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念弥陀

尊敬的刘素云老师 第二次复讲《 无量寿经 》2020年11月21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3-1-2021 10: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1-2021 10:22 PM 编辑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jpeg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七集


刘素云老师  第二次复讲


时间:2020年11月24日  地点:六和小院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

阿弥陀佛!

前面一节课的最后,给大家留下了四句话:

“ 傲气不可有,骨气不可无。人若无骨气,人前难抬头。 ”

下面,给同修们讲一个关于骨气的故事。

有一对夫妻,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起长大。成人以后成为恋人,继而成为恩爱夫妻。


婚后十年,妻子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虽然不是什么富贵之家,但有儿有女的五口之家,也称得上幸福美满的小康之家!


过了几年,丈夫发达起来了,成了千万富翁。飞黄腾达了,丈夫有了新欢,忘了旧爱,和妻子提出离婚。


妻子面对现实,沉着冷静,不卑不亢,不哭不闹。答应丈夫同意离婚。


丈夫没有想到,妻子这么快就答应离婚,他喜出望外。可能是心有愧疚,他要用钱摆平这件事。他答应给妻子一笔为数不菲的分手费。

妻子告诉他,我和你恋爱结婚,爱的是你这个人,不是爱你的钱,况且那时你也没有钱。

妻子只提出一个要求,为了孩子的良好教育,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要把三个孩子带走。

丈夫沉思片刻,说,那好,我可以给三个孩子一大笔赡养费,让你们娘几个生活无忧。

妻子说,那也不必了,我会把三个孩子养大成人的。


妻子带着三个孩子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到了另外一个城市打工谋生。


后面的事,大家都能想象得出来,该有多难!


妈妈虽然辛苦万分,但看到三个懂事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就是天塌下来,妈妈也得顶下来!


苍天不负有心人,三个孩子长大成人了,他们不但读完了大学,而且有两个孩子读了博士,一个孩子读了硕士。伟大的母亲培养出了三个优秀的孩子。


后续的故事,你们听了可能会更加感动。


又过了若干年,大儿子成了一家大公司的总裁。

有一天,公司来了一个人,自称是总裁的父亲,工作人员把他带到了总裁办公室。这么多年没见面,彼此都感到很陌生。

儿子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我去看看吧。

两位老人见面,相对无语,真是五味杂陈,不知从何说起。


他告诉前妻,这些年,他换了七、八个新欢,每一个都是卷跑了他的大量财物,就再也不见踪影了。


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人老力衰了,财产也被卷的所剩无几了,他现在成了孤家寡人。


他说,他这回找到儿子,就想有个家,找回一份爱,让自己不再孤单。


最后的结果,你们该猜到了吧?


妈妈问儿子,你看怎么办?儿子说,我听妈妈的。


妈妈告诉儿子,他毕竟是你的父亲,是给了你生命的人。

他过去走错了路,现在想回家了,作为儿子的你,就给他一个安度晚年的家吧。


儿子略有犹豫,望着妈妈,那你俩……妈妈说,我们老一辈的恩恩怨怨,都已经过去了,不要再计较了,更不能把老一辈的恩恩怨怨延续到下一代。但愿我们各自安好!


故事讲完了,你有何感悟?


一个伟大的女性,我赞叹她的骨气,更赞叹她大海般的博大胸怀!



http://www.amtb-shizihou.org/02amtf/1211.shtml

恭敬轉錄於澳洲淨宗學院網

網址:http://www.pllc.cn/web/video/pla ... 11-0007/pid/1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1-2021 10: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如是我闻 ” 这句经文讲完了,接着讲下面的经文 “ 一时 ” 。

【 一时 】

“ 一时 ” 是时成就。

佛经中用 “ 一时 ” 两个字,用得太妙了。

为什么佛经中不用具体的年月日?因各地历法不同,世界时分不一,没有办法用具体时间。

比如,四天王天的一天,是人间的五十年,地狱的一天,是人间的二千七百年。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时差。

科学证明,太阳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行一周(即太阳上的一年),相当于地球上时间的二万万年。

