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132|回复: 42

伍則論文,好壺與好茶關聯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9-2006 1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宜興紫砂泥

宜興的陶土品種繁多,廣佈於宜興南部丘陵山區。丁山、張渚、渚東為主要產地。當地一般把陶土分為白泥、甲泥、和嫩泥三大類。白泥它是一種灰白色為主顏色單存的粉砂質鋁土質粘土;甲泥是一種以紫色為主的雜色粉砂質粘土(通稱頁岩),未經風化,又叫石骨,材質硬、脆、精;嫩泥則是一種以土黃色、灰白色為主的雜色粘土,材質軟、嫩、細。宜興陶都所產的各種天然陶土,不論是甲泥或嫩泥,都含有多量的氧化鐵。含量多的約在百分之八以上,含量少的也在百分之二左右。又因各種甲泥和嫩泥含鐵量多寡不同,泥料經過適當比率調配,再用不同性質的火焰燒窯,可以呈現顏色深淺不一黑、褐、赤、紫、黃、綠等多種顏色。這就是紫砂壺呈現各種瑰麗色澤的原因。

宜興紫砂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綠泥及紅泥三種,統稱紫砂泥。其中紫泥是甲泥礦層的一個夾層,礦體呈薄層狀、透鏡狀,礦層厚度一般在幾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穩定性差,原料外觀顏色呈紫色、紫紅色,並帶有淺綠色斑點;燒後外觀顏色則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是生產各種紫砂陶器最主要的泥料,目前僅產於黃龍山一地;綠泥是紫砂泥中的夾脂,故有"泥中泥"之稱。(團山泥,則是紫泥和綠泥混雜共生一起的泥料。)綠泥產量不多,泥質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塗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顏色更為多彩。至於紅泥則是位於嫩泥和礦層底部的泥料,礦形瑣碎,需經手工挑選。周高起云:「石黃泥,出趙莊山,即未觸風日之石骨也,陶乃變朱砂色」。由於紅泥不利獨自成陶,通常用作器表化妝土。

紅泥(或稱朱泥),亦稱「石黃泥」。即古人所謂「未觸風日之石骨也」。因其含鐵量多寡不等,燒成之後變硃砂色、硃砂紫或海棠紅等色。因為產量少,早期除銷往南洋的水平小壺用朱泥製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化妝土裝飾在紫砂泥坯上。至於朱泥的胎土,不過是製壺陶手,為了求得更精細的泥料,將紅泥以洗泥沈澱,得到約140目到180目細孔的泥料,製成細如滑脂的朱泥壺。(篩目的細度是以一平方公分所含孔隙度為量度。例如180目即一平方公分內含有180個孔目。)朱泥的土質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極高的氧化鐵約在14%到18%之間,這是朱泥所以燒成後壺身成為紅色的主要原因。由於朱泥的泥性甚嬌,成型工藝難度亦高,且朱泥由生坯至燒成,因收縮率高達30%至40%,故一般成品良率約僅七成。

紫泥取之於紫砂岩,其岩系粉砂質泥岩,紫泥的結構及礦物成份,在偏光顯微鏡下觀察情況是:粉砂泥質結構,碎屑礦物以石英、高嶺土、赤鐵礦、白雲母為主,含少量長石。由於含有較多的鐵質,定名為"含鐵質粘土質粉砂岩"。綜合分析,紫泥主要成份為水雲母,並含有不等量的高嶺土、石英、雲母屑及鐵質等。紫砂泥屬於粒土--石英雲母系,頗類製瓷原料的特點,因此單種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強度高,乾燥收縮率小,為多種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藝條件。

紫泥、綠泥和紅泥,由於其固有的化學組成、礦物組成和工藝性能,即便單獨一種泥料,通過粉碎、練泥,便能單獨製成產品。紫泥是生產各種紫砂陶器的最主要的原料。綠泥用作化妝土粉飾在紫泥坯體表面。由於綠泥數量不多,同時大件的綠泥產品不易燒好,因而僅少數產品用綠泥制作。團山泥則可制作大件產品。紅泥通常用作化妝土及製作小件產品。

