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51|回复: 0
|
情绪管理5步法,让孩子受益一生!
[复制链接]
|
|
近来有一部电影很火,名字叫《头脑特工队》。电影讲述了一个11岁的小女孩莱莉大脑里的5个情绪小精灵——乐乐、怕怕、怒怒、厌厌、忧忧——是如何协调工作,帮她管理和修复她的情绪王国的故事。
小精灵——乐乐、怕怕、怒怒、厌厌、忧忧,分别对应着快乐、害怕、愤怒、厌恶、悲伤这五种人类的基本情绪。
在人们通常的认识中,对这五种情绪是有褒贬的,快乐是好的,而悲伤、害怕等是坏的。然而,电影却用生动的方式告诉我们,每一种情绪都很重要。
譬如,电影最开始,没有人理解忧忧,大家都认为她没有什么用,只会把事情搞砸。但最后挽救危机的,恰恰就是她。忧忧代表悲伤,悲伤才是真正将一切连接起来的纽带,她有一种将人和人连接在一起的潜能。
为什么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之中,深深刻在我们基因里的情绪是这样一种组合方式?是不是那些消极情绪都是不需要的,就像阑尾一样?当然不是。
充分认识到消极情绪的积极意义,不逃避、不排斥,不刻意隐藏,这就是培养高情商孩子的首要前提。这也是我们上周静观育儿读书会分享的主题。
有育儿问题,留言就好。
此次读书会分享内容,来自《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情绪管理法》一书,作者是美国“婚姻教皇”“人际关系大师”约翰·戈特曼。同样,这也是一本有科学依据而又非常实用的情绪管理训练方法指导书。
具体怎么个情绪管理法呢?说起来也很简单,一次完整的情绪管理训练一般包括下面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觉察到孩子的情绪
这种觉察情绪的能力是进行情绪管理训练的基础,它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感知自己的情绪,其次才是感知孩子的情绪。
我们先来说说感知自我情绪部分,看下面这个案例。
索菲是在父母酗酒的环境中长大的,所以她认为成为一个好妈妈的方法,就是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无尽的友善。然而,她常常被自我否定的情绪所困扰,在自我反感和挫败感中挣扎。当这种情绪涌现时,她就用各种方法来打压它,并为自己的自私感到自责。
在情绪的重压下,索菲有时会失去控制,对孩子表现得极其苛刻,甚至采取一些非例行的惩罚措施。索菲说:“我知道发脾气对孩子不好,但我不知道该如何控制自己。就好比我在以两种速度行驶——友好和刻薄,而我却掌控不了档位。”你可以想象得到,索菲的孩子脾气也不好,还经常因为坏脾气在学校惹祸。
原来,是索菲对待情绪的态度实际上害了孩子。她一直在否认自己的情绪,因此不能成为孩子处理消极情绪的榜样;她不明白,在家庭生活中诸如愤怒、反感和嫉妒等情绪其实是自然而然的、合理的。后来,在咨询师的指导下,她才学会关注那些曾经被认为是自私甚至是有罪的情绪。通过认识自己的情绪,索菲开始照顾自己的需求。而不至于发脾气或情绪失控。渐渐地,通过感知自己的消极情绪,她能更好地指导孩子处理愤怒、悲伤或恐惧等消极情绪。
所以,培养自我情绪感知能力,不仅要感觉到某种情绪,还包括接纳自己的情绪。因为一个准自己发怒的母亲,才有可能准许孩子有同样的情绪;一个认可自己悲伤情绪的父亲,才更可能坐下来聆听孩子的悲伤。
你可以相信,任何父母都可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会犯错,会向孩子发脾气。不过,在你发脾气后,千万不要错过回头修复关系的时机,请你一定要选一个合适的机会,告诉孩子:事情发生的时候,你是怎样的感受,而此时你又是什么感受。这样做的意义不仅在于重建情感连接,还在于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如何处理后悔和伤心等情绪的榜样。
我们再从一个案例看如何觉察孩子的情绪。
7岁的卡莉一整天心情都不好,不断和4岁的弟弟吉米发生争执,有时甚至无中生有。卡莉总是把弟弟当成敌人,即便弟弟什么也没有做错。当爸爸戴维问她,为什么对个性随和的弟弟这么生气时,卡莉却哭了。
那天晚上,卡莉一直撅着小嘴,闷闷不乐。爸爸走进卡莉的房间为她铺床,打开橱柜时,发现了一身连体衣。他笑着对女儿说:“你觉得还能穿吗?”后来,父女两人用剪刀把这身连体衣的袜脚减掉,衣服又能穿了。戴维对女儿说:“我简直不敢相信你长得这么快,你就要成为一个大姑娘了。”
5分钟后,卡莉下楼去厨房,和家人一起吃睡前点心,她像是换了个人,变得乐观、健谈,甚至还和弟弟吉米讲了个笑话。
原来,卡莉是一个性格敏感、严肃的孩子,她一直嫉妒自己可爱、性格随和的弟弟。或许,那天她迫切地渴望自己在家中独一无二的地位能得到认同。或许,她想知道爸爸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爱着自己,而这种方式是和爱吉米的方式完全不同的。爸爸称赞她长得快,正好满足了她的内心需求。
和大人一样,孩子的情绪背后也是有原因的,只是他们限于语言能力的发展,通常不能准确地表达。他们经常通过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当孩子因为某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发脾气时,或许就是他在提醒我们,他碰到了一些问题,就像上面的卡莉一样。
对孩子的情绪保持警觉的父母,往往能够通过孩子在角色扮演游戏中表现出的恐惧,看见孩子真实的情绪,继而跟进这些情绪,给孩子以安慰。孩子的紧张情绪还可能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来,比如暴饮暴食、厌食、做噩梦、荨麻疹、头疼、胃痛等方式表现出来。
第二步:把握机会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当孩子发脾气时,碰到困难时,成绩下降时,和好朋友闹翻时……你们是怎么做的?你们是因为孩子而焦躁?还是理解孩子,和孩子共情?
