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563|回复: 2

中國1979-198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8-2016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musician 于 31-12-2016 10:12 AM 编辑

中國1979-1985


1979年,上海,太極拳和功夫晨練。豫園是上海最古老的地方,背景是著名的湖心亭茶樓。孩子們在練著名的「少林拳」和劍舞。



1979年,上海,在悶熱的夏天裡玩牌的市民。人們逃離局促狹小的居室,把弄堂當作自己的家。



1979年,上海,豬頭。豬肉是華人餐桌上的主要肉制品。



1979年,江南,火車裡的硬臥旅客。



1979年,紹興。



1979年,桂林。在漓江上的鸕鶿捕魚。



1979年,桂林。高田鎮,軍官指揮水牛在水田裡耕作。收獲季節,解放軍戰士和鎮裡的人都來幫忙。隨著採用「責任制」,集體農業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一場景變得很少見。



1979年,桂林高田。朝霞映照富饒地區。大約四月份,秧苗就必須移植到水田裡,村民在拂曉前起床,帶水牛去稻田。



1979年,桂林。在興平(音譯)村,有一艘小渡船。渡船在每個平日裡使用,大約早上七點,孩子們趕著去上學,農民趕著水牛去稻田。他們在河的另一邊幹一整天的活。我試圖很多次從一艘小汽艇那裡拍這個場景。但引擎的聲音刺激了水牛跳到河裡遊泳。當我們關掉引擎,河流差點將我們的船撞到渡船和水牛。事情似乎並沒有那麼順利。



1979年,喀什。在新巴紮上的維吾爾人,巴紮每周日舉辦,規模最大。維吾爾人起源於中亞地區的突厥族,在喀什18萬人口中占88%。



1979年,新疆吐魯番。高昌古城遺跡,繁榮於公元五世紀到七世紀中期。在地裡幹完一天的活之後,農民們坐著馬車回家。



1979年,喀什。新疆有遼闊的戈壁沙漠。自古以來,駱駝就充當著重要的交通工具。駱駝可承受極熱與極寒天氣;一旦吃飽了喝足了,駱駝就能夠負載250千克,不吃不喝吃好幾天。1979年,在喀什的駱駝站,有很多駱駝供租用。當我五年後再次訪問這個地區時,駱駝站變成了一個汽車修理店。我問駱駝怎麼啦,一個人回答說,他們不是在沙漠裡被釋放了就是被吃掉了。



1979年,喀什。原來被限制在家的家庭主婦們現在可以外出購物了,但仍需戴面紗。喀什是維吾爾人的中心,比吐魯番與和田更保守。



1980年,喀什。在喀什的巴紮,有許多理髮師。維吾爾男人理髮用剃刀大致剃一下頭就可以了,但對他們的鬍子卻要精心修理。



1980年,喀什。1979年,我第一次開始在旅行,喀什人仍舊戴著毛像章。城市廣場有一座已故毛澤東主席的巨大雕像,在這個小縫紉工廠,有一塊昂貴的毛澤東像掛毯掛在牆上。對遠在5000公里之外的北京發生的事情,喀什人要很長時間才知道。



1980年,喀什。我不知道還有哪個民族有和維吾爾人一樣的帽子。除了女人的面紗,所有的人,無論男女老幼,都戴著被稱為「多帕帽」。喀什的巴紮除了帽店,其他什麼東西都沒有。在喀什的民間工藝品藝術中心,我也看見一個手工製作多帕帽的角落,但現在這個角落也消失了。



