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409|回复: 10

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11-2023 05: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信佛修行 于 9-1-2024 09:01 AM 编辑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附件为:aaaa 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增加内容初稿(版本:2024年1月1日)
禅定入门(五)-修改(3至5)(初稿)(版本号:2023年1月16号。)修改为禅定入门(五)-修改3,除了标题进行修改外,其他内容仅仅做了很少的修改,禅定入门(五)-修改3不是初稿版本,是正式的版本。


后面回帖的内容为:

附录:
一.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版本:2024年1月1号)进行的修改内容。
二.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版本:2023年11月2号)进行的修改内容。



aaaa 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版本:2024年1月1日).docx

57.21 KB, 下载次数: 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11-2023 05: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信佛修行 于 10-11-2023 09:44 AM 编辑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aaaa 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增加内容初稿(版本:2023年11月2日)
本文为: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增加内容初稿(版本:2023年11月2日)。

序言:
1.禅定入门略说(一至五)是我学习佛经佛法以及修行得到的个人理解和佛经、佛经注解部份请录。个人理解内容来源于佛经、佛经经论、佛经注解或个人理解、个人论述(个人理解来源于个人对佛经、其他佛经经论的理解)。来源于个人理解、个人论述部份如果有错误,敬请佛、菩萨、僧给予指正。个人论述如果有错误,本人诚心忏悔罪业,并改正错误。


2.禅定入门略说(五)一文又可叫禅定入门(五),信佛修行入门略说(四),信佛修行入门(四),信佛修行问与答(四)。
aaaa 禅定入门(五)-修改3增加内容,增加内容即为本文内容。禅定入门(五)-修改4增加内容初稿的内容不包括禅定入门(五)-修改3的内容,仅为新增加的内容。
3.禅定入门(四)略说-修改(3至5)(初稿)(版本号:2023年1月16号。)在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基础上增加多的内容,【禅定入门(五)-修改(3至5)增加的内容中,部分主要内容是讲意根休眠法、意根密集调整法。】。
  禅定入门(四)略说-修改(3至5)(初稿)(版本号:2023年1月16号。)增加内容修改为禅定入门(五)略说-修改3 。只有很少内容进行了修改,大部分主要内容不变,标题更改。禅定入门(五)-修改3不是初稿版本,是正式的版本。
  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2依然叫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2。

4.初稿的含义可见本文的问答:“初稿”是什么意思?
5.《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修改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132kb
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增加内容初稿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72.5kb
《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2》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00kb(不计附录的内容)
《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2》(包括附录的内容)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65kb
《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3至5》增加内容(初稿)(包括附录的内容)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87kb
《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3》(不计附录的内容)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82kb
《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5》【包括附录的内容,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3至5增加内容是初稿版本】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352kb。
《禅定入门略说(一)-修改1》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35kb
《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1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81kb
《禅定入门略说(三)-修改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07kb

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增加内容初稿内容目录:

问:禅定入门(五)-修改4增加内容初稿(版本:2023年11月2日)的主要宗旨、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内容和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修改2版增加内容是什么意思?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中的“初稿”是什么意思?

备注:
1.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2)的修改内容说明
2.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3的修改内容说明

问: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说: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离开法执,离开一切执著(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离开一切执著,即可离一切相)。这种论述要进行修改,怎样进行修改?上述理解在修改后,修行的方法有部分不同,不同之处是什么?为什么说佛教部分主要的核心要义是“还原”、“本原”?信佛修行者怎样才能离一切诸相?信佛修行者修行时,不取无明、为物所转两边,不取空有两边,这两边有什么表现,怎样离开空有二边?

问:身接近静止不动法、身静止不动法是什么意思?信佛修行者怎样用身静止不动法(身接近静止不动法也叫做身静止不动法)进行修行?站立、挨墙站立、高桌前站立、高坐的修行姿势是怎样的?修行者用身静止不动法以及其他各种修行方法,能否使身容易做到离相?身的触尘修行点包括身静态修行点和身动态修行点两种,身静态修行点和身动态修行点是什么意思?信佛修行者用什么方法能使身不取离合二相?身静止不动法使用方式有两种,有哪两种?

问:没有大神通的信佛修行者怎样用调整修行点数量的方法修行?没有大神通是什么意思?修行点包括主要的修行点和辅助修行点两种,主要的修行点和辅助修行点是什么意思?身的触尘修行点包括身静态修行点和身动态修行点两种,身静态修行点和身动态修行点是什么意思?

(争议部)问:信佛修行人长时间睡眠时应采用什么姿势?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才能增加修行时间或者精进修行?



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增加内容初稿

问:禅定入门(五)-修改4增加内容初稿(版本:2023年11月2日)的主要宗旨、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内容和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修改2版增加内容是什么意思?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中的“初稿”是什么意思?

答:禅定入门(五)-修改4增加内容初稿(版本:2023年11月2日)的主要宗旨、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1)金刚经中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修行者六根离相,即为离一切诸相。也就是说,修行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分别要离明暗、动静、通塞、恬变、离合、生灭等诸相。修行者要做到离一切诸相,难度最大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六根中的身不取离合二相,另一处是意根离生灭二相。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说,佛经很多地方、很多说法很重视修行者的意根要做到离生灭二相。
  禅定入门(五)-修改3部分主要内容是讲意根休眠法、意根入梦法,意根休眠法、意根入梦法的主要目的是使意根离相。
  禅定入门(五)-修改4增加内容初稿部分主要内容是身接近静止不动法(身接近静止不动法又可以叫做身静止不动法)。我经过短时间的修行实践、不算很长时间的修行实践,身静止不动法是我自己所有调整身离相的方法中最有效的降低修行者身离相难度的方法。

  信佛修行者用身静止不动法以及其他各种修行方法,能否使身容易做到离相?
  我经过短时间的修行实践、不算很长时间的修行实践,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能大幅降低身离相的难度,取得好的效果,但未经过长时间的尝试,如果长时间多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例如超过三个月或者超过半年的时间内,抽多的时间用上述方法修行),不知道是否依然能大幅降低身离相的难度,不知道是否依然取得好的效果。
  以我的短时间的修行的实践、个人理解,修行者用身静止不动法以及其他各种修行方法,虽然能降低使身离相的难度,但修行者用身静止不动法以及其他各种修行方法后,要做到身离相的难度依然是很大、非常大的。初心修行者用身静止不动法以及其他各种修行方法后,修行者稍有不慎,身就会取相,如果身取相时间长了,就有可能变成染情欲或者深染情欲。
  我短时间的修行的实践,我用静止不动法修行时,用站立、挨墙站立、高桌前站立、高坐的姿势效果好,人长时间躺着睡眠有几种不同的姿势(例如身向右侧卧、仰卧、身向左侧卧),我长时间躺着睡眠时,无论用什么姿势,修行效果远不及站立、挨墙站立、高桌前站立、高坐的姿势,导致睡眠时要做到身离相的难度大。

(2)华严经说: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所以说,佛教的核心义理是还原、本原。众生因为迷惑、做恶业而在六道轮回。所以,信佛修行者修行的关键,诸恶莫作,六根不执著,离相,保持平常心,保持平淡心,离开喜怒哀乐,让佛性自然显现。修行者保持平常心,保持平淡心,离开喜怒哀乐,让佛性自然显现。佛并没有说花草树木有佛性,也没有说山水、石头、铜铁、金属有佛性,所以花草树木不能修行成佛。但佛说六道轮回的众生有佛性,众生因为迷惑、做恶业而在六道轮回。所以,修行者诸恶莫作,六根不执著、离相,保持平常心,保持平淡心,佛性就会显现,这是修行的关键。
  自性本具佛性,所以修行者用六根中的一根修行时,用平常心修行,用平淡心修行,用平常心看修行点,不执著,淡忘、逐渐淡忘,即可离相。
  因此,要把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信佛修行者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离一切相”的内容修改为:信佛修行者用平常心修行,用平淡心修行,用平常心看修行点,离一切诸相。
  离相的意思,例如修行者用六根中的一根修行时,根在知见尘后,不执著,淡忘、遗忘、暂时忘记、逐渐淡忘,即可离相。
  随着对上述佛教义理的理解的改变,部分修行方法修行方法也随着改变,没有大神通的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部分时候、很多时候,即使附近周围的声尘修行点少时,不用自己制造、增加声尘修行点,也能取得好的修行效果。

(3)禅定入门(五)-修改4增加内容初稿的目的,把一切信佛修行者修行成就佛道的主要方法化简为繁,然后化繁为简,最后归纳总结。经过归纳总结后,一切佛门修行的大事,都可看成几件小事或者十几件小事。

  信佛修行者修行的关键:诸恶莫作,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离相,不取明暗、动静、通塞、恬变、离合、生灭等诸相,因此修行者必须了解六根、六尘的不同特点,根据六根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行之有效的修行方法,协调六根同时离相。

  上文中说,把一切信佛修行者修行成就佛道的大事化简为繁,化繁为简,然后可以看成几件小事、十几件小事,这是我对信佛修行者修行的重要目的之一的理解,也是禅定入门(五)的重要写作目的之一。禅定入门(五)是佛经义理、修行方法的个人的注解、个人论述。禅定入门(五)是否能达到上述目的,或者能否达到部分目的,能达到多少比例的目的,则需要佛菩萨的印证,个人不敢乱说。

(4)本文讲述没有大神通的信佛修行者怎样用调整修行点数量的方法。修行点包括主要的修行点和辅助修行点两种。身的触尘修行点包括身静态修行点和身动态修行点两种。本文讲述上述定义的意思。
  简而言之,没有大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调整修行点数量的方法修行时,修行者先把六根中的部分根或者全部大幅减少修行点、观察点的数量,然后再评估一下修行点、观察点的数量,如果修行点依然过于多,则继续用不同的方法减少修行点,如果修行点过于少,则增加修行点。修行点包括主要的修行点和辅助修行点两种。
  华严经中说:如来能于一微尘内普现一切法界影像不思议故。

  信佛修行者修行时,修行点、观察点过于多或者过于少,都会使修行难度增大。信佛修行者修行时,修行点过于多或者过于少,修行难度增大,如果修行者能克服难度(不调整修行点的数量),依然能使六根离相,取得好的修行效果。

  修行者要做到六根离相,身意两根是最难做到离相的两根,当身意两根的修行点大幅减少后,身意两根要做到离相的难度就会减少。

  修行者先把六根中的部分根或者全部大幅减少修行点、观察点的数量,例如,部分方法如下:
(1.1)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或者其他方法,大幅减少意根的念头,使意根很少念头,并且意根不取生灭二相。

(1.2)修行者用身静止不动法(或者叫身接近静止不动法)或者其他方法,大幅减少身的触尘。身不取离合二相。

(1.3)如果没有大神通的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时,如果用睁开眼睛的方法用眼根修行,能容易得到持续多的修行点,时间长了,可能导致色尘修行点过于多而使修行难度增大,所以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时,可以选择部分时间半睁开眼睛或大部分时间睁开眼睛、小部分时间闭上眼睛。

  耳根的特点,没有神通的人的耳能以叠加的方式听到不同的声音。没有神通的人的耳能听到有阻隔的近处的声音。没有神通的人的眼不能以叠加的方式看到不同的景象(人的肉眼看见不同的光线、影像时有不同的位置),而且没有神通的人的眼看不到有障碍遮挡的景象。例如一个没有神通的人在房间中,关上门和关上窗帘,窗帘是用难透光的深色布造的,这个人不能见到房间外的景象,但如果房间外有大声音,这个人能听到。

  修行点包括主要的修行点和辅助修行点两种。例如一个没有大神通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把部分或者全部传入肉耳的声尘作为耳根的修行点。如果修行者把部分传入肉耳的声尘作为耳根的修行点,这些声尘是主要的修行点,除了上述声尘外,其他传入肉耳的声尘能够部分听到、全部听到或者全部听不到均可。修行者把部分传入肉耳的声尘作为耳根的修行点,这些声尘是主要的修行点,其他传入肉耳的声尘是辅助修行点。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其他五根不是完全无知无觉。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其他五根(眼鼻舌身意五根)中部分根或者全部根也有一些修行点,其他五根(眼鼻舌身意五根)的修行点是辅助修行点。

  信佛修行者的身在静止、接近静止状态下产生的触碰活动叫身静态修行点,身在运动状态下产生的离合活动叫动态修行点。例如人的手指按压自己脸部的皮肤后保持不动,因此而产生静态修行点。人的左手连续拍打右手,因此而产生动态修行点。

