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牌会员 | Credits 1234
試述玄天上帝信仰教義及其道教發展的思考
潘一德
(茅山道教文化研究中心)
(二)奉祀玄天,持念神咒
《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⑦說,玄天大聖,每月三度,統領神兵,躬往諸天,遍為巡察。經文稱讚,天中北上,眾曜拱之,惟有玄帝能鎮北方,每月初六、十六、二十六日,與諸天審察巡遊。同時還於每年正月初七、二月初八、三月初九、四月初四、五月初五、六月初七、七月七日、八月十三、九月初九、十月二十一、十一月初七、十二月二十七日,下降人間,剪滅邪魔,保人慶壽,以全天命。經文指出,通道之士,“天地之內,能有志心奉祀玄武,一生之內,不食腥膻自斃、毒傷、厭穢之物”(第18冊40頁)。如此修持,皆有禎祥,在玄帝下降的前一天之夜,沐浴齋戒,志念專一,準備香燭、淨果、棗湯,稽首禱告,無願不從,然後靜思誠意,誦其神咒。神咒有三,今選其一:
北方玄天,杳杳神君,億千變化,玄武靈真。騰天倒地,驅雷奔雲,隊仗千萬,掃蕩妖氛。雷公侍從,玉女將軍,鬼神降伏,龍虎潛奔。威震五嶽,萬靈鹹遵, 鳴鐘擊鼓,遊行乾坤。收捕逆鬼,摧斬魔群,除邪輔正,通氣常臻。急急如元始上帝律令敕。(同上)
神咒,即誓言。經中指出,不管任何信士,只要信奉,遵照修持,福遂雲生,災遂電散。
(三)奉經明道,修真十戒
《北極真武普慈度世法懺》⑧卷首說,無上赤文帝君金闕化身天尊,于龍漢元年,在北極玄天紫微之殿,會集諸天上聖、十方至真,考察三界之內、大千國土之中,修學功過,年命修短,十方世界,男女罪福考限之期、生死報對、宿命因緣。天尊與妙行真人以對話形式而闡明道法。妙行真人說:“凡夫不明修學,貪嗔癡愛,口是心非,無明煩惱,積稔罪愆,或身遭疾病,牢獄拘囚,運用乖違,所作不順,命沒之後,墜諸地獄”。 (第18 冊354頁)天尊憫念凡人,積惡造罪,不知修仙之路,演說“修真十戒”,以度眾生,強調身為患有本,過逐心生,道乃法舟,懺之可度,積如山嶽,隨念即消。告誡眾生,若能志心受持“修真十戒”,終生受持,仙階可冀:
一者,不得陰賊潛謀,害物利己;
二者,不得殺害含生,以充滋味;
三者,不得淫邪敗真,穢慢靈氣;
四者,不得敗人成功,拆交離親;
五者,不得露才揚己,讒毀善良;
六者,不得飲酒過差,食肉違禁;
七者,不得貪婪無厭,積財不散;
八者,不得交遊非賢,居處雜穢;
九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十者,不得輕忽言笑,舉動乖真。能依吾教,秉心無二,即得見世安樂,免遭困苦。(同上)
“修真十戒”是玄天上帝教義中最重要的教義之一,也是玄天上帝信仰中最基本的戒律。
法懺中在闡述玄天上帝功績的同時論述大道之理,很早以前,虛皇大道君為大道之祖,三才之根,太極之先,“中有真精,自然而生,強名虛皇,潛司玄化,道運禦世,一炁分三,為玄、元、始三炁,混合氤氳,漸著萬物之端,為萬化之本。莫知其先,強名曰元;莫知其初,強名曰始,故曰:元始天尊;三炁相生,九炁混合,化生諸天,成就三界。莫知其大,強目曰太;莫知其高,強目曰上;首出無極,仰之曰老;宰之無我,主之曰君。浩劫開化,普度天人,洪惟教主,北極鎮天佑聖真武靈應福德真君、玉虛師相玄天上帝。……在昔飛升,弘開誓願,謂眾生之善惡,莫不齊身;欲天下之操修,同登妙果”。(第18冊355頁)法懺中太上老君仙化之後,玄天上帝出現,神聖相化,顯身說法。此法懺中還論述形神關係,認為真道養神,偽道養形,真道通,能存能亡,神能飛形,亦能移山,形受灰土,豈能變通!“人能保精、愛神、護氣,內則致身長生,外則致國太平”。(369頁)這與《道德經》中宣導的無欲觀妙,致虛守靜,抱一致柔,歸根複命,保精養神,一脈相承。
(四)立功立德,十願禮文
《北極真武佑聖真君禮文》⑨記述,信奉玄天上帝,必須發十願禮文:
一願天地常清靜,
二願國家永安寧,
三願九祖盡生天,
四願豐都皆罷對,
五願二炁無愆伏,
六願五穀悉豐登,
七願永劫息干戈,
八願四時無疫癘,
九願眾生離業網,
十願學道總成仙。(第18冊382頁)
發願的目的,是祈求玄天上帝默佑,廣結善緣,立功立德,證真成道,普度眾生,同登道岸。
總之,玄天上帝信仰教義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武當福地總真集》⑩有詳盡的賜封詔誥以及祭祀科戒;《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錄》⑾與《玄天上帝啟聖靈異錄》⑿等道書內,記述玄天上帝仙化的文字和圖片,這些也是信仰教義的內容之一,本文限於篇幅,不再詳述。
三、對玄天上帝信仰教義的思考
