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56544|回复: 1196

西藏金刚乘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7-2006 07: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於密宗有關的一些重要詞句解釋喜笑金剛:為密勒日巴尊者之法名.
空行母  :原指女性修無上密宗而得成就者,後來此名詞應用漸廣,
   凡是女性密宗行者,皆可稱為空行母.空行母在密宗中
  佔極重要的地位,詮表智慧為一切諸佛之母,亦表事業
   為一切諸佛護法及承辦事業.
烏金    :是蓮花生大師的(西方)淨土,卻有不動如來說法.
不動如來:為五方佛之東方佛.
常寂光土:藏文Hog. min原意(非下)指普賢王如來之不思議報身
   淨土,嚴格講,此為一密乘名詞,但其所指及合義與常寂光土
   極相似,故引用之.
黑業    :即惡業或惡的行為.
白業    :即善業或善的行為.
金剛兄弟:就是同壇灌頂的師兄弟,即金剛乘的同道.
密勒    :為西藏文的譯音,意思是看見巨人時畏懼的表情.
檀越    :就是施主.
大圓滿:紅教所傳的無上心地法門.
灌頂    :密乘傳法,即為灌頂.
開光    :就西藏佛教一般習俗言,開光者即諸佛親自降臨加持祝福.
不共    :顯教密宗通用的術語,密乘用得尤多.意思是特別的,
      超勝的,他人所沒有的. <
勝樂金剛:無上密宗主要本尊之一,亦為白教(口傳派)修法之主尊.
金剛亥母:為密宗本尊之一,為表詮般若波羅密多自性之佛母.
會供輪  :即每月舉行一次的仕集會,密乘修行人在這種集會時供養
     諸佛,唸誦儀軌.
轉識法  :為六種成就法之一種,為密宗修淨土之方便,此法成就
     可得生死自在.
別解脫戒:是大`中`小三乘及顯教密宗佛法共通的戒,使身心清淨
     遮止惡行,最根本的戒律.
天靈蓋  :是密乘修持所用的一種法器.
四灌頂:
1.初灌:色身必需在我們成為正覺的本尊身前被淨化。
   (覺醒的障礙)是我們以為所有現象都是凡俗的。
   藉由觀想一切現象都是正覺的境界,我們得以轉化凡
   夫身為佛身。
2.二灌:透過淨化我們的語,我們被授權持誦咒語。
   這種力量是真實卻無實體的功德,就好像是一個偉大的藝術
   家演奏一段音樂般。即使在我們成就之前,持誦咒語仍有
   極佳功德。
3.三灌:第三種的祈請淨化我們的心理障礙。自心中領受灌頂,
   使我們增長了進一步修持慈悲與智慧的能力。
4.四灌:珍貴的名詞灌頂使我們得以修持----非二元,
   也就是了悟真俗二諦無二無別的境界。
   也就是將變異轉化為不變大樂的境界。

[ 本帖最后由 derrickwong 于 13-6-2007 09:0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7-2006 07: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的三种传承

 

宁玛派将显密佛法分为九乘次第,外、内、密各三乘,以显示其见地、戒律、修持方法与直接程度等特色。九乘次第虽是宁玛派所说,但亦为各派所公认,简介如下。

各乘都是佛所说,只是针对根器不同众生,方便次第有所不同,如某些法没有需要,佛当初也不会说。佛法就像大海,有不同层次的领悟,但都是为了达到成佛的同一目的,因此这里虽将佛法分类研究,以示其实修方法的特色,应该有以上了解,禀持对各乘法门的尊重。

依宁玛派观点,佛法真正的起源,是来自法身佛普贤王如来的正觉密意(注:密宗富于表徵,真如法身宁玛派称普贤王如来,并非外在某人),经种种报、化身佛的化现,依因缘而由佛界净土传到人间。

以「总传承」而言,有三种传承:

一、「佛的心印传承」:

由法身佛普贤王如来到五方佛等报身佛,法义本来如此,无需言语诠释,因此这种传承超出三界世间(欲界、色界、无色界)。以下两种传承,则有传入人间与天界者。

二、「持明的表徵传承」:(注:「持明」即通达实相的佛法知识持有者、法主之义)

报身佛以表徵印契(注:由某种姿式或形相即能瞬间传达智慧)传与持明导师,亦不需言语文字。持明导师有化作人类,也有化作天、龙等以度化各道众生。

释尊灭后二十八年,五持明(人、天、龙王、药叉、罗刹)聚集玛拉雅山顶,得金刚手菩萨(即大势至)传法,这是普贤王如来在佛界传授的密法,在人间广为流传的开始。

大圆满传承由报身佛金刚萨陀到人间初祖胜喜金刚(Garab Dorje)、 到妙吉祥友(Manjushrimitra),到吉祥狮子(Sri Sangha),再到莲华生大士,在这几代间「表徵传承」和「口耳传承」都有,以后一般只有「口耳传承」了。

三、「人间的口耳传承」:

是指在人间由师徒代代口耳亲传,至今不断的传承。

人间传承以后又发展出三种传承:

(一)「教传(Karma Lineage)」(又称「长传承」):

师徒代代口耳相传。

(二)「岩传(Terma Lineage)」(又称「伏藏传承」,「短传承」):

莲师预知藏王后代欲毁佛法,并且末法众生德薄障重,为免金刚乘教法破灭衰退,或为世智参杂走样,并为保留加持力,利乐后代有情,故将经续、仪轨等教法埋藏在山间岩中,及弟子心中。其成就大弟子众为利有情,发愿转世为取藏者宏此教法。每岩传法莲师均授记取出的日期、取库藏者、及受此教法者。莲师弟子的转世,现为取库藏大师,适时当机应授记,取出预藏的教法,利乐众生。

(三)「净观传承(Pure Vision Lineage)」:

大成就者在定中得本尊祖师所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6 07: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圆满法门传承

大圆满传承,由法身佛普贤王如来,到报身佛金刚萨陀、五方佛等,有人间和天界传承。 人间初祖是胜喜金刚(Garab Dorje),后传给妙吉祥友(Manjushrimitra),吉祥狮子 (诗列僧哈,Sri Sangha)、无垢友(Vimalamitra),莲华生大士,耶喜措嘉空行等。此外尚有天界的传承。 

人间初祖圣喜金刚留下的大圆满六百四十万偈,二祖妙吉祥友祖师抉择为「心部」、「界部」、「口诀部」:

1.「心部」,以分析意度等方法探索心,著重指示「万法唯心造」。

2.「界部」,著重指示「诸法从本体性空」。

3.「口诀部」或「心髓」,不借意度分析思惟,而是当下直指明体,以及诸法皆为明体的显现。

莲华生大士专重「口诀部」,因其已包括了「心部」和「界部」。

妙吉祥友祖师在胜喜金刚祖师化虹时求取最后法要,得到祖师在空中开示的「椎击三要」,指示大圆满「立断」的「见、定、行、果」心要(坊间有书误以为这是大手印)。三祖诗列僧哈祖师传说是赴印度求法的中国人,以后几位大师都是他的弟子,后分以下几支法脉,主要由莲华生大士和无垢友祖师总摄受,近代又由龙钦巴尊者集其大成:「空行心髓」:

由莲华生大士传耶喜措嘉,集结成「空行心髓」,

「莲华心髓」:

莲华心髓乃赤松德真国王向莲华生大士请法,如何在应付烦忙日常生活,有家眷又不能全免恶业的环境下,修持取证而达圆满觉悟?莲师亲传赤松德真国王此口诀心要。赤松德真国王虽由莲师处得到许多教法,但其本人与家眷主要是依此心要修持,除了尽其世间责任,亦达到了证悟。

同时受法有赤松德真王、耶喜措嘉佛母及拉龙巴吉多杰祖师等,未立言语文字,由取库藏大师心意伏藏取出。

「无垢友心髓(Vimala Nyingthig)」:

无垢友(Vimalamitra)祖师,定中见空行嘱附他去中国五台山向诗列僧哈求法,在五台山住了三年,得到教授,但未得到法本。无垢友祖师以近二百岁高龄,应藏王邀请,在西藏传授大圆满,和莲华生大士互为师徒。

加那苏川(Jana Sutra,藏文Yeshe Do),亦受空行嘱附,去中国五台山向诗列僧哈求法,住了九年,得到法本。再传法本于无垢友、莲华生大士、毗卢遮那译师。后无垢友祖师集为「无垢友心髓」四卷。又称老派, 长传(Karma)大圆满。

「基松心髓」:

无垢友(Vimalamitra)祖师在中国五台山得虹身成就, 五百年后基松桑杰王丘(Chetzun Sange Wangchu)得其真传,其因缘甚奇特,他七十二岁才证悟,一直到七十五岁前未遇适合的传人,化虹光身后应空行母多杰罗卓妈(Dorje

Lodroma)请求传法。此法在空行净土中被珍视收藏,未传人间。直到上世纪大师蒋杨千彻王波得此空行教授,才再度传入人间。

莲师弟子毗卢遮那大译师,曾由加那苏川(Jana Sutra, 即 Yeshe Do)、诗列僧哈、莲华生大士处受法,著有《心部(Semde)十八部》。(其中释迦摩尼佛乃十地菩萨,由兜率天下生人间显化,上奥明天成佛经过,出此记载。)

「龙钦心髓」:

约七百年前的龙钦巴尊者,是赤松德真王女儿的转世,王女早么,死后莲师写种子字于其胸上,给教授入其心相续赐加持。尊者得无垢友祖师示现,亲传大圆满心要,并嘱其将大圆满心要义理抉择成「仰兑(Yangthig)、即心中心之义」,以示后世。

龙钦巴尊者集先前传承之大全:

二母集合:莲师的「空行心髓」、「莲华心髓」。再由以上二者,

由「空行心髓」发展出「空行仰兑(最秘空行心髓)」子集合,由「无垢友心髓」发展出「上师仰兑(最秘上师心髓)」子集合,由以上四部,集合为「龙钦心髓」,并有最完整的理论著作如「七宝藏」等。无垢光尊者造论颇多,有名者如《大圆满心性休息》等,其中包括「大圆满虚幻妙车疏」等。

龙钦巴尊者可说是划时代的大宗师,在关键性的时刻,集合整理保存了大圆满教法的心要口诀,使其不致散失,并且发扬光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6 07: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藏 传 金 刚 乘 佛 教 简 介

印度金刚乘佛教渊源简介

今日佛教可简分为小乘、大乘显教、大乘金刚乘(俗称「密宗」)。印度佛教后期,佛涅盘后原有的婆罗门教等兴起,当时佛教大德,由于在辩论或比试法力等不能折服外道,经常发生道场被毁,信徒改信的情形。佛教需要和重修持的印度教瑜珈师一较长短,仅理论不足,非得拿出佛教实修取证的法门,这就形成密宗的勃然兴起。由于大师们的护卫折服外道,才使佛教在印度得以继续保存了几百年。直到回教军队的侵入,大德们由于政治因素避居他处,佛教在印度才衰落。

这是由于时节因缘、政治因素、众生福报等气数使然,而并非佛教教义败于回教和婆罗门教。

其中密宗「无上瑜珈部」,由佛界传至人间印度的传承因缘,请见「九乘佛法」篇。

佛教如何传入中国:

佛法在汉代经天山南路传进中国。达摩祖师是在梁武帝时代从锡兰由海道东来。东密在唐代开元年间便传入中土,藏密在西元 810年以后,由赤松德真王迎请莲华生大士传入西藏。

藏传金刚乘佛教渊源简介:

藏传佛教金刚乘始祖莲华生大士,应藏王赤松德真王与寂护大师(菩提萨陀)邀请,由印度入西藏,创立了宁玛派(藏文,俗称红教,意思是「老派」)。

后来有其他祖师,随时节因缘而发展出新的宗派,称为「撒玛」(藏文),就是「新派」的意思。其中包括噶举派(俗称「白教」),萨迦派(俗称「花教」),格鲁派(俗称「黄教」)。有如雪山顶的雪水溶化,分为四流。

「黑教」又称蹦教,是西藏原始民间信仰,虽然现代部份黑教已被佛教同化,但并非正统密宗。当初莲华生大士应赤松德真国王之请,破除了黑教,才在西藏建立起佛法。早期一般人不了解密宗,以讹传讹,才以为黑教是密宗。现代又有些新兴相似法门,附会密宗,但并不为传统藏密所承认。

藏地早期和中期影响最大的两位大师,是莲华生大士和阿底峡尊者。早期赤松德真王在建立佛法的初期,显教寂护国师无法和黑教势力及巫术对抗,才请来莲华生大士。由于在这种环境下,所以莲师的弘化,以口耳传承,实修实证为主。数百年后的情况则有些改变,那时佛教已奠定基础,在郎达玛王毁法,佛教受到很大破坏后,阿底峡尊者应时而出,以学术为主,留下理论大作,建立了卡丹派,对佛教有振兴的作用。以后宗喀巴大士,遥继阿底峡尊者,创立了格鲁派。噶举派是由大译师马尔巴赴印度由那洛巴所得的传承。萨迦派由老派分出。佛法依时节因缘,由小乘到大乘显教,由显教到金刚乘(密宗),发展出红、白、黄、花四大宗派,百花齐放,各有与其根器法缘相应的众生。宁玛派「大圆满」即身成就的实证法门,屹立千年之后至今仍然不衰。

藏密与东密:

在中印度兴起的笈多王朝,于第五世纪时在摩羯陀地方建立了佛教大僧院-那烂陀寺,成为当时佛教的学术中心。佛教在第七世纪后密宗化,此地也就成了显密佛法的中心。中国高僧玄奘大师曾游学此地。老派密宗(东密)就是来自那烂陀寺。

后波罗王朝于八世纪初,在摩羯陀地方建立了超岩寺,规模独步印度,新一派的密宗(藏密)主要来自此地,这时教法弘传以密乘为主。超岩寺可说是佛教在印度的最后据点,集其大成,后来全盘传到西藏。之后由于回教武力的入侵印度,每一侵入,必将他教寺院付之一炬。佛教被破坏而在印度没落,大德星散,佛教东迁,而发扬光大于西藏、中国和日本等地。十二世纪末,超岩寺等先后被毁,那烂陀寺亦衰落,佛教不久即在印度本土灭迹。

