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70|回复: 9

乒乓球战术篇(欢迎补充,但谢绝灌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3-2006 1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录:
#2发球抢攻战术
#3对攻战术
#4拉攻战术
#5削中反攻战术
#6搓攻战术
#7心理战术
#8反拉战术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青见人子 于 16-3-2006 06:33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darnell + 8 不错的分享..谢谢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3-2006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球抢攻战术

  发球抢攻近年来,世界各种类型打法的运动员都越来越重视这发球抢攻的战术,并使之有了很大的发展。
  运用发球抢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发球与抢攻的配合。发球时,应明确对方都可能怎样接、接到什么位置、自己怎样抢攻等。
  如:欧洲弧圈球选手发下旋至中国快攻者反手,然后抢拉弧圈则十分有利。但中国快攻运动员把下旋发至弧圈球选手反手,对方或接发球抢拉,或搓一扳强烈下旋至中国选手反手,中国快攻运动员则往往被动。
  2、注意发球抢攻与其它战术的配合。现接发球水平越来越高,有时接过来的球很难抢攻。此时,可先控制一板,争取下一板抢攻。不能一心只想发球后就抢攻,一旦无机会,或盲目抢攻、或显得无计可施,都会形成相持球的被动。
  3、注意提高发球的质量,将速度、旋转和落点的变化结合起来。同时,应特别强调发球花样的创新,为抢攻制造更多的机会。当前,应特别注意克服发球种类“清一色”高抛、发球落点只短无长的现象。
  4、抢攻应大胆果断,不论对方用搓、拉(包括弧圈球)等技术接发球,自己应都能抢攻。抢攻的技术好,可以增加发球的威力。因为对方接发球顾虑多,就容易出机会。
  5、每个运动员应有两套特别突出的发球抢攻,多而不精或只有一招,都不好。
具体的发球抢攻战术,主要有下面几套:
  (一)正手发转与不转球后抢攻
  一般以发至对方中路或右方短球为主,配合左方长球。开始先发短的下旋球为好,以控制对方不能抢攻或抢拉,然后再发不转球抢攻。不转球,一般也先发短的,或发至对方攻势较弱的一面;如果对方吃,还可适当发些长的到其正手。若能发到似出台又未出台的落点,则效果更好。
  欧洲拉弧圈球的选手,往往是发不转球到直拍选手的左方或中路近网,配合左长的下旋球。因为直拍选手反手遇强烈下旋多不敢起板,只能以搓回接,欧洲选手正好抢拉弧圈球。
  也可有计划地发短球后,先快搓两大角长球,再伺机抢攻或抢拉(冲)。这样,既可避免盲目抢攻,还可打乱对方接发球后就准备防守的战术。
  (二)侧身用正手发高、低抛左侧上、下旋球后抢攻
  侧身用正手发高、低抛左侧上、下旋球的落点为:发至对方中左短、左大角、中左长、中右(向侧拐弯飞行正好至对方怀中)和右短,配合一个直线奔球。
  左手执拍的选手采用此套发球抢攻的战术,威胁更大。一般多用侧身发高抛至对方右近网,对方轻拉至反手,可用推挡狠压(也可用侧身攻)一板直线,或直接得分,或为下板球的连续进攻制造机会;若对方撇一板正手位球,可用正手攻一斜线至对方反手。
  由于近年来高抛发球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却又没有什么新的发展,所以,它的作用已大不如前。为了增强高抛发球的效果,除应使其本身有所发展外,还应强调与低抛发球及其它发球配合运用。
  (三)反手发右侧旋后抢攻
  此战术尤其适合擅长反手进攻的选手运用。一般多发至对方中右近网或半出台落点,然后用正、反手抢攻对方反手。
  亦可发长球至两大角。一般发至对方正手时,对方常会轻拉直线,可用反手抢攻斜线。若发至对方反手拉,还可伺机侧身抢攻。
  对横拍削球手,以发至中右半出台为好。因为横握拍用正手接右侧旋球不便发力,控制能力低。
  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应强调出手动作要快。对方接发球的一般规律是:你发短球,对方接球也短。发球抢攻者应有这方面的意识。
  (四)反手发急球后抢推、抢攻。此战术在运用时,可分下面两种情况:
  1、反手发急上旋球至对方反手后,侧身抢攻。要求急球必须发得快、力量大、线路长。最好能有一个直线急球配合。
  2、擅长反手推挡的选手,或遇到对方反手推攻较差的选手,可发急下旋后用推挡紧压对方反手再伺机侧身攻的战术。
  为增加上述战术的效果,可与发右方小球配合运用,以长短互相牵制,相得益彰。
  (五)反手发高抛右侧上、下旋球后抢攻
  一般以发至对方正手位或中右近网为主,配合发两大角长球,伺机抢攻。38届世界女单冠军曹燕华擅用此战术。
  (六)下蹲发球后抢攻
  可以将左侧上、下旋与右侧上、下旋球结合运用,落点上应有长、短变化。对付只会用搓接发球的选手,应以发上旋为主。
   抢攻落点以中路为最佳,往往可直接得分。当然,还要注意灵活变化,攻击对方的弱点或声东击西。

