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781|回复: 0

「越王勾践剑」千古不锈之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11-2015 10: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越王勾践剑」千古不锈之谜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剑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制作工艺

  我国古代的青铜器,主要为铜与锡的两元合金,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中就有“四分其金(铜),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剑的合金组成中,铜与锡的含量依制作的年代、地点、原料来源、工艺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说来,铜的含量在70%-80%或稍高、锡的含量在10%-20%左右,此外,合金中常常还含有铅、铁等其它成分。

  越王勾践剑的含铜量约为80%-83%、含锡量约为16%-17%,另外还有少量的铅和铁,可能是原料中含的杂质。作为青铜剑的主要成分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锈蚀,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之一。在古代墓葬中,它发生锈蚀的途径一般说来有这样几条:在潮湿的条件下,有空气或氧气存在时,发生锈蚀,生成铜盐;在潮湿的条件下与贵重金属(如金、银等)接触,产生电化学腐蚀;与硫或含有硫的物质接触,生成铜的硫化物等。

  再来看看越王勾践剑所处的外部环境:该剑1965年冬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内棺中,位于墓主人的左侧,出土时插在髹漆的木质剑鞘内。这座墓葬深埋在数米的地下,一椁两棺,层层相套,椁室四周用一种质地细密的白色黏土、考古学界称之为白膏泥的填塞,其下部采用的还是经过人工淘洗过的白膏泥,致密性更好。加上墓坑上部经过夯实的填土等原因,使该墓的墓室几乎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这么多的密封层基本上隔绝了墓室与外界之间的空气交换。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在完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即使在中性或微酸性的水中,钢铁都不会生锈的。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之二。

  望山一号楚墓处在现代荆州附近的漳河二干渠上,地下水位较高,该墓的墓室曾经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地下水酸碱性不大,基本上为中性,这从该墓出土的大量精美的漆木器保存情况较好而得到证实。地下水浸泡后,墓室内空气的含量更少。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之三。

  此外,还有三点证据可以证明,越王勾践剑的不锈之谜完全是它所处的环境条件所致。第一,越王勾践剑出土时不是绝对的没有生锈,只是其锈蚀的程度十分轻微,人们难以看出。该剑出土后一直放在囊盒中妥善保管,但是,出土至今还不足40年,该剑的表面已经不如出土时明亮,说明在目前这样好的保管条件下,锈蚀的进程也是难以绝对阻止的。第二,与越王勾践剑同时出土的还有三件青铜剑,这三件青铜剑都放在该墓棺外的椁室内,相对说来它们所处环境的密封程度不如越王勾践剑,但是它们的锈蚀程度也较轻微,甚至与越王勾践剑完全相同。例如,出土于该墓头箱(考古术语,指墓主人头部所对的椁室)、编号为T109的青铜剑,素面无花纹,出土时“刃薄而锋利,保持着耀目的光泽”(考古发掘报告语);出土于该墓边箱(考古术语,指墓主人身旁所对的椁室)、编号为B127的青铜剑,形制与越王勾践剑相近,“整个剑身的两侧均满饰黑色的菱形花纹,非常优美。保存也很完好,刃薄而锋利,可与越王勾践剑媲美。”(考古发掘报告语)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内、被称为“铜斧之王”的大铜斧,出土于湖北大冶铜绿山古代开采铜矿石的矿井内,表面布满了与刃部垂直的划痕,是一件古代劳动人民实用的采矿工具。由于出土于古代矿井淤泥中,出土时表面仍然泛有青铜的光泽,锈蚀程度也较轻微。第三,与越王勾践剑时代相近、制造工艺也相近的吴王夫差矛,1983年出土于江陵马山楚墓,由于该墓的保存情况不好,棺木等大都已经腐烂,夫差矛出土时不仅矛柄几乎全部腐烂,其青铜表面也都布满了绿色的锈层。后德俊研究员说,他曾亲手保护处理过这件珍贵文物,其锈蚀情况与同时期的其它出土青铜器基本相同。以上所述均已说明,越王勾践剑的不锈之谜完全是它所处的环境条件所致,而不是其它。

越王勾践剑

  勾践剑表面上的硫化物,其实是墓室中尸体、丝绸衣物、食物等腐烂后产生的。后德俊研究员说,越王勾践剑出土至今仅做过一次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剑表面黑色花纹处的含硫量只有0.5%、剑格表面的含硫量比较高,达0.9%-5.9%,在剑身的其它部位都未检测出有硫存在。这就说明该剑锈蚀程度的轻重与硫的存在没有关系。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硫化铜是一种结构并不致密的物质,无法在青铜器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现代文物工作者在保护古代青铜器时从来也未采用过硫或硫化物。

  古代工匠们是否在越王勾践剑的表面采用过硫化处理的工艺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硫化铜是一种结构并不致密的物质,在用剑时,人的手指会经常摸到剑格,从而很快就将该处的硫化铜抹去,既如此,还有必要进行硫化处理吗?