密宗的「下三部瑜珈」(注:相对于「无上瑜珈部」,参见九乘佛法篇),相传由印度的大修行人龙树传出,在释尊涅盘后的第七世纪,龙树在南印度集结密宗的「下三部密续」,其中包括「事部(Kriya tantra)」、「行部(Charya tantra)」及「瑜珈部(Yoga tantra)」,并得金刚萨陀现身灌顶。 唐朝玄宗开元年间时,先由善无畏,再由金刚智、不空三藏(金刚智的弟子),号称「开元三大士」,传来中国。「下三部密续」主要依《金刚顶经》的「金刚界」(金刚智在洛阳译出),及《大日经》的「胎藏界」(善无畏在长安译出)。后来传承由不空的弟子,青龙寺的惠果,传入日本留学僧人空海手中,带回日本,今称「东密」。但当时只传到「瑜珈部」。空海回日本后,为日皇策封为弘法大师,他也是日本平假名、片假名的作者。唐武宗灭佛后,东密在中国没落,却大兴于东瀛。

坊间流通的《大藏经密教部》,大都是「东密」,属「事部、行部、瑜珈部」,又称「外密」。一般在修本尊仪轨,持本尊咒时结手印者,大都是东密「事部、行部、瑜珈部」的修法。因藏密「无上瑜珈部」的见地,时时了知「自性原本是本尊」(即所谓「持本尊佛慢」),明白诸法如幻、不垢不净,自净其意,当下即是实相,比较不重视事相。自身就是毗卢遮那七支大印,自己身语意一切威仪,即本尊印、咒、佛意,能成办本尊事业。除了在修某些事业仪轨的召请、 除障、结界、供养等部份观想,一般修法持本尊咒时,并不刻意结手印。明眼人由修持的外相,可分辨是「东密」或「藏密」。

坊间一些无传承自称密宗法师者,也洋洋大观出些密法的书藉,很多都是抄袭自《大藏经密教部》,一般人少读经,易受蒙混。

西藏密宗也有「事部、行部、瑜珈部」,但以「无上瑜珈部」为主,其传承和「东密」并不相同。详情请见「九乘佛法」篇。此外因延续了七世纪后的佛教,完整保存了龙树和无著两系统的大乘佛法,加上天时地利,及藏王支持的大规模取经译经,许多译成藏文的典笈中国都没有。有些对密宗误解者,以为密宗缺乏理论,其实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及「丹珠尔」两部,有很多汉文未译的经典,唯识、中观等是学术部份。密法传承,则是修持部份。佛法的理论与实践,灿然完备。

「密宗」一词,源自tantra,本义为「续」,藏人称经典为「续」。正式应称为「金刚乘(Vajrayana)」或「咒乘(Mantrayana)」,俗称「密宗」。故一般西藏密宗称「金刚乘」、「藏密」、「密宗」;自称「真言宗」、「密教」的,则多是日本「事部、行部、瑜珈部」的「东密」。

问:密宗是佛所说吗?

答:佛陀遍知正觉,为利益不同根器的众生,能以不同化现,开显无量方便法门。

显教大乘和密宗都是佛所说的大乘佛法,都是「依菩提心正因,引众生入佛知见,觉悟解脱」,可说「体」是一样,净障集资,以开显本有真如自性,只是因应众生根器,各有其方便,而「相、用」不同。

虽然有些密宗传承,是由法身佛普贤王如来及报身佛金刚萨陀(五方佛的集中化现,或称东方不动佛传入人间及天界,例如无上瑜珈部的「大圆满」,但释迦摩尼佛住世时,也传过密宗,可见于《大藏经密教部》,以及《时轮金刚密续》等(释尊曾应香巴拉国王月贤请法,传「时轮金刚」密续)。有些南传佛教,说大乘佛教不是佛法,有些显教行者,认为密宗非释迦摩尼佛所说,是因为不明白以上情形,也不完全了解佛的「法、报、化」三身所造成。照印度佛密论师、释迦亲论师等说法,释尊在河边入定时,其智慧心曾被钩召至色究竟天受诸佛灌顶。禅宗中国初祖达摩祖师,曾在西藏住过并传过密法,藏人称「Padamba Sange」,被尊为为密宗男派「施身法」的祖师。这段历史一般人可能不清楚。

问:密宗是佛教吗?

答:佛教可简分为小乘、大乘显教及大乘金刚乘-俗称「密宗」,其渊源介绍请参见前章的《藏传金刚乘佛教简介》。其实密宗不但是大乘佛教,并且不只是佛教的一个支派。其自身体系已完整包括贯通了小乘、大乘显教和金刚乘,显密是一体两面,毫不对立。译成藏文的《甘珠尔》大藏经,六十二部是大乘,其中一半是金刚乘,由佛所说,梵文所写。

由于片面知见,有些南传佛教,不承认大乘是佛法,也有些显教行者,说密宗非佛法。但密宗不但承认小乘和大乘显教佛法,并认为这是修行必经的基础和次第。由莲华生大士带入西藏的老派宁玛派密宗,完整包含并融合了印度最后期的小乘大乘佛法精髓,在藏王支持下,作过庞大的取经翻译工作,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及《丹珠尔》两部,有很多汉文未译的经典,并完整保存了龙树和无著两系大乘佛法。所谓「金刚乘」,其体系已贯通包括了小乘、大乘显教和密宗,可说自成一完整体系,也可说是大乘显密中的「密宗」。

密宗主要是报身佛和法身佛所传(释尊也传过密法)

显教是化身佛所传,密宗主要是报身佛和法身佛所传(释尊也传过密法),都是如来正法。欲即身成就,最好融会贯通,则能速证菩提。因此不论你的根器法缘如何,在此祝福你:一切生中得逢真实师,得闻了义法,资粮具足,业障消除,速证大菩提。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0 收起 理由
神气 + 6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6 07: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莲 华 生 大 士 简 介

藏传佛教的始祖莲华生大士(Guru Rinpoche, Pema Sambhava, Pema Jungney)是宁玛派(俗称红教,意思是「老派」)创教祖师。因此要介绍藏传佛教,应先介绍莲华生大士。莲华生大士在娑婆世界弘化的神威功德,度生事迹,无法说尽。详情可见不同密续、库藏传记,今仅为初修同门略为介绍。(明心精舍有印赠《莲华生大士应化因缘史略,金刚上师密咒利益》,可附回邮来函索取)莲华生大士本身是化身,以阿弥陀佛为法身,观世音菩萨为报身,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佛身口意的三密应化身。由阿弥陀佛放光入西印度达那郭啸湖中莲花上化生,现八岁童子相。莲师(即莲华生大士)的出世,释迦牟尼佛早有授记。由当地国王因渣菩提带回王宫立为王子。后感金刚萨缍现身告曰:

「汝乃教主,实非政王」,就逊位修行。先师事阿难尊者,受修释迦牟尼佛预嘱传附之法,尽得显密经轨,究竟法义。后虚心修行,历事诸师,所得法悉皆本尊现前得成就。

莲师当初在印度、尼泊尔等地修行之处,地境得其加持成为修行圣地,至今仍在,例如莲师在印度和尼泊尔边界杨历苏岩洞修法时,三大力魔神作障,令三年无雨,带来瘟疫饥荒,莲师遣使赴印度取回普巴金刚经续,一入地境,该障即除。莲师和曼达惹娃空行母在尼泊尔玛拉提卡岩洞闭关,证得长寿佛不死金刚身虹光成就。

大士为调伏刚强难化众生,现威猛相,一切天魔外道,闻名摄服,在印度和尼泊尔等地传法利生,历九百余年,智悲双运,威德普闻,沐莲师法雨证道者无数。其「八大化身」历史,可详见其他传记。莲师在各地,以各种形式引众生入解脱道的大行,以凡夫世智难以尽言。以下略述其入西藏的因缘。

藏王赤松德真,发弘扬圣法的大愿,迎寂护大师入藏,建立西藏第一寺桑耶寺(义为「任运不变成就住处」),但黑教徒和诸魔作障,阻庙营造。寂护大师建议,只有从印度迎请邬金国大阿奢黎莲华生大士入藏弘法,才能调伏天魔外道诸障。莲师入藏时降妖伏魔,令其皈依佛教,立誓为护法,并建成桑耶寺,将佛法在雪域发扬光大,成为西藏密宗的始祖。

若非莲华生大士的慈悲威德,降伏了外道势力,并将印度显密佛法全盘传入西藏,改变了当时的整个环境,把西藏转变成佛教国家,就没有以后的藏传佛教,所以说:「密法恩源莲华生」。莲师在西元 810年入藏,住西藏55年半,其中48年藏王赤松德真住世(21~69岁),国中政教,如日中天,康藏佛教至今不衰,为世宗仰,实大士的弘扬加持。后与藏土缘尽,前往罗刹国度众。在藏王弟子面前,腾空而去,在众前曰:「我无来去,惟信我者,即现前而为说法,每月初十,我自来探视诸弟子」。因此后世弟子每月藏历十号聚集,修「上师相应法」及「会供」。

莲师预知藏王后代欲毁佛法,并且末法众生德薄障重,为免金刚乘教法破灭衰退,或为世智参杂走样,并为保留加持力,利乐后代有情,故将经续、仪轨等教法埋藏在山间岩中,及弟子心中。其成就大弟子众为利有情,发愿转世为取藏者宏此教法。每岩传法莲师均授记取出的日期、取库藏者、及受此教法者。莲师弟子的转世,化现为取库藏大师,适时当机应授记,取出预藏的教法,利乐众生。

莲师净土:

法身阿弥陀佛,报身观世音菩萨,化身莲华生大士,乃法、报、化身的一体三面。往生其中任何一净土,即得自在于其他二净土。「法、报、化」表「体、相、用」的教理,实则三身一如,乃至一亦不可得,多亦至无尽。莲师净土在库藏法中有记载,亦有祖师在定中游过。如莲师净土唐卡所绘,其净土第一层莲师妙拂洲铜色山莲华光宫,第二层观世音菩萨普陀山,第三层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莲师法门就相当于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的法门。修莲师法、持莲师咒就相当于念佛往生西方净土的法门。修持「大圆满」和莲师法门,就相当于密、禅、净三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6 07: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教 (噶舉派)
    當唐武宗時,藏王朗達瑪滅佛,佛教幾乎絕滅。數百年間,佛陀的教法遺失,真偽莫辨。

    宋仁宗寶元元年,印度阿底峽尊者入藏,中興佛教。當時馬爾巴大士翻譯經典,師事阿底峽尊者。馬爾巴大士之上師,最少有十人,曾四度赴印度留學,師事那洛巴祖師,學得大手印歸藏,而成為白教第四代祖師。

    這個傳承以各種方式流傳至今,其中之一是大家所熟知的遠傳派的傳承。由金剛持「報身佛」傳給了羅佐寧青(寶意菩薩),寶意菩薩再傳給印度的大成就者薩拉哈,薩拉哈傳給首席學者龍樹菩薩,龍樹菩薩再傳給大成就者沙瓦利巴,沙瓦利巴傳給大成就者梅紀巴,梅紀巴再傳到馬爾巴譯師。

傳派的傳承由大成就者「帝洛巴」開始
       據說他曾在西印度一處叫索瑪普利的地方,絲毫不動地修行十二年。經過這段時間的修行,他獲得了成就,能夠面對面地從金剛持那裡接受教導、口傳和灌頂。

        帝洛巴把這些教法傳授給他的學生大班智達「那洛巴」,那洛巴受到十二大和十二小的磨難考驗後,才從帝洛巴那裡得到全部的教授,特別是大手印的教授。(右圖居中者為第 16 世大寶法王)

        馬爾巴把這些教法傳授給他的學生「密勒日巴」

            密勒日巴的弟子是「岡波巴」,他曾經一度是最知名的醫生。然後他與當時最負盛名的師父 - 噶丹巴格西學法,並且成為一位精通佛法的比丘。他極嚴格地遵守戒律,因而也成為所修教法的典範。

這個時候,他聽到了密勒日巴的事蹟,於是發願不管任何代價,都要找到密勒日巴,向他學法,由於願力和努力,他做到了。就從他的時代起噶舉傳承成為正式的傳授,並以達波噶舉,或岡波巴的傳承聞名。他的事業是如此的廣闊以致許許多多傳承的分支出現,所以噶舉派主要有四大派和八小派。

噶舉傳承

        岡波巴座下四名大弟子,創立了噶舉四大傳承「噶瑪噶舉」、「巴讓噶舉」、「測巴噶舉」、「帕摩噶舉」。而後,創建「帕摩噶舉」又名「竹巴噶舉」的「帕摩竹巴」的弟子,再創八小噶舉傳承,分別為「德利宏噶舉」、「達隆噶舉」、「特落普噶舉」、「托竹噶舉」、「梅竹噶舉」、「巴竹噶舉」、「巴拉噶舉」、「洛竹噶舉」。

現存傳承      

         噶舉傳承除了岡波巴這一支從印度傳來的法脈外還有另一支從印度傳來的法脈「香巴噶舉」,「香巴噶舉」的傳承已經中斷數百年,一直到噶瑪噶舉的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才重新收集整理將之併入噶瑪噶舉之中。

        岡波巴的傳承法脈現在還存在的有 : 噶瑪噶舉、竹巴噶舉、止貢噶舉、達隆噶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1-7-2006 07: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昆氏家族

    薩迦傳承是由西藏貴族「昆氏」家族建立與開展出來,昆氏家族在藏傳佛教歷史中最早可以追溯至藏王「赤松德贊」時,藏區第一批跟從自印度來西藏傳法的「寂護」出家的七覺士,七位舍美中「龍王護」就是昆族的,而後龍王護的弟弟傳下今日以昆族血脈為主的薩迦傳承,在昆恭卻嘉波(寶王)之前昆族全為寧瑪巴的弟子。

    西元 1040 年,阿底峽尊者進入西藏經過寺某地時,預言薩迦這地區會出現最偉大的三大怙主化身且都在藏區同一族姓中,即一位千手千眼觀音、七位文殊師利、一位金剛手,及後世無數文殊化身。昆恭卻嘉波即在此一預言中的聖地上建立薩迦祖寺(薩迦北寺)。

  「昆恭卻嘉波」在西藏南部薩迦 (意為灰土地) 地方一塊灰土的象背之地建立今天的薩迦祖寺(薩迦北寺),「灰土」藏語即是薩迦,所以後來這一個佛法的傳承就叫作「薩迦巴」。花教別名的由來是薩迦哦巴的哦旺秋登寺,外牆刷上「慈、智、力總集三大怙主」的代表白紅藍三色(觀音、文殊、金剛手),所以又叫作花教。

