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PeterTan

不分宗教、种族,谈提高人类的素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5-2007 08: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terTan 于 26-5-2007 02:36 AM 发表
自以为是,造成对所有人都先采取”一视同仁“的敌视、不信任、不友善态度, 往往是人与人之间,有效沟通的绊脚石。
这样的自我保护心态不断在社会各角发生, 包括在家庭中、社会上,甚至这论坛上。

如要达到与所谓的与”异己“ 沟通, 容忍、爱心包容, 不先入为主的批判,让”异己“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是我们大家都需要学习的。 说是容易, 行难。 这真正考验我们的耐性。

在课堂的规范环境下,学生有遵守师长指示的责任。若不遵守,他们就理所当然的要受到责罚。在以威吓条例作为核心典范的规范中,学生自然要为着自己的“安危”而担心。再者,在一般“传统”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和师长之间是没有多少互动沟通机会的。即使有,一般也受局限。课堂成员若是比较多元化,师长和学生之间的兼容可能性就比较低,要建设沟通所花费的努力和心机也相对的更大。而,若一个课堂环境的“好学生”和“问题学生”的标签合理性已经尘埃落定,“问题学生”自然比较不会主动去找师长谈他们的问题。主因是:

1。师长因着觉得和“好学生”沟通最不费劲,所以当然比较喜欢“好学生”,也比较听他们的话。
2。既然“问题学生”同等“问题人物”,他们在师长眼里的印象已经大打折扣,沟通的可能性自然也比较低。
3。许多师长往往都觉得自己懂的比学生多,也觉得自己比学生更了解学生的问题,所以一般上都会倾向采取训导而非沟通。一些学生自然觉得和这种长辈沟通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夏虫不可与语冰。讲多只换来更严重的偏见,吐血。
4。有些师者看来好像比较开明,但在探讨沟通问题的时候却一味先归咎于学生“没有积极努力采取更温柔平和的沟通方式”,而忽略课堂或社区经年累月形成的偏见压力,以及漠视其中“distress cry”的信息。这种“distress cry”有可能正是存在于师长们最厌恶的某种潮流语言或者衣着符号之中。

人都会怕痛的。当你被视为问题人物的时候,人家只在意你是否能回归主流的怀抱(教会人士最喜欢的就是采用浪子的比喻,表示他们对“迷失的弟兄”的慈悲胸怀)。无论你说的话多么合理,因为你是问题人物,所以你的信息对他们而言都是没有价值的。家长式人士的看法就是这样的由上而下,仿佛觉得他们有足够高度的眼光能够洞察一切。而你无论怎么呐喊“你什么都不懂”,高高在上的长辈们对这些抗议多半是报以神圣的嗤之以鼻。对于这种无所不知的智慧人士们,和他们沟通,没气死过咩?

沉迷于“问题学生课题”的师长、家长们,对我而言,许多都是问题长辈们。

考验耐性吗?考验什么耐性?同化工程的耐性吗?当自己以为有足够的经验和智慧来为别人的言行品格价值等等画上准绳标价,自己还有多少可能性来接受“其实我对于这些还有太多是一窍不通的”?

[ 本帖最后由 客旅 于 26-5-2007 10:2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5-2007 09: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客旅 于 26-5-2007 08:42 PM 发表

在课堂的规范环境下,学生有遵守师长指示的责任。若不遵守,他们就理所当然的要受到责罚。在以威吓条例作为核心典范的规范中,学生自然要为着自己的“安危”而担心。再者,在一般“传统”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和 ...

赞成...

本身也是20样功课没做,户外教学财政报告,上半年财政都没处理,迟到32次(未打破去年62次的纪录),考试成绩差及格分数15-20距离。

在跟一个传统主流比较,我的确问题多了,虽然不是很严重。

但这些都是对学校教育制度不满的反映。

第一,为什么以考试成绩高,而且考试题目还是问你这词是助词,还是介词?的程度就是优秀学生,难道我对政治,法律,心理,历史,哲学有一定研究,在于对孟德斯鸠提出的三种政制与老子提出的四种政治制度的比较及社会的演变,道家思想对精神分析学,中国粤剧与西方歌剧的比较,本能vs催眠vs自我的关系,道家对儒家思想的对立,尼采与弗洛姆学说对立,马斯洛人本哲学对精神分析学的同质...等会答如此考试标准的我却要在最后一班视问题学生处理?

看到那些成语,介词,文言文都sien~ah,功课下来我都不做...


