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南洋民間的朝拜儀式
updated:2001-10-28 16:31:48 MYT
斗姆信仰在世俗的層次面對民智未開,能認真全面傳播道教教義的人不多。人們缺乏信仰輔導,遂產生了很多變異,滲進了許多新的宗教現象。南洋一帶流行的民間信仰亦滲入變異的各種獨特朝拜儀式:
民間俗神祭祀風俗
第1個變異是滲入中國南部(特別是福建漳州、泉州一帶)的民間俗神信仰。由於農曆九月的頭幾天是許多神的生日,例如九月初九是中壇元帥(也就是哪吒)的神誕,據福建民間信仰的慣例,神明誕是社區集會、示威的場面。傳說各神又喜互相支持助威,並藉“巡境”象徵社區的界線;故現今大馬九皇大帝神誕期間,落僮者以哪吒和其他俗神為主,反而作為主角的九皇大帝很少落僮。正因諸神齊來助威,故神誕慶典內亦滲入各神的各自獨特朝拜儀式,非常熱鬧。
皇爺與王爺
第2個變異是將“九皇爺”與中國南方信仰中的代天巡狩“王爺”混合附會,甚至以為九皇是傳說中被皇帝誤斬首冤死的“王爺”。元明以來,中國沿海居民一直都有送王爺的儀式。王爺原是瘟神信仰,舉凡地區有瘟疫流行,當地民眾就會以香燭、米等祭品拜祭後,把木或紙船送出大海,稱為送瘟神,又有當天燒化的。王船隨海飄流,每到一處,該處民眾都要以香燭、祭品拜祭再送走。
亦有拜祭後送出大海,繼而以火燒掉。毛澤東詩詞中即有:“借問瘟君願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之語,可見此種民風在民國之後的湖南一帶亦很盛。而南洋九皇誕亦出現燒送“皇船”儀式。
參照《北斗二十八章經》的話,我們會發現這種附會可能是淵源於九皇信仰及燈儀,其中一個目標亦是驅瘟。第9日祭神目標包括祭送瘟神,相信九皇慶典中附帶祭送王船原因在此。久之遂混淆了“皇爺”與“王爺”。
幫會價值觀
第3個變異是滲入了幫會組織的一些儀式。清朝時各秘密組織的儀式不便公開,喜在包括九皇爺儀式的宗教組織和儀式掩護下進行。早期幫會強調反清的忠孝價值觀,而可能遂在九皇爺慶典中滲入為明朝戴孝之舉。久之,亦有將“九皇爺”附會為9個為保皇而被當權者追殺、繼而自殺的明朝海上孤軍(海賊),所謂當“海盜”的義士。
這一傳說解釋為甚麼直至現在大馬的九皇爺慶典中,信眾大部份有穿白衣白褲或身披黃布,表示潔淨者;卻又另有甚至手戴白帶、麻帶如帶孝者。後者或有其歷史淵源。
傳說和原來的信仰真相雖有距離,但不失為一種在民間傳播思想和價值觀的宣傳。
引駕、巡境與送駕
第四個變異是發展成各地的社區廟會,促成每年一度攤販經營相應活躍。每逢農歷八月最後一晚的“引駕”儀式至九月初九的“送駕”,均有連續10日非常熱鬧的節目。
某些地區九皇誕的迎送駕儀式,似曾受幫會變異影響,並非純道教壇城要求潔淨、嚴禁擅人的儀規,但活動方面卻是公開讓群眾參與。
其中一些社區,引九皇的“引駕”之時,只有各廟宇中堅份子可以參與,其他信眾或外人嚴禁出席或偷竊。據知情者透露這些社區引駕的情形:各長老首先會乘小艇出海,在海中央用一陶鑊進行接引九皇爺的儀式。九皇爺被迎進陶鑊後,即在陶鑊四角插上七星令旗,並在大黃幡護持遮蓋下,送往廟宇內堂、外人不准進人的秘密房間放置。
續下去的幾天,有關廟宇每天都有慶祝節目,信徒齋戒淋浴後日日朝拜或在店中渡宿。每日都有各式跳僮、用香掃背、爬刀梯、把玩燒紅鐵球、行火炭等神功表演。跳僮者又會伸手人燒滾的椰油中挪動,意謂參與冶煉。給他們製煉過的椰油,據雲云對風濕骨痛及奇難雜症特別有效。
好些廟宇更有中國地方戲劇及歌劇團演出酬神,並設齋宴款待各界。
最後一晚,即九月初九晚上,就會進行“送駕”儀式,意謂恭送九皇大帝回鑾,“送駕”的遊行隊伍,除九皇大帝的座駕和皇船外,各個神隻都被抬在木轎或花車上參加遊行,亦有神靈附身的乩童隨著隊伍前進。巡遊隊伍到達海邊後,再由長老巡原路靜靜將“九皇大帝”送上木船(與“引駕”時一樣,有關儀式不准外人參觀),拖出大海後再引火燒掉。九皇爺神誕儀式至此結束。
還有一點很有趣,九皇爺神誕,除華人廟宇外,大馬其他民族的廟宇,諸如暹廟、印度廟均會派出隊伍參加儀式。
影響所及,泰南的佛教寺院亦有九皇勝會法事舉行,為期10晝夜,儀式包括誦經、放水燈、放焰口、恭送九皇爺聖駕等。
無論如何,雖然在中國內外都流行九皇誕齋戒,可是齋不是拿來吃的,是拿來戒的。吃素也不等於吃齋。
齋法原來是道教所倡導的一種修行方法。據說,這種修法可以與神靈和合,一心祈恩,並增進功德和滅過去罪業。它的來源是古人在祭祀時表示誠心誠意求賜福消災,先要淋浴更衣,不飲酒不食葷,清心潔身,以示對神的虞敬。
《禮‧祭統》說:將齋時要防邪物,絕嗜欲,耳不聽樂,心不茍慮,手腳不茍動。所以齋的整個內容重點是“戒”不是“吃”,更不是福建人語言上弄錯的“吃菜”。說文解字指說“齋”是:“戒潔”,正是這回事。
九皇大帝流行吃齋,如果按“靈寶十三齋”應屬於“塗炭齋”。這種齋是用來作撥罪謝殃,請幅渡命,最適合本命神的功能。
另一方面,這種齋戒顯然也是由於《斗母經》的影響。經中說,斗母勸人戒殺吃素,舉止端正,必減災殃。
星洲互動‧供稿:王琛發‧200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