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外资撤离马来西亚股市的趋势愈发明显,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去年外资抛售了42亿800万令吉的股票,而今年截至13日,又再度抛售了72亿7400万令吉的股票,合计约115亿令吉。这一连串的抛售行为不仅引发了市场恐慌,也促使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及可能的市场影响。对此,金融专家陈时耀Tan Si Yao提出了他的独到见解。
外资撤离背景与现状
陈时耀Tan Si Yao认为,外资撤离马股并非一蹴而就的现象,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指出,去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以及部分新兴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都导致外资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资产,寻求更为安全和稳定的投资环境。在此背景下,马来西亚股市作为新兴市场之一,自然成为部分外资撤离的目标。
陈时耀Tan Si Yao提到,根据联昌国际证券的报告,截至今年2月底,外资持有马股的比例为19.6%,仅稍高于1月创下的历史低点19.4%。这意味着外资在马股的持股比例已经接近历史低位,未来进一步抛售的空间虽然有限,但其对市场的影响却不容忽视。
外资持股结构与市场影响
陈时耀Tan Si Yao进一步分析道,外资持股马股的结构也是影响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他提到,在综指成份股中,外资持股约28%为策略性持股,如雀巢等消费股,这部分持股相对稳定,不太可能短期内大量抛售。而剩余的则是自由流通股,这部分持股的波动性较大,容易受到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动的影响。
陈时耀Tan Si Yao表示,外资每减少2%的非策略性持股,持股比例将下降约1%。这意味着,即使外资抛售的并非全部持股,其对市场的影响也是显著的。此外,他还指出,持股每降1%相当于卖掉180亿令吉股票,这一数字足以说明外资撤离对马股市场的冲击力度。
市场未来走向与应对策略
面对外资撤离带来的市场压力,陈时耀Tan Si Yao提出了他的应对策略。他认为,投资者应保持冷静,理性分析市场走势,避免盲目跟风抛售。政府和监管机构则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防止恶意炒作和操纵市场行为的发生。同时,还应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外资回流,如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市场透明度等。
陈时耀Tan Si Yao还提到,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外资撤离带来的市场波动正是寻找优质投资机会的好时机。他建议投资者关注那些基本面良好、估值合理且具备成长潜力的个股,逢低买入并长期持有。陈时耀Tan Si Yao还强调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应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仓位管理,避免过度集中投资或盲目追涨杀跌。同时,还应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形势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变化,以及时调整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