第二,学校藐视法的精神,把法当作工具来用,企图以形象去搞独中宣传,塞衣服,陆军装的发型=学生形象标准,讲方言又不给,问马来西亚华裔大多本根都是来自广东,福建一带,这些方言本来就是我们的根,却要否认它们在教育的地位??去网咖打机捉,又不是沉迷,上课吃东西,又要捉?最近也承假期打算搞反校规运动,试以人权方式打算跪在训导处门口上奏学生人权对校规的制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5-2007 1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孩子是不是無情的? 2006

一位朋友提到他的朋友的孩子長大後對父母很無情,憂心自己現在還很小的孩子將來是不是也會變成這麼無情?

我告訴他我聽到的另一個例子朋友的兩個孩子。從小都受最好的教育,大學塊畢業了,有一天媽媽聽到兩個孩子在談話,內容是計畫要把媽媽送到哪一個養老院?這個媽媽暗自哭泣,覺得自己非常失敗,也反省自己究竟哪裡錯了?這麼用心努力把孩子教養成人卻落得這個下場。忘恩負義

這是我們大人一手把孩子訓練出來的,從小告訴他們功課最重要,教他們要為自己的前途打拼,妨礙自己的一切都是敵人,包括愛玩、愛睡、愛交朋友…同學在競爭時也是敵人。

養成這個習慣以後長大奔向前程時,只要擋我則死,擋在他前面阻礙他幸福的通通是敵人都要鏟除。親人也好朋友也好只要是石頭都要搬開,最大的石頭就是年邁需要照顧的父母親。

所以小孩從小受的教育應該是為別人著想,而不只是為自己著想。人性的本質是為別人著想,體貼別人、關懷別人。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受的教育是為別人著想,就算沒有高的學歷,一輩子都會感恩照顧父母。這是人的天性

人的天性是扶助別人,但我們現在的教育是違背天性,教孩子只為自己的前途打拼。成功的除去孩子心中感恩、回饋、同情、關愛…這些東西都不見了或微乎其微。

轉變教育的觀念

建立孩子正確的觀念:「為人著想是高貴的情操,只為自己打算是自私、卑鄙。」

相反的如果告訴孩子:「為人著想是傻瓜,為自己打算才是聰明人。」這種觀念害了所有的年輕人,也害了所有的父母將來都要嗟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kmgeosv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7-5-2007 1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培育一个有用的人出来不能过急。很多时候,让一个人跌倒是必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5-2007 06: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问题学生”?

原帖由 客旅 于 26-5-2007 07:50 PM 发表
如果能纯粹对待一个人,而不从责任或者辈分的角度来看,与其笼统称之为“问题青少年”,不如干脆说是:

1。求学态度出现困难的学生
2。身分价值困惑者
3。无法满足家长式教条规范的学生
4。适者生存考场文化之无法攀上枝头者
5。把蓝领看为下贱并恐惧被如此归纳者
6。。。。等等。。。


不赞成将有以上特征的人, 都称为“问题青少年”,或 “问题学生”。

我对问题学生的定义是 “求学态度出现问题的学生”。
“求学态度出现困难的学生”, 应该说是“ 学习出现困难的学生”。

以上都可能导致 学习态度出现问题,需要我们来帮助。但不应该因他们受到这些因素所困扰, 就断定他们学习态度一定有问题, 就是问题学生。

这些学习态度出现问题的“问题学生”, 如果只是自己 无心学习, 静静不去打扰他人, 问题还不至于这么严重。
但往往这些问题学生不但本身无心向学, 还时常在学府中制造许多问题, 如吵闹使到其他人听不清楚老师的讲解, 打架、玩手提电话, 讲粗话, 欺负其他同学, 破坏公物等等。

这些人有些是初犯、有些是惯犯, 有些已经是品德出现问题。  当今的教育者需要以更专业的知识与精神, 才能有效帮助他们。


如要探讨导致问题学生的原因与应该如何去帮助他们, 我们可从社会(包括公共政策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个人的因素, 三方面来深入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5-2007 07: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深川菊 于 26-5-2007 09:52 PM 发表

赞成...

本身也是20样功课没做,户外教学财政报告,上半年财政都没处理,迟到32次(未打破去年62次的纪录),考试成绩差及格分数15-20距离。

在跟一个传统主流比较,我的确问题多了,虽然不是很严重。 ...


