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3179|回复: 44

中国军备资料收集/讨论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1-2005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军备资料收集/讨论区
(版主:任何有关于东亚中国军备资料都发表于此,如果再开新贴将会被关闭。任何灌水,传闻贴将会被删除。 )



总体上来说,歼八IIM可以认为是一种2.5代的多功能战斗机,具有了接近典型第3代战斗机的综合作战能力。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其火控和航电系统与机载武器系统在技术上都具有较典型的第3代战斗机水平,飞行性能方面在第2代战斗机中间相当优秀,但与第3代战斗机相比,在中低空、亚跨音速区域的机动性能则有明显差距。毫无疑问,在歼八IIM综合作战效能的增强中,火控系统与航电设备以及由此带来的机载武器系统的改进做出了最主要的贡献,虽然它同时也换装了新发动机,但由于没有同时采用先进的发动机控制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笔者认为在通常情况下,这两个方面本身也属于“合理改进”的范围,比如F-16/苏-27在改型中将模拟式电传操纵改成数字式,而米格-29则将机械操纵改成数字电传等),发动机的推力增加也不明显,因此对于综合作战效能提升作用并不大。至于歼八IIM的综合作战效能的具体评估,这里有一个公开的研究数据可供参考:没有超视距作战能力的歼八与F-16A/B(MLU)的空战损失交换比可能高达13:1,而歼八IIM则可以达到1.4:1的交换比,即歼八IIM的综合空战效能比歼八提高了8.3倍。

那么,歼八IIM的市场前景如何呢?笔者认为不容乐观,因为与轻型的歼七系列战斗机不同,歼八IIM可以说是一种中型战斗机,这类飞机在一般的第三世界国家是空中力量的核心,在需要的时候,这些国家对这类战斗机的处理要么是在国际上寻求高效费比的改进方案对其进行升级、要么就是干脆采购诸如F-16C/D、JAS-39之类成熟的第3代甚至3.5代战斗机来替换它们—如果要说歼八IIM综合效能的确已经达到第3代战斗机的水平的话,那么也必须看到这已经是歼八II合理改进以后潜力发挥的极限,而现役许多三代机则还有很多的改进潜力—通常没有谁会愿意花费比改进费用多得多、而又比购买某些已经大批量生产的第3代战斗机少不了多少的钱来购买一种新型号的2.5代或者已经基本没有潜力的3代战斗机作为空军的核心力量,笔者以为,这就是歼八IIM战斗机面临的现实市场状况的关键不利因素所在(而沈飞本身显然也不具备为国外其它型号的二代机提供综合改进的能力)。
    所以到现在为止,歼八IIM的意义主要还是在于国内市场—它为国内现役战斗机的改装提供了一套现成的方案以及很有价值的思路,这有利于国内战斗机实施改装、提高作战能力,以满足新一代战斗机形成有效威慑能力前空军的现实需要,同时,这也有利于国内航空制造企业增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经验和能力。

从有关报道来看,沈飞目前仍然在努力为歼八IIM寻找用户并有实施进一步改进的计划,在改进计划中外电已经报道的有加装电传操纵系统、前缘襟翼等,其中包含直接升力控制功能的先进三轴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已经在2000年珠海航展上公开的歼八II-ACT(ACT表示“主动控制技术”)上得到了充分验证。如果这些改进能够得以实施的话,无疑将大大改善歼八IIM的机动性—笔者认为这样的改进将最终使歼八IIM几大性能都真正完全达到或者超过类似“幻影”-2000C的水平;同时,FG-8雷达实际上很容易完全升级到N-010的水平(直径680毫米、具有15种工作方式、DBS比值达到110:1、两种SAR分辨率、对3平方米目标最大搜索距离100千米、同时攻击4个目标、50-70千米距离进入自动超视距导弹攻击准备、上/下视允许高度差+10千米/-6千米等等),它还可以方便的移植“甲虫”系列其它型别的技术,如“甲虫”-27、“甲虫”-PH(无源相控阵,工作方式增加到17种)、“甲虫”-MS等。


   不过在笔者看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对于国内的歼八II战斗机在改进到与歼八IIM类似或者更高的水平后,没有必要继续实施这种进一步的改进,只需要根据其作战任务需要进行一些改装即可。如果能够有更新型战斗机服役的话,那么对于歼八II,笔者以为现在就可以参考法国在“幻影”-2000系列成为空军中坚力量以后对“幻影”-F1系列的处理—将其主要任务改成对地对海攻击和侦察。歼八IIM从气动布局上来说具有与执行对地攻击/侦察任务相适应的一些特点,如三角翼有利于保证低空飞行的稳定性,因为它对低空不稳定气流的变化不敏感;中低空高速飞行时“零升阻力”占有主导地位,而歼八II的零升阻力系数恰好较低等,主要要做的工作在于加强其相应机载武器系统以提高其执行对地任务的弹性和能力,如为其配备多种侦察、干扰、导航/攻击吊舱和对地攻击武器等。除此以外,歼八IIM还有它自己的特点,如它完全可以有效地执行多批次超视距空战任务以参与夺取制空权等。所以笔者认为,至少对于中国空军在新世纪的首要任务所面对的直接目标来说,歼八IIM还是相当有战斗力的。

    从种种公开的报道来看,我们完全可以预计不久以后还会出现基于歼八IIM的进一步改进出口型甚至新的歼八II出口型别,至于它们相对于今天的歼八IIM具体会有些什么新的进步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让我们每一个关心中国航空的人拭目以待吧(全文完)。中国军备资料收集/讨论区

[ 本帖最后由 steven268h 于 26-11-2006 03:2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1-2005 0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底巨龙-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


中国海军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



中国海军宋级常规动力潜艇



中国海军091“汉级”核动力攻击潜艇



中国潜艇海上编队


  当美军仍然把精力集中在中东、朝鲜半岛和中亚的时候,中国一直在加快军事现代化进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战略中,发展潜艇部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潜艇部队的实力

  中国长期以来都在寻求建设一支强大的潜艇部队。在中国海军首任司令员肖劲光对海军发展的规划中,潜艇部队就被放到了突出位置。现在中国正致力于建设一支庞大的现代化潜艇部队。

  常规潜艇。中国花费16亿美元采购俄罗斯“基洛”级潜艇表明中国海军的战略家仍然认为柴油动力潜艇是海军的重要力量。这8艘新的“基洛”级636型潜艇是俄罗斯最先进的常规动力潜艇,将大大增强中国已有的2艘636型和2艘877型潜艇的实力。今后几年,这12艘“基洛”级潜艇,加上将近30艘老式的“罗密欧”级、大约20艘“明”级(中国自主生产的“罗密欧”级的改进型),以及9艘或更多新型的“宋”级潜艇将使中国成为一个强大的海底对手。

  中国所有的潜艇中,“基洛”级是最引人注目的。它在西方广受好评,采用了一系列降噪措施,使它极其“安静”,可以与美国“洛杉矶”级改进型攻击核潜艇的隐身效果相媲美。它采用耐压双壳体结构,可以下潜300米,水下最大速度17节,载员52人。中国的“基洛”级潜艇还能发射俄制线导式Test-71ME重型鱼雷和可追踪航迹的53-56KE鱼雷。5年内,这8艘新“基洛”级潜艇还将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可能包括采用高性能电池(解决出口型“基洛”级潜艇长期存在的问题)、改进的电子声纳系统,以及更加安静的主发动机。此外,它们的武器系统也是最先进的,将采用 “俱乐部”武器控制系统,能够发射3M-54E反舰巡航导弹。这些潜艇还可能装备俄制超空化“暴风”鱼雷。中国对“暴风”参数的描述是:重2.7吨,长8.2米,直径533毫米,射程6~12公里,最大下潜深度400米。据称速度超过200节,几乎比所有西方国家潜艇装备的鱼雷快3倍。

  不依赖空气推进(AIP)技术使未来柴油动力潜艇的作战潜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AIP技术可以使柴油动力潜艇在水下采用液态氧发电,来为潜艇电池充电,避免了普通潜艇浮出水面充电时被探测和攻击的危险。虽然采用AIP的柴油动力潜艇不能与核潜艇的耐力和速度相比,但AIP却能使柴油动力潜艇在数周内保持安静的下潜状态。事实上,中国的海军杂志已显示出了对AIP的浓厚兴趣。中国从事AIP研究的中心是大连化学物理研究院,有资料表明它和世界潜艇燃料电池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德国的一些机构进行了大量有关燃料电池技术的交流活动。

  2002年,美国国防部有关中国军力的报告也认为中国在寻求AIP技术:“‘宋’级常规潜艇的一个最新型号将采用先进的AIP技术。”这份报告还描述了其他“宋”级潜艇的创新:包括采用七叶定距螺旋桨,具备水下发射反舰巡航导弹的能力,装有法国设计的侧翼声纳阵列,以及德国的柴油发动机。中国海军试图让“宋”级替代“明”级和“罗密欧”级,同时也成为与进口的“基洛”级实力相当的国产潜艇。

  “宋”级潜艇造价的大幅降低也将推动“宋”级潜艇的建造计划。中国不断建造“宋”级,加上同时采购“基洛”级,清楚地表明解放军潜艇部队正处在大规模扩充实力的时期。

  核潜艇的现代化。连中国自己都承认中国的“汉”级攻击核潜艇和“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不仅噪音大,而且对船员也有很大的危害。尽管如此,中国还是坚持让这两种潜艇继续服役。

  中国海军正积极为第一代核潜艇寻求替代品。新的093型攻击核潜艇不久将会替代“汉”级潜艇,“汉”级的最后一艘于1990年开始服役。西方认为,093型在技术上和俄罗斯的“胜利Ⅲ”型潜艇很相似,拥有改进的声纳探测系统和先进的静音设备。最近,中国的一篇文章称,自主生产的反应堆可使093型的速度超过40节,还断言093型的作战能力可与美国的“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相提并论。中国有报道称,093型将装备650毫米鱼雷管,能够发射俄制最大可追踪航迹鱼雷(65/DT/DST92),它被专门研制用来对付航空母舰。第一艘093型已于2002年开始建造。

  第二代弹道导弹核潜艇094型的制造也正在进行之中。中国方面的消息估计094型的目标是要使其声学信号达到与非常安静的俄罗斯“台风”级潜艇相当的水平。第一艘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可能已于2003年开始建造,计划2005年开始服役。到2008年第2艘094很可能开始服役。弹道导弹核潜艇的一种更大的替代品095型也可能正处在计划之中,它将携带功能更强的弹道导弹发射装置。

  自1995年以来,中国就一直在进行“巨浪-2”型潜射弹道导弹的试验工作。“巨浪-2”使用固体燃料,设计射程达8000公里,长13米,直径2米,重4.2吨,其外形与美国的“三叉戟D-5”差不多。据称“巨浪-2”可以携带1枚100万吨级的单弹头或3~8枚当量达15万吨的分导式弹头。它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制导,圆误差在150~300米之间。“巨浪-2”及其后续型似乎是着眼于对付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05 0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才和技术资源

