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1750|回复: 174

华语并不是我们的母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3-2006 0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或许有人认为母语是母亲的语言(字面上直接翻译),或者是自己从小第一个接触的语言(字典里查出来的),但被联合国教文科组织(UNESCO)广泛认为并公认的母语定义是祖先所使用的语言。

若我们以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定义看来,华语(普通话/中国国语/北京话)其实只是北京人的母语,并不是大马华人的母语。我们本身的中国南方汉语-方言才是大马华人的母语。因为我们的祖先并不懂得华语。这包括福建话(正确叫法为闽南语),客家话,广东话(正确叫法为广府话/广州话),潮州话(正确叫法为潮汕语),海南话等等。新加坡在SARS肆虐期间破天荒的开设新电视频道并播出方言资讯节目供老年人收看的做法已证明了华人的母语不是华语这一点。

我曾经做过调查,中港台的华人都没有人认为华语是华人的母语。上海人说上海话是母语,汕头人认为汕头话是母语。这种声称华语是华人的母语的情况只出现在南洋(大马及新加坡)。

众所周知,方言是华社的重要资产之一,是承载及孕育了中国南部汉文化的重要语言。很震惊的大马及新加坡华人社会普片上却有压制方言发展/运用的现象。同样类似情况也曾发生在中国内地及台湾。学生在学校讲方言被打断牙,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因为被禁止而没有上海话的广播等等方言被打压的故事层出不穷。但经过社会的觉悟,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善。

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很多华裔都有一种会造成方言消失的严重错误观念。那就是要华人团结就必须大家讲同一种语言。因此方言必须被斩草除根,或让它自生自灭。这种观念与大马华社坚持捍卫华教的理念是自相矛盾的。

大马华社反对单元化教育原因是国民团结不能建立在语言统一的基础上。印尼的排华暴乱也证明了语言统一不能团结各族。但不偏不倚,华社本身却在内部自行推行 “多讲华语,少说方言”的运动。这是非常讽刺的。南方汉族刻意打压自己的母语是全世界史无前例的,我们已成为一个刻意打压自己族群语言的罕见族群。

更有人更错误认为方言不是一种语言,原因是它无法使用汉字写出完整的方言汉字。这些人认为只有北京话才能写出汉字来,他们并不知道我们所使用的普通话/华语早期也一样无法使用汉字写出北京话的文字来。北京话只是1932年被中国民国政府投选为国语而已。在此之前,北京话/华语也不过是北京人的地方口头语。跟闽南话,广府话没什么两样。

由于古代的汉人时是用文言文来书写的。口头的语言(白话文)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很多华语字如:“什么”,“哪里”等等在古时候也是不存在的。因为以前的人是把“什么”写成“何”,“哪里”写成“何处”(文言文)。

自从革命后,人们放弃使用文言文而改用白话文。这时候,北京话就面对了问题。平时口头上所讲的“什么”,“哪里”都无法使用汉字写出来。(这个问题就好像现在的方言,很多人都没法用汉字写出方言字来一样。)中国政府把北京话设定为国语后,就开始制造北京话的汉字。“什么”,“哪里”等等字就这样被制造出来。所以说“北京话/华语”的汉字是近代才被制造出来的,以前也是一样跟福建话,广东话等等方言一样,写不出字来的。

粤语也是一样。现在的香港人也开始制造出粤语汉字,把“yat di di”写成“一DD”,“dim kai”译音写成“点解”。

闽南语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写法,“不必”写成“免、毋免”,“较大”写成“咔大”等等。

由于没有人着手指造方言汉字,所以很多人都以为方言无字可写。却以为只有华语可以用汉字写出来。这是错误的!北京话/华语以前也还不是一样写不出字来?只因为它成了国语必须有文字来承载它,推广它,语言学家才极力制造出北京话的汉字来。

一大群不懂得讲自己母语(方言)的年轻人开始充斥了华人社会。母语=华语的错误概念已根深蒂固的藏在他们的脑海里。这得拜新加坡媒体全面封杀方言所赐。华校教师刻意贬低方言,说方言是粗俗的,还禁止学生讲方言的做法也为此推波助澜。父母拒绝与孩子讲方言的行为更是元凶之一。

