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3-2005 1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3-2005 1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3-2005 12: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林僧徒的习武多在凌晨、深夜以及冰天雪地人迹皆无的数九寒天
千佛殿内供毗卢佛铜像,因此亦叫毗卢殿。殿内砖地上还保存着20多个直径约4.5厘米的洼坑,是往昔寺僧练拳习武时的脚坑遗迹。脚坑分布方圆不大,呈一条线状,这是僧人刻苦练功的见证,也说明少林拳的所谓“曲而不曲,直而不直“的特点。千佛殿东侧的白衣殿,三面墙绘有少林拳谱壁画,壁画长约20米,很生动地表现少林寺和尚练拳习武的情景。
 |
|
|
|
|
|
|
|
发表于 20-3-2005 0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 她其实是参加什么选小姐比赛的姑娘 |
|
|
|
|
|
|
|
发表于 20-3-2005 0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3-2005 0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3-2005 08: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 有时间我会的。但是下几个月我就要潜水了。那如果你们有什么要分享就帮我贴吧,让它不沉下去。。谢谢啦。。呵呵 |
|
|
|
|
|
|
|
发表于 22-3-2005 08: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極梅花螳螂拳”是以太極勁為主,講求黏、聽、順、化、纏、抖等勁路。陰陽分明,剛柔相濟,虛實相輔。動作軌道旋轉孤形,而技擊手法精密,招式連發,手無單行,著法一環扣一環,環環相繞,招招相扣,恰似梅 花朵朵,瓣瓣相連,非常精悍壯觀,故稱“梅花”。此拳身形步法靈活如猿猴,手足曲伸如鋼似棉,雙手如螳臂,模似螳螂格鬥之法,運用勾、摟、採、掛、崩、圈、劈、挫、挑、截、斬等螳螂拳技。糅合“太極”、“梅花”、“螳螂”之形意,故稱為“太極梅花螳螂拳”。 |
|
|
|
|
|
|
|
发表于 26-9-2005 1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地飞行术
练法
1.腿上缚上沙袋,身上穿沙衣,在地上练习跑路之功夫,每腿带沙袋1斤,身上沙衣装2斤黄沙(要用好醋备好。把沙放锅内炒热以后,再放醋内浸泡一夜,取出晾干再装沙袋子,以免毒气磨损溃烂皮肤),全身共装沙袋4斤,每次跑30里路,每天跑两次,共跑60里路,苦练一年半,渐渐增至全身40斤。
2.在山岭上的崎呕小道,旷野不平的地方练习跑,每天渐渐增加路程,直至一次跑40里,两次跑80里。 3.在陡壁悬崖上,山路崎岖的地方,练习跑路,沙袋、沙衣渐渐增加至60斤,能穿在身上,缚在腿上,运用自如,每天早晚两次,每次50里路,全天跑路100里。连续不间断跑四年半。能在凹凸不平之路上,爬上跳下轻如灵猿,要持恒苦练,但也不可过急,以免损伤身体。须下六年苦功夫、八年恒功,方一次可以疾行100里。
[功法略解] 1.陆地飞行术,又名千里腿,飞毛腿,千万追风等名称,是少林正宗七十二艺中的软功内壮功夫,是专供练习人身快速奔跑行走的功法,为少林寺武僧经常练习的传统轻功之一种。
