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45|回复: 0
|
谈谈北方人学讲的广州话的声调特点
[复制链接]
|
|
(本贴纯属个人观点看法)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外来人口也大幅增长起来,其中不少是北方方言区的语民。目前,珠三角地区的北方方言语民已经达到几百万人口的规模,这些人不单保留着他们比较固定的人际关系,而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社群,在学习粤语的同时还保留了他们自己的“粤语”特色,形成一个独特的“粤语”,即使是在广州居住了30年甚至60年以上的北方人也难以发准真正的粤语声调,我在这里暂且把这种“粤语”称呼为“北方粤语”。
在这个贴中我主要比较的是“北方粤语”的声调系统。
在这里,先来讲补述一下粤语的声调,根据香港中文大学粵語審音配詞字庫的定义,粤语一共有6个声调,6个声调如下:
1,阴平:55或51 (阴入:55并入阴平)例字:分诗/忽色
2,阴上:35 (阴上入:35并入阴平)例字:粉史/局
3,阴去:33 (中入:33并入阴去)例字: 训是/ 法锡
4,阳平:11 例字:坟时
5,阳上:13 例字:愤市
6,阳去:22 (阳入:22并入 阳去)例字:份事/佛食
“北方粤语”与粤语相比有两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没有入声,
如:
“忽”由fed1——>读成fe1
“色”由xig1——>读成xi1
“局”由gug2——>读成go2
“法”由fad3——>读成fa3
“锡”由xig3——>读成xi3
“佛”由fed6——>读成fa?(读成另一个声调调型)
“食”由xig6——>读成xi?(读成另一个声调调型)
由这里可以看到“北方粤语”是如何“入派三声”的:
1,阴入(调值55)——并入——>阴平(调值55)
2,阴上入(调值35)——并入——>阴上(调值35)
3,中入(调值33)——并入——>阴去(调值33)
4,阳入(调值22、11、13)——并入——>新声调(调值214)
第二个特点是:没有低音,
北方人几乎都不会发粤语的三个低音:“阳平:11”、“阳上:13”和“阳去:22”。所以,北方人读这三个的字的时候几乎是没有区别的。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