许多人都是现代教育制度下的牺牲者, 但也有许多人从中得到造就。
几乎全世界的政府都在谈教改。 新加坡有计划的废除 O-level 统考, 而日本今年则从新启用废除43年的初中与小学学力统考。中国及我国,还在激烈辩论中。

其实,我认为没有一种教育制度是完美适合所有人。学生本身不能等待完美, 我们至少能帮助他们先学会适应。往往在逆境中克服客观环境成长的, 比顺境者来得坚强, 更有生命力。

你虽然是当今教育制度下的“问题学生”,但只要你不放弃学习, 你就有成功的机会。你就不是问题学生。

有些人选择继续以受害者的身份,控诉社会不公, 但有些人希望以自己的经历, 来帮助其他人。
希望你也能将你的学习心得, 帮助与你一样背景的学生。

以下是不进大学的 Bill gates,对当今美国教育制度所做出的回应:

学校没有教的东西!!!!

朋友传来比尔盖茨在一高中的演讲。演讲中他提到学校为了看起来很“正派”(politically correct),教导的一些处事方针都不实际,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知道真正的社会现实,而在真实的世界里,遭受失败。

他列出了11条例,认为这是学校准备学生进入社会的金科玉律。


第一: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就好。

第二:这世界是不照顾你的自尊,在维护你的自尊之前,你必须做出表现。

第三:你不可能一出校门就可以获得6万年薪,或成为有辆车子的副总裁。你必须去争取。

第四:如果你认为你的老师是很难应付的,等你有了上司或老板后,你就知道滋味。

第五:到快餐店去煎牛肉饼并不委屈,你的爷爷奶奶们对煎牛肉饼有另一种说法:那是机会。

第六;如果你把事情搞砸,不是你父母的错。不要埋怨发牢骚,从错误中去学习。

第七:在你出世之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现在那麽没有乐趣。他们要付你的费用,要帮你洗衣,所以在去援救天然雨林之前,先把你的衣橱整理好。

第八:学校里可能不再分优胜者或落后者,但是现实生活不是如此。在美国一些学校,废除了等级,让学生不断尝试以便及格。但在现实生活中这完全是不可能的。

第九:现实生活并没有像在学校有不同的学段,你没有夏日假期。没有几个雇主会有兴趣让你有时间反省,你用自己的时间吧。

第十:电视剧并不真实,真实生活里大家都要离开咖啡座去干活。

第十一:对於卑微的人必要好好相待,很可能有一天你会替他打工。

我们在学校,老师有教我们这些吗?



[ 本帖最后由 PeterTan 于 27-5-2007 07:2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7-5-2007 08: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 PeterTan 的帖子

什么是“问题学生”的“问题”?发烧是一种症状。但造成发烧的原因并不止一种,造成的后果也不一样。所谓“问题学生”的“问题”也是这样。即使同样出现主动干扰他人甚至反群体/社会倾向的,原因也未必一样。甲生很可能人品真的很有问题,乙生却可能是长久在群体压力下造成个性反弹现象,丙生则可能投诉无门而自暴自弃,而欺负丙生的却是在校园里不被列为问题学生的学生。这就是我所强调的:请把焦点专注在剖析问题,而并非靠着笼统的标签归纳来妄想家长式的强行道德同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5-2007 08: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6 PeterTan 的帖子

简单的说:1。你活在一个人吃人的世界。你若不要被人吃,就必须有能力吃掉别人。2。不吃人而仍旧存活,是强者的特权。如果你是弱者,甭学强者谈什么不吃人的理想或道德。3。你不可能靠把口或者什么哲理出去跟人家讲什么平等幸福。最起码的,就是要有足够的资格让人家觉得你并不是那么容易可以被吃掉的。4。当你有能力使唤服从在你的吃人大能权威下的奴才时,你不但能够幸福,也更有资格告诉别人什么才是幸福。原因:不怕被吃掉,就是幸福。若别人不同意,你可以把他们吃掉。他们怕了,自然把你说的什么话都当作真理。5。所以,在校园生活中,因为你不能吃掉校规、老师、校长、教育部、整个社会的教育观等等,那么你就要努力的学习存活,乖乖听话,不要让别人透过考试或者校规来把你吃掉。6。你在校园里的奉承功夫,决定你日后在社会的存活能力和吃人能力。7。成绩、文凭、学位、长辈的赞誉等等,这些都是你日后的存活资本,让你靠着漂亮的成绩单来卖身赚取饭碗。若连饭碗都没,你要怎么吃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5-2007 09: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客旅 于 27-5-2007 08:27 PM 发表
什么是“问题学生”的“问题”?

