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endlessrain

【太极拳※※交流专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2-9-2005 06: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nz 于 12-9-2005 05:14 PM 发表


松沉入手求柔顺我看过,何谓散呢?

没有散的话,松就会松到自己身上,也就是自己打自己.松要松到外面,甚至要扩散到周围几方尺还要大.只有到了这样,才开始拳谚所说的"一切皆是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lenz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2-9-2005 07: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哇,打保龄球哦,一排倒到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5 09: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的,我只是路过者吧了?!?师傅姓梁的吧!!!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9-2005 08: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nz 于 12-9-2005 05:15 PM 发表


哦,你知道我讲谁?别跟我说你就是时常在我们隔壁练的少林的师傅?别传给他的师傅听哦,免的他的师傅找我算帐我就惨了

囫囵劲是不是类似永春的寸劲?找螳螂拳专家研究会不会有点奇怪: ...


囫囵劲是螳螂拳专用的抖发劲,原理略和太极勁相同,我们太极梅花螳螂拳内外兼修,很多人误解和其他外家拳一概而论,我们也练气,也练内,有彦:内练一口气,外练经骨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enz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3-9-2005 04: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hpin_2000 于 12-9-2005 09:08 PM 发表
不是的,我只是路过者吧了?!?师傅姓梁的吧!!!哈哈!!!


我的师傅姓李和郭,在乔治市精武教拳,你在哪里学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enz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3-9-2005 04: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hpin_2000 于 13-9-2005 08:59 AM 发表


囫囵劲是螳螂拳专用的抖发劲,原理略和太极勁相同,我们太极梅花螳螂拳内外兼修,很多人误解和其他外家拳一概而论,我们也练气,也练内,有彦:内练一口气,外练经骨皮....


我们少林那里也有一个师傅是是教太极梅花螳螂拳的,这跟七星螳螂,六合螳螂有什么不同呢?以前我只听过梅花螳螂拳,来到这里才听起太极梅花螳螂拳,是学过太极拳的师傅改过了吗?是不是七星螳螂,六合螳螂,梅花螳螂100%属于外家拳,而太极梅花螳螂则50%内家,50%外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3-9-2005 07: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nz 于 13-9-2005 04:19 PM 发表


我们少林那里也有一个师傅是是教太极梅花螳螂拳的,这跟七星螳螂,六合螳螂有什么不同呢?以前我只听过梅花螳螂拳,来到这里才听起太极梅花螳螂拳,是学过太极拳的师傅改过了吗?是不是七星螳螂,六合螳螂,梅 ...


哦...并不是由学过太极拳的师傅改过的,而是本就从山东发源而来..你可试试和你们少林的梁同学交流,他对于螳螂拳颇有研究,当然如果能和他试手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5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极小旋风 于 6-9-2005 10:51 PM 发表



在这里啦。

http://itcca.org/videos/video-d.htm



play 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9-2005 07: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極梅花螳螂拳”是以囫圇勁為主,講求黏、聽、順、化、纏、抖等勁路。陰陽分明,剛柔相濟,虛實相輔。動作軌道旋轉孤形,而技擊手法精密,招式連發,手無單行,著法一環扣一環,環環相繞,招招相扣,恰似梅 花朵朵,瓣瓣相連,非常精悍壯觀,故稱“梅花”。此拳身形步法靈活如猿猴,手足曲伸如鋼似棉,雙手如螳臂,模似螳螂格鬥之法,運用勾、摟、採、掛、崩、圈、劈、挫、挑、截、斬等螳螂拳技。糅合“太極”、“梅花”、“螳螂”之形意,故稱為“太極梅花螳螂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5 0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9-2005 1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坐打太极拳可保健,练书法强身益智。

(吉隆坡讯)本地著名书法家钱重正持著“甚麽东西都很好玩”的心态,年轻时开始学习书法、太极拳和静坐。日久有功,他说书法有强身、健思、益智和致静的作用;静坐可提升免疫力和降血压;太极拳则治愈他常打喷嚏的困扰。这3项兴趣已是他保健的最大功臣。

钱重正表示,他每天临睡前一定练习书法至少半个小时,写的是行书,练完书法才睡觉。他发现自己的睡眠品质很好,一觉到天明。隔天起床精神饱满,很有活力地开始一天的作业。

51岁的他说,他当初学书法是受父亲的影响,因为父亲的字写得不错。渐渐地,他感受到书法不只陶冶性情,而且有强身、健思、益智和致静的作用,因为写书法时的端坐姿势,就是气功里讲的“坐功”,有益身心。

