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674|回复: 219

太上感应篇图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8-2019 0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道西风 于 29-8-2019 07:14 PM 编辑

太上感应篇图说

前 言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治世之大权也”。欲挽救世道人心,必须大力弘扬因果感应之理,舍此别无更好的方法。现代人受西方文化、现代科技的影响,对鬼神、祸福之说嗤之以鼻,以天道赏罚为渺茫无稽,视因果报应为迷信愚昧。殊不知,因果法则乃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佛经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莫言不报,时刻未到。”古语云:“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人们对于因果循环报应之理不予相信的原因,大概是看到有人作恶却荣华富贵,有人善良却贫穷短命,这是何道理?其实,因果循环之理甚深,非一般人可以揣测。《涅槃经》讲:“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所以,因果报应被称为三世业报。我们看到有人享福,乃是他前生行善修来的福报,今生如果更加勉力修善,就像在银行存款一样,利息越来越多,福报越来越多,则下一生依然富贵;反之如果不知珍惜福报,作恶多端,仗势欺人,福报必然被折除,等到恶贯满盈,必然破败,死后堕入地狱,或转生恶道受苦。有人忠厚善良,却一生穷困坎坷,那是因为其前生恶孽所致,若能勉力为善,则能抵除前生罪业,等到功德圆满,必获善报,到中年、晚年享福,死后转生善道,或超升天堂,或转生人间,享受荣华富贵。有人本来前生造孽就多,造成今生命运不好,今生又不行善积德,所以年纪轻轻就遭受各种灾祸。所以,命运乃是我们自己造就,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岂会厚此薄彼?一个人如果明了三世因果循环的道理,懂得命运乃是自己造就,必能改过迁善,勉力修福,进而转祸为福,改造命运。

  想要学习因果感应的道理,入门必读书主要有《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了凡四训》、《俞凈意公遇灶神记》等。如果想进一步学习,彻底了解因果的道理,则必须深入佛法,在博大精深的“道”中寻求宇宙、人生的真相。

  《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此书源出于《抱朴子》,后经宋代李昌龄、郑清之等先贤发扬光大,流通于世,影响深远。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民国时期,印光大师亦曾大力弘扬此书,以挽救世风。历代以来,为《太上感应篇》作注解的注书,多达数百种,皆是历代先贤为劝世救人而作,包括真西山、惠栋等大儒,也欣然为之作注。在众多注书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感应篇直讲》、《感应篇汇编》和《感应篇图说》三种。其中《直讲》以浅释为主,《汇编》以说理为主,《图说》以证案为主。

  《感应篇图说》一书,首创于清朝许鹤沙先生(许鹤沙先生,名缵曾,字孝修,号鹤沙,江苏华亭人。顺治六年进士,散馆授检讨。又为右春坊右中允,兼内翰林秘书院编修,翻译《大学衍义》。分校礼闱,旋外补江西驿传道副使,官至云南按察使。),后经王继文、郝玉麟、徐白舫、黄正元、毛金兰等诸先贤增补发挥,遂成鸿篇巨制,蔚为大观。此书乃是将《感应篇》条分缕析,加以注解,证以事实,配以图像,咏以诗词,注、证、图、诗,四位一体。体例严谨,内容丰富,语言典雅,极为精彩,读之足以惊人心目,改过向善之心油然而生,诚为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书。所以,此书一经问世,便引起极大反响,士民争相刊版印送、传阅流通,其觉世牖民、教化世人,功莫大焉!

  今生得遇此书,即是有福之人,惟愿珍稀善法,勉力实践,精进修持,必能受益匪浅,福德大增。更祈辗转流通,助印传扬,广为劝化,广结善缘,功德无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8-2019 0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古道西风 于 4-8-2019 01:55 PM 编辑

太上感应篇图说1:得富灵验记


  凄风冷雨不成眠,拥被虔持太上篇。感得海神为配偶,一生衣禄永绵绵。


  注:世上银钱皆由天命定,命里若无,毫厘不能妄得,此伦理之常也。若人能发愤自修,持行感应篇,贫可易为富。经文所云“作善之人,福禄随之”是也。


  案:徽人程致中与弟致和同赴沈阳贸易,消折本钱,不能回乡。二人在客行代人写帐,聊度日月。一日,致和偶过关帝庙,见壁上粘《感应篇》,载有报应事实,不觉心动,乃叩神发愿,刻刻持诵,以求得富。 时逢九月,塞外早寒,风雪交加。致和昼则虔诚礼诵,夜则拥衾默诵,历数日不辍。忽见一犬颈带金铃,绕屋一周而去。至夜忽有神女随婢数人,执绛纱灯引导而进,霎时满屋雪亮,致和噤不敢言。女曰:“郎君尊奉太上,感动海神,使妾奉箕帚,幸勿疑虑。”命侍婢与致和更换新衣,随铺氍觎,列锦屏古玩之类,分席而饮。侍婢或歌或舞,弹丸之室,宽然有余。夜深撤席为伉俪,天明辞去,嘱曰:“慎勿轻泄于人。”次早,其兄见致和诧曰:“吾弟神采焕发,大异往常。”答曰:“一寒至此,那得有好气色,兄夜来安否?”兄曰:“永夜并未睡也。”两房相连,歌舞之声兄竟未闻,致和秘不敢言。是夕女复来,致和告以贫苦,女曰:“是不难,知君箧中有佣功银十两,可至某山头,有一卖马者,速买来。”致和如言买回,女教以进贡俺答,可获重赏。时俺答雄长诸部,已称可汗,一见马,大喜曰:“此龙驹也。”赏银五百两。女又曰:“某行贩药材客,母病欲归,有大黄若干担,价值千金。君可半价买回,不日即获重利矣。”月余,瘟疫大行,大黄市缺,致和所积获利十倍。嗣后,凡置某货,女俱先期指点,获资无算,乃捆载作归计。是夜,女执手泣曰:“良缘已尽,固知君不能留也。敬遵《感应篇》,效验甚大。君归宜益加勉励,身体力行,自然福寿绵长。记之,记之!”洒泪而别,致和不禁长号,其兄惊问,乃语以故。兄弟焚香拜谢,归家成富翁,刻《感应篇》万卷,以公诸世。


  附:松江张德甫,日诵感应篇,身体力行,生子二。田八百余亩,年老分析。各授《感应篇》一帙,戒曰:“为人之道,尽在于是。即作家之用,亦不外是。汝曹当如我力行之。”二子问曰:“篇中岂有作家法乎?”父曰:“算减则贫耗,盖言人所以贫也;福禄随之,盖言人所以富也。此即作家法也。”后二子奉《感应篇》如父命,事母孝。置产三千余顷。富甲一郡。


  一卷贻谋盥露余,明明经训即菑畬。萱庭绿尽春难老,兄弟香前读父书。(徐太史诗)


  【译文】


  注:人世间的银钱财富都是由上天命定的,命中如果没有,一毫一厘也别想得到,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如果人能够下定决心,修习德行,坚持奉行《太上感应篇》,那么贫困就可以转为富裕。正如经文中说的:“做善事的人,福禄会跟随着他。”


  案:安徽人程致中与弟弟程致和一同去沈阳做生意,不幸亏了本钱,不能回家乡。兄弟二人就在客店商行里替人记帐,以此度日。有一天,致和偶然路过关帝庙,见庙内墙上贴着《感应篇》,上面写着关于因果报应的事情。不由得心中有所触动,于是向神明叩头发愿,时刻持诵《感应篇》,以求神明降福。


  当时正值九月,塞外早寒,风雪交加。致和白天一心一意虔诚读诵《感应篇》,晚上裹着被子默诵,连续数日,不曾间断。一天,忽然看见一只狗带着金铃,在致和的屋里转了一圈走了。这天晚上,忽然看见有神女和她的随行婢女几个人,侍女在前面端着灯引路,霎时见整个屋子变得雪亮,致和吓的不敢说话了。神女说:“郎君遵行奉持《太上感应篇》,感动了海神,海神命我前来伺候您,请不要有什麽顾虑。”神女令侍婢为致和更换新衣,铺设地毯,排列屏风,布置古玩等陈设,神女和致和相对共饮。侍婢又歌又舞,窄小的屋子顿时显得宽敞美观。到了深夜才停止了,二人结为夫妻。天亮后,神女起身告辞,临别时告诉致和说:“千万小心,不要把咱俩的事告诉别人。”早上,其兄致中见到弟弟惊讶地说:“你神采焕发,和平时大不一样,像换了个人似的。”致和回答兄长说:“我们穷困到这般地步,哪里会有什麽好运呢?兄长昨夜可安好?”兄长回答说:“我一夜没睡啊。”兄弟两个房间相连,哥哥却没有听见弟弟房中歌舞之声,致和也不敢将秘密告诉兄长。


  晚上,神女又来了,致和告诉神女自己很贫苦,神女说:“这个不难办,我知道你箱子里有给人做工挣的十两银子,你到某个山头,有一个卖马的人,你把他的马买回来。”致和照神女说的把马买了回来,神女叫致和把马献给俺答,可以获得重赏。当时俺答在诸部落中非常强大,已经自称“可汗”,一见到致和所献的马,大喜,说:“这是龙驹啊!”赏赐致和五百两银子。神女又说:“某个贩卖药材的商人,因为母亲得病,急着回家看望。他手上有大黄许多担,你去了用半价买回来。过不了多久,你就能获得大利。”一个月后,当地瘟疫大流行,大黄在市面上紧缺,致和获利十倍。后来,无论置办哪种货物,神女事先指点,获利无数,于是收拾钱财行李,准备回老家。


  这天夜里,神女拉着致和的手说:“你我二人的缘分已尽,我知道你不可能留下来。尊敬奉行《感应篇》,灵验异常,你回去后要更加勉励自己,身体力行,这样才能确保富寿长久。你一定记住我的话啊!”神女洒泪而别。致和悲痛万分,哥哥致中听到致和的哭声,过来询问,才知道神女降临这件事。兄弟二人焚香拜谢天地,把钱财带回家乡,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刻印《太上感应篇》万卷,流通于世。


  附:松江人张德甫,每天虔诚诵读《感应篇》,并身体力行,积德行善。他有两个儿子,有田八百余亩。年老为两个儿子分家,每人一部《感应篇》,告诫二人说:“做人的道理,都在这书中。即使成家立业的道理,也不例外。你们要像我一样,力行《感应篇》。”二子问道:“篇中难道有成家立业之道?”父亲说:“篇中说作恶的人‘算减则贫耗’,人就会变得穷困。又说行善之人‘福禄随之’,人就能富裕起来。这就是成家立业的道理。”后来,二子遵守父命,奉行《感应篇》,对母亲非常孝顺。购置田产三千余顷,成为当地的富翁。


  徐太史诗曰:一卷贻谋盥露余,明明经训即菑畬。萱庭绿尽春难老,兄弟香前读父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8-2019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古道西风 于 4-8-2019 01:56 PM 编辑

太上感应篇图说2:得贵灵验记


  半世求名未遇时,灯窗辛苦少人知。敬遵太上行功德,丹桂高攀第一枝。


  注:人之功名,载于桂录,掌于文昌。作恶者,按过勾除;行善者,论功行赏。人能持行《感应篇》,则万善毕备,何患不桂录书名、文昌增禄哉!


  案:前朝尚士英能文善书,虽系寒士,却孳孳好善。曾见人募化刻《感应篇》,欲捐助而苦无力,乃典衣衾以勷其事,冬日着单衣,不悔。年逾三十,贫窭益甚,附舟到京作觅馆计,侨寓城外关帝庙中,半载渺无知者。代人书写对联扇头,以资糊口。时近除夕,有重臣差其掌事至关帝庙办公。掌事性喜文墨,一见士英所书,不禁欣赏,问何处人,何事到京,士英以实对。掌事曰:“君既皇皇无主,予之诸子现在觅西席,何不移榻到舍,朝夕请教。君亦得静养读书,可应试求名也。”士英谢而许之。掌事为之制衣整衾,焕然一新,不复寒士相矣。上元之夕,重臣于花园遍挂花灯,悬匾联,请驾游玩。门客所书多不当意,掌事以士英荐,立命面试,乃面试。士英运笔如飞,字画端妍,词语雅切,大加欣赏。是夕,驾临园中,问何人手笔,重臣对曰:“此臣家西宾尚士英写作。”次早,即召见于偏殿,试,称旨,钦赐进士,为翰林检讨。不数年,升掌院学士。凡驾临幸之处,士英载笔相从,一刻不离。遇合之隆,


  遭逢之盛,无有比者。退朝之暇,备盛礼至关帝庙酬谢,道士设锦衾绣垫俟其歇息,礼毕稍憩,恍惚见关帝曰:“尔今日之荣,乃助刻《感应篇》之力也。此后宜加勉励初心,忠君报国,慎勿滋事。”士英醒,方知获报故,遍以劝人,多有化者。


  附:杭州景江锦游幕岭南潮州署,其父亦客两粤制府幕中。俱深信感应之理,案头必置《感应篇》一卷,朝夕持诵。时江锦已年逾四旬,淡于仕进,且恋潮州美地,束金颇优,决意不复秋试。乾隆辛卯大比,父连札三四,促其旋里。最后一札云:“如不急回,以不孝者论。”不得已,怏怏束装入闱,遂中亚魁,连捷分部。未几,放潮州知府,竟如夙愿。盖江锦乡举之前,办一扳诬盗案,曾救活五十七命故也。使平日不奉行《感应篇》,岂能悉心平反如是耶?(《续晨钟录》、《感应坚信录》)


  徐太史曰:“是不敢刑及无辜者,是不敢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者。仁人既遂爱民之愿,彼苍亦遂仁人之愿。五马潮阳,事奇而理故常也。”


  一麾出守笑回头,莲幕当年此地游。五十七囚悲且喜,使君天谴到潮州。(徐太史诗)



  【译文】


  注:人的功名,记载在“桂籍”之上,由文昌帝君掌管。作恶的人,按照作恶大小予以降级或除名;行善的人,要论功行赏。如果能够遵守奉行《太上感应篇》,那么万善毕备,何愁不能桂籍题名、文昌帝君赐予福禄呢?


  案:前朝(明朝)人尚士英,擅长写文章,精通书法,虽然出身贫寒,却乐善好施。曾经见人募捐助印《太上感应篇》,想出钱捐助却苦于无力,于是把衣服和被褥拿去典当,冬天身穿单衣,也不后悔。年过三十,更加贫困,搭别人的船到京城,想找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因为没钱,就住在城外的关帝庙里,半年的时间,无人问津。他给人家写对联、扇面,以此糊口。到了年三十夜里,有一位朝中重臣派掌事到关帝庙里办一件公事。这位掌事喜欢舞文弄墨,一见到士英写的东西,大加赞赏。便问士英是哪里人,因为什麽事来到京城,士英据实回答。掌事说:“先生既然无事可做,我的几个儿子现在需要一位老师,你何不到我家去,可以早晚请教。您也可以安心读书,再去参加考试,求取功名。”士英答应了这件事,再三
感谢。掌事为他更换新衣,整理好床铺,焕然一新,完全不是原来寒酸的样子了。


  元宵节之夜,重臣在花园里到处挂上花灯,悬挂对联、匾额,准备请皇帝前来游玩。门客们书写的对联匾额,多数不能满意。掌事推荐了士英,立即令他前来当面试写。士英前来试写,当着众臣的面,运笔如飞,字体端庄秀美,词语典雅贴切,重臣大加赞赏。当夜,皇帝驾临园中,问是何人的手笔,重臣回答说:“这是臣家请的先生尚士英所写。”第二天早上,皇帝召见士英,在偏殿面试。皇帝很满意,钦赐进士,封翰林院检讨之职。没过几年,升爲掌院学士。凡是皇帝驾临之处,士英带着笔跟随圣驾,一刻不离左右。像这样受到如此的待遇和恩荣,无人能比。退朝的闲暇时间,士英备下丰盛的祭礼,到关帝庙答谢神恩。庙里的道士铺好锦被绣垫,供他休息。士英行礼完毕,在休息的时候,恍惚之间看到关圣帝君对他说:“你今天的恩荣,乃是你助印《感应篇》的缘故。以后要更加勉励当初的发心,忠君报国,千万不可无端生事。”士英醒后,才知道自己获得福报的原因。他到处给人讲这件事,用来劝人向善,有不少人被感化了。


  附:杭州人景江锦在岭南潮州署衙门当差,他父亲也在两粤总督衙门里做事。父子二人都深信因果感应的道理,署案上总是放置一部《感应篇》,早晚持诵。当时江锦已经年过四十,考取功名,走仕途之心已经转淡了。而且耽恋潮州的美景,报酬又很丰厚,决心不再参加秋天的考试。乾隆辛卯年乡试,父亲连续写了好几封信,催他回家参加考试,最后一封信中说:“如果不赶快回来,以不孝罪论处。”不得已,不高兴地收拾东西,入闱考试,考中第二名。会试连捷,考中进士。不久,下放潮州知府,竟然如愿以偿。原来江锦在乡试之前,曾经平反一个诬告盗窃的冤案,救活五十七条人命。如果平时不奉行《感应篇》,怎能当机立断,有这么大的勇气平反冤案呢?