薩迦五祖

    薩迦五祖即貢噶寧波(1592-1158)、索南則莫(1142-1182)、勒巴嘉讚(1147-1216)、貢噶嘉讚(薩迦班智達,1182-1251)、八思巴(1232-1280)。薩迦五祖每一位都是赫赫有名的上師兼學者,八思巴曾為中國皇帝之國師。薩迦五祖中,前三者為白衣居士,互為親眷,或為兄弟,或為父子,後二者則是受過具足比丘戒的出家僧眾。

    薩迦初祖「薩千貢噶寧波」是千手千眼觀音的化身,他從學於大成就者「雄澄秋巴」四年,領受了「卓彌大譯師」的十八脈道果圓滿諸教法,及完整的「道果」指示教授。更曾蒙道果法的第一位祖師「毘瓦巴」示現教授法教達一個月之久,傳授其全部《珍貴教言》與疏釋及 72 種密法的註解與灌頂。



大寶法王

薩迦教法在「薩迦班智達」、「八思巴」二者時達到最高點。

    薩迦班智達(右圖) 以文殊般的智慧,智辯數位外道大師皆得勝,以保存新弘的藏傳佛教,並受印度佛教之邀前去印度力辯外道,暫保印度佛教不衰,為藏人唯一之班智達。

    薩迦班智達曾代表全西藏拜會中國,在元朝政府的支持下,使薩迦教派掌握了西藏地區的政教全權。

    八思巴為薩迦班智達的姪子,元世祖忽必列封八思巴為帝師,受封「大寶法王」,領大明珠法冠(後八思巴推辭該法冠,而把班智達帽二垂帶上折,如同大明珠般以謝皇恩,且形同金剛持雙手一般,成為今日薩迦不共之法冠)。

    現今俗稱為薩迦寺的薩迦南寺也是八思巴所建。

    除「大寶法王」的尊號之外,薩迦派的大修行者還曾受封為「大乘法王」及「大德法王」。

殊勝法教「道果」

    薩迦派最重要的不共教法,「道果」法全部皆來自印度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之一的「毘瓦巴」。.就是那位喝酒沒錢付,令太陽不落地七天的尊者。

    毘瓦巴自「無我母」處得到此教法,他不僅精通唯識,亦了義中觀及密續,是那洛巴時代的名師。 其中所透露的哲學觀是「輪涅不二」,也就是「輪迴與涅槃無二無別」的見解。其中說道:「捨棄輪迴無法證悟涅槃」。

    這一教法認為:心是空、明雙運;是輪迴、涅槃的根本。障礙發生時,心為輪迴的狀態;離開障礙時,心就是涅槃。佛果,亦即究竟利益眾生之源的要訣就在這樣的證悟之中。

    薩迦除了「道果」之外,也持有「蓮師不共普巴」的傳承,是古代七大普巴法傳承者,為普巴之中殊勝的一脈,當今薩迦法王更是當今普巴法代表者。

     薩迦的不共法尚有「薩迦時輪金剛」、「十三金法」和「不共大小瑪哈嘎拉」等重要法脈。

    而後各脈均有吸納其法的,如噶瑪巴的大黑袍金剛,也是來薩迦必修之法,是當今薩迦法王最初先修之法。

[ 本帖最后由 derrickwong 于 23-7-2006 12:2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6 07: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魯巴」,黃教,是現今西藏最大的教派。黃教主張僧眾嚴持教規,崇尚苦行,禁止娶妻,故名格魯巴 (「格魯」是噶丹貝魯轉變的讀音,在藏語中是「善道」的意思)。格魯派大師宗喀巴針對當時西藏各地教規鬆弛、逐漸失去民心的情況,力主嚴格教規,重振佛教,並以黃色僧帽為其象徵,所以人們也把格魯派稱作「黃教」。

宗喀巴的出生與學習

    宗喀巴1357年生於青海湟中縣境,本名叫波桑扎巴,由於藏語中稱該地為「宗喀」,故尊稱他為宗喀巴。年輕時曾得到第四世大寶法王的居士戒,大寶法王授記宗喀巴為來到西藏的第二尊佛。宗喀巴自幼好學,於佛教史蹟中,特別讚嘆集結三藏的聖者,所以宗喀巴學習三乘時,先從小乘入手;密續部份則多得自於噶舉傳承;主於辯論、中觀、唯識、阿毘達摩論,則得自於薩迦的恩大哇。

宗喀巴的重要著作

        青年時期多次拜師,對藏傳佛教典籍研究甚精,在吸收了噶當派教義的基礎上,加上自己對顯、密教義方面的獨到見解,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寫出一百多種重要著作。宗喀巴學成之後,重新造《中觀論》。爾後成為黃教始祖。宗喀巴拜讀阿底峽的「菩提道第論」,有所領悟,自己也造了《菩提道次第廣論》,此論是格魯巴極重要的著述。

        1409年,宗喀巴在拉薩大昭寺召開規模宏大的祈禱法會,並在同年,在達孜縣建噶丹寺,從此格魯派在西藏逐漸成為勢力最大的正統教派。宗喀巴建立了格魯派,弘揚經、律、般若、中觀、密續等。宗喀巴在他自己的著作中,宣揚他認為正確的經及深奧的密續。宗喀巴的著作,是在他的本尊文殊師利菩薩的加持下,以其深高智慧,依自己本性而寫成的。

格魯派主要寺院,除了噶丹寺以外,還有色拉寺、哲蚌寺和扎什布倫寺,號稱格魯教的四大寺。宗喀巴去世後,格魯派勢力日漸強大,並又傳入四川、青海、甘肅、蒙古等地,為今天藏傳佛教中最主要的流派。

宗喀巴的重要學生

    格魯巴的祖師未曾有人到過印度學法,全是藏人,所以所有的法門皆來自瑪爾巴所譯,宗喀巴的弟子格頓魯(亦為其姪子)為拉西熏波寺的開山祖師,捨報後被追封為第一世達賴喇嘛。格魯派教規嚴格,僧人不准結婚,宗教領袖採取轉世相承的辦法,出現「達賴」和「班禪」兩大活佛體系。

    宗喀巴有二位心子,「給促節」與「迦察節」。給促節本來是薩迦派的學者,曾在宗喀巴辯論之前,隨身攜帶一把匕首,為宗喀巴預知,故在桌下藏一塊石頭。給促節頂禮後,宗喀巴將石頭拿給他並且說道,「你先拿去磨刀子。」給促節當下攝服,拜為門下。

另一位迦察節亦屬於薩迦派,欲與宗喀巴辯論時,看見宗喀巴披著袈裟如廁,心想具足僧是不可以穿袈裟如廁的,可就此點攻擊,於是偷偷跑到廁所一探究竟,不料赫然發現,袈裟掛在廁所外大威德金剛的牛角上,迦察節於是心悅誠服依止座下。

格魯派主要的領袖

        噶丹寺是格魯的主寺,其座主也就是格魯的教主,一般是稱噶丹墀巴,這是選出的,在早期,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都擔任過噶丹墀巴,現在是由其他的高僧出任。噶丹墀巴聽說最近改任期制,這地位通常是格魯最高的,而嘎丹墀巴卸任後,就如同一般的格西或堪布一樣,但是他的學修都是很高的,一般而言,在一百年間,並出現沒有幾位。

        格魯巴固定有幾位轉世,也就是寺主的轉世,如阿嘉仁波切。之外尚有嘉木祥的轉世等,但是最重要的有四位,就是前藏的領袖達賴喇嘛,後藏的班禪喇嘛,內蒙的章嘉仁波切(即大慈法王,另一頂黑寶冠的主人,三世是乾隆皇的國師,最近這一世在台灣圓寂的,是最早來台的大法王),外蒙的哲布尊丹巴(在最近的一世曾領導外蒙獨立建國,本是覺囊巴的領袖,時輪金剛的主要傳人,在五世達賴,成為格魯四大法王之一),總管外蒙的政教!這四位都必須在西藏各寺院修習佛法之後,再回各地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7-2006 07: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瑪噶舉皈依境 - 唐卡說明

藏名譯音:噶瑪 噶舉 措克興

咒語:噶瑪巴 千諾(意即:噶瑪巴遍知我之一切所需)

解說:
學佛者皈依的重心乃在於觀想六皈依處,即上師、本尊、佛、法、僧、護法等,此統稱為「皈依境在樹林的湖泊中央,有一棵如意樹,在中央的樹幹寶座上坐著行者以金剛持相顯現的根本上師,上有大手印傳承的歷代祖師。

在東(前)方的樹枝上有代表四部密續的勝樂金剛等之本尊。在南(右)方的樹枝上有釋迦牟尼佛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圍繞。左面(後)方的樹枝上,有十二部大乘和密乘的經續,均自行發聲朗誦。

在北(左)方的樹枝上有以四臂觀音為主之八大菩薩,以及佛陀的弟子等所代表的僧伽眾。在樹之下方有二臂、四臂、六臂等之瑪哈嘎拉,以及吉祥天母等護法眾。(法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6 07: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藏傳佛教四大分支精神領袖
紅教

(寧瑪派)















花教

(薩迦派)















黃教

(格魯派)



























白教

(噶舉派)


























法王一詞緣起

藏傳佛教本無法王之稱 , 法王一詞緣起於花教 (薩迦派) 的八思巴 受元朝君主封為大寶法王開始 , 是中國歷代皇帝對藏傳佛教高僧的尊稱,歷史上有多人受此尊號。

領有法王之名,可以享有持黃色寶幢蓋,即外出時,有如國王以黃蓋遮日,外國以 His Holiness 教皇或教主尊之。

如果四位法王能一起聚會,座位方式以達賴喇嘛居中最尊,達賴喇嘛右側為薩迦崔欽居次,達賴喇嘛左側為噶瑪巴,薩迦崔欽右側為敏林崔欽。這只是單純由歷史發展下所自然形成的結果,與教派的勢力、教法的高低、個人的修為都沒有關係。藏傳佛教四派中並無大小高低之別,只是依著世間歷史的發展而有一定的席次排法,達賴喇嘛與班禪喇嘛均為黃教的精神領袖,但是要見到五位坐在一起的機會太少,所以並列二位尊者。

在此特別一提班禪喇嘛,班禪喇嘛雖然不是四大法王之一,但是藏人認為他絕對是一位法王。

西藏四大法王系統的成立

在五世達賴喇嘛時,因清朝協助之故,而使帕竹政權,轉至達賴喇嘛,使西藏而再度成為政教合一的系統。但是有三者不受其管轄,即另外三大法王系統,敏令法王、薩迦法王和大寶法王,也是在那時的歷史因緣聚會下自然形成四大法王系統。

西藏目前還有傳承此一尊稱的二位是世襲繼承,二位是轉世繼承。 世襲繼承為薩迦派的薩迦姑瑪,與寧瑪派的敏令赤欽。 轉世繼承是黃教的達賴喇嘛和白教的大寶法王噶瑪巴。

「格魯巴」(中國人稱為「黃教」) 的領導者 - 「達賴喇嘛」;藏人直接尊稱為「嘉華仁波切」,意思是佛寶,藏人心中「嘉華仁波切」就是活著的觀世音菩薩;元朝時所封的尊號為「達賴喇嘛」< /SPAN> ,意思為智慧如海的上師,中國人一直沿用達賴喇嘛這個尊號。

「薩迦巴 」(中國人稱為「花教」) 的領導者 -「薩迦崔欽」,意思是薩迦宗派教法的持有者;明朝時所封的尊號為「大乘法王」,薩迦法王現在還承襲這一個封號,中國人並不如是稱呼,而尊稱為「薩迦法王」。 藏人心中每一世的「薩迦崔欽」,都是文殊師利菩薩的再來示現。

「噶舉巴 」(中國人稱為「白教」) ;的領導者 -「嘉華噶瑪巴」,意思是諸佛事業的代表者;明朝時所封的尊號為「大寶法王」,中國人一直沿用「大寶法王」這個尊號,西藏人則尊稱為「噶瑪巴」。噶瑪巴的轉世不經由任何人認證,即使是達賴喇嘛也不行,而是由前一世的噶瑪巴所遺留下來的轉世信函尋找下一世的噶瑪巴。信中會註明再生的年份、父母的名字、住處、信件拆封的日期、出生時候的徵兆、找到時會有什麼徵兆或景象等。找到轉世在來的噶瑪巴後,材再請另外三位法王座禮貌性的認證。藏人心中每一世的「嘉華噶瑪巴」,都是的大悲觀音為了眷顧藏人的另一個分身示現。

寧瑪巴 (中國人稱為「紅教」) ;的領導者 -「敏令崔欽」,意思是寧瑪宗派敏卓林寺系分支的教法持有者。因為這一世的敏林崔欽以修「夢瑜珈」成就而聞名,大家多尊稱其為「睡覺法王」。除了「第五世達賴喇嘛」時代的「敏林崔欽」是達賴喇嘛的上師之一之外,敏珠林寺是首座教傳合一、舊譯經論總集、南伏藏總集、寧瑪史家總集、寧瑪學院的寺院,負責戡定寧瑪巴的法本與歷史。就像有人問過敦珠仁波切:「何以代表寧瑪」,仁波切回答道:「敏珠林與寧瑪同義」,在藏人心中這是一個共同的答案。聽說敏林崔欽是地藏菩薩的悲願再來。

格魯巴(黃教)的四大領袖

格魯巴(黃教)的四大法王,前藏的領袖達賴喇嘛,後藏的班禪喇嘛,內蒙的章嘉仁波切)),外蒙的哲布尊丹 巴地。

藏人並不稱呼達賴喇嘛,而尊稱為嘉華仁波切,也就是 "尊貴的佛陀"。對藏人而言 ,達賴喇嘛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為人來領導教導他們,觀音又是諸佛救渡眾生的總體表像。所以,達賴喇嘛就是諸佛無盡的慈悲。同時,達賴喇嘛也是西藏政治的領袖,或者說是西藏王。

蒙古國師,黃教的高僧釋迦也些,曾受封為大慈法王,是另一頂黑寶冠的主人後來轉世為章嘉活佛。咸信為密宗白教祖師瑪爾巴及花教五祖的八思巴的轉世,在清朝雍正年間為雍正帝的根本上師,第三世是乾隆皇的國師,是最早來台的大法王。曾受國民政府封為國師,並隨中華民國政府一起播遷來台灣的章嘉國師。

外蒙的哲布尊丹 巴,在最近的一世曾領導外蒙獨立建國,本是覺囊巴的領袖,時輪金剛的主要傳人,但在五世達賴,被迫降於格魯巴,後來為格魯四大法王之一,總管外蒙的政教!這四位都必須在西藏各寺院修習佛法之後 ,再回各地 。