玄天上帝信仰源于武當,教法傳播全國各地,深受海內外民眾的尊崇,武當山由此享譽天下。甘肅崆峒山為黃帝問道之所,有“教源所在”之源,現存崆峒山道觀建築完全是明代武當山道觀風格,如崆峒山的太和宮、紫霄宮,飛升台等,全是武當山道觀的稱謂,其主神也供奉玄天上帝,可見其信仰傳播之廣。今天,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各種媒體資訊鋪天蓋地而來,商品經濟,人們越來越注重現實,社會節奏步伐越來越快,各種產品更新換代十分迅速,而古老道教的發展仍然緩慢,如何繼承玄天上帝信仰教義,弘揚教義中有益人類的精華,是擺在道教界有識之士面前的重要話題;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道士、提升自身形象,是道教界當前面臨解決的新課題。這是因為站在信仰的角度考察,道教宮觀是人世間最崇敬的地方,是歷代祖師修道和成道的聖地,作為道教徒,我們要象愛護自己眼睛一樣,愛護好、保護好這一方神聖之地。向玄天上帝當年修道那樣,以道為本,甘於寂寞,始終把修道作為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明天地之造化,修自身之凡體,勇猛精進,積功累德,與道合一。
目前,結合構建和諧社會的氛圍,我個人認為,地方道教宮觀需要著手開展以下工作,並且要形成共識:
(一)、各道觀應設立宣教室,其作用是開展道教教義、思想、主張的宣傳,尤其是督促住觀道士要記住三皈五戒,對道教最基本的經書諸如《道德經》、《太上感應篇》等,都應有一個深刻的瞭解,使住觀道士自覺地按照教義戒律行事、行道。提倡道教原來流傳至今且與現代社會相符合的戒律,是一味清醒劑,如玄天上帝“修真十戒”等。通過宣教室的宣傳,使道徒明確,道觀是聖神的,在聖神的環境中,要有與世人更崇高的心靈,正己化人,從我做起;使道徒正確對待物質享受與精神昇華,與時俱進,不要忘記一道為本的宗旨,使道的信仰,在道教徒身上得到體現,而不是被曲解和異化。 (二)、建立有效機制,強化制度約束,要將提升道教徒的自身形象,納入道觀日常議事日程中來,常年有人抓,有人管,並且作為道協、宮觀考核人事任免,評選先進事蹟的依據,在道觀中形成入道有先後,通道高要求的局面,並且樹立在廟一日,謀道一天的意識,逐步地、漸進地改變偏重物質利益享受、重現實、不謀求重心靈的現象。 (三)、幹好本職工作,樹立道家“人人皆有道性”的平等觀,用道家的慈善心,度人心,寬容心,善待任何人,遵循《道德經》中“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修養觀。世人往往習慣用大德高道的標準來看待住觀道士,人們認為,生活在道觀裏的人,言行舉止就不能與社會上的人一樣。因此,每一個道教徒的形象,代表著一地一觀的道風,甚至代表著整個道教的形象,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忽視道徒的日常形象,因為個體的自我形象,與道教的發展息息相關,使住觀道士與住觀職工徹底明確道觀是神聖的,在神聖的場所中,要有比世人更崇潔、更高尚的心靈。
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道士?《道門通教必用集》⒀對於道士的定義講得非常具體明白:“道士者,謂行住坐臥,舉念運心,惟道是修,惟德是務,持齋禮拜,誦經燒香,奉戒修身”。 (第32冊3頁)又說“以道為事,事道有功,升號道士”。(4頁)這裏明確規定,專心從事道教事業的人就是道士。有道與無道相對,有道即言行舉止,動靜起居,合乎道的準則、信仰。什麼是道?道是宇宙的本源,是萬事萬物的規律,是人生行為的準則。作為一名道士,就要在“道”字上做學問,在“道”字上念真經,如果成天滿腦子想著“道”字,那麼,他就會一心通道,十分悟道,虔誠修道。
道教人員本身就有不同于社會一般人員的形象。今天,提出做一名合格的道士,是道教界急待解決的現實問題。道教界人士形象的優劣,關係到千年教業能否在當代信教人士身上得到體現和弘揚,從一個道士的言行中,就能看出其對道的信仰程度。提升道教徒自身形象,從政治覺悟來講,是否遵紀守法、愛國?愛國體現在遵紀守法,維護祖國尊嚴,愛好和平,盡一個公民應盡義務的層面上;愛教從個人修養來講,是否每日每時種善因、結善緣?是否獨善其身、淡泊名利、潛養道性?愛教還體現在虔誠奉道,弘揚道教精華,將教義中積極向上的理念,眾生均有“道性”的教法,以一貫之地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一句話,提升道教徒自身形象,貴在明道固本。要在道教場所中經常性地開展道教教義、思想、主張的宣傳,形成重道、明道、修道的風尚,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道教界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