人不再易冲动

他指出,写书法有3种境界,一是人的心情不平静,要先调和心情才能开始写书法。二是人的心情保持平静就可开始练写书法,三则是人的心情随时都可保持平静。

“书法讲求调息、练气,运笔之前要先调适情绪,排除杂念,才能集中精神书写,不然就会影响作品。我学书法后的第一个感受是,人不再易冲动,做事理性和感性都有,处理问题比较圆满,没有太多烦恼后,就不会影响健康。”

钱重正表示,他10来岁开始学水墨画,20岁才正式学书法,双管齐下,逐渐领会其益处。因此,现今的他也乐於当书法老师,教授有兴趣者学书法。

他指出,近几年来,他练书法时喜抄心经。“心经只有260个字,半小时就能写完。我写经时,会思考经里所讲的道理,可想透很多事情,并放下执著,疾病便不会找上门。”

他说,4个孩子中,读五年级的幼子开始勤练书法,希望像爸爸那样年纪渐长后也能保持健康的体魄。女儿则积极学习水墨画,令他感到欣慰。

练太极拳止喷嚏
静坐降血压

数年前,钱重正的一个下属教人静坐,他知道后也跃跃一试,发现静坐不只提升免疫力和降血压,还可训练耐心,学会接受“痛苦”。

“初期学静坐时,总会想东想西,脚也因为不习惯而痛起来。后来,我告诉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慢慢地,心就没有那样急燥,花了两三年才适应。现在,我随时随地可以静坐,一次半小时,忙时就静坐10分钟。一点一点地做,一定会有成绩。”

钱重正说,他10多岁时,健康欠佳,常有打喷嚏的困扰。於是,他就学太极拳。“太极拳有助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及有益各种神经系统。我每天起身后打太极拳一个小时,打喷嚏的毛病不药而愈。由於工作繁忙,现在我只能练习15分钟。”

他说,如果还有时间,他想学瑜伽,因为保健是一生的功课,有钱没有健康是没有用的。

田七助新陈代谢
泡参提神补气

钱重正有家族遗传性高血压的问题,他用中药调理后,血压果然下降。他用的中药有田七、泡参和冬虫草。

他说,冬虫草有调节血压的功能,只需4至5条冬虫草、20粒红杞子、3粒红枣加一碗水隔水炖6个小时即可,每两周吃一次。至於田七和泡参则磨成粉,做成胶囊,每天早上服用1至2粒。

“田七有助新陈代谢,可降血压。泡参有提神补气的功能,两者相辅相成。”


光明日报/良医·2005/0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9-2005 09: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 极 拳《太极拳谱笺》——徐震

太 极 拳《太极拳谱笺》——徐震

徐震,字浙东,是文学教授,太极拳理论家,曾跟随郝为真的儿子郝月如学习太极拳多年。《太极拳谱笺》内容如下:

王宗岳所编太极拳谱,自武禹襄得诸舞阳盐店,复加解说,杨露禅亦承用之。然传者于原谱旧文与武氏解说,莫能识别。予既详考端末,辨而析之,遂就原谱为之笺释。其武氏之言,有须疏明者,别有论撰,兹不及焉。至若掤应作「手朋」,「手履」当作搂,若此之类,新论正名篇详之矣,今悉加刊正,故异于他本,学者可无疑焉。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此节明太极取名之义,以为总揖体用之言。

易云,太极生两仪。朱子《周易本义》云两仪者,始为一划以分阴阳。周子曰:「无极而太极」。拳名太极,盖义取诸此也。习太极拳造乎最高之境,为能常定常应。常定为寂然不动,常应为感而遂通,寂然不动,无极也。感而遂通,太极也。应生于定,感生于寂,故曰,无极而生。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谓一切事物,皆相反相济也。太极拳练法,在开合蓄发,互为根纽。用法在顺逆走粘,一时俱运,皆相反相济之道。故曰阴阳之母。此二句揖尽体用,实为全文之开宗本义。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此节言太极拳运用之纲领。

动静在心,分合在形。心能宰制其形则一心主政,百骸从令。作止蓄发,无不如志。故曰,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也。无过不及谓应合他力,须时间与方向两皆适当。时间则不后不先,正当他力将发未发之际。方向则不即不离,正切他力难转难化,不可抗拒之处。随曲就伸,谓应合他力,贵能因事乘便不与扺牾,则他力皆为我用矣。此一节中,以此四句为主。走谓避彼来力,粘谓随彼来力,彼力虽强,我能运转灵敏,即可不受彼力,是为用柔,然必自处于顺,乃能运转灵敏,故柔与顺常相合也。若筋腱未能练柔,举止未能练顺,他力虽背,我亦无由制之,以我亦不能得势得力,即不能利用机会也。「动急急应,动缓缓随」,谓时间须求适合。若必以急为善,则有先自见其形势之失,若必以缓为善,又将失之迟顿。故不可自用,惟当因彼。此四句申明上四句之义。「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谓法无固定,理有要归,此二句总束本节。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