1980年,喀什。水果市場的水果攤販出現在人多的地方,你得和他們討價還價。對外地人,水果價格比賣給本地人的貴很多倍。



1981年,喀什。伊斯蘭尕爾寺位於喀什老城中心,是西部地區最大的清真寺。一個男孩正躺在他父親身邊,等著禱告結束。



1981年,喀什。在老城伊斯蘭尕爾寺旁邊的維吾爾族草藥商人。



1981年,吐魯番。城中心巴紮上的老人們充滿生活氣息。



1980年,河南洛陽。白馬寺位於洛陽郊區,據說是公元一世紀東漢時期建立的第一座佛教寺院。寺名指的是一匹白馬將佛經從印度馱回。可以看見農婦們在快步趕往地裡。



1980年,河南花園口。鄭州附近黃河上的公共渡船。船夫解釋說,馬和驢子投了保險,但人沒投保。



1982年,河南鞏縣。石像。永定陵巨大的陵墓,葬著北宋的皇帝。




1982年,浙江塘棲鎮,大運河上的橋。京杭大運河連接北方的北京和南方的杭州,貫通黃河和長江。該地區不對外國人開放。



1982年,廣東中山。戴著獅子面具的慶典舞蹈。一種有趣的獅舞叫「耍獅子」,小醜們被獅子追逐,流行於全國,北方和南方的獅子顏色不一樣。



1982年,廣東廣州。遛鳥的市民。很多人早起去茶館喝茶,吃「點心」,聊天。阜南茶館(音譯)就是一個代表。人們自豪地帶來關在竹籠裡的寵物鳥,享受聽鳥語。



1985年,上海。主要商業街——南京路就像東京的銀座、紐約的第五大道或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街道兩邊布滿一流的商店,人流熙熙攘攘。在新年、五一節、國慶節和周日等節假日,人潮洶湧。拍攝南京路和人群最佳之處是人民公園前面的華僑飯店餐廳(我的最愛)。



1980年,寧夏中衛。用羊皮筏過河。因為附近沒有渡輪,這種過河的方式對村民很方便。渡河安全,但不是很舒適。



1980年,寧夏中衛。羊皮筏。做一個羊皮筏子要用掉多達十五只羊,費很多工夫。這些筏子大多數能夠用五年。



1981年,吉林延吉。踩高蹺。在北方,新年歡慶活動包括扭秧歌和踩高蹺。



1981年,吉林省吉林市。一艘船橫渡濃霧中的松花江。一個女人和她的男乘客緊緊握住船槳,划船渡過水流湍急的河。



1981年,吉林省吉林市。霧凇。吉林市松花江兩岸以冬季霧凇聞名。



1981年,遼寧省撫順市。露天煤礦。



1981年,遼寧瀋陽。毛澤東雕像,前景是一對母子。



1981年,遼寧鞍山。解放前,鞍山市鋼鐵生產中心,現在仍然是最大的鋼鐵廠。不過,設施陳舊,在生產力和污染方面存在嚴重問題。



1981年,黑龍江省哈爾濱。俄羅斯風格的建築顯眼地矗立在市中心。在冬季,氣溫降到零下35度。每天早上,卡車司機給肉店送豬肉,豬肉像木材一樣擺放在街上。



1981年,黑龍江哈爾濱。在蒸汽中的哈爾濱火車站。由於盛產煤,火車大多為蒸汽機車。



1981年,黑龍江大慶。冬季的東北。在一個冰凍的湖裡捕魚,需要在幾個地方挖些孔,把網嵌進去。



1981年,黑龍江佳木斯。松花江冬泳。11月至4月,大約有10個這樣的冬泳者在午飯時跳入河裡。河水的溫度大約零度,氣溫在零下25度至35度。



1981年,黑龍江哈爾濱。由於橋離得太遠,馬車過松花江。過河的工具還包括:卡車、自行車、拖拉機、吉普車。初冬或早春時節,幾乎每年都有卡車掉進冰河裡。



1981年,黑龍江哈爾濱。在出售各種食品的道裡區市場的米糕賣家。熱騰騰的麵包很暢銷。農歷1月15日,賣一種黃米糕。賣熱紅薯的小販也喜歡生意興隆。



1981年,黑龍江齊齊哈爾。行駛在凍土上的馬車。齊齊哈爾附近的大泡子湖和龍泡子湖沼澤地是候鳥的保護棲息地。



1982年,黑龍江大慶。在東北(原滿洲)寒冷的冬季,漁民在結冰的河湖上通過在1-2米厚的冰上鑿洞方式捕魚。他們將漁網放入冰洞,抓捕冬天珍貴的魚。這些魚曾經在松花江裡很多,但由於水污染,現在幾乎已經滅絕。在這裡,在大慶的人工湖,漁獲包括鯉魚,草魚和鯰魚。在零下40攝氏度的氣溫下,魚從水中拉出來時就立刻凍住。





1982年,甘肅。甘肅蘭州附近黃河邊的一位騎驢少年。背景是從黃河汲取水的灌溉水車。



1981年,西藏。



1981年,西藏拉薩。2月新年,成千上萬的藏族牧民排著長隊在拂曉前進入大昭寺聖殿。他們身穿厚羊皮大衣,耐心地等待幾個小時,進入大殿。



1981年,西藏拉薩。布達拉宮(菩薩山)修建於公元7世紀唐朝時期,坐落在紅山上。每一代達賴喇嘛對13層樓高、有10000個房間的布達拉宮進行添加,象徵著達賴喇嘛的最高權威。