  人增加静态修行点后,以平常心看修行点,不取离合二相,使身离相。人增加动态修行点后,以平常心看修行点,身体协调,不取离合二相,使身离相。
  修行者在身接近静止不动时,身的离合、触碰活动会大幅减少,但在身的离合、触碰活动会大幅减少后,身依然有多的触碰情况无法减少,例如人的身有不同的部位,有多个器官,人的不同的器官、部位之间有多处触碰,即使身接近静止不动,上述的人的不同的器官、部位之间有多处触碰不会减少、消失。
  修行者的意根和身是不同的,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或者其他有效方法调整、调伏意根后,能使意根很少念头或者几乎没有念头并且离相。部分人、很多人在长时间睡眠时意根很少念头,意根很少念头时容易做到离相。部分人在意根少念头时意根依然取相,但人在念头少时要做到意根离相难度少。所以说,意根和身是修行者六根中最难做到离相的根。
  身静止不动法在六根中属于身的修行行门。身静止不动法有两种不同使用的方式:第一种,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主要的修行行门是身静止不动法,主要的修行行门不是其他行门。第二种,不是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而是专门用不是身静止不动法的其他行门修行,修行过程中,身自然进入接近静止不动的状态,这种叫身自然静止不动法。例如一个修行者用单盘坐的姿势,专门用耳根修行,身接近静止不动,主要的修行行门是耳根,不是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


  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内容和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修改2版增加内容是什么意思?
  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内容包括禅定入门(四)在没有修改版前的全文和修改1版增加的内容和修改2版增加的内容。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修改2版增加内容是指禅定入门(四)-修改2在修改1版本上增加内容,不包括禅定入门(四)在没有修改版前的全文和修改1版增加的内容。

  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中的“初稿”是什么意思?
  初稿的意思有三种:(1.1)文中所说的部分义理只是经过短时间的修行实践去验证,没有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实践验证或者没有经过充足的时间的修行验证,所以叫初稿。例如意根休眠法没有经过充足的、足够的时间去进行修行验证。
  (1.2)我暂时找不到充足的时间去较详细讲述本文的内容,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写本文的内容,所以叫初稿。
  (1.3)我写佛经的注解、修行的笔记形成正文时,有关修禅定的方法,一般要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实践验证或者经过充足的时间的验证,然后再用长时间去写作或者足够、充足的时间进行写作,因为上述两方面都未做到,所以叫初稿。
  我可以在初稿的文章注明一个写作时间,以区别不同的版本。时间越新版本越新。不同版本的初稿以较新的版本为准,以日期较新的版本为准。这个写作时间是文章写作过程中即将完成写作或者刚完成写作的时间。
  以前我公开发表的论述文章,未出现长篇幅的文章是初稿,修禅的方法一般都经过充足的时间,并用充足的时间去写,然后再发表。
  意根休眠法,我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行尝试、修行验证,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但我未经过足够长的时间进行修行尝试。我大约在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内,我用小比例的部分时间用意根休眠法进行修行验证、修行尝试,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因为修行验证、修行尝试的时间尚未够充足,所以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依然叫初稿。
  对于初稿的内容出现不同情况做不同的处理,如果初稿的部分内容违背佛经义理,则忏悔改过。如果初稿的部分内容没有出错或者没有严重出错但价值意义不大,可能选择删除,也可能选择继续保留。


备注:
1.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2)的修改内容说明
2.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3的修改内容说明

1.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2)的修改内容说明
禅定入门(四)(修改2)增加附录,附录内容是文摘,附录摘录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中的问答内容:禅定入门(五)-修改4增加内容初稿(版本:2023年11月2日)的主要宗旨、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

2.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3的修改内容说明
以下是禅定入门(五)-修改3的大部分的修改内容的说明:
(1)禅定入门(五)-修改(3至5)(初稿)(版本号:2023年1月16号。)修改为禅定入门(五)-修改3,除了标题进行修改外,其他内容仅仅做了很少的修改,禅定入门(五)-修改3不是初稿版本,是正式的版本。

(2)原文:修行者做上述体操动作时,只须做简单的体操动作,不用带负荷、重物或者其他器具,例如,不用带哑铃,不用带其他物件或者运动器材。

在上述原文后面增加内容(新开一段):
  如果上述体操动作的运动效果差,人可以选择在自然环境保护好,环境污染少的地方短距离散步做运动,每次散步500米至1000米,两次散步之间相隔超过半小时,平均每天散步一次、两次或者超过两次。人散步时的主要修行行门是身,不是一边散步一边用耳根修行。
  人适量运动对身体健康有好处,适量的意思不要过于多,也不要过于少。


问: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说: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离开法执,离开一切执著(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离开一切执著,即可离一切相)。这种论述要进行修改,怎样进行修改?上述理解在修改后,修行的方法有部分不同,不同之处是什么?为什么说佛教部分主要的核心要义是“还原”、“本原”?信佛修行者怎样才能离一切诸相?信佛修行者修行时,不取无明、为物所转两边,不取空有两边,这两边有什么表现,怎样离开空有二边?

答:华严经说: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所以说,佛教的核心义理是还原、本原。众生因为迷惑、做恶业而在六道轮回。所以,信佛修行者修行的关键,诸恶莫作,六根不执著,离相,保持平常心,保持平淡心,离开喜怒哀乐,让佛性自然显现。修行者保持平常心,保持平淡心,离开喜怒哀乐,让佛性自然显现。佛并没有说花草树木有佛性,也没有说山水、石头、铜铁、金属有佛性,所以花草树木不能修行成佛。但佛说六道轮回的众生有佛性,众生因为迷惑、做恶业而在六道轮回。所以,修行者诸恶莫作,六根不执著、离相,保持平常心,保持平淡心,佛性就会显现,这是修行的关键。
  自性本具佛性,所以修行者用六根中的一根修行时,用平常心修行,用平淡心修行,用平常心看修行点,不执著,淡忘、逐渐淡忘,即可离相。
  因此,要把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信佛修行者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离一切相”的内容修改为:信佛修行者用平常心修行,用平淡心修行,用平常心看修行点,离一切诸相。
  离相的意思,例如修行者用六根中的一根修行时,根在知见尘后,不执著,淡忘、遗忘、暂时忘记、逐渐淡忘,即可离相。
  楞严经说: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知见无见,例如,修行者用耳根修行,用平常心修行,用平淡心修行,听到声尘修行点,不要执著,听到声音后淡忘、逐渐淡忘、遗忘,于静相也不执著,淡忘、遗忘,这样才能离动静二相。例如信佛修行者用眼根修行,知见明相、光线、影像后,不执著,淡忘、暂时遗忘,即可离明相,于暗相也不执著,淡忘、暂时遗忘、遗忘,即可离明暗二相。例如信佛修行者用意根修行,知见法尘后,不执著,淡忘、暂时遗忘,忘记,即可离生灭二相。
  
  为什么楞严经说,知见立见,无明本,而不是说知见立见,是迷惑的本,容易导致修行者堕入有中,为物所转?无明和为物所转都属于迷惑,修行者如果知见立见,堕入有中,为物所转,时间长一些,就会因为尘劳而堕入无明之中,变成部分时间无知无见。所以讲知见立见,无明本,都是说出众生迷惑时的真实的演变过程。
  信佛修行者修行的目的、关键是锻炼六根的观察力、觉察力,修行者修行成佛,觉悟圆满时,六根的观察力、觉察力达到最好、最高的境界。
  信佛修行者修行时,修行点、观察点的数量不要过于多,也不要过于少。修行点、观察点的数量过于多、过于少,都会使修行的难度增大。当修行难度增大时,修行者要克服更多的难度,才能取得好的修行效果。
  关于把专注于修行点的理解的修改,不在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的原文进行修改,但在附录中说明。禅定入门中有一些需要修改的内容,把修改的说明记录在附录、备注或者新文章中,应该修改但没有在原文进行的修改,保留原文,有利于对修行过程的记录。

  自性本具佛性,所以修行者、众生只要保持平常心、平淡心、不执著、诸恶莫作,佛性就会现前。修行者修行时,放弃喜怒哀乐,保持平常心、平淡心,是佛性显现的关键。

  我把专注于修行点的讲法进行修改后,对义理的理解有不同,修行的方法也有不同,例如有以下改变: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很多时候、部分时候,在附近环境的声尘修行点少时,不需要自己制造、增加声尘修行点,也能取得好的修行效果。例如在夜晚7点(即19:00)至第二天凌晨2点,在有一些人居住的地方或者多植物的地方,环境中声音少,修行者在户外用耳根修行,不需要自己制造、增加声尘修行点,可以取得好的修行效果。
  禅定入门(五)-修改3中说: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用耳根专门修行时,如果环境中没有合适数量修行点,可以自己制造、设置、设定,自己设定修行点有几种或多种方法,例如修行者用金属棒、金属枝敲击物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1-2023 05: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信佛修行 于 10-11-2023 09:49 AM 编辑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增加内容初稿(版本:2023年11月2日)

  我把专注于修行点的讲法进行修改后,对义理的理解有不同,修行的方法也有不同,例如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很多时候、部分时候,当附近环境声音少时,不需要自己制造、增加声尘修行点,也能取得好的修行效果。

  信佛修行者修行时,不取无明、为物所转两边,不取空有两边,这两边有什么表现,怎样离开空有二边?
  信佛修行者修行时,如果落入无明或者趋向无明,部分表现如下:
(1.1)六根都进入睡眠状态或者近似于睡眠状态。
(1.2)近似于四空天的修行方法。楞严经说: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1.3)修行者如果为物所转,时间长了,就会感到很疲劳、疲倦,因为疲劳、疲倦,六根进入睡眠状态或者近似睡眠状态,落入无明。
(1.4)没有大神通的修行者修行时,如果修行点过于少,容易落入无明。

  修行者修行时,如果为物所转,部分表现如下:
  (1.1)修行者如果执著于六尘,就会失去正念,为物所转,时间长了感到尘劳烦恼,感到很疲劳、疲倦。
  (1.2)修行者、众生如果多喜怒哀乐,就容易执著于六尘不同的相,如果执著于六尘,就会失去智慧。例如一个众生执著于触尘的离合二相,不能舍去,产生爱憎,继而为满足欲乐而作恶。
  (1.3)没有大神通的修行者修行时,如果修行点过于多,修行难度会增大,容易为物所转。出现上述情况,修行者可以选择减少修行点或者大幅减少修行点。修行者修行时,修行点过于多或者过于少,都会修行难度增大。修行者修行时,如果修行点过于多或者过于少,修行难度增大,如果不调整修行点、观察点的数量,能克服难度,依然能离相。

  信佛修行者修行时用平常心修行,用平淡心修行,用平常心看修行点,离开喜怒哀乐,让佛性自然显现,不执著,淡忘、逐渐淡忘,即可离相。信佛修行者离一切诸相,即可离空有二边。例如信佛修行者用鼻根修行,知见气息通塞快慢后,不执著,淡忘、暂时遗忘、遗忘,即可离通塞二相。

  为什么说信佛修行者修行要得到好的效果,不要执著?为什么说见性非见非不见?见性、佛性都是自在无碍的,就好像镜照像,黑来现黑,白来现白,非镜中有物,非镜中无像。如果一面镜子沾满灰尘或者铺上一面白纸,镜子暂时无法对其他物体显像,就好像,眼根对色尘执著,就会失去灵明自在的见性。见性、佛性都是自在无碍的,就好像在黑暗之中,使用发出光的电筒或者燃烧的发光蜡烛,通过发出光的电筒或者燃烧的发光蜡烛,能显现不同的物件,能使人见到地上一个碗,电筒的光、蜡烛的光使碗显现,但碗并非电筒、蜡烛放置的,碗并非电筒、蜡烛产生的。无论有没有碗,电筒、蜡烛都可以正常发光。电筒、蜡烛在夜空中,很少其他明显的物体,照样能正常发光。
  如果修行者对六尘执著,就好像一面镜子沾满灰尘或者铺上一面白纸,镜子暂时无法对其他物体显像,自性就会失去灵明、智慧。

  一个信佛修行者修行时,修行点、观察点对于自性来说,是有还是无的?六祖法宝坛经中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对于性空的佛性,一法不立,无一法可得,也无一物可得。修行点、观察点的定义,只是帮助修行者理解修行的方法,修行者修行的原则,不执著任何六尘,当然也要执著任何修行点、观察点。修行点、观察点就好像六尘的定义,帮助修行者理解修行的方法。见性、佛性都是自在无碍的,就好像镜照像,黑来现黑,白来现白,非镜中有物,非镜中无像。镜显现一个物体,但镜子内无任何物体,镜子的显像的功能不因为显现不同的物体而有所变异。

  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假如、如果一个众生或者一个修行者只是说:生其心。则违背佛教教义。因为佛性不生不灭。如果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则符合佛教教义。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属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假如、如果一个众生或者一个修行者只是说:见诸相。则违背佛教教义。因为只是一个众生说见诸相,即为物所转,为诸有所转。如果说见诸相非相,则符合佛教教义。为什么讲“非相”?佛性就像镜子,譬如镜子中显现一个碗,镜子不是碗,所以说非相。六根不执著六尘所以说“非相”。假如、如果一个众生或者一个修行者单说一个“见”字或者单说一个“闻”字,已经不符合佛教教义。楞严经中说,见闻如幻翳......旋闻与声脱......反闻闻自性。金刚经中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也就是说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时,眼根不执著色尘,才能见到自性。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耳根不执著声尘,才能见到自性。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时,如果眼根不执著色尘,眼根见色尘非相。就好像镜照物,黑来现黑,白来现白,镜非是物,镜中非无像。如果一面镜子铺满灰尘或者用白纸覆盖或者用其他不是透明的物体覆盖,镜子不可以照见其他物体。就好像一个众生的眼根,执著于色尘,就会失去自在无碍的见性、佛性。如此类推,如果一个众生或者一个修行者只是说一个“念”字,也不符合佛教教义。一个修行者用专门念楞严咒或者专门念佛的方法修行,要念而不执著(不执著任何法尘)或者念而不取生灭二相,才符合佛教教义。楞严经中说,念性元生灭。楞严经中说,旋闻与声脱。就是说,耳根不要执著于声尘,不要为声尘所转,反闻闻自性,才符合佛教教义,闻性才能显现。


问:身接近静止不动法、身静止不动法是什么意思?信佛修行者怎样用身静止不动法(身接近静止不动法也叫做身静止不动法)进行修行?站立、挨墙站立、高桌前站立、高坐的修行姿势是怎样的?修行者用身静止不动法以及其他各种修行方法,能否使身容易做到离相?身的触尘修行点包括身静态修行点和身动态修行点两种,身静态修行点和身动态修行点是什么意思?信佛修行者用什么方法能使身不取离合二相?身静止不动法使用方式有两种,有哪两种?

