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2|回复: 5
|
川普關稅不會太久?專家揭關鍵:若無成果將付出代價
[复制链接]
|
|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宣布新一輪全球對等關稅措施,儘管聲勢浩大,一名《金融時報》的專家預測,這波關稅政策不會維持太久,透露關鍵原因。另外,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研究者認為,川普若無法端出實質成果,恐將為這場「關稅豪賭」付出沉重政治代價。
《金融時報》一篇專欄文章指出,川普最新一輪關稅雖聲勢浩大,但實際衝擊正迅速顯現。該文的作者帕里克(Tej Parikh)說,關稅將推高物價、壓抑經濟活動,消費者信心已下滑,一旦供應鏈真正受損,恐引發更大恐慌。耐久財與日用品占美國家庭支出近三成,若成本轉嫁,iPhone價格甚至可能從1,599美元(約台幣52,812元)飆升至2,300美元(約台幣75,965元)。
製造商成本早受前幾輪關稅影響,如今範圍更廣、力道更強,導致通膨風險上升,企業難以迅速尋找替代供應,約三分之二預計會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此外,與關稅政策相關的裁員潮已超過28萬人,企業招聘與投資意願下滑,種種壓力加劇本就存在的經濟隱憂。自2021年以來,物價已上漲20%,共和黨州債務壓力持續攀升,若聯準會維持高利率,情況恐進一步惡化。更雪上加霜的是,歐盟報復關稅針對共和黨執政州的敏感產業,包括路易斯安那的大豆、堪薩斯的牛肉與阿拉巴馬的農產品,精準施壓川普政治基本盤。
帕里克認為,這些與民意支持度與消費者信心密切相關,自川普公布最新一波關稅以來,民眾與企業的不滿情緒開始蔓延,甚至連共和黨高層內部在貿易政策上出現明顯裂痕。
在金融市場方面,要讓川普改變立場,恐怕得出現極端的劇烈衝擊,資本經濟研究公司(Capital Economics)副首席市場經濟學家戈爾特曼(Jonas Goltermann)表示:「這有點像是要一個縱火犯來撲滅他自己點的火,無論是股票市場還是其他市場,都必須達到某種程度的痛苦,才可能促使他重新考慮。但這個轉折點,距離我們原本想的還要遠。」
無論如何,隨著關稅全面上路,來自家庭、企業、金融市場及共和黨內部的累積壓力將加速向川普逼近。未來可能出現延後實施、豁免特定項目或降低稅率等調整。不過,即便假設總統能暫時無視政治壓力,還是存在其他可能導致關稅下降的路徑。
帕里克認為,暫時性的商品供應短缺,可能迫使政府有限度地降低部分關稅。另一個可能的轉捩點是:若貿易夥伴願意讓步,部分關稅回撤就有機會成真。
事實上,川普已經表現出一定的談判意願。根據安聯研究(Allianz Research)的基本情境預測,今年底前,美國可能會與數個貿易夥伴達成雙邊協議,使美國的實際關稅稅率降低約40%。
川普希望外國投資者為了避開關稅,能選擇在美國設廠。然而考量所需時間與成本,要迅速帶動就業與投資、進而抵銷國內經濟痛苦的可能性不高。全球製造業者對關稅將維持多久毫無頭緒,他們討厭不確定性,也需要穩定的國際與本地供應鏈。
但將美國轉型為「自給自足的製造中心」,是一條比川普想像中更昂貴、更漫長、也更難以令人嚮往的道路。如今的全球商品產業,比19世紀末期美國曾長期維持高關稅時期還要更加緊密連結、更加複雜。今天若築起保護主義的高牆,其機會成本遠比當年高得多。
對此,國際工廠業主心知肚明。多數人可能選擇暫避其鋒,這將進一步增加川普所面對的壓力。也意味著,美國製造業不太可能擴張到使未來難以取消關稅的程度——因為一旦產業根深蒂固、受到保護,就會開始遊說政府維持關稅政策。
當然,短期內關稅仍可能進一步升高。但在經濟痛苦迅速加劇、政治壓力增長、以及川普本身對談判的熱衷之下,未來關稅比預期更快下降的可能性反而正在上升。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資深研究員奧布斯特費爾德(Maurice Obstfeld)表示:「如果這場混亂最後什麼成果也沒有,他肯定會付出政治代價。這不是假設,而是非常真實的可能性。」
事實上,即便川普在任內不向壓力低頭,後續任何一任政府都很難合理化繼續保留這些關稅的做法。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4-2025 10: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稀土管制「卡脖子」!83.7%靠陸供應 美軍工業遇史上最狠制裁 F-47研發恐延3到5年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對中國加稅的舉措,北京當局迅速祭出反制組合拳,除對美實施報復性關稅反制外,更對 7 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此舉精準打擊了美國軍工產業的命脈。 根據日前中國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發布的出口管制公告中,涉及釤、釓、鋱、鏑、鑥、鈧、釔等戰略資源,這些被稱作「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對中國加稅的舉措,北京當局迅速祭出反制組合拳,除對美實施報復性關稅反制外,更對 7 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此舉精準打擊了美國軍工產業的命脈。