1981年,西藏拉薩。一位父親用厚羊皮大衣裹著幾乎赤裸的孩子。成年人在外套下面也幾乎不穿衣服。



1981年,西藏拉薩。祈禱的姿勢。在一個所謂的「磕長頭」的特殊姿勢中,他們完全匍匐在地上,四肢伸展開來進行朝拜。他們在佛像前朝拜。許多人繞著大昭寺和布達拉宮朝拜,停下來很多次以採用適當的姿勢。一些信徒還戴手套或厚厚的類似棒球手套一樣的東西,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1981年,西藏拉薩。大昭寺主殿內的朝聖者。內部深處的大殿非常暗。一個人的右手轉動著瑪尼輪。



1981年,西藏。



1983年,西藏拉薩。從犛牛奶提煉制成的酥油是藏族人的必備食品。除了這種叫西藏式奶酪的酥油外,酸奶也由犛牛奶制成。喝茶時打酥油一起喝,吃糍粑。糍粑是一種由黑麥面粉制成的食物,是西藏人的喜愛。拉薩老城區八廓街有許多商店賣酥油。



1981年,內蒙古巴音烏拉浩特。孩子們騎駱駝玩。達布希勒圖公社(音譯)。這些孩子都能非常熟練地駕馭大駱駝。



1981年,內蒙古巴音烏拉浩特。放牧駱駝的人。在蒙古大草原的冬天,零下20度,拂曉前我留在一輛吉普車裡,拍攝一群駱駝。一群駱駝終於出現在地平線上,等了將近一個小時讓他們接近。



1981年,內蒙古巴音烏拉浩特。蒙古民兵。只是最近,在那達慕大會上才舉行軍事演習和閱兵,但女民兵的演習是讓人興奮,是許多人關注的主要事件。騎兵在現在戰爭中的作用有多大讓人懷疑,巴音烏拉浩特距蒙古邊境200公里,據報導蘇聯的機械化師駐紮在那裡。也許這些演習的目的是保持人們的士氣。我們看到參加者在演習前休息。



1981年,內蒙古巴音烏拉浩特。蒙古式摔跤,穿著寬鬆的白套褲。蒙古靴和牛皮衣服很華麗。蒙古式摔跤以膝蓋以上任何部位著地為失敗。有時一場比賽可以持續半個小時。五顏六色的衣服掛在摔跤手的脖子上,顯示他們贏了哪個地方。穿著這些衣服的人昂首闊步很驕傲。獲勝者獲得一匹馬、毛毯或一台電視機。




1982年,內蒙古。蒙古村子烏蘭華(音譯)位於四子王旗的中部,根據傳說,四個蒙古王子曾生活在四子王旗。這個村子有一個小寺廟,見右邊。



1983年,內蒙古烏蘭華(音譯)。初中。



1983年,內蒙古巴音烏拉浩特。那達慕大會上,摔跤手在做熱身運動。那達慕大會在巴音烏拉浩特舉行三天,有來自內蒙古各地的選手參賽。



1983年,內蒙古巴音烏拉浩特。父親與孩子急忙趕往參加那達慕大會。那達慕的蒙古語意為「遊戲」,有一千年的歷史,每年七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孩子們繞著蒙古包歡快地東奔西跑,紅色的國旗迎風飄揚。



1984年,內蒙古包頭。鋼鐵路,從早上大約7:30開始。包頭滿是騎自行車去包頭鋼鐵廠上班的人。包鋼有6萬名職工,年生產150萬噸鋼鐵。鋼鐵是現代化所需的一種必要產品,不僅在黃河邊的包頭生產,而且在上海、武漢、北京和鞍山都建有大型鋼鐵廠。



1985年,內蒙古錫林浩特。蒙古包裡過新年。



1982年,天津。船塢上的女焊工。其他造船廠的焊工絕大多數是女人。



1983年,天津。天津聖誕節前夕彌撒。據信,天主教有大約50000名信眾,教堂裡擠滿信徒。



1983年,天津。



1983年,天津。



1983年,杭州,祖先祭祀活動。過去的幾年裡,一種古老的傳統重回人的生活中,他們在清明節(春分節氣後的第十五天)到寺廟為祖先的靈魂祈禱。他們點紅燭,燒一張紙,雙手合十,默誦一些祈禱詞。他們將燒過的紙灰帶回家。我看見一些年輕人嘲笑那些參加祭祀的年紀較大的人。