[ 本帖最后由 青见人子 于 15-3-2006 04:3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3-2006 1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攻战术

  两名进攻型选手相遇,形成攻对攻的局面时,常采用下列战术。
  一、压对方反手,伺机正手攻或侧身攻
  (一)一般用于对付反手较弱或进攻能力不强的对手,如35届世乒赛时,匈牙利选手就用正、反手弧圈球压住中国选手的反手,趁中国选手挤出较高的球后即发力猛冲。
  (二)压对方反手时,可用推挡、反手攻或弧圈球。
  (三)压对方反手准备侧身前,应主动制造机会,或突然加力一板、或攻压一板中路、或攻压一板大角度,尽量避免盲目侧身。
  二、压左调右(亦称压反手变正手)
  (一)适用范围
  1、自己反手不如对方反手时,主动变线避实就虚。
  2、对方侧身攻的意识极强,用变其正手的方法,既可偷袭空当,又可牵制对方的侧身攻。
  3、对付正手位攻击力不够强的选手。
  4、自己正手好,主动变对方正手后伺机正手攻。
  5、自己反手攻击力很强,可在变对方正手位时直接得分或取得主动。
  6、左手执拍的选手用此战术较多,因变线的角度大,右手执拍的选手往往被动。
  (二)运用此战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1、变线的这板球应有质量。如,推挡变线应凶一点,这样对方跑过去难于发力,自己侧身抢攻就容易。
  2、避免习惯性变线,被对方适应,反遭被动。
  3、应是主动变线,切忌被动变线,否则易给对方提供抢攻的机会。
   三、压左等右(紧压对方反手,等着对方变线,自己用正手抢攻)
  多在对方采用压左调右的战术时使用。运用此战术时,压对方反手要凶些,否则对方变线较狠,自己往往被动。
  以上三个战术经常结合运用。如,对方反手较弱或准备不足时,先用压对方反手的战术;但对方注意了反手,或增多了侧身攻后,就应改用变对方正手的战术。而当自己在反手位得利后(包括侧身攻),对方往往会频频变线到自己正手,此时自己又应采用压左等右的战术。
  四、调右压左
  (一)运用方法:先打对方正手,将其调到正手位并被迫离台后,再打其反手位。注意,调正手位的这板球要凶,否则易遭对方攻击。
  (二)适用范围:
  1、对方左半台进攻能力较强,压对方反手位不占便宜时。如我国快攻手在对付擅长侧身抢攻(冲)的单面攻选手时常采用此战术。
  2、对付正手位进攻能力不很强,或反手位只能近台、不擅离台的直拍快攻选手。这是目前欧洲选手对付不会反手攻球的直拍快攻手的主要战术。
  五、用加减力量压对方反手、中路后,迅速抢攻用于对付站位中台的两面拉(攻)的选手。
  运用此战术时,一般应先用加力推(攻)将对方压下去,再用减力挡将其诱上来,然后伺机加力扣杀。如果仅有减力挡,无有加力推,就容易招来被动。
  六、连压对方中路或正手,伺机抢攻
  一般在下列情况下运用此战术:
  1、对方的反手攻击力较强。
  2、对方属两面拉(攻)打法,但反手强、正手弱。
  3、对方虽为两面攻选手,但遇中路球习惯于侧身攻者。如在第三届亚乒赛时,郭跃华对河野满。郭跃华先推压河野满的中路,然后抢冲反手或中路。但当河野满用侧身攻来对付中路球时,郭跃华又改为先调其正手,河野满被迫移位偏中,郭跃华再打其中路,直至获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3-2006 0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拉攻战术

