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10|回复: 1

[推手杂谈] -- 谈谈关于“推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5-2007 0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手杂谈  张志清

    推手又称擖手、打手。是太极拳前辈独创的在不用防护的条件下用于技击的双人对练方法。其本质上是双人运太极。与拳架、功法一样,它是太极拳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人说,拳架为体,推手为用;拳架是练知己的功夫,推手是练知彼的功夫;是不无道理的。通过推手可以检验拳架是否正确,还可以体验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借力打人等太极拳特有的技击功夫。因此,推手就成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十分喜爱的一项运动,也是练习太极拳技击的基础。

    推手的种类很多,主要可分为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定步推手是活步推手的基础,即掤、捋、挤、按,四正推手。活步推手主要有大捋,即采、挒、肘、靠,四隅推手。此外,还有单手推挽、四正活步、乱环、浪踩花等。但练得最多的还是定步四正推手和乱环。

一般说来,练习推手应先从定步四正手开始,(也有人先从定步单手开始)。练习者应先理解《打手要言》中所述要领:“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化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粘连随不丢顶”。首先,两人接手,不能顶和丢,要轻轻接触,沾粘连随,刻刻留意,挨着何处,心要用在何处,在不顶不丢之中找消息;其次, 掤捋挤按四正手要认真练习,圆要饱满、连贯,不得有凹凸和断续处;第三,要上下相随、主宰于腰,周身一家,劲起于脚跟、注于腰间、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于腰腿求之。第四,要引进落空合即出,即舍己从人、以柔克刚、不与对方顶抗,而是在接触点处用太极球的旋转把对方的力改变方向,让它落空,当对方前劲已出,后劲未续、处于被动之际,将对方发出。

推手的关键是练习“听劲”、“懂劲”的功夫。何谓“听劲”?所谓“听劲”,就是在心静体松的状态下,用接触点的触觉感知对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何谓“懂劲”?所谓“懂劲”,就是理解、摸清对方的劲路,利用“四两拨千斤”的太极功夫,造成我顺人背的局面。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太极拳论》云:“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在练习时,首先要平心静气,聚精会神,意守丹田,去除杂念。著名太极拳家武禹襄云:“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其次,要立身中正,两腿屈膝前后分开,自然站立,涵胸拔背,松腰落胯,气沉入地,主宰于腰,周身一家。第三,全身放松,动作要轻、灵、圆、活。有人推手,肌肉紧张,喜欢用蛮力,爱争个高低,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太极的基本原则,是无法练好推手的。还有人一说放松,就全身松散,疲疲塌塌,一碰就倒,这是典型的软手,也是无法练好推手的。正确的方法是,“五阴五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舍己从人”,是推手的基本原则。俗话说,“欲将取之,必先予之”,只有“舍己从人”,才能不与对方顶抗。著名太极拳家李亦畲 先生云:“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由己仍是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称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功弥久而技弥精矣”。这里,要特别指出,舍己从人就是因势利导,其目的是引进落空,以柔克刚,是为了造成我顺人背的局面,而不是“举手投降”、“逃跑主义”。因此,必须阴阳相济,刚柔并举,化打结合。所谓“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完全是一种避实就虚,得机得势、把握主动的技法。

太极推手就是十三势的灵活应用。“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 十三势中以定为基础。

缠丝法是练好推手的关键。“太极拳,缠丝法也”,不明此,即不明拳。欲练缠丝法,先明缠丝劲。缠丝劲是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的内劲。其柔时,粘着何处何处缠,令人难进亦难去,如蝇虫落胶,有翅难飞;其刚时,挨着何处何处击,如红炉出铁,人不敢摸。缠丝法的应用,在推手时,又称之为“乱环”。“乱环术法最难通,上下随合妙无穷。陷敌深入乱环内,四两千斤着法成。手脚齐进横竖找,掌中乱环落不空。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