我们可以了解华教人士声称华语是母语的苦衷。因为只有把华语当成是母语才能为华教在大马争取生存空间。但许多人却被这种思想所“涂污”,并人云亦云地把华语当成母语。

从马六甲及新山的华人社会语言转变看来方言渐渐式微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最严重的地区是在南马(马六甲及柔佛)。马六甲40,50年代是一个福建人居多的城镇,几乎到处都可以听到人们说福建话。福建话的普遍程度比起今天今日的马来西亚北部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有人说不懂福建话就很难在马六甲生存。可是马来西亚有个华文教育斗士(沈慕羽)就在福建话巅峰时期开始推普,极力推广华语。在他过分的推广华语后,福建话到了今天今日已经式微。今天的福建话已经不是马六甲华人的日常沟通语言,它的命运已经到了濒临消失的厄运。

另外一个例子:新山作为马来西亚南部通往新加坡的边城,曾经是潮汕语的天地。它的普遍性也是到了人人都懂,无人不晓的。经过新加坡政府误导性推广华语的口号, 如“多讲华语,少说方言”,“Mandarin - a window to Chinese culture”的误导下。加上新加坡全面封杀方言,从电视媒体,学校,到日常生活,新加坡都对方言进行开刀手术。甚至,听前辈说,李光耀政府在推广华语之时,连老年人也需要在菜市场买菜时说华语。南马人也受到新加坡政府政策的影响,潮汕语渐渐与社会断绝关系。直到今天,新加坡的华人都非常洋化,在华语不精,方言不通的情况下,新山年轻人也是一群不懂任何方言的“新新人类”。

最近,国营电视台全面禁止粤语节目的做法并获得华社领袖的全面支持。这证明了这些领袖缺乏了中华文化的了解及文化消失的警觉性。

根據大馬潮聯會在一本冊子中引述國家統計局於1996年發表的華人方言族群人數,排第一的是閩南人(福建南方),佔近160萬人;第二是客家人,佔108 萬餘人;第三是廣府人,佔84萬餘人;潮州人第四,佔52萬餘人;閩北人(福建福州)22萬7000多人;海南人近17萬;廣西人近7萬;福建興化和福清人9萬5000人;另其他外省籍人士佔6萬6000多人。

综观全马,福建话(闽南话)是大马最强势及最多人使用的方言,接下来是广东话(广府话)。但其他方言如客家话,潮汕话,海南话已越来越边缘化,甚至是濒临消失。其中客家话被边缘化的情况最为严重。这是很讽刺的,因为从以上的调查报告看来,客家人是大马华裔族群里的第二大组群。现在仅存的客家话区是沙巴州的几个人口不多的客家小镇(Kota Kinabalu 除外)。年轻客家人抛弃自己的语言程度非常严重。北马客家人讲福建话,中马客家人讲广东话。其他的方言族群的情况更加堪虞。

有鉴于此,“华语并不是母语”,“推广华语,维护方言”的新观念必须被华人接受。这种社会醒觉是防止方言绝种的最基本要素。

我不是在反对华语作为华人的共同语的地位。但有华语沙文主义的观念也是错误的,极力推广华语的当儿也需要保护方言。我们需要把华语推广给不懂华语者,但也更需要推广方言(母语)给不懂方言(母语)者。我们必须记得华语作为全世界华人共同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但把共同语当成母语也是错误的。

方言从以前的拥有地方政府正式媒介语,教学/私塾教学媒介语,每个人民沟通的语言地位,沦落到现在的“只能在街上,家里讲的语言”,甚至连电视台也要开始朝向使用华语的目标。许多家长在家里也放弃了跟孩子讲方言的传统。方言地位已经被逼入了死胡同,华社已经没有给方言生存的空间了。

一个从拥有正式崇高地位的语言,在短短的70年内退居到只是在家里使用的语言是很可悲的。语言专家也认为没有法律地位的语言将会在全球化的年代迅速消失。替弱势语言在媒体,政治,教育领域寻找生存空间是联合国教文科组织(UNESCO)极力挽救弱势文化及语言所作出的努力之一。方言濒临消失是我们想见到的吗?南方汉人的母语的遭遇就是因为1932年中国政府投选国语后就被判死刑了吗?