  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们的墓葬中一般都有大量的陪葬品,情况十分复杂。尸体、丝绸衣物、食物等腐烂后都会产生相当多的硫化物,这就是越王勾践剑上硫的来源。

  越王勾践剑上的花纹是用金属锡制成的,这已为现代科学分析所证实。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表面装饰有多种,采用锡是其中之一,青铜的亮黄色与锡的亮白色相互衬托,耀眼美观。但锡有两点不足,一是硬度低,容易出现划痕,所以只能填在剑身的花纹内;二是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而使光泽暗淡,失去了装饰的意义,所以这种方法并没有被较广泛的使用,考古发掘中出土这类文物比较少的真正原因正在于此。几年前,湖北鄂州市博物馆青铜镜研究所就已经仿制出这种花纹,采用的工艺比较简单,也毫不神秘。

  “千古不锈”之谜

  据悉,“湖北楚文化精品展”是在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和湖北省省委书记俞正声的共同商榷下推出的,102件(套)展品包括有青铜器、丝织刺绣工艺品和髹漆艺术品等。其中最为瞩目的当属出土于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宝级的文物——“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了。

  当工作人员首度开箱亮出越王勾践剑时,在场记者无不惊叹连连。一把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古剑,居然毫无锈蚀,且依然锋利无比,闪烁着炫目的青光,寒气逼人!20多层的复印纸,剑从中间“唰”一声一划全破。怪不得它是我国收藏的第一号名剑,享有“天下第一剑”的美誉。而“吴王夫差矛”完全可与“越王勾践剑”相媲美。矛冶铸精良,保存完好,矛长29.5厘米,器身遍饰菱形几何花纹,锋刃锐利,下部镌有两行8字错金铭文“吴王夫差,自乍(作)自甬(用)”八字,矛身两面脊上均有血槽,血槽后端各铸一兽头。鸟篆铭文越王勾践剑,属青铜剑,制作极其精美。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 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靠近剑格的地方有两行鸟篆铭文,共8个字——“越王鸠潜,自乍(作)用剑”。

研究越王勾践剑千古不锈的原因

  三尺青锋千次实验 破译越王勾践剑千古之谜

  引子:2400年前中国。列国争雄,烽烟四起。各路诸侯竞相制造精密武器。晚期霸主越王勾践,共有五把青铜宝剑。史书评价:“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39年前,湖北江陵。在望山一号楚墓中的黑漆木箱内,一把青铜剑被人发现。在场文物工作者回忆,一名开采队员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16层白纸划破。此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经考证,此剑是越王佩剑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剑”、“青铜剑之王”美誉。剑在地下埋藏2000余年,仍是寒光逼人。现虽珍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中,但剑上疑惑仍待破解:勾践剑为何在墓中被水浸泡2000多年仍锋芒毕露,寒气逼人? 绚丽的菱形暗纹如何产生? 勾践剑古人采用何种精密技术铸出剑柄上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个同心圆? 许光国,60岁,荆州市郢都青铜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当工人时开始收集古代青铜器残片、断件和相关资料,决心攻克千古之谜。

  起点:2008年北京奥运之际,将推出2008把带有编号的“绝版”高仿越王剑。2004年2月5日下午3时,许光国说自己清楚地记得这个时刻。这个年满六十的老人,用满布伤痕的老手把一颗“作旧”后的琉璃牢牢镶嵌在越王剑上时,他说,他自己也被震惊了。为了这把剑,他说自己耗去了14年的“艰难岁月”。许出身工艺世家,从小对青铜艺术喜爱有加,上世纪70年代供职于一家工艺美术厂。70年代末,许辞职“下海”,开办一家钟表精修门面。许光国坦陈,精修钟表的绝活不仅为他现在铸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且近10年的成功经营还赚了百万家产,这为后来投资铸剑,累积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资金”。

