黎為火正,其官亦曰祝融。祝、續也,融、明之盛也,祝融者,言火德之繼續而光明也。」我國奉祝融為火神,四千餘年來亙久未變,民間多畏而敬之,並立廟祀之。

[ 本帖最后由 jerryyaw 于 23-7-2007 10:40 AM 编辑 ]

jerryyaw 楼主 50#

金牌会员 | Credits 5111   
六月二十四日南極大帝



南斗主政六司延壽星君

南斗星君有謂即南極老人,南極大帝,或謂即南極仙翁。考其源流,三者各異。蓋南斗星位在南方,為六星組成,形似鬥,故曰南斗。史記大觀書注: [ 南斗六星,在南也。 ] 星經謂: [ 南斗六星,主天子壽命,亦雲主宰相爵祿之位。 ] 楊炯渾天賦謂: [ 南斗主爵祿,東壁主文章。 ]

南斗六星曰天府、天相、天梁、天同、天樞、天機。凡人將生之時,上帝希赤精子,轉發紫微,再令南斗注明玉冊,方能生生之時,上帝希赤精子,轉發紫微,再令南斗注明玉冊,方能生心,即將年月時書於玉冊,發于冥王,令十殿冥君施行,會有小兒因地一哭之時,魂由是而入焉,不論何人富貴貧賤,皆有定數,邵子言:一飲一酌,莫非前定,誠不謬也,惟道德仁義則全任人之自修耳。

南極星又稱壽星,老人星,南極老人星,南極老人。史記封禪書索隱謂: [ 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祀之以祈福壽 ] ,後漢書天文志亦謂: [ 老人星曰南極 ] ,史記天官書又謂: [ 狼比有大星,曰南極老人。 ] 正義謂: [ 老人一得在孤南,亦曰南極,為人主之壽命延長之應。 ] 李白詩: [ 衡山蒼蒼八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 ] 杜甫亦有詩: [ 南極老人自有星,北山移文誰勒銘。 ]

民間將南斗星與南極星視為一個,而作為壽星崇拜,其實南斗有六星,主祿壽,南極則一星,主福壽,至於南極仙翁,既非南斗星,亦非南極星。似乎另有所指,據道書雲:

南極仙翁姓王,諱名改生,字易度,是太虛世紀,孟商初啟,天開運行,天元尚冥運三暉時,有長生司命君(南極仙翁)誕生于東林,廣昌城,長樂鄉,年僅十四歲,棄世離俗,心慕神仙,一次恰遇紫府華先生,傳授陰陽補養,削死修生,三五變煉,七九複神,道禦中必胎息等方術,享壽四百歲,隱居奚岩,並拜詣

jerryyaw 楼主 51#

金牌会员 | Credits 5111   
七月初七日魁星



魁星、魁斗星君也,又曰文魁夫子或綠衣帝君,俗稱文曲星,為五文昌之一。

魁星源於古人對奎宿的崇拜,奎首與魁首同音,遂以奎星為魁星。孝經緯授神契云: 「 奎主文章 」 ,東漢與宋代都有此信仰,常以 「 奎 」 稱文章、文運,如秘書處稱奎府,皇帝寫的字謂奎書,科舉高第也稱為魁,然後有「經魁」、「五魁」名目,科舉考試進士第一名為狀元、又稱魁甲,鄉試舉人第一名解元、又稱魁解,魁、奎均有 「 首 」 之意也。

因之,魁星主文運,與文昌帝一樣,備受讀書人崇拜,古時各地都建有魁星閣。由於對魁字 「 望文生義,因聲起義 」 ,將魁字附會為 「 鬼搶斗 」 ,而鬼之腳右後勾如踢斗狀,而塑藍面赤髮之魁星神像,一隻腳獨立在鰲上。而唐代試中狀元,向例須站在宮殿臺階石刻之龍和鰲上迎榜,謂之 「 獨佔鰲頭 」 。