  拉攻是进攻型打法对付削球打法的主要战术,即用拉球(包括一般拉球、小上旋和弧圈球)找机会,然后伺机突击(包括扣杀和抢冲)。具体运用时,有如下几种:
  一、拉一角为主,伺机突击自己的特长线路或中路追身
  具体拉哪一角,可从两方面考虑:
  (一)选择对方削球较弱(不稳或旋转变化不强)的一面;
  (二)拉对方攻势较弱的一面。
  选择这样的拉球线路,既容易寻找突击的机会,又可避免(或减少)对方的反攻。
  突击的难度比拉球大,以自己最擅长的线路突击可以提高命中率。中路追身,是削球手的共同弱点,易出高球或直接失误。所以,突击中路又是更毒的线路。但是,突击中路的技术难度较大,应注意在平时训练中狠抓这一技术的训练。
  二、拉中路杀两角或拉两角杀中路
  拉中路杀两角,是从中路找机会,然后杀两角得分。对付站位较近或控制落点较凶的削球手效果尤好。中路球,不好削,更难于削出落点很凶的球,所以,突击的机会就比较多。
  拉两角杀中路,是从两角找机会,然后突击中路得分(或是突击中路后,使对方削出更高的机会球,再大力扣杀两大角)。
  三、拉左杀右或拉右杀左
  这两个战术实际是拉一角杀另一角。一般拉对方削球或反攻较弱的一角,杀另一角。由于拉与杀线路的变化,常使对方不适应而招来被动或失误。
  四、拉直杀斜或拉斜杀直
  这两个战术各具特点。拉斜线,比较保险、稳健;杀直线,突然性强、速度快,但技术难度较大。拉直线,仅从线路讲技术难度较大,但拉球本身技术难度小、较稳健;杀斜线,比杀直线容易多了,命中率也高。比赛中,具体采用哪个战术,还需依对方和个人的情况而定。一般说来,拉斜杀直比拉直杀斜战术运用得多。
  五、拉长球配合拉将出台的球,伺机突击
  在具体运用中,可有两种方法:
  (一)先拉长球至近对方端线处(包括小上旋和弧圈球)。迫对方后退削球,再突然拉一板中路偏右的短球(将出台),使对方难以控制而削出高球,突击得分。
  (二)先拉将出台的轻球,再发力拉接近端线的长球,使对方因来不及后退而削出高球或失误。
  若能拉出将出台的强烈上旋的弧圈球,再配合前冲的长球,则效果更好。
  六、变化拉球的旋转,伺机突击
  拉弧圈球的选手,可拉真(强烈上旋)、假(不转)及侧旋弧圈;一般拉球的选手,可拉上旋和侧旋球,用旋转的变化来增加削球的困难。如能将侧旋球拉至对方中路,则效果更好。
  七、拉搓、拉吊结合,伺机突击
  运用此战术时,一定不要搓、吊过多,否则自己越搓(吊)越软,对方还会利用此机会反攻。
  为防对方的反攻,搓和吊球的弧线一定要低并讲究落点;一旦对方反攻后,应坚决回击好第一板,使其难于连续进攻。
  八、拉、搓、拱结合,伺机突击
  此战术多为一面使用长胶、一面使用反胶球拍的运动员在对付削球打法时运用。一般先用弧圈球(包括小上旋及一般拉球)将对方拉下台去削,然后用搓球又将其引上台来,对搓中再突然用拱球找机会,伺机发力突击。
  九、稳拉为主、伺机突击
  这是使用胶皮拍的直拍削球手或攻削结合打法运动员在对付削球时的一种战术。他们一拉就是十来板,然后再伺机发力攻。遇反攻能力较强的削球选手时,应慎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3-2006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削中反攻战术