再说,物体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则时间随物体运动速度而变异,没有定量。

所以经中用 “ 一时 ” 二字,是最切实际不过的了。


本经“ 一时 ”二字有三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之时。

第二个意思:众生信、愿、行三个条件同时具足之时。

第三个意思:众生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之时。

这三个之时三而合一就是一时。


简要解释一下这三层意思:

为什么佛要在那个时候宣讲 《 无量寿经 》?因为佛能够观机。

佛看到大众之中有人根熟了,这个根熟就是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

在这个时候如果不说这部经,不说这个法门,那佛对不起众生。因为众生根熟了,没人给说法,他成就不了。

众生听到这个法门,深信不疑,这是他的 “ 信 ” 成就了;听到这个法门,心生欢喜,一心求生西方,这是他的 “ 愿 ” 成就了;听到这个法门之后,去把它落实在生活当中,他的 “ 行 ” 也成就了。

信、愿、行统统具足,佛必须讲这部经了。

众生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了,也就是我们说的 “ 师资道合 ” 。这是老师讲经,学生听经的最佳时候,不能错过这个机缘。

成佛机缘成熟的众生也包括我们在内。
这部经是佛为我们说的。

三千年前我们就在听,三千年后我们还在听,我们成佛的机缘三千年前就成熟了,为什么三千多年过去了,到现在还没有成佛?

我们遇到了太多太多成佛的机缘,我们也错过了太多太多成佛的机缘。


大家可是知道?错过一次就是几千劫!


我们之所以在六道里轮回了无量劫,就是因为我们错失了成佛的大好机缘。


现在,我们又一次遇到了成佛的机缘,虽然我们生活在乱世,这是我们的不幸。


可是我们又是不幸中的幸运者。


印光大师亲自为我们选择净土念佛法门,夏莲居老居士、黄念祖老居士、上净下空老法师、上海下贤老和尚、刘素青老菩萨,各司其职,组团来到娑婆世界,救度苦难众生,这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恰恰让我们遇到了。


这么好的成佛机缘,你还错过吗?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021 10: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讲:

【 一切大圣。神通已达。 】

『 一切大圣。神通已达。 』

这两句话不是赞叹小乘比丘的,是赞叹大菩萨的。意思是说,参加 《 无量寿经 》 这一会的大众及佛的学生,都是大菩萨、大圣。

“ 一切 ” 是指参加法会的一万二千人。


下面,解释这个 “ 大 ” 字。

“ 大者,梵语为摩诃 ” ,摩诃就是大的意思,含三个意思:有的意思;有的意思;有的意思。

大者,《弥陀疏钞》云:天王大人所共敬仰,非小德也,名大。”

这称大比丘,不但是欲界天王、色界天王、摩酰首罗天对于持戒修行人都尊敬,所共敬仰。

当然他有德行,不是小德,他有大德,所以感得天王大人的尊敬。

《净影疏》云:“ 旷备高德,过余近学 ”。过是超过,余是其他的,近学有初学的意思,虽然学了,智慧没有开,德能还有限,“ 故名为大 ” 。

什么叫高德?老实、听话、真干,这就是高德,普通人没有。

只要具备这种德行,他必定有成就。这是大德,值得称赞、鼓励大众向他学习。

多者,内典外籍无不博通,非寡解也。”

广学多闻这叫多,内典是佛的经典,外籍是佛陀之外的典籍,无不博通。

博是广学,通是通达,远称之为多。非寡解也,寡是少,理解少,不多。他是样样都通。

“ 胜 ” 是超胜,“ 胜过余学 ”,特别是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超过它们之上,这叫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021 10: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地论》里,“ 大 ” 也有三个意思:

“ 一 最极利根,波罗蜜多种性。”

最极利根是哪一种人?



