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简单认识
引用: 原帖由 ericsow 于 19-7-2006 01:27 AM 发表
我本身对宗教的了解不是很深切,所以说了不要笑我。
道教本已经是很多分道及分科。加上混合了民间信仰和佛教的仪式。很多人都已经无法分辨什么是道教什么是民间信仰。
对于大马的道教,我还没有正面地接触。暂时不敢胡说八道。
道教分正一派和全真派。正一派始于汉朝张道陵。全真派始于元朝邱长春。
乃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起源于古代的巫术。东汉(126年一144年)时,张道陵(34年一156年)率弟子在鹄鸣山修道,用符水咒法为人治病,永和六年(141年)作道书24篇,汉安元年(142年)建立道教。凡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亦称“五斗米道”;因道徒尊张道陵为天师,故又名“天师道”。天师道,亦称为“正一派”。
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太上老君”。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自号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东)厉乡曲仁里人,乃道家之创始人也。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属于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孔子亦曾向他问“礼”,隐退后,著《老子》,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
道教以《老子》中的《老子五千文》(当时对《道德经》的称呼)、《正一经》和《太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布道传徒。东汉末期,张角的太平道和张道陵的五斗米道,曾经成为当时农民起义的号召旗帜。
东晋时,自号抱朴子的葛洪(284年一364年)创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并撰有《抱朴子内篇》,整理并阐述了道术与理论。
南北朝时,北魏的嵩山道士寇谦之(365年一448年),著有《云中音诵新科之诫》,托言太上老君所赐)得到太武帝的赞赏,将旧有的天师道进行改革,制定了乐章诵诫新法,被称为新天师道或北天师道;与此同时,在庐山的道士陆修静(406年一477年)整理道教三洞经书,编著斋戒仪范(经戒、方药、符图1228卷),奠定《道藏》初步基础整理;道教的形式自张道陵建立至此方告完成。
唐、宋两代,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净明各宗派逐渐合流,到元代都归并到正一派中。
金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号:中神通)在山东宁海(今牟平县)的全真庵讲道时创立全真派。教旨以“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故名全真。
五十余年后,丘处机(全真七子之一)为元太祖成吉思汗所重视,被尊为国师,自号长春真人,总领道教,全真派逐盛极一时。此后,道教正式分为正一派、全真派两大教派。
信奉正一派的道士不出家(也有少数出家的),俗称“火居道士”或“俗家道士”。信奉全真派的道士则必须出家。北京郊区的昌平关帝庙中的道士即是正一派道士,他们娶老婆是道规所允许的,说他们是“花老道”既有俗人不懂道规的因素,也是市井闲人刻意制造出来的社会花边新闻。北京白云观乃全真第一胜地,迄今依然可以见到出家道士在其中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