臺灣習俗,士子於七夕魁星聖誕日供祀,祭以羊首,上加紅鱘、謂之解元。今日學子亦在臨考前,或放榜前,赴廟中拜祭魁星,祈求文運,中榜。



魁斗星君

魁斗星君亦稱「文魁夫子」、「綠衣帝君」、「大魁夫子」簡稱「魁星」,而民間一般皆尊稱之為「魁星爺」。
  盛傳「魁星」主文運科甲登第之事,故而孜孜舉子奉祀魁星尤為虔誠,當然為的是請「魁星爺」助其「榮登金榜」「高中魁首」以「光耀(改換)門楣」。
  以「五文昌」星來看,「魁斗星君」顯係由「奎星」演變而來,然而為何會以「魁星」稱之,許是有所訛誤,最後以訛傳訛,積非成是而相沿至今了。
  
  「奎星」之誤為「魁星」始自何時,一時尚無可考,而最先發現有此錯誤的是為明末顧炎武,他在其所著的日知錄中指出:「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為文章之府,故立廟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為鬼舉足而起其斗,不知奎為北方玄武七宿之一,魁為北斗之第一星,所主不同,而二字之音亦異,今以文而祀,乃不予奎而予魁,宜乎?」並痛斥「今之應試而獲中者,皆不識字之輩乎?」,據此查「孝經援神契」所云:「奎主文星,註:奎星曲曲相鉤,似文字之畫」,而古代皇帝所寫的字稱為「奎章」再據桯史:「山南有萬山寺,本仁皇所建,奎章在,」由此推測,在唐代以前,最遲在唐代就將二十八審之一的奎星奉為文章之府,並將之立廟奉祀了。而「魁星」既為北斗之第一星,查星經載北斗言:「北斗星謂之七政,天之諸侯,魁四星為璇璣杓,三星為玉衡,齊七政,斗為人君號令之王,出號施令,布政天中,臨制四方。」又說「第一名樞,為土星,主陽德,亦曰政星也,是太子像,星若經七日,則大災」由此可知「魁星」並非司科甲文蓮事之星宿。很顯然地,顧亭林的指正是很恰當的,只是責人太過之。由於「魁斗星君」之名早已根深蒂固的植基於人心,故而至今仍以此稱之,觀念亦一時尚無法改變之。
  關於人神之說的魁星,傳說大魁夫子考狀元未能得志,遂悲憤投海,經鱷魚救他昇天化為魁星。其中自是穿鑿附會而來,想必人們認為大魁夫子由於己身的遭遺,自不願再見到學子們步其後塵,故在其得道昇天後,帶著一種「人飢已飢,人溺己溺」的憐憫心腸來仳佑這些科場求取功名的學子。因而產生出的一則故事,這也正反應出中國宗教信仰之成熟,已將自然崇科的神人格化了。
  至於「全身金箔的魁星爺」又為何稱做「綠衣帝君」或「綠衣星君」,令人罪疑所思,但在國劇以及春秋三獻禮中,有所謂進「魁甲」的節目,扮演魁星踢斗的魁星則均著綠袍,此可能即其名之來由。(以上資料源自大甲鎮公所之網站的文昌祠遺存文物及擺設一文)



魁斗星
魁斗星為天上星星的排行第一的星星,過去科舉考試時,就以中狀元稱為中「大魁」。

    傳說中,魁斗星君生前長相奇醜無比,當他考中進士後,皇帝問他為何把臉遮起來,他機智的回答說,「麻面滿天星」,皇帝很高興,於是就封他為狀元。

    後代的讀書人,常喜歡在家中供奉魁斗星君,以保佑子女成龍成鳳,所以多用牌未來供奉,牌位上寫著「會昌建福大魁夫子之神位」

[ 本帖最后由 jerryyaw 于 19-7-2007 11:56 AM 编辑 ]

jerryyaw 楼主 52#

金牌会员 | Credits 5111   
七月初七日七娘媽



七星娘娘、民間俗稱七娘媽,為天上織女星宿,被尊為婦孺保護之神,嬰兒週歲時,其母即向七娘媽許願,求得 「牌 」 佩於胸前,可保順利長大成人,或拜七娘媽為乾媽,保佑兒女平安。