根據日前中國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發布的出口管制公告中,涉及釤、釓、鋱、鏑、鑥、鈧、釔等戰略資源,這些被稱作「工業黃金 " 的關鍵材料,直接切斷美國第六代戰機 F-47。分析指出,這場圍繞稀土的博弈,正在重塑全球軍工產業格局。
作為全球唯一掌握完整稀土產業鏈的國家,中國在稀土領域具有主導地位的優勢。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稀土產量達 24 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 67%,儲量為 4400 萬噸,佔全球 40%,尤其在中重稀土領域,中國離子型稀土儲量佔全球 80% 以上。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報告,美國 83.7% 的稀土進口依賴中國,其中重稀土依存度更高達 97%。這種不對稱的供需關係,使得中國此次管制措施猶如精準手術刀,直擊美國軍工體系的軟肋。
美軍現役及研發中的 153 種主戰裝備中,87% 的供應鏈需經中國稀土加工環節。以即將啟動的第六代戰機 F-47 計畫為例,製造所需的釓、鋱、釔、鏑等中重稀土元素,全部依賴中國供應。每架 F-47 預計消耗 8 至 12 公斤重稀土,用量是 F-35 的兩倍。
儘管五角大廈宣稱已建立 500 噸戰略儲備,但現實困境暴露無遺。去年美國進口稀土中,有 83.7% 來自中國,重稀土幾乎完全仰仗中國供應。
英國 SFA 顧問公司警告,F-47 所需的釹鐵硼永磁材料、雷達塗層等關鍵零件,若無法取得中國供應,研發週期恐將延長 3 年到 5 年。
技術壁壘的懸殊差距更令美國陷入被動。中國獨有的「稀土串級萃取」技術,能將 17 種稀土元素分離純度提升至 99.9999%,美國本土最高只能達到 99.5% 的軍工級標準,且生產成本高出 30%。這一技術鴻溝導緻美國即便啟動本土稀土開採,短期也難以突破加工精煉的技術瓶頸。
更致命的是,中國在稀土磁鐵製造領域的全球市佔率高達 90%,而波音供應鏈中有超過 200 種零件依賴中國稀土深加工產品。
這場稀土博弈背後,是中美在高端製造業的全面角力。中國此次管制不僅涉及軍事領域,更波及航空電子設備、風力發電、通訊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局數據顯示,稀土在國防領域的應用正以年均 7.2% 的速度增長,其中雷射武器、定向能武器等新概念裝備對稀土的需求激增。而中國在第五代稀土永磁材料、高純度稀土合金等前沿領域持續突破,令美國在相關技術上已落後至少 15 年。
面對中國的反制措施,美國軍工複合體已經出現連鎖反應。根據洛克希德馬丁內部評估,F-35 因稀土供應緊張恐導致單架成本上漲 120 萬美元,總產量恐減少 20%。
此外,美國新能源產業也同樣遭受衝擊,特斯拉、通用電氣等企業關鍵材料的採購週期已延長至 18 個月以上,根據華爾街分析師估計,中國稀土管制若持續,美國製造業產值恐縮水 1.2 兆美元,相當於 2023 年 GDP 的 5.3%。
這場圍繞戰略資源的博弈,正在重建全球產業鏈版圖。中國透過精準的出口管制,既維護了國家戰略安全,也倒逼國內稀土產業升級。根據中國工信部數據,去年中國稀土新材料產值突破 8000 億元,其中高附加價值產品比重提升至 68%。
反觀美國,即便啟動《國防生產法案》加速本土稀土開發,短期內仍難以擺脫對中國技術的依賴,蘭德報告此前已出具報告指出,稀土供應鏈的重組至少需時 10 到 15 年,這為中美的技術競爭格局帶來根本轉變。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4-2025 1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1-4-2025 1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最害怕的事終於發生,勾搭澳洲還被嫌棄,供銷社怕是真的快要派上用場了
|
|
|
|
|
|
|
|
发表于 11-4-2025 0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建国哪里是为老霉着想,他只是为了自己口袋而坑钱,
假借关税实则操控股市大挣一笔。。。
人民死是他们的事。。。与川建国无关。。。
川建国万岁。。。。有川建国在老霉的美元必死。。。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11-4-2025 03:0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祈s 于 11-4-2025 03:01 PM 编辑
川建国是很无奈的,现在老霉的角色可以说总统的角色就是快点找钱还债。。
而霉连树就是深层政府控制美元。。
川建国找不到钱就要求霉连鼠减轻利息还债,霉连鼠说就是没门。
老霉总统,世界,和霉烂鼠三角在博弈。。
老霉的国情怎样烂都,影响不到霉烂鼠的美元。。
而美元是控制全世界的国家央行。。
全世界应该给霉烂鼠送终才能解脱世界的困局。。
全世界应该有序的卖完老霉的国债使其烂到一堆泥回归大地。。
永不超生。。。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