即使同样出现主动干扰他人甚至反群体/社会倾向的,原因也未必一样。


这点我明白。 所以在两个不同个案中,我强调与学生有效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我们也要教导学生懂得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甲生很可能人品真的很有问题,乙生却可能是长久在群体压力下造成个性反弹现象,丙生则可能投诉无门而自暴自弃,而欺负丙生的却是在校园里不被列为问题学生的学生。

这就是我所强调的:请把焦点专注在剖析问题,。。。



在实际个案中, 原因远比这些还要复杂得多。
例如: 要鉴定甲生是否人品真的很有问题, 还是只是惯犯、或初犯, 就是一门学问。

“乙生却可能是长久在群体压力下造成个性反弹现象”, 但也可能是他本身的社交出了问题, 也可能是比较内向, 也可能是本身的态度嚣张, 所以造成群体对他施加压力, 也有可能本身的心理状况除了问题,认为整个社会都在欠他一样。

就如以下 Bill gates 对时下年轻人的教诲:
第二:这世界是不照顾你的自尊,在维护你的自尊之前,你必须做出表现。
第三:你不可能一出校门就可以获得6万年薪,或成为有辆车子的副总裁。你必须去争取。
第六;如果你把事情搞砸,不是你父母的错。不要埋怨发牢骚,从错误中去学习。

“丙生则可能投诉无门而自暴自弃,”。 就如个案(2)的 中三学生。 可见老师与家长都没能好好与他沟通。
他努力准备明天的考试, 却被误会为“叛逆”的学生。 但问题也是在于他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 如果他能与我商量, 我先与历史老师, 就不会感觉到投诉无门。
在社会上工作, 我们也要学习与上司沟通, 对不公正, 成熟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如果只会自暴自弃, 或态度嚣张与上司理论, 就不要怪别人不给自己机会。

就如 Bill gates 所言:
第九:现实生活并没有像在学校有不同的学段,你没有夏日假期。没有几个雇主会有兴趣让你有时间反省,你用自己的时间吧。

“而欺负丙生的却是在校园里不被列为问题学生的学生。”  他们有可能不被列入问题学生, 也有可能还没被起诉定罪,也有可能也是被忽略的一群。


这就是我所强调的:请把焦点专注在剖析问题,而并非靠着笼统的标签归纳来妄想家长式的强行道德同化。


剖析问题,找出原因固然重要, 但重点如果不在于提升人的素质, 提升他们学习的能力与道德操守, 知道了, 又对社会,对个人有什么益处呢?

尤其在许多个案中, 问题学生很可能是以上几种的综合原因, 造成他们不遵守道德规范。
控诉被人欺负的, 本身也同样欺负其他人。 就算我们找出谁先欺负谁, 也与事无补。

如果他们能理解欺负人, 本身就是不对的行为, 而愿意遵守这道德规范。 我认为这人的素质已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老师、家长都在强行“道德同化”,或要求学生服从纪律就算是“道德同化”, 还要从不同个案详加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5-2007 09: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8 客旅 的帖子

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领受。 但我相信那高中的家长与学生, 应该有能力明白 Bill gates 所要表达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5-2007 09: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3 o1j2m3 的帖子

轉變教育的觀念建立孩子正確的觀念:「為人著想是高貴的情操,只為自己打算是自私、卑鄙。」
协助孩子建立这正確的觀念是很好的。 但如何在这大多数人接受 “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 相信人要“适应私利主义,才能生存”的大环境下, 坚信这观念是正确的, 就需要有智慧, 以身试法。不然 孩子以诚待人, 却受到伤害, 更加深孩子对社会的痛恨。最近报导 借着向孩童问路, 然后被强拉他们上车拐带, 还有因帮助妇女捉拿劫匪, 却遭到十多个凶徒追杀而丧命的新闻。 这使到许多人在问, “為人著想, 不为自己打算是自私、卑鄙吗? 还是明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我们要如何教育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5-2007 10: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9 PeterTan 的帖子