七星娘娘神格為織女星,後漢書載:織女乃天帝真女也。年年織雲錦天衣,天帝憐其辛苦獨處,許嫁西鄉牽牛郎,嫁後竟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使其一年一度與牛郎會合,故每年 七月七日 夜有織女渡鵲橋,與牛郎相會之神話。人間未婚青年男女求偶,遂於七夕設案祭祀祈禱,乞求七娘媽賜良緣。


七星娘娘配侍神有卅六鳥母,直到兒童滿十六歲,由父母於七夕日赴廟中,慶祝孩子出 「 鳥母宮 」 ,取下牌。


做十六歲的由来
清代府城五條港曾為地方帶來繁榮,當時有許多民眾靠在港邊打工維生,但工資須年滿十六歲始得領取成人工資。因此,每年都有許多年滿十六歲的『成人』由父母帶領前往開隆宮祭拜七星娘娘,一則感謝神明庇祐得以長大成人,再則藉此儀式證明自己已長大成人,今後可以領取成人工資,由此相沿成習,演變成一項府城特獨的傳統習俗-  『做十六歲』。

時至今日,此一時代背景、環境俱已變遷,『做十六歲』除了表達感謝神恩的意義之外,過去為領取成人工資的意念已漸為諭示長大成人之意所取代。『做十六歲』的現代意義,在於讓孩子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今後必須自我約束、自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家庭、社會、國家盡一份應盡的職責,其社教意義遠較過去尤為宏廣深遠。






臺灣民間祭祀七娘媽之供品,依古禮需備七碗麻油雞酒、一盤麵、四果、六色菜碗、七碗甜芋、紅龜粿、二根帶尾甘庶和五牲,再配以雞冠花與千日紅兩種鮮花,及訂制七娘媽亭,祭祀完畢,再配以金紙、更衣一併焚燒,獻與七娘媽,以表酬神之虔誠。


七娘妈的由来

依照晉書天文志之記載,七星即北斗星之總稱,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根據魏晉以後民間傳說:天上有星座,住有七仙女,是為織女,她們的織藝高超,能織出美麗若雲彩的綢紗,做成『天衣』,披穿天衣,可以自由飛翔於天上人間,而地上有位忠厚老實的耕稼少年。受到兄嫂的苛待歧視,霸佔家產,只分給弟弟一條老牛,弟弟遂與老牛相依為命。有一天,老牛忽然對主人說,有天上的織女,將到附近的河裡洗澡,只要你到河邊守候,你將得到一位貌美妻子,這牛郎聽信此言,果然在那夜的河邊,看到七位美女下凡,脫衣入浴,牛郎沒有看過那麼漂亮的衣裳,隨手拿起一件端詳,事被其他仙女發覺,她們便都起身披衣,飛返天上了,只剩一織女無衣可穿,又見牛郎清秀老實,即決意留在人間,做牛郎的牽手。婚後,生活幸福美滿,也生了兩個兒子。不料事後被天帝知曉,即命天兵天將,趁牛郎外出,將織女押回天上。牛郎自然心碎欲絕。老牛便對牛郎說:凡人是不能上天的,但你若披上我的皮,就可以飛上天去,與織女相會。你對我仁慈照顧,我已老了,你就殺了我吧!這是我唯一的報答。牛郎不忍心,老牛無計可施,只好自己撞牆而死。牛郎依囑披上牛衣,用籮筐挑了兩個孩子,飛上天去了,眼見就要追上織女,沒想到西王母(據傳是天帝之妹),拔下頭上金釵,再兩人間一劃,便成一條天河,隔絕了兩人,牛郎進退兩難,只好隔河相望,成了織女星與牽牛星的故事。(及七夕的神話)早先上去的六位姊姊,也甚同情自己的妹妹,便暗中助祐那兩個孩子,使孩子平安健康長大成人。由這個傳說,得以堅信七娘媽(天女七星娘娘),關環照顧庇祐孩子的原因,即民間重視祭祀七娘媽(即天女七星娘娘)的由來。