此节言功夫之进程。

「着熟」为初步功夫,不过求熟于法而已。所谓法者,在本身为各部骨节筋腱之动作能相调协。在对角为于彼来力之线路能确实辨认。所以在此一步中,可谓重在应用力学之练习。

「懂劲」为第二步功夫,由法之运用渐熟,至于习惯自如,使思念变成本能。在本身为各部内外肌之调适,进于形气之调适。在对角为于来劲之线路,无须着意辨认,肌肤自有感觉,身体各部反射之机能,极为灵敏。所以在此一步中,可谓重在神经反射之练习。

「神明」为第三步功夫,功夫至此,惟在调伏其心,养成定力,则精神可以控制外物,而他力无异我力。所以此步功夫,全重精神修养。

三步功夫,每一步中,尚有若干节序,然未易细分,且各人之过程不同,故亦无从详分。至于练成之时闻,初步功夫,若不谬蹊径,速者年余,迟亦不过两载。然自初步进入第二步,时之久暂,即已难定。自第二步进入第三步,亦复难言。要能持之有恒,精进不懈,亲近良师益友,常相讲肄,则功至自悟,故曰、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右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此节言练法及功效。

「虚领顶劲」至「不偏不倚」,专就演架而言。「忽隐忽现」一句兼其演架打手之法。自「左重则左虚」至「我独知人」,专就打手而言。英雄二句,言功效也。

「虚领顶劲」者,自外形言,头容端正,若以顶劲领起全身。 由内心言,寂然着合体于虚无,而脑闻常自爽朗,故「虚领顶劲」,实兼内外而言,若但说外形,则虚义不明,若专说内心,则顶劲何指,故当内外兼及,义乃满足也。气沉丹田为伏气之功。丹围为脐下少腹,意系于此,渐加挕敛,将觉如有孔穴,为呼吸之根,息之出入,乃极深细,至于安匀调畅,举体自尔和顺,运用自能随意,乃至不觉有孔穴,不觉有气相,此须体验方知,非可以意测度也。「不偏不倚」即为中正,乃专就外形言也,外形欲其中正,当先谨守身法十目,即武禹襄所标示「提顶、吊挡」等是也。此十目能练至悉当,即为合度。统观此三句,「虚领顶劲」与「气沈丹田」,皆「不偏不倚」,为基本功夫,太极拳练法,不离演架打手,予演架中用轻清闪倏之劲,是为练本身之「忽隐忽现」。于打手时使突变猝发之劲,是为练应敌之「忽隐忽现」。

自「左重则左虚」,至「退之则愈促」,此乃练走练粘之法。其要诀总归不与彼力相犯,而因势利用之耳。至于「一羽不加,蝇虫不落」,则皮肤感觉之敏,全身运用之灵可知矣。故人不知我之动静,我独知人之虚实。「人不知我」,则能出其不意。我独知人,则能攻其无备。依此练法,施诸拼搏,自有奇效。故曰:「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此节明太极拳之特长。

「斯技旁门甚多」四句,谓太极以外之各派拳术,皆形式有殊耳,据实论之,无非恃先天之力与捷,其不合正法一也。震谓太极独到之处,在超越形骸之作用而练成心神之凝定。故功夫不随血气之盛衰而进退。太极而外,各派拳技,虽有其高美之理法者,然皆不免随年事为盛衰。如摔角之术,非无巧法,年逾五十,功夫即不免衰退,惟太极拳功夫,可以至老不退,此亦其独到之处也。

「有力打无力四句」,明太极之妙,在不恃本有之力与捷,而能由学以成智勇。然太极之外,各家拳术,亦有其高美之理法者,谓其未若太极之深妙则可,直谓皆是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未免抹煞太甚。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谓太极拳家,不取力与捷,其实何尝不取力与捷,特其力与捷,皆由锻炼而得,非先天本其具耳。太极拳所用之力,粗者为肢体联贯动作之合力,精者为意气一致之刚劲。太极拳所用之捷,粗者在肢体之能调,与时、方之有准,精者在感觉之敏,心神之定。故其力不争强,捷不争先,惟在当机赴节,(当机则能后发先至)故有四两拔千斤,耄耋能御众之效。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此节言太极拳之得失。