  徐太史说:这是不敢“刑及无辜”者,是不敢“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者。仁人君子既然能够达到爱民的心愿,上天也会满足仁人君子的愿望。五马潮阳,事情虽然稀奇,但是道理显而易见。


  一麾出守笑回头,莲幕当年此地游。五十七囚悲且喜,使君天谴到潮州。(徐太史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8-2019 0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感应篇图说3:得寿灵验记


  莫云纪算总由天,立命修身便自然。若使时时尊太上,管教白发易童年。


  注:语云:“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寿之修短,乃数之一定,不可轻移。然赋命在天,立命在我。人自受生以来,或禀赋孱弱,或疾病缠绵,或八字有刑冲。惟实心持行是经,久久并无退转,自然弱者可壮,病者可痊,宜夭者可登寿考。洵挽回造化之良术也。


  案:前朝刘大司寇,存心仁恕,用法平允,从无苛刻。所生六子,夭殇其五,俱年不过二十。其第六子璟已十七岁矣,虽聪慧倜傥,而单弱多病,不异诸兄。有蜀中相士周士涟,挟术游京师,名震一时。公使观相,曰:“此子但求得寿,不必言富贵也。”周细看半晌,答曰:“论公子贵格,难度十九岁之关,但修身立命,圣贤垂训,绝无虚谬。惟力行《太上感应篇》,可以挽回造化,舍此则非术士所能知也。”璟虽年少,颇能自勉,即对天发愿,将《感应篇》逐条录出。善者粘于东壁,每行一善,则加一红圈;恶者粘于西壁,每除一恶,即加一黑圈。行之三年,已过十九岁而竟无恙。一日,渡扬子江,见渔人网一大龟,命从人给钱一千买回放生。龟昂首随舟,送至五里,犹恋恋有不舍状。谓之曰:“予前途即登岸矣,已知厚意,不必远送。”龟于水面点首悠然而逝。是夜,璟宿旅邸,梦一皂衣短胖道士,向之稽首,曰:“公子力行《感应篇》


  三年不倦,上帝克嘉,已增禄延寿矣。但体柔神薄,难保寒暑不侵,贫道有小术相授,照此调摄,可保安身无病。”乃传以吐纳导引之法,传毕别去。璟醒,知系神龟报德,依其所授,如法用功。甫期年,即百病消除。召前相士备礼谢之。是夜周与联床而寝,见璟已熟睡,并无微息,扪之如死人。次早向司寇公贺曰:“公子龟息也,寿元极永,富贵甚长,公从今不必忧矣。”后璟享寿九十八岁,五福全臻。此持行《感应篇》,求寿得寿之验也。


  附:钱塘金镜闻柴虎臣先生新注《感应篇》成,慨然欲捐资付梓。适其室病笃,恍见白衣神示曰:“尔夫欲刻《感应篇》,应增尔寿。嗣后可告世人笃信奉行,刊印广施,必迓天福无量。”(《感应篇纪验》)


  善籍编成喜乍闻,心头蓬勃起祥云。鹤传海屋添筹信,分得恩波及细君。(徐太史诗)


  朱裴玉日庄诵《感应篇》,康熙戊申年七月三日,病危昏昧间,神谕曰:“汝信诵《感应篇》有年,亦能勉行篇中数善事,应锡汝龄。”不日病愈。(《感应篇纪验》)


  病叶惊秋不耐寒,婆娑生意返春难。谁知一纸千钧重,中有灵光九转丹。(徐太史诗)




  【译文】




  注:古语说:“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人的寿命,乃是定数,不可轻易更改。然而上天定下了命运,改造命运却掌握在自己手中。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有的天生身体孱弱,有的疾病缠身,有的八字带有刑冲。但只要诚心诚意持行《太上感应篇》,坚持长久,不退初心,自然孱弱的可转为健壮,有病的可以痊愈,命该夭折的可以长寿善终。这真是挽回天意的最好方法了。


  案:前朝(明朝)刘大司寇,心地宽厚仁慈,掌管刑法之事,用法平允,从不滥用刑法,苛刻百姓。他生有六个儿子,而前五个儿子都夭折了,死时都不到二十岁。第六子名叫刘璟,现在已经十七岁了,虽然聪明漂亮,但是同他死去的五个哥哥一样,身体单弱多病。有一位从四川来的相士,名叫周士涟,凭借高明的相术,来到京师,名气很大。刘公请他前来给儿子看相,并说道:“你看我这个儿子能不能长寿,就不用奢求富贵了。”周先生仔细看了半天,说:“从公子的面相上看来,很难度过十九岁大关。但是通过修身积德能够改变命运,这是圣贤的垂训,绝无虚言。只要勉力持行《感应篇》,就可以挽回天意,改变命运。除了这个办法,至于别的就不是我们术士所能了解的了。”


  刘璟虽然年少,却很能自我勉励,立即对天发愿,将《感应篇》一条一条抄录出来。善的条目,贴在东墙上,每做一件善事,就画一个红圈;恶的条目,贴在西墙上,每克服掉一件恶行,就画一个黑圈。这样努力行了三年,已过十九岁,而竟然安然无恙。一天,刘璟乘船过扬子江,见一渔夫网起一只大龟,就命令随从给钱一千,买回大龟,将其放生。这只龟昂着头跟在刘璟的船后,过了有五里路,仍然有恋恋不舍的意思。刘璟对大龟说:“我马上就要登岸了,你的厚意,我已经知道了,你不必远送了。”大龟在水面上点着头,悠然而逝。


  当天夜里,刘璟住在旅店中,梦见一个矮胖道士向自己稽首行礼,说:“公子力行《感应篇》,三年不倦,上帝嘉许,已经给您增加福禄、延长寿命了。但是您身体单薄,难保不受寒暑之苦,贫道有一小方术送给您,照着我说的做,可保你身体安康无病。”于是,道士传给他吐纳导引的方法,然后告别而去。刘璟醒来,回忆梦境,知道是神龟报恩。他照此用功,不到一年时间,什麽病都没有了。然后把那位相士请来,备下礼品,表示谢意。夜里,刘璟与相士并床而睡。相士见刘璟睡熟后,并无半点呼吸,摸上去如死人一般。第二天一早,相士向刘司寇道贺说:“公子呼吸如龟,寿命极长,富贵无量,您以后就不必担忧了。”刘璟后来活到九十八岁,五福齐备。这就是持行《感应篇》,求长寿得长寿的明证啊。


  附:钱塘人金镜,听说柴虎臣先生注解的《感应篇》已经完成,便慷慨地想出资助印。当时正赶上他的夫人病危,恍惚间看见有一位身着白衣的神灵指示说:“你丈夫想要助印《感应篇》,应该给你增加寿命。你以后应该告诉世人要笃信奉行,刊印广施《感应篇》,必能获得上天赐予无边福禄。”


  善籍编成喜乍闻,心头蓬勃起祥云。鹤传海屋添筹信,分得恩波及细君。(徐太史诗)


  朱裴玉每日虔诚持诵《感应篇》,康熙戊申年七月三日这天,他在病危昏迷的时候,有神灵指示说:“你敬信读诵《感应篇》,有些年头了,也能勉力遵行篇中数种善事,应该延长你的寿命。”没过几天,就痊愈了。


  病叶惊秋不耐寒,婆娑生意返春难。谁知一纸千钧重,中有灵光九转丹。(徐太史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8-2019 0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感应篇图说4:得子灵验记


  暮景无儿最可伤,形单影只断肝肠。一朝得藉持经力,兰蕊森森满砌芳。


  注:人之生子,上以承祖宗,下以衍嗣续,所关最重。其无子者,或系命犯孤辰,或系禀赋薄弱,似亦数之无可如何。若能力行《感应篇》,久而不倦,则人事修而天意回,自然绳绳继继,凤毛麟趾之祥,可操券得矣。


  案:陕西梁公化凤,秉性忠勇,为江南苏松总镇,与士卒同甘苦,军中有慈父之称。时海寇郑国性作匪,围金陵甚急,公率兵御之于德胜门外,身先赴敌,尽歼贼众,全城危而获安,以功晋松江提宪。公年逾五十,只生长公子鼎,身弱多病,公时以为忧。一日,览许鹤沙先生《感应篇图说》,大生欢喜,捐俸资刷印五百部,广为劝戒。每日清晨,着凈衣冠,焚香再拜,虔诵一篇,而后出理公事。虽盛暑祁寒,车中舟内,未尝废也。公曾于夏夜露坐,忽一室内明如白昼,趋视之,乃所奉《感应篇》放光,照人须发皆见。公知持诵有灵,益加勉励,不敢稍懈。次年,即生次公子鼐,诞降之夕,满室闻异香,经文放光如前时。公向以单传为忧,今则双珠并耀矣。公尝与人曰:“天下无不可回之天意,但人不知求耳,求则未有不应者也。”后次公子鼐克绍前烈,由军功出身,历任总镇,


  升福建提台,转文阶为浙闽制府。遭遇之隆,近世罕比。生子九人,俱登仕版,子孙济济,靡不翱翔云路,至今陜中称望族云。


  世之孤单无嗣者,欲求种子之方,急宜效法梁公之持行《感应篇》,则无有不获报者矣。


  附:常州右营守备曹成秀云:余乙丑补宜营,抵任初,侧闻宜邑绅士徐子经陆者,孝友端方。营务旁午,未遑识荆越。数月始晤,往来款洽。余谈及年逾半百,多病乏嗣,行将解组归里。徐君慰曰:“官可辞而子不可少,但能多行善事,可以致福。”余曰:“我辈居官,动止多尤,敢望福报?”徐君曰:“不须他及,只力行《感应篇》,更能刊施广布,诚心劝善,向来灵验,不可枚举。”余始豁然,立愿刊施。未几,身渐康强,丁卯四月,果生一子。余益信神明可以至诚感格也。后于友人案头披读《感应篇像注》,中列公案,了如指掌。余不胜惊喜,重誓虔印百部,用公同好。(《感应坚信录》)


  动止多尤自责深,片言默已洽天心。不图虎帐谈兵地,经在炉旁鹤在阴。(徐太史诗)


  杭州周仲远,梓人中擅场手也,五旬未得子。雍正五年刻《感应篇图说》,必诚必敬,且助刻二板不取值,是年举一男。(《兰桂编》)


  倾囊欲助耐贫何,字字镂心鬓欲皤。始信生来平等性,善人莫谓世无多。(徐太史诗)




  【译文】




  注:人生育子嗣,上可以继承祖宗家业,下可以传宗接代,这是关系重大的事。没有儿子的人,要么是命中注定无子,要么是身体薄弱,这好像是无法改变的定数,无可奈何。然而如果能坚持遵行《感应篇》,久而不倦。那么到一定程度,便可挽回天意。自然能够子孙满堂,所求的各种愿望也能够稳操胜券地得到了。


  案:陕西梁化凤公,天性忠直勇敢,担任江南苏松总镇。梁公与部下士卒同甘共苦,在军中被誉为“慈父”。当时正值海盗郑国性作乱,包围金陵城,形势危急,梁公率兵在德胜门外与贼兵展开血战。梁公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将贼兵全部剿灭。金陵城转危为安,梁公也由此次战功,晋升爲松江提宪。梁公年过五十,只生有一子,名叫梁鼎,体弱多病,梁公因此时时感到担忧。


  一天,梁公阅读许鹤沙先生所著的《感应篇图说》,大生欢喜,捐出自己的俸银,印刷了五百部,用来劝化世人行善。每天早晨,穿戴整齐,焚香礼拜《感应篇》,并虔诚诵读一遍,然后出堂处理公务。不论酷暑严寒,还是乘舟坐车,都一心诵读,不曾间断。一个夏天夜里,梁公坐在院中乘凉,忽然见一个房间里明亮如白昼,就跑过去查看,原来是他平日持诵的那部《感应篇》放出光辉。梁公知道诵经已经有灵验了,更加勉力自己,不敢有丝毫懈怠。


  第二年,梁公就又生下一子,取名梁鼐。降生之时,满屋有一种异香,《感应篇》经文像以前一样大放光明。梁公原来一直因为单传而倍感忧虑,现在是“双珠并耀”了。梁公经常对人说:“天下没有不可挽回的天意,只是人们不知道如何祈求而已,只要虔心祈求,就没有不感应的。”后来,次公子梁鼐继承父业,由军功出身,担任苏松总镇,又升爲福建提台,后转为文职,为浙闽总督。富贵荣耀,近世少有人能比。梁鼐生有九个儿子,都是仕途中人。子孙繁衍昌盛,人才辈出,至今在陜中称为望族。


  世上孤单没有子嗣的人们,想要求取得子之道,就应该立刻效法梁公,努力持行《感应篇》,没有不获得善报的。


  附:常州右营守备曹成秀说:我乙丑年补授宜营,到任之初,听说宜邑有一位绅士徐经陆先生,为人孝顺友爱,人品端方。公务繁忙,还未来得及前去拜访。几个月后,才得以见面,时有往来。我谈到自己年过半百,身体多病,又没有儿子,准备辞职回乡。徐先生安慰我说:“官职可以辞掉,但是儿子却不能没有。只要能多行善事,就可以得到福报。”我说:“我们这些当官的人,做事往往不合理,怎敢奢望福报呢?”徐先生说:“不用管其他的,只要力行《感应篇》,更能刊印流布,以广劝化,诚心劝人向善,向来灵验,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我这才豁然开朗,立下誓愿,刊印流通,没过多久身体逐渐强健起来。丁卯年四月,果然生下一子。我更加相信神明是可以用至诚之心感通的。后来在一个朋友的桌案上看到《感应篇像注》一书,阅读一过,里面列举的事例,了如指掌,我不胜惊喜,于是发愿刊印百部,和大家共享此书。


  动止多尤自责深,片言默已洽天心。不图虎帐谈兵地,经在炉旁鹤在阴。(徐太史诗)


  杭州的周仲远,是一名印刷工,技术高超。年过五十,未生育子嗣。雍正五年刊刻《感应篇图说》,毕恭毕敬,而且助刻其中的两版,不收取报酬。当年就生下一子。


  倾囊欲助耐贫何,字字镂心鬓欲皤。始信生来平等性,善人莫谓世无多。(徐太史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8-2019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感应篇图说5:祈病获痊灵验记


  林中密语见情殷,只有持经动冥君。感得天医施道术,神针到处见奇勛。


  注:人之疾病关乎性命,若辗转床席,群医束手,已成不治之症。惟急持是篇,可以起死回生。昔王巽魂游地府,览金字《感应篇》,欢喜恭敬,即蒙阎罗放还,古书所载非虚语也。


  案:周光普得翻胃症,二十日饮食不下,恹恹一息。见两阴差锁带出门,约行十数里,遥见树林中有人呼其名。趋视之,乃好友吉云和,二人执手流涕,叙离别。吉附周耳密语:“吾在生无过,因通文墨,为泰山府君总吏,甚蒙信用,一切生死俱操我手,可以为君维持。阴司最重《感应篇》,稍刻过堂,君但云曾发愿诵持万遍,乞放还,以满前愿。府君有问,吾自代禀语。”语毕辞去。二差带周至一大衙署,见纷纷出入,有用鼓乐迎送者,有疏放散行者,有披枷荷锁发往地狱者。俄闻唤周听审,周至案前跪下。府君曰:“尔为人虽云循谨,但好畜禽鸟,捉活虫饲喂,彼独非生命乎?宜赴恶鬼狱受罪。”周如吉言泣禀,府君问管行吏有此事否,吉时侍侧,禀曰:“实有之。”乃以簿进府君,阅毕喜曰:“有此善愿,宜放还。”吉又禀曰:“此人病入膏肓,须命医救治。”府君吩咐,关会天医院前二差,送周回家。见己身卧床上,差推魂入窍,遂苏。


  因思天医乃陶许二真君,强起策杖,赴隔河陶许庙祷求。至桥中伛偻欲蹶,有山西客扶住曰:“观君气色,似患翻胃症,不治则死矣。吾有小术可以即愈,盍随我行。”共至一小室中,取竹炉生火烹茶,身边取一银针,从心口右边,针下约寸余,连炙二艾火,周呼痛,客即止炙,将针拔出,贴以膏药。时茶已熟,客斟一盏令周饮,辞曰:“多日点滴不入矣。”客曰:“此茶不同,尔请试之。”周连饮二杯,并无阻隔,觉精神顿爽。客戒之曰:“尔归家宜先饮米汤,次食稀粥,七日后方许食饭。”如其言,数日果愈。寻客谢之,踪迹全无,房屋亦属乌有,乃知为天医显应,终身持诵《感应篇》不辍,获享寿。