  招募和教育。在总体规模缩减的情况下,解放军海军非常注重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其中包括潜艇部队。近年来,海军采取提高工资待遇的措施来吸引专业人才加入海军。在人员的选拔上,海军对“愿意到潜艇部队服役的优秀学生干部优先考虑。”青岛舰艇学院近期经历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学院增开一些新课程,鼓励学员交叉培训,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式被彻底抛弃。此外,改革还包括引入跨学科研究,注重把理论应用到指挥决策,灵活处理突发事件,增强学员在复杂环境下作战的心理素质。

  海军另一个教育改革项目是战略研究。中国的军事期刊明显越来越重视对海战史的研究,比如二战中的大西洋海战、希特勒的潜艇战、太平洋战争以及1982年的马岛战争等等,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训练革新。通过对美国军事行动的研究,中国的战略家越来越意识到联合计划和作战的必要性。事实上,在个别联合训练领域中国海军可能已经超过了美国。解放军提升训练层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机械式重复训练向 “直面式训练”转变,即增加没有“剧本”的训练。最近,中国的一篇文章描述了中国的“欧文堡”,在那里“红军”与精锐的“蓝军”对抗,“蓝军”的目标就是强迫“红军”的指挥员丢弃预先准备好的计划,临时做出决策。“直面式训练”在中国海军、尤其是潜艇部队中应用越来越普遍。

  科学技术。北京要想长期具备强大的水下作战能力,必须依靠优秀的科研系统来保持潜艇舰队的持续发展。科研系统的轮廓已经开始显现,海军高层已经选定武汉海军工程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海军工程人才的培养基地。前者合并了海军工程学院、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其课程集中在“解决为武器系统融合电子信息的关键问题”上。后者主攻核动力推进系统和水下工程。哈尔滨工作大学为海军取得的最新成果是海底地形制图技术和海底地雷探测、深海救援两用技术。解放军海军的测绘单位最近已经生产出中国近海的三维电子地图。该软件不仅能显示图像,还可以在遇到潜在的障碍时发出声音警报。更为复杂的技术是,海军制图人员还在制作海洋重力偏差图,因为海底重力的偏差将会影响潜艇发射远程武器的命中精度。

  如果假定中国未来和防务科技完全依赖俄罗斯将是大错特错。中国在教育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努力,加上在西方接受培训的一代科研人员,以及市场的激励因素,当代中国的技术水平会大大提高。

  海军的潜艇战原则

  不对称战术。中国海军潜艇官兵认识到:在现有环境下,他们必须创新战术,才能克服技术差距,才能对抗技术先进的军队。这已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战略文化之中。当代中国的军事杂志很少讨论在打击弱敌的时候把先发制人作为制胜手段。战略时机很重要,战术时机也一样。比如,中国一位军事作者就设想中国潜艇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出港进行突击,因为此时敌人的反潜机不能起飞。一位解放军海军潜艇军官在完成了一次巡逻任务后向记者称,“当我们渗透第一条岛链的时候,我们利用恶劣天气作为掩护,这能使我们的潜艇很好地保持隐蔽状态。”另一位中国战略分析家认为,巴士海峡是潜艇作战的理想区域,因为该地区天气特别恶劣。可以看出,解放军海军的潜艇部队打算利用敌人可能出没的中国周边海域。因此,解放军海军的潜艇指挥员也在努力摸透中国海岸附近、特别是临近台湾海域的地形、温度突变层、水流以及其他水文特征,以便利用这些环境保持隐身和其他战术优势。

  中国的资料还显示中国的潜艇还有协同布雷任务。他们看到二战中,美国的潜艇在向日本海域布雷的行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结果导致670艘日本舰船沉没。中国海军战略家感兴趣的水下武器还不止潜艇和水雷,还包括微型潜艇、特种行动和无人水下航行器。

  中国海军的条令没有正式赋予潜艇部队反潜任务,但这一点正在转变,现在潜艇部队的反潜战术正在受到重视。可以想象,中国的潜艇部队未来将会参加反潜行动。中国的军事分析人士还对反声纳措施很感兴趣,包括利用中国大量的商船和渔船来伪装声音信号。在描述最近的美国“波第其”号侦察舰事件时,中国的一位评论员说,“在中国渔船把声纳系统砸烂后,该舰才悻悻地离开。中国利用平民对抗美军,结果智胜美国军舰。”这表明中国在未来的军事行动中会大量利用民间资源来迷惑敌人。

  数量问题。此外,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还会利用其数量上的优势来抵消美国潜艇舰队的技术优势。中国的报道曾公开声称把一些老式潜艇如“明”级、“罗密欧”级做诱饵,引诱美军潜艇向它们开火,而使美军潜艇暴露在埋伏的“基洛”级潜艇面前。虽然西方观察家都认为它们已经陈旧过时,但毫无疑问中国将继续使用这些旧式潜艇。而且这些潜艇的战斗力也不可小觑,因为解放军海军运用这些旧式潜艇的战术非常熟练。

  追踪航母。尽管对反潜战的关注正在增加,但摧毁美国航母战斗群无疑是中国海军的重要目标。一位解放军将领最近说,“我们有能力对付胆敢进入我们火力范围的航母……美国喜欢贪图虚荣;如果有一艘航母被击沉,美国民众就会大吵大闹,美国总统就会举步维艰。”中国很清楚航母编队的作战能力,所以大力发展潜艇部队,现在已经成为对美国航母的最大威胁。

  中国将会依靠新一代空中和太空力量来跟踪美国的航母。最近北京发射了第2颗最新一代照相侦察卫星,不久还会接收俄罗斯制造的A-50E预警机,用于监视海上舰船。此外,中国还利用商船、高频测向设备,以及间谍网络来搜索美国航母的行踪。中国还对发展用于同潜艇舰队的通信联络技术很感兴趣,以便及时向潜艇通报从远方获得的最新目标信息。

  中国的战略家并没有低估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强大防御能力,但中国认为对付美国一流的舰艇是有胜算的。例如有一位作者写道,“虽然航空母舰有威力巨大的反潜机、反潜舰船,其电磁和红外探测器也非常先进,但要真正实施反潜战却并不容易。”实战中,美国在追踪潜艇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位美国潜艇部队的海军中将在一次演讲中说,“形容我们的反潜能力,最好的词也就是比较差。”

  中国认为多波次、全方位的巡航导弹饱和攻击可以摧毁航母战斗群。最近有一篇分析计算的结果是,“要瘫痪一艘航母,必须从8~10个方向运用巡航导弹进行打击……同时半数以上的护卫舰必须被摧毁。一次攻击大概需要从各种发射平台发射70~100枚反舰巡航导弹。”反舰巡航导弹低空快速飞行,在接近目标的末段很难防御,所以美国海军的传统办法都是打掉弓,而不是箭。中国战略家规划的对付航母战斗群的办法还有“打乱其编队队形”,然后各个击破,还可攻击一些比较薄弱的补给、保障舰船。

  近期《远东经济评论》的一篇文章评论道,“国防分析人士已经在质疑:如果到本十年末,中国成功部署了一支强大的潜艇舰队,美国是否会甘冒风险派航母编队干预可能出现的台海冲突。”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寻求成为一流的潜艇大国。在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已购买了大量的海军飞机和水面舰艇,但潜艇却是中国重新定位的海洋战略重心。北京已把潜艇作为对付美国海上优势的一种有效的不对称手段。对柴油动力潜艇的继续投资,将在近期内增加北京在东亚近海的威慑力,而核潜艇的现代化则表达了中国未来实现全球力量投送的愿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005 1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J-10戰機的傳奇

作者/張進成

J-10戰機可說是最神秘的戰機,最近傳聞不斷,但總是熱鬧一陣子之後即無消息,前年香港明報報導,廣州軍區空軍裝備J-10戰機,並逐步形成戰鬥力,並曾多次出動J-10戰機參加演練,該報導係引述解放軍報報導,並稱廣州軍區空軍部隊新型戰機組成藍軍分隊及紅軍分隊,依次從不同機場升空,雙方展開激烈追逐,而且組織多批次不同機型戰機,展開互為對手的適應性訓練。

明報引述解放軍報的報導,應是推測有J-10戰機參與演練,但是其後即無音訊,假如廣州軍區已裝備J-10戰機,其後應該消息不斷,其無任何消息,可以推測出測試結果不理想,所以裝備成軍恐怕還早的很。

據歐美軍事消息報導J-10戰機在一九八O年開始研製,據說是以色列幼獅戰機為原型,並由以色列技術人員協助研發,至今已二十餘年,並未正式公開一張完整的照片,也未曾由官方正式公佈研發消息,據說以色列幼獅戰機仿自美國F-16戰機,技術也來自F-16,當初台灣研發IDF戰機時,曾與以色列軍方接洽購買幼獅戰機技術,雙方曾多次洽商,以色列技術人員分批多次前來台灣協商技術支援的事項,但最後多次評估,台灣並未購買幼獅戰機的技術,因此以色列轉向與中共合作研發J-10戰機,但是台灣的IDF已成軍將近十年,並且加入F-16及幻象飛機,而中共J-10戰機仍在研發階段,兩岸空軍實力如何由此可見一般。

多年前,季北慈(Gill Berty)即表示J-10戰機之研發多年未見蹤影,應該是技術上的困難無法突破,所以能運用到成軍,可能還早的很,尤其如果像一般網路消息所言J-10戰機性能如何優異,或中共軍術已克服一切問題等等,那麼中共即可大量生產,組成空軍大隊,把落伍的機隊淘汰,不必要再向俄國購買Su-27及Su-30,其汲汲向俄國購買Su-27、Su-30正足以證明J-10戰機的現況恐怕不如傳說,更何況縱令J-10戰機已克服技術上問題,其立足基礎既係基於三十年前之以色列幼獅戰機,可說一開始即已落伍歐美空軍軍機以至台灣軍機一大段距離,戰機成隊後仍需訓練操演,待其足以派上用場時至少又要三、五年,這段期間台灣空軍已經開發第三代戰機了。

不過從最近消息,這次J-10戰機大概真的要出現了,首先本刊作者平可夫的漢和評論於2001年九月發表一則消息,J-10戰機裝設俄國發動機,在當年年底可以先交三十部,到2003年可以正式生產五十部,他這個消息又經成都飛機場證實,其後10月間Airtoce報導J-10已經進行試飛並且刊登出模糊的飛機圖片,該雜誌謂圖片雖然模糊,但與已經淘汰的以色列幼獅型飛機有許多共同之處,可見有以色列幼獅技術支援的味道,發動機設計一個是採用AL-31單發設計,第二個採用RD-33/RD-39雙發設計,雙引擎設計相信作為中共海軍未來航空母艦艦上飛機之用。

本刊199期有從一張照片看J-10一文,可以參考,而最近解放軍報於2001年12月12日報導:「11月中旬,廣州軍區某特種大隊黨委為士官宗道輝請功,以表彰他在試飛某新型特種飛行器試驗攻擊中做出的突出貢獻。半年多來,試驗飛行小組在他的帶領下,完成了三種地形、四種氣候的飛行試驗任務,先後多次飛越瓊州海峽,135次在惡劣天氣下飛行,百餘次空中歷險,開創了我軍特種飛行器長距離跨海飛行的先河,得到總部及軍區領導的高度評價。