那么,怎样才能练好缠丝法呢?首先要明白“缠丝者,用中气之法门也”。所谓中气,即由中而发,不偏不倚的内气。在意念的引导下,它行于两督,贯于四梢,入于骨髓,充于肌肤,归于丹田。 “意为令,气为旗,神为统帅,身为驱使”,推手时,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由内及外、完整一气。其次,要明白主宰于腰的道理。推手时内劲的转换不在手上,而在腰上。每一个动作,都是由腰发出来的,缠丝从脚趾开始,由腿及腰达背而肩而臂而手,形于手指。注意腰脊的螺旋转动和胸腹的折迭转换。无论是顺缠、逆缠、里缠、外缠、进缠、退缠、左缠、右缠,均要周身一家。注意体会太极轻柔圆活、缱绻缠绵、环环相扣、无始无终的境界。由大圈到中圈、由中圈到小圈、由小圈到无圈,浑身处处皆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化,挨着何处何处击。“圈小小到无圈时,方知太极真神妙”。

关于“双重”问题。 “双重”一词出于《太极拳论》,“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其意思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对方用劲时,我相应地将内气偏沉,不与之顶抗即能保持黏随;反之,我若以硬劲相抗,便形成“双重”,使劲路发生阻滞,其结果必然是“有力胜无力”,“大力胜小力”,这就违背了太极拳“以柔克刚”、“以小力胜大力”的原则。其二是,自己身上的“双重”。如全身僵硬,动作漂浮,虚实不分等,都是其表现。其本质是缺乏阴阳的变化。因此,要想学好推手,就必须克服“双重”的毛病,否则,难免受制于人。

关于推手中“招式”的应用问题。不可否认,太极拳套路中有许多技击的“招式”,这些“招式”在推手时是可以应用和演练的。但是,这些只能是一种辅助的练习。推手的功夫即是“懂劲”的功夫,是太极内功和缠丝劲的应用。而缠丝劲是忽隐忽现,千变万化,无始无终的。无论对方用甚麽方法来进攻,对于太极拳来说,都是应用缠丝法来沾黏连随,以柔克刚,“柔运化、刚落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推手是“无招”的。“无招胜有招”,“以不变应万变”,这是武林前辈总结的至理名言。

再谈谈太极内功的训练。俗话说;“拳无功,一场空”。“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力不敌法,法不敌功”。可见太极内功的锻练是何等重要。所谓功夫,对太极拳来说,就是内气和内功。练内功要讲丹田,尤其是中丹田,它位于肚脐深处的神阙穴内。中丹田为内气的总仓库、蓄水池,经常意守丹田,使小腹饱满,丹田气足,然后在意念的引导下,顺督脉而上经百会、神庭、人中,通过舌头搭桥而接于任脉,再顺任脉而下,经膻中、神阙、达于会阴。然后,松腰落胯,使内气经两腿外侧下沉,从涌泉穴入地。要将丹田之气吐尽,可想象入地无限深。然后,再将内气提起,顺两腿内侧而上至命门,沿督脉而上,往复循环。即所谓大周天循环。再练习开合,开时,丹田之气,贯于末梢,上达于手指,下贯于足趾;合时,末梢之气,收于丹田。练拳时,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每一动作要求作到意到、气到、劲到。久而久之,气满丹田,通经活络,气血旺盛,营卫全身。体魄健壮,推手自胜人一筹。体如皮囊,充满混元之气,内劲浑厚,阴阳相济,刚柔浑于无迹。推手时,功助拳威,秀若处女,肆如猛虎,静如山岳,动若江河,不发则已,一发则如电闪雷鸣,一往无前。因此拿住丹田练内功,是练习太极内功的根本方法和途径。也是练好推手的根本途径。

最后,谈谈虚静问题。太极拳的功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祛病延年的养生功夫,二是强身防身的技击功夫。这两者都离不开虚静。虚则无所不容,推手时,无论对方力量有多大,都能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静则无所不应,无论对方动作有多快,都能做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后发先至,得机得势,处处主动。欲练虚静,先要净化灵魂,清心寡欲,做一个品德高尚之人。拳经云:“心主乎敬,又主乎静。能敬能静,自葆虚灵”。练拳时,要躁释矜平,心静神宁,一念无思,一物无有,壹志凝神于动作之中,逐渐达到物我两忘,躯体如同虚空无物一般,“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而进入一片空空洞洞的无极景象。当然,要达到虚静的境界决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修炼,许多练习者,终生都难以达到。这麽说,并非要大家放弃努力,而是告诉大家,虚静即是无极,无极即是空,“真空缈有,混然无迹”。虚静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太极拳爱好者努力的方向。只有方向明确,才能少走弯路,达到最好的练习效果,强身健体,精进拳技,祛病延年。对于推手来说,达到虚静境界,即可阶及神明,“妙手一着一太极,空空迹化归乌有”。