白教 (噶舉傳承) 的法王

西藏白教 (噶舉傳承) 的 "大寶法王  噶瑪巴",藏人直接尊稱為 "噶瑪巴",意譯為 "尊貴的佛行事業的實行者"。如同中國人一樣藏人相信觀音是千處祈求千處現的,大寶法王被視為觀世音菩薩在此世界的另一化身,而且更被視為一切諸佛菩薩佛行事業的代表。

大寶法王噶瑪巴有二個很特殊的不同處
(一)        以自己留下的預言信告知大家自己將於那一年轉世,家住那裡父母名諱。
(二)        歷世的噶瑪巴除非是為了協調紛爭外,並不介入政治,與西藏的政教合一 的傳統頗為不同。

止貢噶舉的澈贊法王,1413年受封為 "灌頂慈慧淨戒大國師","闡教王",也被視為觀世音菩薩在此世界的另一化身,但是此一名銜不確定是否傳襲下來。

花教 (薩迦傳承) 的法王

薩迦傳承是由西藏貴族「昆氏」家族建立與開展出來,薩迦班智達曾代表全西藏拜會中國,在元朝政府的支持下,使薩迦教派掌握了西藏地區的政教全權。 八思巴為薩迦班智達的姪子,元世祖忽必列封八思巴為帝師,受封「大寶法王」,此一尊號後來明成祖也曾封給白教噶瑪噶舉傳承的 噶瑪巴,並一直傳承下來。

除「大寶法王」的尊號之外,薩迦派的大修行者還曾受封為「大乘法王」、「大德法王」、「贊善王」-札巴蔣稱,和「輔教王」南喀雷巴。 即今薩迦法王似乎仍承襲「大乘法王」的尊號。

昆氏後裔發展出來的「薩迦巴」,早期有「四大王府」現今僅存「都卻王府」的南院和東院;「都卻南院」後來又分為「卓瑪(度母)」、「朋措(圓滿)」二宮,即今天二大王族,二宮輪掌法王一職。

紅教 (寧瑪傳承)  的法王

寧瑪巴稱赤欽的應該只有一位,也就是敏珠林寺系的敏林赤欽,這一世的敏林赤欽也就是為大家所熟知的睡覺法王。敏珠林寺系是來自「德達林巴」,德達林巴和第五世達賴喇嘛互為師徒,卓千寺系和雪謙寺系的創建者曾為五世達賴之徒。寧瑪巴法王應始於當時。

加上敏珠林寺的擁有完整二大傳承是寧瑪巴中繼的教傳大師「羅青達瑪師利」,這位大堪布,正是伏藏大師「德達林巴」的弟弟,這位大堪布是寧瑪巴教傳中相當重要的一位,在各寺都一樣。


寧瑪派的法王是指敏林赤欽,但是由於現今的敏林赤欽一直專注在睡夢禪定中,對於政務、事務不太理會。所以後來當時由敦珠仁波切行使了寧瑪派法王的地位。敦珠仁波切圓寂後,接著由頂果欽哲仁波切行使了寧瑪派法王的地位。

頂果欽哲仁波切圓寂後,寧瑪派中他們用「選舉」的方式推選貝諾仁波切為下任法王。

後來達賴喇嘛尊者指示,四大教派的法王歷代都有明確的代表,用選舉的方式對傳統上來說,是不正確的。因此於 2002 年起寧瑪派的法王,又改由原來傳統的敏林赤欽任寧瑪派的法王,這是西藏藏區寺院得到的達賴喇嘛尊者的指示。

敏珠林寺在寧瑪巴的傳承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這是很少人所知到的,就是掌管寧瑪巴傳承的歷史和經典,所以歷代敏林赤欽和堪欽仁波切都很博學,幾乎各寺的仁波切都會來該寺學習,或許也是建立該寺座主為法王的原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6 07: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藏佛教宗派系統簡表
寧瑪巴宗派系統 (紅教)
法王:        敏林崔欽
繼承人:        敏林董攝仁波切
繼承方式:                      家系血緣傳承
攝政仁波切:        當法王年幼或長期閉關時 , 由寧瑪宗派系統中推選出的大成就
者任之,藏人仍以「仁波切」尊稱,像早先的頂果欽則仁波
切,和最近才交出攝政位銜的貝諾仁波切等,並不以「法
王」稱之。
寧瑪巴重要傳承分支  (六大寺系、二大傳承)
1.             敏卓林寺系傳承       
法座持有者:        敏林崔欽
繼承人:        敏林董攝仁波切
繼承方式:        家系血緣傳承
重要上師:                 敏林堪欽仁波切、闊千祖古、蔣波仁波切、堪卓瑪仁波切等
2.         噶陀寺系傳承       
法座持有者:              教主 (藏文譯音、譯義均不詳)
繼承方式:        推選出任,任期三至五年。
重要上師 :        五位 [黃金法台] ,直美信雄仁波切、莫札仁波切、格則仁   
波切、夏察仁波切、幹尼仁波切 。
翁珠仁波切以及敦珠仁波切等
3.         多傑札寺系傳承       
法座持有者:        多傑札仁波切
繼承方式:        轉世化身,無繼承人
尚未找到時由多傑札寺系傳承中推選出的大成就者任之,
目前由達龍哲珠仁波切攝政中。
重要上師:        嘉察仁波切、達龍哲珠仁波切、等。
4.        白玉寺系傳承           
法座持有者:        噶瑪古謙仁波切與貝瑪諾布仁波切。
繼承方式:        轉世化身,輪流主持法座。
重要上師:        祖古圖桑、塔唐秋竹仁波切和色拉楊協仁波切、穰果秋竹
仁波切、蔣波羅增仁波切、楊丹仁波切、諾那呼圖克圖等
5.        雪謙寺系傳承       
法座持有者:        雪謙冉江仁波切
繼承方式:                轉世化身,無繼承人,尚未找到時由雪謙寺系傳承推選出的  
大成就者任之。
重要上師:        雪謙初璽仁波切、雪謙冉江仁波切、頂果欽哲仁波切、雪謙
翁珠仁波切、雪謙蔣貢公珠仁波切等。
6.             卓千寺系傳承       
法座持有者:         卓千仁波切
繼承方式:        轉世化身,無繼承人,尚未找到時由卓千寺系傳承推選出的
大成就者任之。
重要上師:        卓千闕噶仁波切、卓千奔洛仁波切、卓千格曼仁波切、索甲
仁波切、等。
         

7.      隆欽寧體傳承

依隆欽巴整理隻寧瑪巴法教及巖藏法本為主而由吉美林巴創建、多竹千仁波切為法脈持有者,有「多足千寺」、多足千寺寺群大約只有三座寺院,此一傳承的教法又已遍傳於全寧瑪巴,是否算是另成一個寺系傳承宗派則不清楚,所以似乎應該說它屬於全寧瑪巴的。第一世多足千仁波切主要從學於”卓千寺”,”白玉寺”,”八蚌寺”等上師座下,最重要的較法源流則是來自於吉美林巴,後來吉美林巴授意他一定要將教法宏傳而不得長期閉關,所以一直在弘法,到過各地。
法座持有者:       
多竹千仁波切(所屬寺系傳承不清楚)                             

傳承創始者:                吉美林巴

8.      敦珠新岩藏傳承
    依創始者第一世敦珠仁波切所發掘出之巖藏法本為主。敦珠仁波切建有「鄔金銅色山洲寺」,法脈持有者為敦珠仁波切,主要上師有董攝賢遍仁波切和夏札仁波切。敦珠仁波切似乎並未另立寺院宗派傳承而仍屬噶陀寺系傳承的上師,但是敦珠新岩藏傳承遍傳於全寧瑪巴,所以似乎應該說它也是屬於全寧瑪巴的。
法座持有者:        敦珠仁波切(仍屬噶陀寺系傳承)               
傳承創始者:        第一世敦珠仁波切
薩迦巴宗派系統 (花教)
法王:        薩迦崔欽 (大乘法王)
繼承人:        二寺交替(度母和圓滿宮交掌法王法座)

薩迦巴重要傳承分支

1         薩迦寺系傳承
法座持有者:        薩迦崔欽
繼承方式:        二寺交替(度母和圓滿宮交掌)
重要上師:        達欽仁波切等

2        茶爾系傳承
法座持有者:        究給崔欽
繼承方式:        夏宗仁波切
繼承方式:        叔姪交替 (二大家族任期制) ;聽說目前只剩「究給家族」

3            哦爾系傳承       
法座持有者:        祿頂堪布仁波切
繼承人:        祿頂夏宗仁波切
繼承方式:        四大家族(塔澤、康薩、祿頂、遍德)三年任期制 , 必須是出家眾
重要上師:        祿頂堪欽仁波切等
      
4         種巴系傳承       
法座持有者:        多傑滇巴仁波切                                
繼承人:        不清楚
繼承方式:        不清楚
重要上師:        不清楚
     

噶舉巴宗派系統 (白教)
法王:        噶瑪巴 (或稱嘉華噶瑪巴 ; 漢人稱大寶法王)
繼承方式:        轉世化身,無繼承人
噶舉巴重要傳承分支

1        噶瑪噶舉傳承
法座持有者:        噶瑪巴
繼承方式:        轉世化身,無繼承人,但是歷史上曾有五次噶瑪巴將
噶瑪噶舉傳承交給傳承中俱德的上師代管。
重要上師:        四大法子 (夏瑪、泰錫杜、蔣貢康楚、嘉察仁波切)
巴渦仁波切、桑傑年巴仁波切、察列蔣貢仁波切、
蘇曼嘎旺仁波切、創古堪欽仁波切等

2        止貢噶舉傳承
法座持有者:        蔣貢澈贊仁波切、蔣貢瓊贊仁波切二位中的一位
繼承方式:        轉世化身。澈贊、瓊贊二位仁波切都不在時,由嘉若
仁波切、尼宗赤巴仁波切、洛鍾楚仁波切、噶千仁波切
等五位大仁波切推舉攝政的仁波切。
重要上師:        其他還有如阿里仁波切、安揚仁波切、等重要上師。

3        竹巴噶舉傳承
     法座持有者:        竹巴蔣貢仁波切
     繼承方式:       
轉世化身

     重要上師:        不清楚
4        拔絨噶舉傳承

此一傳承緣自岡波巴大師的隨身侍者,擁有許多不共的秘密教法,教法一直是極少數具足資格的弟子才被單獨教授,發展至今成為沒有特定的法座持有者,而以白教的法王噶瑪巴為傳承領袖。

     法座持有者:        噶瑪巴
     重要上師:        天英仁波切、扎西仁波切、松扎仁波切、等

格魯巴宗派系統 (黃教)
教主:       
甘丹墀巴 (代表宗喀巴大師,為全黃教在宗教事務上的領導者)

法王:         嘉華仁波切 (漢人稱達賴喇嘛)        前藏黃教寺院                                            
重要上師        班禪喇嘛        後藏黃教寺院
章嘉仁波切        內蒙古黃教寺院
哲布尊丹巴仁波切        外蒙古黃教寺院


格魯巴六大寺院
寺院名稱        法座持有者        繼承方式       
甘丹寺:        甘丹墀巴        推選出任       
色拉寺:        不清楚        不清楚       
哲蚌寺:        不清楚        不清楚       
扎什倫布寺:        班禪喇嘛        轉世化身       
塔爾寺:        阿嘉仁波切        轉世化身       
拉卜楞寺:        嘉木祥仁波切        轉世化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6 07: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传佛教的主要流派之
噶 举 派

    噶举派是藏传佛教的一个教派,它对西藏历史的影响,在西藏宗教史上的辉煌与兴旺,一点也不逊色萨迦派。藏语“噶举”是“口授传承”的意思,因为这一派特别注重密法修习(也称“闭关”),而密法修习是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继承下来的,故名“噶举派”。又因为该派僧人穿白色僧衣,故又俗称“白教”。此派的传承比较复杂,最初有两个系统,即香巴噶举和达波噶举。这两个系统的传承均来自印度,传承是同源的。传入西藏后,由于条件的变化,发展有所不同,香巴噶举到14——15世纪以后就销声匿迹了,而达波噶举则一直传了下来。故以后习惯上所指的噶举派就是达波噶举。

    提起噶举派,有两名著名佛教大师不得不介绍,他们不仅是噶举派的祖师,而且在藏传佛教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达波噶举派的创始人为达波拉吉,而渊源于玛尔巴、米拉日巴师徒。玛尔巴(1012——1097年)本名曲吉罗追,出身天山南地区的封建主家庭,幼年向卓弥大师学习梵文,曾三游印度,四到尼泊尔,向那洛巴、弥勒巴等学习“时轮金刚法”、“欢喜金刚法”、“大手印法”等。回藏后定居授徒,独成一派。他是在家人,也是大商人及封建主,徒众很多,由米拉日巴传承其教授。

    米拉日巴(1040——1123年),今西藏日喀则地区吉隆县人,七岁时父病身亡,财产被伯父和姑母所侵占。母命其外出学咒术,以报伯父霸产之仇。学得本教咒法,咒灭伯父等亲友及其财产。以后,深深追悔自己的罪恶,改信佛教,从宁玛派僧人学习“大圆满法”。38岁拜玛尔巴为师,玛尔巴大师先用耕田筑房等苦工来煅炼他,师母从中帮助安慰,使其能安心学法,以后才圆满传授灌顶和修行教授。45岁后回到故乡,焚葬了母亲的尸骨,循迹山野洞穴,潜心研修,教化乡民。他用唱歌的方法传教,有一部用诗歌体裁写的传教歌集,通俗易懂,揭露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不良现象,抨击了僧俗上层的贪鄙欺诈,宣传自己的教法,深受信徒的喜爱。84岁去世,他的成就弟子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为达波拉吉。

    达波拉吉(1079——1153年),意为达波地的医生,本名叫索南仁钦,因他常住岗波寺,故又称岗波巴。26岁出家受比丘戒,最初是噶当派的门徒,32岁拜米拉日巴为师,受金刚亥母灌顶。公元1121年创建岗波寺,即达波噶举的祖寺,收徒传法。他把噶当派的教法和米拉日巴的密法揉合在一起,以“大手印”为主,形成自己的体系,创立了达波噶举系统。达波拉吉在岗波寺住了30年左右,有不少著名的弟子,其中有四人在前后藏建寺收徒,形成四大支系,其中帕竹一系又分出八个小系,总称“四大八小”,可列表分述如下:

    一、噶玛噶举

    这一支派的创始人为都松钦巴(1110——1193年),意为知晓未来、过去、现在三世之事,本名却吉扎巴,西康人。先学噶当派教法,后拜达波拉吉为师,学噶举教法,后又学萨迦和宁玛教法,但他仍以噶举派的“大手印”和“拙火定”教法为主。公元1147年在昌都地区昌都县建噶玛丹萨寺,噶玛派因此而得名。公元1187年在拉萨西北的堆龙建楚布寺,并成为该派的主寺。

    藏传佛教的显著特色和富有神秘色彩的活佛转世制度就是从噶玛噶举开始的。噶玛噶举历史上分黑帽系和红帽秒。黑帽系第一世转世活佛噶玛拔希(1204——1283年)曾受蒙古汗王蒙哥赐给的金边黑帽而得名;红帽系第一世转世活佛扎巴僧格(1283——1349年)以受到元帝赐给金边红帽而得名。红帽系由于18世纪末在西藏动乱和廓尔喀入侵时,因种种原因被清王朝废除,所辖寺庙和僧众被强令改宗格鲁派。噶玛噶举派曾以显赫的宗教地位和势力支持仁蚌巴和藏巴汗政权,在尖锐对立的宗教派别斗争中,打击、排挤日益兴旺强大的格鲁派,禁止黄教寺庙蜇蚌寺、色拉寺僧人参加法会,并规定格鲁僧人必须向噶举僧人致敬。后来藏巴汗被蒙古和硕特固始汗所灭,黄教由固始汗父子的武力支持,受到清朝王室册封而占了绝对优势,随格鲁派(黄教)登上西藏政坛的统治地位,噶举派势力从此开始衰落。

    二、蔡巴噶举

    这一支派的创始人是向蔡巴·尊追扎(1123——1194年),本名达玛扎,13岁拜达波拉吉学佛,26岁受比丘戒,法名尊追扎。30岁随达波拉吉的侄子贡巴楚臣宁波学习达波拉吉所创的“俱生和合法”,证得了真实义。后来得以了噶尔家族(拉萨附近蔡公塘地方的大封建主,吐番大伦噶尔东赞后裔)首领噶尔杰哇迥乃的支持,于公元1175年在蔡溪卡建蔡巴寺,本派即以得名。1187年,在蔡巴寺附近又建了一座贡塘寺。1194年向蔡巴死后,噶尔家族直接控制了蔡巴噶举教派。公元14世纪中叶,蔡巴万户在各封建领土的斗争中,被帕木竹巴战败,封地被夺走,贡塘寺被烧,蔡巴噶举也就随之衰微。最后,蔡巴寺和贡塘寺变为黄教的属寺,传承遂告断绝。

    三、拔绒噶举

    该支系的创始人是达波拉吉的弟子达玛旺秋,约12世纪进拉萨北盆域人。他得到达波拉吉的真传,在昂仁地区建立拔绒寺,该派因此而得名。他以密教大印和显教大印境界为主,收徒传法,自成一派。他的著名弟子是帝师热巴。该派以家族世代相继承,因家族内部为权势争夺而屡生争执,从而使寺院堪布也随之频繁易人,经济势力衰微,教派也因之衰绝了。

    四、帕竹噶举

    该支系的创始人是达波拉吉的著名弟子帕木竹巴(1110——1170年),本名多杰吉波,生于西康止陇乃学地方,19岁时给一个富商当侍从入藏游学。他遍学噶当、萨迦、宁玛等教法,因他在显教方面学得广泛深入,被人尊称为“却擦哇”(热心佛教的人)。后来拜达波拉吉为师,继承了达波拉吉所创教法,返西康后住在察岗收徒传法,著有《噶古酿格》一书,表现了该派的特点。公元1158年多杰吉波到山南地区的帕木竹地方建了个小庙,叫丹萨替寺(在山南桑日县),在此寺传法至死,人称他为帕木竹巴,传承简称为帕竹噶举。他被尊称为“藏地三宝”之一。

    帕木竹巴晚年在丹萨替寺传法时收徒众多,其中比较有名的有10余人,他们在康藏各地建寺收徒传法,故后来又分成为八个支系。帕竹噶举本系以丹萨替寺为主寺,与其它分支同时并存。公元1208年,山南地区的豪门朗拉斯族(简称朗族,鲁蕃时的王臣贵族)扎巴迥乃抢夺了丹萨替寺的寺主职位,帕竹噶举开始变为由朗氏家族把持的兄弟叔侄的传承。1268年帕木竹巴被元朝封为13万户之一,而万户长由寺主推荐,元朝宣政政院任命,后来则由寺主直接兼任,形成地方封建势力与宗教势力两位一体。到公元14世纪,帕竹万户用力消灭了止贡、蔡巴等地方势力,兼并了前藏大部分地区。公元1354年又消灭了萨迦政权而建立了帕竹政权。帕竹噶举和朗氏家族建立的“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在西藏大约统治了将近百余年,僧众发展到10万人,在四川甘孜也有较大的势力。公元1481年,帕竹政权被其属部仁蚌巴以武力击败,逐步失去了政治上的势力,帕竹噶举也随着这一政权的衰亡而衰落了,但从它分出来的八小支系中的两三个支系,一直延续到现在。

    1、直贡噶举

    帕竹噶举分出的八小支系之一,创始人是仁钦贝(1143——1217年),他是康巴邓柯人。37岁时离开帕竹来到拉萨以东墨竹工卡县的直贡地方的直贡寺,创建了直贡支系。现在藏传佛教中的噶举派,有影响有活力有鲜明特色的当推噶玛噶举和直贡噶举。

    2、竹巴噶举

    八小支系之一,其创始人为帕木竹巴弟子林热·白玛多吉(1128——1188年),该派形成于林热·白玛多吉的弟子藏巴甲热意西多吉时期,他在得到林热的教法后,曾在江孜附近的热隆建热隆寺,后来又在拉萨西南修建一座“主”寺,竹巴噶举因此而得名。该支的传布范围很广,影响也很大。黄教兴起并迅速发展,主巴噶举在西藏便没有势力了,并大量传入不丹。现在不丹人民仍以信奉竹巴噶举。

    3、达垅噶举

    八小支系之一,其创始人为达垅塘巴扎希贝(1142——1210年),他是帕木竹巴多吉杰波的弟子,于1180年在拉萨北部偏西的地方兴建了达垅寺,该支系由此支得名。现在达垅噶举的母寺仍然存着,但已经没有什么实力了。

    4、雅桑噶举

    八小支系之一,其创始人为格丹意希僧格(?——1270年),他也是帕木竹巴的弟子。而这一支系实际创始人则是格丹意希僧格的弟子却门朗却,建立雅桑噶举的主寺雅桑寺。黄教兴起后,排斥雅桑噶举,其传承也就逐渐消亡失传了。

    5、绰浦噶举

    八小支系之一,其创始人为贾擦(1118——1195年)和滚丹(1148——1217年)兄弟二人。他们是弩氏家族的后代,帕木竹巴的门徒。他们的侄子即是绰浦译师,他建立了绰浦寺,形成了这一小系,而且还有些名气。从他以下四代,绰浦噶举出了一位有名的人物,即布顿仁钦朱,但他又另外形成了夏鲁教派,此后绰浦噶举就逐渐衰微了。

    6、修色噶举

    八小支系之一,由帕木竹巴的弟子结贡·楚臣僧格(1140——1204年)创建,他出生在山南雅隆,是昌珠土王王族之后,他19岁随帕木竹巴学佛,1181年在涅浦地方建立修色寺而创建此小支系。但没有多大实力,不久就消失了。

    7、耶巴噶举

    八小支系之一,为帕木竹巴的弟子意希孜巴所创,他建立耶浦寺后形成此派,后来与其它教派合流而消失。

    8、玛仓噶举

    八小支系之一,为玛仓·喜饶僧格所创。他将这一支系传给了意希坚赞和仁钦林巴等人,后来这一支系与宁玛派合流而不复单独存在了。

    噶举派另一大系是香巴噶举,这一派的创始人为琼波瑜伽师(约990——1140年),他幼年学本教教法,后学宁玛大圆满法。曾多次赴印度和尼泊尔学习密法和梵文,回藏后从噶当派朗日塘巴受比丘戒。他曾经在拉萨附近的盆域建寺,所传密法为口传心受,属噶举的教授。后来他到后藏晌地(后藏木林),故称他为香巴噶举或晌巴噶举。传说他世寿150岁,三年的时间在晌地建绒绒等寺108座,并收有很多门徒。他的后辈建甲寺和桑定寺,又形成了香巴噶举的两个支系。甲寺的情况不很清楚,桑定寺在拉萨到江孜之间的浪卡子县的羊卓雍湖,全寺都是男喇嘛,只有主持是发喇嘛,名多吉帕姆,意为金刚亥母,是西藏唯一的女活佛,地位很高。该派还有一位著名人物叫汤东杰布(1385——1464年),本名尊追桑布,是岗岗寺附近的人。他以藏戏作为募化的手段,修建了百余座铁索桥,方便行旅。过去唱藏戏的剧团都把他当作祖师供奉,西藏的有些寺庙里有他的画像或塑像,是位手持几节铁索的白须眉老人。在公元14——15世纪,宗喀巴大师和克主杰师徒二人向香巴噶举派的僧人学过法,以后便渐次衰微,泯没无闻了。

    噶举派尽管派系复杂,但他们所弘扬的教义基本上大同小异,均属玛尔巴和米拉日巴的传承,以龙树菩萨的《中观论》为基础而创立独特的“大手印法”。这是一种显密兼修的手法,要求修行者把自己的心(思想)专注在一个地方(“境”),使自己的思想不乱,不起分别,持之以久,就可以获得“禅定”,然后再从自己的头到脚去观察自己那颗安住于一“境”的“心”,是在身外还是身内,从而使自身明白这颗心并非实有而是“空”。这样,就达到了“空智解脱合一”的境界,就成“佛”了。在修法上,从“七支坐法”到“修拙火定”,是一种艰苦的修行法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6 07: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藏传佛教的主要流派之
萨 迦 派

    藏语“萨迦”意为“灰土”,主寺建立在萨迦地方,山坡上有一片灰白色的岩石,故称“萨迦寺”,教派也就叫萨迦派。人们习惯上称他们为“花教”,是因为该派寺院的围墙上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蓝三色条。该派在藏传佛教中有较大的影响,其发展与衰落又与元朝中央政权的灭亡密切联系在一起,在历史上有它独特的作用。
   
    萨迦派始于公元11世纪,历史悠久,为西藏古老贵族昆氏家族所创立,萨迦寺也就成为萨迦教派的祖寺,教主由昆氏家族世代相袭,血统、法统一脉相承。赤松德赞时期,大臣昆拔窝伽的第三子昆氏鲁益旺波松,是西藏最初剃度为僧派往国外学法的七人之一。他的第四子侍寿的儿子金刚宝,数传至释迦慧。释迦慧又有二子,次子就是贡却杰布(1034——1102年)。页却杰布从小智力过人,随其父学习宁玛派教法和经典,通达显密教法,后来拜卓弥为师。又从桂·牯巴拉则译师和迦什弥罗国(今克什米尔)的抗都伽薄论师、玛宝胜译师、津巴泽师学习一切显密教法,而以卓弥所传“道果法”为主要传承,广收徒众。40岁时(公元1073年)建立萨迦寺,以后逐渐形成萨迦教派。建寺后,贡却杰布成该派教主,他住持弘法30年。萨迦派规定,僧人可以娶妻生子,生子后就不能再接近妇女;并从一开始就决定法位以家族相传的形式向下延续,政教两权都集中于家族手中。

    贡却杰布去世后,其长子贡噶宁布(1092——1158年,即喜庆藏)年幼,于是请拔日译师仁钦扎住持萨迦寺,并拜仁钦扎为师,学法甚多。他还向当时的许多著名大师学习显密教法,精研“道果法”的密决和修道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道果教授”,成为萨迦派的主要教法。在他主持萨迦寺48年中,萨迦派势力渐盛,门徒众多,因此被尊为萨钦(意为萨迦寺大师),是“萨迦五祖”的第一人。他的弟子中有“得世第一法者三人,得忍者七人,得通达者八十人,秉承讲说之心弟子十一人,解释文句之心弟子七人”。另外,亲生四子。贡噶宁布死后,由次子索南孜摩(1142——1182年)继承,为联迦二祖。贡喝宁布的三儿子扎巴坚赞(1147——1216年)继承二哥法位,是萨迦三祖。贡噶宁布的四儿子贝钦沃布未出家,他的长子萨班·贡噶坚赞(庆喜幢1182——1251年)随伯父扎巴坚赞出家,并继承法位任萨迦寺主,就是后世著名萨迦班禅,为萨迦四祖,是萨迦派和元朝建立关系的第一人。

    贡噶坚赞自幼随伯父扎巴坚赞学法,传说他9岁便能为人说法。他精通梵文,18岁学《俱舍论》,19岁从喀伽班禅听《金刚歌》,又从宁敦金刚归学慈氏诸论,20岁时开始学习《因明论》、《宗派论》以及寂灭、大圆满、能断等各种经论。23岁时回到西藏,师从多位博学大师学习“声明”及《量论》等大小“五明”,遂成为“五明大师”,27岁受比丘戒。著有《明藏论》和《分别三律仪论》,尽破当时“恶说邪执”,因此“美声令益,遍于大地”,并得到“萨班”(萨迦班禅)的称号,名满西藏。1246年受蒙古阔端王之邀请到凉州弘法,为西藏正式统一于祖国版图作出了贡献。享年70岁,他侄子八思巴(1235——1280年)继承法位,是萨迦五祖。并将西藏全境明确规定置于萨迦教派的统治之下,昆氏家族和萨迦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诞生了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史称萨迦王朝。

    八思巴初生时,萨班曾说:“此子胜过余者。”据传说,他3岁能背诵海生修法,8岁为众生开讲《本生论》,9岁讲《喜金刚报本经》,以后被称为圣者。公元1247年随同伯父去凉州,路经拉萨时,在大昭寺拜伯父萨班为师,受沙弥戒,取名为罗追坚赞。19岁时受忽必烈邀请,传授“欢喜金刚灌顶”。26岁时,忽必烈封他为“国师”,后又封为“帝师”,并赐玉印,开他了元以后历代帝王任命“帝师”的作法。随着八思巴在元王朝中的重用,萨迦教派的地位日益提高,藏传佛教在元皇室中监行,开创了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及华北地区的传播。元代共任命14个帝师,大多为萨迦派。八思巴42岁又返回萨迦寺,46岁逝世。

