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智囊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10-2020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学佛,然后出家,全世界的人就一起绝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10-2020 10: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guo 发表于 29-10-2020 10:14 PM
宣化是位對佛法義理不甚理解且好談神異的佛教出家人,生前不少言行備受爭議,也不被當世佛教大德諸如印老、聖嚴法師等人所接受。
而其所謂的預言也未曾應驗。當年他污衊同志與曲解醫學的說法更在教界引發一陣風波:  ...



确实是有争议的,我们都没有接触过这个法师并且没有跟他生活在一起。

已故的dhammavuddho法师学北传的时候就是跟他的,没记错的话跟他一起生活三年,当中内幕少有人知。

视频26.37分钟就有提到一些,当然两位已经仙逝,看官们自己判断。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xiaoguo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0-2020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spersgm 于 29-10-2020 10:54 PM 编辑

#83你的想象力蛮高。。。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20 10:5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_-) 发表于 29-10-2020 08:23 PM
对啊,但是你的转发的帖是说,外道和小乘所修的都是邪定。

并不符合谷成所说的,外道和小乘也可能有正念来修正定。


既然知道内容有错误了,你的改过依然是不删除内容和标题?

有智慧的人会了解,有智慧的人总能纠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0-2020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搞av的,来这里zomok?

这里的人都还没有到一禅的境界,就讨论四禅八定的是是非非根本就是找事来干。
好好跟着佛陀的四圣谛,八正道来修行才是正道。

什么小乘大乘都是人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0-2020 11:0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guo 发表于 29-10-2020 10:14 PM
宣化是位對佛法義理不甚理解且好談神異的佛教出家人,生前不少言行備受爭議,也不被當世佛教大德諸如印老、聖嚴法師等人所接受。
而其所謂的預言也未曾應驗。當年他污衊同志與曲解醫學的說法更在教界引發一陣風波:  ...

楼主专门post这些垃圾文章,好像有意要引起大家吵架,我也懒理他这个愚痴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9-10-2020 11:3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29-10-2020 09:31 PM
息也可以对应六妙门(数、随、止、观、还、净)的止门。

佛教除了顿悟法门,其他都讲次第,一定要有前一步的修持,才能做下一步的功夫。止门前面的随门,呼吸已经遍及身体,各种循经感应,道家说的大小周天都在 ...

谷成兄晚上好,对,十六特胜是讲解的比较透彻。

对,顿悟了也是需要修只是不会走错方向了。顿悟空性是心在寂静里也就是说在寂静里智慧才能开发(动脑筋不是智慧)。对,道家说的大小周天都在这里面,一呼一吸就自动的运传大小周天(功夫在上去了就不传动),严格来说大小周天是学佛修道的开始。

对,每一个呼吸之间,都有一个出入“息”。对,身体的气脉没有打通是无法入定的。

对,南老师说念住了气才住这时才能观,这个时候全身的毛孔会自动呼吸。这个时候全身的气脉还没全通是在欲定里(不是禅定)。

一般人偶然是进入静境而已,离开禅定还远得很。我发现到的是很多人连"息"都没找到就开口闭口说定了,
还有一个叫做轻安,轻安从头部或是身体内部发起是不长久的。从足心发起就永远不会消失。轻安就是好像我们在大热天洗澡,自来水往身上淋,全身冷冷凉凉的感觉。这个时候做起功夫来还没入定也就是说入定之前是要经过轻安这个次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20 1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30-10-2020 12:09 AM 编辑
tl123 发表于 29-10-2020 11:30 PM
谷成兄晚上好,对,十六特胜是讲解的比较透彻。

对,顿悟了也是需要修只是不会走错方向了。顿悟空性是心在寂静里也就是说在寂静里智慧才能开发(动脑筋不是智慧)。对,道家说的大小周天都在这里面,一呼一吸就自 ...

