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新发现16种“极黑深海鱼” 拍照看不见:能吸收99.9%光线
海底世界无奇不有,尤其是在阳光无法到达的深海,由于能见度很低,目前海洋生物学家对这个领域的生态也知之甚少,日前一个科学家团队发表的一篇关于深海鱼研究的论文,就再次让世人见识到大自然的奥妙。
▼研究人员日前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期刊上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在加州蒙特利湾(Monterey Bay)海域洒网,并在其中发现16种之前未知的鱼类品种。
▼这些新发现的品种拥有“超黑”的皮肤,起初科学家们不以为意,后来却在为这些鱼类拍摄的照片中发现影像中的鱼只剩下模糊的轮廓,几乎无法辨识皮肤上面的花纹。即使增加两个闪光灯,依然无法拍出清楚的照片。
▼此时科学家们才惊讶地发现,这是由于这些鱼类的皮肤拥有吸收光的能力。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这些鱼的皮下组织有一层由“黑素体”构成的细胞层,里面含有丰富的黑色素,可以吸收投射到它们身上99.9%的光。所以无论研究人员们使用多强的光,都无法拍下清晰的照片。
▼这种特别的皮肤构造极有可能是为了适应深海黑暗环境而演化出来的结果。由于光线无法到达海底,所以深海物种大部分都具有自体发光的能力;但这些鱼类反其道而行,它们为了躲避掠食者的追捕,或为了不被自己的猎物发现而发展出这种能够把自己“隐形”的特别细胞。
▼俗称“灯笼鱼”的鮟鱇鱼头部拥有可以发光的特化背鳍,用来引诱猎物上门,但同时它们的皮肤也具有黑素体可以吸收由自体发出的光线,以避免被猎物发现。
▼斜齿圆帆鱼的肠道具有吸收光线的细胞,科学家推测,虽然斜齿圆帆鱼本身不会发光,但可能是因为以某些会发光的深海鱼为主要食物来源,所以才会演化出可以吸收光的肠道皮肤,以免曝露自己的行踪。
▼单须刺巨口鱼则只有幼年期时有这层黑素体细胞构造,原因可能是因为它们必须在幼年期躲避掠食者的追赶,提高存活率。
科学家在文章的最后也表示,目前对深海鱼类的了解还很少,可以确定的是,这种可以把自己隐形的鱼类应该还有很多,关于它们如何应用这种演化的结果来适应深海环境,还有待更多科学家一起来努力解开谜团。
图文摘自 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