從礦層開挖出來的紫泥,俗稱生泥,泥似塊狀岩石,經堆放在露天稍事風化,待其鬆散,然後用錘式破碎機初碎,輪碾機粉碎,泥料過60目篩(泥料如太粗則制作費勁,如太細制作時則易黏手,且燒成後收縮比大),濕水後通過真空練泥機捏練,便成為供制坯用的熟泥料。紅泥、綠泥的制備與紫泥相同。談到紫砂泥料的練製,在五十年代以前,還是沿用明清的老方法,把曬乾搗碎的泥團圍成一圈,用河水沖洗,人站在裡面不停地走動、踩踏,直到泥料軟硬適中;今人實難想像前人在練制泥料是如此的辛苦、落後。到六十年代後期開始採用機械化、有雷蒙粉碎機、攪拌機、真空練泥機。

為了豐富紫砂陶的外觀色澤,滿足工藝變化和創作設計的需要,藝人們透過把幾種泥料混合配比,或在泥料中加入金屬氧化物著色劑,使之產生非同尋常藝術效果。大凡名家對泥料的配製著皆各有心法,且不相私授,進而形成紫砂泥有些特定泥料成為某些名家的代名詞,也突顯了名家的藝術風格。如作品燒成後呈現天青、栗色、深紫、梨皮、朱砂紫、海棠紅、青灰、墨綠、黛黑、冷金黃、金葵黃……等多種顏色,深深吸引了紫砂藏家的目光。紫砂泥若再摻入粗砂、鋼砂,產品燒成後珠粒隱現,產生新的質感。

紫砂器表面的色澤取於自然泥色,程序是這樣的:先將各色原料分開碾細,然後用清水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層蠟膏,即為有用的色漿原料,燒成後永不消褪。近年來還試制成功了醮漿紅泥,仿金屬光澤液等化妝土,豐富了紫砂產品的色彩。

紫砂陶器所用主要原料紫泥,行家形容紫泥是泥中有"骨"。這個"骨"就是紫泥中的石英顆粒,也就是紫砂泥中的"砂"。它與粘土、雲母、赤鐵礦共生一體。紫泥不能用水直接膨潤,粉碎至一定細度,不必與其它原料配合,單一原料即可成型燒成品種繁多的紫砂陶器。雖說皖之壽縣、魯之博山、粵之潮邑,均有出產類似的泥料,而一究其成份,則判若霄壤。若論色澤的瑰麗樸雅,質地的優良,當推宜陶為獨步。但最使人引起藝術情趣的,要數那造型洗練別緻,線條剛勁流暢,比例確切恰當,色澤純樸古雅,經藝人精湛的手工制作,集金石、書畫、鐫刻於一體,使紫砂壺成為具有高度藝術價值的實用器皿。

[ 本帖最后由 sywong85 于 10-9-2006 11:1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9-2006 1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踏進茗壺收藏之路
 
近年來國內喝茶風氣又逐漸的風行起來,坊間茶藝館愈開愈多,而相對的有意收藏茗壺的人口也開始增加,但由於中國製壺的歷史如此悠久有關壺藝的知識已另成一門學問,因此如何開始收藏茗壺,已然成為許多初入此道的人最想得知的。

對於一個開始入門玩壺的人來說,先找一個信用良好的商家且內行的人介紹,比一開始就在尋找一件好壺重要,接下來可以主觀的選擇一件外觀自己喜歡的樣式,此時對於師傅的作工及實用性可請教於專家的意見以供參考,最後才去了解該件作品是出自那位名家之手。

往往一般人都先去了解作品的作者是誰才決定是否收藏,但卻會因此被名家而左右了對壺的判斷力,除非非常內行時,不然就算一件出自名家的作品,卻沒有一般工藝水平,也是一件不好的收藏作品。如當您有意收藏一件紫砂壺時,除了考慮其造型,做工之外,更重要的應是紫砂泥料,好的泥料在養過後會很快的變化,這些都比是否出自名家更值得考慮。由其目前台灣人習慣喝鳥龍茶,而紫砂壺的特性在於可吐香、吸香,正好可以把烏龍的特性完全顯現出來,因此在決定收藏茶壺時,實用性也是另一個考慮的因素。

總括以上,一件好的作品應是工好,質好,造型美,價格適中,這樣的作品往往能百玩不厭,且具有保值的投資價值。由於一般的藝術品大都只能用眼睛欣賞,鮮能把玩;只有砂壺除了可以用手把玩,且因泡茶使用得宜,更能使一把原本暗然無光的砂壺變成一件內斂含光、愛不釋手的作品。總之,對於剛入門的收藏者,多聽多問將是得以購藏好作品的不二法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9-2006 1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養一把漂亮的壺