我们常讲的上上根人。不止是闻一知十,是一闻千悟;另外一种,像谛闲老和尚的徒弟锅漏匠、像海贤老和尚,不认识字,没念过书,这些人是最极利根。

为什么?他老实、听话、真干,师父传他一个法门,他能够毫不怀疑地坚持到底,不需要很久时间,他就能契入境界。

这个契入就是明心见性,成就了大德。

就像前面所说的,内典外籍他不要学,大彻大悟,你拿这些书念给他听,他会讲给你听,他全通了,这是最极利根。

由此可知,最极利根,人人本分,一点都不希奇,每个人都是。

但是我们这个利根现在变成钝根,变成了最极钝根。


为什么?信心失掉了,不相信自己是最极利根,不相信自己本来是佛,不相信自己有佛性,那就没办法。


听经学教,听佛讲这些话,他听明白了,他是怎么想的?这不是说我,我不是利根,这是说别人,自己不敢承当。换句话说,如果说这个经自己不得受用。

谁得受用?直下承当的人得受用,肯定佛是对我说的,这样的人得受用。


佛这些不是对我说的,是对别人说的,这就不得受用。

佛法是平等法,平等法是真的,有高有下是假的。

佛法的成就就在放下,一时顿舍就一时顿证,你舍多少就证多少。

舍见思烦恼,不执着了,就证阿罗汉;舍尘沙烦恼,就成菩萨;舍根本无明,就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恭喜你成佛了。那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谁有?个个都有,就是不敢直下承当。


这佛没有办法,佛只好等,缘不成熟先等着。等你什么时候觉悟,什么时候承认。

佛很有耐心,就是等无量劫佛也要等,你们就忍心让佛等无量劫吗?


我们一定要知道,人人都是最极利根,波罗蜜多种性,波罗蜜多是智慧,是究竟的智慧。这是的意思。


“ 二 得无学果位。”

无学是阿罗汉。

人人都能证得阿罗汉果,人人都能在一生中超越六道轮回,就看你肯不肯?

超越六道轮回的条件很简单,对六道没有丝毫留恋就超越了。

对六道还有贪恋,不能完全放下,你就不能脱离。

到你修行差不多的时候,就会来示现的,示现什么?财、色、名、利,用这个来诱惑你。


你只要对其中一样起了贪心,动了念头,魔就胜利了,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了,还得做魔的眷属。


这一点不能不知道,这也是的意思。


“ 三 得小果已,趋大菩提。”

得小果不住小果,不满足于得小果,马上能够回小向大,学大乘,大菩提是大乘。

“ 以上三义,故名曰大。”大有这三个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021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净影疏 》对 “ 大 ” 是这样解释的:

“ 大有两义:一位高名大;二德胜名大。”

德胜就是道德殊胜,这称大。

“ 圣 ” 是会正的意思,“ 会正为圣 ”

正,正知正见,远离偏邪,这叫正,中国圣人的意思。


而言,“ 契于空理 ” ,空理是真理,真理是空,是不可得,所以叫性空

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


是契入,在净土里叫常寂光。


,不生不灭叫常,它没有变化。

六道、十法界是生灭法,有生有灭叫无常。

一真法界没有生灭,常寂光就更不必说了,常寂光没有生灭。

,是清净、平等,清净到极处,平等到极处。

惠能大师的 “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 ,又 “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 ,说的就是这个境界。

本无动摇就是平等。清净、平等这叫寂。有常的意思,有光的意思。

,光是什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光明遍照,这是自性。

所以经题上这五个字,清净平等觉,觉就是光明遍照,这五个字就是常寂光,就是自性。就是真如本性。不可得,用一个空字,性空,契于空理。常寂光里无一物。

谁证得?法身菩萨证得,证得就叫明心见性,证得就叫做成佛,见性成佛。

这是德,从德而言。


“ 会合正道曰圣;或从位而言 ”,这就是修行果位。

“ 初果以上称圣,唯回小向大,行菩萨道,直趣佛果者 ( 乃名究大阿罗汉 )”,这叫大圣,他们的究竟果位是明心见性,大乘里面无学,大乘里面毕业了。

“ 或大权示现者 ” 也称大圣。这些人 “ 方名大圣 ”。

大权示现是什么?就是法身菩萨,实报庄严土里的法身菩萨,示现为声闻,示现为居士,示现为护法,大权示现,这些人都是大圣。

老法师讲过,三贤十圣,三贤位的菩萨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圣是从初地到十地。

地上菩萨称圣人,只有等觉菩萨才能称为大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021 1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4-1-2021 11:08 PM 编辑

下面说说阿难。

阿难是初果,初果称圣,不能称大圣,因为他没有证到阿罗汉果,没有回小向大。


那么阿难为什么也称大圣?

