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39|回复: 30

所謂的“极微”存在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12-2019 07:1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想知道各部派的看法,现在主流佛教流派承认吗,南传的看法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12-2019 1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9-12-2019 01:54 PM 编辑

昨晚读【百法明门论】正好读到佛教八宗的哲理。这佛教八宗不是指中国佛教八宗的天台宗,净土宗,律宗等等。而是至从原始至大乘佛教,各部派佛教的哲理。

这里就列出来:
1. 我法具有宗
2. 法有我无宗。
3. 法无来去宗。
4. 现通假实宗。
5. 俗妄真实宗。
6. 诸法但名宗。
7. 胜义具空宗。
8. 应理圆实宗。

1至6是部派佛经的哲理。7-8是大乘佛教的哲理。

我是大乘佛教徒,我的看法是8。

至于南传佛教其实也会因为各人领悟而有所不同。有兴趣的人可以研究下佛使比丘对缘起(十二因缘)的看法,就可以猜测他是看法是倾向1~8哪一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2019 11: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9-12-2019 11:09 AM
昨晚读【百法明门论】正好读到佛教八宗的哲理。这佛教八宗不是指中国佛教八宗的天台宗,净土宗,律宗等等。而是至从原始至大乘佛教,各部派佛教的哲理。

这里就列出来:
1. 我法具有宗
2. 法有我无宗。
3. 法 ...

怎么会有 1)我法具有  呢??
有法也有我??有我的话,好像就不是佛教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2019 0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9-12-2019 01:54 PM 编辑
Quest716 发表于 9-12-2019 11:40 AM
怎么会有 1)我法具有  呢??
有法也有我??有我的话,好像就不是佛教了吧
我法具有宗

华严宗十宗判释的第一。此宗主张我、法俱为实有,故有此名。《华严经探玄记》卷一及《华严五教章》认为,人天乘及小乘犊子部等皆属此宗。其中,人天乘系如来为引摄极钝根机,暂且说人天之因果,令其离四恶趣,作为进趣二乘之方便,如《提谓波利经》等所说即是。
而小乘中的犊子部等,系指从说一切有部分出的犊子部,以及其下又分出的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此部的教义主张有‘三聚法’,即(1)有为聚、(2)无为聚、(3)非二聚。前二是法,后一是我。又将(1)有为聚分成三世,而成过去、未来、现在、无为、不可说等五法藏。而‘我’,并非有为,亦非无为,故说非二聚;又不能说是有为或无为,故称不可说。如此而倡说法有、我有,故名我法俱有宗。《异部宗轮论》云︰‘有犊子部本宗同义,谓补特伽罗非即蕴离蕴,依蕴、处、界假施设名。’《异部宗轮论述记》释之云︰‘其犊子部谓补特伽罗非即蕴离蕴,谓实有我。非有为无为,然与蕴不即不离。佛说无我,但无即蕴离蕴、如外道等所计之我,悉皆是无。非无不可说非即蕴离蕴我。既不可说,亦不可言形量大小等,乃至成佛,此我常在。’
此即犊子部之特殊主张,然大小乘其他派别对此则多不能同意,故颇有驳斥之者。


--- 百度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2019 0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9-12-2019 01:49 PM
我法具有宗

华严宗十宗判释的第一。此宗主张我、法俱为实有,故有此名。《华严经探玄记》卷一及《华严五教章》认为,人天乘及小乘犊子部等皆属此宗。其中,人天乘系如来为引摄极钝根机,暂且说人天之因果,令其离 ...

原来是不究竟的方便说。


如果是龙树的不二论中论,依你看,是属于哪一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2019 0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Quest716 发表于 9-12-2019 02:11 PM
原来是不究竟的方便说。


如果是龙树的不二论中论,依你看,是属于哪一种

龙树的【中论】看起来就是第七宗。
但是他本人也不一定坚持第七宗,只是为了破解当时的邪见(法有)才有这样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9-12-2019 05: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缘起/缘灭 极微极极微~
messageImage_1575879720036.jpg
每天進步1%,一年之後变胖37倍;
每天退步1%,一年之後瘦剩3%~

量子力学不就证明了,
极微时物质(色)和波(空),
可以随转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2019 1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汝观地,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不应邻虚,合成邻虚。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若色合时,合色非空。若空合时,合空非色。色犹可析,空云何合。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楞严经】


大乘的教理就是 胜义具空宗和应理圆实宗。微尘并非是事物的实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9-12-2019 11:2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9-12-2019 11:06 PM
汝观地,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 ...