三級士官宗道輝入伍十多年來,多次被評為〝訓練標兵〞。1997年以來,他作為傘訓骨幹,先後帶領動力傘翼傘骨幹完成了多次軍事訓練任務。去年參加軍區科技練兵比武,或動力傘飛行教學第三名。今年為完成總部賦予的某新型特種飛行器飛行試驗攻擊任務,在飛行速度快、操作難度大、觀察儀表難的情況下,宗道輝迎難而上,大膽探索,率先進行飛行論證,熟悉掌握飛行器的主要技術性能,研練飛行器運用的基本戰法。由於部隊轉場頻繁,他每次都冒著生命危險對剛組裝的飛行器逐一進行試飛,確認技術性能過關後才交由戰友飛行。他還著眼實戰需要,在各種複雜地形、惡劣氣候條件下飛行,探索了飛行器攜帶投擲物品時綑綁、連接、和披掛的方法為該新型特種飛行器在外來作戰中推廣使用積累了第一手資料」。

這篇報導據信是試飛J-10飛機,其實解放軍報對於有關J-10之報導,早在2000年2月間即報導稱,中國完成〝國產新型戰機〞海上科研試飛。據了解,該新型戰機為中國新研發的殲10戰機。報導說,這次試飛為此一國產新型戰機的全部定型試飛畫下了圓滿句號。該型戰機在1996年底已到了科研試飛的衝刺階段,但由於種種原因,兩次試飛受挫。曾被中共軍委授予〝試飛英雄〞的黃炳新大校自動請纓,依次成功,實現他駕駛該型戰機首飛的願望。報導並未詳細介紹該戰機性能,只說該新型戰機配備了導彈截獲儀表,能在低空發射導彈摧毀目標。

而在解放軍報報導上述消息前,曾友人在網站上發表J-10先進戰機最新消息,據稱該文章因報導涉及許多機密,而且過於詳盡,因此中共情報方面的人員研判,該文作者一定是知悉內幕,因此先從網站刊登之網址追查,其後查到是四川某一網咖所發出,可是既然由網咖所發出,應該無從查出作者是何人,但是情報人員認為追查何人洩密為重要事件,因此派人在網咖守候二~三個月,終於捉到作者,該作者是試飛工程師,後被判刑數年,現在將該文摘要登載。

「J-10又叫空軍8810工程,先是西安飛機公司設計藍圖,後西安飛機公司承接FBC-1〝飛豹〞戰鬥機的研製,後瀋陽飛機公司與成都飛機公司爭奪研製權,當時沈飛也有新型重型戰鬥機的研製,叫J-9。所以最後成飛在1991年接攬了設計權。而J-9因為中國軍方親睞SU27被迫停止研製。造成了沈飛不斷改進J-8(2)戰鬥機。並在1996年迎來了SU27的生產。目前中國軍事工業部門已把沈飛作為移植外國先進技術的搖籃。

1995年早春,四川某軍用機場,一架頗似JAS39的戰鷹騰空而起。南方寂的被竹林圍包的山村驚醒了。空軍將領和數百明科技人員流下了激動的眼淚,中國有了自己製造的第四代高性能戰機。它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戰鬥機。因為當時WS15A發動機仍未研製出來,機上仍裝的WP13C(一種特定為J-10研製的渦噴發動機以予不測)。注:SU27的發動機叫WS14A。當天J-10試飛成功並名〝尖兵〞。

1996年成飛掌握了渦扇雙軸發動機的設計製造能力,地面試驗推力更達到130千牛並取名WS15A。1996年2月,J-10雷達由聞名全國的長虹(集團)公司研製成功名稱SSR12B,可跟蹤18個目標,並可智能選中8個威脅目標進行攻擊。搜140KM,上搜100KM,下班搜80KM。多控陣焦面。」

1996年1月,PTV雙陰極平面狀態顯示器由上海光機研製成功。1996年8月,機載計算機研製成功採用動態雙通道數據流增大了運算速度。

1996年10月,超視距頭盔在河南XX研製成功。這是世界第一也是目前唯一的戰鬥機無條件隨戰頭盔。這項已不能用領先來與美俄技術做比較。高度機密。在目前飛行的26架J-10戰機中只有7架裝備此頭盔,其他仍裝備一般即戰顯示頭盔。這叫第五代性能。1992-1996,零彈射座椅,降阻傘,後視雷達,特種合金,高類電台,衛星定位與導航,衛星加密電話等高尖端機載設備研製成功。

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1997年3月12日傍晚,新殲10定型試飛成功。他的整體性能超過了SU27。特別是優異的空戰性能是F-15、F-16、陣風2000、米格29等望其項背。最重要的是它可做閒歇超音速巡航,具備五代戰機性能,其上塗有反射漆,具有一定隱形功能。8月一架塗有靜電離子防護模的J-10飛越了台灣上空。完成了新型隱形材料的試飛,雷達對新殲10毫無作用。甚至中國也沒這種雷達。只有靠GPS和衛星通訊了其行蹤。殲10和其他我國新兵器代表了中國高科技的制高點。正如朱容基在美國講的:不要小看中國人民自我研發的能力。這篇文章就是對美指我偷竊其高技術的絕大諷刺。J-10完全是中國人研發與製造的!

J-12也將完成試驗,預計2002年裝備部隊,完全媲美美F-22有過之而無不及。知道為什麼俄要與我聯合製造新式隱形轟炸機的原因了吧!為什麼俄從1998年以後沒吹捧在中國空軍的SU27如何如何先進了吧!原因就是J-10的出現將改變未來的空戰思想。」

文章上說1996年以試飛成功,可是其後二、三年又無任何消息,因此推斷上是研發或是試飛發生問題,倒是從最近的解放軍報發放的消息可以看出研發工作及試飛完成有可能已經量產。依照解放軍報2001年12月27日的報導:

「據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網站消息:12月15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一行在四川省、成都市領導及中航一集團副總經理顧惠忠等領導陪同下,到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視察。

宋平一行來到國家重點型號工程生產現場及民品生產現場,詳細聽取了公司科研生產、經營管理及重點型號飛機研製等有關情況的匯報。他登上飛機仔細觀看並詢問了有關情況,對成飛公司所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

2002年一月一日解放軍報以:「中國空軍某師新型戰機行程戰力,加強節日戰備」報導稱,這個師裝備了新型戰機,形成戰鬥力後即擔負了戰備值班任務。在新年即將來臨之際,為做到一有空情能隨時升空,師團兩級分別建立了由主管組成的職班班子,24小時堅守值班崗位;機關各部門根據當前軍事準備工作需要,制定了飛機出動、機物搶修和後勤保障工作預案,並組織了圖上推演;飛行團、大隊根據不同方向執行不同任務的特點,進行了精心的準備。該師還對官兵進行了節日戰備教育、居安思危、常被不懈、確保一聲令下新戰機能隨時升空執行任務。

報導提到,確保一聲令下新戰機能隨時升空執行任務,可見這應是J-10戰機已經成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005 1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评我歼8-II
性能不佳的『空中美男子』

为了突出现代战机的中,低空亚音速机动性,完善电子设备以及先进射控系统等特点,
使之能够在中低空,跨音速条件下作战,并能够进行视距外攻击,歼8-II进行了以
下改良:

1)采用机身两侧进气布局,以留出加装高功率射控雷达的空间;
2)配备两具WP-13AII发动机;
3)换装直径达700CM的208式雷达;
4)加装拦截用射控电脑和23C式瞄准具;
5)加装自动驾驶仪;
6)装备雷达导引中程空空飞弹和空对地火箭.与歼8相比,飞机的总改率达70%,
488项成品中有157项创新,并采用7项新材料.在新机的研发过程中采用了系统工程管
理,总设计师担岗,层层把关,反复论证,而实际也证明歼8-II的设计是可行的,
进气效率在低速时提高了6%,亚音速翻滚率提高了45%.其总体性能的确优于F-
5E,但与SAC自称的可与包括MIG-29,F-16,幻像2000等级的战机匹敌
相去甚远.

『有人驾驶火箭』
首先,歼8-II虽然在航程,速度以及升限上有所提高,但因其飞控系统采用传统的
液压操纵杆,气动外形平淡无奇,再加上缺乏推力强大,可靠的发动机,所以歼8-I
I的机动性不可能有大幅提高也在意料之中.据开过歼8-II的飞行员评述:此机速
度非常惊人,但盲目性也很惊人;5,000公尺以下空域的运动性能明显不佳,一旦进
入近距离缠斗,被歼7-III咬住就无法摆脱.

『航电落後』
歼8-II机载设备的落後也直接影响到该机总体性能的发挥,其208式雷达的侦测距
离只有IDF战机AN APG-67(金龙53)的30%.但单位重量却有後者的
170%!而且一次只能追踪一个目标,并缺乏有效的电子反制能力(ECCM).
传统座舱布局,近乎原始的机载电子设备,繁琐的飞控系统要求飞行员的双手有时必
须离开驾驶杆和油门杆进行操作,大幅增加飞行员的负担,同时也使歼8-II在现代
条件下生存率大幅降低.

当时中国的防空面对苏联空军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几乎无能为力,而MIG-29 
31,TU-22M3等高性能飞机的服役,使中国空军感到来自北方的空中压力日
益沉重.


中途夭折的『和平典范(PEACE PEARL)』

基于上述原因,中国希望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良歼8II.1986年与美国政府达成协
议,同前格鲁曼公司合作改良歼8II,这就是内部代号『八号工程』,对外名为『和
平典范(PEACE PEARL)』的合作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将F-
16A B战机用的AN APG-66雷达和机载设备整合到歼8-II上,并加翼
前缘襟翼,以提高飞机的空中转向能力,使用结构油箱以增大飞机航程.双方还就采
用F404涡扇发动机改良歼8II展开谈判,美方声称,经过美国先进技术整和後的
歼8-II,其基本性能与F-16 79相当.显然中国空军希望在最新型的歼10战
机服役前,用150架经过美国技术整和後的歼8装备1至2个航空兵师,部署在中苏边
境附近以防止前苏空军的可能入侵.『六,四』後,这一计划随之受阻,流产(嗨,
2亿美元就这样打水漂了).

『和平典范(PEACE PEARL)』的合作计划终止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
中国军方已经对歼8失去了耐性.迟浩田随即赴莫斯科草签引进第三代战机--SU-
27,提前实现了中国空军提出的"一步到位"的大目标.

这时,热锅蚂蚁般的沈飞(SAC)竟提出把刚刚过关的歼10技术加装在歼8-II上成为
歼8-III,即加装鸭式前翼和线传操纵(FLY-BY-WIRE),采用以色列
提供的EL M2034射控雷达.SAC在一次军方研讨会上吹嘘歼8-III具有
与F-16C D相抗衡的总体战力.前不久有消息称歼8-III已试飞成功,显然,
军方最终买了沈飞的账.


歼8-IIM VS.F-16?

沈飞,在1996年珠海国际航空展期间,展出了其为开拓国际市场的一种努力-歼8-I
IM.歼8-IIM与歼8II最大的区别在於射控雷达.歼8-IIM采用俄制ZHU
K-8II射控雷达.