喊痛、怕痛,是正常的自保机制,除了麻风病人。而一个人的抗议种所包含的归咎或诿过成分,其合理程度因人而异,也因个案而异。有些人的不满状态可以长久停留在两极化的角度(你说的“好像全世界都欠他”),也有人可以即使依然对大环境不满却选择更务实的方式来面对难题以及过活。假设一个人满肚子的苦水,想找一个辅导者倾诉。但是,每次当他谈到对社会问题的不满的时候,辅导者就直截了当的问他:“你以为全世界都欠你吗?”他说到和双亲之间的价值观差别的时候,辅导者总是说:“你父母什么都没欠你”,“听父母的话是天经地义的事”。那么,这个人还会去找辅导者吗?诚然,为了沟通成果,确实是需要懂得怎么和其他人沟通,无论是长辈还是上司还是同辈或者幼辈都好。那么,一个人在找辅导者谈的时候,是否也必须了解如何与辅导者沟通(例如千万别谈关于对社会和家庭的牢骚),以避免不必要的吐血?在适者生存的环境中,机会是犹如猎物一般,是需要抢夺的。在某些处境,对某些人来说,某些机会,无论是沟通机会还是谅解机会,很可能是相当奢侈的。激烈抗议的采取原因是不可一概而论。对于一些人而言,某种抗议可以是“怪别人不给自己机会”,然而,这抗议也可以是“对自己处境中的机会选择的匮乏而无助和不满”。之所以匮乏,可能是某事件或人际关系的因果。并非每个人在各个处境中都有能力克服过去和现今的阴影。如果要一个人,例如青少年,在求学时期能够客观实际的了解现实世界的运作机制,这是好事。但,如果干脆把他们的不满和牢骚标以“幼稚”、“不成熟”、“过于天真”等等,那是否意味着鼓励他们必须懂得靠着道德政治种种手段存活才叫做“智慧”?我觉得,一些所谓的青少年问题,只不过是不经修饰的“成年人问题”的缩影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5-2007 10: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terTan 于 27-5-2007 09:33 PM 发表
剖析问题,找出原因固然重要, 但重点如果不在于提升人的素质, 提升他们学习的能力与道德操守, 知道了, 又对社会,对个人有什么益处呢?

尤其在许多个案中, 问题学生很可能是以上几种的综合原因, 造成他们不遵守道德规范。
控诉被人欺负的, 本身也同样欺负其他人。 就算我们找出谁先欺负谁, 也与事无补。

如果他们能理解欺负人, 本身就是不对的行为, 而愿意遵守这道德规范。 我认为这人的素质已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这是见仁见智的。对你而言,这叫做“提升人的素质”。对我而言,这叫做“mob management”。

要期待一个群体中的个体都能够以良心尊重和自省来作为行事为人的准则,是不可能的。比较务实的方法,就是使用更多的威逼利诱道德皮相规范。这样,即使是不懂得诚心诚意尊重人的,他们依然会因为惧怕刑法(无论是伦理规范还是鬼神赏罚)而比较不敢造次。无可救药的乌合之众,若要避免全体中的自相残杀,最好就是掌控他们的欲望,驾驭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是“mob management”。

剖析问题的症结,不管是在于提升乌合管制的效率,还是尝试在乌合管制和培养真诚良知之间的平衡,这些资讯都是重要的。还有,许多辅导者其实都是乌合之众的一员。如果不仔细探讨种种问题的症结因果,那怎么可能堤防在辅导者和受辅导者之间可能出现的负面沟通后果?

拒绝遵守道德规范,未必是因为他们的素质不佳。有些人可能是鄙视某种群体的“讲法不讲理”道德规范。这样,他们自然觉得反叛比顺服来的合理。而在欺负个案中,受害者和压迫者的角色对换或循环,其实也是一种自保机制,是对“报复式公义”(retributive justice)的信靠。许多人会希望能够达成复和(reconciliation),但,一旦考虑复和,就意味着要放下自己的防备。在考虑这样的风险中,有些人自然比较希望能够成功控告对方,让对方在群体道德机制中受惩罚。当然,有些传统或宗教也许在鼓吹复合而提出一些利诱,例如“上帝的喜悦”或者“受人尊敬”等等。但这些利诱未必会成功。即使成功,他们这些人的素质真的算是“提高”吗?

[ 本帖最后由 客旅 于 27-5-2007 10:5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07 09: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1 PeterTan 的帖子

菜根谭有在做人处事篇又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仁慈是每个人都要有的,防备之心也是一样。”要教孩子,遇到可以信任的,合理的就要放开心房,遇到不合理的,不妨提出或躲避,偶尔吃一点亏无所谓,遇到危险不闪就是不孝。这也是,小弟父母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07 03: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深川菊 于 26-5-2007 05:22 PM 发表


昨天在看一本书--《末那催眠》,当中有谈到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之类的内容。或许你会喜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5-2007 03: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辅导员素质的重要性

原帖由 客旅 于 27-5-2007 10:19 PM 发表
那么,一个人在找辅导者谈的时候,是否也必须了解如何与辅导者沟通(例如千万别谈关于对社会和家庭的牢骚),以避免不必要的吐血?