祝师兄吉祥。

既然提起“息”,姑且今天跟师兄交流一些有关禅的事情吧。

参禅跟一般禅修真的不一样,禅修比较注重定中起观,为了观得更好,就会费力把四禅八定修好来,有的修到三四禅,甚至到空定。

可是禅定修得太高,往往会习惯性定中起观,观到最后就修到“灭”去,很难摆脱这个“观”。

可是要参禅,起码要一些定力,最好要未到地定,有能力暂时止念,从“未思善未思恶”的当下,去体悟那个明上座的本来面目,但是不需要太高的禅定。

参禅之前先学一些经教是好事,例如楞严经等等,起码有个安全的对照。但是开始参禅以后,就要放下书本,放下学者的思维习惯了。

因为禅宗是要不动念,你看到一则问题,或一则公案,如果动念头了,你就错了,所以动念即乖。

参禅者是要轻松不费力就从心中流出解答,用那个来解公案,或是回答佛法问题和进行交流。如果对照佛典没有问题,可以继续这样修,若跟经藏有违,要小心戒口检讨了。

刚开始参禅的时候是很容易楞住的,慢慢才会有灵感流出来,从这里去观察什么叫“直心”。禅宗祖师说,直心是道场,就是不要动念的去做事情,这样去行住坐卧,从这里去发现那个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所以禅宗的修行不需要四禅八定,但是也不离定,更不是修内观。

只要疑情守久了就会有收获,小疑小悟,大疑大悟。另外,给师兄透个消息,直心是那里来的?“直”的下面加个“八”字就是“真”心。

所以师父跟我说,要参禅就一定要参到八识去,只有到了八识才有可能转识成智。我们学佛通常都是卡在第六识和第七识,这样经典读再多,定功再好,也跟禅无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10-2020 0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弥陀 发表于 29-10-2020 10:24 PM
净空老法师慈悲开示:四禪八定突破空間維次

佛經裡面講的四禪八定,諸位要知道這不是佛教的,四禪八定是婆羅門教的,也就是今天的興都教,也有人稱印度教。

我們下面三樓就是印度教。他們的歷史,我跟他們有往 ...

四禅八定也不是婆罗门教的,如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是本来如此、普遍如此、必然如此。

不过讲婆罗门积极传授四禅八定,则是无异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20 01:41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30-10-2020 12:05 AM
祝师兄吉祥。

既然提起“息”,姑且今天跟师兄交流一些有关禅的事情吧。

参禅跟一般禅修真的不一样,禅修比较注重定中起观,为了观得更好,就会费力把四禅八定修好来,有的修到三四禅,甚至到空定。

可是 ...

应该说参禅跟一般禅修的方法不一样,可是参禅和禅修的观文字般若 观照般若 实相般若的目的是一样为了空性。一个是顿悟一个是渐修。南老师晚年的时候说过他一辈子里还没遇过有初禅功夫的人,很多人都说自己有禅定的功夫。我见的人少,是听说他们多厉害有禅定,见了面聊多一点其实是灵修,他们自己都搞不懂自己是灵修还以为是在学佛修道,
参禅是为了顿悟,顿悟了是法身成就,气脉全通了才是有报身成就。禅修的观文字般若 观照般若 实相般若,成功修到了实相般若就是法身成就,在修上去就是除诸身行就修到了报身成就。真顿悟的人打坐是住息,修气脉就快多了。

可是禅定修得太高,往往会习惯性定中起观,观到最后就修到“灭”去,很难摆脱这个“观”。
不对,到了除诸身行也就是气脉全通了,这时可以入初禅了离生喜乐,身和心可以分开,身体发乐,没在搞观了呀。

参禅是为了顿悟,顿悟不是只有参禅而已,也是有前人念佛号还有读经而开悟的。

所以师父跟我说,要参禅就一定要参到八识去,只有到了八识才有可能转识成智。我们学佛通常都是卡在第六识和第七识,这样经典读再多,定功再好,也跟禅无缘。
谷成兄的师父说的对,空性就是第八识,当下开眼都好世间万物都消失了,所呈现的空性一切一切都是无始无终,有一个始有一个终就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20 09: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30-10-2020 09:02 AM 编辑
蓝色长今 发表于 30-10-2020 01:02 AM
四禅八定也不是婆罗门教的,如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是本来如此、普遍如此、必然如此。