『精密雷达』
ZHUK-8II是俄罗斯法佐特隆(PHAZOTRON)雷达联合集团"甲虫"
系列中的最新产品,是专门为歼8-II发展的改良型雷达.其搜索距离为70公里,追
踪距离超过50公里.ZHUK-8II可引导包括R-77主动雷达导引飞弹在内的
多种精密投射武器,可同时追踪10个空中目标并对其中两个实施攻击.

『孔径测绘』
在使用空对地模式时,除进行空地测距,地图测绘作业外,还具有探测,追踪地面活
动目标的能力.由於采用了多普勒波束锐化地图测绘和合成孔径地图测绘技术,
(注:代表歼8-IIM具有全天候的作战能力)使测绘地图的清晰度大幅提高.同时
ZHUK-8II还可搜索追踪不同类型的水面目标,并进行测距,因此歼8-IIM
可用于海军航空兵对海面目标的攻击.法佐特隆公司表示仍在继续扩充ZHUK-8
II的性能,并将其处理能力提供到与ZHUK-27相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0 收起 理由
神气 + 100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2-2005 1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自1995年以来,中国就一直在进行“巨浪-2”型潜射弹道导弹的试验工作


奇怪的是媒体没有报导这方面的新闻,会不会是中国在秘密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3-9-2005 08: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放军二炮部队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揭密

解放军二炮部队的战力与发展
二炮部队具备完整战术与战略导弹打击能力。中共对台部署500-550枚导弹。
1995年开始将专供未来导弹发展趋势在加装定位系统;战略导弹小型化;缩短发射准备时间;发展多弹头、诱饵助推火箭与弹头诱饵。

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于1966年7月1日在北京成立,总理周恩来命名为「第二炮兵」。1980年代中期第一代东风系列液体燃料导弹-东风-3(DF-3或CSS-2)、东风-4(DF-4或CSS-3)、东风-5(DF-5或CSS-4)陆续成军。随后开始研发固体燃料导弹,1988年东风-21(DF-21或CSS-5)中程导弹完成研发。东风-15(DF-15、CSS-6或M-9)、东风-11(DF-11、CSS-7或M-11)短程导弹分别于1991年与1992年完成研制。自此二炮部队配备短、中、长程洲际导弹,形成完整战术与战略导弹打击力量

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揭密

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揭密
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
  北约编号:CSS-10
  结构:两级+小动能火箭
  燃料:一级固体,二级液体
  射程:14000公里
  质量:80吨
  弹头当量:10枚25万吨/12枚20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
  制导:捷联惯性,弹载计算机,光纤陀螺,天文导航
  圆周偏差率:<100公尺
  平台:加固地井,公路机动,铁路机动
  发射方式:热发射
  服役时间:1994年
  研制单位:航天部一院
  生产单位:航天科技集团
  打击对象:美国本土

  根据80年代初提出的大规模毁灭性核报复,国防科委向航天部第一设计院下达了研制固体燃料多弹头洲际导弹的命令。
  东风四十一于1984立项,工程编号204工程,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打击前美国本土任何一地区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用来代替东风五液体燃料洲际导弹。
  东风四十一于1991年解决固然燃料问题,1994年进行首次高弹道试射成功定型,东风四十一研制工作历时十年。
  东风四十一原计划参加1999年10月1日的阅兵,但是因为当时载车未能得到解决,所以被中央军委取消。
  东风四十一同年又进行过计算机模拟的全程试射,打击美国本土目标,获得成功。
  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是我国研制的一种先进的多弹头洲际导弹,固体燃料,两级结构。东风四十一能够携带十二枚分导式核弹头,最大射程超过一万四千公里。
  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采用公路机动平台,铁路机动平台和加固地井发射三种方式部署,其中公路机动平台为陕西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SX-4320重型牵引车, 集储存-运输-发射一体化三用拖车,导弹置于拖车的弹舱内,在运输状态下曾封闭状态,拖车装有两扇对折舱门,发射前舱门开启,导弹通过液压装置起竖发射。由于东风四十一弹体重量巨大,已经达到了公路机动平台所能承受的极限,所以放弃了较复杂的冷发射而采用热发射,与冷发射相比,热发射对导弹本身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质量要求较高,但是节省了发射载车上的有限空间。严格地讲,东风四十一在设计上可以理解成东风三十一的放大,新技术的验证弹,是一种过渡产品,所以不会大量部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5 07: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空警2000预警机】--[图文]

最近在南京上空频繁试飞的国产大型预警机,引来军事迷的激烈争论。据专家指出,该架称作“空警-2000”的预警机,采用了相控阵雷达技术,要比目前美俄产品还要先进。它的服役填补了解放军从前没有装备预警机的空白其先进的雷达技术,也令全世界震惊。该预警机采用俄制伊尔-76为载机,但固态有源相近代阵雷达、显近代台、软件、砷化镓微波单片集成电路、高速数据处理电脑、数据总线和接口装置等皆为中国设计和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以色列在美国强大压力下虽停止向中国出售预警机,中国更于2002年主动中断从俄罗斯购买入价格和性能都不符要求的预警机,转而全力发展更先进的大型预警机。作为空军天字第一号的国家头号军事重点工程之一,它的重要性和被寄予的厚望,从被命名为“一号工程”中可见一斑,其技术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据悉,“空警-2000”的雷达天线并不像美俄预警机一样是旋转的,相反它是固定不动的。这印证了“空警-2000”采用的,是比美俄领先一代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由于它只需以电子扫描进行俯仰和方位探测,所以不需要再采用落后的机械扫描转天线。也可以证明,中国专家已有效解决了天线引臻机射共振的一系列难题。
中国预警机计划的最新进展:在试图从以色列引进预警机计划受挫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仍在联合实施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解放军的空中预警与指挥和控制能力。

  该计划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与中航一集团合作,在Y-8运输机的基础上研制一种中型预警机,据信,该机采用了与美国E-2C性能相近的预警雷达,但尺寸稍大,而不是先前认为的采用以色列技术的相控阵雷达,并已经开始科研试飞。该机将与引进的俄制A-50预警机及其数量较少的国产型,及一种与美制E-3A飞机性能相似的大型预警机形成高低档搭配,后者则是该计划的核心,有消息称该机的载机平台极有可能是中国自己生产的Y-10飞机。中国正在研制预警机与引进的A-50一起,都将采用在俄罗斯基础上利用以色列的技术改进的空中数据链和传输总线,该系统的优势在于即使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也能实现预警机和战斗机之间的双向数据交换,从而有效地指挥和引导中国引进的苏-30、苏-27及国产歼11、歼10飞机夺取战场制空权,并可引导配备该空中数据链系统的飞机攻击地面和海上目标。中国正在研制中的歼轰7战斗轰炸机的改进型将肯定装备这一系统。

  美国兰德公司对该计划的评估指出,一旦这几种预警机正式装备部队,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及海军航空兵先进战机战斗力的倍增器,在未来5-10年内,中国将会建立起有效的空中预警和指挥控制系统,从而使其在与周边国家空中力量的比较中,处于一个极其有利的地位。





最后这张为网友制作的不同喷装的“空警2000预警机”3D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0-2005 08: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96主战坦克资料

技术参数:
乘 员:3人
战斗全重:48吨
车 长:7米
车 宽:3.4米
车 高:2米
火炮口径:125毫米
并列机枪:7.62毫米
高射机枪:12.7毫米
弹药基数:炮弹:40发
7.62毫米弹:3000发
12.7毫米弹:500发
发动机型式:柴油机
发动机功率:1200马力
最大速度:60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400公里
发 动 机:1台涡轮增压柴油机。
火控系统:JSFCS- 212火控系统,由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炮手
稳定式瞄准镜、火炮双向稳定以及控制仪表和各种传感器组成。
测 距:激光测距仪,测距范围300~3000米,精度±10米
火 炮:125毫米滑膛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三种不同类型的炮弹
干扰系统:JD3红外干扰系统
列装了激光制导炮射导弹系统

图就懒的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0-2005 09: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陆军PF98型120mm反坦克火箭筒(图文)


PF98型120mm反坦克火箭筒

  PF98式120mm反坦克火箭于1999年12月20日出现在驻澳部队轻武器装备中,并于2000年8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驻港部队武器展示会上展示,该武器系统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步兵反坦克武器,用于攻击坦克、装甲车辆、自行火炮,歼灭和压制暴露的有生力量及火器,摧毁敌野战坚硬工事及火力点等。

  PF98武器系统分为营用和连用两种。营用反坦克火箭主要由发射筒、火箭弹、击发机、简易火控系统、营用微光瞄准镜和营用三脚架组成。连用反坦克火箭由发射筒、火箭弹、击发机、连用瞄准镜、连用微光瞄准镜和连用三脚架组成。发射筒身为玻璃钢缠绕的空心圆筒,重量轻,小于10kg,隔热耐温,可重复使用;在筒身前后安装有前后护帽,可保护射手免于烧伤;在闭锁装置上安装了闭锁插销,可在大射角射击时,防止火箭弹滑出;在发射筒的内侧上方安装有象限仪座,方便射手检查筒身是否水平。


营用型PF98型120mm反坦克火箭筒示意图


连用型PF98型120mm反坦克火箭筒示意图

PF98的最大射程(多用途弹)为1800m,战斗时,营用型有效射程为800m,连用型400m,发射速度4~6 RPM。方向射界360°,高低射界-6°~+30°,反应时间小于10秒。

PF98配用的火箭弹包括破甲火箭弹和多用途火箭弹两种,弹径120mm。破甲火箭弹具有破坏反应装甲、主装甲及杀伤有生力量的能力,主要用于对付坦克等装甲目标,也可用于对付火力点。多用途火箭弹具有破甲、杀伤、燃烧作用,主要用于摧毁步兵战车、轻型装甲车辆、火器、装备,杀伤暴露的有生力量,也可用于破坏轻型野战工事和坑道。

破甲火箭弹重6.28±0.05kg,采用串联式破甲战斗部结构、等壁厚锥角60°的紫铜药型罩,装聚黑-2精密压制药柱。当战斗部碰击披挂有反应装甲的目标时,处于战斗部前端的前级战斗部探杆部件内、外罩闭合,接通引信电源,并使前级引信引爆前级的装药,击爆反应装甲;经过引信延时,在保证反应装甲被击爆后、对主装药形成射流的干扰基本排除的情况下,再引爆主装药,形成主射流对主装甲进行侵彻,达到最佳破甲效果。破甲弹的初速为246m/s,最大破甲厚度800mm,在68°着角时的破甲厚度为230mm。

多用途弹重7.6±0.05kg,战斗部采用自锻破片破甲技术,内装聚黑-2炸药,采用等壁厚锥角140°的药型罩。多用途弹的初速为205m/s,在55°着角时的破甲厚度为400mm,而且随进超过120个直径为5.5mm的钢珠和可燃金属锆,具有燃烧作用,其密集杀伤半径为25m,可对目标实现穿甲、杀伤、燃烧等多种毁伤效果。