这里点出寻找素质良好的辅导员的重要性。

就拿你给的例子来探讨:
”假设一个人满肚子的苦水,想找一个辅导者倾诉。“

辅导的第一步骤就是能够耐心的倾听受辅导者的牢骚,发挥人类的同理心(emphathy),从而得到受辅导者的信任。
比较能接受的问题是:“你对社会问题有什么不满?”, “你认为你与双亲之间的价值观差在那里?等等

当受辅导者相信辅导者了解自己的问题时,
第二步就是帮助受辅导者剖析问题的症结, 从而帮助当事人找出困扰她/他情绪的真正原因。从中他们就能更加了解自己的个性、情绪与思绪, 才能较理性的面对问题。
“为什么你有这样的想法?”, ”你认为有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这样做“ 等等?

第三步是问当事人打算要怎样做? 专业辅导员的责任不再教导当事人怎样做, 而是协助当事人明白采取各种行动所带来的可能性后果, 然后让当事人自己做选择。

当事人可能告诉你:” 他只想对社会作出控诉“, 甚至以自杀来表达这样的看法? 我们就可以与他们分析自杀是否对解决实际问题带来果效? 等等
有些人可能告诉你他们想以暴易暴。 辅导员就要耐心的分析以暴易暴, 所带来冤冤相报而时了的可能后果等等。。
这时,辅导员也可以提议一些其他可行之道,供受辅导者参考等等。 但辅导员不能帮他们做出选择。

这样, 辅导的工作就算完成一段落。 但这样也许要花几个月的时间, 当事人的心情才能开始恢复平静。 尤其遇到婚姻出轨, 父母吵架要离婚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5-2007 04: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6 PeterTan 的帖子

在适者生存的环境中,机会是犹如猎物一般,是需要抢夺的。在某些处境,对某些人来说,某些机会,无论是沟通机会还是谅解机会,很可能是相当奢侈的。激烈抗议的采取原因是不可一概而论。对于一些人而言,某种抗议可以是“怪别人不给自己机会”,然而,这抗议也可以是“对自己处境中的机会选择的匮乏而无助和不满”。之所以匮乏,可能是某事件或人际关系的因果。并非每个人在各个处境中都有能力克服过去和现今的阴影。

社会本身就是由许多的家庭,和组织这些家庭的个人成员中所组成的。在这其中的人类彼此之间的互动就形成社会活动。 所谓的大环境,其实是人类彼此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的。我们可以剖析问题,找出某某大黑手制造出这些问题来,找出罪魁祸首。 有些人选择责骂政府。但所谓的当权者、政府不又是人民所选出来的? 有些人选择责骂人民没有做到监督政府的责任。另一些归罪于媒体,归罪于社会人情的冷漠。 但媒体本来就是中性的,有时社会爱看什么,他们也就跟着报导什么?  就算媒体被垄断, 我们也能选择杯葛这份报章。昨天垄断媒体的, 可能今天就是抗议媒体不自由的同一个人。

因此,在提升人类素质这课题上,如果我们的思想范畴只是环绕在解剖问题与辩论道德价值观的框框里,我们还是不能跳出这思想的死胡同来。现代人喜欢忠于自己的那一套, 虽然你告诉他这一套不是最好的, 还有更好的。 他会回头告诉你,他这一套才是最好,你怎知道不好?我认为人类的思想应该从”鉴定对错的框框中“,进一步提升,不停留在”相对的人类道德价值观的框框的辩论中“。 以其花全部心机在辩论中,不如我们依据这些人心中的那一套,协助他们达到活出心中的理想。如果他们所信的那一套,在实践中行不通, 或受了挫折,跌倒了。 这时候, 你来扶他/她一把, 他/她才能真正体会你的真诚,领悟那一套道德价值观, 那一套人生观才是最好, 最适合自己的。这样,人类才能真正的活出尊严,活得有理想,有意义的人生。