“ 阿难当时,虽未得漏尽,但以当机,应须并列 ”。


这就告诉我们,阿难的身分特殊,他是《无量寿经》上半部分的当机者,所以他也列为一切大圣之一,也说他神通已达。

“ 于神通中,解了毕竟 ” 。毕竟就是彻底了解,“ 亦名已达 ”。已达是彻底了解。“ 是故阿难亦得名列一切大圣,神通已达 ”。这个会上的大众都是大智大德。

这部 《 无量寿经 》 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佛说 “ 一切大圣。神通已达 ” ,就是说,与会的一万二千人全是大圣。

“ 神通已达 ”,着重在 “ 达 ” 上,达是圆满的通达,决定没有障碍。唯有大圣,才能已达。

《 净影疏 》曰:

“ 神通已达 ” ,是六种神通具足。

“ 叹其德胜,所为神异 ”。他的所作所为,用我们的话说无法想象,故名为

“ 无壅曰 ”,没有障碍就通达。

“ 所谓身通 ” ,他的身体能变化,能变大身,能变小身,能现有身,能现无身。

“ 天眼、天耳、他心宿命得漏尽 ”,漏尽是见思烦恼尽了。

“ 故知为不测之义,为无碍之义 ” ,没有障碍。

“ 达者 ” ,通达这两个字,我们常常连在一起用。

“ 嘉祥曰:达者言 ” ,他到达了,到达了这个境界。

什么境界?“ 证六通三明等是也 ”

六通是阿罗汉证得的,即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

三明是佛所证得的,即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


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之事,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来之事,漏尽明是以圣智断尽一切烦恼。

以上三者,在阿罗汉叫做 “ 三明 ”,在叫做 “ 三达 ”。

六通达到究竟圆满就是三明。

法身菩萨虽然个个都证得六通,但六通的能量是不一样的,十住菩萨比不上十回向,十回向菩萨比不上十地,十地菩萨比不上等觉。虽然都有六通,但等级不一样。

等觉菩萨和佛(妙觉)比,用个比喻来说,叫做 “ 隔罗望月 ” 。

古代丝织品最细的叫罗纱,很薄,是透明的,隔着罗纱看月亮,还是间接的、朦朦胧胧的,这是等觉菩萨。

佛呢?没有罗纱隔着了,直接望月了。

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证得佛的果位,六通三明才圆满。我们要向这个目标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4-1-2021 1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4-1-2021 11:27 PM 编辑

下面介绍名列上首的五位大菩萨。

【 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

佛经上首所列的名字,含义很深。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部经的特色,也能看出这部经在整个佛法中的地位。

此经所列上首的五位大菩萨,他们个个都是通家,但在此经每位大菩萨标榜一门,举其专长,乃为表法所用

『 其名曰。尊者憍陈如。』

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经典,有没有看到把 “ 尊者憍陈如 ” 列在首位的?没有。


《 无量寿经 》 列名第一是尊者憍陈如,代表什么?