[ 本帖最后由 jerryyaw 于 29-6-2007 11:35 AM 编辑 ]

jerryyaw 楼主 53#

金牌会员 | Credits 5111   


七月初七日为七夕节,亦称"乞巧节"、"少女节"、"情人节"。
 
七夕节,主要是庆贺天上牛郎与织女的一年一会。来源于神话故事,民间习惯称为天河配。
 
依照七夕节天上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山西民间有扎像庆贺之俗,就是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代表牛郎、织女相会。在像前敬献瓜果桃李以示祝贺。星汉灿烂之际,如果看到天河中有奕奕正白气,闪耀着五色的光芒,就被认为是牛郎织女相见的征兆。旧时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织女恩赐。据说牛郎织女是勤劳的化身,所以跪拜者求农求织求婚均可。求金求银求暴利则要适得其反。一人只能乞求一事,求多则不灵。在吉祥征兆面前,连续三年诚心诚意乞求一事,则必然应验。山西气候,七夕前后多降雨,能够连续三年乞求一事当属不易。民间传说,七夕节如果天上降雨,就是牛郎织女哭诉衷肠,预兆着夫妻和睦,家庭兴旺。
 
七夕节里,姑娘媳妇还有许多向织女讨教手艺的活动,称为乞巧。
 


傳說故事(說明性故事)

(一)床母生日
    多神崇拜的社會,樹有樹神,床也有床神是女性神,所以叫「床母」。民間信仰的床神是女性,所以叫做「床母」,她是兒童的保護神,通常有小孩的家庭,在孩子十六歲以前都要拜床母。



(二)七娘媽生日

  七娘媽就是七星娘娘,是民間將天上七星人格化的結果,也是孩子的保護神,農業社會醫學不發達,孩子常因一些疾病而夭折,所以要請求七娘媽保佑未滿十六歲(舊時以十六歲成年)的孩子,能平安長大,因此都要配帶七娘媽的香火,等到十六歲的七月七日當天還願,舉行盛大的際祀,酬謝七娘媽。

(三)牛郎織女會

    相傳天上和人間只隔著一條淺淺的天(銀)河,織女是天上美麗的仙女有著一雙靈巧的手,可以織出千變萬化的衣裳,在天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而牛郎則是人間窮苦人家的孩子,在兄弟分家的時候,只分到一條老牛,可是牛郎非常勤勞,又細心照顧老牛,所以老牛感謝她,讓他見到織女,最後天帝將織女嫁給牛郎,並留在天上住。過沒多久,牛郎想回家探望,但因為以前已在天帝面前發過誓,將永遠陪伴織女住在天上,違誓就會受到處罰。結果因為牛郎違背誓言,所以和織女分隔在河銀河的兩邊。天帝說只要天河的水乾了,就讓他們見面。結果牛郎帶著他的孩子,日夜不停的舀水,終於感動天帝,讓他們每七日見一次面,結果喜鵲傳錯話,變成「每七夕」見一次面,後來喜鵲王為贖罪,發動所有的喜鵲搭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從天河兩邊可以快一碰面相會。(這個故事民間流傳許多不同的版本無妨,口耳相傳很自然會有這樣的結果。)

(四)乞巧會

    相傳七夕拜織女,會有一雙巧手,像織女一樣,會做許多巧事。所以古代有女兒的人家都會在七夕夜,向織女乞求,賜給一雙靈巧的手。

(五)魁星生日

        相傳這一天是魁星夫子的生日,魁星是讀書人所崇拜的神明。魁星是自然神,是北斗七星的第一星,稱做魁首或魁斗星。從前的讀書人相信魁星和金榜題名有很密切的關係,所以稱中了狀元叫做「一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


相關習俗

七夕是農曆七月七日,又稱乞巧節、女兒節和少女節,這都和織女有關。
(一)拜床母

       「床母」,是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兒童的家庭,在當天傍晚時,在兒童睡的床邊拜床母;供品包括:油飯、雞酒(或麻油雞),焚燒「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時不宜太長,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約供品擺好,香點了以後,就可以準備燒「四方金」和「床母衣」,燒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長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會寵孩子賴床等。