在此,华社所拥有的会馆宗祠也需做出努力,别再天天筹钱建新会馆,主办一些无关痛痒的娱乐活动。他们其实身负重任,也就是保护汉文化的传承及完整性。在 “华语沙文主义”的不断增长之下,必须做出制衡举动。马来西亚广肇联合总会会长何士昌在华社领袖都人云亦云赞同华语配音电视节目的时候扮演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角色提醒了华社一个重要讯息,那就是别过分打压自己的母语。

方言是汉文化的重要成员之一,请别让它消失!人往往是失去后才会懂得珍惜,那时为时已晚。

转载自自由媒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3-2006 1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維護方言是很好的,但請不要濫用“母語”的概念。

但被联合国教文科组织(UNESCO)广泛认为并公认的母语定义是祖先所使用的语言。


我沒看過教科文組織的定義,不知道閣下是否錯誤引用原文。把“母語”定義為“祖先所使用的語言”,請問那要上溯到第幾代?我可不知道五百年前的祖先講的是什麽語言。語言是不斷變化的,把母語定義為祖先的語言顯然不妥。

語言學上對“母語”(mother tongue 或 native language)的定義是:一個人從小自然習得之語言。——“A language that people have acquired naturally as children, as opposed to one learned later, e.g. through formal education.” 這是語言學裏的ABC,是常識。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說
华语(普通话/中国国语/北京话)其实只是北京人的母语,并不是大马华人的母语。我们本身的中国南方汉语-方言才是大马华人的母语。

那就是在誤導人了。每個馬來西亞華人的母語都不盡相同,我的母語就是華語,因爲我從小就學會這種語言,並且在日常生活中以它思考、與別人交流。與此同時,我也在小時候學會客家話和閩南話,所以我的母語其實有三种。

現在有很多父母都選擇與孩子講華語,這些從小就學會華語的孩子,他們的母語就是華語。

我们需要把华语推广给不懂华语者,但也更需要推广方言(母语)给不懂方言(母语)者。


這段話就更奇怪了。從這裡可以看出把“母語”一律等同于“方言”有多麽荒謬可笑。你可以“向不懂方言者推廣方言”,但你要如何“向不懂母語者推廣母語”?母語就是一個人從小習得的語言,除非這個人不會講人類的語言,不然有誰是“不懂母語”的?

自从革命后,人们放弃使用文言文而改用白话文。这时候,北京话就面对了问题。平时口头上所讲的“什么”,“哪里”都无法使用汉字写出来。(这个问题就好像现在的方言,很多人都没法用汉字写出方言字来一样。)中国政府把北京话设定为国语后,就开始制造北京话的汉字。“什么”,“哪里”等等字就这样被制造出来。


這段話簡直是胡説八道。

先說“什麽”。這個詞在唐代就出現了,當時寫作“拾沒”,也有作“是勿”的。《集韻》說:“不知而問曰‘拾沒’。”

至於“什麽”和“甚麽”,宋元以後的文獻裏多的是。《景德傳燈錄》裏有“在此作什麽?”;《朱子語錄》有“說箇道理如此,看是什麽人卜得?”;《元曲·認金疏》:“我父親是誰?名喚甚末?”;《三國志通俗演義》卷三裏還有“玄德臨去時分付你甚麽來?”!! 竟然把這個說成是民國以後政府造的新字,豈有此理!