「立如平准」四句,上二句言势法之本。下二句言得失之由。秤之为物,能权轻重而得其平。人能将重心位置得当,则虽在变动之中,全身之力,仍得平衡,就其姿势言之,则有立如平准之象,若能养成此种功夫,则作止变转之时,自尔稳定便捷,已能保持此种平衡力,方可练全身处处圆转,能全身处处圆转,则与外力接触时,可以顺势滑过,故能不受他力,此即活似车轮之义。又圆转之法,大圈之中更包小圈,此种复合之转法,最能利用他力之来势而变更其方向,故「立如秤准,活似车轮」,乃一切势法之基础,乃可随而不滞。所谓随者,须将两足分清虚实,使重心常在一足之内,作止变转,常将两足交互相代,以支其身,则重心不至提高,动中依然稳定,动时仍可发劲,此所谓偏沉则随也。以支身着力于一足,故曰偏沉,以身体各部可任意而动,故曰随也。

轻灵之功,果造其极,丝毫不受他力,所谓「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此二语最为善于形容,若他力来时犹有与之扺牾之意,则与左重左虚,右重右杳之义不合,如是则犯双重之实。犯双重者,必显其力之方向,方向既显,则为人所乘,每至不及转变,故曰双重则滞也。

「每见数年纯功」四句,即专言双重之失,大扺犯双重之失者,多由步法虚实不清所致,所以者何?缘动步之时,不能圆转自如,遇有他力突然而至,乃不得不与之扺拒,如此即成双重之病。论中以偏沉与双重对举,意在是也。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此节言取径高,则病去而技日进。

阴阳走粘之义,已见上文。「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者,以本身言,则一时能为复合之动,错综而运也。以应敌言,攻守俱时而有,取势相反相济是也。举例明之,如推手之时,彼力前挤,我须一时将身向后向侧向下按势而不着力,足反阴自下进,并于此时将我欲发劲之方向取准,及彼势已穷而将回,我乃随其回势而用劲下按,此即一势之中,含复合之动,错综之运也。至于当彼挤进之时,我以避让为蓄势,故守即同时为攻,相反适以相济,此阴不离阳,阳不离阴也。然此特就显见之法式言耳,故为粗浅之动作。功力既深,动作造微,虽有复合错综之实,一泯攻守避就之迹。此亦非言语所能达,而当征诸体验矣。「阴阳相济」,总括上四句而言,果能臻此境地,自能知己知彼。是以谓之懂劲。由是愈练愈精,直可视他力如己力,是为从心所欲。自懂劲以后,全是内省功夫,非复求诸外形所能到。故以默识揣摩,示用功之途径。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此节明太极拳功夫之归究也。

「舍已从人,舍近求远」,应作四种料简,一为既不「舍己从入」,又复「舍近求远」。世俗拳师,但练花拳,或专练硬功,不识门径,不通势法,大都如此,此最下也。二为虽知「舍己从人」,未免「舍近求远」。习太极拳功力浅者,易犯此失。三为不能「舍己从人」,尚非「舍近求远」。内功之粗者,外功之精者,往往如此,其用法未尝不简捷,特非变化圆融.,随触即转,未免有起有落,虽就势法言,已不见「舍近求远」之失,究极论之,尚未尽切近之能事也。四为太极功夫之归究,必于「舍己从人」中,求其至切近之运用,所争只在毫厘,功夫若此,方为造微也。故结论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意谓太极拳之所以敻绝,正以有此精微之境。不到此境,不足以识其特异。学者于此,小有差忒,即不得太极拳之真谛,故辨之不可不审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9-2005 09: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之练习谈---永年杨公澄甫遗著

太 极 拳 太极拳之练习谈

永年杨公澄甫遗著



  中国之拳术,虽派别繁多,要知皆寓有哲理之技术,历来古人穷毕生之精力,而不能尽其玄妙者,比比皆是。虽然,学者若费一日之功力,即得有一日之成效,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于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有相当之哲理存焉。故研究此道者须经过一定之程序,与相当之时日。虽然良师之指导,好友之切磋,固不可少,而最紧要者,是在逐日自身之锻炼,否则谈论终日,思慕经年,一朝交手,空洞无物,依然是门外汉者,未有逐日功夫。