床媽

  床母就是「床神」,又稱「公婆母」,在做母親的心中是兒女的守護神。

  傳說古代有一姓郭的書生,在赴京參加考試途中,遇到一位賣扇的姑娘,並和她墜入情網,發生了關係,沒想到郭書生卻生病而死亡。賣扇的姑娘為了怕別人知道,於是就將他的屍體埋在自己床下。後來賣扇的姑娘懷了郭書生的孕,並產下一子。她為了告慰郭書生的靈魂,就經常用酒菜在床上祭拜。人們問她是何道理,她回答說拜床母可以使孩子快快長大,從此就留下拜床母的習俗。其他人有樣學樣,漸漸就流傳開了。

  以上只是一則傳說,床母是床之神,祭祀床神是根源於古人自然崇拜中的庶物崇拜(窗、灶、井、門等)。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床上渡過的,與人關係如此親蜜的床神,受人祭拜也十分必然。尤其是不會走動的嬰兒,睡眠時間長,與床的關係更為密切,所以民間乃以床母為兒童的保護神。

  閩南與台灣人則把十六歲以內的小孩稱為「花園內」,認為從嬰兒出生起,一直到十五歲,都有一位稱床母的兒童神,住在寢室裡保護兒童。因此,嬰兒出生後第三天就要上供祭拜床母,以後每遇到孩子生病時也要祭拜床母祈求保護。此外,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也要祭拜床母,保佑孩童今年平平安安。有些人在清明、端午、中元、重陽等節日也會祭拜床母。

  據說,小孩白天是受到註生娘娘的照顧,夜晚則是床母擔任保護工作。孩童的胎記就是「床母作記號」以利辨識。實際上人們相信祭拜小孩生活中的要地「床鋪」可以使其快快平安長大。另外長輩也說到,小孩睡覺時常會有微笑,或奇怪的表情是床母在教導小孩,所以不要吵醒她,以免打擾其學習。祭祀床母供奉雞酒、油飯、七張刈金和婆姐衣。祭品須在床舖正中央,如此孩子才會睡得安穩。祭拜時不用筷子,在上香時祝禱說:「日間好精神夜間好覺睡」,之後立刻焚燒刈金、婆姐衣,並收拾供品,因為民間傳說床母必須全心照顧小孩,不能花費太多時間享用祭品。也有說拜好不要太晚撤供,不然小孩容易有拖拖拉拉的習性。還有說祭拜床母時不可拜酒,否則床母會酒醉睡著疏於照顧小朋友。

  床母一般沒有塑像和畫像,有時在床頭擺上一只插著焚香的粗瓷碗,就代表床母的神位了。祭拜床母的時間大致上為小孩出生至十六歲,出生三天每逢初一十五、清明、端午、中元及重陽節皆可祭拜床母。

拜祭床母:

意思是把子女順利撫養長大。

當日下午六時左右,將供品置於床上16歲以內孩童的床上。

供品:雞酒油飯及雞腿各一碗、花生一盤、茶、酒。

上供品;

點燭火;

神前獻茶、酒;

焚香三柱迎神;

香燒至五分之一時,雙手捧持金紙拜供床母;

燒金十二張及床母衣;

收拾供品,禮成。

一般拜祭床母,不供奉魚;獻酒僅需獻酒一次即可。



(二)拜七娘媽

        七娘媽是七星娘娘,天上七星的人格化,也是兒童的保護神。沒有子女的,她能授子女;有子女的,她能保平安。所以有許多小孩,在十六歲以前都要配戴七娘媽的香火,等到十六歲時的七月七日還願,舉行盛大的祭祀。

(三)牛郎織女會

        相傳牛郎星和織女星這一天會相會,使得淒美的愛情故事更添美麗。以前的人都在七夕夜注意兩顆星靠近的事情,而為他們倆高興一番。其實以今天的天文學的觀點,牛郎星和織女星相距十六光年,甭說兩星靠近其(實就是星球相撞,這是一件悲壯的事),就算牛郎光寫信給織女,以光速傳送都要十六年,等織女收到信後馬上回信,還要再經過十六年才會到牛郎手上,這一來一返就要三十二年,美麗的織女就變成老太婆了,實在不夠美麗。所以還是讓美麗的傳說故事繼續流傳吧!

