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41|回复: 8

大批澳洲华人选择回国就医!有人下飞机直奔医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11-2025 03: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澳洲要等几个月、花几千澳元,在中国只要一周、一千澳元搞定。”

35岁的华人Miko Li在悉尼生活多年,但在最需要的时候,她还是选择了回中国。

01

机场赶往医院,一周内完成手术

几个月前,Miko被全科医生告知,肩膀上的一个脂肪瘤需要手术切除。

医生说这是一个良性肿瘤,属于非紧急手术,如果她选择在澳大利亚的公立医院做手术,至少要等上几个月。



如果去私立医院,费用则要几千澳元,而她没有购买私人医疗保险。


“我一个人住在悉尼,从来没做过手术,觉得在家人身边更安心。”Miko说。

于是,她做了一个决定——回中国做手术。


Miko飞回杭州后,下飞机当天就去了医院。

经过一系列医生检查,她的手术很快被安排在一周后进行。




六个月过去了,她回忆那次经历,仍觉得非常满意:“整个过程很快,费用不到5000元人民币(约1067澳元)。”


她说自己平时很少回国,但这次手术体验让她感觉既方便又划算,“在中国看病真的很快。”

02


回国保住3颗牙

除了手术,不少华人也选择回国看牙。


悉尼护士Lily(化名)原本被澳洲牙医建议更换四颗牙齿,手术复杂又昂贵。

她决定回国重新看一看。

在中国,牙医检查后告诉她,只需要更换一颗。



最终她花了约2000澳元,完成了牙种植和牙龈修复,费用只是澳洲的一小部分。

Lily说,虽然她之前存在担心,但看到诊所消毒规范、设备齐全后,她安心了。

墨尔本居民Emma Chen则是因为费用问题选择回国。



她有轻度近视,想做激光手术摘掉眼镜,但澳洲验光师建议她不要做,因为她有干眼症。

想再去看眼科医生,却发现费用太高。

回中国探亲时,她去当地医院咨询,医生认为可以做。

“手术只花了10秒,”Emma说,“我现在不用戴眼镜,效果很好,也没出现问题。”

03

华人回国就医成趋势

Miko不是个例。

根据澳大利亚维州政府的健康网站“Better Health”数据,每年大约有1.5万名澳大利亚人出国接受医疗或保健服务。

新西兰虽然没有一个详细的统计数据,但是回中国看病是很多华人的共识。



一个外国留学生表示,“国内的看病水平已经不比发达国家差多少了,而且效率很高。而像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基本上就是发达国家里的高水平。能在这种城市居住生活,实在是很幸福的”

等待时间长,是促使许多海外华人选择回国治疗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非紧急手术,在澳洲和新西兰的公立系统往往要排队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

不过,医疗专家多次警告:这种“医疗旅游”(medical tourism)可能存在风险。

包括医疗质量参差不齐、术后护理不足、以及若出现并发症所带来的额外费用等。



皇家全科医生学院教授Mark Morgan提醒说:

“澳大利亚的质量保障和认证体系是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出国治疗时,这些风险都要由个人自己承担。”

新西兰的多位医生和医学专业团体表示,海外手术可能缺少适合的随访、恢复管理。

而病人一旦回国,若出现并发症,本地系统可能需要承担额外负担。

04

一天搞定所有检查不仅是看病,很多华人的年度体检都一般安排回国做。



中国的体检通常是“套餐式综合检查”,包括抽血、X光、B超、尿检、粪检等,效率极高,一天就能全部完成。



相比之下,澳洲和新西兰的医疗流程更繁琐——

先去看GP;

拿到转诊单;

等待预约检查;

再回GP看结果;

若结果不清晰,还要再做一次。

“就算只是做个B超,也要等。”一位华人说,“整个流程又慢又复杂,让人心烦。”

Miko和Lily也都在中国做过体检套餐,她们喜欢的事国内体检结果快速、检查全面。

但她们也提到一些存在的问题。

“抽血的护士技术很好,但我做另一项检查时挺疼的。”Lily说,“他们太忙,根本没空搭理我。”

Miko则形容那种感觉像是“工厂流水线”:“我就像砧板上的肉,被他们快速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11-2025 03: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lap 于 15-11-2025 03:18 PM 编辑

澳洲要等6年才能看上专科医生!再拖下去人就没了



在澳洲,有些患者等待公共医疗系统中的专科医生时间竟长达六年。

专家警告,这样的延误不仅耽误治疗时机,甚至可能导致不可逆并发症,乃至可预防的死亡。

澳洲广播公司(ABC)近日对全国各地的公共医疗专科候诊名单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澳洲公共医疗体系已严重超负荷,部分地区的等待时间远超临床建议标准。

临床建议30天,实际却等3年半以上

在某些案例中,即使是“紧急”患者,等待神经外科医生的时间依然超过三年半,而临床推荐的诊疗时间仅为30天。

澳洲医学协会(AMA)副主席Julian Rait表示:“这对很多人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要么病情恶化,出现不可逆并发症;要么长期忍受慢性疼痛。这样的延误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负担。”