PF98配用的120mm破甲火箭弹(左)和多用途火箭弹
口径:120mm

破甲火箭弹重:6.3kg

多用途火箭弹重:7.5kg

发射器长(行军状态):1191mm

有效射程:破甲火箭弹800m、多用途火箭弹2000m

营用反坦克火箭简易火控系统主要由光学瞄准系统、激光测距系统、弹道解算系统、发光二极管光点系统、插轴连接机构等组成,用于激光测距、自动解算射击诸元、自动装定射击诸元和自动显示瞄准点。实战中,瞄准手将镜内光点对准目标即可,当目标出现后,可在10秒内确定出射击开始诸元并进行射击,提高了火力反应速度和射击效果。

营用微光瞄准镜主要用于在夜间借助微弱的星光和月光进行侦察、跟踪、测距、瞄准。连用瞄准镜由可变闪光电路盒、光学瞄准镜管和俯仰镜体三大部分组成,用于在白天观察、跟踪、瞄准目标。


营用型PF98反坦克火箭火控系统示意图


营用型PF98反坦克火箭微光瞄准镜示意图


装弹状态的连用型PF98反坦克火箭,注意瞄准机构中没有火控系统


连用型PF98反坦克火箭简便卧姿射击


连用型PF98反坦克火箭简便卧姿射击(装弹状态)


连用型PF98反坦克火箭简便跪姿射击


连用型PF98反坦克火箭简便立姿射击


营用型PF98反坦克火箭发射瞬间图


营用型PF98反坦克火箭有架卧姿射击

营用型PF98反坦克火箭简便卧姿射击


营用型PF98反坦克火箭有架跪姿射击


营用型PF98反坦克火箭简便跪姿射击


营用型PF98反坦克火箭简便立姿射击


营用型PF98反坦克火箭有架高姿射击(装弹状态)


装弹状态的营用型PF98反坦克火箭

以下一组图片为2004年7月1日驻港部队开放日上展出的PF98营用型细节图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50 收起 理由
神气 + 150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0-2005 10: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另一处转来的。。


[ 本帖最后由 字迹 于 15-10-2005 11:0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杀手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4-1-2006 10: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70中华神盾驱逐舰介绍

170防空驱逐舰是我国第一艘采用垂直发射系统和相控阵雷达的大型驱逐舰。他是中央军委批准建造的的18艘新型驱逐舰中第一艘正式下水的驱逐舰。

  吨位:约8000吨以上

  动力:GT-25000主机的全长4.6米,重16吨、转速3000~3600转/分、最大功率可达36300马力、热效率36.5%,性能可观;辅机采用的是陕西柴油机厂的国产化MTU 20V956TB92。

  垂直发射单元:六联装环形圆筒垂直冷发射。共8个单元,前甲板6个,后甲板2个。每个发射单元装弹6枚,全舰垂直系统共装弹48枚。每个弹筒均为发射器,发射速率和可靠性比RIF高。

  防空导弹:采用国产海红9(红旗9舰用型)。海红9导弹为无翼式,最小作战高度0.5公里,最大作战高度30公里,最小作战距离6公里,最大作战距离20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大于4.2马赫。飞弹全长6.8米,弹径0.47米,弹重1300公斤,弹头重量超过180公斤。

  反舰导弹:国产鹰击12反舰导弹。海军鹰击十二是八五计划重点项目之一,目标是研制一种通用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代替现役的鹰击八三反舰导弹。十二号弹由601,611和海军研究院,航天三院联合研制。601,611负责气动设计,海军研究院解决制导。工程包括两个子型号第一种弹体长而宽,呈扁平装,装备超音速冲压发动机,两侧进气;巡航速度为2.2马赫,末端速度高达4.0马赫, 射程250-300公里。第二种呈圆柱体,装备超燃冲压喷气,冲压双燃烧发动机,前端进气;巡航速度为4.0马赫,末端速度高达6.0马赫;射程550-640公里。十二号弹的雷达反射截面小于等于0.2平方米,采用惯性制导,卫星导航,战斗部为250公斤常规高爆炸药,能够从飞机,水面舰支或潜艇上发射。

  巡航导弹:东海十。东海十是一种国产舰对地战术巡航导弹。性能和战斧差不多,射程约两千公里,采用卫星导航,据悉新驱将装备数量不详(~16枚)的东海十。

  近防系统:730型反导密集阵。该炮为7管30毫米加特林转管炮设计,模组结构。其炮架上有1具EFR-1I波段跟踪雷达、1套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的OFC3光电跟踪系统。OFC3光电跟踪系统包括:1个热相仪,1个电视摄像机。1个激光测距仪。其对RCS为2的目标探测距离为15KM,RCS为10的目标探测距离为20KM。该型号属外能源转管炮,由7根刚性连接在一起的身管和炮尾组成,每根身管都有各自的炮闩,通过外部电机实现连续射击。由于每根身管的工作时间重叠,所以它具有射速稳定、身管寿命长、可靠性高等特点。(另有可靠消息称,170舰将安装激光末端拦截系统,拦截方式为硬杀伤。)
主舰炮:单管100毫米舰炮。采用激光制导炮弹,射程37公里。

  雷达:矩形波导相控阵雷达。

  隐身:舰体结构隐身。(有消息说将来还有可能采用等离子隐身)

  反潜:卡27或者卡28反潜直升机。卡―27采用了无尾桨的双桨共轴式构型,旋翼系统由两副全铰接的三桨叶共轴反向旋转的旋翼组成,旋翼直径为15.9米,折叠时为4米,机宽4米。卡―27总长为ll.3米(无旋翼)和12.25米(折叠),高5.4米,动力装置是两台涡轮轴发动机,每台功率2257轴马力。&127;该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26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为25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6000米,最大航程800千米,续航时间4.5小时,机内最大有效载重40b0千克,最大外挂载重5000千克。卡―27基本反潜型主要装备有机头下的360@搜索雷达、多普勒雷达、敌我识别器;平尾上的两个雷达告警天线、后机身及其尾部的两个电子支援措施的天线罩以及机身腹部的很长的武器舱,内装声纳浮标、磁探仅、鱼雷、深弹等。

  170舰的任务是为085航空母舰(常规动力)和089航空母舰(核动力)提供区域防空。

  由航母,防空驱逐舰,反潜驱逐舰组成我国第一个航母战斗群。

  该战斗群的主要任务是掩护我国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突破第一岛链,进入战略巡航位置。

  由于日美等敌对国家在第一岛链设置了庞大的反潜系统(由水下声纳网、反潜飞机、声纳站、反潜舰和潜艇组成),任何突破该系统的战略导弹核潜艇,都会受到敌潜艇的跟踪。假如爆发大规模核战争,被跟踪的的核潜艇在未发射导弹之前,就会被摧毁。所以我国的夏级核潜艇和已下水的094核潜艇都不能突破岛链进入大洋,只能在东海和黄海执行战略巡航任务。

  有了航母战斗群的掩护,我国的核潜艇可以自由出入岛链而不被追踪到具体位置,可以顺利的在太平洋执行战略巡航任务,我方的攻击核潜艇还可以对敌方的战略核潜艇进行跟踪和压制。在美国不断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破坏核平衡的情况下,我国海军达到上述目的,无疑是"不对称威慑"战略思想的又一大胜利。可以想象,到2010年,我国将拥有8-10艘094战略核潜艇,其中三艘在港口保养维护,三艘执行战略威慑任务,三艘在往返的路上,剩下一艘做为战略机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006 0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巨浪冲天:中国潜射弹道导弹

来源:中华网  

  “巨浪”冲天举世惊-中国潜射弹道导弹

台风

如果说弹道导弹核潜艇是一把所向披靡的战略长剑,那么它所携带的潜射弹道导弹就是无坚不摧的剑锋。事实上,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巨大威力就直接体现在它所携带的潜射弹道导弹上。中国海军的潜射弹道导弹发展项目基本上与核动力潜艇发展项目同时启动,但历经20余年的艰苦努力,第一代潜射弹道导弹“巨浪”-1型才破水而出,完成研制和试验并形成战斗力。在此基础上,第二代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已进入了快车道,正式服役指日可待。

■ 卧薪尝胆

“巨浪”潜射弹道导弹是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卧薪尝胆20余年努力的结果,是广大科研设计人员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七机部于1965年8月组建了第四设计部(简称四部),开始固体战略导弹总体设计的准备工作。中国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从此拉开了序幕。

1967年3月,国防科委正式下达了中程潜地固体导弹的研制任务。要跨越近程单级阶段直接研制两级中程固体导弹,意味着将面临起点高、技术难度大、既无资料和图纸又无仿制样品、缺乏预先研究等许多困难。这对于中国年轻的固体导弹研制队伍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在总体方案论证与设计中,设计人员先后遇到四大难题,包括如何选择导弹水下机动发射技术的试验途径、选择何种发射方式、选定导弹的试验程序和选择弹体、两级动力装置和制导系统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图1:“夏”级导弹核潜艇


对第一个难题,设计人员分析研究了国外研制固体潜地导弹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了一条新的途径,即先用缩比导弹模型在水池内进行发射试验和水筒试验,然后再研制一种能回收的全尺寸模型弹,直接在水下运动的潜艇上进行发射试验。对第二个难题,设计人员经过反复分析论证,选定了燃气动力、导弹水下冷发射方式。对第三个难题,设计人员决定采用经陆上发射台、陆上发射筒发射试验考核后,直接进行潜艇水下发射的方法,独创出台、筒、艇三步试验程序。对第四个难题,设计人员提出导弹外形除头部与尾罩两级外均为圆柱体,弹头因受长度尺寸和安装核装置的限制选择组合锥形。为承受导弹发射时高温高压燃气的作用力,导弹尾端设计了外形为椭球形的尾罩。考虑到导弹长度受限和气密、水密要求,两级之间采用封闭式热分离方案等。两级固体发动机采用新研制的复合推进剂和低合金高强度钢壳体。

完成总体方案论证后,国防科委在1967年3月明确了导弹核潜艇武器系统研制任务的分工,并要求研制单位按期完成总体及各分系统的方案设计工作。同年10月,海军审定了潜艇和导弹的总体方案,确定了主要战术技术指标。1968年,总体单位向各分系统提出了技术设计要求,导弹研制工作进入了技术攻关和分系统研制试验阶段。1970年1月1日,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四院四部迁到北京,划归七机部一院建制,同时从一院抽调了几十名技术干部到四部,并任命控制系统专家黄纬禄为潜地导弹总设计师。这些措施极大地增强了潜地导弹的研制力量。

进入技术攻关阶段后,科技人员从分析导弹的水下运动特点入手,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计算和试验工作。他们从水下流体动力、水下弹道和水下载荷等不同的试验目的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水筒、风洞等试验设施,确定缩比模型试验方案;利用试验水池进行缩比模型弹发射等试验,为潜地导弹的研制提供了设计依据,为分析水下发射技术问题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对首批导弹缩比模型进行了数百次研究性试验和发射试验,模拟了一定水深、航速和出筒速度等干扰因素,测得了大量数据,从而形成了水下弹道研究的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法。为了摸清模型弹壳体从几十米高空落到海面的结构强度和是否可能影响艇的安全问题,试验人员利用刚刚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把模型弹从桥面上扔下去进行落水冲击试验。