  攻关:三尺青锋千次实验,许光国伸出双手,记者看到了道道伤痕。这是一双粗糙的老手。看得出来,已被各种化学物质侵蚀过。许说,1990年,他抛下了生意,将精力与家产投入铸剑艺术中,并在自家开起了小型私人作坊。他的目标,就是做出一把越王勾践剑,但在当时,许光国还“不敢做”。当年,他铸造了自己有生以来的第一把青铜剑。许光国遗憾地告诉记者,那把剑,他“送人了”。在过去的14年间,许光国不停地摸索着铸剑技术。用他自己的话描述是:功力,从一成、两成,最终到九成。这些进程背后,是千余次的实验,克服“常人无法想象之苦”。为铸出一把好剑,许光国经常“几天几夜不睡”,守在火炉旁,观察铜液的颜色、变化温度,每两个小时记录下各项反应数据。在许的作坊里,常年配备着创可贴、创伤药水与闹钟。很多时候,因为睡迷糊了,惊醒过来的他来不及取工具,直接就用手去化学药剂中捞剑,久而久之,“双手也就变得不成样了”。许光国的朋友反问记者:“你看过电视电影里,那些铸剑师傅因为对剑不满意时的神情吗?老许就是那样,想不通了就拼命想,还想不通,就用头撞墙!”

  突破:破解五大难点。越王勾践剑,好就好在剑上蕴藏了大量不为人知的秘密。文物学家认为其中有五项很难突破,许光国一一求解:其一,这把利器上的铜锡配比,特别是剑锋与剑身上的配比不同,一直以来没有得到精确的量化数据,这直接关系到宝剑的色泽、气味等。许光国事后告诉记者,难度其实并不算太大,但需要反复实验,与真剑对比,“很费时间,没人愿意干”;其二,在越王剑的剑柄空端,藏着11道手工刻制的同心圆,在过去的很多年中,这项技术,一直被仿制者们用车床工艺代替着,许光国说“现代气息太浓了”,他的同心圆间隔最小的只有0.1毫米,这都是凭双手制造出来的,精修钟表时打下的功底帮了他很大的忙;其三,越王剑上的菱形花纹,是多年以来人们在想方设法攻破的谜,许光国在一次研讨会上得知这门工艺是一种化学反应时,独创出了“硫化工艺”,攻下这一难关;其四,许光国用了最近5年的时间,制造出了一种“包浆”,为高仿越王剑穿上了一层2000多年的“衣服”,很好地解决防腐问题。最后,越王剑上刻有“越王勾践制造用剑”八个金丝字,这八个字是在多年前被郭沫若先生破译的。许光国结合“失蜡法”,用尖针精细刻画,终于完成这一任务。谈到这五大难点时,许光国总是只把话说一半,他承认“不愿意透露机密”,这是他“一辈子的心血,是命”。在记者的追问下,许光国才就他的“包浆”透露了一个字:铬。这是一种相当稀有的金属。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是如何获知的,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评价:难得的艺术珍品。2004年3月27日,许氏高仿越王剑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这项民间艺术就此从地下走到台面。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故宫博物院10多位青铜器专家认为,许光国的仿真品“破解了勾践剑制作诸多谜团,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型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奇得”,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技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4岁高龄的史树青为高仿越王剑的打分是:90分。许光国印象最深的是,有位专家说:除了历史和良心可以鉴别它的真假外,别无他法。许氏高仿越王剑最终被三大博物馆(院)同时收藏。记者了解到,这把高仿剑长为56.2厘米,宽5.1厘米,与真剑尺寸稍有差距,许告诉记者,这是他故意为之,其用意在于区别于真剑,避免不法分子“瞄”上它。

  商机:牵手北京奥运。谈及安全问题,许光国和他的“上司”荆州市郢都青铜艺术研究所所长常恒,告诉记者:利用仿制文物谋取暴利的违法乱纪者自古有之,如何管理是关键,“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把过去被人们认为是消极力量的地下工艺进行规范,让他们都有机会登上艺术殿堂”。现在看来,他们的提议得到了荆州市的支持。荆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易法新接受采访时表示:不仅要支持其发展,还要将其变为产业。常恒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说,目前,该研究所已与北京一家知名企业取得联系,欲借2008年北京奥运之际,推出2008把带有编号的“绝版”高仿越王剑。此后,将不再仿制。许光国估计,一把高仿剑的成本“不高”,但如算上其中蕴藏的知识含量,一把剑的报价应在“3万元左右”。不过记者查阅得知,复制这类文物需要严格的审批手续。越王勾践剑属国家一级文物,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文物复制暂行管理办法》规定:“一级文物的复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国家文物局批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12-2024 11:22 AM , Processed in 0.133571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