2.陆地飞行术,在少林武术技击实用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如与敌搏击,敌来攻击,我可以迅速闪在一旁,敌如猛攻,我即迅速走开,如有机可乘,我即闪电飞跃过来进攻敌手,对手不敌想逃跑,我即快速追赶捉拿罪犯,制服敌人,是少林武术中不可缺少的功夫,少林寺历代都有,武僧练习此艺术,如元代子安、觉远,明代圆成、悟产、道时,清代静云、清飞、清白等高僧,苦练此功法,有深厚的造诣。
3.练习此功夫的要点:要有恒心,循序渐进,不可猛进,既不要疲劳,也不要偷闲,坚持不懈,长时期练习,方可以成功。
附:练功秘方 川乌15克、草乌15克、红花15克、当归15克、JI[黄连15克、川续断15克、羌活15克、杜仲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朱砂15克、自然铜15克、麻仁15克、五加皮15克、刘寄奴15克、茜草15克、血竭15克、牛膝15克、陈皮15克、骨碎补15克、破故纸15克、紫背天葵15克、土鳖虫15克、紫金丹15克、丝瓜络15克。 以上诸药物,共研细末,每服3克,练功前用黄酒送服。 功效:壮筋强骨,调和气血,消炎去毒,退肿止疼,加速练功进展。 少林高僧贞绪大师曰: “飞毛腿法快如风,疾如闪电箭离弓。日行路程八百里,白昼修炼苦用功。”
from "珂鹰玉置网络中心"
我下载时是从别的论坛下载的,所以珂鹰玉置网络中心的网址我不知道是什么,但我会尽量找出来。哪里应该还有很多类似的免费 e-book。 对了,就是免费!!! |
|
|
|
|
|
|
|
发表于 26-9-2005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拳经拳法备要
周身秘诀十二项
头第一:头者身之魁,直竖而若顶千斤,不可抬高,不可俯视。向左则略顾左,向右则略顾右,随身法以相应。高仰则有仆后之病,低视则有仆前之虞,学者先宜凛之。?
眼第二:眼者身之主,宜精神注射,破敌全凭之,故认腿认势皆赖手眼也。兼视一身,上下相顾,前后左右相防,皆不可不用眼。?
颈第三:颈为头目之枢,上下相顾,呼吸相通,以灵活为主。要直竖而不可太偏,顾左顾右,随身法以相转,学者亦当领会也。?
肩第四:肩为一身之前锋,宜带靠而陡来。宜下与膝相对,不可过于膝,亦不可不及于膝,至若偏闪,更要灵活为要。?
臂第五:臂乃一身之门户,宜狭不宜开,开则身法涣散。敌人可揭可挑,而我之身难保矣。宜以气应之,臂力使上,则气吸上;臂力使下,则气降下。臂力开,则随身法以相转,不可使孤行为要。?
手第六:身之围护者手也,要轻松圆活,刚柔相济,上下前后左右相顾。左上则右下,右上则左下;亦有左则俱左,右则俱右。此以身法速转,方可如此。更有变阴变阳之妙,长短伸缩之玄。总之,以熟为要。?
胸第七:胸乃我身之墙壁,宜开之成其一片,亦不可俯仰,两手常须护持,勿使敌人攻入。 苟使近身,纵有能者,亦难敌矣。?
腰第八:身之枢轴者腰也,腰要灵活圆熟,直鞭坚固。况力皆从腰出,气亦由腰所运;一屈则气阻力闭,上下不能相通矣。?
臀第九:下身之所重者在臀,宜与肩相应而成一片。肩过右则摆右,要陡然相冲而带压下,故一身之筋节俱紧贴敌人身上,所谓百法收来无空间是也。?
腿第十:管脚之搀力,腿亦有功焉。宜悬而缩,宜活而硬。要循腰藏阴而带曲尺样,此下盘之紧密者也。?
膝第十一:下盘之门户在膝,宜平分内里,不可外开。若开足尖亦开,下盘必不密矣。要在略带压下跪势,仗身法坐至将平即住。若过于坐平则腿力不坚,腰曲无力,种种失真矣。此法不必拘,要在能者变用耳。?
足第十二:足系一身之根,根不稳,则百体虽强,皆为虚器矣。妙在足指钉下,足根坚固,不可虚前虚后,退步宜轻,踹步宜速,探步宜活,其余百盘步法,俱遵成式运用。根既坚固,周身俱活,随其所之,无不颠人矣。? |
|
|
|
|
|
|
|
发表于 20-10-2005 02: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黃 嘯 俠 宗 師
黃 嘯 俠 宗 師
黃嘯俠師傅是一位在國內外享有祟高聲望的武術家,其拳法獨樹一幟,自成一家,所創的套路有練手拳、練步拳、擊踢連拳十路、連環劍和雙頭扁拐等…被國家體委認為一個獨立拳種.他,不愧為一代宗師.