至於“哪裏”,一直到五四時還寫作“那裏”。而作爲疑問代詞的“那裏”在元曲裏就已經可以看到了,如《漢宮秋》“是那裏彈的琵琶響?”《三國志通俗演義》裏還有“汝何姓?那裏來?” 至於等於現代表示反問“哪”的用法,早在東漢時就出現了,如《孔雀東南飛》的“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

要保護方言的用意很好,但在論述過程中,必須小心謹慎,不要自打嘴巴,更不要張冠李戴,這樣推廣方言的主張才比較容易被人接受。

[ 本帖最后由 兰陵嘉应子 于 18-3-2006 11:2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4-2006 1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母语的说法,我不是很满意楼上的。

母语的定义大家都有不一样的看法。母语是母语,第一语言是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
从小就说英文的华人难道母语就是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是华语(或方言,搂主说的),英语只是first language.如果兰陵嘉应子硬要引用语言学上的对母语的定义,我无话可说。那在外国长大的不会说华语的华桥不必担心,因为他们的母语是英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4-2006 05: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李慕白 于 8-4-2006 12:22 AM 发表
对于母语的说法,我不是很满意楼上的。

母语的定义大家都有不一样的看法。母语是母语,第一语言是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
从小就说英文的华人难道母语就是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是华语(或方言,搂主说的),英语只是first language.如果兰陵嘉应子硬要引用语言学上的对母语的定义,我无话可说。那在外国长大的不会说华语的华桥不必担心,因为他们的母语是英语。



如果你認爲“母語是母語,第一語言是第一語言”,那你應該自己給“母語”下一個明確的定義。請問你的定義是……?

你認爲從小說英語的華人的母語不是英語,而是“華語或方言”,那你顯然是把“母語”定義為“民族語言”的。問題在於:爲什麽是“華語或方言”呢?這你就沒辦法回答文章作者提出的問題了:我們是南方漢族,爲什麽我們的“母語”會是以北方話為基礎的“華語”呢?

選擇什麽定義都不要緊,重要的是,你不能在自己的論述裏自打嘴巴。現在有很多人呼籲大家關注方言,這些人的出發點很好(就像上面那位作者),可惜,他們連一個“母語”的概念都沒辦法說清楚;自己不是站在語言學角度來討論方言,卻動輒批判董教總“馬來西亞華人的母語是華語”的論述荒謬,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嗎?

[ 本帖最后由 兰陵嘉应子 于 9-4-2006 05:2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4-2006 07: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承认母语在我上一个帖子的确没有定义。但重要的是我要论说的不是这一点。我只是不满意你对母语下的定义。因为就像你说的,我认为母语是“民族语言”,绝对不是语言学上对母语的定义,这是我完全不能接受的。

因为无论母语是华语还是方言,我觉得还能接受,因为毕竟看的都是汉字,只是念法不同。如果硬把其他语言说是自己的母语,原因就只是从小习得之语言,那我真的不能接受这种说法。

但是我不完全否认语言学上的说法我因为它在某一方面是说得通的。就是当英国人和中国人结婚之后,那他们的小孩的母语是跟英国人还是中国人?如果是跟中国的哪又应该跟华语还是方言?这种问题我看只能用语言学上对母语的定义来解答了。可是这只是少数例子,这种定义不能以偏概全。

如果你把定义引用在我提出的例子上我会很乐意的接受,但它真的很不适合用在这个现在我们讨论的例子。

至于我对母语有什么的定义,我只能像你说的“民族语言”。的确很含糊。还有,我完全没有批判马来西亚华人的母语是华语这回事。我个人认为我们能够说华语,看汉字,写汉字,已经尽了我们做华人的责任。至于什么是我们的母语是华语还是方言,我真的不介意。我注重的是华人一定要说华语,看汉字,写汉字。

[ 本帖最后由 李慕白 于 9-4-2006 07:4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4-2006 07: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李慕白 于 9-4-2006 07:37 PM 发表
我承认母语在我上一个帖子的确没有定义。但重要的是我要论说的不是这一点。我只是不满意你对母语下的定义。因为就像你说的,我认为母语是“民族语言”,绝对不是语言学上对母语的定义,这是我完全不能接受的。

...


漢語的“母語”有時候是當作“民族語言”來理解,但語言學上的“母語”,一般並不是這種定義。你接受與否,並不會改變這種學術界的共識。

先不說什麽中英混血,就拿我們國内接受英文教育,並且從小就講英語的華人來説,就算根據語言學上的定義說他們的“母語”是英語,那也沒什麽問題。我很好奇,你爲什麽不能接受呢?原因是?