请不要误会我认为解剖问题的症结与辩论何谓道德价值观,不再重要。我的论点是,当许多人只是停留在这两个框框里,尽量找出别人的短处,弘扬自己的优点,辩论谁对谁非。如果是继续这样,那么,他们可能就忽略了真正提升人类素质中,其他更重要的、更高尚的因素。何谓其他更高尚的因素,我想大家从许多我们所敬重的历史人物及现代人物中思想起,我迟些在提上更完整的看法。想想看这些伟人到底有什么素质,都能够被跨种族、跨宗教的,跨时空的被赞赏。
如果要一个人,例如青少年,在求学时期能够客观实际的了解现实世界的运作机制,这是好事。但,如果干脆把他们的不满和牢骚标以“幼稚”、“不成熟”、“过于天真”等等,那是否意味着鼓励他们必须懂得靠着道德政治种种手段存活才叫做“智慧”?我觉得,一些所谓的青少年问题,只不过是不经修饰的“成年人问题”的缩影而已。

如果我们的探讨, 就只在找出到底是 ”不经修饰的“成年人问题”的缩影“, 还是 青少年 “幼稚”、“不成熟”、“过于天真”的 原因。 我认为只是继续的环绕 ”解剖问题的症结“, 并不能真正提升人类的素质。因为答案往往是两者都有可能性。 有的是家长方面出了问题, 有的是青少年本身出了问题, 更多是两方面都有问题。

然而, 更多人不承认是自己的问题, 而习惯性的把问题互相抛来抛去。就算有许多人承认是自己的问题, 这很好。 但我们也不能停留在此, 而更要协助他们解决本身的问题。因此,我认为不能只关注解剖问题, 而对提高人类素质的课题不干兴趣, 到头来, 只有一个”谈“字, 而不能全面的探讨问题,提出可能性的解决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5-2007 05: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3 客旅 的帖子

这是见仁见智的。对你而言,这叫做“提升人的素质”。对我而言,这叫做“mob management”。要期待一个群体中的个体都能够以良心尊重和自省来作为行事为人的准则,是不可能的。比较务实的方法,就是使用更多的威逼利诱道德皮相规范。这样,即使是不懂得诚心诚意尊重人的,他们依然会因为惧怕刑法(无论是伦理规范还是鬼神赏罚)而比较不敢造次。无可救药的乌合之众,若要避免全体中的自相残杀,最好就是掌控他们的欲望,驾驭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是“mob management”。
刑法、道德规范,对教育某些人,有着他们一定的作用与功效。如果认为因为惧怕刑法,而不得不遵守道德规范,不能提升人的素质。那么,试想想那些根本就不惧怕刑法,而依然故我的人士。不论是在学校甘犯校规,或是触犯法律之罪犯。这些还懂得怕的,就比不懂得怕的,在素质上确实更胜一层。原来让有些人懂得惧怕,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的。现在教育者面对的一大问题,就是许多人已不懂得怕。强奸是重罪,贩毒是死罪,他们还是照旧犯法。试想下把这些严刑厉法拿走,人类的素质又会怎么样? 就是因着一个群体中的个体都不同,所以我们需要不同的工具,如刑法、道德规范、劝导、爱心辅导,引导、身教等等不同的方法来教育不同的人。
剖析问题的症结,不管是在于提升乌合管制的效率,还是尝试在乌合管制和培养真诚良知之间的平衡,这些资讯都是重要的。还有,许多辅导者其实都是乌合之众的一员。如果不仔细探讨种种问题的症结因果,那怎么可能堤防在辅导者和受辅导者之间可能出现的负面沟通后果?
不否认剖析问题的症结的重要性,但不能只停留在这个阶段,而忽略了提出不同的解决之道。有时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在于在原地找出平衡点,而是向前看。
拒绝遵守道德规范,未必是因为他们的素质不佳。有些人可能是鄙视某种群体的“讲法不讲理”道德规范。这样,他们自然觉得反叛比顺服来的合理。而在欺负个案中,受害者和压迫者的角色对换或循环,其实也是一种自保机制,是对“报复式公义”(retributive justice)的信靠。
若只能在”反叛与 顺服“作出选择,当然有时候反叛确实比顺服更加合理。但长远解决之道,可能都不在”反叛与 顺服“,而是以身作则,以身试法。在没有榜样的时代,自己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这也可能是解决之道。在自己做不到时,可能还有向前看,等待时机的可能性。我们也能做到教育群众,让越多人明白真正的道德规范。短期的反叛可能带来一些信息,但长期的反叛, 拒绝遵守任何道德规范,也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样的人生,也会失去本来的意义。若采取对“报复式公义”(retributive justice)的信靠,自己以受害人自居,采取报复行动一攻击来自保,这就应验了古人的智慧,冤冤相报而时了?我不认为这是明智的选择。轻者则使到人与人之间,家庭成员中,社会中缺乏安宁,重者可延伸到国与国之间,连绵不断的战争与仇恨,就像当今的中东情况, 911事件,及反恐战争,不就采取对“报复式公义”(retributive justice)的信靠吗?
许多人会希望能够达成复和(reconciliation),但,一旦考虑复和,就意味着要放下自己的防备。在考虑这样的风险中,有些人自然比较希望能够成功控告对方,让对方在群体道德机制中受惩罚。当然,有些传统或宗教也许在鼓吹复合而提出一些利诱,例如“上帝的喜悦”或者“受人尊敬”等等。但这些利诱未必会成功。即使成功,他们这些人的素质真的算是“提高”吗?
我认为复和(reconciliation),不代表我们应该对人要放下自己的防备。古人告诉我们”防人之心还是不可无的“。我本身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的做法是敬而远之。时间视情况而定。时机不成熟时,我不选择复和(reconciliation),但更不选择采取长期性的“报复式公义” ,这样很伤自身。这样一方面能避免长期冲突,另一方面就不需要长期近距离的防范,很累的。曾经对一个六十多岁亲戚的做法非常的不满与生气。大义灭亲的将他的坏行为公布于世。然而,后来因着他十多岁的女儿被鬼附,两个大男人要从地上抬她起来坐在椅子上都抬她不起。此人过后将前因后果告诉我,也说出他现在知道神的真实,立志要学好。我说懂得悔改是很好的。就这样选择复和,也不再对他有防范之心。那里知道,他在我背后挑拨我与好友的情谊,说我们许多的坏话,及他们如何的伟大。他同样也在教会的学校中搞鬼。他最擅长的功夫就是在两个人之间,各自说对方的坏话,再加油加酱。 最后,当这两个人吵起来时,他就在背后偷笑,还做起好人。最后,还是我的朋友与他的亲身儿子,拆穿他的计谋。 一年后,才由他们告诉我此人的所作所为。他儿子也因为不满他的作风,又受不了他父亲的打骂,而离家出走。过后,此人要与我们握手和好,我采取的做法就是敬而远之,而不是报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07 07: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6 PeterTan 的帖子