    八思巴精于各种经典,在宗教和政治上都是对元朝统治者有影响的人物。他著的《彰所知论》译成汉文后,于公元1306年刊印成书,是一部很有影响的著作。1269年,八思巴奉忽必烈之命创制“蒙古新字”(俗称“八思巴文”),被加封为“大宝法王”。八思巴曾请求元朝中央免除对西藏寺院的一切税捐负担,进藏译使、官兵不要沿途住宿寺院,均得批准,并形成为特权延续下来。萨迦派同元朝的政治活动,在客观上对延续和发展自古以来西藏和祖国的关系,加强巩固中央政权对西藏的行政管理,推进汉、藏、蒙等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有一定的历史作用。内地的印刷术、造船、建筑技艺等先后传入西藏;藏族形式的塑像、造塔、用具工艺等也由西藏传入内地。

    萨迦五祖在萨迦教派的创立和发展在昆氏家族的兴旺发达方面,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八思巴不光如此,在西藏历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因此萨迦五祖受到萨迦派的格外受崇,在萨迦寺塑有五祖的佛像,以供朝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6 08: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四加行为佛法不可分割的四个基本点:
   
    1. 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应知暇满人生之可贵,切勿虚度空过。
   
    2. 念死无常,要知怕死无济,要知一切皆要变坏,死法无定,死决定至。由观无常,而产生出离心。有没有出离心,是外道与佛法间最重要的区别。
   
    3. 轮回苦为六道总相,即使在人天道,有时有些享乐,也是很短暂的。如烟去过海,雪爪鸿影。若欲达永久之解脱,对轮回不应再有留恋。
   
    4. 业果不虚,黑白业果,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道理很清楚,今日所作,为来日之果;今之所受即昔日之作。业流转,苦无有尽期。奈世人不明因果,怨天尤人,业由自作也。
   
    此四基本点实质,是指出一个出离心。故佛法应以出离心为起点、为基础,通达无我。所以说供养迦叶尊者如是阿罗汉的功德 ,不如刹那出离心来得大,如果无出离心,终坐破蒲团,读尽三藏也徒然。所得不过世间禅定,文字般若尔。释尊云:多观无常,即为供养一切佛,亦受一切佛加持为成佛之始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6 08: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戒行及金剛乘十四根本墮
朗欽加布仁波切
 學習密乘者應當具足大乘發心,也就是說,行者亦應嚴
持菩薩戒的內容。
 菩薩戒的本質就是盡量使我們的一切行為無害於眾生,
更進一步能盡我們所能去幫助眾生。它的核心就是基於我
們對佛菩薩的信心及尊敬,而努力學習他們的典範。

 而在持守菩薩戒時,有兩項容易觸犯的陷阱必須避免。
首先就是我們必須避免對任何眾生產生一種輕視的態度,
不論那生命對我們而言是如何的無益,一旦我們想 : 「
他是我的敵人,我決定要傷害他,不幫助他,或是在我能
力範圍內不保護他。」如此我們就非常嚴重的違犯了菩薩
戒的精神。

 其次則是我們對遵循菩薩戒之能力失去信心,我們想,
「這太難了,我就是不能為其他眾生服務,我最好放棄,
做些簡單的事。」這樣的想法就構成了另一種的違犯。

 菩薩戒在傳統上即是大乘十八根本墮。如下:
一、贊自毀他—讚美自己、毀謗他人。
二、不施法財一心生慳吝而不行財施及法施。
三、不受悔謝責打他人—不接受他人懺悔或感謝而責罵毆
  打他人。
四、誹謗大乘說似是法—毀謗大乘法門,改說其餘相擬法。
五、竊奪三寶財物—偷竊、奪取三寶之財。
六、謗捨佛經—毀謗或捨棄佛經之言語文字。
七、逼凌僧侶—毀謗或凌辱出家僧侶。
八、造無間罪—造殺父、殺母,破和合僧、殺阿羅漢、出
  佛身血等五無間惡業。
九、執邪惡見—執著不正邪見。
十、毀滅城邑—攻打毀滅城巿居處等。
十一、向非法器說甚深法—對於不適當根器之眾生宣說甚
  深佛法,致生邪見。
十二、勸退大乘—勸說他人不信大乘,退轉其發心。
十三、勸捨別解脫戒—勸說他人捨棄,不持守別解脫戒。
十四、誹謗小乘—毀謗小乘佛法。
十五、妄說上人法—自己不懂卻隨意妄言上師法語。
十六、收三寶財物—非出正因收受三寶之財物。
十七、制立惡律—隨己意制定非佛法之邪惡律例。
十八、捨菩提心—捨棄菩提心。

當我們接受金剛乘上師的灌頂時,我們就接受了密乘三昧耶
戒。密乘的三昧耶戒是一非常複雜的主題,我們可以由傳統
記載中看到,這些戒律可以從最基本的十四根本墮、八支粗
罪、五方佛戒等,到達更微細的分類。在某些密續中,甚至
談到一百一十萬條的三昧耶戒。

 在實際的修持層次上,最重要的就是「金剛乘十四根本墮」
。它們以特殊的次序舉例出來,因為第一條比第二條重要,
第二條比第三條重要,依此類推。金剛乘的行者應依止此十
四根本墮,盡一切可能去持守。

第一根本墮就是「違依止敬謗辱師」,也就是對上師身、囗
、意不敬。我們在接受某人為我們的上師之前,以嚴格的準
則來分析評斷他是否可為我們可信、適切的老師,這是非常
應當的看法。但是,一旦我們建立起上師、弟子的關係,接
受地為我們金剛乘的導師,唯一適當的對師態度就是完全的
信心。 不論老師是否解脫,我們應認為老師同解脫之諸佛一
樣。加果我們對上師升起不良的態度或辱罵上師,那麼我們
就違犯了金剛乘第一條根本墮。

 上師是培植個人功德及成就的最佳處,因為出於信心及誠
心對上師的祈請,我們便能積聚如海的功德。在金剛乘修行
中,一旦行者和一可信的上師建立起積極的關係,那麼不論
上師事實上是否解脫,弟子應與足同等的信心,確信其上師
真為解脫。依著這個信心,弟子就能接受到如同成就諸佛在
跟前化現般的同樣功在止貢噶舉第二十七代法王棍秋天津卓
杜(AD1724—1766 ) 時,有一位原本是寧瑪派奏千寺 (rDzogs.
Chen.mGon.Pa.) 的行者名叫奏千敦珠噶桑 (rDzogs.Chen.Don.
Grab.lKabs.bZang.) 。 有一次,他到拉薩等地去朝聖禮拜,回
程經過南倩(Nang-chen) 地方。晚上休息時,也聽到隔鄰兩人
在交談,一人說:「當今真正的蓮師化身是誰呢?」另一人
就說:「當然是當今法王天津卓杜了。」奏千敦珠噶桑一聽
到天津卓杜的名字就自然生起一鼓無可言喻的深切信心。甚
至全身汗毛都因此而聳立。於是他馬上起身轉向止貢帖寺,
拜在止貢法王天津卓杜的座下為弟卜,並且精進的在寺院的
閉關專一修處精進修持。

 奏千敦珠噶桑一直很精進的修持,但後來卻不幸得了一種
怪病一全身手腳萎縮不能伸展。他只能一直以禪坐姿勢坐在
關房,沒有其地辦法。有一天晚上,奏千敦珠噶桑以非常摯
誠的信心向上師天津卓杜祈請,他非常專心的祈求上師的加
持,突然,天津卓杜的尊容在他面前顯現。奏千敦珠噶桑非
常的高興,就以更深的誠心向面前的上師祈請,感動得眼淚
都流下來。在也感覺只是一剎那的時間,實際上已過了好幾
個時辰,奏千敦珠噶桑方才被早晨的啾啾鳥鳴由定境中喚起
,而上師的尊容也因此消失了。結果,奏千敦珠噶桑突然發
現也的手腳萎縮症狀完全消失,仿彿沒有生過病一樣。不久
地就證悟大手印的境地,成為當時一位非常有名的成就者。

 這個故事說明了弟子的誠信具有如此不可思議的功德,且
至可以引導行者獲得究竟成就。

第二根本墮就是「違越善逝語教誡」。否認、反斥佛陀教法
,或是對從上師處所接受之個別教授。為了如此的理由,當
我以上師身份教導時,我謹慎的鼓勵弟子們去做本身所能做
到的功德,而避免去做有害或是惡業行為。我不希聖人們因
我加諸他們一種不可能情況而觸犯此種根本墮,我希望大家
能盡己所能去做。

第三根本墮是「金剛兄弟起紛諍」。和我們同一位上師,或
是同一壇城內接受灌頂教法的男女都和我們具足三昧耶的兄
弟姊妹關係。所以,相互間的爭吵、打架、敵意、鬥爭等等
,都是觸犯此條根本墮的。我們必須非常尊敬彼此,重視此
金剛三昧耶之聯繫關係。

 一般來說,所有眾生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但是從較型式
化的層次來看,和佛法行持有關的人們和我們佛教徒有較密
切的關係。特別是金剛乘行者,擁有同一上師的弟子們同享
共同的精神之父。在壇城內接受同一教法灌頂的人們,他們
或許是從不同的上師處得來,而由密乘觀點看來,是具足同
一精神之母,而那些從同一上師接受同一灌頂的行者就具足
最密切的關係—他們是擁有同一精神父母的金剛兄弟。

第四根本墮就是「失慈悲嫉有情樂」。忘失慈悲心對其他有
情眾生升起惡意、傷害之念。此不僅在基本層次上違犯了菩
薩戒,也犯了第四根本墮。

在金剛乘的修行中,此前四根本墮不論從持守之重要性或是
從違犯之嚴重性來看,都是最具決定性的。不論我們是違逆
自己的上師而—金剛乘視為最嚴重違犯;或是違犯上師授予
之教法;或是金剛兄弟姊妹起紛爭,或是違犯菩薩戒。我們
都是嚴重的觸犯了密乘三昧耶戒。

第五根本墮是「畏難不度退菩提」。對於世俗行願二菩提心
,滾達明點菩提心, 光明空性菩提心,出於貪瞋痴而斷如是
大乘法根,則違犯第五根本墮。

第六根本墮是「毀謗自他宗派法」 。我們不能僅以個人修行
的觀點就批評別派的教法是否有害。在金剛乘誓句中,此範
圍更延伸到其地宗教,所以金剛乘行者不僅要避免輕視佛法
中任何一派,同時也包括印度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
等。

第七根本墮則是「於未成熟宣密法」。意思就是把密乘教法
透露給那些不適合密乘行持的人。比方像是不準備接受教法
、公開拒絕、或是不願和密乘內含有任何關係的人們討論深
入的金剛乘教法,都是違犯此條根本墮的。

第八根本墮為「輕蔑蘊即玉佛體」。這條的意思是若行耆自
認為本身的色、受、想、行、識五蘊是不純淨、下劣的、如
此見地則違犯此根本墮。因為金剛乘視萬象皆淨「所有外相
皆為本尊之形 ; 所有音聲皆是咒音,所有思想皆是大手印證
量表現。勝義諦就潛存於現實之世俗諦中。視那種潛能,認
為它是無用、不淨的。就是此根本墮的基本違犯。

第九根本墮為「疑諸自性清淨法」。簡單的說,懷疑自身之
金剛乘修行,我們應當對自己在金剛乘的所做行為具足信心
,不要想:「這或許是有益的,但我不確定。觀修本尊可能
有幫助,但可能也是在浪費時間。」這種對我們修行的懷疑
態度是修行道上的基本違犯。

第十根本墮是「於毒常具大慈心」。這一條可能並不符合我
們目前的狀況,但是值得解釋一下。經典上說在某些情況中
,如果有某些眾生行為極端邪惡而犯了極大的惡業—他將不
可避免的墮入惡道,並且對其餘眾生引起無窮的傷害。對具
有大慈悲心的密乘行者而言,有時我們可以毀滅那生命以避
免它繼續造下極惡行為。但這必須以完全的無私而行,出於
完全的慈悲。看來這並不適合我們目前的情況,可是從密乘
修行觀點來看,如果某人有能力去執行此一任務,而足以便
情況轉到有益的一面,但他卻拒絕去停止此一極大傷害,那
麼此人就違犯了第十條恨本墮。

第十一根本墮為「分別離名等諸法」。也就是我們必須避免
自己落入兩種邪見中—常見及斷見。認為一切萬象本來真實
存在;或是出於對空性的誤解而否定一切事物,錯誤因果業
力非有。這樣我們就落入二執中,而非密乘行者的正確見地
,因此構成第十一根本墮。

第十二根本墮是「破壞具信心眾生」。對於滿懷信心來到我
們這裡真心想學習的人們,如果我們能教導他們,卻拒絕他
們的請求,我們就違犯此第十二根本墮。

第十三根本墮乃「不依已得三昧耶」。這乃是有關於我們對
金剛乘修行及儀式的方法及態度。比方像我們舉行薈供,此
薈供用了酒、肉等等,我們卻因那些違反我們的信條及原則
而拒絕它們,那麼我們在密乘見地上就未能明辨其目的。因
為這些是超越淨與不淨二元對待的事物,我們未能認清明了
密乘的轉化過程。因此,若在密乘儀式中,因現象而遷就此
表面的二元執著,就違犯了第十三根本墮,也違犯了密乘修
行的精神。

第十四根本墮即「毀謗婦女慧自性」。認為女子比男子拙劣
,不論是心理上如此認為或是語言上宣說如此見地都是違犯
此根本墮。

這些就是金剛乘十四根本墮。從積極的觀點來看,這些密乘
修持的目的就是將行者的身、口、意攝受任正面的層次中,
如此我們之身和本尊之身無別;言語相咒音無別;思想、記
憶等意念也與三摩地定境無別,如果我們能將自己的身、口
、意攝受於此層次,就算是一百一十萬的三昧耶戒都能完全
持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7-2006 08: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errickwong 于 21-7-2006 08:17 PM 发表
禅宗中国初祖达摩祖师,曾在西藏住过并传过密法,藏人称「Padamba Sange」,被尊为为密宗男派「施身法」的祖师。这段历史一般人可能不清楚。

达摩祖师也去过西藏啊?那么有没有在中原传密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7-2006 08: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慈誠羅珠堪布開示: 
如 何 學 密
校正版