图2:“巨浪—1”(JL-1)型潜射弹道导弹

在一大批专家的主持下,相关负责单位和设计人员先后完成了导弹弹头、三轴液浮陀螺稳定平台(简称液浮平台)、弹上计算机和固体发动机等一系列关键部件的设计(单是固体发动机所用的材料就涉及化工、冶金、轻工、机械、兵器、石油等工业部门的55个单位)。导弹弹体结构先后由211厂、307厂负责研制。1976年,一院四部承担了潜地导弹地面设备的研制任务。十家工厂承担了30多项急需设备的试制生产任务,并于1980年二季度及时提供了飞行试验用的全套地面设备。

1977年9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潜地导弹研制被列为国家三项重点任务之一。国防科委和七机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固体导弹研制工作。1979年4月,一院四部划归二院建制,由二院负责潜地导弹的技术抓总和协调工作,并进一步健全了以黄纬禄总设计师为首的技术指挥系统和以程连昌、柴志为首的行政指挥调度系统,形成了统一指挥、型号抓总、专业协作的科技管理体制,加快了整个工程的研制步伐。不久,二级固体发动机连续试车均获成功,导弹控制系统进行厂产品修改设计。

到1980年3月,控制系统及弹上设备的试样生产全部完成。导弹各分系统试样产品出厂后,有关部门分别进行了验收性综合试验。首次控制系统验收性综合试验发现并排除了产生一级发动机喷管抖动的干扰源,为飞行试验消除了一大隐患。在控制、遥测与安全等系统综合试验合格后,1980年5月又组织了导弹各系统正式试样产品全部参加的陆上发射台和陆上发射筒状态的匹配试验。从1981年底到1982年1月,又成功地进行了弹上系统和潜艇装艇设备之间的匹配联试,为即将进行的导弹飞行试验做好了准备。


■ “巨浪”冲天

导弹研制出来后就等着测试和飞行试验了。陆台状态遥测弹于1981年6月17日在华北某导弹试验基地发射成功,这次飞行试验的成功是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陆台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1982年1月7日和4月22日,在华北导弹试验基地进行的两次陆筒发射遥测弹的飞行试验也相继获得成功。在完成了陆上发射台和陆上发射筒的飞行试验后,“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便进入了在潜艇上进行水下发射的飞行试验阶段,以进行最严格的考核。

图3:中国海军新一代潜射导弹想象图



导弹水下发射试验按照三步走的方案进行,包括在常规动力潜艇上进行发射试验、在导弹核潜艇上进行发射试验和在导弹核潜艇上进行定型试验。担负试验任务的潜艇为一艘031型(G级)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1982年10月7日15时14分,031型潜艇从水下发射了第一枚潜地导弹,导弹发射正常,但点火不久后便失控翻转,最后在空中自毁。导弹总设计师黄纬禄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分析了导弹空中自毁的原因,并对第二枚导弹采取了相应措施。10月12日15时,第二枚导弹从海底破水而出,发射试验取得成功。

接下来就是直接用“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进行发射试验,目的是考察导弹核潜艇满足发射条件的操纵性、潜艇导弹发射系统实时工作的正确性、协调性和可靠性以及发射时核动力装置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实弹试射之前,首先进行了一系列常规动力潜艇水下发射模型弹的试验。这些试验由海军试验基地组织实施,参试单位20多个,动用各类舰船49艘次,直升机3架次,试验从1984年3月8日开始到4月28日结束,在渤海海域共发射了4枚模型弹。结果表明,发射系统设计方案正确,能完成发射任务;潜艇的操纵性能较好,可以满足发射条件;指挥准确,操作熟练。据此,1985年5月,国防科工委和海军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向有关单位下达了导弹核潜艇实施潜地导弹水下实弹发射试验的要求。

1985年9月28日,“夏”级导弹核潜艇首次实施了水下发射,导弹出水后飞行爬高,但不久便在空中翻滚自毁。随后又进行了两枚导弹的发射试验,均未取得成功。这些试验虽未获成功,但证明核潜艇总体和发射动力系统工作正常,并获得了比较完整的数据和资料,对于进一步研究导弹的水下力学环境具有极重要的价值。试验结束后,国防科工委、海军、航天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电子工业部等有关单位召开了一系列故障分析会和专题研讨会。航天工业部还结合分析工作,安排了复现试验任务中出现故障现象的模拟试验、弹上仪器力学环境承受力摸底试验、仪器仓振动试验、尾罩水下分离缩比试验等,基本统一了对故障原因的认识,并对下次定型试验采取了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006 0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图4:中国“巨浪”导弹破水而出





尽管笼罩着导弹核潜艇首次发射试验失利的阴影,但导弹的定型试验仍如期进行,这是在吸取前次试验经验并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后进行的,是第一次试验的继续和补充。1987年底,国防科工委和海军联合召开了试验工作会议,对这次试验任务作了部署。试验按预先准备、直接准备、发射实施三个阶段以及技术阵地、发射阵地、测控系统及海空勤务保障四条主要战线全面展开。

1988年9月15日,天气晴朗,核潜艇备航备潜完毕等待启锚;在试验指挥所里,各级指挥员已经就位。上午9时整,核潜艇起锚离港,与核潜艇同时编队航渡的还有4艘试验艇。包括担负防险救生、观测水文气象、摄影录像、护航、拖带和打捞任务的30艘舰艇以核潜艇为核心,向试验海域开进。12时30分,“夏”级核潜艇开始下潜,通信浮筏缓缓地在海面飘移。14时整,一枚“巨浪”-1型潜地导弹从核潜艇的发射筒腾起,穿过海水冲出海面,带着桔红色的火焰直插云宵。

安全控制中心大厅内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导弹从海面跃出和飞行的图像。各显示板上显示出表明导弹飞行轨迹和姿态、预示每时每刻的导弹落点和是否在安全控制范围内飞行的各种曲线。“发现目标!”在弹着点海域等候已久的远洋测量船“远望l号”和“远望2号”上的雷达操作手同时向指挥所报告。刹时间,只见一团火球钻出云层,弹头像流星一般急泻而下,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试验获得圆满成功。9月27日,“夏”级导弹核潜艇在水下第二次发射“巨浪”-1型导弹,试验又获得成功。至此,中国首型潜射弹道导弹的定型试验全部结束。

中国从1958年决定开展核潜艇的研究工作,到1988年核潜艇水下发射“巨浪”-1型潜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历时整整30年。如果仅仅计算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时间,从1965年开始到1988年试射成功也有23年之多,真可谓“20年磨一剑,宝剑锋从磨砺出”。“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技术,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导弹核潜艇的国家。


■ 更上一层楼

中国“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射成功引起举世关注。当“巨浪”-1型导弹于1982年10月12日首次从031型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水下发射试验成功后,美国《海军学会会报》就评论说,“当中国宣布她从潜艇上发射弹道导弹试验成功时,事情已经变得十分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一支以海洋为基地、具有威慑力量的核大国。”英国《每日电讯》则评论指出,“中国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成功,意味着中国将拥有一支以潜艇为基地的核打击力量,这是任何潜在的袭击者都必须考虑的。”

中国海军“夏”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在1988年9月15日水下发射“巨浪”-1型导弹获得圆满成功,意味着中国的战略导弹可以在任何海域、任何时刻打到世界的任何角落,这再次引起了世界的震惊。美联社评论说,“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表明中国海军起了质的变化,已经拥有发动海上进攻的能力。” 法新社援引一位军事观察家的评论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中国海军已不再是一支只能在近海巡逻的海岸警备队。中国的军事实力有了明显的加强。”

图5:中国巨浪导弹出海瞬间




作为中国海军第一代潜射弹道导弹的“巨浪”-1型为两级固体燃料推进导弹(西方国家为它取的编号为CSS-N-3),其陆基型号是“东风”-21型中程弹道导弹,因此也被称为“岸上巨浪”。“巨浪”-1型导弹全长10.7米,弹径1.4米,弹重14700千克,采用惯性制导,最大射程2000千米,改进后的射程增至2700千米以上。与中国其它的战略导弹不同,“巨浪”-1/“东风”-21导弹使用的是固体推进剂,但只能携带一枚核弹头,爆炸威力为200万到300万吨当量。

通过核潜艇和弹道导弹的研制,中国造就了一支科研、设计、试验、生产核潜艇的专业队伍,推动和促进了一大批新技术、高技术项目的发展,形成了基本配套的核潜艇研究设计中心、试验基地、生产工厂和配套协作网,为研制新一代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巨浪”-1型导弹的不足之处是射程太小,加之当时的“夏”级核潜艇的噪音较大,隐蔽性能较差,所以“巨浪”-1型导弹难以完成全球目标的打击任务。而且这种导弹所携带的弹头数量少,能够打击的目标有限,作战威力不大。因此,当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开始研制时,与之配套的第二代潜射弹道导弹项目也跟着启动,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研制,进入试验和部署阶段。

新一代潜射弹道导弹为三级推进导弹,尺寸和性能已经接近美国海军的三级固体推进剂多弹头“三叉戟”C-4潜射弹道导弹,远远胜于早期的“巨浪”-1型。既可攻击敌核心重要目标(使用单弹头),也可同时打击多个目标(使用分导式多弹头)。同第一代潜射弹道导弹“巨浪”-1型相比,新型导弹的射程和同时打击目标的数量扩大了数倍,而且采用了高速计算机和复合制导系统后,圆概率误差也大大减小。在2001年夏天进行的三军联合大演习中,该型导弹曾进行了多次试射。

中国核潜艇和潜射弹道导弹横空出世,为中国走向国际舞台及奠定大国地位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核潜艇和潜射弹道导弹的开发成功,标志着中国海军的水下核力量正稳步向前发展,将为共和国筑起新的牢不可破的“水下万里长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006 0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中国国产PLZ-45自行榴弹炮系统性能揭秘


