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643|回复: 31

练习择法之眼--以佛法角度看他教神秘经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1-2014 10: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宗教、灵修派别都有其神秘经验与神秘主义教导。
这帖里面会放一些非佛教的所谓‘神秘经验’ 资料,让大家去看看,从而走出宗教框框,以一种宗教经验比较的角度,以及从佛法的角度出发,看看别人的修行体验。欢迎以开明的态度评论、交流。 当然,你可以以佛法角度鉴定说 这是常见、无因见、大光明镜、三禅、大我、自性见等等等。。。
#在引用了某修行人的体验后,我尽量不写明出处,以免有先入为主的观念。 谢谢。


(这是以佛法角度来探讨看其他宗教的经验,与佛法极相关,希望LZ们不要把帖转移到其他地方,谢谢。)

                                                                                                        
我们平常的清醒意识只是意识的一种特殊的类别,它的四周被最朦胧的薄幕所区隔,其外潜藏着截然不同形式的意识。我们终生可能都无法察 觉它们的存在,如果施以必要的刺激,也许能稍微瞥见它们的完整形态……我们的自我造了一堵意外的围墙,用来阻挡这个宇宙意识的连续流,不过我们当中某些人 的心智已投入到了这个母海或识库。
如果把这些其他形式的意识置之度外,我们就不可能完整地阐述整体宇宙了。
——WJ










本帖最后由 夏雪宜 于 22-1-2014 10:41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1-2014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少年时期始,每当我独处时,经常会在清醒的状态下出神。我只需要将 我的名字重复念上两三遍,个人的存在感就会消失,而融入一种无限的存在感中;那并不是一种充满困惑的状态,而是再清晰不过,再确定不过,但又完全超越语言 的境界。处在这种境界中,死亡成了可以嘲弄、不可能发生的事,自我虽然消失了,你并没有熄,你成了唯一真实存在的生命。
——L.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14 10: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见到山颠的阳光吗?感受到那习习凉风吗?一切已经全机展现无遗,有谁不是开悟的呢?如禅师们所言:“当我听见钟声,无有聆听者,亦无有铃,当下只有铃声。”在这里,没有第二念(twiceness),没有主客二分的状态(Twoness),是不经媒介的直切体验。没有所谓内在外在,没有主体客体,仅有一种当下的直观----只手之声。

这种心境并不是你所能制造出来的,这种非二元性,这种‘一味’,是你还没有去割分意识前的初始状态。这种一味不是你努力去达成的状态。而是你努力、作意之前的本原状态。这种非达成的状态,永远安处于你的努力抓取或去努力避免的行动之前。它是任何努力之前的实相世界,这也包括那种“努力不去二元分化”的努力。”

~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14 10: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让我告诉你这全然目睹的本质。如果你发现了它,你就能从无明的束缚中解脱,获得真正的自由。
有一个实相是本自存在的,它就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基础。那实相乃是对自我意识和肉体的目睹,那实相也是对三种不同的意识状态——醒时、梦境与深睡的见证。它才是你的真我。那实相弥漫着整个宇宙。它独自散发着光芒,整个宇宙在它的映照下光华璀璨。
它的本质是无限或无始无终的觉察。它是全知的,它目睹着一切,从自我到肉体。它是欲乐、痛苦与感官所及之事的见证。它就是你的真我,你至上的存在,最古老的你。它从未停止经验无条件的自由。它是如如不动的……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14 10: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性是无法被达到的,如果自性是可以被达到的,那么,就意味着自性不在当下这一刻,而是在遥远的未来。如此你就会失去那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一切都会变得无常,任何一个非永恒的东西,都是不值得争取的,因此我说自性是无法被达到的,你就是‘自性’,你早就是“他”了。”