  一、削转与不转球,伺机反攻
  旋转变化是削球选手争取主动的关键,从目前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看,没有旋转变化的削球是难以取胜的。
  一般是先削加转球,使弧圈球选手难于抢冲并拉得手臂发硬后,突然送出不转球,伺机上前反攻。
  在具体运用中,有时还采用削加转球至对方反手,削不转球至对方正手,伺机进行反攻的战术。
  还有人以连续削接近端线的不转长球为主,使对方拉球失误或自己伺机反攻。
  使用不同性能球拍的削球选手应充分发挥武器的特点,不仅反手擅长倒拍削球,正手亦应掌握此项技能。著名削球手陆元盛当年使众多攻球手败北,其重要原因就是他正手的倒拍削球使对手很难适应。
  二、逼两角,伺机反攻
  分先逼左角、再逼右角和先逼右角、再逼左角两种方法。对手右方攻势强的,先逼其左角;对手左方攻势强的(如擅长侧身拉攻),先逼其右角。使对方不能站定等着打。
  此战术若能和旋转变化相结合则更好。如先逼对方右角,再突变其左角,配合转与不转的变化,对方在来不及侧身攻时多以搓过渡,判断不清就容易出高球或下网,削球选手可伺机反攻。
  三、按对方突击时,逢斜变直、逢直变斜
  削球选手在接突击时,往往是接过去就算,结果常遭对方连续攻击,最终难免失分。为在被动中争得主动,应采用“逢直变斜、逢斜变直”的战术,使对方不能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击球,增加了连续进攻的难度。
  四、破对方长短球的战术
  (一)如对方吊的小球较高,位置也合适,削球手应果断地上前反攻。
  (二)如对方吊的小球又短又低,很难反攻,可采用摆短、劈两大角或控制一板到对方攻势较弱的地方,不让其起板突击,争取自己抢攻。
  (三)如果发现对方在有意实施吊小球的战术,可主动削近对方端线的不转长球。这样,对方很难再吊小球,若硬要放小球也很容易出机会球,削球手可上前攻之。
  五、攻、削、挡结合
  (一)削、挡结合
  1、主动运用削、挡结合战术。一般是异线变化。如,先用削球连逼对方反手大角度,对方侧身拉,再突然上前挡一板至其正手空当,伺机反攻。
  2、被动运用:在对方搓中突击、发球抢攻或吊小球后打突击时,皆可在台前挡一板。既可缓解来不及后退削球的燃眉之急,又可变化击球节奏,变被动为主动。
  (二)拱、挡、削结合,伺机反攻
  此战术多为使用长胶球拍的直拍选手采用。在近台,用反手拱斜、直线后,伺机用正、反手抢攻;当对方轻拉时,可轻挡对方两大角(一般多挡至对方反手),对方被迫改搓或轻轻将球托起后,迅速反攻;若对方发力拉时,一般以削球回接,伺机变挡或攻。这种打法在回球的旋转、落点、力量、节奏上皆有变化,所以,往往使对方心里很不踏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3-2006 0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搓攻战术