仰头怒吼

  由我圈北方工业总公司研制的PLZ-45自行榴弹炮系统,是我国新一代大口径自行压制身管火炮系统,具有反应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射程远.火力猛,机动能力强等特点。其整体作战性能达到目前世界先进的水平。而作为完整的火力系统,P LZ-45的整个体系配备相当完备,技术也相当先进。
  该系统由45倍口径身管的远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大威力增程炮弹、先进火炮射击修正子系统、信息子系统和各种后勤支援车辆等部分组成,具有射程远(最大可达50千米)、杀伤力强、打击目标种类较多、弹药兼容性良好、射击精度和灵活性高、部署和进入/撤出战斗迅速、具备完全的自主作战能力等特点。此外,该系统的机动性极强;生存能力也更高,易于操作和维护。
  PLZ-45 1 55毫米自行榴弹炮战斗全重32吨,车体长(含火炮)1 0.52米,车体宽3.3米,车体高2.60米,最大行驶速度5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50千米,其火炮性能与88式1 55毫米牵引加榴炮相同,炮车内载弹30发,并配有弹药输送车随行作战。炮内乘员为5人,包括车长、炮长、2名装填手和1名驾驶员。 PLZ-45的车体和炮塔采用全焊接钢装甲结构,全车包括3个舱室:驾驶员舱、工程舱和战斗舱。驾驶员配备了2具昼间潜望镜,其中1具可用被动式夜间驾驶潜望镜替换。该炮采用半自动装填机和电控液压击发装置,火炮在任何俯仰角时都可以装填弹丸。药筒采用手工装填。弹药贮存在炮塔后部。全部30发1 55毫米炮弹放置在两个位置:装填机上有24发,装填机下方右侧6发。PLZ一45的火控系统包括火控计算机、液力和电力伺服系统、火炮定向和导航系统、GPS差分定位系统、炮口初速雷达、自动瞄准系统、光学瞄准系统等等。该炮采用高速履带式底盘,公路行驶能力和越野能力俱佳。此外,PLZ.45还装备有完善的核生化防护系统和灭火抑爆系统,具有良好的装甲防护能力,可保证乘员的安全。
  PLZ.45 1 55毫米自行榴弹炮配有6种弹丸,包括DDB01 155毫米全膛增程榴弹(ERFB/HE)、DDB02 1 55毫米全膛增程底排榴弹(EIR FB-B B,HE)、DDB03 1 55毫米全膛增程底排火箭助推榴弹、DDM02 1 55毫米全膛增程底排子母弹(EFRB—BB/Cargo)、M92 155毫米全膛增程照明弹(E RFB,Illuminating])、M92 1 55毫米全膛增程发烟弹(ERFB/Smoke)、M92 1 55毫米全膛增程黄磷弹。
  该火炮系统以营为建制单位配置,一个营由三个连组成,编有PLZ-4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PCZ45弹药支援车、ZCY45营指挥车、ZCY45连指挥车、GCL45连侦察车、704—1火炮定位与射击修正雷达、702-D气象雷达站、W653。1抢修车等多种支援保障车辆,构成一套完整的作战系统。



处于行军状态下的PLZ-45自行榴弹炮。

  PLZ-45 1 55毫米自行榴弹炮战斗全重32吨,车体长(含火炮)1 0.52米,车体宽3.3米,车体高2.60米,最大行驶速度5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50千米,其火炮性能与88式1 55毫米牵引加榴炮相同,炮车内载弹30发,并配有弹药输送车随行作战。炮内乘员为5人,包括车长、炮长、2名装填手和1名驾驶员。 PLZ-45的车体和炮塔采用全焊接钢装甲结构,全车包括3个舱室:驾驶员舱、工程舱和战斗舱。驾驶员配备了2具昼间潜望镜,其中1具可用被动式夜间驾驶潜望镜替换。该炮采用半自动装填机和电控液压击发装置,火炮在任何俯仰角时都可以装填弹丸。药筒采用手工装填。弹药贮存在炮塔后部。全部30发1 55毫米炮弹放置在两个位置:装填机上有24发,装填机下方右侧6发。PLZ一45的火控系统包括火控计算机、液力和电力伺服系统、火炮定向和导航系统、GPS差分定位系统、炮口初速雷达、自动瞄准系统、光学瞄准系统等等。该炮采用高速履带式底盘,公路行驶能力和越野能力俱佳。此外,PLZ.45还装备有完善的核生化防护系统和灭火抑爆系统,具有良好的装甲防护能力,可保证乘员的安全。


PLZ-45使用的全膛增程弹药,目前使用全膛火箭底排弹,其射程已经达到50千米,其射程公次于南非G6/52自行榴弹炮。



沙漠行驶试验。




令人震憾的炮阵





  PLZ-45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营的配置




GCL-45连用侦察车用作前方观察所,收集目标数据,进行炸点修正。该车主要的观察和侦察设备是车载光电观察系统和便携式光电观察系统。通过信息处理设备,该车能够在各种恶劣气象和地形条件下,昼夜不间断地实时计算目标和炸点数据。并通过通信设备传输出去。侦察车的全套设备




战场支援维护车辆。装备PLZ-45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炮兵营配备多种战场支援维护车辆,包括2台机械维护车辆,、1台电子维护车和1台备件贮存车。这4台车辆编制在炮兵营的后方维护群中。可以为全系统提供1级和2级维护支援。所有车辆都可以在雨、雪、沙尘条件下使用。





ZCY-45营指挥车/ZCL-45连指挥车。CY-45营指挥车是炮兵营射击指挥中心,对全营的武器实施战术和技术指挥。通过快速改变战场位置。该车可越过炮兵连直接指挥每一门火炮。全套设备都安装在一辆履带式装甲车上。ZCL-45连指挥车对8门制炮兵连实施直接指挥和控制



704-1火炮定位与射击修正雷达 04-1火炮定位与射击修正雷达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炮兵侦察设备,可用于控测并确定敌军火炮或火箭炮的射击位置。它可同时确定多门多火箭炮或火箭炮的位置;测量已方部队发射炮弹或火箭弹的落点或落点偏差;预测敌军炮弹或火箭弹的落点。


702-D 气象雷达站 702-D 气象雷达站为卡车车载气象站。该站主要利用气球携带无线电控空仪自动跟踪对高空大气进行气象控测。702-D提供的气象信息包括25千米高空下的风速、风向、气温、湿度和气压等。此外,702-D还可以利用气球携带金属反射器自动跟踪装置测量风速和风向。


W653抢修车 W653抢修车是一种坚固耐用的装甲车,用于营救损坏或陷入泥沼的坦克、自行火炮和装甲战车。与其他工程车辆配合时,该车还可执行战场维修保障任务(更换部件、修理等)。





PCZ-45弹药支援车 PCZ-45弹药支援车(ASV)可携带90发155毫米炮弹,通过一条传送带为PLZ-45补充弹药,传送速度6-8发/分钟。该车采用与PLZ-45相同的底盘,其标准装备包括一台辅助动力装置和一台起重吊臂,用于从车顶装填弹药货盘。



车载射击指挥系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006 0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巡航导弹的发展

中国巡航导弹的发展

  秦庶弓

  编者按:本文由外媒资料翻译而来,文中所及仅供参考。

  ● 技术来源

  国最早获得的飞航式导弹技术是来自于苏联的544和542导弹,数年后仿制544型导弹成功,遂放弃了对542导弹的仿制工作。542导弹苏联海军代号为КС-1,系统代号为4К87,采用指令驾束制导,不适合舰艇使用,而当时中国仅有能力发展一种导弹,因此仿制遭到否决。但这种导弹最为可取的是采用РД-20涡轮喷气发动机,不仅具有比火箭发动机远得多的射程,而且燃料为航空煤油,贮存性能较当时544导弹的红烟硝酸氧化剂和煤油安全简单。放弃仿制542导弹并没有使中国获得远程飞航式导弹技术受到影响,因为544导弹同样具备完善的自控和自导装置。仿制的意义在于使中国得到了飞航导弹惯性制导技术、飞行自动控制技术以及末端主动雷达自导技术,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打下了飞航导弹技术发展研究的基础。如果当时苏联没有转让这种导弹,中国可能需要多花费10至20年时间。

  544导弹主要技术局限是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尽管这类发动机推力大,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燃料和氧化剂,射程很难超过100千米。542导弹虽然射程可达100千米以上,并有增程潜力,但是发动机并不是专用的飞航导弹发动机,而是米格-15战斗机使用的航空发动机,造成导弹体积较大。542导弹发动机制造技术主要来源于航空工业方面的合作,因为当时中国空军大量装备米格-15战斗机,并在苏联帮助下建设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而544火箭发动机技术则是在544导弹仿制中获得的。两种导弹惯性导航、舵机、自动驾驶仪和高度控制装置相同,这些装置和系统的资料以及发动机和弹体结构技术,使中国很快从单纯的仿制走向深入研究。其中544导弹对中国影响最深远,国产主要型号飞航导弹结构和外形有近20年沿用苏联设计。70年代中国自行设计冲压喷气发动机,并开始设计使用这种发动机的舰射“海鹰”-3及空射“鹰击”-1超音速反舰导弹。但是“海鹰”-3导弹并未成功,而“鹰击”-1进行试验后也没有大量装备。

  空射远程飞航式导弹是巡航导弹远程打击体系中的重要技术。中国在研制空射反舰导弹中获得了这项技术。空射型的“鹰击”6导弹是由舰射和岸舰型“海鹰”-1、“海鹰”-2导弹发展而来。直到80年代初,中国才完成了空射反舰导弹的定型。“鹰击”-16导弹系统的研制,解决了载机相关系统的配套以及对投射过程各个环节的技术储备。从1970年到1980年期间,中国完成了单脉冲末制导雷达红外导引头和电视导引头的研制,精密的无线电高度表也在70年代末期定型。中国在80年代已经具备了研制打击陆地目标的巡航导弹技术储备。

  ● 发展巡航导弹

  70年代印巴战争期间,一个中国顾问小组曾经考察了巴基斯坦卡拉奇港遭袭击的情况。印度海军用导弹快艇袭击了港口储油设施,造成了巴基斯坦方面重大损失,所用的导弹是苏联П-15反舰导弹,也就是中国仿制的544导弹。不久后,中国开始探索对陆地目标攻击的飞航式导弹技术。7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巡航导弹”这一称呼来源于当时美苏裁军谈判,将美国对陆攻击远程飞航式导弹称为巡航导弹,将短程的战术飞航式导弹依旧称为飞航导弹。因此,中国在1977年提出的规划中,巡航导弹明确定义为对陆地目标实施远程打击的飞航式导弹。1976年初,正式展开战术型巡航导弹的技术研究,先后组织多次调研和可行性论证,相继对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地形匹配技术、气动外形、回收技术和惯性导航技术展开了预研,同时也对小型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和景象匹配技术进行初步探索。项目工程代号为“鲲鹏”5型地地战术巡航导弹。

  “鲲鹏”5型导弹是以“海鹰”-2岸舰导弹为基础,改装涡喷发动机,增加进气道。当时制约中国巡航导弹发展的瓶颈之一是发动机。火箭发动机不可能满足高亚音速和长航时要求,必须采用喷气发动机,而当时中国唯一可以使用的小型发动机是涡喷11。这种发动机是60年代中期国土防空作战中击落的“火蜂”无人机J85-100发动机的仿制品。在被中国空军击落的“火蜂”高空无人机中,至少有一架基本完好,只有机翼和控制设备受损,从而使中国获得了完整的小型发动机样品。1971年试制成功,并于1978年定型。由于“鲲鹏”-5号项目进度缓慢,这种发动机最早安装在“海鹰”-4号岸舰导弹上,该型导弹是“海鹰”-2型导弹试飞器SFQ-1的战斗型,射程有了很大提高。

  1978年底,飞航导弹研究院正式接受了射程300千米的“风雷”5号巡航导弹研制任务,该项目的最终结果不得而知。研制的成果可能就是SFQ-1试飞器和改进涡喷-11而来的FW-41发动机。据1987年简氏防务周刊报道,1983年中国完成了“鹰击”-41号战术巡航导弹论证和“鹰击”-42号战略巡航导弹研究报告,该刊物称“鹰击”-41号被选中作为三军通用型战术导弹。

