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弯曲悖谬的时代,这是耶稣基督说的。
人生很多纠缠不清的事,出于似是而非的心思意念。而我们却把它们【分类成】:价值观。道理,道德要求,境界,心得,感觉,客观,意义,分析。。。。。。。我们真够诡诈的,在那个形形色色的【自表谦卑】之中。“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就是自欺了”(加拉太书6:3)
人生从来就是充满矛盾的;不论这矛盾是要求的,感觉的,道理的,幻想(思想)的,生活的。人生充满矛盾,我们却要应付矛盾,至少要逃避矛盾——有这必要的吗?是谁教导你们【必须这么解决的】?“你们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胆怯呢?”(太8:26前节)——看来我们自表谦卑的心,在自己私欲的牵引诱惑之中,被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也把这样的【偶像】带进了我们的内室,或者教会敬拜之中。因为我们常对耶稣说“主啊,救我们,我们丧命啦”,我们的恐惧让我们即使在祷告祈求之中,也是带着【心慌意乱的要求本色】,如同欲望恐惧的本能反应一样。
耶稣基督所要的只是一颗单纯的信心,清心的灵。永远是如此。
人生从来就是在矛盾之中度过的。一颗单纯的信心,并不是极力地【想平衡】生活上的要求,不去忙着达到别人的要求或者心事,好像没有做就不是人似的,甚至是废物一个。人在弯曲悖谬的时代,就意味着——我们很多时候搞到连:良心与要求与信心之间的不同心态反应,都搞不清楚了。因为我们什么事都想往自己身上扛。但这不是【责任】,乃是【心灵的扭曲】,是【虚空作祟】。
一颗单纯的信心,甚至是不想做什么事,也不会去在意人所说的要求,以及人所说的“要言行一致”,或说“信心要有行为,不然就是死的”。一颗单纯的信心,不在乎一生的果效,只在乎【问心无愧】的。这种“问心无愧”就是:以基督的心为心——这是你与基督在基督的灵里的【心】;而不是像我们躲在心灵的虚空或者监督【这虚妄的心之处】所自表谦卑的那样:有了基督的心,就要为主基督做事那样的【教义霸权】。第二种说法是【教会意识形态】。而不是主基督的怜恤。
看看耶稣基督的作为吧。很多跟我们的【教义】或认信全然不同。
我们常说:祷告要有信心。可是当我重新读马太福音的时候,耶稣做的,教的,都不太一样,甚至有出路。祷告一定要有信心才能得到主基督的怜恤吗?先看看门徒在大风大浪之中的【祈祷】。我读了耶稣对他们说的“你们这小信的人啊,为什么胆怯呢?”这句话时,心灵真的笑到气得半死。我把自己投射在当时的环境里。想象我生命中的大风大浪已经让我无法【稳住自己】,即使已经卖力地想要度过风浪,还是危机四伏。搞到我已经可以说【全然绝望】地呼求主基督的帮助,可是耶稣却好像不领情的,甚至还说我“小信的人哪,为何胆怯”?如果我在当时一定被【哑口无言】,因为觉得这种责备简直就是【无厘头】,一点怜恤都没有。因为我可能在事后与耶稣争辩说:你为何说我小信,你不是说过“凡祈求的,必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吗”,你也对我说过【不要依靠自己的聪明】,为什么还骂我说是小信呢?我不是向你祈祷了吗?我不是在患难之中不靠着自己而相信你的拯救吗?你为什么这么无理取闹?毫无怜恤?
可是出于我所认为的【耶稣基督是正确的】这种心理,我就默想各种各样的理由,好让主基督的名为圣。。。。。。这算不算是自表谦卑啊?哈哈。我想了各种各样的可能答案。后来当我看《荒漠甘泉》这本书的时候,其中记载的经文却打开我的心思。我们通常用的圣经都翻译着: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雅各书1:2—3)。可是荒漠甘泉里的圣经版本,却是将最前面经文翻译成【无论何时,你们看见你们自己被各样试炼围困了,都要以为大喜乐】。我就是从这里的:被各样试炼围困了,而得到了【释放】。主耶稣基督好像对我说——真实的信心,不是【求救】,乃是在围困之中去实验自己信心的忍耐。这种实验就是上帝对保罗说的:【我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这使我更深刻领悟到为什么保罗会说:不论是患难,困苦,逼迫,饥饿,赤身露体,危险,刀剑,都不能叫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罗8:35)。这里不但是举例,也不是表明各种各样的【试探】,其实保罗说的【这些】都实在表明着:信心的围困,反而使我们更加与基督的爱联合,所以说:但与主联合的,就是与主成为一灵(林前6:17节)。
