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5|回复: 0
|
法國財政嚴重惡化!恐需IMF紓困 引發市場熱議
[复制链接]
|
|
法國近來財政惡化,引發市場討論是否可能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助。不過專家普遍認為,即使巴黎陷入困境,首選也將是歐洲自身的穩定機制,而不是IMF。
美國媒體《政客》(Politico)報導,自疫情過後,法國依舊難以有效削減赤字,公共債務持續攀升。除國防、數位轉型與能源轉型支出外,龐大的退休金制度更佔去近15%的年度GDP,隨人口老化仍將增加。IMF預估到了2030年,法國公共債務恐達GDP的130%,是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2倍。
過去十年,法國得以依靠低利率融資,但自2022年全球利率上升後,借貸成本驟增。2020年法國僅支付不到300億歐元利息(約新台幣1兆),預計十年內將增至每年1000億歐元(約新台幣3.5兆),嚴重壓縮醫療、國防等公共服務的財政空間。
通常只會在金融市場拒絕再為政府貸款時,一國政府才會向IMF求助,但代價是痛苦的改革,包括加稅或大幅削減支出,短期內往往造成經濟衰退。雖然法國第五共和創建以來歷經數次財政危機,但始終未曾動用IMF援助,與1976年必須尋求紓困的英國不同。
不過,法國真正的後盾是歐元區。歐洲穩定機制(ESM)在歐債危機後建立,專門處理此類情況,並與歐洲央行(ECB)合作,可在危機中向成員國提供大量資金,但條件是執行結構性改革,並接受歐盟監督。換言之,一旦失去市場融資能力,法國更可能依靠歐洲機制而非IMF。
分析人士指出,IMF在希臘、葡萄牙等國的歐債危機救援中扮演過角色,但那是因歐盟當時缺乏相關制度,如今ESM與ECB已具備足夠框架,理論上不需要再仰賴IMF。
因此,雖然「法國會不會需要IMF紓困」的話題引發關注,但目前市場仍願意借款給巴黎,真正風險在於債務成本長期螺旋上升,如何在維持社會支出與推動改革之間取得平衡,將是馬克宏政府最艱難的挑戰。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