  附:简州进士王巽开禧丁卯仲冬病笃,恍为冥吏摄去,至一山,宫殿峥嵘,高耸云表,朱门大书“东岳府”。殿左碑高丈余,金字烁目,乃《感应篇》也,巽庄诵竟,忻然徐出。复至一署,榜曰“速报司”,主者呼巽曰:“汝阳寿绝矣,倾见《感应篇》,便生钦慕心,特奏天庭放汝回生。若能从此奉行,兼痛戒杀生,劝人为善,自有吉神拥护”。巽苏,病寻愈,奉行不怠。后官显要,享遐年。(《感应坚信录》)


  百尺巍碑紫气多,冥曹亦复奉金科。生前各自回头早,莫到刀山唤奈何。(徐太史诗)






  【译文】




  注:人的疾病关系生命,如果长期卧病不起,医药罔效,成为不治之症。只要立刻遵守持行《感应篇》,就能起死回生。当初王巽魂魄被摄到阴曹地府,阅览金字《感应篇》后,欢喜恭敬,阎王便将他放回阳间还生。此事记载在古书上,绝无虚妄。


  案:周光普得了翻胃病,二十多天不吃不喝,奄奄一息。恍惚见到两个地府的阴差用锁链将他套住,带出门外。走了大概十几里路,远远望见树林中有人叫他的名字。急忙走过去,原来是好友吉云和。二人手握在一起,挥泪道别。吉云和对着他的耳朵说:“我生前并无过恶,因为有文化,阴司任命我为泰山府君总吏,很受信任。人间一切生死大权都归我掌握,我可以从中为你维持。地府最为重视《感应篇》,等过一会上堂,你就说曾经发愿诵读《感应篇》万遍,请求放还阳间,以完成善愿。府君如果问起来,我会代你禀明的。”说完后,告辞而去。二阴差把周光普带到一所高大的衙门里,看见人来人往,进进出出。有的用鼓乐迎送,有的被放开自己行走的,有的披枷带锁发往地狱。不一会儿听到叫自己上堂听审,周光普到案前跪下,泰山府君说:“你为人虽然忠厚诚实,但是你喜欢养鸟,经常捉活的虫子喂鸟,难道它们就不是生命吗?应该发往恶鬼地狱受罪。”光普将吉云和告诉他的话,流泪向府君禀告了一遍。府君问管事的官吏有没有这回事。吉云和当时在旁边侍奉,禀告说:“确实有这件事。”于是将善恶簿进呈府君,府君看完后,非常高兴的说:“有此善愿,应该放还。”吉云和又说:“此人病入膏肓,必须叫医生给予救治。”府君吩咐照会天医院的当值官吏,然后送他回家。他见自己的身体躺在床上,阴差将他的魂魄推入身体,就苏醒过来了。


  周光普突然想到,天医应该是陶、许二位真君,强忍着从床上爬起来,拄着拐杖到河对岸的陶许真君庙祈祷求救。走到桥中间,站都站不稳,都快倒在地上了,有一位山西来的客人扶住他说:“我看你的气色,象是患了翻胃症,如果不救治,会死人的。我有小医术可以很快治好你的病,你跟我来。”二人到了一个小屋中,生起火炉煮茶,从身边取出一枚银针,从心口右边刺下去大约一寸多深,然后用艾火烘烤了两回,光普喊疼,这位山西客就停止烘烤,将针拔出,贴上膏药。这时茶已经煮好,山西客倒了一杯让光普来喝,光普推辞说:“我已经很多天吃不下喝不下了。”山西客说:“此茶非比寻常,你试着喝一下。”光普连喝两杯,并不觉得有什麽妨碍,而且顿时觉得精神倍爽。山西客叮嘱说:“你回家后要先喝米汤,再喝稀粥,七天后才可以吃饭。”光普听从,几天后果然痊愈。寻找山西客准备答谢,却已经无影无踪了,房屋也不见了,才知道是天医显灵。后来光普终身奉持读诵《感应篇》,不曾间断,活到高寿。


  附:简州进士王巽,开禧丁卯年冬天病危,恍惚间觉得被地府鬼差摄去,到了一座山,宫殿高大雄伟,耸入云端,红色大门上方写着“东岳府”三个大字。宫殿左侧立着一块碑,一丈多高,刻着金字,金色闪耀。所刻乃是《感应篇》,王巽恭敬诵读一遍,欣然而出。又来到一所官衙,匾额上写着“速报司”,主管官员叫着王巽,对他说:“你阳寿已经到头了,刚才一见到《感应篇》,便生起钦奉敬慕之心,特奏请天庭放你回生。你如果能从此奉行,并且戒除杀生,劝人为善,自然会得到吉神护佑。”王巽就醒过来了,病也很快痊愈了,奉行《感应篇》,不曾懈怠。后来官职显要,并享高寿。


  徐太史诗曰:百尺巍碑紫气多,冥曹亦复奉金科。生前各自回头早,莫到刀山唤奈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4-8-2019 0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感应篇图说6:遇难成吉灵验记


  毡帷毳幕白光腾,虎豹藏形莫敢陵。忠豢飞鸟能感动,嗟哉曹石不如禽。


  注:《感应篇》乃救苦之灵文,免患之妙谛。人能恭敬奉持,则随时随地皆有吉神拥护,一切恶星远远退避,自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矣。


  案:明季项公忠奉持《感应篇》,由韦布以至释褐,皆虔诚礼诵,未尝稍辍。正统时,为兵部主事,随驾征朔漠,遭土木之变(指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明英宗被俘事件),为伯颜所掳,羁留不放。公每于毳(音cuì,寒毛也)幕中默诵,即有白光上腾,伯颜不敢加害。一日守者他往,公得乘间逃脱。日行山僻小路,夜宿榛莽中,常遇虎狼,并不相侵,受尽艰辛,渐近紫荆关,腹中飢馁,卧不能起。适伯颜率所部出猎,有从役遗熟羊腿一只,却在公前,公卧山巖,役竟不觉。去远,公取而食之,稍得充腹。跋涉进关,脚骨已穿,寸步难移。事闻于朝,景泰帝召见,仍以原官起用。正统复辟,石亨、曹吉祥、徐有正辈恃夺门之功,揽权纳贿,公以耿直为其所嫉,共相排挤,系刑部狱。虮生于髪,痒不可忍,忽有飞鸟衔旧篦一张,从空坠下,用以栉髪。后公出狱,此篦藏诸家庙,昭示子孙。每当审讯之时,公惟虔诵《感应篇》以求解厄,问官虽承曹石意旨,作威相诘,而五毒未加,此中盖有神明默相焉。曹石事败,公冤得白,出狱。数年之间,累升兵部尚书,为一代名臣,以福寿终。计公一生所经,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其纯忠至性,上格彼苍。而毳幕光生,山岩虎避,羊腿遗于敌人,旧篦衔自飞鸟,皆《感应篇》之力云。


  附:湖州孙邵与袁了凡先生(明朝人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曾作《了凡四训》以训子孙,流传甚广)友善,先生授以《感应篇》、《功过格》诸书。邵兢兢自励,绳趋尺步。年逾四旬,由拔贡为县令,未几,忤上游意,落职回家,贫甚。谓天道渺茫,口占一诗,粘城隍庙柱,云:“寡过多年不记功,老天何苦令予穷。有谈报应津津者,此后听如耳过风。”未数日病,眩愦中见二卒引见冥官,官曰:“汝前生未种福田,目前所得,已为转移之厚。”命吏取册示邵,邵视之,凡生平所为事,纤悉毕录,其受福处皆本无而转有者,其履顺处皆本危而转安者。视毕,方信报应不差。冥官复谕曰:“砥行须求善行广,为人应念苦人多。嗣后,汝当益自力善不怠。并广劝世人同绵善果,勿妄怨神明,致干冥谴。”挥令去。邵醒后,倍切修省,亲见二子登高第,入仕籍,享寿八十有奇。(《棘闱夺命录》)


  徐太史曰:身跻大耋(音dié,年老也),子列巍科,是又悔悟后倍加修省,所转移也。三复冥官之言,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王朗拔剑,皆非安贫知命者。




  【译文】




  注:《感应篇》乃是救苦救难的天地灵文,消灾免难的妙语真诠。如果人们能够恭敬奉持,那么随时随地都会有吉神护佑,一切凶神恶煞都会远远退避,自然而然可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了。


  案:明朝人项忠,虔心奉持《感应篇》,从贫贱到富贵,都虔诚敬信诵读,不曾稍有间断。正统年间,担任兵部主事,跟随皇帝远征塞外。遭遇土木之变,被异族首领擒获,羁押起来,留住不放。项公每次在毡房之中默诵《感应篇》,就有白光上升,首领不敢加害。一天看守的人离开了,项公趁机逃脱。白天行走在山间小路,晚上露宿于草莽之中。经常遇到虎狼,但并不攻击他。历经千辛万苦,渐渐快到紫荆关。肚子飢饿难忍,都站不起来了。正好部落首领率领部队出去打猎,有一士兵丢失一只羊腿,正好掉在项公跟前,项公躺在石头后面,士兵并未发觉。部队走远,项公捡起来吃了,稍微得到充飢。跋涉进关,脚上的骨头都露在外面了,寸步难行。


  后来,此事传到京城,景泰皇帝召见,仍旧以原官起用。正统皇帝复辟,石亨、曹吉祥、徐有正等人,依仗帮助皇帝夺取帝位的功劳,大权独揽,卖官鬻爵,项公由于耿直,被他们嫉恨,遭到排挤,被投入刑部大狱。头发中生出虮虱,奇痒难忍,忽然有一只飞鸟衔来一把旧梳子,从空中掉下,用来梳头。后来项公出狱后,把这把梳子收藏在家庙中,昭示子孙。每当审讯的时候,项公只是虔诚诵读《感应篇》以求解除灾厄。审讯的官员虽然听受曹石等人的意旨,施威相逼,但并不上刑,这里面乃是神明在暗中相助的结果。后来曹石等人事败,项公得以平反出狱。数年后升任兵部尚书,成为一代名臣,以福寿双全而善终。看项公一生所经历的事,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他的纯粹忠诚之秉性,感动上天。而毡房升起白光,虎狼不侵,敌人丢失羊腿,飞鸟衔来梳子,这些事情,都是《感应篇》的威力感应啊!


  附:湖州的孙邵和袁了凡先生友好,了凡先生将《感应篇》、《功过格》等书送与他。孙邵非常努力,自我勉励,小心谨慎,脚踏实地按照书上说的去做。年过四十后,由贡生提拔为县令。没过多久,由于得罪了上级,被罢去官职,回到家中,非常贫困。认为天道渺茫,不足为凭,随口吟诗一首,贴在城隍庙柱子上,诗写到:“寡过多年不记功,老天何苦令予穷。有谈报应津津者,此后听如耳过风。”没过几天,孙邵得病,昏迷中看见有两个鬼卒带他面见阴间官员,官员说道:“你前生没有行善种下福田。你目前所得,已经是命运被转变很多了。”官员命令属下取出生死簿给他看,孙邵看到,平生所做的事,大小都有记录,那些受福之处都是本来命里没有而由于行善得到的福报,那些顺利之处都是本来危险有灾而由于行善而转为平安。看完后,才确信报应丝毫不爽。冥官又叮嘱他说:“砥行须求善行广,为人应念苦人多。从今以后,你应当更加勉力自己,力行善事,不可懈怠。并且广劝世人,积德行善,同结福果,不可无端埋怨神明,而遭阴司谴责。”然后叫他出去了。孙邵醒来后,倍加努力修身立德,反省过错,亲眼见到自己两个儿子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享寿八十余岁。


  徐太史说:“自己身享高寿,儿子进士及第,这是由于悔悟后又倍加努力修行积德,命运得以转变的缘故。再三反复品读冥官的话,就知道历史上殷浩书空,王朗拔剑,都不是安分守己、乐天知命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8-2019 0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感应篇图说7:散离复合灵验记


  父子分离各一方,天教重会水中央。助镌只费金三百,博取芝兰百世芳。


  注:悲莫悲兮生别离,骨肉之间不幸而遭此变,虽云天意,未始不可以人事挽回。惟虔持《感应篇》,心专意笃,自然神明默佑,不期而会,无意而逢,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矣。


  案:李得章中年断弦,祗有十四岁幼子寿官。得章治货千担,赴湖广发卖。着家人李用管押,自同寿官觅快船先行。舟次乌江,父子登岸闲玩。至大王庙中,有道士持缘簿请曰:“本庙刊刻《感应篇》,求居士喜助工价。”得章踌躇未答,篙工云风顺,立等开船,遂将簿抛下,急急挂帆而去。至中流陡遇暴风覆舟,父子俱落水,两不相顾。得章被渔舟救起,回迎货船,重谢渔人。主仆后至庙中,庙祝询明所以,曰:“《感应篇》乃救世灵文,前居士不肯喜舍,以致如此。”得章曰:“若太上有灵,得子相会,情愿全出工价,不用零募也。”命李用取银二百两付庙祝。主仆押货船至武昌,行中有一老商客,姓傅名有才,折本难归,流落于此。其人能言语,善奉承,与得章成莫逆之交。时行中货物甚迟,得章留一半在武昌,一半与有才。李用赴荆襄出脱,到未期月,接行主人信,云货已卖银千两。李用在荆襄料理,不能分身,将票付有才至武昌取银,有才得银到手,顿昧良心,席卷而逃。得章知之,付之一叹,


  从此昏昏闷闷,不想回家。流荡二载,方图归计。岂知天佑善人,得章既有刻《感应篇》善缘,自有善报。其子寿官落水时抱大木漂至一村,有寡妇收留作子,读书进学。偶至溪边,见一少女踊身赴水,急忙救起。问其故,答曰:“妾父名傅有才,久出作客,将妾寄养舅家。兄无良,欲卖入娼门,是以寻死。”忽人丛中有一老者惊问女曰:“尔何由在此?”女视之,乃其父也。父女相见,其乐可知,有才感寿官之德,遂以女妻之,将所拐千金尽付焉。寿官思父心切,与岳父买舟至乌江,询问三年前踪迹。离大王庙不远,见后船扬帆而来,船头立一人,宛似其父,至则果然。父子狂喜欲绝,细问别后之事,寿官将娶妻得金缘由一一细说。得章进舱请姻翁相见,则以被蒙首,坚卧不起,揭而视之,乃有才也。大笑曰:“昔为好友,今结姻亲,千金仍与我子,何害焉?”相好如初,同至大王庙酬愿。板适刻成,复施三百金,刷印千部,广为劝戒。骨肉散而复聚何?莫非刊刻《感应篇》之报云。


  附:苏州崑州葛玉朗,子名稚坚,同心好善,尝刻《感应篇广疏》及《法华感通录》,印施甚多。乙酉七月初六遇乱兵入城,父子俱匿草莽中,兵闻其好善,为守门三昼夜,全家六十口俱保全。(《同善录全书》)




  【译文】




  注:世上最悲伤的事莫过于生离死别,骨肉至亲之间不幸遭遇这样的变故,虽说是天意如此,何尝不能用人事来挽回?只要虔诚遵奉《感应篇》,专心致志,自然会得到神明暗中护佑,最后会不期而遇,无意之间相逢,使人觉得不知其然而然。


  案:李得章中年丧妻,只有一个十四岁的儿子,名叫寿官。得章置办了货物千担,运到湖广等地发卖,派家人李用押运货船,自己则和寿官找了一艘快船先行出发。船走到乌江,父子二人登岸游玩,到了当地的大王庙中。有一个道士手持化缘簿,请求得章说道:“本庙刊印《感应篇》,请居士随喜工价。”得章正犹豫未决,还没有给予答复,这时开船的人说,现在正好顺风,马上开船。于是随手将化缘簿放下,急急忙忙扬帆而去。船行至水中央,突然遇到暴风,将船吹翻,父子二人都落水了,谁也顾不上谁。得章被渔船救起,回去迎接他的货船,又重谢了渔人。他和李用主仆二人后来到大王庙中,庙祝问明情况,说:“《感应篇》乃是救世灵文,原先居士不肯喜舍,以致于如此。”得章说道:“如果太上有灵,能得父子相会,情愿全出工价,不用再零星募化了。”命令李用取出二百两银子付给庙祝。主仆二人押运货船到了武昌的商行中。有一老客商,名叫傅有才,做生意亏了本,回不了家,流落在此。此人能说会道,善于奉承拍马,与得章成了莫逆之交。当时行里的货物很足,得章将货物分为两半,一半留在武昌,一半交给李用和有才,到荆州、襄阳等地发卖。到了还没一个月,接到主人的信,说货物已经卖出,得银一千两。李用在荆襄料理,不能分身,把银票交给有才到武昌取银。有才拿到银子,顿时生起不良之心,卷银而逃。得章知道后,为之长叹,从此昏昏沉沉,不想回家。在外流荡了两年,才准备回家。


  谁知道天佑善人,得章既然有刊刻《感应篇》的善缘,自会得到善报。他儿子寿官落水后抱住一根大木头,漂流到一个村庄。被一寡妇收留为义子,读书上学。偶然到一条溪边,见一少女跳到水里,急忙救起来。问她爲什麽要跳水,少女回答说:“我父亲名叫傅有才,长期在外经商,把我寄养在舅舅家里。而表兄不是好人,要把我卖到妓院,所以想一死了之。”忽然围观人群中有一位老者上前惊问:“你怎么在这啊?”少女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啊。父女相见,别提多高兴了。有才感激寿官搭救自己女儿的恩德,于是把女儿嫁给他,并把拐来的一千两银子给了小两口。寿官思父心切,同岳父一起买船到乌江,询问三年前的踪迹。离大王庙不远,见后面有船扬帆而来,船头站着一个人,好像他的父亲,走近一看果然是。父子见面,狂喜欲绝。细细询问分离后的事情,寿官把娶上媳妇、得到银两的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得章走进船舱,请亲家翁相见。有才用被子蒙着头,躺在那里,不好意思见面。得章揭开被子一看,原来是有才。大笑着说:“当初是好友,现在是亲家。一千两银子又归我儿子,有什麽不好意思的呢?”二人重归于好,一同到大王庙还愿。书板正好刻成,又施舍三百两银子,印刷千部,广为施送,以资劝戒。骨肉分离而又重新团聚,难道不是刊印《感应篇》的善报吗?