古人所谓,终思无益,不如学也。



若能晨昏无间,寒暑不易,一经动念,即举摹练,无论老幼男女,即其成功则一也。



近来研究太极拳者,由北而南,自黄河流域至杨子江流域,同志日增,不禁为武术前途喜。然同志中,专心苦练,诚心向学,将来不可限量者,固不乏人,但普通不免入于两途:



一则天才即俱,年力又强,举一反三,颖悟出群;惜乎稍有小成,便是满足遽迩,中辍,未能大受。



其次急求速效,忽略而成,未经一载,拳、剑、刀、枪皆已学全,虽能依样葫芦,而实际末得此中三味,一经考究其方向动作,上下内外,皆未合度,如欲改正,则式式皆须修改;且朝经改正,而夕已忘却。



故常闻人日:习拳容易改拳难。



此语之来,皆由速成而致此。



如此辈者,以讹传讹,必致自误误人,最为技术前途忧者也。



太极拳开始选练拳架。



所谓拳架者,即照拳谱上各式名称,一式一式由师指授,学者悉心静心,默记揣摹,而照行之,谓之练架子,此时学者分内外上下注意。



属于内者,即所谓用意不用力,下则气沉丹田,上则虚灵顶劲;



属于外者,周身轻灵,节节贯串,由脚而腿而腰,沉肩曲肘等是也。



初学之时,先此数句,朝夕揣摹,而体会之,一招一式,总须仔细推求,举动练习,务求正确,习练既纯,再求二式,于是逐渐而至于习完。如是则毋事改正,日久亦不致更变要领也。

习练运行时,周身骨节,均须松开自然。

其一,口腹不可闭气,

其二,四肢腰腿不可起强劲。

此二句,学内家拳者,类能道之,但一举动,一转身,或踢腿摆腰,其气喘矣 ,其身摇矣,其病皆由闭气与起强劲也。



1、摹练时头部不可偏侧与俯仰。所谓要顶头悬,若有物顶于头上之意,切忌硬直,所谓悬字意义也。目光虽然向前平视,有时当随身法而转移,其视线虽属空虚,亦为变化中一紧要之动作,而补身手法之为足也。其口似开非开,似闭非闭,口呼鼻吸,任其自然。如舌下生津,当随时咽入,勿吐弃之。

2、身躯宜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不偏。但遇开合变化时,有含胸拔背,沉肩转腰之活用,初学时节须注意。否则日久难改,必流于板滞,功夫虽深,难以得益致用矣。

3、两臂骨节均须松开,肩应下垂,肘应下曲,掌以微伸,手指微曲,以意运臂,以气贯指,日积月累,内劲通灵,其玄妙自生矣。

4、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若移于右者,则右实,而左脚谓之虚。所谓虚者非空,其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所谓实者,确实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故腿曲垂至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身躯前扑,即失中正姿势,敌得乘机攻矣。

5、脚掌应分踢腿(谱上左右分脚或写左右翅脚,与蹬腿二式。踢腿时则注意脚尖,蹬腿时则注意全掌,意到而气到,气到而劲自到。但骨节均须松开而平稳出之,此时最易起强劲,身躯波折而不稳,发腿亦无力矣。

太极拳之程序,先练拳架(属于徒手),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散手;再次则器械,如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十三枪)等是也。



练拳时间,每日起床后两遍。若晨起无暇,则睡前两遍,一日之中,应练七八次,至少晨昏各一遍。但醉后、饱食,皆宜避忌。



练习地点,以庭园与厅堂,能通空气,多光线者,皆为相宜。但忌直射之烈风,与有阴湿霉气之场所耳;因身体一经运动,呼吸定然深长,故烈风与霉气,如深入腹中有害于肺脏,易致疾病也。