1981年,江蘇東山。這是為數不多的黃色油菜花盛開的地方,如同江南地區茂盛的油菜花。



1983年,江蘇蘇州。古城以運河和園林著稱。除大運河外,城內許多小運河縱橫交錯,讓人聯想起威尼斯。蘇州也盛產絲織工藝品和美女。自古以來,人就說:「吃在廣東,住在蘇州。」



1982年,江西景德鎮,制陶工人在檢查工件。由於景德鎮出產高品質的材料、大量的黏土、有大量的松樹可作燃料、長江航運以及一條小河穿過小鎮,所以景德鎮被稱為「瓷都」。這個名叫「宋鎮」的村子仍然用傳統技術制陶。



1983年,江西南昌,放鴨子。這個地區鄰近鄱陽湖,養鴨的農民特別多。由於引入了獨立生產經營責任制,鴨子的數目有限制,可以飼養大約400隻。



1982年,海南島。三亞,漁港和海港。上午捕魚。搬魚和賣魚主要由女人來做。



1982年,雲南大理。洱海。見前面。



1982年,雲南西雙版納,在河裡洗澡的人們。勐侖的傣族在下午四點去河裡沐浴。這個亞熱帶地區常年溫暖。



1982年,雲南西雙版納,小和尚在挑水。在西雙版納,所有的水井都加以裝飾,像聖地一樣保護起來。



1982年,雲南西雙版納,戴著頭巾的女孩們。孟哲(音譯)是高原上的一個村子。每個周日,村子就變成了一個豐富多彩的自由市場。周邊村子的年輕女人頭上纏著毛巾,來到市場。頭巾是水傣族獨有的習俗。這些年輕女人,有的步行來,有的坐公車車或牛車來。似乎最時髦的方式是坐在做小販的男朋友的自行車後座上。市場上的這些女人主要的消遣方式是閒聊。



1982年,雲南大理。洱海,船上滿載被馴服的鸕鶿捕獲的魚。為了確定水面下的魚群,漁民經常用這種小策略捕魚。每個無風的清晨,小漁船就外出捕魚。



1983年,雲南西雙版納。湄公河或瀾滄江上的賽船。至少20—30艘船只參加比賽,這似乎是村莊之間的一個比賽。每個村子的經濟實力似乎可以從盛大與否、賽艇運動員的穿著反映出來。




1983年,雲南西雙版納。像這樣的傣族村莊分散在整個景洪郊區。



1983年,雲南西雙版納。



1985年,雲南路南,吹笛手。撒尼族吹笛子的人。



1984年,青海西寧。在西寧老城清真寺禱告的穆斯林。東關清真寺是一座伊斯蘭教寺院,建於600年前明朝時期。這張照片是周五下午的祈禱儀式,夏日炎炎,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人早早來將地毯放在陰涼處。



1984年,海南島新(音譯)。細繩修面。一個老婦用細繩將頭髮從一個看似年輕新娘的臉上除去。原本在南方很常見的這一場景如今非常罕見。



1983年,湖南君山,采茶的人。嶽陽樓是古代名樓之一,俯瞰洞庭湖,激發了古代文人的靈感,留下了很多詩歌和繪畫。最著名的「銀針茶」產自這裡。當5月至12月湖水漫上來時,君山就變成漂浮在湖中的一個小島。銀針茶一年只產20千克,並且大部分上供被北京的政府高官。



1981年,山東青島。在海邊,眺望著黃河和膠州灣。前景中的婦女在練太極拳。



1981年,四川奉節。從船上將白袋包裝的化肥卸到100米遠的山崗。每袋搬運費大約5分錢(約2美分)。一位兼職的農民抱怨說這份工作很累,掙來的錢除掉食宿費後所剩無幾。



1984年,北京。昆明湖上的滑冰者。清朝的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發展經費,修復頤和園。從北京市中心只需坐一小時的公車車,就可以來玩滑冰,非常流行。



1984年,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35周年遊行彩排。



1984年,北京。國慶節閱兵。自1959年以來沒再舉行過。洲際彈道導彈是現代科技的體現和國家實力、現代化政策的象徵。



1983年,福建泉州。牛奶小販牽著奶牛進城,在居民家門口現擠牛奶。



1983年,福建惠安。惠安位於泉州東北40公里處。惠安女人都戴著漆成黃色的帽子,身著露出肚臍的短襯衫,這一浪漫形象聞名全國。他們早上很早來賣貝殼。



1985年,福建泉州。



1985年,陜西西安。古城牆邊的市場。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Hobaodan + 5 本想加10分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5-9-2016 1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这些图片 很有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6-2017 0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12-2024 07:52 AM , Processed in 0.10939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