  附:苏州崑州的葛玉朗,其子名叫稚坚,父子二人同心好善,曾经刊印《感应篇广疏》及《法华感通录》等书,印刷施送非常之多。乙酉年七月初六遭遇乱兵进城,父子一起躲避在草莽之中。乱兵听说他家好善,为其守门三天三夜,全家六十口,都得到保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8-2019 0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感应篇图说8:合宅同升灵验记


  羽流妄说入深山,颠倒阴阳炼九还。何似一心尊太上,功成行满即金丹。


  注:经云:“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此特约举其数耳,若全持《太上感应篇》,则诸恶净尽,万善圆满。不必炼汞烧丹,蓬莱三岛,金阙玉京,计日可到,拔宅飞升(古代指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非难事也。


  案:万德聚祖遗《太上感应篇》一卷,供奉中堂,四代相承,俱虔诚礼诵。至德聚更身体力行,其妻及儿女皆具善根,互相劝勉,一举一动悉遵礼法。一日,有羽士造门相访,德聚设斋供养,叩问玄门妙旨。羽士曰:“心即是道,道即是心。心与道离,则入六道三途;心与道合,则造蓬莱三岛。地狱天堂只争此一念耳。若夫讲白云黄芽,产婴儿姹女,无论万不能求,即使火候将完,必有物焉以败之。终成望梅止渴,画饼充飢。吾观尊府祥光盘结,未知藏有何宝?”德聚曰:“贫家四壁萧然,并无宝也。”羽士携其手,寻至中堂,见所供《太上感应篇》,曰:“此即至宝也。三教圣贤撰造经文,示人以修行之路。人能依经而行,则心之精诚发为英华,经文必字字现宝光。若徒事讽诵,以希福报,则私意掩盖,经文必黯淡无色。今观子家《感应篇》。瑞霭直达霄汉,是子之心允符太上之心,大丹成矣,殊为可贺,但天爵虽可预期,而人事犹宜加谨。


  子其勉之,勿堕前功可也。”德聚遵羽士教,修持益力。三十年济人利物,无善不行,果有天官捧诏,仙乐来迎,万目共睹。德聚携妻挈子,白日上升。乡里之人即于其家立像祀之,每遇水旱,祈祷辄应。敕封普应灵济真君。


  附:临江韩容,字广夫,绮岁好道,事亲孝。常从父郊游花径柳荫,每携酒以娱父,虽仆从罕使承役。一日,父命花石潭邀友,行至修篁(修竹,长竹)下有道人布袍箨冠(竹皮冠,用竹笋皮制成的帽子),止容坐语,容曰:“父命招客,不敢迟留,先生道席何所,诘朝恭叩仙阙可乎?”道人曰:“俟我于兹。”既而白父,恭诣前订处,凡五日,道人不至。翌晨,乃见扶醉而来,容稽首,道人曰:“予偶东归弱水,子诚信士,予有玉书授子,行当证果。子之孝行,上清已录金函矣。”容奉书拜谢,归而启帙,惟素帛一卷,骇愕莫测其故。越数日,一鹤下檐际,见容而舞,容奉帛审玩,鹤忽人言,令焚香庄礼,忽见金文灿烂,乃《感应篇》也,于是老少奉行十年,皆拔宅飞升。(《感应坚信录》)


  黄石相逢亦夙缘,无缘岂易授琼编。不劳远迓缑山鹤,春满兰陔骨已仙。(徐太史诗)




  【译文】




  注:感应篇经文中说:“想要修成天仙的人,应当立下一千三百件善功;想要修成地仙的人,应当立下三百件善功。”这也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如果能够完全遵照《感应篇》来修行,就能达到诸恶净尽、万善圆满之境界。不必烧丹炼汞,蓬莱仙岛,天上金阙,都能够顺利达到,就是白日升天、拔宅飞升,也不是难事。


  案:万德聚祖上遗留下《太上感应篇》一卷,供奉在中堂,四代传承,都是虔诚礼拜敬诵。到德聚这一代,更是身体力行,他的妻子、儿女都有善根,一家人相互鼓励劝勉,共同进步,一举一动都严格遵守礼法。一天,一位道士登门造访,德聚设斋供养了道士,并求问道门修仙妙旨。道士说:“心就是道,道就是心。心与道相离,就会堕落三途,轮回六道;心与道相合,就能升天成仙,逍遥于蓬莱仙岛。天堂、地狱就在这一念之间。至于说烧丹炼汞、服食丹药,不要说万万不能从这方面妄求成仙,即使火候快到,一定会有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使你功败垂成。最终成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让你空欢喜一场。我看你家中祥光围绕,不知藏有什么宝物呢?”德聚回答说:“穷家家徒四壁,并没有什麽宝物。”道士拉着德聚的手走进中堂,见到所供奉的《太上感应篇》,说:“这就是至宝啊!儒、释、道三教的圣贤撰写经典,给人指示修行的方法,人如果能够按照经典来做,则至诚之心凝结成英华之气,经文必会字字现出宝光。如果仅仅依靠诵经来希求福报,那么由于私心掩盖,经文就会暗淡无光。现在我看您家的《感应篇》,祥云瑞霭直冲霄汉,证明您的诚心已经与太上相符,大丹已成,实在可喜可贺。但是升天成仙的日期虽然能够预知,而人间的修行要更加努力,希望你加以自勉,不要前功尽弃。”德聚遵照道士的教导,修行更加努力。三十年来,济人利物,无善不行,果然有天官手捧诏书,仙乐来迎,万人共见。德聚携带妻子儿女,白日飞升,乡人就在他家塑像祭祀。每逢水灾旱灾,祈祷就有灵验。皇帝敕封其为普应灵济真君。


  附:临江人韩容,字广夫,从小就喜欢修行学道,侍奉父母极为孝顺。经常跟随父亲出外游玩于景色优美之地,每次都随身带着酒,让父亲高兴,不让仆人代劳。一天父亲命他到花石潭邀请朋友,走到一片茂密的竹林下,有位道士,身穿布袍,头戴竹冠,端坐在那里,让韩容停下来,要跟他说话,韩容说:“父亲命我去请人,不敢停留,先生在哪里居住,改日一定到尊府拜访。”道士说:“就在这里等我就行了。”韩容对父亲说了这件事,来到和道士约好的地方。一连等了五天,道士都没来。第二天早晨,才见道士醉酒而来。韩容向道士行礼,道士说:“我刚才到东边不幸掉到水里了。你真是有信用的人,我有玉书一部,传授与你,可以证得仙果。你的孝行,天庭已经记录在金函里了。”韩容接过书,拜谢道士,回到家打开一看,只有白绸一卷,感到迷惑,不知道怎么回事。几天之后,一只仙鹤飞下屋檐,看见韩容后翩翩起舞,韩容当时正拿着白绸端详,仙鹤忽然像人一样说话,令韩容焚香敬礼,忽然上面金字灿烂,原来是《感应篇》,于是全家老小奉行十年,最后拔宅飞升。


  徐太史诗曰:黄石相逢亦夙缘,无缘岂易授琼编。不劳远迓缑山鹤,春满兰陔骨已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8-2019 0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感应篇图说9: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富贵由天未可求,人生何必苦营谋。逞奸空用千般计,负义难逃罚作牛。


  马氏田园归旧主,叶家事业沐新庥。子孙昌大门庭盛,迁善从来报自优。


  注:人心寂然不动,理欲未彰,无理欲自无吉凶,及发而见诸事,则吉缘理生,凶缘欲集,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然而不可易。是祸福之来,人所自召,有何门路。古人所以昼勤三省,夜惕四知,戒慎恐惧于不睹不闻之际,无非趋福避祸之意耳。


  案:淮西庠生叶诸梁,家极贫,教蒙糊口。有本城巨室马姓者,延为西席,教伊二子。见叶为人倜傥,深相契重,每岁馆金百两外另有厚赠,更出资代其生发。叶感激知己,竭力教其二子。数年间,叶亦家累千金,成富翁矣。后马为郡倅(郡佐),病卒任所,二子浪费无
度,金珠田产俱凭叶手变卖。叶辗转图谋,尽有其业,致马二子一贫骨立。


  一日,叶梦至阴司,有官据案而坐,马在阶下历数其负义忘恩之罪。官大怒,罚变为牛。叶再四哀恳,求放回阳,愿尽退前产,照应二子。官曰:“尔既悔过,权放尔还。若不践此言,永堕阿鼻矣。”叶醒,语其妇,妇曰:“今日我家享用,皆马之业也。即使退还原本,仍不失为富翁,何苦与鬼结仇?”叶意遂决,次日访其二子,栖身破屋,荒厨冷灶,凄凉可怜,见叶大哭,叶亦想起前情,执手涕泣,遂挈二子归家,为之整理衣服,赠银百金,先为目前用度。数月后,尽出前所财产,令一子开张典铺,一子出外经商。二子历过艰难,亦痛改前非,辛勤立业,各拥重资,具本利还叶,叶坚却不受。曰:“老夫赤贫,承令先尊高谊,得有今日,慎勿辞,庶老夫与令先尊终交情,他日地府相见,可彼此长笑耳。”


  时中秋赏月,醉卧窗下,见马来谢曰:“先生向日所为,虽属不应,但我之二子习成奢侈,留产于彼,亦必花费。幸先生代管数年,吾二子从艰难之后,方克改悔成立。是先生慎守吾产而又成全吾子,此恩此德吾已告诸冥官,转奏上帝,先生后福甚长,特来奉报。”谢别而去。叶自此凡有经营,靡不如意,所获倍于马产。四子克继书香,称望族云。




  【译文】




  注:人的心灵寂然平静,是因为天理和人欲还没有形成,自然无吉凶可言。到了想事作事的时候,善念和恶欲就会出现。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不会出现别的结果来。祸福降临,是人自己召来的,本来就没有什么门路可求。古人白天再三自省,黑夜不忘慎独深思,戒惧谨慎,害怕凶祸来临。在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做到表里如一。无非都是爲了趋吉避凶啊。


  案:淮西秀才叶诸梁家里很贫穷,靠着教孩子糊口。本城一个姓马的大户人家把叶秀才请到家中教儿子念书。马公见叶秀才一表人才,非常敬重。每年给银百两以外还另有赠送,又出资代为叶秀才经营发财。叶秀才深为感激,竭尽全力教导马家二子。几年时间,叶秀才家累千金,由贫穷变成了本地富翁。后来马公作郡副,病死在官任上。两个儿子奢侈浪费,家产都经叶秀才一手变卖光了。马家的家业都变成叶家的家业,马家二个儿子一贫如洗,无家可归。


  有一天,叶秀才梦见自己到了阴曹地府,阴官坐在堂上,死去的马公在台阶下,马痛斥秀才忘恩负义的罪恶。阴官大怒,罚叶秀才变成牛。叶秀才苦苦哀求放自己生还,愿意完全退回马家财产,照应马家二个儿子。阴官说:“你既然想悔过自新,暂时放你回去,如果你不履行自己所说的话,就叫你永远堕入阿鼻地狱。”叶秀才醒来以后,把梦中所见告诉了妻子。妻子说:“今天我家所有一切,都是马家家业,即使退还原本,我们还是富翁,何必与鬼结仇呢?”叶秀才这才下了决心。


  第二天,叶秀才找到了马家二子,见他们住在破烂屋里,没有饭吃,非常可怜,二子见叶秀才大哭,叶也想起前情,拉住二人的手难过流泪。叶把二人领回家中,为他二人做了新衣服,又拿出百两银子让二人暂且度过眼前的困境。几个月后,归还了全部家产,叫一个儿子开当铺,一个儿子外出经商。这两个儿子经历过贫穷艰难,也痛改前非,辛勤创业。各自发了大财,要连本带利归还叶秀才,叶坚决不接受,说:“老夫我本来穷得一无所有,当初多亏你父亲的抬爱,才使我有了今天,请你们不要推辞,这是我和你父亲的一生交情,将来我死了,九泉之下与你父亲相见,可以长笑无愧。”


  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夜里,叶秀才喝醉了酒,躺在窗前,见马公来谢说:“先生过去所为虽然说很不应该,但是我儿子养成奢侈习惯,产业留给他们,迟早也会败掉,幸亏先生代管了几年。我儿子经过这一番艰难,才改造成新人,这全靠了先生成全了我儿子。我已把先生的大恩大德报告了阴官,并转奏上帝知道,天将降福长久,特来报知先生。”马公说完此话,谢别而去。叶秀才从此以后,凡是经营的生意,无不顺利,家产超过马家一倍。生了四个儿子,读书有成,为书香门第,叶家成了地方望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8-2019 07: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感应篇图说10: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注:此申明上文自召之旨。盖善恶感应,毫发不爽,如人做一切善事,初无心于得福也,而善报自至。人做一恶事,初无心于得祸也,而恶报自至。犹形之于影,跬步相随。世人不察,谓某人善而得祸,某人恶而得福,遂起疑议之端。殊不知有报之本身者,有报之子孙者。形影之喻,乃言之必然,非概谓其速也。即影之肖形,亦有远近之殊,影远则大,影近则小。善恶之报,岂独不然?速则报轻,迟则报重。或恶业多则先受恶报,或善业多则先受善报,或善心退转则因福而得祸,或恶念改悔则又因祸而得福。人能常将“果报”二字省察于中,自然祸灭福生矣。


  善报:


  作善从来天降祥,无穷美报自难量。于公治狱兰陵茂,窦氏施仁桂蕊芳。

  事业兴隆家道盛,悠游岁月寿元长。试说康峻行阴骘,五福全膺百世昌。


  案:康峻字重山,为人慷慨,虽处贫困,时存济人利物之心。一日,往维扬,舟抵高邮湖,暮有老人至舟,谓峻曰:“尔存好心,已感动上帝,明日即行佳运矣。吾有银一两,送子作本,可得二十盒也。”峻辞不受,老人坚留而去。峻虽不明“二十盒”之旨,因老人之言大有玄机。次日将银付舟子买湖中菱藕,而维扬果卖银二两,此后贩卖俱得加倍,获利无算,数年遂成巨富。始悟老人所云“二十盒”者,乃二十次对盒利息也。于是焚香告天,大出资财,


  广行阴骘:一、收买粮食,减价半粜,任人自量。二、荒年施粥,老疾妇女给照票,日领升米。三、设义塾,积书万卷,延名儒生,招来四方英俊就学,厚其膏火。四、设普济堂,远近有疾贫民,每人给房一间,床一张,席一领,延名医住其中,挨房诊视,道地药材,量给饮食资补,病愈给其人盘费回家。五、代完贫户钱粮。六、亲戚邻里有男三十未娶,女二十未嫁者,给资婚配。七、施棺木掩骼埋骨。八、立育婴堂,雇乳母收养遗弃婴孩。九、朔望赈狱囚,每人给米三升,钱三十文,馒首四枚。十、厚给贫穷无子寡妇,收养无依废疾年老之人。其余一切善事靡不踊跃力行。后途遇前赠金老人,峻邀至家拜谢,老人笑谓曰:“尔贫时存济人利物之心,吾故赠尔资本,喜尔得利之后,广行阴骘,上帝嘉悦,获报无穷,尚勉旃哉!”峻果享寿一百四岁,无疾而终,七子十余孙皆登显位,世世簪缨。


  附:浙江钱塘朱嘉猷,业鹾,好善。林少穆先生(林则徐)观察浙江时,朱乞楷写《感应篇》及《阴骘文》两篇,勒石印施,迨逾万纸。获帖者宝其楷法之工,朝夕临写,遂得渐明经意,补助身心,一时书者施者,皆膺福报。朱之子世杰,出宰安徽,林公后官两湖总制。(《听琴仙馆笔记》)


  右军耽遇写黄庭,观察新传《感应经》。想象含毫无限意,不同山水记兰亭。(徐太史诗)


  恶报:


  一生作恶千万条,毒手伤人胜怪枭。持刃将身脔割尽,剉烧舂磨尚轻饶。


  案:张和为差役,心恶毒,绰号张献忠,谓其杀人无厌,俨如流贼也。常坐酒肆茶馆听旁人说话,以小折记之,生端诈害。若不遂意,或嘱盗诬扳,或命案牵累,不破其家不止。有一寡妇与幼女度日,和百计谋奸,强娶为妾,并淫其女。又疑妇有外情,绑缚四肢,用面杖捅其私,立死,复卖其女为娼。一富家临溪畔,适上流有尸浮下,和冒认尸亲,诬指富户谋杀,监禁狱中,诈银数百两,贿嘱禁卒毙富户于狱。其子赴上控告,和嘱盗于山僻无人之处,将其子推落崖岸而死,致富户一门俱绝。一幼尼颇有姿色,和夜夜借宿强奸之。尼不能拒,焚香诉佛自缢,师畏势不敢报官。一某典史与和相交甚厚,每有词状,和俱代为说合,过付钱物均分。某任满积有千金,挈家回籍。和率无赖假云远送,至中途抢夺一空。某因平时往来俱有笔据,且微员不应有千金,不敢声张,负屈投河,妻孥流落。一古寺有铜观音,和诡云请归供养,截为数段,卖银入己。


  一日和诞辰,亲友毕集,正饮酒间,和忽掷杯瞋目大呼曰:“冤对来矣!”晕绝于地。稍时,作寡妇声,曰:“你强占我母女,又将我惨杀,理该抵命。”和应曰:“该抵。”跃起取厨刀自割其势。又作富户父子声曰:“尔谋我家财,又伤我命,理该抵命。”和应曰:“该抵。”用刀割其耳,挖其两目。又作幼尼之声曰:“我出家修行,被尔强奸自缢,我奉观音菩萨法旨,要尔抵命。”和连声曰:“该抵。”用刀截其鼻,断其左手五指。又作典史声曰:“我与尔相交,只说尔是好人。谁知尔包藏不良之心,害我身死家亡,今日相逢,叫尔一一现报。”和自用刀先剁四肢,次屠肠,次刎断其首,抛掷零落,惨过碎剐而死。未一年,家被火焚,妻女不能自存,报亦极矣。


  附:秦桧墓在建康,成化乙巳秋被盗发,获金银器具巨万。盗被执赴部鞫,末减其罪,盖后世犹恨桧之恶也。司寇余姚滑浩,大理姑苏蔡西圃昂作诗快之曰:“权奸构陷孤忠残,二帝中原不复还。恨无英主即显戮,至今遗臭江皋间。当时殉葬多奇宝,玉簟金绳恣工巧。荒榛无主野人耕,狐兔为群石羊倒。一朝被发无全躯,若假盗手行天诛。呜呼浙土鄂王墓,松柏森森天壤俱。”(《觉世篇注证》)


  秀水屠户潘麟,肆恶横行。一日死而复苏,呼妻子告曰:“吾死至地狱见阎君,阎君言善恶之报,毫厘不爽。死者受罪,生者不知,良由阴阳道隔,无从晓谕,以故受者方苦,作者愈炽,深可悲悯。今潘麟罪恶多端,着令暂回阳间,假此一人而警万众。”遂操刀自割其阴,自剖其腹,自斫手足而死。远近宣传,观者万余。



  【译文】



  注:这一节是说明上文自召的原意,善恶感应,不差分毫,如同人做了一件善事,起初没有想到会有善报,但善报自然会来;做了一件恶事,起初也没想到恶报到来,但恶报自然会来。如同形与影,影子一步也不离形。世间的人不善于观察,却说那个人行善却遇了祸,那个人作恶却得了福,因此心生疑义,怀疑善恶报应。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有的报应在本身所作,有的报应在子孙后代。比喻形与影是说报应是必然的,并不是说所有报应都是迅速的。一般说来,早报较轻,迟报从重。或者是恶孽多的先受恶报,善事多的先受善报。或者是先善后恶的先得善报,后再得祸报;或者先作恶后改为行善,就先得恶报,后得善报,是因祸得福。人如果能把报应二字反复思考,择善而从,自然就会避免恶报,得到善报。


  善报


  案:康峻,字重山,为人慷慨好善,虽然极为贫困,也时刻存有济人利物之心。有一天,他去扬州,船行到高邮湖,天晚了。有一老人来到船上,告诉康峻说:“你心存善念,已经感动了上帝,明天你就会遇到好运,我有银子一两送给你作本钱,你会得到二十盒的钱。”康峻推辞不接受,老人坚持把钱留下。康峻虽不明白二十盒钱的用意,但他知道老人的话大有来头。


  第二天,康峻把老人给的钱交给船夫去买湖中莲藕,到扬州果然卖得银子二两。从此贩卖都得到翻倍利润,几年间成了大富翁,这才领悟到老人所说的二十盒是二十次翻倍利息。于是烧香谢天,大出货财,广行阴德。第一,收买粮食,减价一半卖给穷人,听任别人自己过秤。第二,到了荒年就舍饭施粥给难民,老人、妇女和病人发给票证,每天可用票领到一升米。第三,开设义学,积存书籍万卷,招请出名的学者任教,招收四方英俊少年免费上学,供应食宿。第四,设立普济堂,远近有贫民或病人来,每人给一间房,一张床,一领席子,招聘名医一个一个给诊视医病,用上等药材,供给饮食补养身体,病人痊愈后赠给盘缠回家。第五,代贫穷户交纳官收钱粮税。第六,亲戚邻居家有男子三十岁娶不上媳妇,女二十岁嫁不出去,送给钱财帮助婚配。第七,施舍棺材,掩埋荒野尸骨。第八,创立育婴堂,雇乳母喂养被遗弃的婴儿。第九,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到监狱探望犯人,每个犯人给米三升,钱三十文,四个馒头。第十,从厚施给贫穷无子的寡妇,收养无依靠的残疾老人。所有一切善事他都积极实行。后来,他途中又遇到那位给他一两银子的老人,把老人请到家中拜谢。老人笑着说:“你贫穷时有济人利物的善心,因为这个原因我才赠给你本钱,可喜的是你发财以后积德行善。上帝喜悦,善报无穷,希望你继续努力。”康峻活了一百零四岁,无病而逝。七个儿子十几个孙子都官高位显,后代人才辈出,世世都有做官之人。


  附:浙江钱塘县朱嘉猷,从事盐业,喜好行善。林则徐先生在浙江任观察时,朱先生请求用楷书书写《感应篇》和《阴骘文》两篇经文,刻石刊印,广为施送,多达万张。获得书帖的人,珍视林则徐先生端正的书法,每天临摹,因而逐渐熟悉明了经文的意义,书写者和施印者,都得到功德。朱先生的儿子朱世杰,后来出任安徽巡抚,林则徐先生后来官至湖广总督。


  徐太史诗曰:右军耽遇写黄庭,观察新传感应经。想象含毫无限意,不同山水记兰亭。


  恶报


  案:张和在衙门做差役,品性恶毒,外号“张献忠”,因为他杀人无数,同流贼张献忠一样。他经常坐到酒店茶馆,听旁边的人讲话,用小本记录下来,以此无端生事,敲诈别人。如果被敲诈的人不顺从他,便被诬陷为盗贼,或者被牵连到命案里,反正是不家破人亡不算完。有一寡妇和女儿相依为命,张和千方百计将其谋奸,强行娶寡妇作妾,又奸污她的女儿。又怀疑寡妇有外情,把她的手脚捆绑起来,用擀面杖捅入其下体,致其死亡。又把寡妇的女儿卖到妓院里。一个富户家在河边居住,正好上游漂下来一具浮尸,张和冒认尸体是他的亲属,诬陷富户谋杀,将其关到监狱里,敲诈银子数百两,买通狱卒将富户害死在狱中。富户的儿子向上控告,张和托强盗在深山僻静无人之处,将其子推到悬崖下摔死,致使富户一门家破人亡。一个小尼姑长得颇为好看,张和夜夜借宿,将他强行奸污,尼姑不能拒绝,烧香向佛祖哭诉,上吊而死。尼姑的师父畏惧张和的势力,不敢报官。一位典史和张和交情很好,每有讼案,张和都从中周旋渔利,得到钱物,二人均分。典史任职期满后,积蓄有千两银子,带着家眷回老家,张和带领一帮无赖,假说是送行,到半路上将典史的钱抢劫一空。典史由于平时的金钱往来都留下帐目,而且小小官吏不应得到千两银子,所以不敢声张。越想越憋屈,投河而死,老婆孩子流落失散。一古寺中,有铜制观音像,张和假说请到家中供养,把铜像截为好几段,卖了钱装到自己口袋。


  一天,张和过生日,亲戚朋友来了很多。正在喝酒的时候,张和忽然把杯子摔在地上,睁大眼大叫道:“冤家来了!”晕倒在地上。过了一会,变成寡妇的声音说:“你强占我们母女二人,又把我残忍杀害,应该抵命。”张和应声说道:“该抵。”跳起来取来菜刀自己把自己的生殖器割掉。有变作富户父子的声音说:“你图谋我家财,又害我性命,应该抵命。”张和应声说:“该抵。”用刀自己割掉耳朵,挖掉双眼。又变作小尼姑的声音说:“我出家修行,被你强奸,自杀而死,我奉观世音菩萨法旨,要你抵命。”张和连声说:“该抵。”用刀割掉鼻子,又把左手五根手指剁掉。又变作典史的声音说:“我和你交朋友,只当你是好人,谁知你包藏祸心,害我家破人亡,今天相遇,叫你一一现报!”张和自己用刀先剁掉四肢,又割破肚子,然后割掉头颅,身体四散零落,凄惨而死,比凌迟处死还要惨。没过一年,其家被火烧干净,妻子儿女活不下去,报应真是到了极点了。


  附:秦桧墓在建康(故城在今江苏南京),成化乙巳年秋天被盗墓贼盗掘,获金银器具,价值巨万。盗墓贼被抓,送交刑部审讯,最后减了罪行,因为后人仍然痛恨秦桧的罪恶啊。刑部官员余姚人滑浩,大理寺官员苏州人蔡昂,作了一首诗,读之大快人心。诗说:“权奸构陷孤忠残,二帝中原不复还。恨无英主即显戮,至今遗臭江皋间。当时殉葬多奇宝,玉簟金绳恣工巧。荒榛无主野人耕,狐兔为群石羊倒。一朝被发无全躯,若假盗手行天诛。呜呼浙土鄂王墓,松柏森森天壤俱。”


  秀水一屠户,名叫潘麟,横行霸道,作恶多端。有一天死了又活过来,把老婆孩子叫来说:“我死后,到了地狱见到阎王,阎王说善恶报应,分毫不差,死了的人受罪,活人并不知道。因为阴阳两隔,无从告知世间人。所以作恶的人正在地狱受苦,而阳间的人却还在作恶,真是可悲又可怜啊,今有潘麟作恶多端,着令其暂时回到阳间,借此一人警示大众。”然后拿起刀自己割掉生殖器,剖开肚子,砍掉手脚而死。远近传播此事,来看的有一万多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8-2019 08: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感应篇图说11: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阴律从来至允平,其中校勘最分明。剑林几见无辜入,油鼎何尝枉受烹。

  堕泪关前愁雾涌,奈何桥畔血风腥。犯轻犯重皆登记,按罪加诛不徇情。




  注:自此至“算尽则死”,言人一生所为,日夜时刻上下四旁皆有鬼神鉴察也。“算”谓寿数及享用衣食之类,夺除而去也。犯轻者夺算亦轻,犯重者夺算亦重。“过”者,无心之失,神尚衡其轻重以夺其算,而大奸大恶,上干神怒,立受显戮,不问可知矣。


  案:祁天宗恃才放诞,逢人自夸理学,而所为皆诡僻不经,尤不信鬼神,常肆谩骂。读书僧寺,天雨薪湿,呼童劈木身灵官作爨。夜梦红须执鞭之神厉声叱责曰:“尔何无礼至此?本应鞭击而死,因尔前生苦志蕓窗,故今世具此聪明学问,应科甲连登,禄入万钟,遐龄寿考。今尔狂妄夸大,高己卑人,冥司录过,依阴律勘断尔应享之福,已经削除一半。此后若不知悔,必罹重罚,正无烦吾之一鞭也。”天宗醒后,不但不惧,且自述其梦,夸于同辈曰:“邪鬼畏我矣。”众皆匿笑。其父喜读佛书,母奉观音大士甚虔,天宗乘母睡熟,偷将圣像
烧毁,母流涕谓之曰:“尔作恶不悛,只


  愿你生好儿子。”天宗听之漠然。年逾四十,屡赴棘闱不第,心志昏迷,贪酒恋色,无所不至。有名家少年子强诱鸡奸,岂知引水入墻,少年转通其媳遂致帷薄贻讥。一日,白昼见二阴役持巨锁锁去,带至东岳府,发罚恶司议罪。司官检阅冥簿,天宗二十九岁应得举,三十岁成进士,官二品,七十八岁善终。因其少时狂荡,减削其算,晚年以举人与为司铎,转知县,官五品,年五十四卒于官。缘四十以后作恶万端,日甚一日,上帝震怒,尽夺其算,罚入九幽之狱,万劫不许超升。天宗醒,告家人,大呼曰:“悔无及矣!”遂吐血而死。遗有二子,长子歪嘴斜眼,形如鬼类,次子瘸腿折臂,废疾无用。不数年,而家荡然矣。


  附:宋遂州姜学士弱冠暴卒,冥王厉声责曰:“汝前生修善,今世寿该八十有二,中丁丑进士,官至列卿。然不能戒杀,且不合食牛肉,以致算减禄绝。”旁有吏告曰:“阴府最敬写《感应篇》、《法华经》、《金刚经》者,汝若发心,可脱此厄,还汝禄算。”姜如言哀求,冥王乃令放还。姜遂虔诚写经及《感应篇》,矢愿奉行,复誓终身不食牛肉,后官至翰林学士。(《觉世真经说证汇篡》)


  徐太史曰:为一脔牛肉,自家断送了一个九卿,且断送了六十二岁。前生好辛苦积来,今生好容易削去。世人谓食牛亦寻常事,冥罚未免太峻矣。不知嗜食者以为寻常,司过者不以为寻常也。


  冥罚凭谁白世间,森罗的的有刀山。杀机及早生前转,那得人人尽放还?(徐太史诗)






  【译文】




  注:从这句到下文的“算尽则死”,是说人一生所作所为,日夜时刻、周身上下都有鬼神鉴察善恶。“算”是指寿命以及享用的衣食福禄之类,夺除或削去。犯过轻微的,夺算也轻,罪大恶极的夺算也重。“过”,是指无心的过失,神明尚且衡量轻重夺取人的寿算,而那些大奸大恶之徒,神明震怒,立刻收到天诛,就不用多言了。


  案:祁天宗自恃才能,放任不羁,逢人便自夸通达理学,而所作所为,却怪诞不端,尤其不信鬼神,常放肆谩骂。在僧寺读书时,一日,天雨柴湿,便命书童,劈木雕护法灵官神像,用来烧饭。当天晚上梦到一位神灵,红胡须,手执鞭,严厉叱责他说:“你为何如此无礼,本来应当用鞭将你打死,因你前生寒窗苦读,所以今世有此聪明学问,若去应考,可以进士及第,福禄深厚,享高寿。今你狂妄夸大,贡高我慢,冥司已记录你的罪过,依照阴律察断,你所应享的福报,已经削除一半,此后若不知悔改,必遭重罚,无须劳烦我来鞭打了。”天宗醒后不但不怕,而且自述其梦,在同辈面前夸耀说:“邪鬼怕我了!”大家都暗笑他。他的父亲喜欢读诵佛经,母亲供奉观音大士非常虔诚,一次天宗趁其母熟睡时,偷将圣像烧毁,其母流泪对他说:“你作恶不改,但愿你能生个儿子传宗接代就好了。”天宗听了并不在乎。年过四十,屡次应考都考不中,因此心志昏迷,贪恋酒色,无所不为。一次,有一颇具名望家庭的少年,天宗强诱鸡奸,那知引鬼入门,少年转而私通他的妻子,使得内室被人讥笑。有一天睡梦中,见二阴差,拿着大锁将他锁住,带至东岳府发交罚恶司论罪,司官检阅簿册,得知天宗二十九岁应得举人,三十岁应成进士,官至二品,七十八岁善终。但因少年时狂妄放荡,而减削寿命福报,晚年以举人做教谕,转为知县,官为五品,五十四岁死于官所。又因四十岁以后,作恶多端,日甚一日,天帝极为震怒,已将其福、禄、寿尽行削除,罚入九幽地狱,万劫不许超升。天宗醒来,告诉家人,并大喊说:“后悔莫及了!”于是吐血而死。留下两个儿子,长子嘴歪斜眼,像鬼一样,次子跛腿断臂,残废无用。不到几年,家庭衰败,荡然无存!