   今天講一講如何學密。作為修學密宗的人,在從發心到成佛的一系列過程中,為了讓自己的修行能夠如理如法,就應該按照以下次第進行修 持:
一、學密的基礎——出離心和菩提心
我們以前也三番五次地講過,出離心和菩提心就是學密的基 礎,為什麼在這裏還要反復強調呢?因為,作為修行人,必須要過這兩關,如果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 即使修再殊勝的、類似大圓滿等等的密法,也是徒勞無益的。只有在具備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基礎之上, 才能正式入密修行。
    華智仁波切講過:在沒 有出離心、菩提心的前題下,即使閉關九年修大圓滿,也不能播下解脫的種子。這不能不讓我們深思, 在所修的是大圓滿,時間不是一兩天或幾個月,而是九年,修行方法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是以泥 封門、謝客、斷絕所有外界往來的情況下,卻因缺少出離心和菩提心,而不能播下解脫的種子。這足以讓我們警醒:如果不具備出離心和菩提心,就可以淪落到如此 地步——修了九年大圓滿,卻不一定能播下解脫的種子!所以,對任何一位修行人來說,出離心和菩提 心都極為重要。
    很多人因為缺少這些知識,只知道密宗 殊勝無比,就好高騖遠,妄想不修加行而一步登天。疲於奔命地去接受密宗灌頂,不亦 樂乎地修習密宗,最終卻竹籃打水、收效甚微。這一切過失,不能歸咎于密宗,而是因為基礎不牢所導致的結果。所以,學密的人必須具備出離心和菩提心,這是顯密的共同基礎,是趨入一 切修行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
    所有的無上密宗都十分 強調出離心和菩提心。譬如,在修生起次第之時,一旦離開空性見和慈悲心,即使能將佛像觀想得一清二楚,也毫無意義。同樣,正如經書所言,如果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即使念誦了上億的本尊心咒,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所以,一切修法的關鍵在於出離心和菩提心。目前,有不少居士在沒有修好出離 心和菩提心,不懂得生、圓次第的情況下,盲目地念誦一些本尊的修法儀規,以圖獲得收效。於此必須 提醒諸位,這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顯宗、密宗都一致認 為,一切萬法都隨發心而定。《開啟修心門扉》中也講過,如果某人是為了今生(圓滿)而修行、放 生、供僧、供佛……,即使這一世能如願以償,其結果也不過如此;如果因前世業力而未能如願,這些 善行也不會引發絲毫出世間果報。因為在修行之時,他從來沒有考慮過解脫、度眾生、成佛等等,而僅僅是為得到今生今世的幸福快樂,既然其發心已經如此明朗,那麼其所做善業又怎麼可 能變成解脫之因呢?決不可能。
    經書裏也有這樣的比 喻:如果有一個人被饑餓所逼迫,正萬般無奈地掙扎在生死線上,假如不立即進食,幾分鐘後就會被死神奪去生命。這時,如果讓他到國王的寶庫中去取寶,他首先應該選擇什麼呢?絕對是食物。因為,寶庫中的其他金銀珠寶雖然珍貴,卻無法解決瀕臨餓死的困 境。對此時此刻的他來說,價值昂貴的金銀珠寶是毫無用處的。同理,生起次第、圓滿次第雖然極為殊勝, 但對沒有基礎的人而言卻太高深了。目前,我們暫時還不需要生圓次第的修法,當務之急,還是出離心 和菩提心。
   還有一個比喻:古代東西方很多城市都有城牆,必須經過城門方可進入城內。假如此 城只有一門,再無其他入城門徑,每一個想進城的人就必須通過此門。城裏有很多人家,一旦進城之後,想去哪一家都可以隨心所欲。但是,如果沒有經過此門,便只能徘徊於城外,永遠 無法進入城內。這個比喻說明,出離心和菩提心就是趨往修行之城的唯一門路,在出離心和菩提心生起以後,大圓滿、大手印、時輪金剛或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修 法,便可隨意選擇。但在沒有生起出離心與菩提心之前,想修成這些法,無異於螳臂擋車,實在是自不 量力的愚蠢之舉。
    所以,現在我們不必急不可耐地去修大圓滿或生起次第等密法,而是要首先生起堅定不移的出離心。因一時環境等因素,偶爾產生的出離心是不可靠的,故爾要反復修習,一旦生起,就要令其穩固不退。生起出離心別無它途,唯有人身難得、死亡無常等外四加行的修 法。
    究竟什麼是劃分有無出離心的界線呢?宗喀巴大師在《三主要道》中要求:如果希求 解脫的心念,日日夜夜從不間斷,才叫生起出離心。這個標準比較高,薄地凡夫一時難以做到,所以我們暫時只能提出一種較低層次的出離心衡量標準:
    沒有出離心的人,只求今生世間圓滿及來世人天福報,此外便安於現狀、得過且過, 沒有更高的追求;有出離心的人,可能偶爾也會有這些想法,或許也會喜歡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但是,在他的思想深處,始終有一種揮之不去的信念:這些不 是生存的目的,只是一種臨時的生活方式和手段,是無關痛癢、可有可無的,我的最終目標是獲得解脫!如果能有這樣的意識,就基本上可以算是具備了出離心。說 一千道一萬,總而言之,學密法的人一定要修出離心!
    第二是修菩提心。今天我們不講菩提心的具體修法,而是要再次重申,學密之人必須要有菩提心!某些密宗教派認為,沒有菩薩戒就不可能得 到灌頂,也就不可能有密乘戒。因為在三戒中, 下下是上上的基礎,即別解脫戒是菩薩戒的基礎,沒有別解 脫戒就沒有菩薩戒;菩薩戒是密乘戒的基礎,沒有菩薩戒就不可能得到密乘戒。因而,修學菩提心在密 宗裏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在沒有菩提心的情況下,即使念誦了十多億的本尊心咒,如果發心和修法不正確,來世就可能會立即變成厲鬼或邪魔之類具備神力的眾生。此外,能將本尊、特別是忿怒本尊觀想得如同睜眼所 見一般清楚的人,也有可能得到類似結果。現在,有些人動輒便觀想忿怒本尊,猛念其心咒,以詛咒或降服他人, 這些都是不對的。通常,一般人不會投生為厲鬼,但修生起次第不如法的人,卻有可能這樣墮落。然而,證悟空性者或 發菩提心者絕不可能有如此下場。由此可見,密宗生起次第也是不能離開菩提心和空性見的。
    出離心和菩提心的涵義十分深刻,必須要親自體會和實修,才能明白其內涵的偉大和必要,這是僅僅通過聞思所感 受不到的。我一直希望大家能認識到,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可修可不修,關鍵問題是出離心和菩提心。要知道,即使沒有證悟大圓滿、沒有念誦上億本尊心咒、修生起次第觀想不清楚,都不會有人 說我們不是修行人。但是,如果缺失出離心和菩提心,那我們就真的不是修行人了!
    我曾看過一則故事:一位學者在乘船渡河時詢問船夫:“你懂不懂數學?”“我不 懂!?”“哦,那你的半個生命已經失去了!”又問:“那麼,你懂不懂哲學呢?”“還是不懂!?”“那你又失去了半個生命!”行至河中間時,船出了故障,船 夫就問學者:“你會不會游泳?”“我不會!!”“那你的整個生命都已經失去了!!!”船夫不無遺憾地說。
    同樣,沒有修持生起次第或圓滿次第,雖然看似缺少很多,但實際上卻並不缺少。反之,如果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那就真正是失去了一切,因為他連修行的門徑都沒有趨入。所以,這兩個基礎很重要!
二、密法修習次第
在修好出離心與菩提心的基礎上,接下來就是密宗的修法。榮森班智 達是甯瑪巴一位傑出的成就者,他將學密者從 開始發心到最後獲得成就的過程分成了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依止密宗金 剛上師。因為密法是不能通過看書,而僅僅從字面上去領會的。比如,密宗續部的專有名詞一般人根本 無法了知其含義;又如,密宗為了使外道不至於盜法,而在很 多續部中故意打亂修法順序,後修的在前,先修的在後,如果沒有上師的引導,私自按照書上的次第去 盲修瞎煉,其後果將不堪設想。世人皆知,哪怕顯宗的修法,也要依靠上師的指導才能學修,更何況殊勝 的無上密法呢?所以,第一步是依止金剛上師。現在,有些居士在沒有上師引導的情況下,私自閱讀密 宗法本,擅自依照法本修學,這是極端錯誤的行為。最終結果,他不但不會有所成就,而且有盜法的罪過。
    對金剛上師的要求,在《大圓滿心性休息》、《普賢上師言教》以及有關金剛上師的 開示中講得十分清楚。希望大家在依止上師之前,能仔細參閱這些法本。
    第二個階段,是入密宗壇城接受灌頂。依照以前的密法規程,寶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句義灌頂四個層次,是根據受灌頂者的根基而分開傳授的,受者能夠修到什麼程度,就授予相應程度的灌頂,決不輕易違越次第。
    時過境遷,現在無上密宗 的灌頂很多都包含了完整的四灌頂。雖然這樣做也無可厚非,但大家一定要量體裁衣,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適合的灌頂。目前,在灌頂方面存在很多問 題,特別是在漢地。因為此前已經做過有關灌頂的開示,在麥彭仁波切的《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中 也有相關的內容,所以此處不再贅述。
    第三個階段,是接受密 宗戒律。實際上,灌頂和接受密乘戒是一回事,但榮森班智 達將它分成了兩部分,首先是進入密宗的壇城,其次是受 密乘戒。
    受密乘戒之前,必須瞭解密乘戒的內容,再抉擇是否接受。也就 是說,在接受灌頂之前,準備接受者首先必須拿到戒本,詳細閱讀與灌頂相應的密乘戒,並在確認自己能做到的前 提下,才能接受灌頂,否則就不能接受。
戒律都是這樣。比如受居士戒,也要根據自己的能力,能守持哪幾條戒,就受哪幾條戒;菩薩戒也是可以選擇 的,鈍根者只需受持一條願菩提心,其他 的可以暫時不受;中等根機者可以受無著菩薩著作中所講的四條根本戒(分開有八條),其餘的可待將 來再受;利根眾生則可以受持龍樹菩薩所講的二十條根本戒(也可以說十八條)。密乘戒也是一樣,只有量力而行,才是護持淨戒的必 要保證。
令人擔憂的是,現在很多的授灌頂者 在灌頂時,並不太強調密乘戒,求灌頂者 也根本不知道在灌頂背後還有密乘戒的要求,都滿以為灌頂結束之後,就萬事大吉。其實,灌頂之後最 難做到的,就是密乘戒。
第四個階段是聞思,這是極其關鍵的步驟。首先要學習密宗特殊的見解,然後再進一步學習密宗的具體修法。
第五個階段,是學成後到靜處修行。
以上是榮森班智達所講的學密的五個步驟。今天我們主要介紹第五個階段——修行,也即學習密宗的見解和修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6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略談密宗的見解和修法
密宗所有的修法可以歸納為兩條路,一是生起次第,二是圓滿次第。下面分別對其進行簡略說明:
1、生起次第
    修生起次第時,一般要觀想本尊像以及佛的壇城,這有什麼作用呢?凡夫因為被無明 所遮蔽,所見所及全都是不清淨的現象。通過密宗的見解,才使我們領悟到:這一切都不是實在的,是幻覺、是本來清淨的。
顯宗也認為,八地菩薩眼中的外器世間(即 山河大地)是很清淨的。怎樣的清淨呢?彌勒五論的《經莊嚴論》裏講過 ,菩薩到八地時,開始轉識成智 ,當其五根識(眼識、耳識等)轉化成智慧以後, 所見就如同極樂世界一樣:地面不再是土石瓦礫,而是琉璃珍寶等等……,其實,在人們心中所謂“琉 璃”的概念也是不清淨的,但因為人們喜歡琉璃等珠寶,才將清淨刹土形容成琉璃等珍寶的樣子,這是針對人們的喜好而言的。實際上,在菩薩的境界中,一切都是 智慧的現象、非常清淨的現象:所聞是妙法音聲,所飲是甘露……,當然,凡是言詞所能傳遞的,都屬於分別念的範疇,都無法真實地表達菩薩的境界。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顯宗認為:要想真實感受這一切,只有通過首先發菩提心,依顯宗的修法長劫修煉,積累無數資糧,證達無我空性,達到八地以上,才能依靠自己的修行現前萬法本 來清淨的境界。然而,以密宗特有的修行方式,即使是凡夫,也能現見本來清淨的境界。為什麼密宗能辦到,而顯宗卻不能辦到呢?
    《維摩詰所說經》中有這樣一段內容 :
    一次,釋迦牟尼佛在傳法時講道:諸位菩薩如果想感受外境的清淨,就應當自淨其 心。心淨,則外境清淨,修行至心淨之 時,外境也會隨之而清淨。當時,舍利子也在佛陀身邊,他心想:娑婆世界這麼不清淨,難道釋迦牟尼 佛的心仍然沒有清淨嗎?
    佛得知他的想法後,便反問舍利子:生 盲 看不到日月,這是日月的過失,還是盲人的過失呢?舍利子回答說:是盲人之過,而非日月之咎。因為盲人沒有眼睛,所以看不到日月,而不是日月不存在。佛又說道:娑婆世界的本體永遠是清淨的,但凡夫人就像盲人一樣,始終無法看見。
    此時,一位從其他佛刹 來至娑婆世界聽法的菩薩說道:我現在所見到的這個佛土就是清淨的。舍利子不以為然,就反駁道:此佛土是不清淨的!於是他們二人就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正當難解難分之際,佛以神通顯示了娑婆 世界的本來面目,在場的所有人都親眼目睹到:娑婆世界就像西方極樂世界等諸佛刹土一樣,十分清淨 莊嚴。
   之後,佛陀告訴大眾:我的世界本身就是這樣,永遠都是這樣,只是你們沒有看見而 已。
   此經是純粹的顯宗經典,其中也提到了“世界本來清淨”的說法,可見本來清淨的觀點,並不是密宗所特有的。
    榮森班智達講過,雖然在小乘經典裏,也有釋迦牟尼佛如何發 心、成佛,以及諸多菩薩如何修行、成道、度化眾生的記載,但因為缺少相應的方法,所以小乘行者無法成就諸佛菩薩的果位。