不过讲婆罗门积极传授四禅八定,则是无异议的。

请不要把婆罗门教格调看得很高。
隐藏在森林的仙人都不属于婆罗门教,类似中国古代的神仙自成一家。在老子之前中国古代的修真士不属于道家,道教都还没出现呢。释迦牟尼佛未成佛前的老师,修到无色界,都不属于婆罗门吧?婆罗门类似上帝拜拜教,在印度却是贵族。这种世间贵族宗教跟森林派仙道是没得比的。

还有四禅是很高境界,无色界更高。现代人,那些所谓婆罗门行者,大师,真的修到这个境界?别的不说,初禅就是清净境界,十善之上。现代的大师,或某某人随便打坐,就可以恒稳的在初禅? 我很怀疑。更别说二禅,三禅,四禅。

以前听南传人讲讲我会信,说到自己自由出入二三禅。。。现在?慢慢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20 09:55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30-10-2020 10:50 AM 编辑
tl123 发表于 30-10-2020 01:41 AM
应该说参禅跟一般禅修的方法不一样,可是参禅和禅修的观文字般若 观照般若 实相般若的目的是一样为了空性。一个是顿悟一个是渐修。南老师晚年的时候说过他一辈子里还没遇过有初禅功夫的人,很多人都说自己有禅定的 ...



气脉成就虽然很了不起,但只是色身成就,如此罢了。你要还有一丝念头,即便是有个观的念头,无论是观空或观文字般若,如果到最后你放不下那个观的作意,就跟本来面目无缘。

因为佛法修行是既立又破,暂时给你你一把梯子,登到二楼就要把梯子舍弃了,否则你就卡在梯子上不愿下来。所以修行某个法门久了,就会形成习惯,然后就改不来了。而参禅是连观都要舍下,心中不存一法,既没有观,也没有空,就剩下一个直心,就这样行住坐卧。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我师父说空性只是禅心的一半,要能起用才行。平时行住坐卧,练习不离直心,这样就头脑就轻轻的,能参到这个程度生活就不忙了。心无事色身自然就成就。

当然我离这个目标还很远,要能住念(不动念),同时又要继续平时的生活本身就不容易。这就像吃素一样,把饮食习惯完全改过来,而参禅是完全把用脑的习惯改过来。如果还继续沿用过去的思维习惯,肯定不会成功。

学佛难就难在改变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20 12:4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30-10-2020 09:55 AM
气脉成就虽然很了不起,但只是色身成就,如此罢了。你要还有一丝念头,即便是有个观的念头,无论是观空或观文字般若,如果到最后你放不下那个观的作意,就跟本来面目无缘。

因为佛法修行是既立又破,暂时给 ...

不对呀,观文字般若是开始而已,要的是实相般若。谷成兄给您一个点,南老师说一呼一吸是生灭法,不呼不吸是不生不灭,看到这我笑了,我真明白南老师说的。
如果到最后你放不下那个观的作意,就跟本来面目无缘。这完全不对(注意渐修呀)。

而参禅是连观都要舍下,心中不存一法,既没有观,也没有空,就剩下一个直心,就这样行住坐卧。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谷成兄搞糊涂了,以上您说的这一段是对,可是您忘了,禅宗是顿悟,顿悟和渐修最终的目的地是一样的。顿悟是当下,渐修是一步一步往上爬。

我师父说空性只是禅心的一半,要能起用才行。平时行住坐卧,练习不离直心,这样就头脑就轻轻的,能参到这个程度生活就不忙了。您师父说得没错,有个重点您师父没说那就是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从六根的其中一根进入才能平时行住坐卧能起用。

参禅是参一个话头,把身边的一切都放下,参到忘身忘我,现在的人可以说很难做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20 12:4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l123 于 30-10-2020 01:04 PM 编辑
谷成 发表于 30-10-2020 09:55 AM
气脉成就虽然很了不起,但只是色身成就,如此罢了。你要还有一丝念头,即便是有个观的念头,无论是观空或观文字般若,如果到最后你放不下那个观的作意,就跟本来面目无缘。

因为佛法修行是既立又破,暂时给 ...