如何養一把漂亮的壺?這是每一個壺藝愛好者最常討論,想要深入了解的問題。在此,筆者願意提供個人多年來養壺的淺見,供壺藝同好做為參考。


第一、 明辨土胎好養壺
紫砂壺最傲人之處,在於紫砂泥料的特殊性;養壺成功的秘訣,首重於紫砂泥料的優劣。上等的泥料,讓您養壺事半功倍,倍嚐養壺的樂趣與成就;劣等的泥料,則讓您徒勞無功,食而無味,徒呼負負。所以,慎選紫砂泥料,是您養壺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 確實滌淨壺身
若是新壺必先除去塗抹在壺身上之凡士林(可用煮沸法或沙拉脫洗淨);若是舊壺則應洗淨沾染壺身之積垢。無論新壺、舊壺若能先還其乾淨之貌,則有利於爾後泡茶時,茶油吸附於壺身。


第三、 勤泡茶、勤擦拭
我們必須透過泡茶的過程,把玩茶壺以怡情養性,同時讓壺身藉由泡茶吸附茶油於壺壁;並於沖泡完茶時,滌淨壺身並甪柔細乾布趁熱擦拭壺身,因壺溫較高時,茶壺本身的毛細孔會略為擴張,水氣會呈現在茶壺的表面。 此時,若用一條柔細乾布,把整個壺面拭遍,即可藉由熱水之溫度,將壺身擦拭得更溫潤明亮。


第四、 注意事項
1、泡茶時,勿將茶壺浸水中…有些人在泡茶時,習慣在茶船內倒入沸水,以達保溫的功效,然而這對養壺確是一種傷害,因為會在壺身留下上下不均勻之色澤。建議您泡茶時,可在在壺身下置一養壺墊。
2、泡茶時,切記勿將茶湯澆淋於壺身,或拿筆刷沾茶湯刷拭壺身,因為此種「和尚光」的快速養壺方式,不僅是錯誤的養壺方式,也錯失養壺過程的經驗與樂趣,實不足為取。
3、泡完茶後,應順手倒掉茶渣。有些講究壺裏茶山的人,往往把茶渣一起留在壺裏任其陰乾。但因台灣氣侯,高溫又多濕,茶渣積放壺內容易產生異味或發霉。
4、避免放在容易沾染灰塵、油煙之處。存放茶壺時,避免放在油煙、灰塵過多的地方,以免影響壺面的潤澤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9-2006 1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砂壺的實甪功能

  宜興紫砂壺,長久以來,即被人們推崇為理想的注茶器。紫砂壺優良的實甪功能,在明清兩代的文獻中即有所記載。明清兩代人們認為茶壺之所以“黜銀錫及閩豫瓷,而尚宜陶”,是由於紫砂壺能發出茶之色、香、味,並且既不奪香,又煮熟湯氣。關於“越宿不餿”的說法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紫砂壺之所以具有上述實用功能,主要是由於紫砂泥料的特性所決定的。紫砂壺是一種雙重氣孔結構的多孔性材質,氣孔微細密度高,具有較強的附吸力。它能吸收茶之香味,且保持較長的時間,而施釉的陶瓷茶壺,這種功能比較欠缺。紫砂壺與施釉的陶瓷茶壺相比,茶湯確實不易變質發餿。這種功能由茶壺本身精密合理的造型所決定。紫砂壺的嘴小(嘴流出口成一定的斜角)壺口壺蓋配合密切,位移公差<0.5mm,口蓋形式都成壓蓋結構。而施釉茶壺,壺嘴大都口朝上,口與蓋的位移公差達1.5mm左右,且口蓋形式都成嵌蓋結構。由於紫砂壺製作的精密度高,比施釉的瓷壺,減少了混有黃曲霉等霉菌的空氣流向壺內的渠道。因此,相對地推進了茶汁變質發餿的時間。