黃嘯俠師傅武藝精湛,臂力過人,橋手硬淨,被武林界譽為【鐵臂鴛鴦手】、南方五虎將之一。【其餘四虎將:東莞林蔭棠、惠陽林耀桂、合浦賴成已、惠州張禮泉】
黃嘯俠師傅(1900-1981)是廣東番禺人氏,從小熱愛武術,先拜李恩、陳官伯為師學習蔡李佛.後入廣州精武體育會,再拜趙連和、陳鐵笙、王鳳崗為師學習北派武術.後來因仰慕河北籍著名保鏢孫玉峰(前清北平鏢局著名鏢師、名振大江南北,有五省刀王之稱),之後便跟隨孫玉峰學習羅漢門拳術, 黃嘯俠資質好,又勤於苦練,為人誠實篤信, 孫玉峰很賞識他,視之如子,悉心教藝,把平生絕技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黃嘯俠為此特意資助其子孫文勇讀書,直至大學畢業,以報答孫師傳授武功之恩德.除了上述幾位名師外,黃師傅還到上海、香港、澳門等地,尋訪各派名師.先後學過拳擊、劍擊、剌劈刀、射箭、摔跤、舉重、鐵沙掌等….並且常練氣功(易筋經及心息相依靜坐法)
黃嘯俠師傅虛心學習,刻苦鑽研,加上接觸各門派名師多,因而能兼容關蓄,博取百家之長.經過反覆實踐,不斷改進,終於創造出一種以”練手拳” ”練步拳”為主,講究實用、注重勁力、步法靈活、手法緊湊、線路開闊、進攻性強、防守嚴密、易學易練的拳法,他所創的拳術,揉合了南北派及中西拳術精華,有其獨特風格.
當時武術界對黃嘯俠師傅的評價是”精通武藝,熟識氣功,技貫南北,術通中外”更使人佩服的是他的一雙鐵臂,被譽為【鐵臂鴛鴦手】

華南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莫家拳第五代傳人林仲偉老師,敘述當年年青時聽聞黃嘯俠師傅有【鐵臂鴛鴦手】的稱號,那年20歲的林仲偉比黃嘯俠師傅年青15年,從小跟隨父親林蔭棠學武,後又拜林耀桂為師,從小練習單支樁功夫,練至橈骨近手腕的神經與血管移位,所以與人”格三星”時只是骨頭與人碰撞,沒有感覺痛,他還從小練石鎖、拋沙袋、練舉重等.年青時血氣方剛,他對自己的雙臂有極大信心可以壓倒黃嘯俠師傅的鐵臂鴛鴦手,於是便邀請黃師傅與他”格三星”.誰知格了一小時左右, 林仲偉老師的雙臂已經紅腫非常,不能再進行比試.
黃嘯俠師傅獲獎無數,例如:國民政府在南京舉行第七屆全國運動大會獲得第三名、1957年5月廣東省第一屆武術評獎觀摩大會獲一等獎、同年7月到北京參加全國第一屆武術評獎觀摩大會獲一等獎.

黃嘯俠師傅不僅武藝超群,而且多才多藝,他涉獵廣泛:會繪畫、識音樂、通醫理,文學上有造詣,書法尤佳,平時喜歡讀兩軒詩, 黃嘯俠師傅是一位愛國的武術家,在1928年在廣州惠福路大佛寺內創辦”國民體育會”,到1937年日寇侵華, 黃師傅激於義憤,親自編寫(抗日大刀法)教材,以國民體育會名義,發動群眾,練武為國,組織抗日大刀隊,把他從孫玉峰大師所學的羅漢門刀法傳給抗日民眾與士兵,在他影響下,佛山鴻勝會也建立起同類型組織.
 |
|
|
|
|
|
|
|
发表于 19-12-2005 1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5-2-2006 06: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练长拳的高手。。。
浪客想请教练长拳的高手。。。
浪客曾经练长拳。。。
可惜事隔几年,
浪客忘记套路是怎么耍了。
就连基本长拳的套路都不记得了。
各位高手可以提醒一下吗??? |
|
|
|
|
|
|
|
发表于 5-2-2006 07: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正流浪客 于 5-2-2006 06:48 PM 发表
浪客想请教练长拳的高手。。。
浪客曾经练长拳。。。
可惜事隔几年,
浪客忘记套路是怎么耍了。
就连基本长拳的套路都不记得了。
各位高手可以提醒一下吗???