南传佛教在禅修的时候会观照所谓的极微,但我看马哈希尊者的开示,就连极微也是非实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2019 1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歌 发表于 9-12-2019 11:20 PM
南传佛教在禅修的时候会观照所谓的极微,但我看马哈希尊者的开示,就连极微也是非实有的

所以神通超越科学,就好像DipaMa能把空元素转换成地元素等等。这不是科学理论可以解释清楚的。
大乘佛教千百年来就已经否定世界是实有,从龙树菩萨【中论】开始一直到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大乘佛教的根本教义就是就是一切法无我,比部派佛教还要透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2019 1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9-12-2019 11:25 PM
所以神通超越科学,就好像DipaMa能把空元素转换成地元素等等。这不是科学理论可以解释清楚的。
大乘佛教千百年来就已经否定世界是实有,从龙树菩萨【中论】开始一直到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大乘佛教的根本教 ...


其实一个修行人随着实修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中,观点是会改变的。

例如我们都同意,佛法主要是讲缘起,佛法其实就是缘起论。那么自性是无,所以我们一般的论述是缘起性空,这是当前南北传的共识。

有次我去请教老师父楞严经,师父说,从楞严经的角度,其实不是缘起性空论,而是缘起性有,这个自性就是妙明真心(大意)。

一般大乘人修行进入明心见性的时候,他先是证空,这时就会觉得缘起性空。不过明心见了性以后,就会发现缘起是性有,然后才乘性起修,发展出如来藏的观点。

老师父也给我看一首偈,要修般若中观,那是菩萨五住位才起修的。我们没到这个资格,或许可以得到哲学上的辩论而已,但是实修的意境,我们是不可能明白的。

所以大乘的菩萨论,例如中观等等,其实都是拿来实修的,有实际的见地和功夫,而不是纯粹的纸上理论,也不是我们读书人以为的辩证法。

没有足够的慧力和定力,根本不可能读懂中观。所以我们讨论菩萨的论典,真的要很小心,不要随便错判,去定论菩萨的境界是怎样又怎样。

尤其是把菩萨看成凡夫,更容易对菩萨去指指点点,这样修行,多少福报都漏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2019 0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10-12-2019 12:42 AM
其实一个修行人随着实修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中,观点是会改变的。

例如我们都同意,佛法主要是讲缘起,佛法其实就是缘起论。那么自性是无,所以我们一般的论述是缘起性空,这是当前南北传的共识。

有次我去请 ...

我还是建议师兄自己研究比较好。当然这只是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2019 0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10-12-2019 01:04 AM
我还是建议师兄自己研究比较好。当然这只是建议。


菩萨道的修证是很漫长的路,终一辈子有时只能前进一点点,所以大乘经典或菩萨论典,如果我们看不懂那是很正常的,如果看的懂,同样需要再三慎思,是否是真懂?

古德云:大悟十八回,小悟无数回。

真的读懂菩萨的经典时,有时是会进入三昧境界的,有些人读经突然开悟,就是这样。

所以禅宗大德通常都是鼓励我们用“参”的心态读经,尽量不去思考,这样就会得益更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2019 09: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10-12-2019 09:20 AM 编辑
谷成 发表于 10-12-2019 12:42 AM
其实一个修行人随着实修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中,观点是会改变的。

例如我们都同意,佛法主要是讲缘起,佛法其实就是缘起论。那么自性是无,所以我们一般的论述是缘起性空,这是当前南北传的共识。

有次我去请 ...

现代的大乘佛教已经发展出一套思想框框,一套人言亦言的逻辑思维,我不能认同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不明白为什么你要把『读懂』大乘经跟『开悟』结合起来说?把大乘佛教弄得神秘兮兮?甚至【地藏经】你也要跟『开悟』扯上关系?当有人质疑大乘佛教的时候,反击的武器就是『神秘兮兮』的义理?大乘佛法其实很奥妙,因为没有开悟所以不懂?

如果师兄有读我的转贴【毁谤大乘佛法的现世报应】,这位毁谤的大乘佛法的是一名出家人,不通经典却精进念佛,获得很大的成就(心中豁然开朗和种种奇妙体验)。像他这样有法缘有福报的人也会毁谤大乘佛法。按照现今大乘人的逻辑『开悟』的人应该能通达佛法才对,为什么他对大乘佛教还有种种疑惑?

谷成师兄,你的想法被老师带着走,你也没有自信承担佛经的义理。你害怕理解错误。你甚至把自己局限在理解【中论】之外。如果我告诉你【中论】已经不合时宜,你相信吗?【中论】在古印度龙树时代是适宜的,但是在今天邪见更深的时代,就显得力不从心。

还有我看到『缘起妙有』这种神奇思想无言了。难道大乘佛教已经词穷,得发明『缘起妙有』这样奇怪的说法?