  附:宋朝遂州的姜学士,二十岁突然死去,阎王严厉斥责他说:“你前生积德行善,今世寿命应该到八十二岁,考中丁丑年进士,官至九卿。但是你不能戒除杀生,而且不该吃牛肉,以致于寿命、福禄被削尽。”旁边有一阴官告诉他说:“阴曹地府最敬重抄写《感应篇》、《金刚经》、《法华经》的人,你如果能发心抄写,可以免除此难,还你阳寿和福禄。”姜学士照此苦苦哀求冥王,冥王下令将他放还阳间。姜学士于是虔诚抄写佛经及《感应篇》,并誓愿按照篇中所说行事,又发誓终身不吃牛肉,他后来官做到翰林学士。


  徐太史说:“只因为几块牛肉,便自家断送掉一个九卿,还断送了六十二年的阳寿。前生辛辛苦苦修来的福禄,今生就这么容易被削去了。世人说吃牛肉也是极平常的事,阴间的惩罚未免太过了。殊不知喜欢吃牛肉的人以为平常,司掌人间过错的神明却不认为这是小事。”


  徐太史诗:冥罚凭谁白世间,森罗的的有刀山。杀机及早生前转,那得人人尽放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8-2019 08: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感应篇图说12:算减则贫耗




  作恶之人天不容,越行奸诈越贫穷。卑田院里飢寒者,多是当年富贵翁。




  注:前言夺算之由,自此以下至“算尽则死”,则历举夺算之事,以明感应之不爽也。“贫”是无财,“耗”是家破,言不善之人天既然夺其算,则富者渐至于贫,丰者渐至于啬,必无仍加其禄,厚其积之理,所以动遭迍(zhūn,困顿之意)塞,触目皆苦境也。


  案:吴庸言少时美丰,颇有才识。一相士谓之曰:“子骨格停匀,乃享五福之人也。当多作好事以迓天庥。”又指其心曰:“只恐此方寸之地难保不坏耳,戒之戒之!”吴年既长,心计愈深,或谋人田产,或唆人争讼,或破人婚姻,报复私怨,或离人骨肉,于中取利。种种作恶,非止一端。一日,遇前相士,大骇曰:“吾戒尔莫作坏事,为何不守吾言?尊格大变矣,惜哉!”吴曰:“吾日行善功,时存善念,一举一动不愧衾影,子乃有此说,吾所不解。”相士笑曰:“休得瞒我,凡人有德,则上天赐福,现于面者必光华润泽,子满脸凶纹,万端苦恼,行将至矣,目前家业恐非君有也。”叹息而去。吴自念半生所积,粟可支十年,衣可穿一世,凭我心计,何难累百而千,累千而万,相士之言未足信也。岂知器盈则覆,月满则亏,天不佑作恶之人。田被水淹,房遭火毁,意外花销破费之事接踵而来。向之称素封者,今则一贫骨立矣。终日愁眉泪眼,如身处地狱中,刻难宁耐,遂抑郁而死。然则相奚足恃乎?


  附:宋奉符令钱若愚早岁补官,奸贪很愎,晚年亦迍塞,子女沦丧,触目无聊,因投词龙虎山祈祷。夜梦神责之曰:“汝心行俱亏,夺算尽矣,尚何祷为?”未几卒。(《感应篇集注》)


  郭鄩罢栎阳尉,动与物忤,亲友俱疏。恍惚间常有二物如猿猴,出入无不相逐,诸所造作,如碍枳棘(zhǐ jí,比喻恶人或小人,或艰难困苦的环境)者数年,百计莫能绝之。鄩后改过行善。一夕梦来告云:“吾乃主世之虚耗者,君以隐慝获罪,久乘君厄,浑不相离。今君行善,吾当去,君可安享矣。”(同上)


  明陈智锡云:江南某翁富甲一邑,刻薄殊甚。其馆师看书至夜深,闻屋上有神语,一云:“某谋利甚刻,当焚其居。”一云:“太轻。”一云:“当绝其嗣。”一云:“太重。”一云:“然则与彼一凌霄罢。”师异而笔记之,暗藏于梁上。是年,富翁从扬州娶一妓,号凌霄,百般耗费,生子不肖,倾荡无存。后拆卸屋梁,见师所记神语,众人知之,莫不叹息。(《觉世篇注证》)


  神语分明寄与师,使留果报示人知。倘能及早行诸善,应足回天锡好儿。(徐太史诗)






  【译文】




  注:前文讲夺算的原因,从这句到下文的“算尽则死”,则列举了夺算后的各种表现,来彰明善恶报应丝毫不爽的道理。“贫”就是无财,“耗”就是家业破败,是说不善的人,上天夺去他的福禄寿算后,富裕的人逐渐贫困,丰厚的人逐渐薄弱,必然不会有仍然增加其福禄和积蓄的道理。因此,动不动就遭到厄运而困顿,满眼都是困苦的境地了。


  案:吴庸言少年时,相貌清秀英俊,又有才识。有一相士见吴说:“你的骨格匀停,乃是享受五福的人,应当多作善事,来迎受上天对你的庇荫。”又指着他的心说:“恐怕这方寸之地,难保不会变坏,必须警觉防患,你要记住啊!”吴庸言年龄越大,心计越深,或谋夺人家的田产,或唆使人争讼,或破坏他人婚姻,报复私怨,或令人骨肉离散,从中取利,作恶多端,不可胜数。一天,偶然遇见那位相士,相士惊骇地对吴庸言说:“我警告过你不要做坏事,为何不听我的话?你的骨格已经大为改变了,真是可惜。”吴庸言说:“我日日行善事,时时存善念,一举一动都无愧良心,你这样说,我实在不明白。”相士笑着说:“你休想瞒我,凡是有德行的人,上天就赐福泽给他,表现在面相上,必然是光华润泽。可是你满脸凶气,种种苦恼,快要来到了,目前你的家业,恐怕不再归你所有了。”说罢,叹息而去。吴庸言自己寻思半生的积蓄,粮食可食十年,衣服可穿一世,何况凭我的心计,不难积百成千,积千成万,相士的话,不足相信。他哪里知道“器盈则覆,月满则亏”的道理,皇天不佑做恶之人。不久,吴庸言的田被水淹没,房屋遭火焚毁,以及意料之外损坏破费的事,接踵而来。向来自称富贵,如今却一贫如洗,终日愁眉泪眼,如身处地狱之中,难以忍耐,终于抑郁而死。由上可知,虽有天生福相,但是巧用心计,作恶多端,相格也会随即改恶,必然要遭受恶报的。


  附:宋朝奉符县令钱若愚,早年补官,为人奸猾贪婪、心狠狂傲。到了晚年更加穷困潦倒,子女死丧,触目都是无聊没趣之事。于是起草一篇祈祷文到龙虎山祷求神灵。当晚梦到神明责骂他说:“你的存心和所作所为都不善,福禄和寿算都被夺尽了,你还祈祷什麽呢?”没过多久钱若愚就死掉了。


  郭鄩在栎阳县尉的官任上被罢免,其行为举动往往逆天害理,亲戚朋友都疏远而去。恍惚间常见到有两个像猿猴一样的怪物,出来进去都跟着他。想做什麽事都被阻碍和破坏,如行走在荆棘丛中,这样过了好几年,想什麽办法都摆脱不了这两个怪物。郭鄩后来改恶从善。一天晚上,梦到怪物来告诉他说:“我乃是主宰世人消耗之事的神,你因背地里做的坏事而获罪,长期跟着你带给你厄运,现在你行善,我该离开了,你可以安享福禄了。”


  明朝陈智锡说:江南某翁,富甲一方,但为人极为刻薄。他家请的教书先生看书到深夜,听屋顶上有神明在说话,一个说:“此人贪财刻薄,应当焚毁他的房子。”另一个说:“太轻了。”又说:“应当让其断子绝孙。”另一个又说:“太重了。”又说:“要不就给他一个‘凌霄’吧!”教书先生感到很奇怪,把这件事记到纸上,偷偷藏到房梁上。当年,富翁从扬州娶回一个妓女,就叫凌霄,百般耗费家财,生下的儿子也不成器,家业被挥霍一空。后来,拆屋卸梁,发现那位教书先生记录的神语,众人都知道了其中的缘由,无不叹息。


  徐太史诗曰:神语分明寄与师,使留果报示人知。倘能及早行诸善,应足回天锡好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8-2019 08: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感应篇图说13:多逢忧患



  蹇迍非关命里该,都缘累积恶中来。假饶俯仰全无愧,忧患何由得系怀。




  注:“忧”从中出,“患”自外来,“多逢”言不善之人,内忧外患接踵而至也。盖忧患与贫耗两相倚伏,贫耗而无忧患,则薄粥鹑衣尚可度命,惟贫耗而更加忧患,则身心俱病,虽处人世,不啻地狱矣!


  案:赵丰言烧砖瓦为业,县中修内衙,给价短少,赵出言稍戆(gàng)。适抚军(清巡抚的别称)入境,询及司书邵丰年作弊,尹方怀恨丰言,误听误答曰:“此乃大恶人也。”抚军谕解本衙门发落,尹遂出差将丰言蜂拥拿解,及抚军庭讯,验其解批,乃“赵丰言”,非“邵丰年”也,即为省释,而惊恐已受万千矣。回家无费,只得步行,路逢数大汉,同至一庄院丐茶,岂知大汉乃系伙盗,藉此探路。是夜其家被劫,有人在暗中看见乃日间借茶之人,报官捕缉,众皆逃匿,赵独踽踽(jǔ jǔ)缓行,被捕拿获。夹打备施,坐监二年,乃获原盗,供明偶然相遇,并非同伙,释放回家,贫无立锥。时方深秋,赵飢寒交迫,不得已至乡间亲戚处告贷。中途值雨,忽豆稞中钻出两人,光顶白衫,向赵拱手曰:“君识吾否?乃君之好友也。”赵含糊应之,携手同行。两人曰:“君知此生多逢忧患之故乎?君前世为商,与同伴不睦,误传其落河身死,致其妻一痛而卒。阴魂抱恨,时刻相随君,是以动遭坎坷。”赵求解释之方,两人曰:“易耳,但随我行,立即往生极乐矣。”行过河边,两人拉投水中,赵手攀枯枝不放,两人用泥塞其耳鼻,赵遂昏晕,然心中尚明,不肯释枯树也。往来者见其抱树如痴,面有泥迹,知系鬼迷,救苏。赵自知是前世冤孽,遂出家为僧。


  附:文光赞之父,自少至老,无岁无刑狱事,桁杨(古代用于套在囚犯脚或颈的一种枷)桎梏(脚镣手铐)靡不备受。光赞因诣昙相禅师,叩问是何宿孽,师曰:“汝父前生善写词状,唆人争讼,故今生受此报。”光赞求师救免,师令其父自着枷三日,向佛忏悔,矢心举行善事,乃稍解。(《阴骘文图说》)


  山阳朱在庵生而体弱多病。母祷于神,愿儿无恙,终身茹素。复亲乳六年,至七岁方食粟。母卒时,在庵年四十一,半生多逢忧患。一日读《感应篇》,追忆二亲,猛然悔过,乃编辑诸本,订以己意,条分缕析,合三十三万言,分为八卷,名《太上感应篇说定》,借以补过末路,仰报亲恩于万一耳。顺治九年,募同人刊施焉。由是否者渐泰,塞者转通。(《兰桂编》)


  著书天欲假虞卿,忧患余生志竟成。浊世可怜尘滚滚,谁闻太华夜钟声。(徐太史诗)




  【译文】




  注:“忧”是从内心生出,“患”是从外界而来。“多逢”是说不善之人,内忧外患接连不断而来。因为“忧患”和“贫耗”两者相辅相成,贫耗而没有忧患,则粗茶淡饭、破衣烂衫,尚可勉强度日;而贫耗再加上忧患,则身体和心灵都会遭受极大痛苦,虽在人世,和地狱没什么两样了。


  案:赵丰言以烧砖瓦为业。一次县里修内衙,给的价稍微低了点,赵丰言说了些难听的话。正好巡抚到县里来询问关于司书邵丰年作弊的案子,县令当时正好还在记恨赵丰言,把邵丰年误听成赵丰言,随口答道:“这是大恶人。”巡抚下令捉拿到本县衙发落,县令于是派差役将赵丰言蜂拥拿获,等到巡抚审问,查验批文时,才发现是“赵丰言”,不是“邵丰年”,就把他释放了,而此时已经经受万般惊吓了。回家也没有路费,只好步行,路上遇到几个壮汉,一同到一所庄院讨茶喝。哪里知道这几个壮汉其时是一伙盗贼,以喝茶的名义前来探路。当晚庄院被劫,有人在暗地里看见就是白天来借茶的那帮人。几个大汉都逃跑了,而赵丰言一个人在后面缓缓而行,被官兵拿获。受尽刑罚之苦,又坐牢两年之后,那帮盗贼被捉住,盗贼供出赵丰言是偶然在路上遇到的,并非同伙,这才被释放回家,家中早已是贫无立锥之地。当时正值深秋,赵丰言飢寒交迫,不得已到乡下亲戚那里借贷。半路上下雨,忽然从路旁豆田中钻出两个人来,光着头,身穿白衫,向赵丰言作揖说:“你还认识我们么,我们是你的好友啊。”赵丰言含糊答应着,三人携手同行。那两个人说:“你知道今生多逢忧患的原因吗?你前世是商人,和同伙关系不好,你谣传同伙掉到河里淹死了,导致其妻听说后因过于悲痛而死。阴魂含恨,时刻跟着你,所以你动不动走厄运。”赵丰言求问化解的办法,那两人说:“这个容易,你只要跟我们走,立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走到一条河边,两人把赵拉到水里,赵用手攀住一颗枯树不放,两人又用泥堵住他的耳朵、鼻子,赵丰言于是昏晕过去,但心里还明白,抱住枯树不肯放开。过路的人见他抱着棵树,跟傻子一样,满脸是泥,知道是被鬼迷惑了,把他救醒。赵丰言知道是前世的冤孽报应,于是出家为僧。


  附:文光赞的父亲,从小到大,没有一年无讼案牢狱之事,各种刑罚都经受过,吃尽苦头。光赞于是去拜访昙相禅师,问是何因果,禅师说:“你父亲前生擅长写状纸,唆使人打官司,所以今生受此报应。”光赞恳求禅师给个解救的办法,禅师叫他父亲自己戴枷三天,向佛祖忏悔,发愿多行善事,情况才稍微好了一点。


  山阳县的朱在庵生来体弱多病。母亲向神明祈祷,愿儿子安然无恙,发誓终身吃素,又给儿子哺乳六年,到七岁才开始自己吃饭。母亲去世时,在庵四十一岁,半辈子多灾多难。一天在庵读《太上感应篇》,回想起二位亲人,翻然悔过,于是编辑整理《感应篇》的各种注本,并加上自己的意见,条分缕析,共计三十三万字,编为八卷,名《太上感应篇说定》,以此弥补自己的过失,报答父母的恩德于万一。顺治九年,劝募同人刊刻印施。从此以后,渐渐走好运,办事越来越顺利了。


  徐太史诗曰:著书天欲假虞卿,忧患余生志竟成。浊世可怜尘滚滚,谁闻太华夜钟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8-2019 08: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感应篇图说14:人皆恶之




  算减精神已索然,那能逢世得矜怜。怪枭到处人皆憎,猘犬来时众所嫌。

  共里邻朋羞识面,同胞兄弟亦无缘。只因作恶遭天罚,荒岛残魂泣九泉。




  注:“恶”者,为人所厌弃也。言人造恶多端,元神耗散,有一种败气发于颜面,见乎四体,处处有恶煞凭之。笑语则人恶其猖狂,流涕则人恶其怨诽,即加意奉承,人亦恶其奸佞。盖神斩魄丧,自不能与人相合。《纯阳祖师宝训》云:“丈夫义不受怜”,若为不善者所恶,正足以见人品,故面鲜媚药,逢世无资,不足计也。经所云“人皆恶之”者,乃算减之后,英华销沮,天怒于上,人怨于下,故骨肉皆憎我之人,言动皆起憎之端,非端人正士为群小猜忌之谓也。


  案:广西吴元裕秉性苛刻。闻人善言,毁为道婆;见人善事,笑为迂腐。甚至古圣先贤,莫不遭其讪谤。一日天暑,到庙中乘凉,恍惚如醉,见一奇形异状可憎之人,拱手告之曰:“我在世以阴计害人,以毒口伤人,为人鄙弃,不自悔过,反指天怨恨,触怒阴曹,罚入黑暗地狱,苦历八百余劫,今已业满,须得一人代抵,方得转生。遍觅世间,惟君之所行与我相同,欲求替身,非君而谁?”遂近身搂抱,合而为一。元裕醒后归家,妻子怪其形变,览镜自照,见面目仿佛与梦中人相似。一切朋友乡党,被其侮慢,原不往来,自此更远远避去,不与为礼。甚至同胞兄弟亦恶如秽粪,面加嗔叱。更可异者,元裕每清晨出门,有遇之者,其人是日必有意外懊恼之事,皆畏如枭獍,不敢近。途间小儿莫不掷砖抛瓦,群相哕唾,喝禁不止,诚莫知其然而然也。元裕家道本不甚丰,自遭众恶,借贷无路,遂至衣食不充,贫窭万状。有旧交耿直者,独不信枭獍之说,见而谓之曰:“子何一寒至此?吾泛海贸易,船中皆外乡商客,不知子之行事,或可兼容,倘得海外发迹,未知也。”遂为之措备行李。方开舟而风浪大作,船且几覆,众客呼天忏悔,风大浪甚,耿直忽得悟,曰:“得无有枭獍在乎?”与众言其故,众共推之上岸,风浪顿息,扬帆而去。所推之岸乃系荒岛,并无居人,元裕无处觅食,饿死岛中。