  90年代,一种被外电称为“红鸟一号”的巡航导弹试射成功。该型导弹目前没有正式公开的数据,而且与以前型号存在何种联系还不得而知。据称该弹外形上类似于美国“战斧”巡航导弹,弹体中部有两个可收放式梯形平直弹翼,尾部为可折叠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舵安装在水平尾翼上。发动机安装位置与“战斧”相似,折叠进气口同样在弹体下方。自控飞行段为惯性制导,具有高程地形匹配修正。《国际舰队》杂志推测该导弹末端制导为景象匹配或主动雷达自导,在攻击陆地目标时,采用红外景象匹配自导,而攻击舰船、储油罐以及大型桥梁等目标时,采用主动雷达自导。1991年,美国在伊拉克缴获一批中国制造的C-201导弹,对该型导弹研究后,得知中国无线电高度表精度已经足够控制导弹在5米超低空飞行,而C-201导弹是“海鹰”-2导弹的出口型。中国自用无线电高度表和定高装置精度具有相当先进的水平,这些技术完全可以用于巡航导弹。

  1999年美国圣迭戈海军研究机构报告指出,90年代末期中国已经有一种正式编号为DH-10的巡航导弹系统。据美国海军研究中心推测,这就是早先的“鹰击”-42型巡航导弹的正式装备型号,而所谓的“红鸟”-2巡航导弹很可能就是该型导弹的增程型号。2000年6月至7月,中国首次试射一种称为“红鸟”-2B的空射型巡航导弹,射程达到1500至2000千米。外电报道中国正在研发中的“红鸟”-3射程增加到了2500千米。姑且不论美国研究资料是否准确,至少可以说明中国已经拥有远程巡航导弹武器系统。

  ● 发射平台

  中国台湾的《中国时报》引述美国《华盛顿时报》报导,据美国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称,近几年大陆在发展巡航导弹上有较大进展。虽然其言论主要是为美国媒体营造“中国威胁论”,但从侧面反映中国巡航导弹系统确有进展。美国《空军》杂志指出,陆上发射巡航导弹的技术不难,但海上、空中及潜射技术难度就非常高,而中国已经在这些发射平台技术上取得成就。有报告称,中国新型核攻击潜艇也将配备远射程潜对地巡航导弹,由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西方人士指出,中国发展巡航导弹的过程与其他国家不同,先从陆射跨越到水上和潜射,如早期的“鹰击”-42等型号。中国在70年代末已经具备从水下发射弹道导弹的能力,而水下潜射巡航导弹技术与此有相容性。中国具备鱼雷设计制造技术,有雄厚的基础,同时完全掌握和自行发展了飞航导弹技术,两者结合是水下潜射导弹的技术基础。

  空中发射是巡航导弹发射的重要手段,能够实现快速打击远程目标。中国空军装备的是图-16轰炸机的仿制型号轰-6,是普通轰炸型,不具备投射飞航式导弹的能力。中国虽然从苏联进口的542导弹能够用于空中发射,却并没有相应机载火控系统。直到80年代初期,中国才拥有空射平台投放的反舰导弹,解决了空射火控系统和投放技术问题。由于受到当时的技术局限,采取了相应的办法来弥补不足,使国产空射导弹武器系统独树一帜。

  目前,中国空军的巡航导弹发射平台依旧是轰-6轰炸机。这种飞机舱内载弹量约为3000千克,大约能挂载相当于2至3枚美国BGM-109巡航导弹的重量,两侧机翼各可挂载2枚BGM-109弹,但没有特殊挂架的话只能挂载1枚,因此推测中国轰-6每架最大载弹数量为4至5枚。很多观点认为诸如图-16和轰-6这类老式亚音速中程轰炸机的主要问题是突防能力不足,但巡航导弹本身就是远程防区外的精确攻击武器,因此并不需要空射平台具备突防能力。据香港《成报》2004年7月2日报道,中国空军将打算组建战略空军。此外,俄罗斯方面传出中国有关方面考察TU-22M“逆火”轰炸机。这说明中国军方一直在寻找替代轰-6的作战平台。

  ● 新战略方向

  2004年以来,中国开始重视能源问题。由于在获取石油来源问题上不断受挫,中国能源供应前景并不乐观。中国石油消耗已经与日本持平,而且还在高速增长,这是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以及成为世界强国的必然成本。据美国兰德公司预测,中国的能源消耗将在30年内达到与美国持平,如果这期间没有出现新型能源和节能技术的普及应用,全世界原油开采总量很可能仅仅只能满足中国和美国总需求的一半。这种危机对全世界都有巨大的影响。稳定原油产地是非常关键的战略布局。俄罗斯与中国石油贸易的安大线流产,导致每年2000万吨原油贸易损失,占中国能源年需求的百分之十以上。中东地区是中国主要石油进口地区,但是中国并没有在该地区获得特殊地位,而且漫长的运输线要经过不稳定地区,这些都是潜在的危机因素。中国应该有保卫国家能源供应稳定的权利和力量。

  在捍卫领土、领空和领海完整的行动中,海空军以及陆基巡航导弹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打击手段,尤其是空射巡航导弹系统能够迅速部署到海外和边远疆界地区,立即形成战术精确打击威慑能力。强大的国家以及有效的远程打击手段常常可以瓦解对手挑衅的决心和意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1-2006 0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艇下水及039宋(日本杂志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2006 0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性能推测

中国制造的最新常规潜艇,2004年6月左右在武汉下水。
从外形上看,该艇有非常明显的“基洛”和“宋”的影子。
相关资料目前尚不清楚。

这是中共继039宋级柴电潜舰後自行建造的第一种柴电攻击潜舰,与宋级一样由武昌造船厂建造,首艘於2004年5月31日下水,第二艘则於同年12月下水。元级的整体造型与细部设计与宋级有很大的不同,绝对是全新的设计;例如宋级潜舰仍使用与上一代罗蜜欧级、明级柴电潜舰相仿的鲸型舰体,元级则改采更先进的泪滴型舰壳,外观浑圆饱满,舰首较为粗大平缓,比较接近俄罗斯的Kilo型柴电潜舰。元级的舰首上缘装有六具鱼雷发射管(配置方法为上二下四),而将舰首下半部空了出来,用来安装大型的主/被动声纳系统,此设计也是师法Kilo型,比宋级那种鱼雷管占满舰首大部分空间的设计而没什麽空间安装声纳要好多了;因此可以估计,元级的水下侦测能力──尤其是被动听音,比起宋级应该会有很大的进步。除了改进的声纳系统外,元级也被西方推测使用光电侦测桅杆,装备可能包括CCD摄影机、红外线热影像仪、雷射测距仪等,舰上所有声纳、光电侦测、雷达、电子战与武器系统可能都连结到数位化整合式战斗系统中。根据图片,元级的舰身与Kilo型、宋级改良型一样都敷设了消音瓦,对於降低噪讯有很大的帮助;不过元级舰体两侧还是各有一长排水柜开口,跟宋级一样,水流过时容易产生较大的噪音,相较於欧、美、俄、日最新一代潜舰尽可能减少水柜开口数目以使舰体表面平滑,元级在此方面仍有进步的空间。元级采用十字形尾舵,前水平翼位於帆罩两侧,据说这些舵面的设计均与宋级类似,推进器则为一个高曲度七叶片螺旋桨。此外,消息盛传元级配备能大幅延长潜航时间的绝气推进系统(AIP),只是目前仍无法证实。武器方面,除了潜射鱼雷之外,元级的鱼雷管应该也能发射水雷、反舰飞弹等武器,例如中共C-801反舰飞弹的潜射型、俄制SS-N-27俱乐部(Club)反舰飞弹等,鱼雷方面则可能使用俄罗斯最新型的TEST-71MKE线导鱼雷或53-65KE尾流归向鱼雷等等。总之,元级的出现显示中共在潜舰制造技术上又有了长足进步,搭配购自俄国的新型Kilo-877/636柴电潜舰乃至於研发中的093、094核能潜舰,未来中共潜舰部队绝非以往只靠着大批罗蜜欧、明级等老旧落伍货色充数的「大声嗡」,对台湾、日本与美国的反潜能量都将造成更大的考验。日本世界舰船杂志2005年11月号对元级潜舰的诸元推定如下:长77.6m,宽8.4m,吃水5.5m,浮航排水量1900~2000ton,潜航排水量2500~2600to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2006 0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040的工艺上来看,即将出现的093、094绝对不会让观众失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006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新型30链炮步兵战车

中国新型30链炮步兵战车
作者:不详 阅读:3353 次 时间:2005-11-23 来源:兵器装备网《军事装备资料库》

国产新型外贸步兵战车是在90式步兵战车的基础上,加装新研制的30毫米链式炮而成的新型履带式步兵战车。
  
90式步兵战车

  90式步兵战车是在90式装甲人员输送车上装配双人炮塔而成的。其炮塔可装备30毫米、25毫米、23毫米机关炮及7.62毫米并列机枪。该车可输送人员多达8名。为确保水上浮力,车体被加长,左右各增加了一个转轮,使其转轮达6个。90式步兵战车的发动机为235千瓦的BF8L513C风冷内燃发动机。



90式步兵战车结构简单可靠,维修保养方便。该车战斗全重达14.5吨,全车长6.7米,宽3.1米,高2.4米。其最大速度67千米/小时,水上速度达7千米/小时。具有较高的运动速度,良好的越野机动性和一定的防护能力,并具有水上浮渡性能。

☆90式步兵战车的炮塔可以装备30毫米、25毫米、23毫米机关炮等武器,这也许正是选其作为新型步兵战车基型车的原因。

与国内安装25毫米炮塔的装甲车相比,新型步兵战车的人机操作环境更为宽松,单发密集度更高,火炮与炮塔间采用圆弧装甲钢板密封,防护性能更高。★
在90式步兵战车的基础上,新型步兵战车战斗全重略有增加,达到16吨,乘载员为3+8人。该车最大速度65千米/小时,具有机动性高、可靠性好的优点。与90式一样,新型步兵战车具有水陆两栖功能,越野性能优良,可以伴随主战坦克进行运兵、作战。其水上速度达6千米/小时,最大行程500千米,最大爬坡32°。


新型步兵战车底盘系统选用风冷柴油机做动力,配备综合传动装置、液压机械操纵装置、双销耳挂胶履带。该车具有整车三防系统和个人三防系统、动力室自动灭火系统及抛射式烟幕发射装置。

  新型步兵战车的武器系统包括30毫米链式炮、7.62毫米机枪和“红箭”8导弹。其火炮高低射界在-6°~+52°间,可360°射击。当火炮射角为0°,从底盘顶算起,炮塔长3.3米,宽1.7米,高0.8米。30毫米链式炮有效射程达4000米,7.62毫米机枪初速达830米/秒。

  该武器系统具有单发、连发密集度好、结构简单、可维修性好、可靠性高及电传系统性能稳定等方面的优势。可杀伤有生力量、毁伤步兵战车、输送车等轻装甲目标及火力点,对低空俯冲的飞机和武装直升机实施自卫射击。与此同时,车上乘员可利用车上武器与敌方坦克、步兵战车进行作战,也可下车作战。

新型外贸步兵战车的炮塔特写。上面装有“红箭”-8型导弹发射筒4具和30毫米链式炮等武器装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4-2024 05:04 PM , Processed in 0.078918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