最后,特别要指出,太极推手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对抗性运动。练习时要防止伤害事故。练习者一定要静心、细心、虚心,点到为止,不得使用蛮劲,更不可争强斗狠。要虚心向有经验的太极高手学习,并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对手,互相喂劲、切磋技艺、不断总结经验,共同探讨太极拳理论,这样才能逐步领悟太极精髓,不断提高推手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5-2007 0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推手的含义

 推手是太极拳道模拟实战技击的一种独特的形式和方法。太极拳道之训练分为三个部分。拳架为体,散手为用,而推手介于其间。拳架为知己功夫,推手为知人功夫,散手为合而为一的实战功夫。

  现代推手和散手作为竞技体育运动之形式,已经逐渐与传统的推手和散手有了剥离之趋势。推手和散手分别作为两种竞技运动之形式,按照比赛规则的限制,按照各自不同的发展形式和规律正在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着。

  在公园、街头花园的太极推手,一般为你来我往,互相摸摸劲,转圈打轮,以提高练太极拳之趣味性、娱乐性为主,从而作为健身强体、延年益寿的一种运动形式普遍存在于太极拳爱好者之间。

  太极拳道之推手,其宗旨:在不用护具之状态下,通过推手双方的阴阳矛盾运动,演练实战搏击的一种良好的运动形式。它的研究和训练是以实战为目的,通过推手而不断提高实战搏击能力。武术中踢打摔拿四大技术均可在推手中随意运动,充分体现了太极拳道的博大胸怀和容纳百川的兼容性。

  太极推手是控制与反控制。控制之目的为人之重心,反控制之目的为己之重心。在控制与反控制中充分运用拳架训练出的技术、战术能力,达到控制人,不受制于人之目的。控制与反控制分为三个层次,低层次是着法控制与反控制,中层次是劲路(气路)的控制与反控制,高层次是意念控制与反控制。

  推手是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推手双方是信息的载体。在信息输出与反馈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控制与反控制的精确度。通过信息往复传递达到了控制与反控制的目的。信息传递也分三个层次,低层次是皮肤知觉传递,中层次是气场感应传递,高层次是意念传递。

  太极推手是双人太极球运动。推手双方是太极球中的阴阳,推手双方又构成了太极本体。阴阳对待,本体统一。对待双方在统一中互相转化、互相渗透、互相弥补、互相对应,对待与统一互为其根。对待是规律,统一是根本。太极推手离不开太极理论。

  太极推手各派形式诸多。如:推平圆、推立圆、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四正四隅推手、一进一退推手、三进两退推手、两进三退推手、大推手、烂踩花推手、散推手等等。如此之多的推手,乃为各派拳师在教拳过程中的创造,其目的有二,一是便于学者进门入道,二是显示传统内容之多。有一利必有一弊,无形中为推手而推手,在推手中练推手,从而导致了现代推手竞技运动中,大部分运动员不练拳架专练推手,舍本求末。一般人在推手中练平圆、练立圆、练腰胯劲等等,而与拳架脱节。因而难以产生太极高手。真正的推手功夫是在拳架中练出来的,推手只是对意与形的检验,是否能够将拳架中练出来的技击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而已。

  太极拳道推手是最原始的推手。原始的推手,形式单一,简朴实用,离技击之道最近。原始推手,乃为上下步推手。何谓上下步推手?上下步推手之形式为:双方都以金刚式起手为基本姿势(基本格斗姿势),手搭手,手摸肘,形成太极图形式,各占半个圆,搭手手臂为S,摸肘手臂为O。左脚在对方右脚外,双方一顺一背,互相转换,动态下也形成太极图形式。在手脚上下和全身来回往复的变化中,形成总体形象为太极球。推手就是太极球的运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虚实变化全在其中。在变化中寻求对方重心,破坏对方重心,在变化中调整自身重心,在调整中稳固自身重心。原始推手可充分体现太极拳道的三个层次:着熟、懂劲、神明。原始推手要求在圆中变化,在矛盾中转换,在不丢不顶中讨消息。拳经云:无过不及,随屈随伸。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沓。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拳歌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原始推手将武术中各派的四大技法踢打摔?quot;,在太极推手中的引化拿发中可以充分显现出来。从而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应物自然之神明境界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1-2025 11:51 PM , Processed in 0.10406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