答:信佛修行者在选择一个修行姿势后,尽量使身接近静止不动,尽量使身的外形接近静止不动。这种方法能大幅减少修行者的身的离合、触碰活动,降低信佛修行者身离相的难度。这种修行方法叫身接近静止不动法,为了简便起见,身接近静止不动法又可以叫做身静止不动法。我经过短时间的修行实践、不算很长时间的修行实践,身接近静止不动法、身静止不动法是能使修行者身离相的最有效的方法。例如一个修行人在选择站立、自然坐(人坐在凳子上或者有靠背的椅子上)、双盘坐、单盘坐中的一个姿势后,尽量使身接近静止不动,眼皮尽量不动,指头尽量不动,手脚尽量不动,不要收腹的动作,不要选择走来走去的修行姿势,身体任何一个部位都尽量接近静止不动。活着的人或者其他众生,身是不可能完全禁止不动的,例如,人的心脏会跳动,人的血液会不停流动,人很多部分有微小的活动,但如果修行人,选择一个修行姿势后,尽量使身接近静止不动,能大幅减少修行者的身的离合、触碰活动,从而使身不取离合二相的难度大幅减少。上述修行方法叫身接近静止不动法,为了简便起见,身接近静止不动法又可以叫做身静止不动法。
  修行者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时,尝试不同的修行姿势,在不同的修行姿势中,选择一个修行时身离相的姿势,然后用上述修行姿势,选择一个行门修行,修行时尽量使身接近静止不动。一般修行长时间,身也会保持离相。如果修行长时间后,身由原来的离相变为取相,应选择调整措施,直到身离相为止。调整措施有多种,例如修行者可以选择改变修行姿势,可以喝些水,可以小量进食,可以选择短时间内做体力劳动或者运动,可以去大便(排出粪便)、小便。如果修行者选择一个姿势修行,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修行过程中身取相的,不是觉悟的,无好的修行效果。修行者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时,选择一个姿势修行,如果开始时身取相,修行一段短时间后,身离相,这样也可以继续修行下去。
  信佛修行者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时,在自己身体感到舒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身体的运动、活动,如果无法做到非常少的身体活动,可以部分时间身体部分有小的动作、小的活动、小的运动,例如偶尔眨眼睛,偶尔手脚有些小的动作,有时候头部有些小的活动。
  修行者在选择一个修行姿势后,如果身体感到舒适,尽量使身接近静止不动,使身接近静止不动的时间越长越好(除了做其他必要事情而停止专门修行,例如吃食物),如果不能长时间保持使身接近静止不动,可以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再改变姿势,然后修行者继续尽量使身接近静止不动,在隔一段时间后,再改变姿势,然后修行者继续尽量使身接近静止不动。修行者每次选择一种修行姿势或者改变修行姿势后,尽量延长修行时间,再改变姿势或者停止专门修行。
  修行者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时,如果身体感到不舒适,可以选择部分身体有小的活动、运动,或者每隔短的时间或者一段时间,身体有些活动、运动。如果身体没有感到不舒适,则应尽量使身体接近静止不动。
  禅定入门(五)-修改3中说,修行者的身意两根是最难做到离相的地方。意根休眠法、意根入梦法对修行者的意根离相有大的作用。我经过短时间的修行实践、不算很长时间的修行实践,身接近静止不动法、身静止不动法是能使修行者身离相的最有效的方法。

  信佛修行者做世间事的过程中,做大部分事情或者任何事情的过程中,可以暂停做原来的事情,间歇几次或者多次用短时间(例如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15秒至三分钟)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也能修行得到好的效果(长时间剧烈的运动或者体力要求高的运动过程中不要短时间间歇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防止身体的动静不协调而损害健康)。也就是说,修行者除了特殊情况、少数情况外,做大部分事情或者任何事情的过程中,都可以暂停原来的事情,间歇几次或者多次用短时间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特殊情况、少数情况下,修行者不可以暂停原来的事情而用短时间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例如长时间剧烈的运动、体力要求高或者运动量大的运动过程中不要短时间间歇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防止身体的动静不协调而损害健康。
  人适量运动对身体健康有好处,适量的意思,不要过于多,也不要过于少。由于身静止不动法运动量很少,所以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一些增加身体运动的方法。人要增加运动量,可以选择做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或者简单的运动,例如做一些家务劳动、短距离散步。这里推荐短距离散步,人可以选择在自然环境保护好,环境污染少的地方短距离散步做运动,每次散步500米至1000米,两次散步之间相隔超过半小时,平均每天散步一次、两次或者超过两次。
  修行者在身体运动量足够时,也可以长时间连续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

  修行者在身接近静止不动时,身的离合、触碰活动会大幅减少,但在身的离合、触碰活动大幅减少后,身依然有多的触碰情况无法减少,例如人的身有不同的部位,有多个器官,人的不同的器官、部位之间有多处触碰,即使身接近静止不动,上述的人的不同的器官、部位之间有多处触碰不会减少、消失。
  修行者的意根和身是不同的,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或者其他有效方法调整、调伏意根后,能使意根很少念头或者几乎没有念头并且离相。部分人、很多人在长时间睡眠时意根很少念头,意根很少念头时容易做到离相。部分人在意根少念头时意根依然取相,但人在念头少时要做到意根离相难度少。所以说,意根和身是修行者六根中最难做到离相的根。

  信佛修行者感到烦恼或者疲累时,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短时间(例如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10分钟至30分钟),也能修行得到好的效果,能减少疲累或者大幅减少疲累。这也是提高人学习效率和做事效率的好方法,当人感到烦恼或者疲累时,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短时间,然后再去做其他事情。

宣化上人大师在楞严经浅释中说:
  第五是禅定波罗蜜,说到禅定,有四禅八定,而在楞严经上也讲到九次第定,这个等到讲那段经文时再来详细说明,现在先讲四禅天的境界。在初禅的境界时,你的脉搏便会停止;到二禅的程度时,你的气息就会停止,是不是死了呢?不是的;到三禅呢?你的识也断了,就是念也断了。
  初禅的境界是离生喜乐地,脉停止了,但是自己觉得非常的快乐,因为是初禅,所以定力还不够;等到二禅的定生喜乐地,定力比初禅时更加坚固,气息也断了,外边的呼吸断了,内里的呼吸气便活起来,一般人平常都是靠外在的呼吸,内里是不会呼吸的,如果里面的呼吸会呼吸了,那个人就不会死,愿意活多少年都可以,可是活得久了就变成一个守尸鬼,这也没有用!光看守著这个臭皮囊,又有什么用呢?三禅叫离喜妙乐地;第四禅叫舍念清净地,把念识都放下了,入四禅天这种定才是在修道上迈进了一步。

  下面介绍几种修行者用静止不动法时几种修行姿势:
  (1.1)站立。人的头和背不挨着墙,也不挨者其他物体。
  (1.2)挨墙站立。人站立,头、背或者部分身体挨着墙或者其他物体(其他物体,例如:与人站立时腰部高度相近的围栏、围墙)。
  (1.3)高桌前站立(或者叫高台前站立)。人站立,人前面放一张高木台或者木柜,木台、木柜的上表面的高度比修行人的喉结、喉咙低大约20厘米至30厘米。人把双手的从手肘至手指尖的全部或者部分放在木柜、木台的平坦的上表面上。这种姿势,部分身体的小的姿势有几种或者多种,例如:
(aa1.1)有时候,人可以用单手托着头或者托着腮部。
(aa1.2)高桌、高台的上表面的边缘尽头是角,人把单手的手肘至手指放在高桌、高台的上表面的边缘和角位处,另一只手不接触高桌、高台。
(aa1.3)人把双手的手掌放在高桌、高台的上表面的边缘尽头的角位处。
(aa1.4)人把单手的手肘至手指放在高桌、高台的上表面的边缘和角位处,另一只手的手掌放在高桌、高台的上表面的边缘尽头的角位处。
(aa1.5) 人把一只的手的手掌放在高桌、高台的上表面的边缘尽头的角位处。另一只手不接触高桌、高台。
  修行人如果选择高桌前站立的姿势,有不同的小的姿势,修行人不一定用上述小的姿势,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自由选择不同的身体的小的姿势。
  如果修行人用上述姿势用耳根修行,可以选择在高台、高桌的上表面放一个指针式的电子闹钟。因为部分、很多电子钟在行走时会发出有些小的声响,这样能增加小量声尘修行点,有时候,能有利于耳根修行。这种指针式的电子闹钟的小时、分钟、秒钟都有指针可以运动,指针式的电子闹钟有静音和不是静音的普通电子钟等不同的款式,部分静音闹钟运作时也会发出一些细小的声响,不是静音的普通电子钟的声音比静音电子钟的声音还要大一些,可以选用有小的声响的电子钟。
  
  (1.4)高坐。人先找一张高的凳子或者有靠背的椅子。修行人站立时,上述高椅子、凳子的坐处的高度比站立的人的肚脐大约低20厘米至30厘米。修行人坐在上述高椅子、凳子上时如果双腿伸直,双脚底触地,双腿与地面大约成70度角至80度角。简而言之,上述高椅子、凳子的坐处的高度接近人站立时臀部、屁股的高度。
  人用高坐姿势时,可以选择双脚不碰地,如果双脚不碰地,人的大腿与小腿接近成90度角或者超过90度角。
  修行人坐在上述高椅子、凳子上时,双腿可以伸直、脚底触地,也可以选择双腿不伸直。如果人坐在上述高椅子、凳子上时,如果双腿不伸直,从膝头以下的小腿与地面垂直(膝头以下的小腿与地面成90度角),脚底触地时,膝头以上的大腿与膝头以下的小腿大约成140度至150度左右的角。注:在这里,腿包括大腿和小腿两部分,腿伸直时,大腿和小腿成同一直线或者接近连成同一直线。
  人选择高坐的姿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选择不同的具体姿势,不一定用上述的姿势。
  (1.5)自然坐。人坐在凳子上或者有靠背的椅子上的姿势叫自然坐。例如人坐在凳子上,在书桌前看书的姿势也是自然坐。我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时用这种修行姿势时,部分时候、有时候有好的修行效果,部分时候、有时候修行效果差。
  我坐在凳子上或者有靠背的椅子上,在书桌上学习佛经或者世间知识,时间长了,能调整至自然进入身静止不动法,但我如果我坐在凳子上或者有靠背的椅子上,用耳根修行,很多时候、部分时候,会变成睡眠。

  (1.6)除了上述修行姿势外,修行者用其他修行姿势效果好,也可以选择其他修行姿势。

  我短时间的修行的实践,我用静止不动法修行时,用站立、挨墙站立、高桌前站立、高坐的姿势效果好,但未经长时间的修行实践,如果长时间用上述方法修行(例如超过三个月或者超过半年的时间内,抽多的时间用上述方法修行),不知道能不能取得好的修行效果。