  附:宋寇准与丁谓同在政府。天下知与不知,闻准名必心许为忠,而闻谓名必目为奸谀。有一善必归准,未必准所为也;有一恶必归谓,未必谓所为也。(《感应篇集注》)


  郭霸以滥杀有功,骤得五品。经月即患危病,台官至问疾,见老巫曰:“郭公不可救也。有数百鬼遍体流血,皆云不相放。”俄而霸以刀自刺乳下曰:“大快!”是夜卒。是年大旱,至霸死而雨足。武后问外间有何事,郎中张元一曰:“外有三庆,旱降雨,中桥成,郭霸死。”武后笑曰:“霸见憎如此耶。”(同上)






  【译文】




  注:“恶”是被人厌弃的意思,是说人如果作恶多端,元气耗散,顔面上和身体周围就会散发出一种衰败之气,到处有凶神恶煞凭着这种衰气,作祟于他。谈笑时,别人厌恶他的猖狂;流泪时,别人厌恶他的怨气;即使是加意奉承,别人也厌恶他的奸佞。因为神明已经斩夺了他的魂魄,自然不能见容于别人。《纯阳祖师宝训》中说:“大丈夫有志气,不受别人怜悯”,如果是被不善的人厌恶,正好反映他人品高尚,所以不会低三下四,阿谀奉承,即使贫穷,也无所谓了。而经文中所说“人皆恶之”,是指被夺去寿算之后,英华之气消损,上天怒视他,人们怨恨他,故而至亲骨肉都憎恨他,一举一动遭人厌恶。正人君子被小人们猜忌不在此列。


  案:广西的吴元裕,生性苛刻。听到别人的善言,诋毁人家像老道婆;见人做善事,嘲笑人家迂腐。甚至古圣先贤,都遭其毁谤。一天天气炎热,他到庙里乘凉,恍恍忽忽像喝醉酒一样,看见一个面貌奇怪的人,拱手对他说:“我在世的时候,因为用阴谋诡计害人,毒口伤人,被人厌弃,却不知改悔,反而指天怨恨,触怒阴曹地府,罚我入黑暗地狱受苦,历经八百余劫,现在业报受满,必须找个替身,才能转生。寻遍世间人,只有你所作所为和我相同,要找替身,不是你还能是谁?”于是上前把吴元裕抱住,合二为一。元裕醒后回家,老婆孩子发现他面貌变了,感到很奇怪。他用镜子自己照,发现面貌好像和梦中人相似。所有朋友乡人,因被其侮辱怠慢,原本就不相往来,自此以后更远远躲着他,不搭理他。甚至是同胞兄弟讨厌他如粪秽,当面臭骂他。更奇怪的是,元裕每天清晨出门,谁遇见他,谁当天就会有倒霉的事发生。所有人都怕见到他,视之为“枭鸟破獍”,不敢接近。元裕家道本来不富裕,自从遭众人厌恶,借贷无门,于是到了飢寒交迫的程度,一贫如洗。有旧友耿直者,偏不信“枭獍”的说法,见了他说:“你怎么穷到这个地步?我出海做生意,船里都是外地的客商,并不了解你的所作所为,可能会容留你,说不定到海外还能发财。”于是为元裕准备行李。刚开船就风浪大作,船都几乎翻了,众客商祈祷上天,忏悔求救,而风浪更大了,耿直者忽然醒悟:“难道真的有枭獍吗?”对大家说明了其中缘故,众人把元裕推到岸上,风浪顿时停止,扬帆而去。众人推他上的岸乃是一个荒岛,并无人烟,元裕找不到吃的,饿死在荒岛上。


  附:宋朝寇准和丁谓同朝为官。天下人知道的与不知道的,听说寇准的名字一定认为他是忠臣,而听到丁谓的名字一定视为奸臣。有一件善举,必然归功于寇准,其事未必是寇准做的;有恶行,必然说是丁谓干的,其事未必是丁谓所为。


  唐朝郭霸因滥杀无辜而有功,接着被提拔为五品官。过了一个月就得了重病,御史台官员前来探视,见一老巫说:“郭公不可救了。有几百恶鬼,全身流血,抓住他都说不肯放。”不久郭霸自己拿刀刺进胸部以下,说:“很痛快!”当天晚上就死掉了。当年大旱,郭霸死了之后就下雨了。武则天曾问:“外面有什麽事发生?”郎中张元一回答说:“外面有三件喜事,一是久旱下雨,二是中桥修成,三是郭霸死了。”武则天笑着说:“郭霸原来这么遭人恨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8-2019 08: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感应篇图说15:刑祸随之




  芸芸俦类尽吾徒,休逞凶残杀不辜。我受刑时殊痛楚,我行重法彼何如。

  取祸原来有夙因,其中报应最分明。祸人未遂先遭祸,自祸何尝祸于人。




  注:刑祸皆分天人。肢体残废,天刑也;官棒捶楚,人刑也。水火瘟疫,天祸也;横逆患难,人祸也。“随”者,跟定不离之意,盖夺算之人,恶贯满盈,必遭种种恶报,所以刑祸随之。谚云:“人非欺心,不受官刑;人无隐过,不遭横祸。”其斯之谓欤?


  案:张卜年天性刻薄,职为侍御史,好入人罪。曾上殿奏事云:“天下坏人,非重法不足以示戒。嗣有犯者,请尽行诛戮。”帝曰:“罪疑惟轻,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圣王之存心也。尔为此言,即天下之坏人也。”叱之退。一日,承审重案,囚语涉亲藩,卜年不问是否,奏置亲藩于辟。帝怒其离间,着锦衣卫拿交法司,重杖一百,血流被体,死而复苏。罢职闲居,尤以不得行其志为恨,旦夕懊恼。手足俱患恶疮,疼痛异常,如受拶(zǎn)夹者然。延高僧到家祈禳,僧曰:“官人居官多年,得无有遗憾乎?”卜年告以前二事,且曰:“吾为国家剪除恶党,非为私也,奈何惨遭天罚。”僧曰:“世间坏人亦有差等,岂可一概杀之?上帝好生,君此一念,已干天和不少。亲藩乃帝室之胄,焉可妄为波及?君欲刑人,而适以自刑;欲祸人,而适以自祸。天报昭昭,君之受罚,恐不止是也。”卜年不胜愧悔。






  【译文】




  注:“刑祸”有天刑、人刑、天祸、人祸之分。肢体残疾,是天刑;官府捶打,是人刑。水灾、火灾、瘟疫,是天祸;横事、患难,是人祸。“随”是指跟定不离。因为被夺算的人,恶贯满盈,必然遭到种种恶报,所以刑罚、祸事跟定不离。谚语说:“人非欺心,不受官刑;人无隐过,不遭横祸。”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案:张卜年天性残忍刻薄。其官职为侍御史,动不动给人定罪名。曾上殿奏事,对皇帝说:“天下的坏人,不用严刑峻法不足以使其知所警戒。只要有犯罪的,请尽行诛杀。”皇帝说:“罪行有轻有重,有可疑之处,应从轻判处。与其错杀无辜之人,宁可不予追究,这是古圣先王的存心。你说出这种话,你才是天下的坏人。”呵斥令其退下。一天,张卜年承接审理一桩重大案件,犯人供词中涉及到一位皇室宗亲,他不问青红皂白,上奏将那位皇亲定为死罪。皇帝因其离间皇室而大怒,命令锦衣卫拿交法司,杖打一百,血流遍体,死而复苏。罢官回家,闲来无事,仍然以无法施行自己的意愿而遗憾,整天懊恼不已。手足都生出恶疮,疼痛无比,好像被用拶子夹住一样。请高僧到家来祈福消灾,僧人说:“官人做官这么多年,有没有遗憾的事情?”张卜年把上面这两件事告诉了他,并说:“我为国家剪除恶人,不是为私意,想不到惨遭上天惩罚。”僧人说:“世上坏人也有差别,也分等级,怎么能一概杀掉呢?上天有好生之德,你的这一念头,已经有伤天地和气。皇室宗亲乃是天子后嗣,怎能妄加涉及?你想处罚别人,自己反而受到处罚;你想祸害别人,自己反而遭受灾祸。上天的报应,昭昭不爽。你要遭的恶报处罚,恐怕还不止这些。”张卜年愧悔无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8-2019 08: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感应篇图说16:吉庆避之




  积善天怀最畅,作奸俯仰难宽。前生造孽几多般。文高偏失意,堕马更羞颜。

  开塾适逢水决,投人却遇丁艰。枉将性命付流湍。吉星多漏照,庆事总无干。




  注:惠迪斯吉,积善召庆,乃一定之理。做恶之人,司过之神既夺其算,使之贫耗以困其身,忧患以艰其过,不齿于人,动遭刑祸,种种示罚。福禄已尽消除,自然吉化为凶,庆化为祸,若或避之。盖人生吉庆之事皆有善神主之,君子动与善会,故能膺五福,享九如,彼造孽者,既有恶神相随,自与善神相左也。


  案:李斌如多才博学,兼善武艺,困童试二十余年。知府张化鹏爱其才,文试拔置第一。又以弓马应武考,亦膺首列,人谓入泮无疑矣。及文宗按临,斌如领卷入号,值天雨,足穿钉鞋,将卷置案上,低头穿袜,卷落地,穿毕觅卷,已为钉鞋蹂躏粉烂。哭禀文宗,因无换卷之例,被逐出。武试马蹶损腰,不能入院。文武两第一,均属无用。自是贫困无聊,亲友为图一村馆,可供糊口之资,及负笈到馆,是夜忽发山水,一村被冲,自己书籍衾服随流漂失,仅逃性命回家。时知府张化鹏已升广东运司,斌如跋涉到广,求其青目。张适丁内艰,已登程数日。赶至中途禀谒,张见而怜之曰:“范叔一寒如是耶?吾在艰中,苦无绨袍之赠,有长子某现为杭州倅(cuì,副职),幕中乏人,吾写书与汝,到彼相投,藉笔墨之役,可权且安身也。”斌如至杭,倅已病危,父书亦不能阅,家人留居外室,不数日倅复殁。斌如举目无亲,将投钱塘江自尽。有一人长髯修眉,形貌甚古,急忙救起。斌如哭诉生平守分,并无过恶,屡遭天罚,好事成虚。其人曰:“上天仁爱,岂有偏私?今之建高牙、竖大纛(dàdào,大旗),累裀而坐,列鼎而食者,皆前世积善修来。而飢寒冻馁,投人不着,亦系前生造恶所致。子今世虽然无过,前生必是造恶之人。若今生填还不满,又贻累来世矣。惟存好心,行好事,读好书,做好人,痛自忏悔,庶几殃退吉来,灾消庆至。”斌如闻言遵行,后获登第。


  附:吴郡陈生嘉猷,多疾艰子,频困秋试。乃幡然迁善,汇集《感应篇注解》,刻施普劝,且多行篇中善事。至万历丙午,高中北闱第三名,连举丈夫子六,长季俱登科甲,余亦蜚声黉(hóng,古代的学校)序。(《感应善过格》)


  徐太史曰:前半生多病乏嗣,屡困棘闱,所谓吉庆避之也。后半生登第,多男,接踵科甲,所谓福禄随之也。祸福在天,而所以转祸为福者,谁哉?


  天香满袖蹑蟾宫,又报泥金步乃翁。寄语孤寒白袍客,不须辽海哭秋风。(徐太史诗)






  【译文】




  注:行善得到吉利,积德感召吉庆,这是必然的道理。作恶的人,执掌人间罪福的神,就会夺去其福禄和寿算,使他贫困消耗来困乏其身心,使他遭遇忧患来惩罚其过恶,因此而被人鄙弃,动不动遭遇刑罚和祸事,这都是上天降下的种种报应,以示惩罚。福禄被削除后,自然好事也会变成坏事,吉庆变为灾祸,各种好事都没有他的份儿。因为人生吉庆之事,都有善神主宰,仁人君子一举一动都是善的,所以能五福临门,福寿双全。那些造孽的人,就会有凶神恶煞相随,与善神无缘。


  案:李斌如博学多才,而且精通武艺,但是参加童子试二十多年,屡试不中。知府张化鹏喜爱其才学,文试的时候把他拔为第一。又参加武试,也考了第一名。大家都认为,进入学宫读书没有问题了。等到学政亲临考场,李斌如领取试卷进入号舍考试,正赶上下雨,脚穿钉鞋,把卷子放到桌上,低头穿袜子,卷子掉在地上,斌如没发觉,等到穿好找卷子,发现卷子已经被钉鞋踩得粉碎了。斌如哭着禀告考官,因为没有换卷子的先例,被赶出考场。武试的时候,马摔倒在地,伤了腰,于是无法入院参加考试。前面府考文试武试两个第一,都属无用。从此以后,贫困潦倒,无事可做,亲友给他找了一个到乡下学馆教书的差事,可以勉强混口饭吃。等到背着行李到了学馆,当天晚上忽然山洪暴发,村子被淹,自己的书籍、衣服、被褥都被冲走了,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回家。当时知府张化鹏已经升任广东转运使,斌如跋涉到广东去投奔,求张大人收留。不料张家有丧事,已经上路好几天了。斌如急忙上路,追上张大人,张大人见到他,很是怜悯,说:“你怎么落魄到这个程度?我有孝在身,不能厚赠与你,我的大儿子在杭州任副官,幕府中缺少人手,我写封信给他,你带上书信去投奔他,做些文案之类的工作,可以暂时充当安身之处。”斌如赶到杭州,张大人之子已经病危,父亲的书信也没法看了。家人把斌如安排到外间住下,没过几天,张大人之子就去世了。斌如举目无亲,将要跳钱塘江自杀。有一位老人,须发很长,仙风道骨,急忙将斌如救起来。斌如向老者哭诉,平生安分守己,并没做过恶事,却屡遭天罚,好事成空。老者说:“上天仁爱,怎会厚此薄彼?现在大富大贵的人,都是前世积德行善修来的。而那些飢寒贫苦,诸事不顺的人,是由于前生造恶所致。你今生虽然没作恶事,前生一定是作恶的人。如果今生还不完前生的孽债,又转移到来世了。只有存好心,做好事,读好书,做好人,发自内心地忏悔,才能灾消福来。”斌如遵行老者的话,后来果然考中进士。


  附:吴郡一位书生,名叫陈嘉猷,身体多病,没有儿子,参加科考多年,屡试不中。于是幡然改过向善,汇编《感应篇注解》,刻印施送,广为劝化,且勉力奉行篇中各种善事。到万历丙午年,考中北闱会试第三名,连续生下六个儿子,长子和四子都考中进士,其余四子也有文名。


  徐太史说:“前半生多病无子,屡考不中,可以说‘吉庆避之’。后半生进士及第,连得多子,儿子们也考上科甲,可以说‘福禄随之’。祸福乃是上天注定的,然而通过改过向善,而转祸为福,不正是靠自己努力吗?”


  徐太史诗曰:“天香满袖蹑蟾宫,又报泥金步乃翁。寄语孤寒白袍客,不须辽海哭秋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8-2019 08: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感应篇图说17:恶星灾之




   天有恶星,悬象明明。人以恶感,星以恶临。以恶招恶,如影随形。嗟哉周子!奸寡尸沉。

   虽逃王法,难免天刑。一生困厄,半世飘零。冤冤相报,累及来生。




  注:人间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周天三百六十五度,皆有星主之。为善则有吉星照定,如紫微、玉堂、天贵、天富等星是也。爲恶则有凶曜相摄,如丧门、吊客、计都、罗睺等星是也。善恶相感,不爽毫厘。故圣人在上,景星含辉,贤人所居,奎躔(chán,天体的运行)呈瑞。若作恶之人,乖气致沴(lì,灾害),谪见于天,恶与恶感故也。世人不明此义,而徒仗巫师禳解,亦何益乎?