~R.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14 10: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有一個砍 柴的人,因為家裏窮,又急需一筆意外之財,才能解決他的困難。有一天他在山上砍柴時,看到一隻長得很奇怪的動物,這隻怪獸的長相既像猴子又像狗,說它像猴 子卻又四肢著地,在地上走,說它像狗卻又能爬樹。由於這隻怪獸長得嬌小、可愛又亮麗,樵夫心想:只要能抓到牠,一定能賣很多錢。這隻會說人話的怪獸叫做 「讀心獸」,樵夫心裏想什麼,牠都知道,樵夫想去抓牠,牠卻在樵夫連腳都還沒移動之前就遠遠地跑開了;並且在遠遠的地方對樵夫嘲笑說:「你不必想了,你再 想也沒有用,你不必跑太快,你跑得再快也追不到我。」樵夫想用石頭丟它,牠就說:「沒用啦!不要妄想了,用丟的是丟不到的。」樵夫又想:「先假裝不理牠, 待會兒再出其不意的動手抓牠。」這隻怪獸馬上又說:「你不要想趁我不注意的時候來抓我,我會很注意的!」結果樵夫在那裏弄了半天,抓捕牠的念頭一動,就被 知道了,真的是進退無路。不過,由於樵夫的確需要一筆錢,沒有捉到心有不甘,於是,樵夫心想:「好!我現在就不起念頭,讓你不知道我要幹什麼,等一下再突 然追你。」但是他剛這樣一想,這隻「讀心獸」就說:「你別在那裏假裝啦!你不起念頭是用壓的,其實你一直想抓我,我不會中計的,我會跑到遠遠的地方防著 你」。
  就這樣你 來我往,把這個樵夫搞得又愛又恨、又累又餓的,最後樵夫只好死心了。他這樣想:世間貧富各有因緣,我還是乖乖的砍柴,老實渡日以安天命算了。他剛這樣想, 那隻讀心獸就說:「對啦!你放棄抓我的念頭,這樣才對啦!」就這樣山上一時回復平靜無事,樵夫繼續砍柴幹活,讀心獸繼續在附近玩耍。──不過,就在樵夫砍 柴的時候,忽然不小心斧頭「咻!」的一聲飛了出去──正好砍在那隻讀心獸的脖子,一斧將牠砍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2-1-2014 10: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感觉,但我不是那些感觉,那么我是谁?我有思想,但我不是那些思想,那么我是谁?我有欲望,但我不是那些欲望,那么我是谁?
  你就如此这般地推演到你觉知的源头。你推回到目睹本身,然后安住于目睹中,接着告诉自己:我不是那些感觉,我不是那些欲望,我不是那些念头。
  这时人们通常会犯一个大错,他们以为安住于目睹中,就能看到或感受到某种特别的境界。其实你什么也不会看到,如果你看到了某些东西,那也只是一种客体罢了——也就是另一种感觉、另一种念头、另一种觉受或另一种意象。这一切都只是客体罢了,它们并不是真正的你。
  当你安住于目睹的状态时,你必须领会你并不是那些客体、感觉或念头——你所觉知的只有自由、解脱和解放的感受——从认同这些渺小而有限的客体所产生的恐怖束缚中解脱。你渺小的肉体、心智和自我,都是可以被见到的客体,所以它们都不是你的真我或纯然的目睹。
   因此你并不会看到特别的东西。云朵从空中飘过,感觉从身体掠过,念头从心中闪过,你能毫不费力地目睹它们——它们都自发地从你当下那毫不费力的觉知中升 起。这种能目睹的觉知并不是什么独特的东西,它只是一种浩瀚无边的自由感或纯然的空寂,那纯然的空寂就是你,而整个现象世界都是从其中产生的。你就是那自 由、开放与空寂……………”   

~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14 10: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你有一天说过,我们应该安静地坐着,观察自己心念的活动。但是当我有意去观察我的念头时,念头就消失了。人心既是觉察的主体,又是被觉察的客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如何观察自己内心的活动?