  我学不会用双盘坐的姿势,我做不出双盘坐的姿势。短时间的修行尝试,我用静止不动法修行时,用站立、挨墙站立、高桌前站立、高坐的姿势效果最好。

  信佛修行者用身静止不动法以及其他各种修行方法,能否使身容易做到离相?
  我经过短时间的修行实践、不算很长时间的修行实践,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能大幅降低身离相的难度,取得好的效果,但未经过长时间的尝试,如果长时间多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例如超过三个月或者超过半年的时间内,抽多的时间用上述方法修行),不知道是否依然能大幅降低身离相的难度,不知道是否依然取得好的效果。
  以我的短时间的修行的实践、个人理解,修行者用身静止不动法以及其他各种修行方法,虽然能降低使身离相的难度,但修行者用身静止不动法以及其他各种修行方法后,要做到身离相的难度依然是很大、非常大的。初心修行者用身静止不动法以及其他各种修行方法后,修行者稍有不慎,身就会取相,如果身取相时间长了,就有可能变成染情欲或者深染情欲。
  我短时间的修行的实践,我用静止不动法修行时,用站立、挨墙站立、高桌前站立、高坐的姿势效果好,人长时间躺着睡眠有几种不同的姿势(例如身向右侧卧、仰卧、身向左侧卧),我长时间躺着睡眠时,无论用什么姿势,修行效果远不及站立、挨墙站立、高桌前站立、高坐的姿势,导致睡眠时要做到身离相的难度大。
  我短时间的修行实践、不算很长时间的修行实践,我长时间躺着睡眠时,无论用什么姿势,修行效果远不及站立、挨墙站立、高桌前站立、高坐的姿势,导致睡眠时要做到身离相难度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的个人的短时间的修行时间,身不同的部分要做到离相的难度是不同的,我自己要做到身离相最难的部位是腰部、腰部附近的器官以及肚脐附近的器官,但人长时间躺着睡眠时,与不是躺着时相比,上述身体部位增加了静态修行点,腰部、腰部附近的器官以及肚脐附近的器官在躺着的姿势时协调差,导致躺着睡眠时要做到身离相难度大。身不同的部分要做到离相的难度是不同的,不同的人要做到身离相最难和最易的部位可能不相同、相近或者相同。

  我学不会用双盘坐的姿势,我做不出双盘坐的姿势。双盘坐的姿势要做出来对于部分人难度大。单盘坐的姿势较简单,单盘坐的姿势,我能做出来。我短时间的修行实践,用静止不动法修行时站立、挨墙站立、高桌前站立、高坐的姿势比其他姿势效果好(我做不出双盘坐的姿势)。
  信佛修行人如果睡眠前多修行,会产生使身离相的多的势力,人夜晚躺着睡眠要靠不是睡眠时、睡眠前的修行的余势的帮助身离相。
  修行人如果在不是睡眠的其他时间多用身静止修行法修行,会产生使身离相的势力,人夜晚躺着睡眠时,一方面要靠不是睡眠时、睡眠前的修行的余势使身离相。第二方面,人在躺着睡眠时,部分时间用身静止不动法,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部分时间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效果差。
  人的身的变化是复杂的,同一种姿势(例如坐在凳子上、有靠背的椅子)用静止不动法修行,有时候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有时候不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不同的人,用同一种姿势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修行效果可能相近、相同,也可能不同,有一些人可能修行效果好,有一些人可能修行效果差。

  身的触尘修行点包括身静态修行点和身动态修行点两种,身静态修行点和身动态修行点是什么意思?修行者的身在静止、接近静止状态下产生的触碰活动叫身静态修行点,身在运动状态下产生的离合活动叫动态修行点。例如人的手指按压自己脸部的皮肤后保持不动,因此而产生静态修行点。人的左手连续拍打右手,因此而产生动态修行点。书桌上放一本书,书与桌子产生相互作用力,书与桌子保持静止或者接近静止,书与桌子在静态下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地球在不停运动中,但桌子与地球相对保持静止或者接近静止。桌子在静态放置时,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但有时候可能因为周围环境的物体的运动的影响下,产生微小的震动,这种震动微小,可以把桌子视为静止或者接近静止。人用金属棒敲击不锈钢碟,金属棒与不锈钢碟在运动中产生相互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在运动下产生的。人站立不移动,保持一段时间,然后步行一段时间,与人站立不移动相比,人步行时,身增加动态修行点。与人站立不移动相比,人部分身体挨着墙站立时,人的身增加静态修行点。与单盘坐相比,人用双盘坐时,双腿之间的相互压迫与作用力更大,所以说,与单盘坐相比,人用双盘坐时,身增加了静态修行点。
  人增加静态修行点后,以平常心看修行点,不取离合二相,使身离相。人增加动态修行点后,以平常心看修行点,身体协调,不取离合二相,使身离相。

  现代科学属于世间知识。现代科学研究结果的大约的意思,原子构成一般物质的最小单位,称为元素。原子直径大约是10的负10次方米。原子的质量极小,一般为10的负27次方kg 。原子结构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一些微小的电子组成的,这些电子绕着原子核的中心运动,就像太阳系的行星绕着太阳运行一样。
  佛教讲信佛修行者要不取离合二相。佛教讲不取离合二相,涉及运动与静止的原理,佛教讲的修行方法,与世间知识不同,不需要顾及、不需要理会非常微细的运动。非常微细的运动,例如上述原子结构中的电子运动。个人理解,一般而言,没有神通、身体健康的人,知见、感受到离合、触碰、运动和作用力可以作为修行中离合的大约的标准。
 丁福保编的《佛学大辞典》中微尘的定义:微尘(术语)色体之极少为极微,七倍极微,为微尘。七倍微尘,为金尘。金尘者,得游履金中之间隙也。俱舍论十二曰:“七极微为一微量,积微至七为一金尘。”

  人的身体有多个不同的部分、多个不同的器官,人的身的不同部分要做到离相的难度是不同的。如果说人的身体中不同的部分、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器官要做到离相的难度不同。不同的人的身体要做到最难离相的部分器官可能不同。我自己认为我自己要做到身离相最难的部位是腰部、腰部附近的器官以及肚脐附近的器官。我自己认为自己要做到身离相,难度最小的部分是四肢(即双腿、双手)、头部。
  我个人的短时间的修行实践,我躺着睡眠时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效果远不及不是躺着睡眠时的效果。修行人如果在不是睡眠的其他时间,用多的时间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会产生使身离相的多的势力,这使睡眠时也会收益。我躺着睡眠时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部分时间修行效果差,部分时间修行效果好,整体效果远不及不是躺着睡眠时的效果。

  身静止不动法使用方式分为两种:
(1)第一种需要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无法专门用其他行门修行,也无法用身静止不动法和其他行门两种行门同时修行。这种情况下,专门用不是身静止不动法的其他行门难以得到好的修行的效果。身静止不动法属于身的修行行门。
(2)第二种不需要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身处于自然静态下,用不是身的其他行门修行,(用不是身的其他行门修行)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例如人用站立不移动的姿势下专门用耳根修行,用耳根修行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不是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为了方便,当修行者身处于接近静止不动的状态下,用不是身的其他行门修行,这时不是身的其他行门是主要的修行行门,此时身所用的修行方法叫身自然静止不动法。
  又例如,人坐在凳子上,在书桌上学习佛经,时间长了,能调整至自然进入身静止不动法。此时不是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而是身自然进入接近静止不动的状态。
  有时候、部分时候,信佛修行者需要一天中用多的时间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身静止不动法属于身的修行行门,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时,不是专门用不是身静止不动法外的其他行门修行。),才能做到身离相。有时候、部分时候,信佛修行者一天中不需要用多的时间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身静止不动法属于身的修行行门,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时,不是专门用其他行门修行),只需要不算长的时间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也能做到身离相。
  部分时候,有时候,修行者用身自然静止不动法修行也难以得到好的修行效果,而要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才能使身离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1-2023 05: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信佛修行 于 10-11-2023 09:52 AM 编辑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增加内容初稿(版本:2023年11月2日)

  信佛修行者如果选择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要分配好身静止不动法和其他修行行门的修行时间。要分配好运动与静态的时间比例。例如一个修行者一天中用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耳根等几种方法修行,要分配好上述不同修行行门的修行时间。如果一天中不需要用长时间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也能做到身离相,则可以减少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的时间,身静止不动法属于身的修行行门,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时,无法专门用其他行门修行。修行者,在不需要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身能离相时,可以用身自然静止不动法下,用耳根修行。人需要适量运动,身体才能健康,适量的意思,不要过于多,也不要过于少,修行者用身静止不动法、身自然静止不动法时,运动量很少,当运动量不足时,要增加运动的时间,当运动量充足时,则需要多用身自然静止不动法修行,要分配好运动与静态的时间。

  人适量运动对身体健康有好处,适量的意思,不要过于多,也不要过于少。
  如果一个人大幅增加运动量,每天做非常多的体力劳动时,增加身体不同部位、不同器官之间的离合、触碰,导致这个人要做到六根中的身离相的难度增大。
  人在一天中除了睡眠时间外,其他时间做多的体力劳动或者运动,身体少的时间处于静态,就会使身要做到离相的难度增大。
  修行人如果一天中除了睡眠时间外,其他时间做多的体力劳动或者运动,并且用多的时间让身体处于静态、接近静止不动,依然能使身离相。
  人在一天中除了睡眠时间外,其他时间做非常多、过于多的体力劳动或者运动,并且用多的时间让身体处于静态、接近静止不动,依然会使身要做到离相的难度增大。
  在上文中,“多”在数量上比“适量”更多,“非常多”在数量上比“多”更多,“过于多”在数量上比“非常多”更多。
  修行人做运动时,部分时间使身协调,依然能使身离相,如果部分时间无法使身协调,身会取相。
  修行人的身要做到离相的难度增大时,如果能克服难度,依然能使身离相,如果无法克服难度,身会取相。

  人的身的离合、触碰活动的原理、分析部分近似于现代科学中的力学、运动学、机械的原理、分析等世间知识。
  人的身体是变化无常的。人身是否取相的原因也是很复杂、变化的。人的身体不同部位的离合、触碰活动、人身与物件不同位置间的离合触碰活动近似,与现代科学中用现代科技制造的产品的不同结构之间的运动、力学、触碰、离合的情况部分近似,也与机械产品间的金属结构的机械运动、力学部分近似。例如一辆自行车、摩托车、汽车有复杂的金属结构、机械结构、结构,不同的结构之间有运动、相互作用力、离合、触碰。质量好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运作、使用长时间也不会有大的故障、安全高,质量差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容易出故障。现代科技设计、制造的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不同结构、不同部分之间的主要作用力、关键相互作用力,主要的运动模式受到严格的控制。但人的身体不能像现代科技设计、制造的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严格控制不同部位的运动模式、作用力。
  无论是否信佛的人中,都有一些人或者多的人,不需要自己专门用调整措施或者少的措施就能够做到长时间(例如几年时间或者十几年时间)远离情欲、少欲、较少情欲或者要做到远离情欲难度较少。
  部分人则用少的调整措施或者多的调整措施依然有部分时间因为长时间身取相而导致深染情欲。
  信佛修行人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时,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能否得到好的修行效果?
  有两种不同的做法、理解:
  第一种:信佛修行者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时,如果用默念、不出声的方式,人的喉咙以及与发声有关部分器官会有细小的运动,此时修行者用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时,可以减少运动量,但难以用身静止不动法同时修行,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效果不好。当然这种情况,不同的修行人可能是不同的,部分修行人用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的同时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部分修行人用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的同时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不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
  修行者念佛时即使默念,喉咙以及与发声有关部分器官会有细小的运动,可以选择减少运动下念佛,在部分时间有一些运动下念佛,这样身体更协调。此时修行者如果选择念佛的同时用身静止不动法,身体运动量过于少,身体的动与静不够协调。
  
  第二种:信佛修行者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时,用默念的方法念,默念时控制喉咙以及与发声有关部分器官没有细小的运动,默念时使喉咙以及与发声有关部分器官不会因为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而有细小的运动,这样就可以在用身静止不动法下用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
  在身静止不动法下,用专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可能念楞严咒的速度较慢。
  在身静止不动法下,用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时,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