  紫泥確實是宜興得天獨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備了制陶所必須的化學組成及礦物組成。從顯微觀察發現,紫泥主要礦物為石英、粘土、雲母和赤鐵礦。同時這些礦物的顆粒組成(自然形成的顆粒的大小尺寸),適中的紫泥的礦物組成,具有類似中國大陸南方制瓷原料的特點,即其礦物組成屬於粘土&#59609;菢^&#59626;野嬤t。合理的化學、礦物、顆粒組成,使紫泥俱備了可塑性好、生坯強度高、乾燥收縮小等良好的工藝性能。紫泥粉碎的細度,以過60目篩為宜。泥料過粗製作時費功;泥料過細製作時粘手,坯體表面會引起皺紋,同時還會引起乾燥,燒成收縮增大,降低燒成溫度,則發生氣泡缺陷。過60目篩的泥料,大的顆粒尚粗,在成型過程中系用精加工這道關鍵工,把器形周身理光,形成一層緻密的表皮層。由於表皮層的存在,產品燒成的溫度範圍擴大了,不論在正常燒成溫度的上限或下限,表皮層容易燒結,而壺身內壁仍能形成氣孔。因此,成形時的精加工工藝,俱有把泥料、成型、燒成三者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的作用,賦予紫砂表面光潔,雖不掛釉而富有光澤,雖有一定的氣孔率而不滲漏等特點。紫泥經過1150℃燒成後,形成了殘留石英、雲母殘骸、莫來石、赤鐵礦、雙重氣孔等物相。雙重氣孔使產品俱有較高的氣孔密度,一定的氣孔率。此外,紫泥試樣中的結晶相較多,玻璃相較少。所有這些特點都促成紫砂壺俱備有良好的實用功能。

  紫砂泥是一種紫紅色或淺紫色的氧化鐵含量較高的陶土,由於紫砂壺坯體不施釉,所以燒成後仍有較大的吸水率和氣孔率。據測定紫砂茶壺的吸水率在1.6%~7.05%之間。因此,製成品俱有良好的吸附氣體性能和透氣性能,用之泡茶色、香、味均好。其它實用功能還有不炙手和不易爆裂的優點。由於紫砂壺傳熱緩慢,雖然用沸水泡茶,也不炙手。同時還可放在文火上煮茶,不易燒裂。

  綜上所述,紫砂壺不但能保持茶湯的色、香和茶味,且不易使茶湯變質發餿,和耐冷熱急變性好等諸多良好功能,確是其它陶瓷茶壺所望塵莫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9-2006 1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砂的本體語言- 吳嗚

人們經常談到紫砂傳統,到底何為紫砂傳統?所謂傳統,我想一定程度上是指紫砂的本體語言及其擴展。稟著對紫砂學問研究的深入,對傳統的理解和稱累,覺得紫砂確有許多優秀的東西要保留、繼承。雖然每個時代的大部份從業者是拿它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但確有一些業內精英、文化人探索、發現、總結並昇華了它,使它成為了一種有豐富內涵的文化,從技藝到審美諸多方面。有些東西是不能割裂的,譬如傳統,這是紫砂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延續、發展的需要,而且紫砂現代陶藝創作不一定要成為無本之源,緊緊停留在表面形態上。
紫砂已定格於一定的語言方式,傳統已稱累得非常豐厚。幾何形態的作品自不必說,即便仿真作品,雖然它是以寫實為主旨,但還是要用紫砂自己特有的方式進行轉換處理,包括雕塑及其它類型的一些產品,以保持自己的“味”一枝一葉猶如戲劇的一招一式,形成程式化。如玉器感、局部連接的觸摸和諧、敦厚樸實、中庸的東方文化底蘊等,從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本體語言。感覺明顯獨特,有別於其它陶瓷。
紫砂本體語言形成源于自身條件:


一、材質因素

是材料本身的特性決定的。紫砂泥的可塑性好,形制如意,再復雜的東西皆可 做,經過反覆制作和特有處理可產生其它陶瓷所沒有的觸覺效果。


二、實用因素

紫砂的主要品種壺類,是人們日常所需的日用品,因而使用功能非常研究, 設計制作中必定要考慮其實用性,必須符合人們的習慣審美需要,且存在一定限制。


三、借鑒因素

逐步從日用陶瓷中分門立派出來的,它借鑒了其它工藝美術的一些形式和手法,如古陶器、青銅器、瓷器的一些造型及玉器、紅木器的一些處理方法,吸收了它們的一些長處。


四、傳承因素

歷史上的紫砂多為作形式手工藝,因為一般為父傳子、師傳徒,除少量的文人參與和文人交往,大部份文化層次受限,相傳的只是一套相同的基本手法和理念,故制作方式形成一定規律,並逐步完善,越稱越厚。