练习之服装,以宽大之中服短装,与阔头之布鞋为相宜,习练经时,如遇出汗,切忌脱衣裸体,或行冷水揩抹;否则未有不罹疾病也。

杨澄甫论推手

太极拳以练习推手为致用。学推手则即是学觉劲,有觉劲则懂劲便不难矣。故总论所谓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此言即根於推手无疑矣。 棚。捋。挤。按。四式,即黏。连。贴。随。舍己从人之定步推手。此图即兆清与大儿振铭合摄。 棚法向外。驾御敌人之按手。使不得按至胸腹贴近。故曰棚。此棚字取意。与说人释义稍升。棚之方式。如图。左右同其用法。最忌板滞。又忌迟重。板者。不知自己之运动。滞者。不知敌人之取舍。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则不成其为推手矣。迟重者。必以力御人。便成死手。非太极家之所取也。必曰棚者。黏也非抗也。手向外棚。意欲黏回。又不使己之棚手与胸部贴近。得化劲全赖转腰。一转腰则我之棚势已成矣。 捋者。连著彼之肘与腕。不抗不采。因彼伸臂袭我。我顺其势而取之。是收回意谓之捋。此字义又与说文不同。乃拳术家之专用名词也。其方式。即捋法转腰加上一手连著彼之肘前间。如上图。被捋者须本舍己从人。亦须知有舍人从己之处。被捋觉其手加重。便可乘之以靠。或觉其捋劲。忽有断续。则急舍其一边。而袭以挤可也。 挤者。正捋与式相反。捋则诱彼敌之按劲。使其进而入我陷阱而取之。必胜矣。设我之动力。先为彼所觉。则彼进劲必中断。而变为他式。则我之掘势失效。则不可不反退为进。用前手侧采其肘。提起後手。加在前手小臂内便乘势挤出。则彼仓碎变化之中。未有不失其机势。而被我挤出矣。被挤者须于变化中能镇定。有先觉。急空其挤劲。则便成其按势矣。 按者。因挤式不得其机势。便将右手。缘彼敌之左肘外廉转上。仍成捋式捋回。如捋又不得势。则翻右手。以手心按彼左肘节上抽出。左手又以手心按彼左腕上。是谓之按。按之转复为棚。棚捋挤按。终而复始。轮转不息。此谓练习黏连贴随之意也。以上四式。变化无穷。笔难缕述。望学者幸细心领会。於单人功架上之说明。详为参悟便易入门也。

世间练太极者,亦不在少数。宜知分别纯杂,以其味不同也。纯粹太极, 其臂如棉裹铁,柔软沉重。推手之时,可以分辨。其拿人之时,手极轻而 人不能过。其放人之时,如脱弹丸,迅速干脆,毫不受力。被跌出者,但 觉一动,并不觉痛,已跌出丈余矣。其粘人之时,并不抓擒,轻轻粘住, 即如胶而不能脱,使人双臂酸麻不可耐。此乃真太极也。若用力按人推人, 虽亦可以制人,将人打出。然自己终未免吃力,受者亦觉得甚痛,虽打出 亦不能干脆。反之,吾欲以力擒制太极能手,则如捕风捉影,处处落空。 又如水上踩葫芦,终不得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9-2005 09: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当赵堡太极拳练拳心得--刘瑞

练拳心得 刘瑞


师曰:“武当赵堡拳乃是有德者得之,无德则失之。粗人得之粗,细人得之细,文人得之精,拳打万遍神理自显。拳打十万八千遍,不动而自转,真乃是一层功夫一层理矣。”武当赵堡太极拳其宗旨是:在中正平园轻灵身躯韵味下,特别注意松柔,通过拳架的导引和习练使其用先天之巧劲去排除人身体内后天之拙力的一个求整过程。达于聚之能使五官四肢百骸,万棵能聚于一株,散之一棵能化百万株。

武当赵堡太极拳特点:是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通,虚灵在中,处处势势以园动为宗旨,在拳势的导引中去寻找出园的轨迹,练出强力的弹性与自身的膨胀力。武当赵堡太极拳习练时要先有开阔后求紧凑,这种开阔应正确的理解它是在内而不在外。如金刚一伸手绷劲来说,它是要求内园的开阔,紧凑是由大变小,由有形变无形,由形变为意,力争去达于武当赵堡拳“一寸小,一寸巧”之说。

武当赵堡太极拳对于松、轻的要求是一个永恒无止境的追求。师曰:“松里找松,轻里找轻”。也就是说松、轻对赵堡太极拳的习练者来说,在永无尽头,永无终止的追求着。因其松、柔自然,故而尚意不尚力,耍起来没有张牙舞爪的神气与拙力,好似赖洋洋,少气无力之态,故也被称之为绵拳、赖拳。

武当赵堡太极拳的习练中要知道,曲中求直,园里又叠方与不承受对方之来力,不当别人拐棍使。走势时要稍节领,中节随,根节催。发劲时四稍要紧(筋、骨、血、肉之四稍也)。

武当赵堡太极拳习练时要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要练出杠杆力,压板劲,势势招招周身分出阴阳来,伸手即阴阳,就连睾丸也在斗阴阳,明白侧手俱成劲路,要舍已从人,但绝对不可舍近求远。要含胸拔背,也应知通脊含胸之妙用。要知道练拳是缠,搭手变为捆的方法和道理。