  搓攻战术,是进攻型打法的辅助战术之一,又是削球打法相互交锋时的主要战术之一。
  一、先搓反手大角,再变直线,伺机进攻
  主要用来对付反手不擅进攻的选手。先逼住对方反手大角,视其准备侧身攻或将注意力都放到了反手后,就变线至其正手,伺机抢攻。
  二、搓转与不转球后,伺机反攻
  一般以先搓加转球为主,然后用相似的动作搓不转球,对方不适应或一时不慎就会将球搓高,为自己进攻创造机会。
  在运用旋转变化时,最好能与落点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
  三、以快搓(或摆短)短球为主,配合劈两大角长球,伺机进攻
  短球,特别是加转短球,对方抢攻的难度比较大,但光是短的对方又容易适应;近年来欧洲选手攻台内短球的技术有很大提高,所以,应注意用两大角长球配合。
  对付进攻型选手(尤其是弧圈球选手)时,应特别讲究搓球的速度和落点,并应尽量少搓,树立搓一板即攻的指导思想。
  四、搓中转快攻
  (一)对搓中先拉一板弧圈或小上旋,迫使对方打快攻。
  (二)搓中突击:直拍正胶快攻选手,在遇到旋转不特别强烈或位置比较合适的搓球时,应大胆运用搓中突击或快点的技术,由此而转入连续进攻。
  (三)搓中变推:遇对方搓过来的不转球(包括长胶、防弧圈球拍搓过来的球),直拍进攻型选手可用推挡对之,由搓变推,转为快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5-3-2006 0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战术

当看到比赛的人手发软时,嘴里就嚷嚷:“你紧张干什么呀!有什么好紧张的!”,这是外行人说内行话,站着说话不腰疼。后来自己参加比赛,一上场就开始紧张,手脚不听使唤,水平发挥不出来,比赛完了都不知道怎么输的。一些球友也是,平时打得挺好的,一打比赛就紧张,脸色发青发白,输得很难看。由于自己有切身感受,又现场观看了一些球友的比赛,我总结出比赛时心战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尽量放松自己。做一些舒缓身体的动作如深呼吸,慢慢吐气伴随着双肩下垂;比赛时大声喊出来;利用擦汗、暂停时间来调整心理,想想战术。

第二种境界是将自己完全溶入比赛中。无论对手是谁,要充分重视对手,一分一分地挣,不急不躁,心中只有球和对手,周围的喧嚣、灯光等各种干扰已不能影响自己。

第三种境界是自己沉着冷静,而让对方心情急躁。这时不仅自己有着清晰的思路和多变的战术,还要注意观察对方,利用周围的环境和自己的得分,让对方紧张、急躁起来。到达这种境界的人,是很难被超越的,足让每个对手都望而生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3-2006 06: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拉战术

反拉不仅仅是一种高难度的单项技术,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战术。要更好地应用反拉,必须主动制造机会:
   1 加强自身的前一板球
  (1)利用落点:适当的落点可以降低对方进攻球的质量。以下几个落点供参考:正手外斜线,正手位稍出台和反手位底线。有目的地将球送到对方可以拉但又不能发力拉的地方,让对方先拉起来,然后进行反拉。
  (2) 利用旋转、速度和弧线:强烈的下旋、低平的弧球和较快的球速可以降低对方进攻球的质量。
   2 反拉对方第一板进攻球   因为第一板进攻球的质量相对较差:第一板进攻球的第一速度相对较慢(从下旋拉起因而时间长),有更多的时间准备;第一板进攻球的力量、旋转和第二速度相对较弱,有利于反拉。如果对方已处于主动发力,拉球很有质量,此时不可反拉,反拉等于送死!
  3 反拉对方质量较差的进攻球   这个球是在你没有准备反拉的意识时出现的,这个时候要反拉,虽然对方的进攻球的质量较差,但难度很大。如果要反拉,可能要反拉下降期了。
  至于具体的反拉应用,一般用于:1 发球后有准备地带反拉对方的抢攻:有一定的难度。2 接发球后有准备地反拉:是反拉的主要应用。因为接发球直接抢拉不太现实,所以接发球时控制到位,待对方拉起后反拉比较好。3 相互摆短控制中有准备地反拉:相互摆短控制中,以抢攻为主要战术;但也可以采用反拉战术,控制到位,待对方拉起后反拉。
   总之一句话,一是要有准备地反拉,二是要尽可能地反拉对方的第一板进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3-2006 12: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能够告诉我打双打的时后该注意what m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06 07: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控制落点,培养默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07:49 AM , Processed in 0.084683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