    同樣,雖然顯宗也談到了世界的本來清淨,卻無法令八地以下的修行者親身感受到這 種境界。但是,因為密宗有更直截了當的、生起次第的修法。在了知萬法本來清淨之後,用生起次第的方法,就可以令不清淨的現象逐漸消失,而深切體會到這種清淨。凡夫修生起次第,也可以達到其最高頂點:在生起次第修起來之後,外面的一切自然顯現為佛的清淨刹土,這是密 宗普通修行人都可以現量看到的境界。
    為什麼要修生起次第呢?因為,我們凡夫 將眼、耳、鼻、舌、身等五根的所觸所及,都 執為不清淨的事物。如果其本身就不清淨,那也無可奈何。但實際上,萬法都是本來清淨的。既然是清淨的,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能令這種清淨快速 顯現呢?如上所述,顯宗沒有這種方法,而密宗卻有生起次第的修法。修生起次第的意義就在於此。
2、圓滿次第
    圓滿次第有何作用呢?即使生起次第修得非常好,能夠現量看到一切外境皆為佛的壇城。但是,如果不能證悟空性,又會執著佛的壇城為實有。這時,雖然一切外境顯現為清淨,但這種對清淨的執著,與對不清淨的執著一樣都是執著, 所以仍然要斷除。如何斷除呢?這就需要借助于圓滿次第的修法。
    圓滿次第可以分為兩種:有相圓滿次第和無相圓滿次第。格魯派和薩迦派大多數圓滿次第的修法,都是有相圓滿次第,也就是氣脈明點的 修法,如時輪金剛中的氣脈明點修法。
    修氣脈明點為什麼能證悟空性呢?麥彭仁波切在時輪金剛的解釋中講過,假如在頭一點不疼的時候 觀想頭痛,在觀想一兩天之後,頭肯定會真的痛起來,這是一種心的作用,但見效不是 很快;如果另外一人直接用木棍打自己的頭,那麼在木棍落在頭上的瞬間,立刻就會有頭痛的感受。
    這個比喻說明,雖然可以用顯宗《入 中論》、《中論》裏的推理方法來推翻我執,但是進展很慢、效果不是很好,從凡夫修到真正證悟空性的一地菩薩,需要一個阿僧祗劫(無數大劫),這是一個漫長得連天文數字都無法表述的時間概念。
    然而在密宗裏,卻可以 通過修氣脈明點,快速地證悟空性。為何 能夠快速證悟呢?因為我們的心和肉身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通過對氣脈明點的調節,就可以使心發生決定性的改變。
    在觀修生起次第時,確實可以見到一切外境、眾生皆為佛的壇城。 通過圓滿次第證悟空性以後,雖然佛的壇城依 舊存在,卻能了達這一切並不是實有,而是如夢如幻的。這就是修圓滿次第的意義所在。
    無相圓滿次第主要是指大圓滿,時輪金剛等 續部中也有一部分。無相圓滿次第是指不借助於觀想以及修氣脈明點,而直接證悟空性的修法。它與顯宗的證悟空性有何不同呢?如 前所講,顯宗就如觀想頭痛,僅能依靠推理來證悟空性。而密宗,特別是大圓滿,可以令一介凡夫,在剛剛發 菩提心、剛剛進入密乘不久,不必經歷無數大劫,而是在短短的一生,甚至幾個月、幾年的時間內,就 可以去感受、體會空性。顯宗的空性是理 論上、字面上的概念,而密宗的空性卻是切身的體會,所以進步神速。
    大圓滿中既包含了無相圓滿次第,也含 攝了生起次第。但是,大圓滿的生起次第不是通過觀想佛像,而從外面看到本尊壇城,而是藉由禪定,從內心向外發出佛的壇城。 這是沒有任何造作的、自然的、純淨的一種佛的壇城。
    觀想唐卡雖然可以控制一些不清淨的顯現,但還是有造作的成分,因為唐卡畢竟是人畫的。譬如,如果用一束光照在唐 卡的上半部分,而使唐卡的上半部分較 亮、下半部分較暗,並以此唐卡為對境而作觀想。 當生起次第修起來之後,所顯現的本尊或者壇城也會上半 部分非常亮、下半部分很模糊。
    這說明,這種生起次第是有造作的。雖然有造作,但它卻能控制我們對不清淨的執 著。譬如,洗手用的香皂自身並不乾淨,終究要被洗掉,但我們卻可以用它來洗淨雙手。同樣,這種生起次第雖然有造作,但造作的東西也可以推翻許多不清淨的現 象,所以暫時可以利用它。
    然而,大圓滿卻不是這樣。修大圓滿時,不需要看佛像,也不需要觀想佛陀、本尊的容貌、身色、手印……而只需要入定。因為一切萬法的本性永遠離不開空性, 也永遠離不開現象,入定修光明的同時,現象的部分自然可以爆發出來,那便是純潔而無有造作的佛之壇城。 大圓滿沒有特意修生起次第,最後卻達到了比修生起次第更超勝的目的。所以,大圓滿修法涵蓋了一切生圓次第的修法。
    以上內容,介紹了生圓次第的 概念。雖然密宗各大派別的修法異彩紛呈、各有千秋,但所有修法都可歸納於生圓次第的修法當中。
    以上所講的,是密宗一般的修法次第。因為環境、時間等各種因素,我們的修行不一 定會按照以上順序進行,而往往是在出離心、菩提心等一系列加行修完以後,直接進入大圓滿的修法。因為大圓滿法,並不是專供出家人,或者高僧大德的修法。即 使是像你們這樣的居士,在加行基礎打好之後都可以修,你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修大圓滿。
四、生圓次第與顯宗修行的差別
顯宗沒有生圓次第的修法,雖然其所抵達的最終境界與密宗一樣,但因為缺少這些見解與方便,所以其修行的效果與進展與密宗有著很大區別。經書上講過,顯宗從發心到證得 一地,最上等根基的人也需要一個阿僧祗劫。 但實際上,即使是顯宗的修行者,也不會需要那麼長時間,因為菩薩修到一定層次後,有種種方便法門,每一種方法都可以積累眾多資糧,在資糧道、加行道中,層次越高,能力越大,於一刹那間便能積累不可計數的資糧。即便如此,顯宗從發心到一地,還是需要很長時間。而密宗卻不 是這樣,如果已經完全成就了學密的利根法器,則加行道只須六個月,資糧道也不會很長。在顯宗無法企及的時間內,就能到達一地。雖然顯宗不承認這一點,但無數事例可以證明,密 宗修法的確有著顯宗無法比擬的優越性。
    顯宗和密宗的差別在什 麼時候就可以消失呢?如果學顯宗的人,證悟了顯宗的 第一地,實際上也就證悟了密宗。因為在第一地之後,顯密是毫無分別、一味一體的。所謂密宗的特點,只存在於資糧 道和加行道,也即沒有登地之前。
    也就是說,在沒有登地之前, 顯密確實有很大差別,但在登地以後,就沒有差別了。例如,在顯宗裏沒有金剛身的概念,更不可能有其修法,這是密宗特有的一個修法。密宗認為,人的身體雖然是不清淨的,但其 中也有一些清淨的因素,如果能夠掌握這些因素,使它趨於成熟,在它成熟的同時,有漏的肉體就會逐漸消失,當它完全消失以後,肉身就轉換為金剛身。金剛身可 以不受任何外界地水火風的影響。
    然而,證悟一地的顯宗修行者,當他從一地的定中出來以後,立即就有了幻化身,也叫幻身或金剛身。雖然他沒有修過生起次 第,但因為他證悟了光明,就會有幻化身。所以,在一地以上,顯密是沒有差別的。一地以上的顯宗修行者,最終也自然而然地趨入了密宗。
    無垢光尊者、麥彭仁波切等大部分人的觀點是:因為在登地之後, 並不存在顯密之分,所以即使根基較差的修行人,在登地之後,也可進入密乘道。麥彭仁波切等成就者甚至認為,如果快的話,顯宗的修行者在大 資糧道時就會進入密宗。因為修大資糧道的人通過禪定,可以去諸佛刹土,在佛前聽法。在這些佛刹中,也有 密宗修法的傳承,他可以因此而契入密宗。
    顯密最終的果報有差別嗎?顯宗密宗都 可以成佛,只是速度的快慢有很大差別。至於最後的果位,雖然有人說有差別,但蓮花 生大士等很多成就者都認為,其最終果報是沒有差別的,兩者同樣都可以成佛。
    此外,密宗幻身的修法是一種非常特殊的修法,但寧瑪派更強調虹身。幻化身有清淨和不清淨兩種分別,清淨的幻化身和虹身是 差不多的。如上所講,修大圓滿時雖然從未觀想過唐卡,但在 其證悟到爐火純青之際,頓時就可以顯現出五方佛的壇城,這時便可見到一切外境都是 清淨的現象,身體也開始逐漸變成虹光身,此虹光身可以直接帶到佛的果位,最後成為佛的報身。
    密宗通過無相圓滿次第的修法,就可以證悟龍樹菩薩《中論》中所講的空性;而用生起次第或圓滿次第,就可以證悟無著菩薩的《寶性論》和龍樹菩薩的《贊法界論》中的所有內容。 以上簡略地介紹了密宗的一些修法及其意義。
    有些人覺得密宗很神秘, 這是因為對密宗的整個體系缺乏瞭解而造成的假相。其實,密宗一點也不神秘,只是它的方法很特別、很快速、做起來比較容易而已。譬如,因小乘見解不 是很高,所以比丘戒的戒條很多,比丘尼的更多,要做到任何一條細微的戒律也不違犯是很難的。為什麼比丘(尼)戒那 麼嚴呢?這就與其見解有關。
    菩薩戒就不同於小乘戒,因為其見解超勝於小乘,所以戒條就不是很多。因為,菩薩戒既要考 慮自利,也要考慮利他,既然是利益眾生的動機,就沒有必要過分謹小慎微、瞻前顧後,很多方面都可以有一定的寬鬆度,這樣才能更加遊刃有餘地利益眾生。
    在密宗裏,如果沒有證悟密宗的見解,就另當別論,如果已經證悟了,就不象顯 宗的戒律那麼嚴,這也是與其見解密不可分的。所以,雖然密宗的修行輕而易舉,戒律也張弛有度,然而成就的速度卻是迅速快捷的,這就是密宗的特點。你們學密的機會不是很多,僅看一兩本書,並不一定能將密宗的全貌一覽無遺。所以此處提綱挈領,以簡略通俗的 語言來描述密宗的修法,使大家對密宗有一個粗略的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6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使修行抵達終點的順緣
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的具體修法這裏暫時不講。在 具體修行時,首先不要操之過急,倉卒地去修密法,目前最重要的,是穩紮穩打地修出離心和菩提心。特別是菩提心,雖然說起來很簡單,但要真正做到,我覺得並 不是很容易。我們學佛那麼長時間了,也比較精進,但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圓滿世俗菩提心。顯而易見,菩提心的確是得之不易的。
    發菩提心的頌詞念滿十萬遍,是否就意味著菩提心圓滿了呢?決非如此!念誦這個偈子雖然有加持,也有善根,但念完後到底有沒有菩提心,卻並非以此為準繩。
    偶而生起“我要為度化眾生而成佛”的念頭不難,但是要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去實踐 這種理念卻並不容易。雖然平日打坐或平安無事時,我們也會真誠地發願:我要為度化眾生而成佛!但 在最關鍵的時候,在我們的實際行動中卻不一定能看到 “菩提心”。比如,在為了利益他人自己反要痛苦 的情況下,很多人就會猶豫不決,甚至退避三舍。此時此刻,我們的菩提心在哪里呢?早就無影無蹤 了。
    作為菩薩,必須能夠無條件地付出,我們能做到嗎?有多少人敢面無愧色地拍胸保證?所以,千萬不能輕視出離心與菩提心,以為在此之上還有更好的法門。出離心與菩提 心,就是淩駕于一切修法之上的無上大 法。
    以前的高僧大德在引導弟子的時候,首先只為弟子傳出離心的修法,並告訴他們: “在這些修法之上,沒有任何更高的法,所以你們應當精勤修持。”弟子們也堅信這是唯一的解脫道,並嚴格依教奉行, 最終修出了真實、穩固的出離心。
    這時,上師又告訴弟子:“在出離心的上面,還有一種叫做菩提心的無上修法,你就 去修菩提心吧。”作為本分的修行人,仍然會一絲不苟地依從上師教言,毫不遲疑、潛心專注地修菩提 心,並最終修出了真實無偽的菩提心。
    最後,上師告訴弟子:“這些都是很好的,但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就是空性,這 個法修好以後就真正沒有再高的法了。”弟子於是又再依密宗或顯宗的修法而修空性。因為前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證悟空性也就 成了指日可待的事情。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只有不玩 弄技巧、不耍小聰明,視上師的一切教言為究 竟的弟子,才能夠窺探到與上師智慧無二無別的奇妙風景。
    也許有的自以為根基上乘的人,會對這種作法不屑一顧,認為這是針對下等根基的迂 回之途。就自作主張,徑直趨入正行修法,修了幾年之後,不但沒有收穫,反而每況愈下,最終連原有 的信心都喪失殆盡。勞而無功的根本原因,就在於自以為是,不重視基礎的鋪墊。有些居士會自命不凡地說:“某某上師已經開許我不修加行,所以我不用修了。” 於此,我不得不再次提醒道:這樣的所謂開許,就是開許你不走解脫道。如果不能得到最終的解脫,這樣的開許又有何意義呢?
    從前色爾壩有個修行的 地方,那裏有一位大圓滿成就者叫秋央讓珠上 師,他引導弟子的方式,也是十分講究次第的。到他那裏已經三四年的人,還不能聽到他親自傳的一句 法。只是由其他堪布為他們傳皈依及出離心等修法,並讓他們去實修。在出離心、菩提心修得非常扎實的時候,他才為其傳講大圓 滿。
    文革期間,由於他的弟 子們具備了強烈的出離心和菩提心,所以對世間事務也不感興趣,這樣反而避免了很多挨打挨鬥的可 能,很多人都在山洞裏堅持修行。時光荏苒,幾十年過去了,上師的弟子們都紛紛辭世,令人驚歎的 是,幾乎所有的弟子,都示現了不同程度的成就相。雖然這一切,無不歸功於秋央上師的不共加持力,但與他老人家注重基礎的引 導方法也有極為密切的關係。
    如果上師們只是一味地傳講高深法 要,居士們也是千方百計地想儘快得到灌頂,以便翻閱只有灌頂之後才能看的法本,在了解法本的所有內容後,仍是永無饜足地追求所謂“更高”的法要,卻將基礎 修法棄置不顧。這種棄本逐末的作法,無異於擔雪填井、 緣木求魚。最終結果,只會自取其咎。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出離心和菩提心,是與證悟空性相輔相成、形影不離的良伴,我們一定要對此加以重視。要知道,只有從出離心和菩提心出發,才能抵達究竟實相的終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6 08: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halwin 于 21-7-2006 08:22 PM 发表

达摩祖师也去过西藏啊?那么有没有在中原传密法?

禅宗及大圆满有类似的顿悟法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5-2024 07:19 AM , Processed in 0.06820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