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 容 简 介: 路思义教堂的优美造形、文理大道的浓绿林荫、文理学院的中国式合院建筑,是东海校园的标志,更是大家慕名参观、选填志愿的最大引力。
据东海大学统计,第一志愿选择东海的学生,百分之四十以上是因为东海有一个优美的校园;一年当中更有1700多对的新人,到东海拍摄婚纱;创校45年来,更有数千万人,到过东海一游。
一、国际级大师的杰作,建筑与地景新观念的呈现
东海大学由美国杰出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陈其宽、张肇康等⒉人共同规画,而亦梁、亦柱、亦墙的薄壳建筑──路思义教堂,更是台湾当时唯一被世界建筑杂志介绍的建筑。
东海的校园特色在于对坡地的处理、户外空间的规画,以及对校内人行动线的安排,是景观建筑观念的呈现,对当时台湾建筑界震撼极大,可说是建筑与地景新观念的首次落实。
1.融合「传统」与「现代」,经营「虚」与「实」的空间布局
建筑师运用现代建筑技法,表现出中国建筑中最重要的「虚实空间变化」,除了学院间相互对应的进退空间,合院的生活空间,漏墙的运用,植裁的配置,增添景观上的变化。更为了落实材料当地化,使用清水砖、水泥瓦、卵石、桧木等材料,成功地将「传统」与「创新」融合于校园环境中。
2.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
校园规画非常强调「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从动线规画看,各学院的人集结到文理大道(代表知识),再经教堂(代表心灵),至早期东海大学生活重心--奥柏林活动中心--铭贤堂(代表生活),耳濡目染中陶养人文气息及学问。又如教堂坐东朝西的方位,能在早上礼拜时,享受从窗外投射进来的阳光,有如沐浴在上帝的荣耀之中。
3.落实亲切的人性设计
校园空间的规画更加亲切,如建筑尺度不高,建筑师更运用地形、外观设计,减少体育馆体积庞大所造成的压迫感,而通风口贴心地分置上下,是为了使运动者不易着凉;空地及合院更以人的视觉、听觉极限为考量,最大不超过35公尺。
二、穿游校园,捕捉16个经典建筑之美
作者依动线推荐16站具有经典代表性的建筑,每站从建筑物的由来谈起,再述及设计理念、建筑特色、格局配置、庭院设计,以及与整体校园的关系;然后细究其装饰与内部结构;除了从不同角度、季节、时间说明观察及欣赏建筑的方法,还提供不少建校初期的老照片来对照今昔空间使用的变迁。读者只要按步道游走,搭配清楚易懂的空间结构图、照片及文字说明,领略传统与现代建筑结合的精妙。
审订彭康健(东海大学建筑系老师)
推荐陈其宽(东海校园建筑原始规画人)
*200多张照片、20多张平面或空间结构图、1张拉页手绘地图。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