  信佛修行者可以选择上述两种做法、理解中任何一种均可。


  人适量运动对身体健康有好处(适量是指不要过于多,也不要过于少),简单的体力劳动、简单的运动的过程中(例如散步)能否间歇多次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是否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会否损害身体健康?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做法:
  第一种理解、做法:修行者可以在做简单的体力劳动、简单的运动(例如短距离散步,走500米至1000米)过程中,频繁反复地短时间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也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不会损害身体健康。例如人短距离散步时,步行10几秒至几十秒,随后暂停散步,站立不移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几秒至几十秒时间,再步行10几秒至几十秒,然后暂停散步,站立不移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几秒至几十秒时间,再步行10几秒至几十秒,然后暂停散步,站立不移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几秒至几十秒时间,如此反复循环;或者人步行两分钟至三分钟,然后暂停散步,站立不移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一分钟至两分钟,再步行两分钟至三分钟,然后暂停散步,站立不移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一分钟至两分钟,如此反复循环;或者人步行两分钟至三分钟,然后暂停散步,站立不移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一分钟至两分钟,再步行两分钟至三分钟,然后暂停散步,站立不移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一分钟至两分钟,如此反复循环;或者人步行三分钟至四分钟,然后暂停散步,站立不移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30秒至三分钟,随后步行三分钟至四分钟,然后暂停散步,站立不移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半分钟至三分钟,如此反复循环。
  人在做简单的体力劳动时也可以用上述方法,频繁反复地短时间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例如人做简单的体力劳动时,做简单的体力劳动十几秒至几十秒,随后暂停体力劳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几秒至几十秒时间,然后再做简单的体力劳动十几秒至几十秒,随后暂停体力劳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几秒至几十秒时间,如此反复循环;或者人做简单的体力劳动三分钟至四分钟,然后暂停体力劳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30秒至三分钟,随后做简单的体力劳动三分钟至四分钟,然后暂停体力劳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半分钟至三分钟,如此反复循环。

  人如果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简单的运动,而是做体力要求高、复杂的体力劳动或者做运动量大、剧烈的运动时,由于需要持续地不停地做体力劳动或者运动,不能在体力劳动或者运动过程中抽时间频繁反复地短时间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不能用上述方法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防止身体的动静不协调而损害健康。
  人如果选择用第一种做法,如果用很短的时间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部分时候、有时候,可以选择不用改变原来的姿势,例如一个人抓住扫把扫地,扫地几十秒,然后暂停扫地,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15秒,此时手抓住扫把,站立不移动,即可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15秒,不用把扫把放到一边(扫把离开手),再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15秒后,继续用扫把扫地几十秒,再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几秒至几十秒(手抓住扫把,站立不移动,即可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几秒至几十秒)。

  第二种理解、做法:由于担心人运动与静态不够协调,因此人做简单的体力劳动、简单的运动过程中,不要几次、多次或者频繁地用很短的时间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例如一个人用三小时做家务劳动,在做家务劳动过程中,抽时间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5次,每次修行一分钟至两分钟,上述修行方式会导致运动与静态不够协调,损害身体健康。又例如一个人做两小时家务劳动,然后用20分钟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然后再用两小时做家务劳动。上述修行方式会导致运动与静态不够协调,损害身体健康。上述例子,人在做两小时家务劳动后,可以选择休息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里休息不是睡眠),休息期间不要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然后再做两个小时的家务劳动。
  
  我经过短时间的修行尝试,个人的选择,会选择第一种理解。也就是说,信佛修行者做世间事的过程中,做大部分事情或者任何事情的过程中,可以间歇几次或者多次,暂停做原来的事情,用短时间(例如修行15秒至三分钟)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也能修行得到好的效果(长时间剧烈的运动或者体力要求高的运动过程中不要短时间间歇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防止身体的动静不协调而损害健康)。
  当然,人在做简单的体力劳动或者简单的运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感到疲累或者身取相,可以选择不要暂停原来的体力劳动、运动后用短时间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也就是说,人如果没有感到疲累或者身取相,可以长时间连续不同做简单的体力劳动或者简单的运动,中间不暂停。
  人如果选择用第一种做法,感到身体不舒服、不适,则暂时不要用第一种或者不要用第一种做法。如果人选择上述第一种做法,没有感到身体不舒服、不适,效果更好,可以选择第一种。
  人如果做一小时的简单家务劳动,做简单家务劳动过程中用上述第一种做法,短时间的做家务劳动与用身静止不动法频繁反复交替,反复运用。与人专门用静止不动法专门修行一小时相比,专门用静止不动法专门修行一小时的修行效果更好。
  

  信佛修行者怎样才能使身不取离合二相?
  以下部分方法对信佛修行者做到身离相有帮助,修行者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我经过短时间的修行实践、不算很长时间的修行实践,身接近静止不动法、身静止不动法是能使修行者身离相的最有效的方法。

(2)收腹、深呼吸、提肛。  收腹、深呼吸、提肛,一段时间内(一段时间内,例如一天、两天或者超过两天的时间)人把上述动作中的部分动作、全部动作做几次至10次或者超过10次。。
(1.1)深呼吸。人先加快速度吸入大量的空气,然后呼气。吸气时利用吸入的空气对身体的内脏挤压。
(1.2)收腹动作。人用腹部、胸部、腰部的力量使腹部、肚子收缩,肚皮向背部方向收缩。
(1.3)提肛。人用臀部、屁股位置的力量使肛门位置向上提,向上提,也就是近似于向胸部、肚脐方向小距离移动。

  深呼吸和收腹动作可以选择同时做。深呼吸和提肛动作可以选择同时做。

(3)人在煮食时不要放很多的植物油。植物油(例如花生油、玉米油)有高的润滑作用,人吃多的植物油后,食物与植物油混在一起,在消化、吸收、排出粪便的过程中,会增加身体部分器官的离合、触碰活动,使人要做到身离相的难度增加。

(4)人可以选择划分进食的时间周期,一个进食的的时间周期的长度为5天至15天。人在一个饮食周期内吃超过100克的素食的品种不要过于多,也不要过于少,人一天内吃过于多的素食品种,可能导致人难以适应,有时候,部分不同种类的素食混在一起可能产生损坏人身体健康的化学作用。人在一个饮食周期内吃的素食的品种过于少,可能导致营养不足。一般每天吃的超过100克的素食的品种两种至六种左右的数量较合适,如果每天吃超过100克的素食的品种达到10种或者超过10种,则种类过于多,如果只有一种,则种类过于少。

(5)米饭有高的粘性,所以人每天吃多一些米饭,米饭与其他素食混合在一起,在消化、吸收、排出粪便的过程中,会减少身体部分器官的离合、触碰活动,使人要做到身离相的难度减少。
  米饭属于有些难消化的素食,所以,人吃的素食中有过高比例的米饭,会对气血运行有不好的影响。有些人吃的素食中有很高比例的米饭,气血运行依然畅顺,有些人吃的素食中有很高比例的米饭时气血运行不畅顺。

(6)米饭营养好,不上火,人吃多一些米饭,容易饱肚。米饭属于有些难消化的素食,所以,部分人吃的素食中有过高比例的米饭,会对气血运行有不好的影响。对于吃米饭多少,吃素的人有两种不同的选择:第一种:人吃多的米饭。第二种:人很少吃米饭或者不吃米饭,大部分或者全部素食是容易消化的素食:例如面条、馒头、菜心、菠菜。我近10年都没有尝试过长时间每天都不吃米饭、吃不是米饭的其他素食或者很少吃米饭。也就是说,第二种长时间每天不吃米饭或者非常少吃米饭的饮食习惯,我也很少尝试或者没有尝试。
  有些人吃的素食中有很高比例的米饭,气血运行依然畅顺,有些人吃的素食中有很高比例的米饭时气血运行不畅顺。
  如果吃一些饭有利于身离相,吃素人另一种饮食选择很少吃米饭或者不吃米饭,怎样使身离相?修行者可以用其他调整措施使身离相。

  人如果选择多吃一些米饭,吃米饭的比例占所有进食素食的比例,大约占10%至40%,大约估计即可,不用非常准确。有两种估计方法:第一种,用大约估计的方法即可,举例几种素食的称重量的方法:瓜、马铃薯称未刨皮前的重量,然后大约估计一下刨皮后的重量(以刨皮后的重量进行统计),也可以选择用电子秤称一下刨皮后的瓜、马铃薯的重量,也可以选择不用称,大约估计刨皮后的重量;馒头称蒸好后的重量,面条、米称未湿水前的重量,蔬菜在采摘后未湿水前称重量。第二种,在煮熟后大约估计不同种类的素食的体积,大约估计人吃的米饭的体积占全部所吃的素食的体积。米饭的体积占所有进食素食的体积的比例10%至40%   。
  信佛修行人吃多一些的米饭对六根中的身离相有帮助,因为米饭有高的粘性,部分作用近似于混凝土中的水泥,高粘性的米饭与其他素食混合在一起,米饭的高粘性会使食物在身体内的消化过程减少打滑,减少身体不同部分的离合、触碰。当然不用过高的比例,因为米饭是有些难消化的素食,如果人吃过高比例的米饭,会对气血运行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人吃过高比例的米饭,吃其他种类的素食减少,担心营养不足。如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建议修行人在长时间睡眠后起床后,过5小时至10小时后,才第一次一次性连续吃多的素食食物(吃50%至60%饱),在第一次一次性连续吃多的素食食物前有一次至三次小量进食,小量进食的素食大部分是容易消化的素食,米饭不是容易消化的素食。米饭是指水稻的果实去除外壳后得到的米。
  人如果吃非常高比例的米饭(例如人吃的米饭占所有素食的比例超过50%),也没有出现枯燥厌倦、气血运行差或者营养不足,可以选择吃非常高比例的米饭。

(7)人可以选择部分时候、部分时间在腰部系上腰带,有时候腰带可以勒紧一些。腰部系上腰带有时候可以减少人的身的离合、触碰活动,使人做到身离相的难度减少。
  人如果在家专门修行或者独自修行时,穿着可以选择简单舒适,例如穿两条裤子,外面穿短裤、中裤或者薄的西裤,可以用一条、两条或者超过两条宽0.3毫米左右的橡筋做腰带。人也可以选择用宽带更宽的橡筋直接当成裤带、腰带用,例如用宽度1厘米、1.5厘米、2厘米或者宽度超过两厘米的橡筋做腰带用,橡筋接口处打结或者绑起来。

(8)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修行方法,人在长时间睡眠后起床后,再过5小时后至10小时后才进行当天第一次一次性连续进食多的素食(吃50%至65%饱),人在长时间睡眠后起床后至当天第一次一次性连续进食多的素食前是黄金修行时间(在当天第一次一次性连续进食多的素食前有两次至三次小量进食),应多用最快的行门修行,或者多用耳根修行。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上述方法与本文上述(1)至(10)中的部分方法、大部分方法或者全部方法一起运用,有好的效果,能使人做到身离相的难度减少。

(9)人的身体是变化无常的。人身是否取相的原因也是很复杂、变化的。人的身体不同部位的离合、触碰活动与物件不同位置间的离合触碰活动近似,与现代科学中用现代科技制造的产品的不同结构之间的运动、力学、触碰、离合的情况近似,也与机械产品间的金属结构的机械运动、力学的原理部分近似。例如一辆自行车、摩托车、汽车有复杂的金属结构、机械结构、结构,不同的结构之间有运动、相互作用力、离合、触碰。好质量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运作长时间也不会有大的质量问题、安全高,质量差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容易出故障。现代科技设计、制造的高质量、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不同结构、不同部分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主要的运动模式受到严格的控制。但人的身体不能像现代科技设计、制造的高质量、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严格控制不同部位的运动模式、作用力。
  无论是否信佛的人中,都有一些人或者多的人,不需要自己专门用调整措施或者少的措施就能够做到长时间(例如几年时间或者十几年时间)远离情欲、少欲、较少情欲或者要做到远离情欲难度较少。
  部分人则用少的调整措施或者多的调整措施依然有部分时间因为长时间身取相而导致深染情欲。
  人的身体健康差时,人身更容易取相,人身长时间取相容易导致深染情欲。

(10)修行者使身离相的方法。
(a1.1)修行者修行时保持平常心、平淡心,恢复本有的佛性。
(a1.2)修行人大幅减少身的修行点、观察点。修行人通过各种措施大幅减少身的离合活动或者触碰活动,这样有利于身离相,这样能使修行人要做到身离相的难度减少。但修行人通过各种措施大幅减少身的离合活动或者触碰活动后,人的身依然有多的离合、触碰活动无法消除。所以讲,身意两根是最难做到离相的根。
(a1.3)修行人在没有减少身的离合、触碰活动的情况下,如果通过各种措施使身的离合、触碰活动更协调,则修行者要做到身离相的难度减少,有利于身离相。