专科候诊时间惊人,各州情况一览


由于各州统计方式不同,候诊时间难以直接比较。但ABC分析显示,以下地区等待时间尤为严重:

在南澳部分地区

- 神经科、整形重建外科:等待超过6年

- 耳鼻喉科、消化内科、眼科:超过5年半

在塔州部分地区

- 儿科过敏与呼吸系统专科:超过5年

- 耳鼻喉科、神经科、泌尿科:约4.8年

其他地区


- 维州:耳鼻喉科等候时间超过3.7年

- 昆州:耳鼻喉科超过1.7年

医生愤慨: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等待治疗的人

悉尼大学临床医学教授Graeme Stewart曾在Westmead医院负责公共门诊十年。

他表示:“以前等两年就已难以接受,如今的情况让我深感愤怒。”

“每一个等待数字背后,都是一位被耽误的患者。长期拖延不仅意味着失去治疗机会,更可能带来可预防的死亡。”

“对临床医生来说,这种无力感令人心碎。”

听力受损儿等不上医生,母亲自掏腰包抢救发育黄金期

2021年,Kylie Goldsborough早产一对双胞胎,其中仅William存活。他两岁时被诊断出听力受损,但母亲被告知:在公立系统中需等至少三年才能看上耳鼻喉专科医生。

“对一个经历早产、住过重症监护、正处于语言发育关键期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等待根本无法接受。”

最终,她选择自费就诊,私人医生很快安排了手术。术后,William首次听到了雨点落在车顶的声音。

“那是改变人生的一刻。之后他的语言能力几乎立刻起飞。”

全科医生:无力转诊,职业倦怠加剧

西悉尼全科医生Simonil Mehta表示,将患者转介至公立专科医生已成她工作中最棘手的部分。

“在South Granville地区,私立专科收费高昂,很多患者根本负担不起,而公立资源又严重不足。”

“我们不得不告诉患者,‘要么自费看私立医生,要么我真的帮不上忙’,这种无力感让全科医生的职业倦怠感持续加剧。”

医疗系统失衡:联邦与各州谈判陷僵局

公立医院专科门诊约占全国三分之一的专科医疗服务,各州负责运营,联邦政府提供部分资金,但新一轮五年资助协议谈判陷入僵局,各州认为联邦拨款远远不够。

Rait表示:“显然,澳洲作为所谓的‘富裕国家’,理应提供世界领先的医疗服务。但现实是,我们在医疗公平性方面做得并不好。”

他呼吁建立全国统一、透明的专科候诊数据系统,以便实时监控医疗系统运行效率。

医改承诺何在?专家呼吁“别再空谈”

早在2019年大选前,工党曾承诺成立“澳洲医疗改革委员会”,并将改善专科可及性列为优先事项。但该政策在2022年大选前被放弃。

Stewart呼吁:“工党有承诺的历史,也该有兑现的行动。太多人因等待而遭受可避免的死亡与痛苦。这些疾病是可诊断、可治疗、可治愈的,但我们必须现在就行动。”

联邦回应:创纪录投资医疗,但各州应担责

联邦卫生部发言人在声明中表示:“我们正在向公立医院投入创纪录的资金,所有澳洲人都应获得负担得起、及时的专科医疗服务。”

但也强调:“各州与领地作为公立医院的系统管理者,负责专科候诊名单和医院的日常运行。”

母亲呼吁:别让每个家庭都“拼命争取”

Goldsborough表示,如果当初等待公立系统,William现在可能仍听不到、不会说话。

“听力对孩子的认知、社交、语言发展有巨大影响,这些年他一定会在痛苦中度过。”

她强烈呼吁政府立即改革:“我用‘拼命争取’来形容这个过程一点都不夸张。这个系统不是在帮助人,而是要求每个家庭都成为斗士,才能获得应有的照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1-2025 03:1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有老外特地到中国医病的, 因为在他们国内等排期要等很久! 他们没这个耐心等, 只好听取网民的建议到中国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1-2025 04: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来马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1-2025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千万别介绍他去公立医院,
會害死他(病人)的。(我是说排队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1-2025 04: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alap 发表于 15-11-2025 03:09 PM
澳洲要等6年才能看上专科医生!再拖下去人就没了

我第一次听到中国医疗这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5-11-2025 04: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am69 发表于 15-11-2025 04:21 PM
千万别介绍他去公立医院,
會害死他(病人)的。(我是说排队等)

外国人当然是去私人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1-2025 04: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ngineer 发表于 15-11-2025 04:23 PM
外国人当然是去私人医院

有医保就OK (像很多印尼人来槟城医病)。

没有医药保险的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11-2025 04: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am69 发表于 15-11-2025 04:25 PM
有医保就OK (像很多印尼人来槟城医病)。

没有医药保险的就。。。。。

自己付款的一般上比医保便宜1/3,对澳大利亚居民来说不贵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人气 +5 收起 理由
lam69 + 8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7-11-2025 12:30 PM , Processed in 0.796595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