"心无事色身自然就成就。"

对了,这段完全错了。
(楞严经)最后,佛有几句重要的话:“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20 02:0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30-10-2020 02:36 PM 编辑
tl123 发表于 30-10-2020 12:46 PM
不对呀,观文字般若是开始而已,要的是实相般若。谷成兄给您一个点,南老师说一呼一吸是生灭法,不呼不吸是不生不灭,看到这我笑了,我真明白南老师说的。
如果到最后你放不下那个观的作意,就跟本来面目无缘。这 ...



不是对不对的问题,是到时你能不能放下的问题。因为渐修也有很多种,直心也是一种渐修,不是修了马上就顿悟, 只是更接近心性而已。如果你在直心上面再加一法,虽不能说不对(因为很多人是这样修),可是离直心就更远了,等于多走一个弯路,等于在禅上面另立一法,变成别的法门了,跟修禅就有不同了。参禅是直接在心地上修,但是成果是次第成就,这就是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的道理。

我说的两段文字,早上发给老师父检阅了,师父说没问题。至于对师兄有没有参考的价值,见仁见智,就点到为止。合十。

另:你用直心的话,行住坐卧都是话头。生活照样过,不是发呆都不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20 02:5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30-10-2020 02:05 PM
不是对不对的问题,是到时你能不能放下的问题。因为渐修也有很多种,直心也是一种渐修,不是修了马上就顿悟, 只是更接近心性而已。如果你在直心上面再加一法,虽不能说不对(因为很多人是这样修),可是离直 ...

渐修有几种是对,修明点,观La字,白骨观,观佛两眉之间。。。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
禅宗直心(的意思就是直指人心)就是顿悟了呀,哈哈。
谷成兄,您搞错了,注意: 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色是色身的意思,理是在顿悟。。。。

您说的两段文字是没错。
参话头是选一个话头来参,念佛是谁,谁念佛,无梦无想 主人公何在,拖死尸的是谁。。。。参到忘身忘我才是叫做参话头,也就是把自己的生死都丢了,一路参到底,就是要见性,所以古人说学佛是大丈夫所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10-2020 03: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l123 发表于 30-10-2020 02:58 PM
渐修有几种是对,修明点,观La字,白骨观,观佛两眉之间。。。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
禅宗直心(的意思就是直指人心)就是顿悟了呀,哈哈。
谷成兄,您搞错了,注意: 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 ...



理是顿悟是没错,不过修直心有一个过程,不是一开始就得心应手,顿悟是到某个机缘成熟的时候,才会突然明悟。

其实本心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中会用到的,禅宗说日用而不知,我们行住坐卧都不离本心,只是加上妄念时才会受污染。

直心只是本心的功能,因为跳过头脑,直通第八识,所以透过直心才有可能把我们的本心及其智慧显现出来,而不是直心就是本心,这个从修到悟,是有一个过程。

所以说直心是道场,是从这里修的意思,只有源头找到了,那时的直心才是任运自如,直接从本心而发。

你说修法很多种,对啊,你要心地上加多少个法都可以,各人选择。不过要这样最后修到本心就十折八弯,这因为我们不能相信,不敢直接承担,所以才有各种方便。

禅宗也是信门入,只是禅宗是选择最直接的方法,如果头上安头,就不是禅宗了,变成其他法门。

所以我不说对不对,只是纯粹谈禅宗。没有轻视其他法门。合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20 04:4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30-10-2020 03:11 PM
理是顿悟是没错,不过修直心有一个过程,不是一开始就得心应手,顿悟是到某个机缘成熟的时候,才会突然明悟。

其实本心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中会用到的,禅宗说日用而不知,我们行住坐卧都不离本心 ...