能夠說華語、寫漢字就算是“盡了華人的責任”?只要會使用這個民族的語言,就無愧於這個民族了嗎?一個人的民族認同感,不是光用語言來衡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0-4-2006 1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語言學上對“母語”(mother tongue 或 native language)的定義是:一個人從小自然習得之語言。——“A language that people have acquired naturally as children, as opposed to one learned later, e.g. through formal education.” 這是語言學裏的ABC,是常識。

我觉得以上的解释都是出自并非真正了解华语之人所说的,因为母语不单是语言,它代表了包括我们的身份 ... ...

如果我爸从小对我说的都是华语,那华语就是我的母语
如果我从小对我的孩子说的都是英文,那我孩子的母语就是英文了?!
这意味着母语可以轻而易举更换就如宗教吗?
太说不通了.. 老外更本不了解咱们,对外国人而言那或许是他们所能理解的

我从小到大常和我的英文老师对于mother tongue 的意思争辩得不分上下,从不认为老师说的了解的就是对的,更多时候他们只是为自己不会说华语而强加借口,想要用mother tongue来自我催眠与安慰

我赞同我们真正的母语或许并不是华语,可能是其中一种方言,但是如今方言已被统一在华语之下。也就是说华语为上,方言为下,为了使我们华裔同胞更团结,不然你说广东,我说福建,大家都完全不明白对方再说什么。就像马来语也有方言之分的,但是必须要有上下之分..。


如果我们身处国外,我们对老外说我们不会说华语,因为我们的母语是英文..
如果有马来人对我国首相说他不会说马来语,因为英文才是她的母语,
我想首相也会怒火冲天~~!!


母语就只那样单纯代表着我们从小最先接触的语言吗?
不包括我们的文化与其它一切吗?

当你对其它国籍或种族的人说你是华人,
但你不会说华语,因为你的母语是马来语或英文?
这根本完完全全说不通..
如果说得通,那么是不是表示华人不会说华语是可以被原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4-2006 0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云间 于 10-4-2006 12:08 PM 发表
語言學上對“母語”(mother tongue 或 native language)的定義是:一個人從小自然習得之語言。——“A language that people have acquired naturally as children, as opposed to one learned later, e.g. through formal education.” 這是語言學裏的ABC,是常識。

我觉得以上的解释都是出自并非真正了解华语之人所说的,因为母语不单是语言,它代表了包括我们的身份 ... ...

如果我爸从小对我说的都是华语,那华语就是我的母语
如果我从小对我的孩子说的都是英文,那我孩子的母语就是英文了?!
这意味着母语可以轻而易举更换就如宗教吗?
太说不通了.. 老外更本不了解咱们,对外国人而言那或许是他们所能理解的


没错。你如果让孩子从小就讲英语,在语言学观点来看,孩子的母语就成了英语。
“母语”为什么就不能像更换宗教那样改变?我很想听听你的理由。

我从小到大常和我的英文老师对于mother tongue 的意思争辩得不分上下,从不认为老师说的了解的就是对的,更多时候他们只是为自己不会说华语而强加借口,想要用mother tongue来自我催眠与安慰


你的老师心里是怎么想的,那只有他自己知道。不会讲华语多半是因为他没机会接受华文教育。前因后果,并不难理解。没什么须要“自我催眠”或“自我安慰”的。


我赞同我们真正的母语或许并不是华语,可能是其中一种方言,但是如今方言已被统一在华语之下。也就是说华语为上,方言为下,为了使我们华裔同胞更团结,不然你说广东,我说福建,大家都完全不明白对方再说什么。就像马来语也有方言之分的,但是必须要有上下之分..。


你一方面赞同“真正的母语”是方言,一方面又认为“说华语为上、方言为下”,那你又有什么资格去指责你的英文老师是想要用 mother tongue 的定义来“自我催眠”?他们一样可以说“真正的母语可能是华语,但如今英语仍是世界通用语,所以我们应当以说英语为上,华语为下。我并非不重视我的‘真正的母语’,只是和我那‘真正的母语’相比,(姑且称为‘假母语’)英语更为重要。就像你认为华语比方言重要一样。”

如果我们身处国外,我们对老外说我们不会说华语,因为我们的母语是英文..
如果有马来人对我国首相说他不会说马来语,因为英文才是她的母语,
我想首相也会怒火冲天~~!!