  信佛修行者要使身不取离合二相,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不变的原则。当一个信佛修行者能长时间做到六根中的身离相、远离情欲时,不要随便改变自己的任何生活方式。
  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说:六根中的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信佛修行者的六根要做到离相,难度最大的是六根中的身离相。一个信佛修行者六根都做到远离情欲,即可以做到远离情欲,一个信佛修行者六根要做到远离情欲,难度最大的是六根中的身要做到远离情欲。
  金刚经中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禅定入门(5)-修改3中说:修行者六根离相,即为离一切诸相。也就是说,修行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分别要离明暗、动静、通塞、恬变、离合、生灭等诸相。修行者要做到离一切诸相,难度最大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六根中的身不取离合二相,另一处是意根离生灭二相。
  禅定入门(5)-修改3中讲的意根休眠法、意根入梦法是为了使意根离相。意根休眠法、意根入梦法的部分重要作用是大幅减少意根念头,使意根无念或者很少念头。意根很少念头时更容易做到离相。
  禅定入门(四)-修改2讲的部分修行方法的部分重要作用是减少六根中的身的离合活动。
  修行者可以用很多方法减少身体的活动,减少六根中的身的离合活动。但即使身体的离合活动大幅减少后,依然有很多离合、触碰活动无法减少。
  修行者要做到六根中的身离相有以下方法:
  1.1减少身体的活动,减少六根中的身的离合活动
  1.2修行者可以用很多方法减少身体的活动,减少六根中的身的离合活动。但即使身体的离合活动大幅减少后,依然有很多离合活动无法减少。此时关键要做到不取离合二相。
  1.3勤修禅定。修行者勤修禅定。尽量用多的时间修禅,尽量用多的时间,用最快的修行行门修行。这样做有利于六根中的身离相。
  当一个信佛修行者能长时间做到六根中的身离相、远离情欲时,不要随便改变自己的任何生活方式。包括饮食的习惯,运动量的多少,睡眠的习惯,修行的方法,一切生活的方式都不要随便改变。修行人不要改变素食的分量、饮食的时间,素食的种类的数量都不要随便改变。因为人很多生活习惯与六根中的身能否离相有关系。

2.渐变的原则。
  当一个信佛修行者能长时间做到六根中的身离相、远离情欲时,不要随便改变自己的任何生活方式。
  如果一个在家的信佛修行人能长时间做到六根中的身离相、远离情欲时,不要随便改变自己的任何生活方式。如果上述在家的信佛修行人为了谋生或者其他原因,改变自己部分生活方式时,不要短时间内进行大量改变。例如一个修行人在短时间内大幅减少修行的时间、大幅增加进食的素食的分量,大幅改变睡眠时间的长短,大幅增加运动量,大幅增加素食的种类。当进行上述改变后,修行人发现自己从长时间做到六根中的身离相、远离情欲、少欲变成了六根中的身取相、深染情欲。而因为短时间改变的地方过多,那些地方改变导致六根的身取相、深染情欲自己也难以发现。如果逐渐进行改变,什么地方、什么改变导致六根中的身取相、深染情欲,自己也容易发现。出现上述事情后,修行人可以把部分、大部分或者全部生活方式恢复到原来那样(恢复能长时间做到六根中的身离相、远离情欲、少欲时的生活方式),再逐渐进行改变。

3.改变的原则。
  如果一个修行者原来是少欲的,改变部分生活方式或者修行方法,情欲更少或者无情欲,则进行改变。
  如果一个修行者六根中的身取相导致深染情欲或者多情欲,则应改变自己的修行方法、生活方式,使六根中的身离相,使自己远离情欲或者少欲。

4.多做尝试。
  修行者可以选择尝试不同的修行方法、生活方式。看哪一种修行方法、生活方式能使身离相做得更好,就用那一种的修行方法、生活方式。

  信佛修行者如果身取相,无法调伏,部分时候是因为六根的修行点、观察点过于少,此时可以增加修行点、观察点,例如增加每天念楞严咒、念佛菩萨名号、念佛法僧的时间,或者多用眼根修行,或者在多声音的环境下多用耳根修行。例如一个修行者原来一天念楞严咒、念佛菩萨名号、念佛法僧的加起来的时间只有一小时,增加修行的时间后,每天念楞严咒、念佛菩萨名号、念佛法僧的加起来的时间超过1.5小时、超过2小时或者超过2.5小时。
  修行者六根的修行点、观察点是六尘,当修行者六根总的修行点过于少,部分时候会导致身取相,此时可以增加修行点、观察点,例如前文所说的例子。

  如果修行者的身长时间取离合二相,长时间执著,无法调伏,容易导致深染情欲而做深重的罪业。
  佛法僧是一切众生的皈依处。修行者如果身取相,无法调伏,多念念楞严咒、多念佛菩萨名号、多念佛法僧,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当修行者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能有好的依靠,减少烦恼、执著。修行者因此更易得到安定、祥和,使身更容易做到离相。

  金刚经中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禅定入门(5)-修改3中说:修行者六根离相,即为离一切诸相。也就是说,修行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分别要离明暗、动静、通塞、恬变、离合、生灭等诸相。修行者要做到离一切诸相,难度最大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六根中的身不取离合二相,另一处是意根离生灭二相。

  一个六道轮回的众生、一个修行者的六根中的身与意根的区别,如果修行得好,调整、调伏得好,意根可以做到短时间内或者长时间内很少念头或者接近无念,当意根很少念头时,要做到不取生灭二相的难度减少。但任何修行者即使用多种方法减少身体不同部分不同器官的离合、触碰,用多种方法减少身体与其他物品的触碰、离合活动,用了上述方法后,身体的离合、触碰减少,但六根中的身依然有大量触碰、离合活动无法减少、消除。也就是说,任何修行者的六根中的身即使用各种方法减少身体不同部分不同器官的离合、触碰后,六根中的身依然有多部位、位置有触碰。六根中的身无法做到很少触碰。减少离合、触碰活动是使身离相的部分重要方法。因为六根中的身总归有很多触碰无法消除。所以修行者对于无法消除的离合或者触碰活动,不要取相,是主要的应对方法。
  修行者要做到六根中的身离相,另一种方法的勤修禅定,用多的时间用最快的修行行门修行。

  人煮素食时不要放很多植物油。因为植物油有很好的润滑作用,如果人煮素食时放很多的植物油,可能会导致素食在身体内储存、消化、吸收、排出粪便时,增加身体不同部位、不同器官之间的离合、触碰,导致修行人要做到六根中的身离相的难度越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1-2023 05: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信佛修行 于 10-11-2023 09:56 AM 编辑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增加内容初稿(版本:2023年11月2日)

  饮食习惯与修行人的六根中身离相有密切的关系。修行人应减少吃上火的食物(上火的食物,例如油炸食物、用很少水炒、煮熟的素食),不要吃很多的上火的素食,这样有利于健康。

  信佛修行人吃多一些的米饭对六根中的身离相有帮助,因为米饭有高的粘性,部分作用近似于混凝土中的水泥,高粘性的米饭与其他素食混合在一起,米饭的高粘性会使食物在身体内的消化过程减少打滑,减少身体不同部分的离合、触碰。
  当然,人不要吃过高的比例的米饭,因为米饭是有些难消化的素食,部分人吃很高比例的米饭,会对气血运行有不好的影响。部分人吃很高比例的米饭,也不会对气血运行有不好的影响。
  人如果吃非常高比例的米饭(例如人吃的米饭占所有素食的比例超过50%),也没有出现枯燥厌倦、气血运行差或者营养不足,可以选择吃非常高比例的米饭。


  任何众生染情欲,都是做恶业。任何众生、任何信佛修行者如果有情欲是不可以了生死或者成就佛道。任何众生如果有情欲,是不可以生到初禅或初禅以上的天,初禅以上的天有多层,初禅或者初禅以上天的天人是没有情欲的。初禅或者初禅以上天的天人寿命超过或者远超过欲界的天人和其他众生。初禅或者初禅以上天的天人的神通也大于欲界的天人或者其他众生。初禅或者初禅以上的天的天人依然在六根轮回中。也就是说,如果任何众生一个或者任何修行人,如果有情欲,不但不能了生死,连生到初禅或者初禅以上的天也不可以。

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中的部分内容:
起世经卷第七
诸比丘。阎浮提人。所有市买。或以钱财。或以谷帛。或以众生。瞿陀尼人。所欲市买。或以牛羊。或摩尼宝。弗婆提人。若作市易。或以财帛。或以五谷。或摩尼宝。郁多啰究留人辈。无诸市买。所欲自然。诸比丘。阎浮提人。瞿陀尼人。弗婆提人悉有男婚女嫁之法。其郁多啰究留人辈。无我我所。树枝若垂。男女便合。无有婚嫁。诸比丘。龙金翅鸟。及阿修啰辈。略说嫁娶。悉如人间。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诸天。兜率陀天。化乐诸天。他化自在诸天。魔身天等。皆有嫁娶。略说如前。从此已上其诸天等。无复婚嫁男女之别。
诸比丘。阎浮提人。若行欲时。二根相到。流出不净。瞿陀尼人。弗婆提人。郁单越人。并亦如是。一切诸龙金翅鸟等。若行欲时。亦二根相到。但出风气。即得畅适。无有不净。诸阿修罗。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行欲之时。根到畅适。亦出风气。犹如诸龙及金翅鸟。无有差异。夜摩诸天。执手成欲。兜率陀天。忆念成欲。化乐诸天。熟视成欲。他化自在天。共语成欲。魔身诸天。相看成欲。并得畅适。成其欲事。

华严经中说:
   众生痴翳常蒙惑,佛光照现安隐道,为作救护令除苦,可畏能观此法门。
   欲海漂沦具众苦,智光普照灭无余,既除苦已为说法,此妙庄严之所悟。

  众生无智慧,爱刺所伤毒,为彼求菩提,诸佛法如是。

 众生流转爱欲海,无明网覆大忧迫,至仁勇猛悉断除,誓亦当然是其行。


楞严经中说: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楞严经中说: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楞严经中说:
  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销雪,不久皆得悟无生忍。
  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
  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隐,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



问:没有大神通的信佛修行者怎样用调整修行点数量的方法修行?没有大神通是什么意思?修行点包括主要的修行点和辅助修行点两种,主要的修行点和辅助修行点是什么意思?身的触尘修行点包括身静态修行点和身动态修行点两种,身静态修行点和身动态修行点是什么意思?
答:简而言之,没有大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调整修行点数量的方法修行时,修行者先把六根中的部分根或者全部大幅减少修行点、观察点的数量,然后再评估一下修行点、观察点的数量,如果修行点依然过于多,则继续用不同的方法减少修行点,如果修行点过于少,则增加修行点。修行点包括主要的修行点和辅助修行点两种。

  信佛修行者修行时,如果原来修行者的六根中的部分根或者全部根修行点已经很少或者难以继续大幅减少,则不用不同的方法大幅减少修行点,但原来修行者的六根中的部分根或者全部根修行点过于多,则要调整方法减少修行点或者大幅减少修行点。

  当修行者把修行点调整者数量合适后,用平常心修行,用平淡心修行,用平常心看修行点,不取无明和为物所转两边,离一切诸相,佛性就会显现。
  信佛修行者修行时,修行点、观察点过于多或者过于少,都会使修行难度增大。信佛修行者修行时,修行点过于多或者过于少,修行难度增大,如果修行者能克服难度(不调整修行点的数量),依然能使六根离相,取得好的修行效果。

  华严经中说:如来能于一微尘内普现一切法界影像不思议故。
  没有大神通有不同的含义,在这个问答中,没有大神通是指神通力少于阿修罗的神通,有大神通是指神通力大于或者等于阿修罗,天人的神通大于阿修罗。
  没有神通是指六种神通都没有。

  修行者要做到六根离相,身意两根是最难做到离相的两根,当身意两根的修行点大幅减少后,身意两根要做到离相的难度就会减少。

  修行者先把六根中的部分根或者全部大幅减少修行点、观察点的数量,例如,部分方法如下:
(1)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或者其他方法,大幅减少意根的念头,使意根很少念头,并且意根不取生灭二相。

(2)修行者用身静止不动法(或者叫身接近静止不动法)或者其他方法,大幅减少身的触尘。身不取离合二相。

(3)如果没有大神通的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时,如果用睁开眼睛的方法用眼根修行,能容易得到持续多的修行点,时间长了,可能导致色尘修行点过于多而使修行难度增大,所以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时,可以选择部分时间半睁开眼睛或大部分时间睁开眼睛、小部分时间闭上眼睛。
  没有大神通的修行者的眼根能容易得到持续多的修行点,可以用一些方法大幅减少眼根的修行点,部分方法如下:
(3.1)部分时间半睁开眼睛,部分时间睁开眼睛。
(3.2)大部分时间睁开眼睛、小部分时间闭上眼睛。
(3.3)白天在房间修行,房间的窗帘用深色的、难透光的布,白天时关上窗帘。
(3.4)夜晚光线少,户外部分时间、很多时间有月光,修行者可以选择在户外少灯光的地方修行。修行者也可以选择在房间内修行,不开电灯,打开房间的窗帘。

