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5|回复: 1
|
南澳州遭毒藻侵襲面積達首都2倍 沿岸沙灘滿佈死魚 旅遊業遭重創
[复制链接]
|
|
南澳州遭毒藻侵襲面積達首都2倍 沿岸沙灘滿佈死魚 旅遊業遭重創
2025年07月23日 14:20 最後更新:15:04
澳洲中南部今年3月沿岸一帶冒出神秘「黃綠泡沫」,沙灘佈滿死魚,不少戲水民眾呼吸困難眼睛不適,州政府確認是有毒的「米氏凱倫藻」所致。
逾400種海洋生物死亡
《ABC》報道,南澳州 (South Australia) 原本純淨的水域已成詭異綠色。州長馬利諾斯卡斯(Peter Malinauskas) 透露,過去3個多月以來,毒藻大爆發引起的海洋浩劫已造成「超過400種海洋生物死亡」,這次規模史無前例,「是一場應受正視的『自然災害』」。
海溫比往年高出2.5度
海藻大爆發原因之一是始於2024年的海洋熱浪,當時海溫比往年高出約攝氏2.5度。其他原因包括海溫上升與營養物污染。這場「自然界大毒殺」起因於米氏凱倫藻 (Karenia mikimotoi) 過度生長,這種藻類會傷害魚鰓導致魚類窒息而死,分解過程會吸走水中的氧氣。
觀看影片
藻華氾濫已達首都面積2倍
南澳州海岸3月首度發現米氏凱倫藻以來,「藻華」(Algal bloom) 面積已達4500平方公里,相當於首都坎培拉特區面積2倍,從首府阿德雷德以南的庫榮 (Coorong),蔓延至約克半島 (Yorke Peninsula),且因海水溫度上升而持續加劇。
南澳州遭毒藻侵襲面積達首都2倍, 沿岸沙灘滿佈死魚 旅遊業遭重創。資料圖片
南澳州遭毒藻侵襲面積達首都2倍, 沿岸沙灘滿佈死魚 旅遊業遭重創。資料圖片
海灘佈滿海洋生物屍體
民間利用iNaturalist App紀錄的生物死亡數量超過1.3萬條,包括鯊魚、魔鬼魚與八爪魚、螃蟹等多種無脊椎動物。距離南澳州首府阿德萊德 1小時以內車程的海灘,可見海洋生物死屍散落的景象。
旅遊業大受打擊
旅遊業已明顯受害,潛水活動暫停,遊客不出海;當地牡蠣、淡菜等海鮮養殖場因海藻產生的毒素而暫時關閉。聯邦政府同意撥出1400萬澳元、南澳州政府以相同金額,總計2800萬澳元(約1.44億港元) 經費將用於清理、研究與商業相關救濟補貼。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7-2025 0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澳藻華澳洲史上最大規模 專家警告東海岸恐也難倖免
南澳沿海有害藻華正在重創南澳州海洋生態,科學家證實這可能是澳洲有紀錄以來規模最大的同類事件,:類似災難也極可能發生在悉尼或墨爾本等東海岸地區發生。
這種名為米氏凱倫藻(Karenia mikimotoi)的劇毒微藻,自今年三月在Fleurieu Peninsula首次被發現後,已迅速蔓延至Yorke Peninsula、Kangaroo Island、Gulf Saint Vincent及Spencer Gulf,駭人的景象隨處可見:海灘上堆滿大量死亡海洋生物,從魚類、貝類、烏賊到鯊魚、魟魚甚至海豚無一倖免。
公民科學項目已辨識出至少450種生物因此喪生,其中南澳特有的南方提琴魟(Southern Fiddler rays)受害最為慘重。
Great Southern Reef Foundation海洋科學家貝克說,他從業35年來,從未見過如此慘況,此事件將造成廣泛且長遠的環境、社會與經濟衝擊,當前大量生態位空缺,可能會助長機會主義物種甚至入侵物種的定居,而隨著南部海域暖化,來自海外及澳洲東部的入侵物種(如長棘海膽)問題已日益嚴重。
悉尼科技大學海洋生物學家穆雷說,東海岸面臨「極可能」發生同級災難的風險。新州和維州過去已有較小規模的米氏凱倫藻或其他致命藻類爆發紀錄,就水體條件而言,東海岸同樣存在上升流事件、經歷過海洋熱浪,有南澳此次藻華的所有誘因。
穆雷警告說,此藻華不僅直接毒殺生物,更會耗盡水中氧氣,其破壞力「如同水下颶風」。
南澳政府本周二宣布將聯邦承諾的1400萬元資金進行等額匹配,總援助金額達2800萬元。
不過,州政府坦承「現階段尚無天然方法可稀釋或驅散此藻華」。
穆雷說,儘管韓日等國有數十年對抗藻華經驗,但這些技術從未在澳洲環境中驗證,沒有數據支持這些方法是否有效,更關鍵的是,無法確定它們會否對海洋環境造成二次傷害。
聯邦環境與水務部長沃特(Murray Watt)說,聯邦天然災害架構主要針對山火、颶風等事件,藻華不在此範圍內,另外聯邦已針對此次藻華提供1400萬澳元援助。
對此,塔斯馬尼亞大學南極與海洋研究所學者班奈特博士強力反駁說,聯邦政府不該視此為孤立或局部事件,我們正目睹更強烈、更頻繁的海洋熱浪席捲全澳,這是全國性問題的徵兆,應該將藻華列為國家級災難。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