五、創作因素

基于以上多種因素,歷史上紫砂隨時有創新,但大部份處于一種相對重複和類似的狀態,同樣品種多個時代都做,后人可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也正是此原因,歷史上產生了一批幾近完美經典作品,許多人的重複和修正,語言特徵愈來愈明顯。
什麼樣的環境產生什麼樣的藝術,紫砂本體語言的外延,同它是相吻合的,既秉承了陶瓷的一些共性,又樹立起鮮明的個性特徵,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著稱
于世,成為它的優勢和立身之本。
紫砂是一般人不易介入的藝術,因為它特定的制作性使一般人難以深入。不經數年乃至更長時間體會、磨擦,很難把握內在的東西。可能這一點也影響限制了一些人的探索。緊停留表面狀態是不夠的,而這一點恰是其價值要素。創作中要揚長避短,但並非意味著忽視本質的東西,不排斥用紫砂去探索一些其它方 式、感覺、形態的審美,但這些審美用它材料也能容易傳達,何必定要用紫砂?
紫砂應盡量去展示和發掘自身獨特的美,這樣是否會更有意義?
紫砂的本體語言,值得我們思考和重視,不要過份偏面和斷章取義地理解而忽略了它,我們應認真研究、融會、掌握好本體語言,至少要能理解。同時吸收新思維、新理念,融入個性,探求個人風格,發展它,為它擴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9-2006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sywong85 的帖子

好!!好阽!謝謝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0-9-2006 1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野十狼 于 10-9-2006 11:15 PM 发表
好!!好阽!謝謝分享。

不管有多好多贵的茶叶,没有好的壺,不如喝清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9-2006 1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ywong85 于 10-9-2006 11:22 PM 发表

不管有多好多贵的茶叶,没有好的壺,不如喝清水吧

反回說,不管有多好多贵的壺,買到爛茶當好茶泡,不如把壺打爛;免得有辱作壺人的名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9-2006 1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野十狼 于 10-9-2006 11:33 PM 发表

反回說,不管有多好多贵的壺,買到爛茶當好茶泡,不如把壺打爛;免得有辱作壺人的名譽。

小第甘败下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9-2006 1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ywong85 于 10-9-2006 11:36 PM 发表

小第甘败下风

開個玩笑而已,別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9-2006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野十狼 于 10-9-2006 11:33 PM 发表

反回說,不管有多好多贵的壺,買到爛茶當好茶泡,不如把壺打爛;免得有辱作壺人的名譽。

现在我的壶都罢在架上看看而己,只用盖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9-2006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野十狼 于 10-9-2006 11:44 PM 发表

開個玩笑而已,別哭


你有去过KL的Mid Valley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9-2006 1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nleong 于 10-9-2006 11:48 PM 发表

现在我的壶都罢在架上看看而己,只用盖杯.

担心打破吗?是什么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9-2006 1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ywong85 于 10-9-2006 11:48 PM 发表


你有去过KL的Mid Valley吗?

有。但是每次都要傳幾圈才進到。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9-2006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野十狼 于 10-9-2006 11:52 PM 发表

有。但是每次都要傳幾圈才進到。哈哈

你知道pizza隔避是不是有一间卖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9-2006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nleong 于 10-9-2006 11:48 PM 发表

现在我的壶都罢在架上看看而己,只用盖杯.

你的罢在架上,還好。我的卻放柜子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0-9-2006 1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ywong85 于 10-9-2006 11:56 PM 发表

你知道pizza隔避是不是有一间卖茶的?

沒印象,好象有。。
為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9-2006 1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ywong85 于 10-9-2006 11:50 PM 发表

担心打破吗?是什么壺?

是因为每个壶的心都属于一个茶的强迫它们变心会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9-2006 1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obololo 于 10-9-2006 11:59 PM 发表

是因为每个壶的心都属于一个茶的强迫它们变心会坏事~

你又去那里灌完水才回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9-2006 1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野十狼 于 10-9-2006 11:59 PM 发表

沒印象,好象有。。
為什么?

没什么,我朋友在那里上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0-5-2024 06:32 PM , Processed in 0.07088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