      答: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中牵涉了许多东西。然而到底有没有一个觉察者,还是只有感觉的本身而已?请仔细听我的话。到底有没有一个在思想的人,还是只有思想而已?显然,思想者不是事先存在的。是先有了思想,然后思想再创造了思想者,这意味着,在思想这件事中开始产生了分裂。当这种分裂产生时,就出现了观察者以及被观察者的事物,感觉者以及被感觉的事物。正如这个发问的人所说,如果你注意自己的心,观察自己的意思,这个念头就消失了。但是事实上,只有感觉这个东西,而没有所谓的感觉者。当你看一朵花的时候,如果你只是纯然的看着它,在那主客合一的刹那间是否还有一个在观察的实体?还是只有观察的本身存在?因为看到了花,你忍不住说:“它有多美,我想要得到它。”然后一个“我”就透过欲望、恐惧、贪婪与野心产生了,而这些欲望都是在看到花之后被唤醒的。就是这些欲望创造了“我”,没有这些欲望,“我”根本是不存在的。

      如果你真的深入于我们所讨论的这件事,你会发现,如果你的心非常安静,完全静止,如果你所有的念头活动都寂灭了,就没有观察者了,而寂灭的本身就具有创造性的了悟。在寂灭之中,你的心就转变成别的形态了。但是心念的止息是没有任何方法、任何训练、任何戒律可以达到的,也不能坐在一个角落努力集中意念来达到。只有在你彻底明白自心的活动时,寂灭就来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1-2014 1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听到拉玛那.马哈希尊者(Ramana Maharish)所说的一句话之后,便开始非常认真地练习冥想,那句话是这么说的:”在深睡的梦境中,不存在的东西就不是真的。”这是一句很惊人的话,因为基本上,无梦深睡中是什么也不存在的。然而拉玛那曾经说过,终极实相不可能一会儿出现在意识中,一会儿又不见了。它一定是持续不断,不受时间限制,永远存在于每个当下的。因此终极实相也必定存在于无梦的深睡中,那么在无梦的深睡中不存在的东西,一定不是终极实相。

这句话严重地干扰了我,因为当时我已体验过几次见性的滋味(瞥见一味),不过仍局限于白天清醒的状态。换句话说,能让我关心的事大部分存在于白天的清醒时段。然而清醒的状态显然不是恒常的,它在二十四小时里时有时无地出现。

根据伟大智者们的说法,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永远有一个清醒的东西—-它在醒时、梦境或深睡中,一直都维持着觉知。那永远存在于当下的觉知,就是我们的神性。那份潜伏的、持续不断的觉知力(不二的觉察)就是神性的不灭之光,也是我们通往﹁神﹂的管道想要领悟我们的无上神性,我们必须接通这股持续不断的觉知电流,使得醒时、入梦与深睡都充满着电力。它将使我们不再认同肉体、心智、自我或灵魂,并且帮助我们认出那持续不断的或不受时间限制的”神”。

我听到拉玛那尊者的那句话时,已经认真坐禅二十年了。我曾经在片瞳和松美禅师的指导下习禅;与卡鲁和创巴仁波切学习藏密;与贝诺法王和恰都仁波切学习大圆满;此外我或长或短地研究过吠檀多哲学、超觉静坐、克什米尔识知派哲学、基督教神秘主义、卡巴拉秘教、解脱者约翰的教派、苏菲派神秘主义……等等。

当我读到拉玛那的那句话时,我正在进行一次大圆满闭关修练,指导老师是恰都仁波切。仁波切地强调梦境与深睡状态申的明镜之心。我开始具备这份持续不断的不二觉察力,同时也得到了仁波切的认证。一年之后,在一次为期十一天的闭关中,我的自我终于基进地、彻底地死亡—-一切似乎都有了结果。那十一天我完全没有入睡,换句话说,日夜我都是清醒的,即使我的身体和心智经历了醒、梦与深睡的情境:我在这些变化中是如如不动的,并没有一个”我”可以被动摇,存在的只有不动的、没有内容的觉知,它如明镜一般和它所目睹的每一样东西合一了。

从那时起,我就这么直接地恢复了我的自性,一直到现在,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这样的状态。这持续不断的、不二的觉知一旦成为明显的事实,你在这个物质世界就会拥有崭新的命运。你将发现你本然的佛心或本然的神性,那个无形、无相、超越时空而又无限的空寂,你可以称它为大梵、基特、基督意识、光明本体等等—-这些名相指的都是”一味”的境界。只有它才是你真正的身份—-纯粹的空性或无条件的觉知。有了这份体悟,你就可以从主客对立的渺小世界所造成的恐怖和折磨中解脱。
~ 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14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here exists only the present instant... a Now which always and without end is itself new. There is no yesterday nor any tomorrow, but only Now, as it was a thousand years ago and as it will be a thousand years hence.