(4)修行者可以选择附近没有非常多的持续不停的声音的环境下修行,减少声尘修行点。

(5)修行者修行时很少说话或者不说话,减少舌根的修行点。

  耳根的特点,没有神通的人的耳能以叠加的方式听到不同的声音。没有神通的人的耳能听到有阻隔的近处的声音。没有神通的人的眼不能以叠加的方式看到不同的景象(人的肉眼看见不同的光线、影像时有不同的位置),而且没有神通的人的眼看不到有障碍遮挡的景象。例如一个没有神通的人在房间中,关上门和关上窗帘,窗帘是用难透光的深色布造的,这个人不能见到房间外的景象,但如果房间外有大声音,这个人能听到。

  修行点包括主要的修行点和辅助修行点两种。例如一个没有大神通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把部分或者全部传入肉耳的声尘作为耳根的修行点。如果修行者把部分传入肉耳的声尘作为耳根的修行点,这些声尘是主要的修行点,除了上述声尘外,其他传入肉耳的声尘能够部分听到、全部听到或者全部听不到均可。修行者把部分传入肉耳的声尘作为耳根的修行点,这些声尘是主要的修行点,其他传入肉耳的声尘是辅助修行点。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其他五根不是完全无知无觉。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其他五根(眼鼻舌身意五根)中部分根或者全部根也有一些修行点,其他五根(眼鼻舌身意五根)的修行点是辅助修行点。
  主要修行点是指信佛修行者主要修行行门的修行点或者在修行点中选择部分修行点作为主要修行点,辅助修行点不是主要修行行门的修行点或者不是主要的修行点。

  信佛修行者的身在静止、接近静止状态下产生的触碰活动叫身静态修行点,身在运动状态下产生的离合活动叫动态修行点。例如人的手指按压自己脸部的皮肤后保持不动,因此而产生静态修行点。人的左手连续拍打右手,因此而产生动态修行点。书桌上放一本书,书与桌子产生相互作用力,书与桌子保持静止或者接近静止,书与桌子产生静态的相互作用力,地球在不停运动中,但桌子与地球相对保持静止或者接近静止。桌子在静态放置时,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但有时候可能因为周围环境的物体的运动的影响下,产生微小的震动,如果震动微小,可以把桌子视为静止或者接近静止。人用金属棒敲击不锈钢碟,金属棒与不锈钢碟在运动中产生相互作用力。人站立不移动,保持一段时间,然后步行一段时间,与人站立不移动相比,人步行时,身增加动态修行点。与人站立不移动相比,人部分身体挨着墙站立时,人的身增加静态修行点。与单盘坐相比,人用双盘坐时,双腿之间的相互压迫与作用力更大,所以说,与单盘坐相比,人用双盘坐时,身增加了静态修行点。
  
  人增加静态修行点后,以平常心看修行点,不取离合二相,使身离相。人增加动态修行点后,以平常心看修行点,身体协调,不取离合二相,使身离相。

  现代科学属于世间知识。现代科学研究结果的大约的意思,原子构成一般物质的最小单位,称为元素。原子直径大约是10的负10次方米(米是单位)。原子的质量极小,其数量级一般为10的负27次方kg 。原子结构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一些微小的电子组成的,这些电子绕着原子核的中心运动,就像太阳系的行星绕着太阳运行一样。
  佛教讲信佛修行者要不取离合二相。佛教讲不取离合二相,涉及运动与静止的原理,佛教讲的修行方法,与世间知识不同,不需要顾及、不需要理会非常微细的运动。非常微细的运动,例如上述原子结构中的电子运动。个人理解,一般而言,没有神通、身体健康的人,知见、感受到离合、触碰、运动和作用力可以作为修行中离合的大约的标准。
 丁福保编的《佛学大辞典》微尘的定义:微尘(术语)色体之极少为极微,七倍极微,为微尘。七倍微尘,为金尘。金尘者,得游履金中之间隙也。俱舍论十二曰:“七极微为一微量,积微至七为一金尘。”

  信佛修行者修行时如果修行点过于少,要增加修行点,怎样增加?
  信佛修行者修行时如果修行点过于少,要增加修行点,有时候会增加主要修行点,有时候会增加辅助修行点。因为身意两根是六根中最难做到离相的根,所以如果不是特殊情况或者有需要,不要在身意两处增加修行点。
(1.1)信佛修行者用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修行,此时意根多修行点,不取生灭二相。这种情况下,是因为有需要,所以意根多修行点。如果不是特殊情况或者有需要,意根很少念头下,更容易做到离相。
(1.2) 信佛修行者原来用单盘坐姿势修行,改为用双盘坐的姿势修行,改为双盘坐的姿势后,双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压迫增加,相当于增加身静态修行点。这是特殊情况下增加身静态修行点。如果修行者有需要增加身的触尘修行点,优先增加身静态修行点,如果无法增加身静态修行点,才选择增加身动态修行点。

(1.3)信佛修行者适量运动对身体健康有好处,适量的意思,不要过于多,也不要过于少,修行者如果运动量不足时,选择做些体力劳动,短距离散步(例如散步500米至1000米),或者做些运动,这相当于增加身的动态修行点。这是有需要下,增加身的动态修行点。

  修行者修行时,如果不是特殊情况或者有需要,不要在身意两处增加修行点,因为身意两根是六根中最难做到离相的根。而是选择在眼耳鼻舌四根中选择部分根或者全部根增加修行点,可以选择增加主要修行点、主要观察点,也可以选择增加辅助修行点、辅助观察点。

  信佛修行者修行时,修行点过于少时,需要增加修行点,有时候会增加主要修行点,有时候会增加辅助修行点。

  身静止不动法使用方式分为两种:
(1)第一种需要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无法专门用其他行门修行,也无法用身静止不动法和其他行门两种行门同时修行。这种情况下,专门用不是身静止不动法的其他行门难以得到好的修行的效果。身静止不动法属于身的修行行门。
(2)第二种不需要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身处于自然静态下,用不是身的其他行门修行,(用不是身的其他行门修行)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例如人用站立不移动的姿势下专门用耳根修行,用耳根修行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不是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为了方便,当修行者身处于接近静止不动的状态下,用不是身的其他行门修行,这时不是身的其他行门是主要的修行行门,此时身所用的修行方法叫身自然静止不动法。
  又例如,人坐在凳子上,在书桌上学习佛经,时间长了,能调整至自然进入身静止不动法。此时不是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而是身自然进入接近静止不动的状态。
  有时候、部分时候,信佛修行者需要一天中用多的时间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身静止不动法属于身的修行行门,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时,不是专门用不是身静止不动法外的其他行门修行。),才能做到身离相。有时候、部分时候,信佛修行者一天中不需要用多的时间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身静止不动法属于身的修行行门,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时,不是专门用其他行门修行),只需要不算长的时间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也能做到身离相。
  部分时候,有时候,修行者用身自然静止不动法修行也难以得到好的修行效果,而要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才能使身离相。
  信佛修行者如果选择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要分配好身静止不动法和其他修行行门的修行时间。要分配好运动与静态的时间比例。例如一个修行者一天中用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耳根等几种方法修行,要分配好上述不同修行行门的修行时间。如果一天中不需要用长时间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也能做到身离相,则可以减少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的时间,身静止不动法属于身的修行行门,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时,无法专门用其他行门修行。修行者,在不需要专门用身静止不动法,身能离相时,可以用身自然静止不动法下,用耳根修行。人需要适量运动,身体才能健康,适量的意思,不要过于多,也不要过于少,修行者用身静止不动法、身自然静止不动法时,运动量很少,当运动量不足时,要增加运动的时间,当运动量充足时,则需要多用身自然静止不动法修行,要分配好运动与静态的时间。

  人适量运动对身体健康有好处,适量的意思,不要过于多,也不要过于少。
  如果一个人大幅增加运动量,每天做非常多的体力劳动时,增加身体不同部位、不同器官之间的离合、触碰,导致这个人要做到六根中的身离相的难度增大。
  人在一天中除了睡眠时间外,其他时间做多的体力劳动或者运动,身体少的时间处于静态,就会使身要做到离相的难度增大。
  修行人如果一天中除了睡眠时间外,其他时间做多的体力劳动或者运动,并且用多的时间让身体处于静态、接近静止不动,依然能使身离相。
  人在一天中除了睡眠时间外,其他时间做非常多、过于多的体力劳动或者运动,并且用多的时间让身体处于静态、接近静止不动,依然会使身要做到离相的难度增大。
  在上文中,“多”在数量上比“适量”更多,“非常多”在数量上比“多”更多,“过于多”在数量上比“非常多”更多。
  修行人做运动时,部分时间使身协调,依然能使身离相,如果部分时间无法使身协调,身会取相。
  修行人的身要做到离相的难度增大时,如果能克服难度,依然能使身离相,如果无法克服难度,身会取相。


(争议部)问:信佛修行人长时间睡眠时应采用什么姿势?
答:人躺着时、长时间躺着睡眠的姿势有几种,例如身向右侧卧、仰卧、身向左侧卧,由于人躺着睡眠时用身向右侧卧或者仰卧的姿势,都不是做恶业,所以我的个人建议,修行人可以选择用一些时间尝试不同的睡眠姿势,再根据自己的感觉,选择合适自己的睡眠姿势。
  由于人的心脏大部分在人体左侧,所以我认为人躺着睡眠时不适合用向左侧卧的姿势。
  本文属于争议部,对于睡眠姿势,我也不知道本文的理解是否正确。
  注:人仰卧时,脸部的方向是向上。人躺着时用身向右侧卧的姿势时,人的脸部的方向是朝向身体的右侧。
  人长时间睡眠、躺着时,很多人会选择身向右侧卧、仰卧的姿势。以下分析一下上述姿势的特点:

1.因为身向右侧卧的姿势拘束较大,部分修行人、很多修行人如果选择
身向右侧卧,身体健康没有受到损害,可以选择身向右侧卧的姿势。

2.只要不做恶业,信佛修行者修行时采用什么姿势是灵活的、自由的。很多佛经不会讲修行时应用什么姿势,部分佛经讲修行者修行时用跏趺坐。般舟三昧经提倡念佛时用站立的姿势。
  佛经说,睡眠是五盖之一(五盖的意思: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调戏盖、疑盖。)。佛经主张尽量减少睡眠,修行者如果健康无问题,长期不睡眠更好。所以修行者要尽量减少睡眠时间,如果睡眠时间很短或者不睡眠,健康不会受损,应选择睡眠时间很短或者不睡眠。人如果睡眠不足导致健康受损,应保证充足的睡眠。
  人无论修行、做体力劳动都需要充足的体力。如果信佛修行人体力不足,对修行、做体力劳动也会受到不好的影响。一个修行人需要长时间的睡眠,身向右侧卧拘束较大,而仰卧的姿势时人的身体、四肢更舒展,对于部分人来说,睡眠时用仰卧的姿势,能对健康好处更多,能增加体力。对于部分修行人来说,用身向右侧卧拘束较大,用向右侧卧的姿势,健康不会受损,体力也不会受到不好的影响,可以选择向右侧卧的姿势。
  对于部分修行人、很多修行人而言,修行、应付生活会引发劳累,充足的睡眠、休息能使身体得到恢复、消除劳累,对健康有好处。

3.人睡眠时采用仰卧的姿势,如果在天气不冷时,躺着时不盖毡子或者盖薄的毡子。如果天气冷时,人盖较厚的毡子或者棉被,有些人用仰卧的姿势可能有部分时间会引起身体不适。
  其实人睡眠时身体无论用任何姿势,盖很厚的棉被,也会对身体拘束大。
  我有一种想法但暂时没有尝试,如果天气冷时,躺着睡眠时,可以用物品放在厚的毡子或者棉被内,把厚的毡子或者棉被架起来,减少毡子、棉被与人上半身的接触。
  上述做法我暂时未尝试过。

4.人躺着睡眠时,无论用身向右侧卧、仰卧都不是做恶业。所以个人理解,人长时间躺着睡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选择舒适的、适合自己的姿势,例如:
(1.1)用身向右侧卧的姿势
(1.2)用仰卧的姿势
(1.3)部分时间可以用身向右侧卧的姿势,部分时间可以用仰卧的姿势。
(1.4)可以选择大部分时间用仰卧姿势,小部分时间用身向右侧卧。
(1.5)可以选择大部分时间用身向右侧卧姿势,小部分时间用仰卧的姿势。

  金刚经说:“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六祖法宝坛经中说:师曰:“汝师若为示众?”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师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
“生来坐不卧,  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  何为立功课?”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才能增加修行时间或者精进修行?
答:信佛修行者把修行的方法化简为繁,然后化繁为简,修行就像做一件、两件或者几件简单事情,然后多修行即可。简化后的修行方法就会变得较容易,增加修行时间也会变得较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1-2023 05: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信佛修行 于 10-11-2023 10:03 AM 编辑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增加内容初稿(版本:2023年11月1日)进行部分修改,修改后的版本更改为2023年11月2日。