其实,一个孩子在伤心、生气或害怕时,是他最需要父母的时候。认同孩子的情绪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在教孩子如何安慰自己,这个安慰自己的能力将让他受益一生。
很多时候,我们都尽力避免面对孩子的消极情绪,以为它会自然消失;或者不把孩子的消极情绪当回事儿,总觉得小孩子哪有什么烦恼,他们就应该天天乐呵呵的才对。但事实上,根本不是不那么回事。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标注自己的情绪,只有当孩子感到被人理解时,消极情绪才会逐渐消融。
而且,我们做父母的,需要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当孩子出现细微的情绪时,我们就应该积极应对,而不是等到他进一步升级。
比如,12岁的孩子因为最好的朋友得到了他在球队渴望的位置而妒火中烧,你最好帮助他把这种“嫉妒”的情绪说出来,而不要等下周两个孩子见面时让这种情绪升温、沸腾。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和孩子有顺畅的亲子沟通关系和固定沟通的习惯。
第三步:倾听与认可
当把孩子情绪化的时刻,当作与孩子增加亲密感并教他如何解决问题的机会时,我们就准备好进行情绪管理训练的下一个步骤了,这个步骤或者也是情绪管理训练中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感同身受地去倾听。
真正的感同身受的倾听,需要我们认真地听,在听的时候懂得用眼睛去观察孩子的行为,捕捉他们情绪发出的信号;懂得通过自己的想象力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体会他们所处的情形;懂得用安慰性的话语、不带任何批评地去回应自己所听到的一切;懂得帮助孩子标注自己的情绪;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孩子体会到的一切。
问题是,我们似乎很难做到每次都感同身受地倾听。我们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忽略孩子的一些感受。记得有一次,我儿子正在跟我分享他改装拼接飞机的心得,正好那时我脑子里想着别的事儿。对于他的每一句“是吧?”,我都机械地回答“嗯”。他看出了我的不专心,生气地拉我的手,“妈妈,你不能只说‘嗯’,如果你再说‘嗯’,我就再也不跟你说话了。”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不专心。
其实,高质量的倾听是需要技巧的。在书中,提出了一些倾听技巧。我在这里简单地摘录一下。
❶ 关注孩子的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姿势;
❷ 与孩子眼睛平齐,深呼吸,放松,专注,让孩子觉得,你把他的想法当回事,并愿意在这上面花时间。
❸ 避免提出一些你已经知道答案的问句,比如“是谁把灯打碎了”,这样的问句看起来是个圈套,孩子为了自我保护,很容易撒谎来推卸责任。
❹ 简单地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往往比提出试探性的问题更有益于对话的展开。句式是“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的情绪。
下面,我详细说下用“映射法”回应孩子,我个人很喜欢这个方法。
映射法,简单地说,就是重复你听到的话,说出你观察到的现象。这样做,可以让孩子知道,你在很认真地倾听,并且认可他的情绪。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邮递员送来一个包裹,是奶奶送给小弟弟尼基的生日礼物,4岁的哥哥凯尔很生气,大声抗议道:“这不公平!”和很多遇到这种情况的父母一样,爸爸解释说:这一切都是公平的,只是时间未到。等你过生日时,奶奶或许也会给你寄来一份礼物。
尽管爸爸的表述清晰地解释了这件事背后的逻辑,却忽略了凯尔此刻的感受。这时,除了他对尼基的生日礼包感到嫉妒外,或许还因爸爸不理解自己的尴尬处境而生气。
但如果爸爸重复一下凯尔的话,并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简单回应给他,结果就不一样了。比如,爸爸说“你希望奶奶也给你一份礼物,我想正是这一点让你感到有些嫉妒。”那凯尔就可能会想,爸爸说得对,尽管这是尼基的生日,我也应该表现得大方一点,但事实上却有点嫉妒。当知道爸爸也理解他的感受后,凯尔就会更愿意听爸爸关于时间和公平的解释了。
就是这样,倾听和认可让你很快和孩子建立上情感连接,让孩子明白你理解他,而你的建议,他就更容易听得进。
第四步:帮助孩子表达情绪