所以,单纯的信心是对基督的信心,而不是向主基督【求救】。这样一种单纯的信心,实在是我们这些心灵有欲望,甚至私欲,还被世界之神弄瞎了心眼的人【无法想象的】。因为:单纯的信心就是清心的灵,也就是主耶稣所说的“不要为生命忧虑”,因为经上说【基督若在你们心里。。。。。。心灵就因义而活】。我们有这样的,在肉体看来是完全大胆且疯狂的【平静安稳的单纯信心】吗?我们总为着想让自己的信心,看起来就是有基督的心的信心,而随意【扭曲】基督的怜恤。我猜想你们的心里一定会不舒服,会反驳我说:主耶稣是有怜恤的,不要去论断别人,不要对人有太多的要求。哇。。。。。。我晕。哈哈。当人无法有完全的信心,他就拿【主基督的怜恤】来欺负人,保自己的面子;而如果有人【在哪一天】对主基督大有信心,他就会忘记了基督的怜恤,却反而那神的旨意【来教训】人了。——人果然必须要有基督的怜恤才不会这么纠结于这样【基督立场的对错善恶黑白】了,否则教会又在人的诚惶诚恐之中再一次分裂了。哈哈,悲哀。
除了门徒在大风大浪的事迹教训,我们再看看各种各样的【信心问题】也就是:祈求问题。门徒向主基督求救,反而显示他们是小信。可是当四个人将一个瘫痪的人【抬到】耶稣面前,他们就连祈求都没有,可是经上却说【耶稣看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奇怪啊!还没有祈求,从人来看,甚至我相信从那些抬着瘫子的人,以及瘫子本人来看,根本【无从晓得】是不是有信心的祈求,耶稣基督就恩赐了祂的怜恤。看来,对于耶稣基督来说,信心与祈求之间的联系,并不在于逻辑上的,因果上的,必然的等等【方式】,乃是在于:基督的怜恤。再来看看一个同样是小信的“似非而是之祈求”却同样得到耶稣基督赞赏的事迹。那个患血漏的妇人,甚至【胆怯地】躲在人群之中,【偷偷摸摸地】只是【自己对自己说】:只要我摸耶稣的衣裳,就必痊愈,
如果按照教会讲道的模式,这妇人既无信心,也没有诚实的祷告——可是经上却记载着:耶稣转过来,看见她,就说【女儿,放心!你的信救了你】。这到底什么事?从这里可以看出:主耶稣基督的怜恤,根本不管你的信心,到底是不是偷偷摸摸的,还是像百夫长的信心。可是说来也是奇怪。百夫长【祈求】耶稣,主耶稣也要去拯救,可是百夫长【却拦住】耶稣基督的【亲自前往拯救】。如果按照我们现在基督徒的【自表谦卑】道德要求来【论断】,简直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甚至【大逆不道,狂妄自大】。看来,耶稣基督的怜恤,从来不按照今世的风俗来判断人所说的口气或行为到底是不是【名正言顺】的。从这个意义上来反省我们一直诠释雅各书中说的【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这节经文,我们还真的认为:信心与行为必须是【一致的】吗?!患血漏的妇人的信心,是偷偷摸摸的,并且还是“躲在人群之中的”,什么祈求都没有,只有【心里话】。但耶稣却对她说【女儿,放心!你的信救了你】。看来,真实的信心,乃是与耶稣基督的怜恤“血脉相称”的,不是人的信心的本质要求或内容。
既然耶稣基督的怜恤,乃是基督信仰的所有真实的“核心”(情感),那么同样的,我们说的:既然得到耶稣基督的恩典,就要服事主基督,这也不一定是【主基督的教导(怜恤)】。耶稣医治了瘫子的病之后,只是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太9:6后节),并没有吩咐瘫子跟随祂,或服事祂。对患血漏的妇人,只是说【女儿,放心!你的信救了你】,也并没有要求她服事耶稣祂自己,经文只是记载:从那时候起,女人就痊愈了(太9:22后节)。甚至对百夫长的信心,耶稣基督也只是【惊叹】与佩服,只是【欣赏】他的大信心,却同样也没有叫他跟随祂,或服事祂。还有一个故事:主耶稣与税吏和罪人一同坐席。却反而遭到法利赛人的【刁难】,和约翰的门徒的【质问】。一面说耶稣“不顾形象,同流合污”,另外一头却疑惑【禁食的教义】,以规则来论断敬虔的含义。试想想:如果你带着耶稣的怜恤,请街边上无赖,流氓,乞丐,流浪汉,郁闷者等等【边缘人】去你叫做客,给他们吃,请问那个桌面上进食情况还有什么礼仪形象,还讲求什么常识或规则的?不过主基督的怜恤,就是这样的给自己【造成麻烦】。可是我们基督徒的信心,却常常带着【规则】来论断甚至排列敬虔的含义或本质。看来——耶稣的怜恤,既不顾自己的形象,以及风俗的习惯,甚至也不在乎诸如禁食,敬虔等等的【教义】(理论)。
我们当永远地记住,诗篇有一句话说:若不是耶和华建造城池,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对我们这些渴望灵修的人来说,也是一句非常不错的【怜恤】。因为,新约已经表明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的。很多知识理论,在正确上对人有帮助,但是在人的软弱之中却常失去了【怜恤】,好像只剩下一整套的“行为方针”,而忘记了:末后的亚当耶稣基督成为了叫人活的灵——只有耶稣基督,才能帮助人会在什么情况下叫人活着是灵,而不是肉体的牵引诱惑,甚至人虚浮的话的欺哄。所以耶稣才说【我喜爱怜恤,胜于祭祀】,因为凡劳苦担重担的,我都会让他找到安息之道。我们总是喜欢【代替,甚至代表】耶稣基督去教导人,甚至熏陶人;好像正确的知识是正确的基督引导,哈哈。
|