现代大乘佛教的思想框框让很多人离开大乘佛教的。剩下的人都是在这思想框框里面的人,既不敢承担大乘佛法,也走不出这个框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2019 09: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10-12-2019 01:25 AM
菩萨道的修证是很漫长的路,终一辈子有时只能前进一点点,所以大乘经典或菩萨论典,如果我们看不懂那是很正常的,如果看的懂,同样需要再三慎思,是否是真懂?

古德云:大悟十八回,小悟无数回。

真的读懂 ...

用『参』的心态去读经,不用思考?

师兄,其实你是一位很好的佛教徒,文质彬彬,热心助人,不时会捍卫大乘佛教,但是你的思想却被奇怪的思维逻辑框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2019 09:39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10-12-2019 09:40 AM 编辑
素还真 发表于 10-12-2019 09:23 AM
用『参』的心态去读经,不用思考?

师兄,其实你是一位很好的佛教徒,文质彬彬,热心助人,不时会捍卫大乘佛教,但是你的思想却被奇怪的思维逻辑框住。


大乘佛教的没落,不是没有老师,而是师道末落了,没有合适的学生。任何时候都有明心见性的菩萨,学生没有准备好,他们隐而不显,只教大家浅显的佛法,实修的层面不是文字能及的,修行者有多少领悟,就有多少的功夫。我们没有尊重师道,即使发愿成佛,也很难遇到名师,怕的是被我们毁谤。所谓末法时有正法,无论声闻和菩萨的修证,都有难以思议的部分,如果我们执着于世人的知见,把这部分排除了,佛法就变成世间学问。这就是现代的问题,科学至上,圣人变反科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0-12-2019 09:47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10-12-2019 09:17 AM
现代的大乘佛教已经发展出一套思想框框,一套人言亦言的逻辑思维,我不能认同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不明白为什么你要把『读懂』大乘经跟『开悟』结合起来说?把大乘佛教弄得神秘兮兮?甚至【地藏经】你也要跟『开悟』 ...

大悟十八回,小悟无数回。只是小悟是不可靠的,要彻悟才能得到佛的见地。一般人小悟之后,我慢心就跟着起来了,如果不守口业就会造下诽谤业。所以古人用功时就去闭关,实行口禁,这样就没有机会造口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2019 09: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汝观地,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不应邻虚,合成邻虚。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若色合时,合色非空。若空合时,合空非色。色犹可析,空云何合。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楞严经】




回到【楞严经】这段吧。我直接说出经意就好:


假如分析极微尘(邻虚尘)的边际相,只有七分相(70%相30%空),再分析这七分相的边际相即是空性。

假如物质可以越分越小,按照上面的逻辑分析出最最最终状态是空性。所以经说:『当知虚空,出生色相。


现在问题来了。到底几个虚空和合出邻虚尘?虚空当然不可能和合出邻虚。(若空合时,合空非色
倒过来分析邻虚尘边际的色相(70%或更少),但是多少%的色和合出虚空?当然不能和合出来,和合出来就不称虚空了。(若色合时,合色非空)
所以经这么说『若色合时,合色非空。若空合时,合空非色。


色相尚能分析,可是空性却无法和合。 (色犹可析,空云何合

这空和色的本质是什么呢?(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上面就是直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2019 10: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10-12-2019 09:39 AM
大乘佛教的没落,不是没有老师,而是师道末落了,没有合适的学生。任何时候都有明心见性的菩萨,学生没有准备好,他们隐而不显,只教大家浅显的佛法,实修的层面不是文字能及的,修行者有多少领悟,就有多少的功 ...

我已经直解了【楞严经】邻虚尘的推论,一点都不神秘。也不需要『开悟』才可以理解。

我都说了,现代人被新兴的大乘思想逻辑所困住,框住,锁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2019 10:16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10-12-2019 10:04 AM
我已经直解了【楞严经】邻虚尘的推论,一点都不神秘。也不需要『开悟』才可以理解。

我都说了,现代人被新兴的大乘思想逻辑所困住,框住,锁住!

《楞严经》是教修证的,教修三摩地。这些三摩地都是大乘的三昧境界。本经也很注重持戒,例如四种清净明诲,教我们断杀盗淫妄,本经再三叮嘱修行者修三摩地之前要先断淫。如果把这些修证的内容切割掉了,这就变成世间哲学,只是学而不修,这样去弘扬本经反而会败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3-2024 12:13 PM , Processed in 0.065279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