~M.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14 1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埃克哈特的死>>

有一个门徒 ── 一个好奇的、多问的人,一个哲学系的学生──问他:“师傅,我知道您快要过世了,但是在您离开肉体以前,我还想问一个问题,要不然它会缠我一辈子的。”
爱克哈特睁开眼睛说:“什么问题?”
那个人说:“当您过世以后,你将到什么地方去呢?”
爱克哈特说:“不需要到任何地方去。”然后他闭上眼睛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14 11: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royallam 发表于 22-1-2014 11:31 AM
現在的人學佛法很籠統,沒有次序,全部吸收,變成亂套。
學佛法必須先得法眼,在法眼基礎下,才能進一步了 ...

研究各种神秘经验,只要不执着境界,总好过一些人评大论小,分别南北。
看了各种神秘经验后,至少,我不敢乱评人家是外道,避免了很多口业。 呵呵

本帖最后由 夏雪宜 于 22-1-2014 11:57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14 11: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死去!再死去!這個世界在不停地死去,但是啊!卻無人知道如何死—— 用一種永不再死的辦法。”

~Kbir 本帖最后由 夏雪宜 于 22-1-2014 11:58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14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佛教以外的瑜珈士和灵修人士,他们有时也会提出和佛法“相似”的证悟境界,但是问题出在他们绝大多数都不注重戒律的教育,有的还反对戒律精神(例如奥修),这点跟传统的佛法基础已有相违。而真正的佛法必定注重戒定慧三学,将修行的过程分成三个层次,先以严格的持戒产生正受,再以禅定发起智慧,后以智慧产生解脱知见。你只有依据戒定慧三学的方法去修习,三学的力量建立起来了,才有能力控制住烦恼,这样才有能力定慧等持,才不至修成狂禅狂慧,破佛律戒。如果离开三学的次第,就不可能修成跟佛陀相同的证境,如果我们观念不清楚,反而容易指鹿为马,误入旁门和歧途。

当然末学尊重大家自由阅读的权利,自己也曾经涉猎不少这些内容,但是末学始终提醒自己,佛法是佛法,奥修是奥修,krishnamurti是krishnamurti,你不能因为内容听起来相似,所以认为他们传达是同质的智慧,进而拿这些知见披上佛法的外衣,错当佛法来学,那是很危险的事情,如果促成佛法变质,我们佛子就有失责。

意见仅供参考。南无阿弥陀佛。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2-1-2014 12:34 PM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2 收起 理由
夏雪宜 + 2 有道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14 1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22-1-2014 12:28 PM
虽然佛教以外的瑜珈士和灵修人士,他们有时也会提出和佛法“相似”的证悟境界,但是问题出在他们绝大多数都 ...