首相怒火冲天并不会改变那个人的母语是英语的事实。

母语就只那样单纯代表着我们从小最先接触的语言吗?
不包括我们的文化与其它一切吗?


母语还包括文化的一起?是这样吗?那我很想问问,一个坚称自己“热爱母语”的华人,因为信仰基督教而不再祭祖;另一个因为只会讲英语而被自己的同胞称为“香蕉人”的华裔,数十年来坚持祖先留下来的风俗习惯。在这一点上,那个“热爱母语”的人,就一定比这个不会讲华语但一直保留传统的人“更像华人”吗?你不是说母语还包括“我们的文化和其他一切”吗?那个认定“母语”为华语的人,为什么又抛弃了属于我们文化一部分的“祭祖”呢?

是谁规定一个人的民族、文化认同只能用语言来衡量?又,为什么要拿这些不切实际的形式去给人贴标签?


当你对其它国籍或种族的人说你是华人,
但你不会说华语,因为你的母语是马来语或英文?
这根本完完全全说不通..
如果说得通,那么是不是表示华人不会说华语是可以被原谅的?  


说不通的原因是什么?华人不会说华语为什么不可被原谅?原因是什么?

还望赐教。

[ 本帖最后由 兰陵嘉应子 于 10-4-2006 02:1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4-2006 03: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希望华语是正统...方言可以并存.........

原帖由 兰陵嘉应子 于 10-4-2006 02:11 PM 发表


没错。你如果让孩子从小就讲英语,在语言学观点来看,孩子的母语就成了英语。
“母语”为什么就不能像更换宗教那样改变?我很想听听你的理由。



你的老师心里是怎么想的,那只有他自己知道。不会讲华语 ...


对外国.迁就他们.......我们用统一的华语............
自己人就讲方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5-2006 09: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版主说的有道理。也许什么是母语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当然也包括民族语言在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5-2006 04: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李慕白 于 17-5-2006 09:56 AM 发表
我觉版主说的有道理。也许什么是母语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当然也包括民族语言在内。



對,重要的是,大家可以本著愛護自己民族語言的心,把這種語言繼續傳承下去。
在這個過程裏,尤其要避免給不懂本民族語言的同胞貼上“香蕉人”之類的標簽。

什麽是“母語”?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定義,只要這個定義不會自相矛盾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5-2006 08: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对于那些没有愛護自己民族語言的心,不想学习這種語言和让它繼續傳承下去,甚至认为华文低劣华语落后,而贬低自身母语和不懂本民族語言的同胞,该如何称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5-2006 09: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ofun 于 19-5-2006 08:44 PM 发表
那么,对于那些没有愛護自己民族語言的心,不想学习這種語言和让它繼續傳承下去,甚至认为华文低劣华语落后,而贬低自身母语和不懂本民族語言的同胞,该如何称之?



一、對一種語言喜歡與否純屬個人自由,沒必要給人貼標簽,所以不存在如何稱呼他們的問題。

二、雖然是題外話,但順便說一說。上面擧的情況很多時候都可以分開來看。比如
“不想學習本民族語言”未必等於“不想讓它繼續傳承下去”,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
“沒有愛護本民族語言的心”。“貶低自身母語”,這裡的“母語”又有另外闡明
定義之必要。

三、用心學習本民族語言的人、自認為熱愛本民族語言的人有什麽特別的叫法嗎?
如果沒有,那又何必為與之相反的人取一個特別的稱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5-2006 10: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的是说厌恶华文是个人喜好,我们无须理会了

二的我说的就是兼有以上几点的人们

三的原来是如此,因为狂爱之人没有特别称呼,所以狂厌之人不能有了。是这样解得啊: ))

