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09|回复: 0

澳研發將腦電波轉化為文本 非侵入式AI系統前景廣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6-2025 04: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報綜合訊】澳洲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非侵入式人工智能(AI)系統,該系統利用128電極腦電圖(EEG)頭盔和深度學習算法,將腦電波轉化為文本。

這項開創性的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通過結合神經信號分析與大型語言模型,能夠從無聲語言中重建諸如「I am jumping happily, it’s just me」等短語。

這一創新技術為腦機接口領域帶來了新的突破,該技術的核心在於將大腦活動轉化為可理解的語言輸出,為那些無法正常交流的人群提供了新的希望,這也為未來的人機交互和醫療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可能性。

悉尼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與腦機接口領域領軍研究員、該AI模型開發負責人Lin Chin-Teng教授表示,該AI模型通過訓練少量詞匯和句子來簡化單詞識別過程。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系統的效率,還降低了對用戶大腦活動的復雜要求。

Lin Chin-Teng教授指出,盡管該技術是非侵入式的,但研究人員仍無法精確定位大腦中解碼詞匯的具體區域。

該技術在卒中康復、自閉癥語言治療以及恢復癱瘓患者的溝通能力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還為醫療專業人士提供了新的治療工具。

除了醫療領域的應用,該團隊還計劃將該技術擴展到其他領域,如提升記憶力和專註力等認知能力,並計劃將該技術與可穿戴設備(如增強現實(AR)眼鏡)集成,以進一步拓展其應用場景。

Lin Chin-Teng教授將他們的方法描述為「人工智能與人類的協同學習」。

他指出,這種協同學習不僅提高了系統的準確性和效率,還為用戶提供了更自然的交互體驗。

目前,該系統在將思維轉化為文本時的準確率約為75%,但團隊的目標是達到90%,與植入式模型相當。

這一目標的實現將為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的廣泛應用奠定堅實基礎,為未來的人機交互和醫療應用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6-7-2025 01:06 AM , Processed in 0.11054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