附件为旧版本:2023年11月1日
新版本:2023年11月2日。应以新版本2023年11月2日作为更准确版本。



aaaa 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源文件).doc

104 KB, 下载次数: 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5-11-2023 05: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信佛修行 于 12-11-2023 07:52 AM 编辑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增加内容初稿的修改
序言增加内容:
1.google或者其他搜索网站搜索:搜佛说。可以找到一个可以在线搜索大藏经的网站:soufoshuo.com

2.以前我曾经在网上请并下载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chm文件和乾隆大藏经简体版.chm文件。同修、读者可以在google或者其他网站搜索:大藏经.chm。或者搜索: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chm。或者搜索:乾隆大藏经简体版.chm。

3.google或者其他搜索网站搜索:般若文海。般若文海网站有部分佛经的几部或者多部注解。




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增加内容初稿的修改

  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增加内容初稿(版本:2023年11月1日)进行部分修改,修改后的版本更改为2023年11月2日,大部分修改内容、主要的修改内容如下:
1.增加问答: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才能增加修行时间或者精进修行?
答:信佛修行者把修行的方法化简为繁,然后化繁为简,修行就像做一件、两件或者几件简单事情,然后多修行即可。简化后的修行方法就会变得较容易,增加修行时间也会变得较容易。

2.睡眠姿势的问答以及相关内容进行修改。
3.问答“身接近静止不动法、身静止不动法是什么意思?信佛修行者怎样用身静止不动法(身接近静止不动法也叫做身静止不动法)进行修行?”增加内容,增加内容如下:
  任何众生染情欲,都是做恶业。任何众生、任何信佛修行者如果有情欲是不可以了生死或者成就佛道。任何众生如果有情欲,是不可以生到初禅或初禅以上的天,初禅以上的天有多层,初禅或者初禅以上天的天人是没有情欲的。初禅或者初禅以上天的天人寿命超过或者远超过欲界的天人和其他众生。初禅或者初禅以上天的天人的神通也大于欲界的天人或者其他众生。初禅或者初禅以上的天的天人依然在六根轮回中。也就是说,如果任何众生一个或者任何修行人,如果有情欲,不但不能了生死,连生到初禅或者初禅以上的天也不可以。

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中的部分内容:
起世经卷第七
诸比丘。阎浮提人。所有市买。或以钱财。或以谷帛。或以众生。瞿陀尼人。所欲市买。或以牛羊。或摩尼宝。弗婆提人。若作市易。或以财帛。或以五谷。或摩尼宝。郁多啰究留人辈。无诸市买。所欲自然。诸比丘。阎浮提人。瞿陀尼人。弗婆提人悉有男婚女嫁之法。其郁多啰究留人辈。无我我所。树枝若垂。男女便合。无有婚嫁。诸比丘。龙金翅鸟。及阿修啰辈。略说嫁娶。悉如人间。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诸天。兜率陀天。化乐诸天。他化自在诸天。魔身天等。皆有嫁娶。略说如前。从此已上其诸天等。无复婚嫁男女之别。
诸比丘。阎浮提人。若行欲时。二根相到。流出不净。瞿陀尼人。弗婆提人。郁单越人。并亦如是。一切诸龙金翅鸟等。若行欲时。亦二根相到。但出风气。即得畅适。无有不净。诸阿修罗。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行欲之时。根到畅适。亦出风气。犹如诸龙及金翅鸟。无有差异。夜摩诸天。执手成欲。兜率陀天。忆念成欲。化乐诸天。熟视成欲。他化自在天。共语成欲。魔身诸天。相看成欲。并得畅适。成其欲事。

华严经中说:
   众生痴翳常蒙惑,佛光照现安隐道,为作救护令除苦,可畏能观此法门。
   欲海漂沦具众苦,智光普照灭无余,既除苦已为说法,此妙庄严之所悟。

  众生无智慧,爱刺所伤毒,为彼求菩提,诸佛法如是。

 众生流转爱欲海,无明网覆大忧迫,至仁勇猛悉断除,誓亦当然是其行。


楞严经中说: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楞严经中说: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楞严经中说:
  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销雪,不久皆得悟无生忍。
  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
  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隐,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


4.问答“ 信佛修行人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时,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能否得到好的修行效果?”进行修改,修改后内容如下:

  信佛修行人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时,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能否得到好的修行效果?
  有两种不同的做法、理解:
  第一种:信佛修行者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时,如果用默念、不出声的方式,人的喉咙以及与发声有关部分器官会有细小的运动,此时修行者用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时,可以减少运动量,但难以用身静止不动法同时修行,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效果不好。当然这种情况,不同的修行人可能是不同的,部分修行人用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的同时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部分修行人用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的同时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不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
  修行者念佛时即使默念,喉咙以及与发声有关部分器官会有细小的运动,可以选择减少运动下念佛,在部分时间有一些运动下念佛,这样身体更协调。此时修行者如果选择念佛的同时用身静止不动法,身体运动量过于少,身体的动与静不够协调。
  
  第二种:信佛修行者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时,用默念的方法念,默念时控制喉咙以及与发声有关部分器官没有细小的运动,默念时使喉咙以及与发声有关部分器官不会因为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而有细小的运动,这样就可以在用身静止不动法下用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
  在身静止不动法下,用专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可能念楞严咒的速度较慢。
  在身静止不动法下,用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时,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

  信佛修行者可以选择上述两种做法、理解中任何一种均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1-2023 05: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信佛修行 于 9-1-2024 09:32 AM 编辑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附录:
一.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版本:2024年1月1号)进行的修改内容。
二.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版本:2023年11月2号)进行的修改内容。

一.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版本:2024年1月1号)进行的修改内容。
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版本:2024年1月1号)进行的修改内容如下:
1.一条、两条或者超过两条宽0.3毫米左右的橡筋做腰带
修改为:一条、两条或者超过两条宽3毫米左右的橡筋做腰带

2.信佛修行人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时,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能否得到好的修行效果?
上述问答进行修改,修改后变成下文:

  问:信佛修行人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时,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能否得到好的修行效果?
  答:有三种不同的做法或者理解:
  第一种:信佛修行者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时,如果用默念、不出声的方式,人的喉咙以及与发声有关部分器官依然会有细小的运动,此时修行者用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时,可以减少运动量,但难以用身静止不动法同时修行,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效果不好。当然这种情况,不同的修行人可能是不同的,部分修行人用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的同时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部分修行人用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的同时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不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
  修行者念佛时即使默念,喉咙以及与发声有关部分器官会有细小的运动,可以选择减少运动下念佛,在部分时间有一些运动下念佛,这样身体更协调。此时修行者如果选择念佛的同时用身静止不动法,身体运动量过于少,身体的动与静不够协调。
  
  第二种:信佛修行者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时,用默念的方法念,默念时控制喉咙以及与发声有关部分器官没有细小的运动,默念时使喉咙以及与发声有关部分器官不会因为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而有细小的运动,这样就可以在用身静止不动法下用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
  在身静止不动法下,用专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
  在身静止不动法下,用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时,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

  第三种方法:信佛修行人念楞严咒、念佛菩萨名号、念佛法僧时(不出声默念),控制喉咙、与发声有关的部分身体器官尽量接近静止不动(尽量没有发声的动作、运动),不是喉咙、不是与发声有关的部分身体器官的其他身体部位可以不用静止不动法,也可以用静止不动法。喉咙、与发声有关的部分身体器官以外的其他身体部位可以自由选择是否采用静止不动法。
  例如:信佛修行人念楞严咒、念佛菩萨名号、念佛法僧时,在小面积范围内(例如100平方米的范围内)来回走动,有时候走动,有时候停止。当上述修行人在走动时,依然控制控制喉咙、与发声有关的部分身体器官尽量接近静止不动(尽量没有发声的动作、运动),喉咙与发声有关的部分身体器官以外的其他身体部分不是接近静止不动。

  信佛修行者可以选择上述三种做法、理解中任何一种均可。

3.如果任何众生一个或者任何修行人
修改为:如果任何一个众生或者任何修行人

4. 增加问答:
  问:为什么说信佛修行人应该选择在房屋内找一个干净的地方请并安放一些纸张印刷、造的佛经?
  答:信佛修行人应该选择在房屋内找一个干净的地方请并安放一些纸张印刷、造的佛经。当其他道有一些众生想看佛经时,能较易看到纸张印刷的佛经。现在的世界,信佛人容易能通过高科技产品看到佛经,但不要忽略上述事情,因为其他道的众生要看到佛经,还是通过纸质的佛经较容易,所以信佛人应在房屋内找一个干净的地方请并安放一些纸质的佛经。


5.序言增加内容:
  百度或者其他搜索网站搜索:搜佛说。可以找到一个可以在线搜索大藏经的网站:http://soufoshuo.com/home/

  以前我曾经在网上请并下载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chm文件和乾隆大藏经简体版.chm文件。同修、读者可以在百度或者其他网站搜索:大藏经.chm。或者搜索: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chm。或者搜索:乾隆大藏经简体版.chm。
  
  百度或者其他搜索网站搜索:般若文海。般若文海网站有部分佛经的几部或者多部注解。


二.  禅定入门略说(五)-修改4增加内容初稿(版本:2023年11月1日)进行部分修改,修改后的版本更改为2023年11月2日,大部分修改内容、主要的修改内容如下:
1.增加问答: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才能增加修行时间或者精进修行?
答:信佛修行者把修行的方法化简为繁,然后化繁为简,修行就像做一件、两件或者几件简单事情,然后多修行即可。简化后的修行方法就会变得较容易,增加修行时间也会变得较容易。

2.睡眠姿势的问答以及相关内容进行修改。
3.问答“身接近静止不动法、身静止不动法是什么意思?信佛修行者怎样用身静止不动法(身接近静止不动法也叫做身静止不动法)进行修行?”增加内容,增加内容如下:
  任何众生染情欲,都是做恶业。任何众生、任何信佛修行者如果有情欲是不可以了生死或者成就佛道。任何众生如果有情欲,是不可以生到初禅或初禅以上的天,初禅以上的天有多层,初禅或者初禅以上天的天人是没有情欲的。初禅或者初禅以上天的天人寿命超过或者远超过欲界的天人和其他众生。初禅或者初禅以上天的天人的神通也大于欲界的天人或者其他众生。初禅或者初禅以上的天的天人依然在六根轮回中。也就是说,如果任何众生一个或者任何修行人,如果有情欲,不但不能了生死,连生到初禅或者初禅以上的天也不可以。

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中的部分内容:
起世经卷第七
诸比丘。阎浮提人。所有市买。或以钱财。或以谷帛。或以众生。瞿陀尼人。所欲市买。或以牛羊。或摩尼宝。弗婆提人。若作市易。或以财帛。或以五谷。或摩尼宝。郁多啰究留人辈。无诸市买。所欲自然。诸比丘。阎浮提人。瞿陀尼人。弗婆提人悉有男婚女嫁之法。其郁多啰究留人辈。无我我所。树枝若垂。男女便合。无有婚嫁。诸比丘。龙金翅鸟。及阿修啰辈。略说嫁娶。悉如人间。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诸天。兜率陀天。化乐诸天。他化自在诸天。魔身天等。皆有嫁娶。略说如前。从此已上其诸天等。无复婚嫁男女之别。
诸比丘。阎浮提人。若行欲时。二根相到。流出不净。瞿陀尼人。弗婆提人。郁单越人。并亦如是。一切诸龙金翅鸟等。若行欲时。亦二根相到。但出风气。即得畅适。无有不净。诸阿修罗。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行欲之时。根到畅适。亦出风气。犹如诸龙及金翅鸟。无有差异。夜摩诸天。执手成欲。兜率陀天。忆念成欲。化乐诸天。熟视成欲。他化自在天。共语成欲。魔身诸天。相看成欲。并得畅适。成其欲事。

华严经中说:
   众生痴翳常蒙惑,佛光照现安隐道,为作救护令除苦,可畏能观此法门。
   欲海漂沦具众苦,智光普照灭无余,既除苦已为说法,此妙庄严之所悟。

  众生无智慧,爱刺所伤毒,为彼求菩提,诸佛法如是。

 众生流转爱欲海,无明网覆大忧迫,至仁勇猛悉断除,誓亦当然是其行。


楞严经中说: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楞严经中说: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楞严经中说:
  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销雪,不久皆得悟无生忍。
  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
  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隐,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

4.问答“ 信佛修行人专念楞严咒、专念一佛或者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时,用身静止不动法修行能否得到好的修行效果?”进行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11-2023 10: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1-2023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1-2023 0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11-2024 04:24 PM , Processed in 0.108069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