(四)乞巧會

        家有少女或少婦在晚上擺設香案,供上鮮花、水果、白粉、胭脂和針線,乞求織女能夠賜給她們一雙靈巧的手。用彩線對月穿針若能穿過,則表示手藝會特別的好。,則自漢代開始,一直到明朝都很盛行。

(五)祭魁星

        古代的私塾或學堂都奉祀魁星爺,讀書人對祭魁星更是盛大,在清代臺灣文獻中就有關祭魁星的記載,描寫祭魁星是在晚上舉行,各個私塾都競相集資準備餐品來祭拜,整夜喝酒;也有的用演戲來慶祝,甚至也有殺狗來祭祀的。

[ 本帖最后由 jerryyaw 于 29-6-2007 11:39 AM 编辑 ]

jerryyaw 楼主 54#

金牌会员 | Credits 5111   
七月十二日驪山老母



驪山老母:上古女仙,不詳姓氏來歷,又日驪山姥,玉封護國懿德 元 君,俗多誤「驪」為「黎」以「黎山老母」稱之。姥本驪山仙女,風華絕代,秀媚無匹!秦始皇嘗作閣道於驪山,曾遇之,驚其艷麗,乃生邪念,欲輕悔之,因受以法懲罰,乃罷。姥自此之後,不再以少女姿容出現,遂裝為老嫗,人乃以老姥稱之。集仙傳與神仙感遇傳云:「唐李筌居少室山,好神仙之道,博採方術,至嵩山虎口巖,得黃帝陰符經,抄讀數千篇,不曉其義理。因入秦至驪山(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西)下,逢一老母,髮髻當頂,餘髮半垂,敝衣扶杖,狀貌甚異!路旁見遺火焚樹,因自言日:「火生於木,?發必?」。筌驚而詣之日:「此黃帝陰符經語,老姥何得而知?」姥日:「吾受此經已三元六周甲子矣」!於是坐於石上,出丹書符令筌吞之,與筌說陰符經之義。久之,姥日:「時已晡矣,吾有麥飯,相與為食」!袖中出一瓢,令筌往谷中取水,水既滿,瓢忽重百餘斤,力不能制,而沉於水中。及還,已失姥所在,但留麥飯數升而已。筌食之,自此絕粒,後乃仙去」。驪山老母遂為世俗小說,往往稱道。迨唐宋以後,遂為女仙,尊日姥或日老母,驪山有??之。

  

?廟-驪山老母殿簡介

老母殿-位於古稱「長安」今謂西安市郊,臨潼縣城南有座驪山雄偉壯麗,西嶺第二峰之巔。第一高峰之巔有座烽火台。老母殿始建唐盛時期,唐代宗(李豫)廣德元年(公元七六三年)。整體建築座北朝南,分前後兩院,前院包括山門五間,後殿五間,廂房六間,明崇?八年;增建層閣於殿後、五間兩層,為《老母寢殿》老母宮原佔地約三千五百平方米,建築面積九百餘平方米,是驪山上一座較大的道教宮殿,老母殿始建至今,曾多次修繕,惜唐風已不復存,現基本屬於明,清格式,但原址未變,原來的老母寢殿已毀於民國年間(文革),殿內有唐代宗廣德癸卯年立之「驪山老母授經碑」一通史,記述了唐代李氏皇族著名之士李筌在驪山下逢老母傳授「陰符經」的經過,山門內兩側有明,萬曆十六年鑄造的銅鍋鐵鍋各一口,前殿西側有清乾隆三十五年)立「創修山路碑」一通,系開鑿山路的記載。老母宮前殿有「三仙姑」肖像,後殿為主殿,供奉:驪山老母金身像一尊,兩旁尚有侍女仙姑像。老母殿歷經唐、五代、宋、元、明、清長達一千二百餘年,期間又不知經過多少次戰亂的洗劫,至今能保留到今天的風貌已屬不易,實有賴於:驪山老母:德護?:眾多容的資助,前輩道眾的努力和政府的保護,支持,對此,不勝感激之至。

jerryyaw 楼主 55#

金牌会员 | Credits 5111   
七月十三日延平郡王


延平郡王


甘辉将军


万礼将军

延平郡王鄭成功,明末民族英雄,被尊為 「 開臺聖王 」 ,郡王為福建泉州府南安縣石井人氏,初名森、字大木。父名芝龍,母為日人田川氏,於明熹宗天啟四年(公元一六二四年)甲子歲次 七月十四日 在日本千里濱生郡王,是夜燈光齊明,遠近異之。