代表憍陈如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以来,第一个得度的学生,第一个证得阿罗汉的弟子。

佛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说法,佛说完四谛法,憍陈如就得了阿罗汉果,说明他的根性很利。第一个得度,第一个证果,他是佛的第一弟子。

正法出现于世间,有说法的,释迦牟尼佛;

有听法的,这五比丘;

有修行的,听了之后就真干、落实就是修行;

有证果的,憍陈如证阿罗汉果。

正法出现在世间第一个,他代表什么意思?代表念佛法门是第一成佛的法门。


佛在未成道时,修菩萨忍辱波罗蜜,遇到歌利王,被割截身体,佛即发愿说: 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这位歌利王就是憍陈如的前身,所以释迦成佛之后,第一个度憍陈如。

“ 佛称之为 ” ,这个佛是释迦牟尼佛,称说 “ 我声闻中第一比丘 ”

佛在《 阿含经 》里赞叹憍陈如:“ 宽仁博识 ”。

是指他的心地,心胸广大,我们中国人讲量大,宽是说量大,能包容人,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叫宽 ;是慈悲、仁慈,大慈大悲;博识他认真学习,有智慧、有学问。

“ 善能劝化 ”,欢喜教学。教化众生。

“ 将养圣众 ”,“ 将 ” 是带领,他也是大众当中的,像现在我们讲班长,他也带领一班人,教养他们。

“ 不失威仪 ” ,他教得好,讲得好,能遵守规矩。

《无量寿经》 “ 首列尊名 ” , 正表能闻受此经法者,皆是第一弟子 ”。

这句话说得好!这句话是黄念祖老居士说的,是什么意思?你能听到这部经,你能受持这部经,这个受是什么?真干、真学,那你就是阿弥陀佛第一弟子,那你就是释迦牟尼佛第一弟子


同修们,第一弟子不是黄念祖老居士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在经上讲的,黄念老是引用佛的话。


我们依这部经、这个法门修学,都是佛的第一弟子,我们要勇于直下承当,不要客气。我们确确实实是佛的第一弟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021 10: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介紹 『 尊者舍利弗 』。

『 尊者舍利弗 』

舍利弗尊者在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中,代表智慧第一,他是佛陀的首座弟子。佛陀最信任的就是他。

佛的兒子羅睺羅年幼的時候,佛陀曾叫他拜舍利弗為師,跟他受沙彌戒;祇園精舍建立時,奉佛陀的慈命前去督促工程的也是舍利弗;在北方的舍衛城,佛陀的法駕尚未到達,他就能先把外道攝服,令他等候皈依佛陀。

同修們,為了讓大家更多地了解佛陀的這位首座弟子,我想給大家講一講,確切地說是讀一讀舍利弗尊者的故事,這個故事比較長,相信大家聽了會有很多感悟的。

說起舍利弗的智慧,據傳當他母親懷孕的時候,忽然就變得智慧過人。

在當時婆羅門教中最負盛名的雄辯家就是舍利弗的母舅拘絺羅,也叫長爪梵志,在辯論時都辯不過舍利弗的母親。

舍利弗在沒有出世以前,他的母舅和母親就覺察到他將來一定不是一個尋常人物。

後來長爪梵志皈依佛陀,就是因為他知道,他的外甥如果不是遇到了大覺完人,他不會拜他為師的。就因為他能信任舍利弗這一點,所以他才勇敢地捨去迷妄,投皈到佛陀的座下。

舍利弗的智慧雖然超群,但他對於佛陀,卻是百依百順,從來沒有對佛陀的教示生過反感。

有一次,舍利弗帶領沙彌羅睺羅從外面托缽乞食回來,佛陀見到羅睺羅的面色很不好看,知道他心中一定有不平之氣,佛陀叫他到身旁,問他有什麼事感到不滿足。

少年的羅睺羅,低著頭含羞地告訴佛陀說道:

「佛陀!上座和中座比丘,到外面托缽乞食,信眾們都布施上等的美味,我們初進道的沙彌,信眾們在米飯中總是用胡麻渣和野菜摻合起來布施給我們。人的身體,對於飲食總是不分年齡和戒行,都有同樣的需要。我們的長老們在他們的受用之外,卻不顧我們,讓信眾對於供養生起分別心。佛陀!吃了胡麻油和酥酪,身體健康,才能增長力氣,才能安心修行;但我們每日只吃胡麻渣和野菜,營養不足,老感覺身體睏倦,如何能精進修行?」

佛陀聽了羅睺羅這麼一說,當即制止他,用教訓的口氣說道:

「這樣的事情並不要你說,如果想到我們在修行時,能夠受到信眾一麻一麥的供養,已經算是過分了。」

雖然佛陀是這樣教示羅睺羅,但佛陀知道信眾們對沙門是這樣分別的供養,心中很不歡喜。

佛陀叫羅睺羅走後,又再把舍利弗請來,佛陀和顏悅色地對舍利弗說道:

「舍利弗!你今天受了不淨食,你知道嗎?」

舍利弗一聽大驚,趕快把當日所受的飲食從肚中吐出來。他對佛陀稟白道:

「佛陀!自從我皈依佛陀以來,我就依著佛陀的乞食法而去行化,我不敢不依佛陀的乞食法而另外行乞。」

佛陀向舍利弗說六和敬的僧團,長老應如何愛護關懷年少的比丘或沙彌。

舍利弗一點不平之氣都沒有,他對佛陀的教法只有感恩的接受。

佛陀以後更加信任和嘉許舍利弗。

除佛陀外,舍利弗在僧團中是最受尊敬的人。

舍利弗漸漸地年老,有一次在祇園精舍結夏安居以後,為著宣揚佛法,他請求佛陀准許他出外雲遊旅行,佛陀當即很歡喜地允許,並褒獎舍利弗樂於利人的心。

但當舍利弗走出祇園精舍不久,一個比丘走到佛的座前說道:

「佛陀!舍利弗不是為弘法才去旅行的。他是因為侮辱我,對我感到慚愧,才出外去旅行。」

佛陀最不喜歡在背後毀謗他人,所以一聽之下,即刻著人去把舍利弗追回,並招呼阿難,把大眾一起集合在講堂。

大家不知為什麼要集合,舍利弗也不知為什麼佛陀又叫他回來,大家心中都感到不可思議。

佛陀見到舍利弗歸來時,很嚴肅地在大眾前問舍利弗道:

「舍利弗!你去後不久,有一個比丘來說你侮辱他以後才出外旅行的,真有這樣的事嗎?」

舍利弗溫和而恭敬地答道:

「佛陀!我從生下來到今天已將近八十歲的年齡,在我的記憶裡,沒有殺害過生命,沒有妄說過語言,除去為真理宣揚,從沒有為私人利害得失和他人論短較長,今天是安居最後的日子,三個月來,我日日懺悔,我的心像碧波一樣的澄清,在這個時候,我哪裡會輕視他人?

佛陀!大地上的泥土是最能忍辱的,無論什麼不淨的東西加之於它,它都不會拒絕,糞便、膿血、痰唾,它都甘受加飴;我今日的心,可以向佛陀表白,好像大地似的願意忍辱而不願違逆人意。

佛陀!清清的水流,不管好的東西或是壞的東西,都是一樣的洗淨,我沒有憎愛之念,我的心今日好像水流一樣。

佛陀!掃帚是用來掃除塵埃,當掃除的時候,是不會選擇好惡,我今日的心,實在沒有生起好惡的分別。

佛陀!受您的教示,住於正念的我,絕對不會輕視其他的比丘,我對佛陀這麼說,我是知道我自己的事,那個比丘也知道他自己的事,如果是我的過失,我願向那位比丘懺悔,以便消除我良心上的譴責。」

將近八十歲的舍利弗,對佛陀不卑不亢地做這樣如實的稟白,聽話的大眾,沒有一個不被感動。

舍利弗的故事沒有講完,我們下一節課接著講。今天這節課就交流到這裡。感恩大家!

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1-2021 10: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佛号.jpe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021 10: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菩萨.jpe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021 10: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土四杰.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021 10: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五位菩萨.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021 10: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唯一依靠亲人.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021 10: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懂一句话就回家.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021 10: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指日可待.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021 10: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自然吉祥.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1-2021 10: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弥陀老慈尊.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021 10: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速登法船.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021 10: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智慧决定命运.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2021 09: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吗.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4-2024 02:35 PM , Processed in 0.07028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