武当赵堡太极拳也最讲究“太极不动手,动手非太极”之名句。它是让习练者能早日达于以身领手、以心行气,以气运身高级境界的一种良方。习练阶段不但有“练盘肘”的必要,而且也有“肘不走”严格的拳谚要求。处处势势也要能显示出老虎大张嘴,阴阳颠倒颠的劲路和动态。

武当赵堡太极拳之习练中不管是滚动、转动、走圈与走弧(弧的延伸也是园)一定要在每势起承开合中找出园的轨迹来。因为园的运动符合天园地方之说,符合人要园活不可生硬之常理。试观宇宙天体的运动中,那个不是以园转的运动才能生生不息,永恒的存在。园的活动能量大,园比一切形状的东西运动起来省力、省时,比方的和一切形状的东西速率大,而园的需动力小而省,园的离心力大,园是直径的3点1416倍,也就是说园动是直动的3倍多。

武当赵堡太极拳习练之后与人搭手就好比是锯锯木,一搭锯就有沫。又好象木工打楔子(一头大一头小)对方越动塞的越紧,对方越动就越背。又好象碾子碾小米,园园相滚,在园的运动中,使米糠分离,用此道理把对方抛出。武当赵堡拳不光是要身备“五张弓”上有两膊、下有两腿、中有腰弓。而且还要练出十三窝的弹发力(肩、肘、手、胯、膝、足、脖共为十三窝)。在发劲时尤要有三心加一根辅助和配合(本心、手心、脚心与腿根)。使之体现出翻板劲和崩弹力。

拳谚有万般裆里求之说,所以武当赵堡拳最重视的就是裆胯的习练。把裆胯视之为水,作为尺,当做称。水能浮舟亦能覆舟。尺能量人来劲之长短毫厘不差。称能称人之来力分毫不错,所以注重练裆胯,故有神仙留下健身方,开裆下势最为良,开裆利于动作的转换和气的下沉,气力的下沉方可使重心得以稳固。武当赵堡太极拳与人技击搭手一定得注意是要点不要面,(瞬间的接触)要面两不便,若是偶尔碰上面手法赶快变,就是君以能胜,我以巧取。

在搞技击时怎样去理解“钉入肉与不入肉”初与人搭手接触应轻,微微似挨非挨,这叫刺皮不剌骨,剌骨气必堵(就是与对方接触不能用力,不能于对方有骨有接触之感觉),随之一旦找着对方的弱点和重心,我就要使我之劲钉入对方之肉将人发出。就是实现练就的自身膨胀力显出皮毛而攻之也。怎样又是“钉不入肉”呢?因为武当赵堡太极拳要求是筋骨要松,皮毛要攻,所以每当对方一接触我时,我即用轻灵的听劲,将其力化掉使其不能得逞。

习练武当赵堡拳想要能达到周身空灵透体,纯以神行这种高深莫测的内功,非得有涵养极深,以至人欲尽除之时方可达至。

拳术之道是师父要常讲,徒弟要常想,糊里糊涂练,等于隔着皮鞋去挠痒(没用)。整学乱使唤不能照套搬,拳打膀乍,脚踢头歪,家伙响(兵器响动)野马分鬃往里闯,云手圈要园左右才能换,只要会进步,一辈用不完,面前冲金鸡独立朝天登,后边搂束手解带回身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9-2005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日报:练太极拳与做人

  前不久,在中国太极网的《拳艺交流》论坛上看到一副对联:

  立定脚跟竖起脊

  拓开眼界放平心

  这副对联原为“立定脚跟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出自清代文学家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当代太极名家、武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乔松茂很喜欢这副对联,拿去请恩师李锦藩为他书写。李公书写时,将上联的“撑”字改为“竖”,将下联的“展”字改为“拓”。一字之改,神韵大不相同。“撑起脊”是被动的撑架,勉强的支撑;“竖起脊”则是主动的竖立,是刚正之气的自我体现。“展开眼界”是讲将眼界放宽放远,意思挺好,但较平淡;“拓开眼界”则不仅包含了将眼界放宽放远之意,而且还蕴含了开拓进取之精神。

  太极拳家们喜欢这副对联是有其特殊理由的。从太极拳技的角度看,这副对联包含了四个方面极为重要的练习要领。“立定脚跟”,是讲步型步法,强调重心要稳。太极拳法讲虚实,讲松紧,其实质都是为了“稳”。“竖起脊”,是讲身法,强调立身中正。古拳谱中要求做到“立如平准”,身体不可随意前俯后仰、左右歪斜。“开拓眼界”说的是眼法。眼是神之所在,练拳要头容端正,眼随势走,发劲时要打哪儿看哪儿,忌低头垂眼甚至闭眼。“放平心”讲的是心法。太极拳既是武术,又是气功,是内外兼修的健身方法,习练时要求神敛意静、心平气和,这是练好太极拳的大前提,从预备动作开始,就要先把心平静下来。