相比起上一个环节,帮助孩子表达情绪这个环节要简单很多,但却也至关重要。方法就是:在孩子感受到情绪时,帮他们为情绪贴上标签,或者说,帮孩子给他们的去情绪起个名字,如嫉妒、紧张、担心、伤心、生气、害怕。这些词语帮助孩子把含混不清,令人害怕、不适的感觉变成了有界限、可以被定义的事物,并逐渐认识到,它们的存在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经历愤怒、伤心和害怕等情绪,并完全能够独自应对。比如,在上面的例子里,凯尔的爸爸就给他贴上了“嫉妒”的情绪标。
为情绪贴标签这个环节离不开“共情”。当看到孩子眼力充满泪水是,我们可以问道:“你感到很伤心,对吗?”如此一来,孩子不仅理解了自己的情绪,并且知道该用什么词语表达自己这种强烈的情绪了。而且,孩子越能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越能促进情商的发展,所以,能帮孩子一语中的地贴上情绪标签就非常重要。
当他生气时,他可能同时会感到沮丧、愤怒、困惑、嫉妒,或者被人背叛。当他伤心时,他可能还会有受伤、嫉妒、空虚、郁闷,或者被忽略的感觉。也就是说,情绪有时候会以复合形式出现,而这对孩子来说,解读起来更困难。
一个孩子在去夏令营之前,既会为自己的独立感到骄傲,又会担心自己可能会想家。孩子可能会这样想:“每个人对这件事都很期待,我却这么焦虑,我到底怎么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多重情绪,并告诉他,同时感受到两种不同的情绪是完全正常的。
这里要说明一点哈,我们说的是为孩子的情绪贴上正确的标签,而不是给孩子的性格或者品格贴标签。比如我们特别需要避免在孩子情绪不佳的时候,带有评判性地说出以下类型的句子:“你怎么又不高兴了?”“你太小气了!”“你这脾气啥时候能改改?”“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就是爱哭……”
第五步:划定界限,解决问题
可以说,在情绪管理训练法中,前四步都是铺垫和基础,而这一步是一个升华。如果没有完成前面的四步,直接解决问题,那么往往事倍功半;而如果只做完前面的四步,而放弃了这一步,那么可能孩子的情绪当时也得到了缓和,但是很多问题最终并不能得到解决。就像看《头脑特工队》,总觉得意犹未尽。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环节需要怎么做吧!
约翰·戈特曼将这个环节分为5个步骤:
❶ 划定界限,告诉孩子情绪虽然没有错,但行为不正当;
❷ 确认目标,引导孩子进一步认识自己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他想要通过刚才的行为获得什么结果;
❸ 引导孩子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个步骤推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
❹ 评估解决方案是否可行,你可以问孩子“这个方法合适吗?”“别人会有什么用的感受呢?”
❺ 协助孩子选择一个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这里,我主要解释下“划定界限”这一步。对于小孩子来说,解决问题往往是从正确行为和不良行为划定界限开始的。比如,一个孩子感到沮丧,用打人、摔玩具、骂人等不好的行为来表达这种消极情绪。那么,我们首先要看到和认可这种行为产生背后的情绪,并为他贴上情绪标签。而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让孩子理解有些行为是不正当的,也是不被接受的,然后,指引孩子想出更好更合适的方法来处理这些消极情绪。
比如,你可以说:
你很生气,因为你的玩具被XX抢走了。如果换做我,我也会生气,但是你动手打他就不对了。你还能想到别的解决方法吗?
你很愤怒,因为妈妈要加班,没有答应马上带你出去玩,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把手里的玩具都摔破了,就不对了。你能想出更好的应对这种情绪的办法吗?
我们可以留意到,“你很XX(情绪标签),因为XX(发生的事情),但是XXX(不正确的行为)就不对了,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你能想出更好的应对这种情绪的办法吗?”这是个很有用的划定界限的句型,你们回家也可以和孩子多练习下。
总之,情绪管理训练法5步骤,简单分明,又十分奏效。用用看,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一步:觉察到孩子的情绪;
第二步:把情绪化的瞬间当做增进亲密感、对孩子进行指导的好机会;
第三步: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倾听孩子的心声,认可孩子的情绪;
第四步:帮助孩子表达情绪,用言语为情绪贴上标签;
第三步:划定界限,指导孩子解决问题。
http://chuansong.me/n/1825194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