那是否意味着,其实就连那些以为仗着长辈地位就可以强行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塑造幼辈的人士们,包括师长、家长、还有“关心问题青少年课题”人士们,他们都可以(甚至可能必须)是辅导的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07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7 PeterTan 的帖子

若从另一个角度来谈你所说的框框,我会这么解释:许多人(甚至可说是大多数人)的所谓道德标准,主要是用作“fault finding”,并非“problem solving”。不但如此,他们所以为的“problem finding”其实只不过是靠道德标准撑腰的“fault finding”。所以,论及社会问题或国家政策,这些人只懂得怎么证明自己是受害者、到底谁是害他们的黑手、谁是敌人等等。而论及平时的各人公民责任,他们可以都是不及格。他们骂政府,因为觉得政府负了他们,却很可能根本就不晓得什么是政府,以及人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道德或者司法规范,有时就被这些消费人用作攻击性的工具。如果我可以按照这些规范证明某些人有错,那么这人肯定就要受惩罚吃苦头。如果他伤害过我,若我靠这些规范伤害他,我不但可以不必玷污自己的手,也可以赚取受害者的招牌。更重要的是,我得到了报复的成就。所以,一个社会的道德意识若是以“fault finding”为主,这个社会的问题很难怎么解决,许多人肯定也鼓吹死刑,大力否定复和公义的合理性。如果把剖析问题当作终极解决方案,这当然是不合理,顶多只能满足上述“fault finding sentiment”。但,我认为,剖析问题是与时并进地了解种种问题之间的因果和互动关系,从而更活泼(dynamic)的处理各种问题。有些问题比较有可能靠一个解决方案来解决。但,大环境的东西,高喊解决方案口号而不思量长期观察制衡的重要性,若不是小中学生的考试八股答案,就是政棍在台上的神圣谎言。媒体和政府的问题,该骂的时候要骂,该杯葛的时候要杯葛,但必须懂得搞清楚自己所作的到底是“fault finding”还是“problem solving”。单靠一个“只”的剖析问题,是废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4-2024 10:58 PM , Processed in 0.08598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