明崇禎三年(公元一六三一年),郡王七歲,豐儀整秀,倜儻有大志,奉父命歸國讀書,先輩 「 王觀光 」 見之,對芝龍曰: 「 此兒英物,非爾所及也 」 。年十五,補博士弟子員、試高等。金陵有術士視之曰: 「 此奇男子,骨相非凡,命世雄才,非科甲者。 」

明福王即位福建,改元隆武,成功陛見,帝奇之,撫其背曰: 「 惜無一女配卿,卿當盡忠吾家,毋相忘也。 」 因賜姓宋,改名成功、字明儼。 「 封御營中軍都督 」 ,賜尚方寶劍,儀同駙馬,後封「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 」 。民間以將軍為國姓,故尊稱 「 國姓爺 」 或 「 國姓公 」 。郡王於明永曆十五年十二月冬(公元一六六一年)驅荷蘭軍,收復臺灣,翌年夏 五月初八 日病逝台南,年三十有九,英雄長眠於地下,惟其一生忠貞為國,後人備加崇敬並立廟祀之。



[ 本帖最后由 jerryyaw 于 20-7-2007 02:37 PM 编辑 ]

ADVERTISEMENT


jerryyaw 楼主 56#

金牌会员 | Credits 5111   
七月十三日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其梵名 為 「摩訶薩馱摩缽羅缽跢」,華言譯 為 「大精進、大勢至、得大勢」,或略稱大勢,或勢至。與觀世音菩薩,同 為 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侍,世人稱之西方三聖佛。自古以來,信奉大勢至菩薩的人很多,與掌理慈悲門的阿彌陀佛左?之觀世音菩薩相對。觀世音菩薩獨立一尊 為 世人所供奉者多,而大勢至菩薩則少見,他多侍立於阿彌陀佛三聖本尊的左?。

大勢至菩薩係掌理智慧門,觀無量壽經記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註一 】 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

  

【註一 】

火途:地獄道,猛火所燒之處。

三途與三惡道同 血途:畜生道,互相噉食之處。

刀途:餓鬼道,被刀劍逼迫之處。

jerryyaw 楼主 57#

金牌会员 | Credits 5111   
七月十五日地官大帝





道教尊崇專司人間禍福的神祇有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又稱「三元」,俗稱「三界公」,天官全銜是「上元一呂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亦稱「紫微大帝」。天官大帝居紫微垣、又名紫微宮,位於北斗之東北方,有星十五,以紫微星為尊皇(大帝之座),為中天星王,眾星之樞紐,主掌造化樞機,降福消災。所以,星占家以「紫微」為中心,卜論人之禍福,即「紫微斗數」之學。

我國歷代帝王都推崇三官,並規定一些禁忌,唐朝規定三官大帝神誕日斷屠三天,令百姓停止宰殺及漁獵。宋代並規定停止對死罪人審訊或執行。三官中當以「天官」最受人間崇敬,視為福神,即「天官賜福」,可賜功名富貴,延年益壽。清代年畫中,天官身著大紅官服,龍袍玉帶,手執如意,五綹長鬚,面容慈祥,氣質雍容華貴。有的天官賜福圖,畫有天官手攜五童子,各執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慶鯉魚燈。