其实不是说要给那些人取别称,毕竟贬义地称呼别人也是不礼貌的。。
对不会说华文的本族没什么偏见,但是遇到(二)的那种人说起如何如何的厌恶华文总是令人有点发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06 10: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ofun 于 20-5-2006 10:58 AM 发表
一的是说厌恶华文是个人喜好,我们无须理会了

二的我说的就是兼有以上几点的人们

三的原来是如此,因为狂爱之人没有特别称呼,所以狂厌之人不能有了。是这样解得啊: ))

其实不是说要给那些人取别称,毕竟贬义地称呼别人也是不礼貌的。。
对不会说华文的本族没什么偏见,但是遇到(二)的那种人说起如何如何的厌恶华文总是令人有点发指。



可以理解。但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嘗試去理解爲什麽他們會“厭惡華文”,追本溯源
纔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2006 10: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只要我们身上流着的血统是来自中国..
那我们的母语就是中文..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那么辛苦统一中国后再把文字统一...
现在就不好再搞分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2006 10: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ofun 于 19-5-2006 08:44 PM 发表
那么,对于那些没有愛護自己民族語言的心,不想学习這種語言和让它繼續傳承下去,甚至认为华文低劣华语落后,而贬低自身母语和不懂本民族語言的同胞,该如何称之?



"汉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6-2006 08: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六甲真人 于 2-6-2006 10:46 PM 发表
个人认为只要我们身上流着的血统是来自中国..
那我们的母语就是中文..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那么辛苦统一中国后再把文字统一...
现在就不好再搞分裂..



秦始皇統一的是文字,不是口語,不能把兩者混為一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6-2006 06: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呃,我想大家不要误会。华语是华夏民族的语言,而汉语则是汉人的语言。若要牵扯方言的话,其实汉语也就是我们现在在“说” 的语“言” 亦是一种方言。现在我们说的语言原来是中国北方(北京,东北一带) 的语言,而在19xx(忘了几年) 后被规定为中华民国的国语。由于使用者大多为汉人(中国其中一种民族) 古称汉语。为避免其他民族反感,所以将之称为“普通话” 。当然也有许多汉人并不是使用汉语的,象南方的一些地方,福建、广州等。
   而母语有两种定义:1。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在一般情况下是民族的“标准语”或某一种“方言” 。2。有些语言是从一个语言演变出来的,那个共同来源,就是这些语言的母语。以上是出自联营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最新汉语大词典》。明显的我们长辈们提倡的母语运动是依据第一个定义的第一个部份,也就是把华人的标准语变成母语。所以严格上来说把汉语或自身的方言当成母语并没有不对。只是使用一个统一的语言文字是比较方便。
   另外,秦始皇是统一汉字不是汉语,这是正确的。但经过两千年的变化,你们是否知道闽方言、粤方言等的文字其实是汉字,只是使用不同的语言念出来罢了。包括这段文字你依旧可以实用福建话、广东话读出,只是某些字的方言读音不晓得而已。这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完全不同、不通的语言使用着同样的文字。这也是中华文化拥有如此悠久历史的主要原因之一。

[ 本帖最后由 rinz 于 16-6-2006 06:5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6-2006 06: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点十分重要的(给予一些认为华夏子民非得操华夏之语者) 。为何华人要学、写、读华语,原因只有一点,你是华人。没错,目前地球正在一统化,能操多种语言是必要的。但是,当你向一个洋人说“I’m a Chinese. ” 而他回答你:“What proof you are a Chinese” ,你会发觉自己什么都不是。会说华文的非华人很多,长着亚洲脸的洋人也很多。能够证明你身份的就是自己带着的血脉、语言还有文化习惯。灵长类的动物(包括人类) 是群居动物,而你本身血脉或说“根” 正是“家” 。失去家者活的安心莫?
不过,悲哀是现代人总爱说个人。自己厌恶自己的根源,都说这是我自己的事,你管不着。无法劝解,只因人人思维皆是独立的。但香蕉人越多的同时,鸡蛋人也逐步增加。越来越多洋人喜爱中华文化。。。。。。这叫互补?(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4-2024 11:03 PM , Processed in 0.06421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