南怀瑾:新禅宗的观心法门

我给你们大家讲一个新时代的禅宗法门,注意!从现在起,都如此去用功,无论打坐也好、走路也好、睡觉也好、吃饭也好,乃至上厕所拉屎、屙尿,就是观心。怎么观呢?我们现在坐在这里,还活着,有一口气存在,就会有思想;这个思想,我常常讲,只不过是个平常心理罢了,极其自然。所谓观心,其实你也不要观什么,也不要参什么话头,也不要念什么佛,或者作什么观想。你作观想,也是你的心里在想;你参话头,也是你的心在参;你感觉气脉动,也是你的心在动。一切都是你的心意识在作怪,不管你玩什么花样,无非这个思想、这个心念的起用。

你现在不要把心收回来,也不要放出去,两脚一盘,姿势正确,时间坐久了,气脉一定发动。发动无所谓,不理它!身体和气脉不是道啊!肉体总归要死的。你要修道,肉体不死可不可以呢?可以!但那不是大家所能够得到的。所以,要紧先把心地了了,丢开人事的一切纠葛,千般俗物一起放下,这个思想,这个心念,你不要去压制它,不要去放任它,每一个思想、念头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

并且,于此念头的起落,勉强可分成三节,譬如:“啪”(师大力拍案一记)听到啦?!这个声音,一下没有了,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而未来的还没有来。那么你这个心念呢?不在外、不在内、也不在中间,很自然的摆着。假使还有个思想,这又是个前念,如电光火石般的过去了,而未来还是没有来。你的心就依目前这个样子平正的摆着,就那么把它看清楚就是了!

如此慢慢的连续七天安详自然地看清楚它。这个念头过去了,过去不追;未来的未到,不去引发;而现在呢?不属空也不属有,很自然轻松地坦然而住。如果身上气脉动了,那是感觉,感觉即是思想,别理它。感觉就感觉吧!不必丢掉它,你丢不掉的;也不要抓它,根本是抓不住的。你要睡,你就坐着让它睡好了,睡也是心念在睡啊!睡够了,它自然会醒来,醒也是心念在醒嘛!如此如此,不即不离,每一个心念悠然而逝,丝丝心念了无踪迹!

“过去已过去,未来犹莫算”,这是谁说的话呀?(书院同学答:懒残禅师--“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直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过去已过去,未来犹莫算;兀然无事坐,何曾有人唤;向外觅功夫,总是痴顽汉……”)

“过去已过去”,这个念头过去了,你讲过就过去了,什么都没有。“未来犹莫算”,没有来的就是没有来,你去想它干什么呢?明天还有明天在吗?算不定明天我已不在世间,何必挂虑明天呢?甚至连下一秒钟我都不管,算不定一下就死啦!那也没怎么样嘛!“兀然无事坐,何曾有人唤?”不错!就是这样,坦然无所牵挂坐在这里,什么都无所谓;也不修道,也不成佛;佛都不做,亦不做凡夫,魔更别谈,就是如此那么无为、安泰、单纯。

“向外觅功夫,总是痴顽汉。”你另外想找个东西、得一个境界,那就走样啦!我们第一步且先就这样行去。走也好、坐也好,随时随地做到“直心是道场”。直心哪里去找呢?坦然而住就是!“坦然而住”只是一句方便话,你要住在哪里?别又作茧自缚了。有一个住的境界岂不又执著一个念!此念本空,无所谓住与不住。“过去已过去,未来犹莫算”。未来它还没有来,当我们说个“来了”,“来了”已成过去。在这中间,又有什么叫散乱?!什么叫昏沉?!那是小乘方便的说法,散乱也是一念过去了,昏沉也是一念过去了!

谷成兄,您说的是新禅宗的观心法门,方法很多種,您说的也是叫观呀,只是大家的境界不一样,最终的目的地是一样的。南老师说的很深入也是离不开"息"(气机发动),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20 05:2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30-10-2020 05:30 PM 编辑
tl123 发表于 30-10-2020 04:47 PM
南怀瑾:新禅宗的观心法门

我给你们大家讲一个新时代的禅宗法门,注意!从现在起,都如此去用功,无论打坐也好、走路也好、睡觉也好、吃饭也好,乃至上厕所拉屎、屙尿,就是观心。怎么观呢?我们现在坐在这里, ...



