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91|回复: 0
|
俄副外长警告:北约不停止东扩,俄乌冲突永无宁日!
[复制链接]
|
|
|
俄外交部副部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6月10日向塔斯社抛出一枚"外交震撼弹":北约必须彻底停止东扩,否则俄乌冲突永无宁日!
这位掌管战略军备的克里姆林宫核心人物直言,这是检验美国改善对俄关系诚意的"试金石"。
他更翻出2021年12月的旧账——那份要求北约撤走东欧驻军的备忘录,至今仍是俄罗斯不可妥协的安全底线。
里亚布科夫特别强调北约东扩是"第一大根本矛盾",甚至给出具体操作方案:美国只需从东欧撤走约1万名士兵,就能为整个欧洲大陆换来安全。
路透社早在5月28日就披露过俄方开列的书面条件:永久排除乌克兰、格鲁奇亚、摩尔多瓦等前苏联国家加入北约的可能性。
这种强硬立场与6月初曝光的《俄乌冲突解决备忘录》形成呼应——那份31项条款的文件里,国际承认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归属俄罗斯被列为停火前提。
这份被俄方称为"综合和平方案"的备忘录,在伊斯坦布尔谈判中引发轩然大波。
它要求乌克兰武装部队30天内从顿巴斯和"新俄罗斯"地区全面撤军,同时禁止乌军重新部署部队。
更触动西方神经的是第三条:乌克兰必须保持中立,立法禁止部署核武器,且永久放弃加入北约。
备忘录里埋着更苛刻的条款:乌克兰需在解除戒严后100天内宣布大选,赋予俄语官方地位,并解散民族主义政党。
俄方还要求西方立即停止所有军援,连卫星情报支援都被点名禁止。
难怪乌克兰痛斥这是"变相投降书",而国际观察员哈里·范博梅尔却称其"迈出了关键第一步"。
战场上的硝烟正为外交博弈提供残酷注脚。 6月9日夜间,315架俄军无人机如蝗虫般扑向基辅,创下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空袭纪录。
基辅市区的爆炸火光中,敖德萨州传来2死9伤的噩耗。
俄国防部次日立即"晒战果":102架来袭的乌军无人机被凌空打爆,逼得喀山到莫斯科的航班集体停飞。
更严峻的危机出现在苏梅前线。 乌军前总参谋部发言人弗拉季斯拉夫紧急警告:俄军推进已威胁州首府安全!
社交媒体流传着哈尔科夫华人博主的惊恐描述:"50次爆炸让城市重回2022年2月24日"——当天俄军完全摧毁了当地无人机制药厂。
法国信源透露,俄军先头部队甚至越过顿涅茨克边界,首次踏进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州。
当俄方启动移交6000具乌军遗体的行动时,外交僵局仍在持续。
640名待交换战俘名单石沉大海,基辅迟迟不确认接收日期。
而北约内部裂痕在军援数据上暴露无遗:欧洲国家合计200亿美元的援助额,已悄然超过美国贡献。
普京早在3月7日的安全会议上埋过伏笔。 面对满堂将星,他抛出三个"不屈服":领土主权不让步、军事对抗要升级、经济反制必强硬。
当俄军S-550防空系统在别尔哥罗德竖起600公里防护圈时,黑海粮道已被"北纬50度线走廊"取代——300万吨小麦直送非洲,彻底架空国际协议。
这份强势与拉夫罗夫去年底的警告一脉相承:乌克兰去军事化和中立化,是俄罗斯绝不妥协的"战略红线"。
耐人寻味的是战场科技竞赛。 法国雷诺集团正冒险在乌境内建立攻击无人机生产线,目标年产千万架。
德国将领则惊曝:乌军上周无人机奇袭,可能永久摧毁俄军10%的战略轰炸机队!
而俄军"山毛榉-M3"防空系统被毁的录像,恰在此时疯传网络。
当俄乌代表在土耳其"建设性气氛"中握手的照片登报时,敖德萨的急救车正呼啸穿过浓烟。
里亚布科夫那句"北约东扩是冲突根源"的论断,与哈尔科夫废墟间的婴儿啼哭形成刺眼对比。
莫斯科街头,宣传屏滚动播放着普京名言:"我们的谦逊不是软弱"——这是2021年4月给北约的最后通牒,如今已成战火纷飞中的血腥箴言。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