  案:周承谟贫苦困踬,亲友尽疏。家人二十余口,数年间丧亡殆尽,口舌官司,疾病灾伤,年年不脱。周自知命蹇,遇事收敛,而意外之祸不期相值,人皆呼为“倒运鬼”,谓其一生无善状也。乃诣上清宫,求道士禳解。道士俯伏良久,醒谓周曰:“适奉帝旨,赴阴司检汝恶籍,黑簿所载诸恶皆可饶恕,惟十五年前孙家花园之事,上干天怒,特遣恶星时时相随。尔将堕入畜道,尚冀福报乎?”周不觉悚惧流汗。盖其十五年前,曾借友人孙姓花园习静。邻有小孀,与姑不合,乘夜奔逃。周适步月,诱而闭诸房中,奸宿数夕。后闻其姑报官搜拿,周惧祸及,醉媳而推之井,压以大石。幸系空园古井,获免败露。而一生困踬,恶星为灾,所由来也。周后日见冤魂索命,抱石投河死。






  【译文】




  注:人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周天三百六十五度,都有星宿主宰。行善就会有吉星高照,如紫微星、玉堂星、天贵星、天富星等。作恶就有凶神恶煞降灾,如丧门星、吊客星、计都星、罗睺星等。善恶感应,毫厘不差。所以如果圣人在世,就有瑞星放出光辉;贤人所在之地,天象呈瑞。而作恶之人,戾气导致灾祸,上天不容,乃是恶气相感之故。世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只依仗巫师祈禳化解,又有什麽用呢?


  案:周承谟穷困潦倒,亲戚朋友都疏远而去。家里二十多口人,几年间丧亡殆尽。口舌争斗不断,官司缠身,疾病灾伤,年年不断。周承谟自知命运不好,遇事尽量忍耐收敛,可是意外的灾祸不期而遇,人都叫他“倒运鬼”,是说他一生运气不佳。于是到上清宫,求道士祈禳化解。道士上表,伏地很久,醒后对周承谟说:“刚才接到玉皇大帝旨意,到阴司检看你的善恶簿,黑册上记录的各种恶事,都可以饶恕,只有十五年前孙家花园之事,上天震怒,专门派遣凶神恶煞时刻跟着你。你将转生为畜生,还希求什麽福报?”周承谟闻听此言,吓得汗如雨下。原来他十五年前,曾经在一孙姓友人花园暂住。邻居有个小寡妇,和婆婆不和睦,趁夜逃走。周承谟正好在月下散步,引诱小寡妇,把她关到房间里,奸宿了几夜。后来听说其婆婆,已经报官搜查小寡妇,周承谟害怕牵连到自己,把小寡妇灌醉,推到井里,用大石头盖上。由于这个花园并没有人过往,井也废弃不用,这件事就没有败露。而周承谟一生困顿,都是因为凶神降灾。周承谟后来看见冤魂索命,抱石头跳河而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8-2019 08: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感应篇图说18:算尽则死




  花柳丛中命易戕,千金一掷业消亡。诱人嫖赌无良甚,天罚加时何处防。

  休将重利剥贫民,物类虽殊共此身。任意诛求兼宰杀,请君试看赵春生。




  注:“尽”,谓夺之尽也。“死”,非正命之死,盖横也、夭也。极言作恶者今日以某事减算,明日又以某事减算,减夺不已,会有尽时,夭折横亡,无术可免,真可哀也。且一死之后,更有三途恶道,或堕地狱,或堕饿鬼,或变畜生。冥律森然,又非一死能了账也。


  案:前朝有赵春生者,内怀奸诈,外面待人一团和气,非笑容不开口。且善揣人性格,曲意奉承,故见者莫不倾倒。平日与走阴差名活无常者相善,托其到阴司查伊寿算。差回贺之曰:“某烦掌案者检籍,君寿九十四岁,令子三人,家计万金。衣食享用不尽,全福人也。”赵自此经营称意,连生三子。遂恃阴籍有定,漫不修省。局骗、刻薄、奢侈之事,靡所不为。年登五十外,三子相继夭亡,身孱弱多病,家业渐耗。复寻无常问之,答曰:“阴籍岂有不验之理,吾近晤掌案者云,君数年以来,设局诱赌,于中取利,致人夫妻反目,父子乖离,削寿十年,减去衣禄十分之二;渔色哄嫖,致人倾家荡产,又削寿十年,减去衣禄十分之二;至违禁滚放利债,过分烹宰生命,皆干神怒,又削寿二十年,减尽衣禄。三途非远,君何不惧?”赵不明三途之说,固问之。无常曰:“吾已奉差,君可沐浴,今夜来我家,一同赴冥,当知君之受报。”赵如其言,至夜过其家。无常令赵闭目存息,梦至一大衙门,建牙列戟,如王者之居。与无常同进,过无数房屋,见有大厅九楹,琼瑶为柱,白玉为梁,华彩异常,榜曰“旌善”,内藏蟒袍冠带,金银宝贝之属。无常曰:“凡人在世行善,转生当享此报。”又朝北幽暗处有破屋六楹,榜曰“罚恶”,内藏皮毛羽翼,鳞甲之属。无常曰:“凡人在世作恶,转生当受此苦。”遂同出府。见一大河,有画船一只,载男女十余人,或衣白,或衣黑,或衣花绣,吹弹鼓唱,招赵登舟。无常喝曰:“时尚未到,尔先往,伊后来可也。”遂醒。无常曰:“君见否?死后当作舟中人也。”赵曰:“死而如此,亦不甚恶。”无常曰:“彼等投胎猪腹,入世一载,即受宰杀,其苦无比,何快乐之有?”赵追悔不及。


  附:昔有布政某,巧于贪饕,积财至数十万。及败官,归买良田十万顷,富甲一郡。其祖父屡示以梦,言冥遣将至,速捐财以行善事,或可挽回天怒。某知而不信,止一子一孙,淫赌无节,皆夭死,某亦染瘫痪不愈。媳妇颇着丑声,不数年家资已尽矣。某临危时,忽张目大呼曰:“我官至布政,不小;田至十万,不少;我手中置,我手中了,不晓!”吟毕遂卒。






  【译文】




  注:“尽”,是说上天将寿算全部剥夺。“死”,不是善终,而是横死、夭亡。明确说明作恶的人,今天因为某件事被夺去寿算,明天又因为某件事被夺去寿算,这样不断被剥夺,总会有被夺尽的一天,到时候夭亡横死,无法逃脱,真是可悲可叹!而且一死之后,会轮回到三恶道受苦报,或者堕入地狱,或者堕入恶鬼道,或者转生为畜生。阴间的律条极其森严,绝不是一死了之,生前的各种罪行都要一一清算。


  案:明朝有个叫赵春生的人,心地阴险诡诈,而外面上对人一团和气,说话总是面带笑容。而且善于揣摩人的性格,百般奉承巴结,所以和他接触的人,都被其打动。平日与一个走阴差,外号“活无常”的人关系很好,委托他到阴司查看自己的寿算。活无常到阴间查看,回来向赵春生恭贺说:“我烦请地府官员检看生死簿,你寿命九十四岁,生三子,家资万金,衣食享用不完,你是全福人啊。”赵春生自此以后做生意发财,称心如意,又连生三子。于是依仗阴间生死簿已经有定数,不知修德。设局骗人,刻薄寡恩,奢侈腐化之事,没有不干的。五十岁之后,三个儿子相继夭亡,自己体弱多病,家业逐渐耗散。又找到那个“活无常”去问,回答说:“阴籍怎会有不应验的道理,我最近听地府官员对我说,你这些年来,设局诱人赌博,从中渔利,致使许多人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减寿十年,削除福禄十分之二;又猎取美色,诱人嫖荡,使人倾家荡产,又减寿十年,削除福禄十分之二;甚至违反朝廷禁令,私自放高利贷,大肆屠宰,伤生害命,干犯神怒,又减寿二十年,福禄全部削除。你很快要堕入三恶道受苦,还不觉害怕吗?”赵春生不明白“三恶道”什麽意思,一再追问。“活无常”说:“我已经接到捉拿你的命令,你可以先沐浴,今晚来我家,一起到阴司,你就知道要受什么样的报应了。”赵春生按他说的做了,晚上到他家中。“活无常”让他闭上眼睛,只存呼吸,恍惚之间来到一所大衙门,有门卫把守,列队森严,犹如皇帝宫殿。和“活无常”一同进入,过了很多房屋,看见一座九间的大厅,玉柱金梁,极其豪华,匾额上书“旌善”两个大字,里面陈设蟒袍、冠带,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活无常”说:“世人在世时积德行善,转生就可以享受这样的福报。”又朝北走,在一个阴暗的地方有六间破屋,匾额上书“罚恶”二字,内有动物皮毛、羽翼、鳞甲之类。“活无常”说:“世人在世作恶,转生后就要受这种苦报。”然后二人一同走出来。见一条大河,有画船一只,载着十多个人,有男有女,穿着各色衣服,有穿白的,有穿黑的,还有穿花的,正在吹拉弹唱,招呼赵春生上船。“活无常”对他们喊道:“时辰还没到,你们先去,他随后就到。”随后醒了。“活无常”说:“你看见了麽?你死后就是船中人了。”赵春生说:“死后要真是这样的话,也不算太坏。”“活无常”说:“那些人都要投胎猪身,降生一年,就要被宰杀,受苦无量,有什麽快乐的呢?”赵春生追悔不已,但是为时已晚。


  附:过去有一位官员,官做到布政使,是个贪官污吏。罢官之后,回乡购买良田十万顷,富甲一方。他祖父屡次给他托梦,说天谴将至,应当速速捐出财物,多行善事,或许可以挽回天意。他却根本不予相信,本来就一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却都吃喝嫖赌无度,先后夭亡。他也身染重病,瘫痪不能起。媳妇不守妇道,名声很臭。没过几年,家业就败光了。他临死前,忽然睁开眼大声说:“我官至布政,不小;田至十万,不少;我手中置,我手中了,不晓!”说完就死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8-2019 0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感应篇图说19: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旅中有客病匡床,进药须求对症方。骨肉消沉鬼夜哭,始知卤莽自招殃。

  北斗高悬夜气清,欲将虔洁感神明。哪知祷祀全无用,不信请观李赤城。


  注:“又”字承上“司过”来,言不善之人,不但有司过之神鉴察报应,其头上又有神为之纠察,不可不时加修省也。三台星名北斗神君,主人间善恶、生死、寿夭、富贵贫贱之事。凡人有罪,皆录恶籍,量罪轻重,夺其纪算。夺至一年,其人坎坷多事;五年,其人灾衰疾病;夺至十二年,其人困笃,或遭刑狱而死。盖罪与过不同,恶之大者为罪,则夺纪;恶之小者为过,则夺算。十二年为纪,百日为算。

  案:李赤城经纪小民,一生事北斗甚虔。每逢斗降之辰,必斋戒更衣,北向四十九拜。至心讽诵斗经,寒暑不辍。一日贩货至河南,见一蛇肚腹膨胀,就林中青草擦之,其肿顿消,逡巡游去。李甚惊异,拔草藏之,又往他处贸易。同寓有远客患蛊,辗转床褥,势甚危险。李念所藏之草,既消蛇腹,必能治人。煎一碗与客饮之,夜半不闻声息,只听客床有水滴之声。秉烛往观,客骨肉尽化为血水,床上只存头发一缕。李恐祸及,即刻束装,乘五更辞店主远遁。

  店主早起,开门见蛊客消化,不敢查究,因并无家属跟寻,事遂寝。李后归家,谨密其事,妻子面前亦不敢说。一日礼斗,至夜半斗姥现形,谓之曰:“尔一生事吾极为诚敬,已注尔福寿。数年前,用药枉杀病人,虽系无心之失,然以人命轻试,作大恶论。三台之神已尽夺尔之纪算矣,吾不能曲法佑汝也。”李涕泣求救不允。计李一生虔事斗神,偶以救人之心,成杀人之事,尚遭上天谴责,况显为不善而干天之怒,又当何如耶?

  附:宁波士人孙厚,字孚远,家贫,渡江课蒙。万历二十二年,失馆流寓杭州塘栖佣书张氏宅。一夕,有少婢奔焉,厚叱之曰:“《感应篇》谓三台北斗及三尸灶神随身记过,岂夜阑人阒(qù,寂静)而神弗知乎?”力拒之。婢往同斋西席宿去。未几,西席回家疽发背死。主人聘厚,厚托故欲辞。主人重其聘,乃许之。及归,遇其叔于江口,叔贺曰:“吾因儿病,祷于城隍庙。夜梦城隍神中坐,呼吏取飢死籍改注者,唱名校对十余名。后闻唱侄名,我潜问吏,孙某何故改出,吏检籍曰:‘此人注定四十六岁客途飢死,因今年四月十八夜拒张氏婢,天曹已改入禄籍,增寿二纪。’我是以贺也。”厚闻之神悚,由是奉行《感应篇》益力,每岁延聘者修仪约百金,家渐腴,年迈古稀,无疾善终。(《寿世慈航》、《远色编》)

  何遽青衫委九泉,鬼门关畔枉号天。火坑片晌回身快,再活人间廿四年。(徐太史诗)





  【译文】


  注:“又”字是承接上文“司过之神”来说,说不善之人,不但有思过之神时刻鉴察,施以报应。头上三尺即有神明纠察,不可不时刻修身,反省自己的过失。三台星,被称为北斗神君,掌管人间善恶、生死、寿夭、富贵贫贱等事。凡是人犯下过错,都记录在恶籍之上,按照罪过的大小,夺人纪算。被夺一年,其人就会坎坷多事;被夺五年,其人会遭遇各种灾祸疾病;被夺十二年,其人就会极端困苦,或者遭受牢狱之灾而死。“罪”与“过”不同,大恶为“罪”,会被夺“纪”;小恶为“过”,会被夺“算”。十二年为一纪,一百天为一算。

  案:李赤城是做买卖小生意人,一生礼敬北斗甚为虔诚。每到斗降日(注:阴历每月初三日、二十七日为斗降日,此日须戒除淫欲、房事,否则必然削禄夺纪),他都会斋戒更衣,向北方四十九拜,虔诚诵读斗经,严寒酷暑,不曾间断。一天,他到河南卖货,见一条蛇肚腹膨胀起来,在树林中青草上来回摩擦,蛇的肿胀顿时消除,然后蜿蜒游走了。李赤城感觉非常奇异,拔了一些这种草收藏好,又到别的地方卖货。他住的旅店里,有远地方的客商,身患蛊症(蛊,人腹中的寄生虫),痛苦异常,在床上翻来覆去,情况非常危险。李赤城心想他收藏的那种草,既然能消除蛇的肿胀,必然也能给人治病。熬了一碗草水给客商喝下,到了半夜没有动静,只听到客商床下有滴水的声音。点上蜡烛去看,原来客商的骨肉已经全部化成血水,床上只剩下一绺头发。李赤城非常害怕,恐怕大祸临头,马上收拾行李,天还没亮辞别店主,起身远逃。店主早晨起来,开门见得病的客人已经化为血水了,不敢声张。因为这个病人没有家属跟随,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李赤城后来回到家,将这件事瞒着,就是在老婆孩子面前也不曾提起。一天礼拜北斗,到半夜感得斗姥显灵,对李赤城说:“你一生礼拜我极为虔诚,已经增加你的福寿了。几年前,你用药草枉杀病人之事,虽然不是故意的,但是拿人命轻易试验,按大恶论处,三台之神,已经将你的纪算全部夺尽了。我也不能曲法救你了。”李赤城痛哭求救,也没有用。我们看李赤城一生虔诚礼拜斗神,偶尔以救人之心,而做了杀人之事,尚且遭到上天如此严厉的谴责,况且是明目张胆做坏事,干犯天怒的人,那些人又该得到怎样的惩罚呢?

  附:宁波读书人孙厚,字孚远,家里贫寒,过江教儿童读书。万历二十二年,丢了差事,流落到杭州塘栖,在一户张姓宅院了作文书工作。一天夜里,有一个婢女来投怀送抱,孙厚呵斥她说:“《感应篇》中讲三台、北斗神君以及三尸神、灶神等各路神明随时随地在人周围鉴察,记录过恶,难道夜深人静的时候神明就不知道了吗?”坚决拒绝她。婢女又到和他一块同住的家庭教师那里住了一个晚上。不久,家庭教师回家得了“疽发背”的病而死。张家主人于是聘请孙厚做家庭教师,孙厚托故推辞。主人增加酬金,才答应下来。孙厚回家,在江边遇到他的叔父,叔父向他道贺说:“我因为儿子得病,到城隍庙祈祷。夜里梦见城隍神坐在中间,叫属下取来记录要饿死的人的簿籍,要进行修改,呼名校对了十多个人。后来听到叫侄子你的名字,我偷偷问阴差,孙某爲什麽要改,阴差查看簿籍说:‘此人注定四十六岁时饿死在旅途当中,因为今年四月十八日夜拒绝张氏婢女淫奔,天曹已经将他改入福禄籍,增寿二纪。’所以我要恭贺你了。”孙厚听了,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于是自此以后更加勉力遵行《感应篇》,每年聘请其作家庭教师的酬金多达百两银子,家中渐渐富裕起来。活到七十岁,无疾善终。

  徐太史诗曰:“何遽青衫委九泉,鬼门关畔枉号天。火坑片晌回身快,再活人间廿四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3-2024 04:44 PM , Processed in 0.08250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