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ududap 于 23-7-2015 11:09 PM 编辑
笑料回顾
刘镇东讲解伊斯兰党 开明派走中间路线
地方 •北马新闻 •2012-05-18 00:36 •点击数:255 •新闻由提供
(槟城17日讯)伊斯兰刑法(断肢法)在过去数年数度被提起,且被国阵紧咬不放,成为民联的一颗计时炸弹。然而,伊斯兰党真是如此顽固不化吗?你对伊斯兰党的认识又有多少?在澳洲深造时期,花了2年时间专研伊斯兰党并写成荣誉学士论文的刘镇东国会议员指出,伊斯兰党的辩论基本分为两派,一是纯粹跟随经书及经典(text),俗称保守派(基本教义);另一则是视情境(context)而定,即开明派(因地制宜)。他说,伊斯兰党自创党到1998年,主要的支持力量来自北马四州,即玻璃市、吉兰丹、吉打及登嘉楼。当时,甚至有一句民谣是这么说的“那里有稻米,那里就有伊斯兰诗塾(sekolah pondok)”。然而,由于纯粹是宗教性政党,又没机会执政及扩展,因此常被嘲笑是边缘政党。
1998年9月2日,时任副首相的安华被革职后,到1999年11月大选,该党的党员在短短14个月内从45万人激增至80万,其中多是来自西海岸的城市地带,且是受高等教育的人。他指出,那时候开始,党内氛围开始起变化,带来的冲击也不小,而两派之间的声音也开始逐渐有了对抗。很多人对伊斯兰党总存有误解,他说,我们要看的是伊斯兰教广义的价值与意义,如教义内强调的正义,并确保“正义”获得执行。也是行动党中委的他说,伊斯兰党其实是相当多元的,而他是在行动党仍参与替代阵线时期加入行动党,也是那时候对伊斯兰党产生兴趣而深入专研。“伊斯兰党内的开明派明白,要执政就必须获得非穆斯林的支持,走向中间,因此才会推出“全民伊斯兰党”(PAS for all)的口号。308大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获得其他种族的支持,伊斯兰党才有机会执政吉打州。走向中间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当有一天行动党可以争取马来票,而伊斯兰党可以争取华人票,那民联就可以执政中央了。”
刘镇东:巫统政策 比伊斯兰党更伊斯兰化
“其实有很多激进的政策,是在国阵的体制下进行的。”刘镇东说,早年的穆斯林是相当西化的,然而,随着60、70年代开始,全世界的穆斯林开始意识到穆斯林的身份是越来越重要。因此,我国政府机构也开始伊斯兰化,尤其是前首相马哈迪上台后。此外,为了回应伊斯兰党的挑战,同时也为了保住穆斯林的选票,他说,巫统为了显示本身比伊斯兰党更伊斯兰化,因此执行了许多伊斯兰政策。他也补充,马哈迪是印裔穆斯林,为了淡化印裔的身份,他积极加强其穆斯林的形象。为了个人身份认同的问题,马哈迪用了人民的钱打造了“伊斯兰迪斯尼乐园”的布城。伊斯兰刑法(断肢法)常被有意无意提出,他认为,这也是巫统的诡计,即一直在“挑逗”伊斯兰党,不坚持实行伊斯兰刑法是否被行动党压住?而马华也一直相互配合,不断咬紧这个课题不放。
他分析,下届大选的焦点议题将会有三项,即民主化、经济政策及身份认同。民主化包含一系列的改革如司法、净选盟、国会地方分权、制度与贪污等。朝野政党则各别提出经济政策,而身份认同则集中在执政党操控的媒体,以便“强逼”在野党如伊斯兰党及行动党回到原本的旧有框架,即伊斯兰党仅是捍卫穆斯林权益的政党,而行动党则是华基政党等。“国阵就是要搞垮民联,民联一倒,就没有替代政府,国阵就包赢了。但民联到现在还没崩溃,这已是一个奇迹,证明这个国家及人民已经进步了。 ”他认为,非穆斯林应跟穆斯林领袖好好的讨论及辩论国家的未来。我们对政党不应有期望,也不需存有恐惧,但必须要有更多的接触、对话及辩论。
http://chinese.cari.com.my/news/news.php?id=222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