啊, 多少年没有练了啊 ?
现在最新的长拳自选套路的那种难度, 可能你会吓到脸青青 .... |
|
|
|
|
|
|
|
发表于 5-2-2006 09: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种我知道。。。
可是我还没有到那种程度。。。
那种对我来说太难了啦!!!!! |
|
|
|
|
|
|
|
发表于 20-2-2006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国武术之长拳
中国拳派之一,一般将查拳、花拳、炮捶、红拳等均列入长拳。另外,古代也有专称长拳的拳种。现代新编长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拳种,在武术运动中影响较大,群众基础广泛。现代长拳吸取了查、花、炮、红诸拳种之长,把长拳类型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平衡、跳跃等基本动作规格化,按照长拳运动方法编成包括窜蹦跳跃、闪展腾挪和起伏转折在内的各种拳械套路。它的特点是姿势舒展大方,动作灵活快速,出手长,跳得高,蹦得远,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动迅静定,节奏分明,是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之一。
长拳主要适合于青少年练习。从编排上看,它既有适合于基础训练的一面,又有适合于竞赛、提高的一面。在竞赛中,要求自选自编的长拳套路必须符合规则规定,内容至少包括拳、掌、钩3种手型,弓、 马、仆、虚、 歇5种步型, 一定数量的拳法、 掌法、 肘法和伸屈、 直摆、扫转、击响等不同组别的腿法及平衡、跳跃、跌仆、滚翻动作。完成套路时间也有严格要求。运动员可以根据个人的特点、动作,合理布局,突出个人风格特点。
长拳在技术上有以下 8点要求:①姿势。头正,颈直,沉肩,挺胸,直腰,敛臀,上肢舒展,挺拔,下肢稳定,匀称。②动作。在做踢、打、摔、拿等技击动作时,起止点、路线、力点都要清晰,把套路中的攻防特点体现出来。③身法。要把躯干活动和吞、吐、闪、展、冲、撞、挤、靠等攻防变化紧密结合起来,内外协调,得心应手, 形成一个整体。 ④ 眼法。 要做到 “手眼相随”,“手到眼到”, 通过眼神把一招一式的内在意识充分表达出来。⑤精神。要全神贯注,表现出勇敢、机敏、无所畏惧的气概。⑥劲力。要有刚有柔,发劲时要求有爆发力,要刚而不僵,柔而不松,刚柔相济;还要以意识支配动作发力,以气息配合发力,做到内外合一。⑦呼吸。讲究 “提”、“托”、“聚”、“沉” 4 法。跳跃时用 “提法”,静止性动作用 “托法”,刚劲性动作用“聚法”,由高到低的动作用“沉”法。⑧节奏性。在演练中,快与慢、动与静、刚与柔、起与伏等多种矛盾的对比越鲜明,越突出,节奏性就越强。
长拳动作舒展,关节活动范围较大,对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弹性都有较高要求。同时,由于长拳动作大多是用大肌肉群来进行活动的,要求肌肉活动量大而且迅速,需氧量较大,因此对提高心肺功能也有良好作用。 |
|
|
|
|
|
|
|
发表于 21-2-2006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P!GGy 的帖子
在图中显示的数位武者当中发现他们的制服颜色都不同....请问那是代表些什么呢?还是跟其他武术分阶级的说法一样呢? |
|
|
|
|
|
|
|
发表于 23-2-2006 1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3-2-2006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9 kopipeng 的帖子
不是呀,那帖说是“长拳”哦,而且讲的是体委派编的。 |
|
|
|
|
|
|
|
发表于 23-2-2006 0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0 唔讲得 的帖子
对,是长拳,“一般将查拳、花拳、炮捶、红拳等均列入长拳”。
但据知是华拳列入长拳的,花拳我就不懂。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