  由此想到练拳与做人同理,首忌轻浮,重一个“稳”字,立场要稳定,言行要稳重;又忌歪邪,要行正道,挺直脊梁,刚正不阿;再忌目光短小,宜心胸开阔,眼光远大;更忌心态失衡,当求一颗善良、平和的心。这副对联,把练拳的要领与做人的准则结合得天衣无缝。若把拳理拳法之要求运用于日常的人格品性修养,修炼出一颗不图名利的平常心、豁达大度的宽容心、无烦无忧的轻松心和积极健康的乐观心,有了这样一种好心态,就会笑对人生了。


作者:阙邦火
(2005-8-30 16:07: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9-2005 04: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式太极拳~新架81式

这是在第三代传人杨澄甫早年教学的基础上,经过李景林先生改进而定型的版本。体委派的24式和88式太极拳就是根据此套路而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lenz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5-9-2005 07: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实战太极拳

最近听一个朋友说他和几个朋友在KL玩时,三个人走入一个小巷时,被两边围上来大约10个人围着,那班人说怀疑他们三个玩MISCAL害的他们连睡觉都不能,叫我朋友们把电话拿出来看看是不是他们,最后当然电话被他们拿走,哑子吃黄莲,什么都做不了。

我不禁在想,如果有一天我被3,4个人围着,或者只是两个比我大只很多的人,我能够打的赢吗?想想看,觉得不能。如果被很多人围着,我想连逃都逃不掉。仔细的想,照目前将练下去,练多5年,甚至10年,普通1,2个人没问题,再多的话,别说帮朋友,自身都难保像我朋友们的情况破财消灾就行了,万一他们之间有女的,而那班家伙要捉她去。。。。我想各位就算明知道是死也会出手吧!

所以我想拜师学艺,不是为了好勇斗很,只为了能防身,保护我身边的人,我是练郑子太极拳的,我希望能学实战的太极拳,什么式都可以,师兄弟间不断切磋,又有师傅纠正,最好是槟城,马六甲也行,如果你们的地方有的话也告诉我,让我参考看看,学费不是问题,多谢大家帮忙

[ 本帖最后由 lenz 于 25-9-2005 08:0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9-2005 0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六甲 bukit beruang 的 petronas 油站对面有间卖酒的,如没记错老板姓周,80多了。他练什么试的太极拳就忘了,但听说会推手,自悟的。你可以去找找,如果他肯教太极拳实战用途记得告诉我喔,我也要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9-2005 08: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财为身外物,就当着破财挡灾罢。当敌人人数多过你时最好还是别轻举妄动。而且敌人在暗你在明,就算你制服了他们,难说日后他们还会来暗算你呢。

另外,也别停留在推手的阶段,要实战就要练至散手的阶段,特别是多和练其它拳术的人切磋。杨式宗师号称“杨无敌”可不是浪得虚名哦,他可是打出来的!所谓“太极十年不出门”,没明师的教导甭说十年,百年归老那天可能也练不出个啥来……。

现在在中国的一些武术论坛里常看到一些人说:「实战太极拳失传啦,要学制敌的拳术还不如去学散打好呗。太极拳名师只会玩劲,只会玩推,一遇到个使狼劲不要命的打法就掉头走了。」唉~看来现在的太极拳的确以养生为重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太极小旋风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6-9-2005 08: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去练铁沙掌,一人一掌,打倒一两个就够了,其它十几个人已经吓到半死,还不跪地求饶。

还有少林纸墩功也可以练。

16、纸墩功
  将厚纸平叠、粘合成三四寸厚、七八寸见方的纸墩,置于桌沿。练功者以拳、掌、指、臂、肘击打纸墩,用力逐渐加重。纸墩须及时更新。击掌时四指伸直并紧,拇指屈贴虎口部,以掌侧劈击或掌心拍击。用拳时拳面、拳背兼练。均可助以臂力。击肘时举臂曲肘,以肘下击。左右肢交替锻炼,站弓步练功。练指时则正立桌侧,包括跪指插(五指屈第一二节作弹子拳状,以四指指背插击)、立指插(四指伸下直插)、画眉手插(五指参差密并下插)。如此早晚勤练,三年功成。

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 ... &extra=page%3D9

[ 本帖最后由 太极小旋风 于 26-9-2005 09:5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2024 10:25 AM , Processed in 0.22747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