师兄细细去体会吧,最好把文字相放下。当你找到什么直心时,有心无意,那时就会起疑情 ,剩下就看福报够不够了,不够来世再继续用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20 06:0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30-10-2020 05:28 PM
师兄细细去体会吧,最好把文字相放下。当你找到什么直心时,有心无意,那时就会起疑情 ,剩下就看福报够不够了,不够来世再继续用功。

南怀瑾老师:想要即身成就,从修出入息入手,是一条捷路(呼吸法门之一)。

你们真下决心,修安那般那,这是一条最快成就的捷径。但是,很难的,你忍不住的。你看我们这里出家的老前辈也好,嫩前辈也好,真的,很多人有聪明有智慧,为什么出家修道,永远不上路?就因为他忍不住。

所以我在书上经常讲,我有十二个字的咒语:“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不管是出家在家,人生都犯了我这十二个字的戒律。道理上看得破,但是忍不过。这一忍好难哪!想得到,理论上懂,做不来。不管佛学道理讲得怎么好,都没有用,所以重点在修行。

为什么修这个法门?你们大概没有好好研究《修行道地经》《达摩禅经》吧!一定没有。《修行道地经》告诉你,这是了生死的方法,同时也是转变色身,可以祛病延年,最后了生脱死。安般法门就有这样重要。

所以走如来心法,单刀直入,一下即生成就。禅宗讲即生成就,密宗号称跟禅宗不同,说是“即身成就”,连带这个肉体也转化成功了。

现在我们讲的是修安那般那出入息和白骨观法门。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老是在大小乘经典中讲,修四禅八定而证果位的人,一定要走这两个法门?你看显教里头再没有其他的,密宗自认为密法了不起,你不要上当,所有密宗的修法,最高的还是这两个东西变的。

我告诉你们秘密,你们一眼就看透了。你看密宗那些修法,随便红教、花教、白教,画的佛像,下面第一个是脚踏尸体,就是白骨观,不净观的意思。

由安那般那出入息,或者不净观与白骨观,开始正修禅定。《大藏经》庙子上都有,你们把小乘大乘都查完了,就可以看到,当时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跟着他的弟子们,证大阿罗汉果的很快,很多,主要修的就是这两个法门。

因为修行不是一天两天,如何把这个父母所生的身体,修证成果,那是一步一步的功夫了。那必须是四禅八定的路线,除此以外,没有第二条路了。也就是《楞严经》上两句话:“方便有多门”,方法很多;“归元无二路”,回家只有这一条路。

给你们讲了修安那般那,要真的用心去修,要完成四禅八定,最后再丢开,以我的经验,除了走安那般那、白骨观这个路线以外,其他的方法我懂得太多了,告诉你们,那些都是闲家伙,闲家具,听懂了吗?

我那个百货公司里头什么都有,但是我都摆在那里,放在那里让它烂的,因为都是次级货。正统所卖的,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店里的安那般那,不净观与白骨观。这两个一配合,一下就到了,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这是讲修证的功夫。

依我八九十年的经验告诉你们,不敢说遍学一切法,从十二岁起,到现在几十年,接触的人,看的学的,什么旁门左道、外道都知道;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大小乘经典再三告诉你,只有这条捷路,非常快。要转化身心到“即身成就”或者是“即生成就”,只有这条路。你不相信的话,就去冤枉走吧!三大阿僧祇劫,慢慢去转吧!白转的,很辛苦。

修安那般那,这个也是瑜珈,瑜珈的意思叫相应,身心相应,身跟心互相交感。扩大一点,就是人天相应,人乘道与三界天人——欲界、色界、无色界沟通。最后融化了,而心物一元,这就是瑜珈,就是禅的一种。

整理自《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7-4-2024 12:09 PM , Processed in 0.06095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