借由开门研究、探讨,让我们找出什么是佛教的共法,以及殊胜的不共法。 越学越清楚。
其实以上例子,看似佛法,用缘起观角度来看,就会看到不同了。

本帖最后由 夏雪宜 于 22-1-2014 12:46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14 1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天,一只住在中心的黑猫Katzie因长期患病死去了,一个七岁的女孩因此事而伤心。为这只猫举行葬殓后,女童便与X师讨论。
    X师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姬蒂回答:“有,Katzie怎样呢?它去了哪里呢?”
    X师问:“你从哪里来呢?”
    姬蒂说:“我从妈妈的肚子里来。”
    X师又问:“你妈妈又从哪里来呢?”
姬蒂沉默起来。
    X师说:“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来自同一样东西。就好像曲奇饼,不同形状的曲奇饼如狮子、老虎、大象、房屋和人,它们都有不同的形状和名称,但是它们都是由同一粉团制造出来的,它们的味道也一样。所以,你所看到的如猫、人、树、太阳、这个地板——所有这些事物都是一样的。”
    姬蒂问:“这些事物究竟是什么?”
    X师答:“人们给这些事物不同的名称。当你思想时,所有的事物就有不同的名和相。但当你没有思维时,所有事物都是一样的。只是人类制造了文字及名相。一只 猫不会说:‘我是一只猫。’是人类称呼它是猫。太阳不会说:‘我叫做太阳。’是人类称呼它为太阳。因此,当有人问你:‘这是什么?你会如何作答呢?’”
    姬蒂说:“我不应该用文字。”
    X师道:“非常好!你不能该用文字,那么,如果有人问你‘佛是什么?’,怎样才是一个好答案呢?”
    姬蒂又沉默起来。
    X师说:“现在你问我吧。”
    姬蒂因此问:“什么是佛呢?”
    X师敲打地板一下,姬蒂笑了起来。
    X师说:“现在由我问你:‘什么是佛?’”
    姬蒂敲打地板一下。
    X师又问:“什么是神呢?”
    姬蒂又敲打地板一下。
    X师问:“你妈妈是什么?”
    姬蒂又敲打地板一下。
    X师再问:“你是什么?”
    姬蒂又敲打地板一下。
    X师称赞她说:“你答得非常好!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这样做成的,你、佛、神、你的妈妈,以及整个世界都是一样的。”
    姬蒂微笑。
    X师又问:“你还有其他问题吗?”
    姬蒂说道:“你还没有告诉我Katzie去了哪里?”
    X师把身体靠近姬蒂,瞪着她的眼睛,说:“你早已知道了。”
   “ 啊!”姬蒂恍然大悟,她用力敲打地板,然后,“歌~歌~歌~”地大笑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1-2014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夏雪宜 发表于 22-1-2014 12:42 PM
借由开门研究、探讨,让我们找出什么是佛教的共法,以及殊胜的不共法。 越学越清楚。


我们未有证悟,只有条件学习,没有能力探索,不管再如何辩论,再如何探索出来什么的新的内容,只要不能符合佛教的根本思想原则,就是邪知邪见、旁门歧见。真的有心学佛,先学谦心,放空自己的心腹,允许经论流入我们的内心,为我们示佛知见,不应反客为主,反叫经论退出空间,容纳我们的旁门左见,这样不叫学佛,而是要佛学你。

若是真心学佛,自己应该尽好学生的本分。现在引用佛教名词巧立名目的教育太多,真真假假,听起来和佛法相似,实际是破佛律戒,坏佛知见。我们如果做好学生的本分,就不要高估自己的见解,低估佛陀的智慧,若是有谁要当老师,巧立名目,应该自己去创教,不要借用佛教的名词。佛教的菩萨和圣贤,必定是生在佛门,万一以外道身份应化出现,也不会宣扬自己的身份,宣传所教即是佛法。因为护持佛教就不会坏佛律戒,只要是坏佛律戒的教义,就不应误跟佛法混为一谈。

虽然佛门有句说“应以何身得度者 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即便菩萨应化在教外,教化边地的众生,我们也不能承认他们的身份,菩萨是大人有大量,圣贤是不会介意的,更不会借佛名义,示现破佛律戒之教。

我们学佛人也尊重外教的老师和圣贤,但是不会将他们和佛教的圣贤和菩萨混同一谈。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2-1-2014 01:33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14 0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22-1-2014 01:28 PM
我们未有证悟,只有条件学习,没有能力探索,不管再如何辩论,再如何探索出来什么的新的内容,只要不能符 ...

的确,巧立名目的教育很多。 以上,就有一则是国外佛法大师的教导。看了这么多,还是觉得佛法的‘缘起无自性’ 最有‘不共’的特色。  

本帖最后由 夏雪宜 于 22-1-2014 01:34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2014 0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邪知邪见、旁门歧见"

典型的佛教徒對外道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2014 0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夏雪宜 发表于 22-1-2014 01:33 PM
的确,巧立名目的教育很多。 以上,就有一则是国外佛法大师的教导。看了这么多,还是觉得佛法的‘缘起无自 ...

只要是外道的, 再好也都不可以拿出來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6-2-2025 05:46 PM , Processed in 0.411634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