近代人又把天官和員外郎、南極仙翁、合奉為「福祿壽」三星,農曆新年紛掛三星圖,象徵多福多祿多壽也。

jerryyaw 楼主 58#

金牌会员 | Credits 5111   
七月十五日中元普渡





今為中元節,僧尼道俗,向例悉營盆供佛(盂蘭盆會),家家戶戶皆從中午開始,在神佛和祖先神位案前上供,並在自家門口祭好兄弟、焚香、燒金銀紙、鳴炮祭拜。

中元地官大帝聖誕亦在今日,道教界亦作「元都大獻」,媲美佛教「盂蘭盆會」。

地官為三官之一、又稱三元之一,俗稱三界公。神位次於玉帝,統御萬靈,得道神仙,皆從三官保舉。地官居「清虛宮」,全稱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三官真經中尊號「中元七?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即「地官大帝」,又曰:「青靈帝君」。

道經云:「七月十五日,地官校勾搜選人間分別善惡,諸天聖眾普詣宮中,簡定劫數人鬼傳錄,餓鬼囚徒一時皆集,以其日作 『 元都大獻 』 ,於玉京山采諸花果,珍奇異物,幢幡寶蓋,清膳飲食,獻諸聖賢。道士於其日夜講誦經文,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俱飽滿,免於眾苦,得還人中。」

今日亦為太上老君同元始天尊會,諸天眾神,恭聆教誨,威儀萬千。

jerryyaw 楼主 59#

金牌会员 | Credits 5111   
七月十八日瑤池西王母



太真西王母,道家仙之宗。本為九光元女,全稱號為「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又號「太虛九光龜臺金母元君」,後世尊為「瑤池金母」,俗稱「王母娘娘」。王母父為「元始天尊」,母為「太元聖母」,兄弟扶桑大帝「東王公」(號元陽父),七月十八日為「太真西王母」聖誕日。

集仙錄云:西王母,「九靈太妙龜山金母」也,乃西華之至妙、洞陰之極尊;生於神州伊川,厥姓侯氏,生而飛翔,為柔順之本,極陰之元,位配西方,母養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者、或得道者皆歸其管轄。

尚書太傳曰:「堯見西王母」「舜時,西王母獻白環及玦」,戰國時穆天子傳,亦記述周穆王見西王母事,穆王借王母之瑤池舉行宴會。漢初、淮南子云:「后羿請不死這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以奔月。」司馬相如在「大人賦」中(大人即仙人),歌頌西王母,使漢武帝讀後大悅。

西王母除擁有不死之藥外,尚擁有仙桃(蟠桃,又稱王母桃)三千年生一次,服之長生不死。臺灣各地的「慈惠堂」所奉祀主神即為「西王母娘娘」(瑤池金母)也。

jerryyaw 楼主 60#

金牌会员 | Credits 5111   
七月十九日普庵祖師



** 普庵祖師圓寂日

普庵祖師、又被尊稱 「 慧慶禪師 」 ,為臨濟宗十二世孫,牧庵忠禪之法嗣,俗姓余,名印肅,袁州宜春縣溥化村人氏。父余慈,母胡氏。祖師生於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一一一五年) 十一月二十七日 辰時,六歲時,夢見一和尚以手指點其心窩,並指示日後當闡揚佛法。父母以天命不可違,遂允其出家為僧。

普庵祖師出家入壽隆院,二十七歲落髮、二十八歲受戒,後離院雲遊湖鄉,拜謁大溈牧庵忠公,嗣後駐錫慈化寺,日夜禪定,親契華嚴經,一日大悟,述云: 「 描不成?撥不開,何須南岳又天臺,六根門首無人會,惹得胡僧特地來。 」 其後,在江西袁州府南泉山弘揚佛法,門徒無數,道場盛大。當時巡檢 丁 君驥慕祖師之名,請其出山,重修慈化佛殿,地方人士受祖師薰化,富者施財,貧者施力,佛殿於焉完成,至南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一一六九年) 七月廿一日 跏趺圓寂,時年五十五歲。

普庵祖師入寂後,靈驗卓著,誠心祈禱必有所應。元朝初年,加贈 「 大德慧慶 」 ,信眾遂尊稱 「 慧慶禪師 」 。元仁宗延佑年間,吳縣姑蘇城西創建 「 慧慶禪寺 」,奉祀祖師。

** 普庵祖師圣诞千秋在十一月二十七日
** 侍卫->康元帅及赵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